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命题逻辑 - 4--证明理论

合集下载

Chapter1(命题逻辑篇)

Chapter1(命题逻辑篇)
(2)把一个合式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的语句时, 要尽量使之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必要 时可将命题联结词用其他连词代替,或省略 某些部分,只要实际上没有改变就成.
1.3命题形式与翻译
例: 考虑命题“小张或小李都可以办好这件事”。
令P为“小张可以办好这件事”,Q为“小李可以办好 这件事”,则原命题F(P,Q)的真值表是:
1.3命题形式与翻译
• 为方便计,对于圆括号的使用做如下约 定:
• ①公式最外层的圆括号可省略. • ②只作用于邻接后的原子命题变元,如
可把(¬P)∨Q写成¬P∨Q. 定义1.3.2 如果A1是公式A的一部分,且A1
是一个公式,称A1是A的子公式.
1.3命题形式与翻译
2.命题的翻译 • 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命题相应地写成由命题
1.1 命题
2.命题标识符 • 在科学领域中,每门科学为描述它的概念和
论证其有关定理,都拥有自己的语言符号以 及所使用的规则. • 在Ls中,采用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与我们 通常使用的自然语言不同,它由特定意义的 符号和规则组成,其特征是有确定的含义.
• 一个原子命题,一般用大写字母或带下标的 大写字母,如P,Q,R,…,或Pi,Qi,Ri,…,等表示, 把表示原子命题的符号,称为命题标识符, 简称命题符.
假.
1.1 命题与联结词
• 因此,在数理逻辑中,不能去纠缠各种具体 命题的真假问题,而是将命题当成数学概念 来处理,看成一个抽象的形式化的概念,把 命题定义成非真必假的陈述句.
• 此时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这些陈述句究竟是 真还是假,更关心的是它可以被赋予真或假 的可能性,以便被规定真值后它与其他命题 发生的联系.
1.2 逻辑联词
• 联结词是逻辑联结词或命题联结词的简 称,它是自然语言中连词的逻辑抽象. 有了联结词,便可以用它和原子命题构 成复合命题.常用联结词有以下5种.

4-第一章命题逻辑PPT课件

4-第一章命题逻辑PPT课件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1.2 联结词 1.3 命题公式与翻译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5 重言式与蕴含式 1.7对偶与范式 1.8推理理论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ropositional Logic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1.2 联结词 1.3 命题公式与翻译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5 重言式与蕴含式 1.7对偶与范式 1.8推理理论
三、主范式 (2)主合取范式 每个合取项中所有变元都要出现 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命题变元或其否定) 主合取范式的化归步骤:见书上38页
例7:试求 (PQ )( PR)的主合取范式。 例8:试求 P ( ( P Q ) ( Q P ) )主合取范式。
大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9
第20页
1.6 对偶与范式
大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5
第20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对偶与范式 (复习)
三、主范式 (1)主析取范式 每个析取项中所有变元都要出现 每个变元只出现一次(命题变元或其否定)
主析取范式的化归步骤:见书上36页
例5:试求 P Q 和 (PQ) 的主析取范式。
例6:试求 P ( ( P Q ) ( Q P ) )主析取范式。
分别都是什
(3)若C不去,则A或B可以去。 么?
大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11
第21页
第一章 命题逻辑
Propositional Logic
1.6 对偶与范式(复习)
二、范式 定义1-7.2 一个命题公式称为合取范式,当且仅当 它具有型式:
A 1A 2A n(n1 ) 其中 A1,A2, ,An 都是由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所组成
的析取式。
合取范式的特点:

命题与证明知识点总结

命题与证明知识点总结

命题与证明知识点总结命题与证明是数学中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逻辑推理、推断和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整个数学学科中,命题与证明贯穿始终,无处不在。

本文将系统总结命题与证明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命题逻辑、证明方法、常见证明技巧等内容。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中命题是陈述句,它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通常使用符号来表示命题,并通过符号之间的逻辑连接来表达命题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逻辑连接包括合取(∧)、析取(∨)、蕴含(→)、双条件(↔)等。

