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CFD模拟

合集下载

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改进及数值模拟

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改进及数值模拟
21 0 2年 第 1 期
甘 肃 石 油 和 化 工
21 3 02年 月
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 改进及数值模拟
闰 一 野
( 陕西科技 大学 机 电工程 学院 , 西 西安 7 0 2 ) 陕 10 1 摘要: 通过 对 气液旋 流 分 离器 内部 复 杂三 维流 场 内液 滴的 聚 集 、 碎 机 理 以及 着壁 液 滴 流动 情 破 况 的 分析 , 而得 出液 膜 不能 及 时排 出是 影 响提 高 分 离效 率 的 重 要 因素 。在 此基 础 上 提 出了 从
置 在 简 体上 部 并 且呈 倾 斜状 。工 作 时 , 混合 物 料 由 入 口切 向送 人 旋 流器 的腔体 内 , 于进 料 速度 的 由
原因 , 混合 原 料 在腔 体 内形 成高 速 的螺 旋 回转 运 动 , 而 产 生离 心力 场 。在 离 心力 的作 用 下 , 从 混合 物 料 中质 量较 大 的 液体 会 发 生离 心 沉 降 , 被抛 甩 到 器 壁而 失 去动 能 , 重 力 的作 用 及气 体 旋 转 运 动 的 在

定值 时 , 分离 效 率 达 到最 高 值 , 后 随着 进 料 流量 的继续 增 加 , 离 效率 反 而 急剧 下 降 , 离 后 气 然 分 分
体 中 的二 次 返 混 液滴 增 多 , 就 是说 旋 流分 离 器存 在着 一 个 临界 流 量 , 结论 在 中国 石油 大 学 金 向 也 该 红 等人 的实验 中也 得 到 了相应 的验 证 。其实 气 液旋 流分 离 器 的 内部 流场 是 复杂 的 三维 强旋 湍 流 , 流 场 内有 复杂 的 气 液两 相 流 动 以及 液滴 之 间的 碰撞 、 聚 、 碎 等 过 程 的存 在 。对 于 气 液旋 流 分 离 器 团 破 的 内部 三 维 流动 结 构 , 由于测 试 手 段 的 限制 , 直 没有 实 质 性 的 进 展 , 一 目前 大 都 集 中在 内部 流 场 数

基于CFD的离心式气_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_张慢来

基于CFD的离心式气_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_张慢来

收稿日期:2008 03 06基金项目:长江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801140010113)作者简介:张慢来(1979 ),男,广东汕尾人,讲师,硕士,现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mail:zhmanlai@ 。

文章编号:1001 3482(2008)10 0050 06基于CFD 的离心式气 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张慢来,冯 进(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运用CFD 技术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离心式气 液分离器,以去除气侵钻井液中的小气泡。

通过CFD 模拟,研究分析了该分离器内湍流状态下的2相流动,以及分层、分离、旋流等复杂现象。

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分离器内的运动部件 转鼓旋转,钻井液形成强迫旋流,不同密度的气、液相在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分离。

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分离器试验模型的分离性能显著、稳定,保证了钻井液性能尤其是密度的稳定,从而验证了CFD 的有效性。

在内流场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器试验模型进行仿真优化,改进了入口方式和转鼓结构。

