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公共安全事件典型案例回顾-河北省食品药品监共24页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包括各种大型超市。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
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22.03.15
•【分类】其他
正文
“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督促履行医疗美容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
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药品安全医疗美容违法经营
【要旨】
针对美容机构药品管理不规范,医疗器械质量不达标,违规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等问题,检察机关可以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医美行业规范服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基本案情】
2021年5月,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因医疗美容纠纷引发的一起治安案件,暴露出了辖区内医疗美容监管缺失问题,部分医疗美容、生活美容机构
存在无证经营或者超范围经营,药品及医疗美容器械使用管理松懈、虚假宣传等违法情形,微整形变成“危”整形,不仅扰乱医疗美容行业管理秩序,而且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1年10月,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经开区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该案件线索后决定立案调查。11月5日,经开区院组织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召开听证会后,向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对违法经营的美容机构及时查处,全面整治。
收到检察建议后,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美容机构120家,查处非法经营化妆品等行为10起,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医疗美容机构5家、生活美容机构11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
药品质量监管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
药品质量监管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直接答案:其中一个药品质量监管的典型案例是2018年中国康骊药业生产的疫苗造假事件。
深入讨论:2018年,中国康骊药业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检测发现造假行为,相关官方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政府对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审查和改革,也对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总结出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不能放任企业的违法行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健康。企业也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律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形象。这些经验和教训将对未来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一、“毒胶囊事件”的概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永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胶囊药品是: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硝锉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林胶囊、炎立消胶囊。目前国家有关机关已经严肃地办理了这起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
毒胶囊事件的反响: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毒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出面进行查处的,可见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截至17日,河北省阜城县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生产假冒产品的学洋明胶蛋白厂的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审;公安,质监等部门共查封这家企业的产品200余吨。
二、事件原因分析
(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
毒胶囊的问题属于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相互勾结,为了谋求利益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甚至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这种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却也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都了解“毒胶囊”来龙去脉,都丧失了企业的道德底线,置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9年整理】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
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 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着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2012年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
——毒胶囊事件解析
姓名:王会珍
学号:U200917739
班级:广告0901班
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
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
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
1.危机周期分析
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
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
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案例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案
例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公众关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
全监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的基本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本文将从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角度,介绍几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案例,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一:奶粉事件
中国曾经爆发了多起涉及奶粉产品的安全问题,导致许多婴幼儿患
上严重的健康问题。面对奶粉事件,社会公众以及父母群体的关注度
空前高涨,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表达了对
奶粉问题的担忧和不满。许多公众自发发起了调查研究、组织联署等
行动,督促政府加强监管措施,增强对奶粉安全的保障。
政府采取了积极回应的态度,加强了对奶粉市场的监管力度,并推
出了一系列奶粉安全监督政策措施。此外,公众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过
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对话、信息分享等方式,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案例二:疫苗问题
疫苗问题一直是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中国相继爆发了疫
苗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公众普遍对疫苗生产、流通、接种
等环节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质疑,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社会各界通过调查研究、发表评论、组织集会等方式,表达对疫苗
问题的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公众参与还包括自愿参