1.合取合取是指命题p和q同时为真时,合取命题p∧q为真,否则为假。

合取命题p∧q的真值表如下: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F2.析取析取是指命题p和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析取命题p∨q为真,否则为假。

析取命题p∨q的真值表如下:p q p∨qT T TT F TF T TF F F3.蕴含蕴含是指当p为真而q为假时,蕴含命题p→q为假,否则为真。

蕴含命题p→q的真值表如下:p q p→qT T TT F FF T TF F T4.双条件双条件是指命题p和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时,双条件命题p↔q为真,否则为假。

双条件命题p↔q的真值表如下:p q p↔qT T TT F FF T FF F T二、证明方法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假,为此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证明方法来论证。

常见的证明方法包括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数学归纳法等。

1.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指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来证明一个命题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找到一条直接的逻辑推理路径,从已知的事实得出结论。

举例:证明“所有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

我们可以直接证明该命题,因为偶数的定义就是2的倍数。

2.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指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一个命题的方法。

我们假设该命题的反命题为真,然后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为真。

chapter_1

chapter_1

四、二十世纪的逻辑
1.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数理逻辑学基础 二十世纪上半叶, 的演绎逻辑(经典逻辑或形式逻辑) 的演绎逻辑(经典逻辑或形式逻辑)在 逻辑学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逻辑学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2. 对经典(演绎)逻辑提出挑战,出现 逻辑学即是指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 逻辑学即是指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 对经典(演绎)逻辑提出挑战, 即是指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 了非经典逻辑、非单调逻辑、 了非经典逻辑、非单调逻辑、非形式逻 辑等。 辑等。 演绎 归纳 逻辑 逻辑
熊明辉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7
二、西方逻辑之路
亚里士多德逻辑 传统形式逻辑
怀特海 罗 素 直言命题或范畴命题 弗雷格
斯多葛逻辑 演绎逻辑 复合命题 多值逻辑
categorical propositions 现代形式逻辑
前提
必 然 得 出 演 绎 支 持
模糊逻辑 1.全称肯定命题SAP 联言命题 …… 命题演算 谓词演算 2.全称否定命题SEP 选言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SIP 非经典逻辑 假言命题 数理逻辑 负言命题 4.特称否定命题SOP 模型论 递归论 证明论 集合论
现代归纳逻辑
结论
9
三、中国逻辑之路
徐志摩 (1896-1931年)
梁启超 (1873-1929年)
金岳霖(1895-1984年),哲学家和逻 金岳霖 辑学家,中国第一批院士。1921年获美 国政治学博士,1925年回国,1926年 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张申府先生曾经提 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 第一人”。王宪均(?-?) 沈有鼎 王宪均(?-?) 王宪均(?-?)、沈有鼎 (1908-1989)、王浩(1921-1995)、冯契 、王浩 、 (1915-1995)、殷海光 、殷海光(1919-1969)、周 、 礼全(1921-2008)、苏天辅 礼全 、苏天辅(1922-)等著 名学者皆出于金岳霖门下。1936年由商 务印书馆出版了其逻辑学著作《逻辑》。 《逻辑》

