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绪论(课件)》课件

绪论与后续课程相互关联 ,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 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 识。
02
绪论的主要内容
绪论的背景和历史
绪论的起源
介绍绪论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 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绪论的演变
分析绪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变 化和转折点,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绪论的现状
介绍绪论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术进步与应用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绪 论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 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 响。
跨学科融合
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对于绪论发展的重要 性,探讨多学科视角下的 研究新趋势。
对学习绪论的建议和期望
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学习者积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02
03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率和效果。
注重理解
学习绪论时,应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用到实际情 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绪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实践结果和讨论
结果
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加深对绪论课程理论知识 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绪论的总结和展望
绪论的总结
绪论的定义与作用
绪论是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用 于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方法等,对于整篇论文起到引导
绪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
02
绪论的主要内容
绪论的背景和历史
绪论的起源
介绍绪论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 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绪论的演变
分析绪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变 化和转折点,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
绪论的现状
介绍绪论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术进步与应用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绪 论领域的应用,展望其在 未来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影 响。
跨学科融合
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融合对于绪论发展的重要 性,探讨多学科视角下的 研究新趋势。
对学习绪论的建议和期望
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学习者积极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02
03
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率和效果。
注重理解
学习绪论时,应注重理解 基本概念用到实际情 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绪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
实践结果和讨论
结果
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加深对绪论课程理论知识 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绪论的总结和展望
绪论的总结
绪论的定义与作用
绪论是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用 于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方法等,对于整篇论文起到引导
绪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
第1章 绪论PPT课件

2019/11/1
17
第1章 绪 论
3 行为模拟,控制进化
除了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和方法外,还有一种基于感 知-行为模型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我们称其为行为模拟法。 这种方法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和行为特性, 如自寻优、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来研究和实现 人工智能。基于这一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要算 MIT的R.Brooks教授,他研制的六足行走机器人(亦称为 人造昆虫或机器虫),曾引起人工智能界的轰动。这个机 器虫可以看作是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它具有一定 的适应能力,是一个运用行为模拟即控制进化方法研究 人工智能的代表作。
个词下定义,只是提出了“图灵测试”。通过这一测 试即可判断某一特定机器是不是智能机器。这一测试 最初被描绘成一种游戏
通过了图灵测试就具有智能了吗? 罗杰.施安克的故事理解程序 希尔乐的中文屋子 图灵梦想
2019/11/1
11
第1章 绪 论
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对通过了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具有 智能提出了否定意见。他认为,即便一台计算机通过 了图灵测试,但这台计算机仍然不具备和理解有关的 精神属性。
第1章 绪 论
96年2月第一次比赛结果: “深蓝”:胜、负、平、平、负、负
97年5月第二次比赛结果: “深蓝”:负、胜、平、平、平、胜
“深蓝”的技术指标:
– 32个CPU – 每个CPU有16个协处理器 – 每个CPU有256M内存 – 每个CPU的处理速度为200万步/秒
2019/11/1
21
第1章 绪 论
2019/11/1
23
第1章 绪 论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McCulloch,总结出简单计算元素和生 物神经元之间关系的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数学 模型。
第1章 绪论PPT教学课件

3.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与其争论焦点;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几种定义,掌握
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学派及对人工智 能的理解,一般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 范围和应用领域。
2020/12/10
6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
人类智能
智能:是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 智慧和能力,是知识与能力的总和。
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
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撰写小论文+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开卷,具体考试时间至少提前1周通知 学生,撰写小论文要求至少提前3周通知学生。
成绩评定:平时20%,期末考试40%,小论文40%。
1913年,年仅19岁的维纳在他的论文中把数理关 系理论简化为类理论,为发展数理逻辑作出了贡献;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论文,开创了近代控制论, 为人工智能的控制论学派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同一时代,美国数学家Shannon创立了信息论。
2020/12/10
14
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 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