与流行病学调查、参与疫苗安全知识宣传等,为疫苗安全监管工作提
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三:食品添加剂问题
食品添加剂问题一直备受公众关注,社会舆论对此持续关注和批评。公众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普遍对食品添加剂的合规性、安全性提
出了质疑,要求政府加强监管,更加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一、“毒胶囊事件”的概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永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胶囊药品是: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硝锉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林胶囊、炎立消胶囊。目前国家有关机关已经严肃地办理了这起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毒胶囊事件的反响: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毒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出面进行查处的,可见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截至17日,河北省阜城县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生产假冒产品的学洋明胶蛋白厂的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审;公安,质监等部门共查封这家企业的产品200余吨。
二、事件原因分析
(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
毒胶囊的问题属于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相互勾结,为了谋求利益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甚至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这种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却也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都了解“毒胶囊”来龙去脉,都丧失了企业的道德底线,置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
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
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
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这次事件让公众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
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
生活垃圾。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
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
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
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
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
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
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
忧虑。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
角色。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
近年来药品质量事故
295.32
万人份。
在
销售出的
83
批中,有
11
批冻干粉针制剂人用狂犬病疫苗被检出违法添加物质,
这
11
批总共有
36.02
万人份。
金港安迪的造假手段其实很简单,类似在牛奶中添加
“
三聚氰胺
”
以提高
蛋白的含量。只是换成了一种叫聚肌胞注射液的添加物,添加后不仅在检测时
能提高抗原含量数据,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约一半的生产成本。
”来自百度文库
事件
2006
年某日
9
时
30
分:开始注射
“
欣弗
”
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9
时
40
分:身体出现四肢抖动、寒战、高烧、失语不良反应;
10
时
40
分:送
至医院抢救,疑为克林霉素惹祸;
12
时
05
分: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一个患者注
射
“
欣弗
”
后生命的最后
155
分钟。
2006
年
8
月
3
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青海、广西、浙江、黑龙
05-08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5页
免费
※※※镇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页
2财富值
强化食品安全执法 2020年三起典型违法案例曝光
市场监符
强化食品安全执法
2020年三起典型违法案例曝光
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执法,查处食品安
全违法案件28.62万件。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上,执法稽查局二级巡视员王松林分享了 2020年各地市场监管
部门查办的三起典型案例。
王松林指出,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把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数量作为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指标,各地积极作为,查办了一批
重大案件。我们也希望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给执法
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认识这些违
法行为的危害性,提高辨别能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二级巡视员王松林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香油案
2019年4月,河北省邢台市市场 监管局根据举报及前期专项行动掌握 的情况,对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 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经营的 多批次芝麻香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合 格且黄曲霉毒素超标。经核实,该企 业从个体户李某处购买“红油”(配 料标注:玉米和大豆调和油)和“香 油精”,勾兑后冒充纯芝麻油销售,售价远低于市场价,年销售额超过 百万。
经深入研究,邢台市市场监管局 将“香油精”的成分锁定为乙基香兰 素、乙基麦芽酚两种只能人工合成且 不得在芝麻油中添加的香料成分。由于涉嫌犯罪,邢台市市场监管局会同 公安局成立联合专案组开展深入调 查。经查,犯罪嫌疑人孔某某用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混合,形成与芝
麻油颜色一致的“红油”,按1.5%
的比例加入“香油精”,生产假芝麻
油,销售给香油生产企业及香油坊。
河北共立案查处食品保健品违法案件4612件
经侦战报Briefing
74四川泸州邬龙门市部
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
2017年底,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工商行政管
理局查获该区邬龙门市部违法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当事人虚假宣称伊路健牌蜂胶等保健食品胶囊可治愈胃炎、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脑溢血、脑梗塞、肺气肿、坐骨神经炎及癌症等。违反了《广告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五)项的规定,该局依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罚款15万元。
湖北武汉瞿某、吴某、刘某
涉嫌制售假冒“周黑鸭”食品案
2018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处4个制售假冒“周黑鸭”产品的黑窝点。经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该案查扣标识为“周黑鸭”商标产品鉴定,认定非该公司所生产,且其未授权涉案嫌疑人使用“周黑鸭”等注册商标。瞿某、吴某、刘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周黑鸭”产品的行为,涉嫌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该局将该违法制售生产经营假冒“周黑鸭”产品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重庆市合川区渝川良仓超市
经营“江小白”牌假冒白酒案