第01章命题逻辑

第01章命题逻辑

判断给定句子是否为命题, 应该分两步:
首先判定它是否为陈述句, 其次判断它的真值是 否唯一。
例1.1 判断下例句子是否为命题。
(1) 2 是素数。
(2) 雪是黑色的。
(3) 1+101=110
(4) 十是整数。
(5) 向右看齐!
(6) 今天是十五号。
(7) 这朵花多美啊! (8) 我们这里四季如春。
命题符号化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掌握好。 在命题推理中常常最先遇到的就是符号化 这个问题, 解决不好, 等于说推理的首要前提 没有了。
在本节结束时, 应强调指出的是: 复合命题的真值只
取决于各原子命题的真值, 而与它们的内容、含义无关, 与原子命题之间是否有关系无关。
理解和掌握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请认真领会。
2. 在自然语言中, “如果P, 则Q”中的前件P与后件Q往往具有某 种内在联系。而在数理逻辑中, P与Q可以无任何内在联系。
3. 在数学或其它自然科学中, “如果P, 则Q”往往表达的是前件 P为真, 后件Q也为真的推理关系。但在数理逻辑中, 作为 一种规定, 当P为假时, 无论Q是真是假, PQ均为真。即: “只有P为真Q为假”使得复合命题PQ为假。
或 0 表示“假”。
(3) 命题中的联结词也符号化: ¬、∧、∨、、。
四、命题常量与命题变元
简单命题可用命题标识符表示。表示命题的符号有双 重作用:
(1) 如果命题标识符表示确定的命题(真值确定)——命题 常元;
(2) 如果命题标识符只表示任意命题的位置标志, 即可表
示任意命题(真值不确定)——命题变元。
由它构成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命题逻
辑的基本单位。
三、命题符号化

数理逻辑学推理与证明的规则

数理逻辑学推理与证明的规则

数理逻辑学推理与证明的规则数理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和证明的学科,它涉及到符号和形式语言的运用,以及逻辑规则的应用。

在数理逻辑学中,推理和证明是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理解和应用逻辑规则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数理逻辑学中推理与证明的规则。

一、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学中最基本的逻辑系统之一,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命题逻辑中,有一些重要的推理规则,以及与之对应的推理法则。

1. 求析取式的析取律对于任意两个命题p和q,根据析取律,我们可以推出以下推理规则:p ∨ q / q ∨ p这条规则表明,对于任意两个命题p和q,如果p或q为真,那么q或p也为真。

这是由于析取运算的交换律所导致的。

2. 求合取式的合取律对于任意两个命题p和q,根据合取律,我们可以推出以下推理规则:p ∧ q / q ∧ p这条规则表明,对于任意两个命题p和q,如果p和q都为真,那么q和p也为真。

这是由于合取运算的交换律所导致的。

3. 充分条件的推理规则命题p和q之间的充分条件可以表示为:p → q。

根据充分条件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理规则:p → q, p / q这条规则表明,如果p蕴含q,且p为真,那么q也为真。

这是由于充分条件的逻辑定义所导致的。

二、一阶逻辑的推理规则一阶逻辑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逻辑系统,它涉及到谓词和量词的运用。

在一阶逻辑中,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推理规则。

1. 全称量词的推理规则对于任意一个命题P(x),P(x)对于任意x都成立,根据全称量词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理规则:∀x P(x) / P(a)这条规则表明,如果对于任意x,P(x)都成立,那么可以通过实例化的方式,将全称量词中的变量替换为具体的个体,从而得到一个命题。

这是由于全称量词的逻辑定义所导致的。

2. 存在量词的推理规则对于任意一个命题P(x),存在一个x使得P(x)成立,根据存在量词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理规则:∃x P(x) / P(a)这条规则表明,如果存在一个x使得P(x)成立,那么可以通过实例化的方式,将存在量词中的变量替换为具体的个体,从而得到一个命题。