1988 5、王永庆.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6、涂序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 7、施鹏飞、姚远.人工智能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第1章 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概况及 相关学派和他们的认知观,接着讨论人工智能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
智能所具有的特征:
(1) 记忆与思维能力 (2) 感知能力 (3) 自适应能力
(4) 表达能力
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主要学派及对人工智 能的理解,一般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 范围和应用领域。
2020/12/10
6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
人类智能
智能:是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 智慧和能力,是知识与能力的总和。
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
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撰写小论文+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开卷,具体考试时间至少提前1周通知 学生,撰写小论文要求至少提前3周通知学生。
成绩评定:平时20%,期末考试40%,小论文40%。
1913年,年仅19岁的维纳在他的论文中把数理关 系理论简化为类理论,为发展数理逻辑作出了贡献;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论文,开创了近代控制论, 为人工智能的控制论学派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同一时代,美国数学家Shannon创立了信息论。
2020/12/10
14
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 研究和形成(1956~1970年)
1988 5、王永庆.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6、涂序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 7、施鹏飞、姚远.人工智能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第1章 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概况及 相关学派和他们的认知观,接着讨论人工智能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
智能所具有的特征:
(1) 记忆与思维能力 (2) 感知能力 (3) 自适应能力
(4) 表达能力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因此说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已经到了“非抓不 可的危险阶段”。
13
(二)营养法规的完善对营养事业的影响
我国的营养学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 认识到营养立法的必要性,并积极呼吁营养立法。国家卫生 部也陆续下发了相关文件,如“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 见”,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在中国营养学 会和许多营养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营养立法工作有了重大 突破,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在我国进行营养 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
目前,我国的营养专业人员只有数千人,并且主要分布 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少数单 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5
2004年10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将加强政策 支持,快速地制订相应的法规,强制要求集体供餐单位配 备营养师。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改善条例》也规定所有 的学校、机关、幼儿园都必须配备营养师,社区配备营养 师将定期为居民讲解营养知识。
14
(二)营养法规的完善对营养事业的影响
通过营养立法,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把营养知识传播到 千家万户,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的营养 健康水平十分必要。营养立法能够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营 养保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责任,推动和保 障营养工作的落实,解决严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 素的损失,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 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
(4)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的 物质,食之无害。
(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三餐 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一日总能量的 30%、40%、30%为宜。
合理的营养是通过平衡的膳食来达到的,它包括合理的 膳食构成、食物的种类与饮食习惯等等。
13
(二)营养法规的完善对营养事业的影响
我国的营养学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 认识到营养立法的必要性,并积极呼吁营养立法。国家卫生 部也陆续下发了相关文件,如“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 见”,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在中国营养学 会和许多营养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营养立法工作有了重大 突破,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在我国进行营养 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查。
目前,我国的营养专业人员只有数千人,并且主要分布 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少数单 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5
2004年10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称中国将加强政策 支持,快速地制订相应的法规,强制要求集体供餐单位配 备营养师。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改善条例》也规定所有 的学校、机关、幼儿园都必须配备营养师,社区配备营养 师将定期为居民讲解营养知识。
14
(二)营养法规的完善对营养事业的影响
通过营养立法,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把营养知识传播到 千家万户,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的营养 健康水平十分必要。营养立法能够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营 养保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责任,推动和保 障营养工作的落实,解决严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 素的损失,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 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
(4)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的 物质,食之无害。
(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三餐 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一日总能量的 30%、40%、30%为宜。
合理的营养是通过平衡的膳食来达到的,它包括合理的 膳食构成、食物的种类与饮食习惯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往产生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C.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各国共