2017年底,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川区分局根据举报线索,经查实5家由渝川良仓超市销售假冒“江小白”牌假冒白酒案,涉案物品263瓶,货值金额4208.00元。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2017年10月,该局对当事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1.没收涉案“江小白”牌假冒白酒263瓶:2.罚款4.5万元。
广西钦州巫某
未经许可从事酒类产品经营案
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案例与分析
第一章:药品生产(配置)案例
1(无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假药被追究刑事责任案
【案情简介】
2005年3月27日~接举报~某药监分局查处了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和林益生汤口服液?的三个窝点~查获涉案假药101瓶~货值3万余元。
经查~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但未取得过《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公司负责人吴XX自1997年起~生产自行研发的‚和林益生汤口服液?~并称该药品可治疗一切癌症。同时该公司开设了专门网站~并在网页上张贴了大量宣传该口服液神奇功效的虚假资料。调查询问中~吴XX承认该药未取得过国家规定的药品批准文号~截止2005年3月27日有40余人服用过该口服液~且多为癌症患者。
鉴于当事人生产假药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之规定~药监分局将此案移送公安~同时通过政府信息联网共享平台将该情况报送检察院。经审判~司法机关判处当事人有期徒刑1年~并处1万元罚金。
【争议与评析】
该案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制售假药危害程度大~但由于案值较小~对是否可以适用《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引起争议。不适用的理由为:根据司法解释~《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必
1
须足以产生危害后果~而药品检验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对危害后果无法直接衡量。
药监系统在行刑衔接中很少适用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情况下~分局在市局以及区法制办的共同指导和市药品检验所的技术支撑下~顺利地对该假药是否严重危害身体、延误诊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最新版《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最新版《河北省⾷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最新版《河北省⾷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第三⼗七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集中⾷品⽣产加⼯场所,⿎励⾷品⽣产加⼯⼩作坊进⼊集中⾷品⽣产加⼯场所从事⾷品⽣产加⼯活动。⿎励⾷品⽣产加⼯⼩作坊改进⽣产条件,提⾼⽣产经营管理⽔平。
第三⼗⼋条设⽴⾷品⽣产加⼯⼩作坊应当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条件,经预先核准名称,向县级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办理注册登记后,⽅可从事⾷品⽣产加⼯活动。
县级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品⽣产加⼯⼩作坊名单向社会公布。⾷品⽣产加⼯⼩作坊应当使⽤经核准的名称,并将其以牌匾形式悬挂在⽣产场所醒⽬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九条本省对⾷品⽣产加⼯⼩作坊⽣产加⼯的⾷品,实⾏品种⽬录管理。品种⽬录由设区的市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编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设⽴⾷品⽣产加⼯⼩作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有独⽴的⽣产加⼯场所,与⽣活区分开,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场所⾯积与⽣产加⼯能⼒相适应,布局符合⼯艺流程要求;
(三)具有与⽣产加⼯⾷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有相应的更⾐、消毒、通风、照明、防腐、防尘、防⿏、防⾍、洗涤以及处理废⽔、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四)地⾯、墙⾯应当采⽤⽔泥或者瓷砖等硬质材料,符合清洁要求;
(五)具有保证⾷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品⽣产加⼯⼩作坊从事⾷品⽣产加⼯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使⽤的⾷品原料、⾷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品安全标准;
(完整版)药品案件十大案例
第三分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医疗机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陈泥通讯员刘启国
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药监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境外药品、非法“性药”、中药材(饮片)、广告、网络非法售药、保健食品打“四非”、无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等10个专项整治,共发现和查处各类“三品一械”违法违规案件400余起,其中立案103起,当场处罚228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案件87起,配合公安机关查获涉药犯罪嫌疑人39名,罚没款143.2万元,没收物品价值11.3万元。
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这标志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将主动公开。在这一背景下,昨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本报独家发布了今年以来查处的十大典型案例。据了解,此次监管部门曝光的案例,全部是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的重大案件,对社会上的各种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起到警示和震慑。食药监部门也就此提醒市民,买药时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对一些打着讲课、办培训班等活动推销药品的行为,要警惕购买。如发现问题,可拨打电话12331举报。
药品稽查年度关键词
●非法药品
今年以来,药监部门加大了对非法境外药品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整治力度,与公安部门共同处理经营使用未经批准进口药品、标示改善“性功能”产品(未经批准生产)200余起,依法作出认定书200余份。对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取保候审、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
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作者: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9年第12期
山东烟台侦破“11·27”系列制售假酒案
2019年9月,烟台市公安局破获系列制售假酒案,捣毁制售窝点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名,现场查获假冒某知名品牌葡萄酒5.5万瓶、包材50万套。经查,2017年10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等从天津、深圳等地购进假冒某知名品牌酒塞、酒标,在黑窝点灌装加工假冒葡萄酒進行销售。公安机关循线深挖,先后破获宋某某等销售假酒案、天津吉旺工贸有限公司非法制造假冒注册商标标识案、郑某某等制售假冒葡萄酒案等系列案件,总涉案金额达5亿余元。
四川南充侦破李某森等制售假劣饮料案
2019年9月,南充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制售伪劣产品案,捣毁窝点4个,现场查获假冒某功能饮料16.8万罐、用于制造假冒饮料的罐体200万个、盖体400万个。经查,2017年以来,李某森犯罪团伙为谋取高额利润,从各地购买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从广东、湖北购买包装材料,生产假冒10余个国内知名品牌饮料,并在四川成都先后注册“泰牛牛”“红泰牛”国际贸易公司作为掩护进行非法销售,涉案金额近2亿元。
黑龙江齐齐哈尔侦破李某等制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
2019年10月,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捣毁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现场查获减肥食品1700余盒、各类胶囊片剂44万余粒、西布曲明40公斤、酚酞2.5公斤以及大量包材等物品。经查,2018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从河北购进含有西布曲明的片剂,从广东购进包材,在河南组装加工成减肥食品“艾洛美牌纤SO片压片糖果”,通过微信、物流方式销往各地,涉案金额达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