湖南大学离散数学教案命题逻辑课件

湖南大学离散数学教案命题逻辑课件

证明题解析
证明题1解析
考察命题逻辑中的等价关系证明 。证明过程涉及使用等价关系的 定义和性质,通过逐步推导来证 明两个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
证明题2解析
考察推理规则的正确性证明。证 明过程需要利用已知的推理规则 和命题逻辑的基本性质,通过演 绎推理来证明推理规则的正确性 。
证明题3解析
考察复合命题真假性的证明。证 明过程需要分析复合命题内部各 个子命题的真假关系,并利用逻 辑联结词的性质来推导复合命题 的真假性。
04 命题逻辑的证明方法
CHAPTER
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法是通过直接推导,从已知的前提逐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这种 方法要求推理过程必须严谨,每一步推导都要有充分的依据。
在命题逻辑中,直接证明法通常从定义出发,通过逻辑联结词的性质和等 价关系,逐步推导出结论。
直接证明法需要保证推理过程中没有出现逻辑错误,否则会导致证明失败 。
03 命题逻辑的语义
CHAPTER
真值表与真值赋值
总结词
理解真值表和真值赋值的含义和作用
详细描述
真值表是用来表示命题逻辑中命题的真假值的表格,通常由2^n行组成,表示n个命题的所有可能赋 值情况。真值赋值是指将命题的真假值分配给每个命题的方式。通过真值表,可以直观地理解命题逻 辑中的真假关系和逻辑运算的结果。
填空题解析
填空题1解析
考察命题逻辑中的推理规则。答案为“如果p,那么q”,解释 :根据推理规则,如果已知p是真,那么可以推出q也为真。
填空题2解析
考察逻辑联结词的意义。答案为“当且仅当”,解释:“当且仅 当”表示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等价关系,即一个命题的真假完全取
决于另一个命题的真假。
填空题3解析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证明方法
(1)初始符号:它们是不经定义而直接使用的符号; (2)形成规则:确定定义在初始符号上的哪些符号串 是合式公式; (3)公理集:它们是不经证明而直接认为是恒真的命 题; (4)推理规则:规定如何从公理和前面已推导出的合 式公式经过符号变形而推出其它公式。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唐存琛 刘峰 35
2、公理系统L
为了证明 A1 A2 An B
只需证明 {A1 , A2 ,, An , B} 是不相容的
即证明 A1 A2 An B 是永假式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唐存琛 刘峰
20
归谬法(反证法)的说明
欲证明 前提:A1, A2, … , Ak 结论:B 将B加入前提, 若推出矛盾, 则得证推理正确. 理由: A1A2…AkB
公理系统L的定义: 1、初始符号: p1 , p2 , , pi ,
, ( )
2、形成规则:
(1) p ( i 1 i n)是合式公式; (2) 若A是合式公式,则(A)是合式公式; (3) 若A和B是合式公式,则(A B)是合式公式; (4) 只有通过有限次使用(1) (3)得到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 12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唐存琛 刘峰
一、自然推理系统P的定义(续)
3. 推理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 (2) 结论引入规则 (3) 置换规则 (4) 假言推理规则 (7) 拒取式规则 (8) 假言三段论规则 (9) 析取三段论规则 (10)构造性二难推理 规则
(5) 附加规则
(6) 化简规则
25
例6 构造推理的证明: 若明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 我就有课. 若有课, 今天必需备课. 我今天下午 没备课. 所以, 明天不是星期一和星期三.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是一种通过确定一个命题逻辑公式的解释来判断它是否成立的方法。

在命题逻辑语义证明中,我们需要定义公式中所有的原子命题的可能取值,然后使用这些取值来判断整个公式的真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1. 定义原子命题的可能取值:给定一个命题逻辑公式,我们需要定义其中所有原子命题的可能取值。

通常情况下,原子命题的取值可以是真(True)或假(False)。

2. 定义命题逻辑公式的解释:使用定义的原子命题的取值,我们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定义整个命题逻辑公式的解释。

例如,对于命题逻辑公式P∨Q,我们可以定义它的解释为真,当且
仅当解释中P或Q的值为真。

3. 判断公式的真假:根据定义的命题逻辑公式的解释,我们可以判断整个公式的真假。

如果存在至少一种解释使得公式为真,则称公式为可满足的(Satisfiable);如果对于所有解释,公式都为真,则称公式为有效的(Valid);如果对于所有解释,公式都为假,则称公式为矛盾的(Contradictory)。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证明一个命题逻辑公式的真假。

值得注意的是,命题逻辑语义证明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它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得到命题逻辑公式的真值,而只是告诉我们公式是否成立。