同认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外交的起源
3)常设外交使节制度的确立 A.罗马教皇最早派出常驻使节 B.公元1455年米兰公爵派使节常 驻热那亚 C .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会议首次以 条约形式确立常设外交使节制度 形成了近代以来的大使馆制度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1. 外交的含义
2)外交的定义
英国外交官萨道义(Satow)在其所 著的《外交实践指南》一书中认为: “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 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 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 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2)外交的定义
《牛津英文字典》认为: “外交就是用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国 际关系;是大使和使节用来调整和 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是外交官的 业务或技术”。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3)中国封建王朝的对外交往 (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建立丝绸之路 (2)西汉与罗马帝国(大秦)建立通商关系 (3)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4)公元97年甘英赴大秦 (5)公元166年中国同大秦建立 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6)三国时期东吴曾派康泰、朱应为专使, 出访扶南(柬埔寨)
(1)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 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
(2)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 益的标准
(3)互利标准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1)综合国力的含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 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以及运用实力 和潜力影响国际社会的能力。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1)夏商周三朝就有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
侯之间的交往 西周已设典礼官,官名叫“宗伯”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2)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活动非常活跃 (1)形成礼、信、敬、义等外交规则 (2)各诸侯国之间的“会”和“盟”十分 频繁 (3)产生许多杰出的外交家 (4)产生丰富多彩的外交战略、策略、手 段
2)外交的定义
外交指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利 益,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 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2)外交的定义
外交定义包含的内容 A.外交的主体:主权国家 B.外交的目的:维护和发展国家利 益 C. 外交的方式:和平的方式 D. 外交的对象: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
1. 外交的含义
3)外交的性质
外交是一门科学与艺术。 (1)科学: A具有规律性
A. 生存利益,即国家安全利益。生存 B. 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
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 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 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 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2)具体内容
B. 发展利益。国家的发展包含经济、 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 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d. 协同力,主要指宏观调控和协同发 展等方面的能力.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3)国家利益的作用
(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的好坏 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 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4)衡量国家利益是否正当的标准
综合国力的内容
B. 精神力又叫软实力,包括心理、 智力形态的软要素,具体为:
a. 政治力,包括政治体制、政府 效能、战略目标、社会稳定性、 国民凝聚力、组织决策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b. 外交力,包括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对外活动及对 国际社会的贡献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c. 文化影响力,主要指文化传统、文 化辐射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综合国力由物质力和 精神力两方面构成。
2)综合国力的内容
A. 物质力包括: a.资源力,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和构成;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和使用效能;自然 资源储量、品质和供给水平等; b.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 产能力、对外贸易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国民经济结构和运行效率等;
(7)公元5世纪初日本遣使到中国接受封号 (8)公元8世纪下半叶起唐朝与大食(阿拉
伯帝国)建立海上贸易往来 (9)郑和下西洋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的含义: 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 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2)具体内容
2)综合国力的内容
c.科技力,包括科学技 术水平、科技队伍的 数量和质量、科技体 制、投资和设备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d.军事力,包括武装部队的 人数和质量、武器装备的 数量和质量、军事指挥和 战略打击的能力、国防工 业的供给水平和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e.文教力,包括国民文化 教育水平、文教队伍的 数量和质量、文化教育 的规模和结构等。
2)具体内容
C. 国际联系利益,也叫国际参与利益,主要 指在国际社会中有相应的地位和荣誉,获 取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和对国际事务 的决定权。一般包括维护和平的周边和国 际环境,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决策,从国际 市场上顺畅地获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海外投资、贸易和国民得到保护和公平对 待,国家尊严和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 徽等得到有效保护等。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第一讲 当代外交绪论
中国当代外交绪论
1. 外交的含义
1) “外交”一词的来源 “外交”一词英语为diplomacy,
源自希腊语,罗马字母拼写为diploma, 原指古希腊君主或元老院派遣使节时所颁 发的证明其身份的“双重折叠”的特许证 书,或这种证书的“副本”。从这个词后 来演变出“外交”一词。
B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 理论体系的专门学科
C需要理性和科学精神
3)外交的性质
(2)艺术: 需要想象力和智慧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2.外交的起源 1)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2)真正严格意义的外交出现在 奴隶制国家产生之后 因为具备了外交产生的前提条件
外交产生的前提条件
A. 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B. 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