结果表明,切向入口有利于改善来液的流动;分离器增加1个旁通管形成循环支路后,有利于降低背压,使排气管壁上的液滴流回到分离器。

关键词:离心式气 液分离器;2相流动;转鼓;分离性能中图分类号:T E931.102 文献标识码:ADesign and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of C entrifugal Gas liqu id Separation Based on C FDZH ANG M an lai,FENG Jin(Col lege of Mechanical Eng ineer ing ,Y angtz e Univer sity ,J ingz hou 434023,China)Abstract:W ith the technolog y of CFD,a new kind of centrifug al gas liquid separ ation is designed and o ptimized to separ ate gas entrained in dr illing fluid.T he centr ifugal separator has an upper fluid inlet,an upper gas outlet,and the bottom is a fluid outlet.In this separator,a rotary drum mounted to a rotating shaft is driven by a m otor.T hrough CFD simulation,the turbulent tw o phase flow in the separato r is studied,and the complex phenom enon o f layer,separatio n,and sw irl is especially discussed.T he sim ulation result show s that a forced vo rtex is form ed during rotary drum rotating,and gas liquid tw o phase w ith different density is separated under centr ifu g al function.Further more,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ed ex perim ental separato r is tested,and it indicates that the centrifugal gas liquid separato r per for ms steadily and efficiently,thus the validity of CFD is verified.In additio 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inner flow field,simu lation optimizatio n of exper im ental separato r is done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inlet and r otary drum.T 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 s that tang ential inlet is m ore useful to im pro ve the fluid flo w,and the side pipe,fo rming a circulation,added to the separator is g ood to reduce back pr essure,and makes the dr oplet o n the w all of vent pipe flow back to the separator.Key words:centrifugal gas liquid separato r;tw o phase flow ;rotary dr um ;separatio n efficiency2008年第37卷 石油矿场机械第51期第50页 OIL FIELD EQUIPM ENT2008,37(10):50~55在钻井中,为了安全钻井防止井喷失控的事故发生,需要对受侵钻井液进行气、固、液、油4相分离[1],特别是气、液2相的有效分离是保证钻井液性能,尤其是密度稳定的有效手段。

稳流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CFD模拟

稳流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CFD模拟

稳流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CFD模拟
李枫;曹仁子;黄涛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09(028)005
【摘要】利用CFD方法,采用流体力学FLUEN分析软件对目前的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CGLC)内部流场研究和分析,从而进行计算仿真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分析,进行了结构改进,得到新型带稳流盘的拄状旋流分离器合理的结构模型.通过对气体体积分数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以方便快捷地预测CFD模型的分离性能.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李枫;曹仁子;黄涛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炼化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钻井液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CFD模拟 [J], 贾星兰;王凯;杨德京;朱焕刚
2.三相旋流分离器气液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J], 崔之健
3.气液固三相旋流分离器内锥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吴允苗;李丽娅
4.基于CFD的入口管对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影响研究 [J], 吴允苗; 朱朝鸿
5.气液旋流分离器气相体积分数和压力降数值模拟 [J], 吴允苗; 朱朝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热处理和废气处理等领域的重要设备。

该设备将固体物料以流化床形式进行循环,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气固两相,实现了在化工、环保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为了在设计和改进该设备时准确预测流动和分离的特性,数值模拟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已经成为一种快速、准确预测流动和分离过程的工具。

CFD数值模拟的过程首先需要准确建立数值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

然后利用计算机运算能力,通过数值模拟解决数学模型得到流动和分离的过程。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解决实际设计和改进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正确的物理模型、适当的边界条件和网格密度以及求解方法等。

对于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气固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流化床内气固两相的运动应当由玻意耳数学模型来描述,同时应当将压降等现象考虑在内。

其次,流化床内的颗粒运动也应当考虑,因此某些模拟需采用多相流模型。

此外,旋风分离器中气相的旋转和离心效应都应当加以考虑。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具有许多优点。

其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流动和分离过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
解设备内部的运动规律,进而优化设计、提高设备效率。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实验数据,并减少试验成本和时间。

因此CFD模型应用于该设备的设计和改进中,可以提
高效率,节约成本,同时优化产品质量和制造n优化生产成果。

基于CFD的三相分离装置工作性能仿真与参数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CFD的三相分离装置工作性能仿真与参数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CFD的三相分离装置工作性能仿真与参数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化工、环保、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效、节能、环保三相分离装置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对三相分离装置的研究。

三相分离装置是一种将混合物分离成三个组分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中液-液-固体、气-液-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对三相分离装置的研究可以提高液-液-固体、气-液-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传统的三相分离装置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试验,成本高、周期长、数据难以获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三相分离装置仿真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采用CFD技术可以准确、高效地研究三相分离装置在不同气体、液体、固体组分比例下的工作性能,优化设备设计,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是基于CFD技术对三相分离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模拟,并基于仿真结果对装置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包括:1.对三相分离装置内部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不同气体、液体、固体组分比例下的分离效率和流体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性能。

2.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三相分离装置内部的流体运动规律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各流场中的流速、压力、流量等参数变化情况,建立模型的数学方程组。

3.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三相分离装置工作的关键参数,如进料速度、搅拌速度、分离板系数等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选择优化方案。

本研究采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方法,通过对三相分离装置内部流体流动规律建立数学方程组,采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计算,对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关键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三相分离装置的优化。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基于CFD技术建立的三相分离装置工作性能模型,可以提高三相分离装置的设计效率和运行效率,实现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调整。