命题与证明共13张

命题与证明共13张
01
复合命题是由两个或多个简单 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 的命题,例如“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面会湿”。
02
复合命题的形式是“P→Q(P、 Q为命题)”,其中→表示逻辑 联结词。
03
复合命题的真假值取决于组成 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值。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01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支,它以简单命题和复 合命题为基础,通过逻辑联结词来表达命题之间的关系。
命题的性质
普遍性
如果一个命题对所有的个体或对象都成立,则称 该命题具有普遍性。
特殊性
如果一个命题只对部分个体或对象成立,则称该 命题具有特殊性。
中立性
如果一个命题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则称 该命题具有中立性。
命题的真假判断
01
真值表
列出复合命题所有可能真值组合 的表格。
真值判断
02
03
逻辑推理
观察以下数字序列:1, 2, 3, 4, 5, ...,可以归纳出自然数的序列是无限的,且每个自然数都小于其后面的 自然数。
04
命题的推理规则
逻辑推理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逻辑推理是从已知命题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导出新命题的过程。
性质
逻辑推理必须具有前提和结论,前提是已知的事实或命题,结论是根据前提推导出的新 事实或命题。
02
逻辑联结词包括“如果…那么…”、“或者…或者…”、“并且
…”、“不”等。
逻辑联结词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表达命题之间的条件关系、选
03
择关系、并列关系和否定关系。
03
命题的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法
定义
直接证明法是通过直接推理,从已知事实和定义出发,推导出结论的正确性。

(优选)第一篇数理逻辑

(优选)第一篇数理逻辑
题变元才能有确定的真值,从而成为一个命题。
称对命题变元进行指派
对任意给定的命题变元p1,…,pn的一种取值
状况,称为指派或赋值(assignments) ,
用字母,等表示
当A对取值状况 为真时,称指派弄真A或
是A的成真赋值,记为(A) = 1;
反之称指派弄假A或是A的成假赋值,记为
(A) = 0。
(自然语言中的单句,P-2的(1)、(2)、(4))
把由原子命题和逻辑联结词共同组成的
命题称为复合命题(compositive
propositions or compound statements) (自然语言中的复句, P-2的(9)、(10))。
命题的符号化(标示符): 可以用以下两种形式将命题符号化: .用(带下标的)大写字母; 例如:P:今天下雨。 .用数字。 例如:[12]:今天下雨。 上例中的“P”和“[12]”称为命题标示符。
(优选)第一篇数理 逻辑
第一章 命题逻辑
第一章 命题逻辑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1-2 联结词 1-3 命题公式与翻译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5 重言式与蕴涵式 1-6 其他联结词 1-7 对偶与范式 1-8 推理理论
第一章 命题演算及其形式系统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把对确定的对象作出判断的陈述句
定义1-2.3 两个命题P和Q的析取是一个复合
命题,记作P ∨ Q。当且仅当P、Q同时为F时, P
∨ Q 为F,其他情况下, P ∨ Q的真值都是T。 析取联结词 “∨ ”表示自然语言中的 “ 或”
(or )。 表 1-2.3 析取词“∨”的意
义p
q
p ∨q
F(0) F(0) F(0) 见真为真, F(0) T(1) T(1) 全假为假。

命题逻辑04证明方法.ppt

命题逻辑04证明方法.ppt

例题解(3)
3.如果4能够整除整数K,那么2也能整除K。 解:设 p:4能够整除整数K。
q: 2也能整除K。 命题符号化为:p → q 此命题为永真命题。即有 p ⇒ q
p
q
p→q
0
0
1
0
1
1
1
1
1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精品课—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ST
Discrete Mathematic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ST
基本蕴涵式
(1)化简律:AB=>A, AB => B (2)附加律:A => AB, B => AB (3)假言推理: A ( AB) => B (4)拒取式:(AB)B => A (5)析取三段论:(AB) B => A (6)假言三段论:(AB) (BC) => AC (7)等价三段论: (A↔B) (B ↔ C) => A↔C (8)二难推理: (AC)(AB)(CB) => B (9)构造性二难: (AB)(CD)(AC) => BD
推理的形式结构
• 有 限 命 题 序 列 A1,A2,…Ak,B 称 为 推 理 ( 或 论 证 ( argument ) ) 。 A1,A2,…Ak 称 为 推 理 的 前 提 (premise),B称为推理的结论(conclusion)。
• 当且仅当A1∧A2∧…∧Ak → B为重言式时,称由 前提A1, A2,… Ak推出B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 的),并称B是该前提的有效结论。
Discrete Mathematic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ST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