同认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外交的起源
3)常设外交使节制度的确立 A.罗马教皇最早派出常驻使节 B.公元1455年米兰公爵派使节常 驻热那亚 C .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会议首次以 条约形式确立常设外交使节制度 形成了近代以来的大使馆制度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1. 外交的含义
2)外交的定义
英国外交官萨道义(Satow)在其所 著的《外交实践指南》一书中认为: “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 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 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 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2)外交的定义
《牛津英文字典》认为: “外交就是用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国 际关系;是大使和使节用来调整和 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是外交官的 业务或技术”。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3)中国封建王朝的对外交往 (1)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建立丝绸之路 (2)西汉与罗马帝国(大秦)建立通商关系 (3)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4)公元97年甘英赴大秦 (5)公元166年中国同大秦建立 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6)三国时期东吴曾派康泰、朱应为专使, 出访扶南(柬埔寨)
(1)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 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
(2)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 益的标准
(3)互利标准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1)综合国力的含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 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以及运用实力 和潜力影响国际社会的能力。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1)夏商周三朝就有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
侯之间的交往 西周已设典礼官,官名叫“宗伯”
3. 中国古代的外交
2)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活动非常活跃 (1)形成礼、信、敬、义等外交规则 (2)各诸侯国之间的“会”和“盟”十分 频繁 (3)产生许多杰出的外交家 (4)产生丰富多彩的外交战略、策略、手 段
2)外交的定义
外交指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利 益,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 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2)外交的定义
外交定义包含的内容 A.外交的主体:主权国家 B.外交的目的:维护和发展国家利 益 C. 外交的方式:和平的方式 D. 外交的对象: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
1. 外交的含义
3)外交的性质
外交是一门科学与艺术。 (1)科学: A具有规律性
A. 生存利益,即国家安全利益。生存 B. 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
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 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 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 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2)具体内容
B. 发展利益。国家的发展包含经济、 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 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d. 协同力,主要指宏观调控和协同发 展等方面的能力.
5. 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3)国家利益的作用
(1)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
(2)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的好坏 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 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4)衡量国家利益是否正当的标准
综合国力的内容
B. 精神力又叫软实力,包括心理、 智力形态的软要素,具体为:
a. 政治力,包括政治体制、政府 效能、战略目标、社会稳定性、 国民凝聚力、组织决策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b. 外交力,包括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对外活动及对 国际社会的贡献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c. 文化影响力,主要指文化传统、文 化辐射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综合国力由物质力和 精神力两方面构成。
2)综合国力的内容
A. 物质力包括: a.资源力,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和构成;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和使用效能;自然 资源储量、品质和供给水平等; b.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 产能力、对外贸易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国民经济结构和运行效率等;
(7)公元5世纪初日本遣使到中国接受封号 (8)公元8世纪下半叶起唐朝与大食(阿拉
伯帝国)建立海上贸易往来 (9)郑和下西洋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的含义: 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 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4.当代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利益
2)具体内容
2)综合国力的内容
c.科技力,包括科学技 术水平、科技队伍的 数量和质量、科技体 制、投资和设备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d.军事力,包括武装部队的 人数和质量、武器装备的 数量和质量、军事指挥和 战略打击的能力、国防工 业的供给水平和能力等;
2)综合国力的内容
e.文教力,包括国民文化 教育水平、文教队伍的 数量和质量、文化教育 的规模和结构等。
2)具体内容
C. 国际联系利益,也叫国际参与利益,主要 指在国际社会中有相应的地位和荣誉,获 取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和对国际事务 的决定权。一般包括维护和平的周边和国 际环境,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决策,从国际 市场上顺畅地获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海外投资、贸易和国民得到保护和公平对 待,国家尊严和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 徽等得到有效保护等。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第一讲 当代外交绪论
中国当代外交绪论
1. 外交的含义
1) “外交”一词的来源 “外交”一词英语为diplomacy,
源自希腊语,罗马字母拼写为diploma, 原指古希腊君主或元老院派遣使节时所颁 发的证明其身份的“双重折叠”的特许证 书,或这种证书的“副本”。从这个词后 来演变出“外交”一词。
B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 理论体系的专门学科
C需要理性和科学精神
3)外交的性质
(2)艺术: 需要想象力和智慧
中国当代外交概论
2.外交的起源 1)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2)真正严格意义的外交出现在 奴隶制国家产生之后 因为具备了外交产生的前提条件
外交产生的前提条件
A. 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B. 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