反应器液体分布器CFD模拟优化研究

反应器液体分布器CFD模拟优化研究

反应器液体分布器CFD模拟优化研究摘要:液体分布器的分散效果影响着液-液反应的进行,本文以某反应器液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对其进行了流动模拟研究,得到了其内部压力、速度分布等信息,在分析了当前设计的液体分布器存在的问题,从结构上提出了优化方案,进行了优化模拟,为该烷基化反应器液体分布器的工业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液体分布器;CFD模拟;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TQ021 文献标识码: A引言反应器对于化工工艺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液液两相反应,反应器内液体分布器的分散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烷基化反应效率的好坏。

通过理论计算能够大致得到液体分布器的分散情况,但是若要得到精度更高更为准确的分散情况便变得较为困难,同时也很难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测得液体分布器各个出孔的数据。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以其在既无法做分析解而又难以实验确定的复杂问题上表现出具有成本低而又能模拟较复杂或较理想过程等优点而越发成为现今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的重要手段[1]。

本文以某反应器的液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对液体分布器进行了模拟研究,优化分布器结构参数,为反应器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反应器都是液-液反应,因此本文对液体分布器的模拟优化研究具有普适意义。

1 液体分布器几何模型某反应器选用排管式液体分布器,其工艺尺寸如下:分配主管直径为200mm,布液支管直径为30mm,总支管2×13=26根,以中心支管为对称中心对称排列,间距为70.7mm,中心支管长430mm,其余长度分别为430/430/430/360/290/220 mm,小孔直径6 mm,孔间距为70.7 mm,按正方形排列,并且距器壁20mm的区域不布孔,主管的正下方开13个孔,布液管上开132个孔,分别为6/6/6/6/5/4/3,均开在下方,孔总数为145个。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图 2 所示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中 分流装置里的气液分离器。在 混 合 模 式 下 ,高温 高压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图中分离器的左边入口管 进入罐体。入 口 管 出 口 段 弯 曲 ,与罐体成一定角 度 插 入 分 离 器 中 部 。两 相 制 冷 剂 以 一 定 流 速 冲 入 罐内后,沿 罐 体 壁 面 向 下 旋 流 到 罐 体 底 部 。由于 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 冷 剂 密 度 差 非 常 大 ,其受到 的 离 心 力 和 重 力 作 用 不 同 ,使 得 液 态 制 冷 剂 产 生 离心沉降作用,在 罐 体 内 部 形 成 气 液 分 层 。液态 制 冷 剂 沉 降 于 底 部 及 壁 面 ,由 底 部 液 侧 出 口 流 出 , 大 部 分 气 态 制 冷 剂 则 从 上 部 气 侧 出 口 流 出 。为了 进一步防止细小的液滴随气态制冷剂从气侧出口 流 出 ,在气侧出口设置了挡板(图2)。
在一定的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可以
收 稿 日 期 :2016-〇4-18
作者简介:孙 李 ,本 科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市场服务部部长_丨1的主要研究领域足制冷令调设备检测方法。
第2期
孙 李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23 •
从机理上 更 好 地 指 导 气 液 分 离 器 的 优 化 设 计 ,减 少 试 验 量 ,降 低 试 验 成 本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因 此 , 本 文 基 于 计 算 流体力学基本数学模型,建立了多 联机空调系统 内 部 气 液 分 离 器 的 仿 真 模 型 ,进行 计 算 分 析 ,并 对 其 结 构 进 行 了 优 化 设 计 。
Numerical research of separating effect for gas-liquid separator