命题逻辑语义证明(原创实用版)目录1.命题逻辑的概述2.语义证明的定义和作用3.命题逻辑语义证明的方法4.命题逻辑语义证明的实例分析5.总结正文1.命题逻辑的概述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一种,主要用来表达陈述句的真假。

它是由命题、连接词和量词等元素构成的一种形式语言。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语句的真值,可以是真或假,而连接词和量词则用来连接不同的命题,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2.语义证明的定义和作用语义证明,也称为模型证明,是数理逻辑中一种证明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证明某个公式在某个模型下的真假。

语义证明与传统的推理证明不同,它不依赖于逻辑规则,而是直接在模型中进行验证。

这种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3.命题逻辑语义证明的方法命题逻辑语义证明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1)构造模型法:通过构造一个满足公式的模型,来证明该公式的真假。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证明复杂公式的正确性。

(2)反证法:假设某个公式在某个模型下为假,然后通过推理证明这个假设会导致矛盾,从而证明原公式的正确性。

4.命题逻辑语义证明的实例分析以公式“所有人类都会死亡”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语义证明来证明其在某个模型下的真假。

假设有一个模型 M,包含以下个体:a 代表“张三”,b 代表“李四”。

则模型 M 可以表示为:{a, b}我们定义如下属性:H(a) 表示“a 是人类”D(a) 表示“a 会死亡”则公式“所有人类都会死亡”可以表示为:x(H(x) → D(x))我们可以通过模型 M 来验证该公式的真假:首先,我们验证模型 M 中是否存在一个人类 x,使得 H(x) 为真且D(x) 为假。

但在模型 M 中,所有个体都具有人类属性 H(a) 和死亡属性 D(a),因此无法找到这样的个体。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公式“所有人类都会死亡”在模型 M 下为真。

