p 歌德《浮士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士德难题:
怎样谋求个人幸福而不出卖灵魂?怎样调和自然欲求与
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 浮士德难题实际上就是灵与肉的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的 矛盾,善与恶的斗争。 浮士德的难题反映了人类的艰难处境。浮士德既不断进 取,追求理想,又贪图享乐,沉溺感官刺激,内心充满 了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人类对情感与理智、自然欲求和 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改造等矛盾的思考,是对人 性的真实写照。

浮士德博士在书斋中苦读一 生而一事无成,徒然看着年 华的老去: 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 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 ,都彻底地发奋攻读,到头 来还是可怜的愚人! 靡菲斯特: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 常青。
.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要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靡非斯特形象
1、恶的代表,体现了恶的本 性。自白:“犯罪、毁灭、更 简单的一个字恶,这便是我的 本质”。 2、作恶造善的力量。是浮士 德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 与条件。 3、体现出哲学中善恶相依的 观念和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浮士德》中的辩证法
浮士德 肯定 创造 靡非斯特 否定 毁灭
人生意义的 寻求和寻求 中的矛盾
浮士德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是带有作者自传特征的人物形象,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典型,还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1)浮士德是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 探索者的形象。 (2)浮士德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反映了人性的双重性,同时 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3)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途径和 人生的意义,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道路。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三节 歌德
(1源自文库49—1832)
生平创作:
1、狂飙突进时期(1765—1775) 《铁手骑士葛茨·冯·伯利欣根》 《少年维特之烦恼》 2、魏玛公国从政时期(1775—1785) 3、追求古典时期(1786—1805) 《哀格蒙特》、《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赫尔曼与窦绿苔》、《浮士德》第1部 4、晚年艺术圆融时期(1806—1832) 《亲合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与真》、《浮士德》第2部
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积极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
浮士德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 “让我们投身到时间的澎湃, 投身到事变的翻滚! 任苦与乐、 成与败尽可能相互交替, 君子唯有自强不息。”
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歌德、浮士德与欧洲的发展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形象性与哲理性高度统一。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 3、运用多种诗歌形式。 4、戏剧结构别具一格。
事业追求和事业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
思考: 如何看待浮士德的追求与悲剧? 如何理解天使的歌唱?
全剧结尾天使的歌唱: 灵界这位高贵者, 已脱离罪恶之手; 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皆能救。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自我成就 美 社会活动 情欲 知识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浮士德精神
与浮士德相关的作品
史皮斯《约翰· 浮士德的生平》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莱辛:《浮士德》片断
16世纪的木刻浮士德
《浮士德》情节结构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天帝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
终生追求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五场悲剧
.
“我早晨蓦然惊醒,禁不住泪满衣襟 ,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不让我实现 任何希望,连每种欢乐的预感,也被 顽固的批评损伤,而且用千百种丑恶 的人生现实,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 兴致。到了黑夜降临,我们不得不忧 心忡忡地就寝;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 ,常常被噩梦相侵,所以我觉得生存 是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
.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生活和自由的享受。…… 我愿看见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我更呼唤对于于这样的刹那: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我在这宏福的预感之中, 将这最高的刹那享受。
浮士德悲剧
知识追求和知识悲剧:否定了陈腐知识 感官追求和爱情悲剧:否定了仅迷恋情欲的爱情 权势追求和从政悲剧:否定了与王朝妥协的道路 美的追求和寻美悲剧:否定了古典美改造世界的理想
.
三个同心圆:歌德的一生、300年来的欧洲、人 类精神的发展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 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 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名 著《西土沉沦》中,称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 量体验近代人特殊的精神意义。所以有人称他的 《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

积极 超我

消极 本我
道德
理性冲动
情欲
感性冲动
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的关系:
1、对立关系。 2、统一关系。 3、精神上具有想通之处。
主题思想
1、宗教的善恶斗争 2、哲学中善恶相依的辩证观念 3、入世哲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肯定劳动创造的价值 5、批判精神 6、人生体验 7、人类追求至善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