5.总结命题逻辑语义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它通过在模型中验证公式的真假,来解决复杂的逻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Therefor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or I will visit Las Vegas.”
Simplification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p∧q) →p
Example: Let p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q be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and English literature”
正确的结论:是在正确的前提下,经过有效的证明或推理
所得到有效结论。
形式证明的形成
为了证明C是前提H1,H2,…,Hn的结论, 即需证明:
当前提H1,H2,…,Hn均为真时,C必为真。
通过构造一个命题序列,来描述这一推理过程。
例如:
H1,Q1,H2,Q2,Hi ,Q3 ,…,C 其中的Qi就是推理过程中的中间结论
Disjunctive Syllogism(析取三段论)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 p∧(p ∨q))→q
Example: Let p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q be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or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I will not study discrete math.” “Therefore ,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 P Q) ( Q R)) P
再用分配律等,最终推出一个什么式子能表示证明完成?
3、“形式证明”方法 Formal Proofs
(1)基本述语
形式证明:一个描述推理过程的命题序列,其中每个
命题或者是已知的命题,或者是由某些前提所推得的结论, 序列中最后一个命题就是所要求的结论,这样的命题序列称 为形式证明。
Hypothetical Syllogism(假言三段论)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p →q) ∧ (q→r))→(p→ r)
Example: Let p be “it snows.” Let q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r be “I will get an A.” “If it snows, then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If I study discrete math, I will get an A.” “Therefore , If it snows, I will get an A.”
证明理论
Arguments in Propositional Logic
A argument in propositional logic is a sequence of propositions.
All but the final proposition are called premises. The last statement is the conclusion. The argument is valid if the premises imply the conclusion. An argument form is an argument that is valid no matter what propositions are substituted into its propositional variables. If the premises are p1 ,p2, …,pn and the conclusion is q then (p1 ∧ p2 ∧ … ∧ pn ) → q is a tautology.
The following inference rules are all argument simple argument
forms that will be used to construct more complex argument forms.
Rules of Inference for Propositional Logic: Modus Ponens (演绎推理)
( 2) 推理规则
前提引用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以引
用前提。
结论引用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到的
结论(中间结论)都可以在其后的证明中引用。
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命题公式的
子公式都可以用与它等值的其它命题公式置换。
代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重言式中的
任一命题变元都可以用一命题公式代入,得到的仍是 重言式。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Therefor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and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Resolution (消解)
重温一些常用的蕴涵关系及等值关系
I9 I10 I11 I12 I13 E1E1ノ E2E2ノ E6E6ノ E15 P、Q P Q P、P Q Q P、PQ Q Q、PQ P PQ、QR PR P∨Q Q∨P , P∧Q Q∧P (P∨Q)∨R P∨(Q∨R) , (P∧Q)∧R P∧(Q∧R) (P) P
2 如何判断由一个前提集合能否推出某个结论
1、真值表法
对于命题公式 中所有命题变元的每一组真值指派作出该公式的真值表, 看是否为永真。
例1 解
P Q
0 0 0 1
考察结论C是否是下列前提H1,H2的结论。
(1)H1:P→Q,H2:P,C:Q 构造其真值表如下:
¬ P 1 1 ¬ Q 1 0 P→Q 1 1 (P→Q)∧P (H1 ∧ H2) 0 0 ((P→Q)∧P) →Q (H1 ∧ H2 →C) 1 1
Resol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I and is used in Prolog.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 p ∨ r ) ∧ (p ∨ q)) →(q ∨ r)
Example: Let p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r be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Let q be “I will study databases.”
Question: what about pq, q?
Addition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p →(p ∨q) Example: Let p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q be “I will visit Las Vegas.”
1 0
1 1
0
0
1
0
0
1
0
1
1
1
(2)H1:P→Q, H2:¬ P , C:¬ Q

P 0 0 1 1 Q 0 1 0 1
¬ P 1 1 0 0
构造其真值表如下:
¬ Q 1 0 Βιβλιοθήκη 0 P→Q 1 1 0 1 (P→Q)∧¬ P (H1 ∧ H2) 1 1 0 0 ((P→Q)∧¬ P) →¬ Q (H1 ∧ H2 →C)
1 0 1 1
***在这里,我们不关心结论是对还是错,而主要 关心由给定的前提是否能推出这个结论来。
2、等值演算方法 例 证明 (P Q) , ( Q R), R P
分析 根据题意,需证明 (P Q) ( Q R) R P 证明 ( (P Q) ( Q R) R ) P (( P Q) ( Q R) R ) P (( P Q) (( Q R) (R R ))) P
有效的证明:如果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所得到的结论
都是根据推理规则得到的,则这样的证明称作是有效的。
有效的结论:通过有效的证明而得到结论,称作是有
效的结论。
正确的结论与有效的结论
有效的结论是在一定前提下,由有效的证明或者说有效的
推理过程得到的结论。 但这样的结论本身未必是正确的。 因为其前提本身可能不正确。 但这并不影响证明过程 是有效的,也不影响结论的有效性。 重要的是构造有效的证明过程!! 例如:P:太阳从西边出来;Q:我当了美国总统; P → Q: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当美国总统; 再例如:P: 3>5, Q: 4>6 前提:P、 P → Q ,有效结论:Q。 显然结论Q是不正确的,但它是一个有效的结论。
“Therefor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Conjunction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p) ∧ (q)) →(p ∧ q)
Example: Let p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Let q be “I will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Modus Tollens(拒取式)
Corresponding Tautology: (¬ p∧(p →q))→¬q
Example: Let p be “it is snowing.” Let q be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If it is snowing, then I will study discrete math.” “I will not study discrete math.” “Therefore , it is not snow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