基于CFD-DPM的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优化

基于CFD-DPM的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优化

中国粉体技术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7卷第2期2021年3月Vol. 27 No. 2Mar. 2021文章编号:1008-5548 (2021 )02-0063-11 doi :10.13732/j.issn.l008-5548.2021.02.009基于CFD-DPM 的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优化彭丽,柳冠青,董方,石战胜(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多相流分离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心,浙江杭州310030)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PM),结合响应曲面法,通过系列正交实验,对旋风分离器结构进 行优化设计;考察旋风分离器的7个结构参数以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压降和分离效率影响最显著的结构参数为排气管直径,然后分别是入口高度、入口宽度、旋风分离器长度、排气管插入深度;入口尺寸与排气管直径对压降的影响存在很强的交互作用;旋风分离器长度与排气管插入深度、入口宽度与排气管直 径、入口宽度与旋风分离器长度及排气管直径与旋风分离器长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各结构参数的响应面进行优化,获得该旋风分离器在最小压降和最大分离效率时对应的几何结构 参数。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响应曲面法;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流;模型优化中图分类号:TH31 文献标志码:A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cyclone separatorbased on CFD-DPMPENG Li , LIU Guanqing , DONG Fang , SHI Zhanshe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enter of Multiphase Flow Separation Technology ,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310030, China)Abstract : A series of orthographic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optimize and design the cyclone separator geometry by adoptingthe CFD-DP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article model ) an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effect of sevencyclon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signifi ­cant geometrical parameter is the vortex finder diameter. Other factors of the inlet width , inlet height , total cyclone height , and vortex finder leng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yclone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 there are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effect of the inlet dimensions and the vortex finder diameter on the pressure drop. There are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ffectof the vortex finder length and total cyclone height , inlet width and vortex finder diameter , inlet width and total cyclone height ,vortex finder diameter and total cyclone height on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Finally, a new set of geometrical ratios are obtained toachieve minimum pressure drop maximum separation efficiency by optimization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of each index.Keywords : cyclone separator ;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two-phase flow ; model optimization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颗粒分离设备,在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水泥、钢铁、冶金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

基于CFD的旋流器油水分离仿真研究

基于CFD的旋流器油水分离仿真研究

关 键 词 : 流 器 ; 水 分 离 ; 算 流 体 动 力 学 ( F ) 仿 真 ; 离性 能 旋 油 计 C D ; 分 中图分类 号 : 91 1 TE 3 . 文献标 识码 : A
S m u a i n R e e r h o y r c co e W a e - i S p r to s d o i l to s a c n H d o y l n tr o l e a a i n Ba e n CFD
op e ro e pr du t m ntpe id ofn w o c . Ke r s h r c c o y wo d : yd o y l ne; e a a in o i— t r c s p r to fo lwa e ; ompu a ina l i yn mi s CFD); i u a i n; t to lfu d d a c ( sm l to
基 于 C D 的 旋 流 器 油 水 分 离 仿 真 研 究 F
魏培静 , 小妮 , 严 田凤 仙
( 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宝 陕西 宝 鸡 7 1 0 ) 2 0 2
摘 要 : 流 器 是 对 油 田 采 出液 进 行 油 水 分 离 的 重 要 设 备 , 流 腔 流 场 特 性 是 研 究 其 分 离能 力 的 重 要 旋 旋 依 据 , 是 通 过 试 验 的 方 式 无 法 全 面 地 揭 示 其 流 场 性 质 。 应 用 C D 技 术 对 其 流 场 特 性 进 行 了研 但 F
c o . ih t e c m pu e i ul to e hno o l ne W t h o t r sm a i n t c l gy, he sm ul ton a ou he p o e s o y l ne w a t i ai b tt r c s fc co — t r o ls p r to a m p e e t d e — i e a a in w s i l m n e .Fi ly, he c n u e f s m e phy ia ra e o a iy na l t ha ge r l s o o sc lva ibl n c v t

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及其涡结构识别

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及其涡结构识别

旋风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及其涡结构识别梁绍青;王铖健【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非稳态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旋流分离器流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旋流分离器内部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同时将Q判据应用于旋风分离器内漩涡结构的识别,比较了切向进口处两种不同网格结构对涡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稳态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结果对切向速度进行很好的预测,几乎与实验一致,轴向速度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能够很好的预测轴向速度的“驼峰”结构;切向进口处的网格质量由于伪扩散对模拟结果有影响,需要进行优化;利用Q判据能够将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旋进涡及环形空间二次涡进行准确识别,在旋风分离器中心轴线附近及环形空间存在漩涡.【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4(039)0z1【总页数】5页(P262-266)【关键词】旋风分离器;RSM模型;伪扩散;Q判据【作者】梁绍青;王铖健【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总务处,江苏南京210000;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237.5旋风分离器由于其结构简单、低价的优点,在电力、冶金等工业被广泛的使用。

虽然它的几何结构简单,但是描述其内部的三维强旋流动却比较困难。

随着CFD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分离器的研究中。

Ma等[1]用RNG κ-ε模型模拟了分离器的三维流动。

赵新学等[2]用 RSM和DPM模型模拟了旋风分离器壁面的磨损情况。

由于旋流器内部为非稳态强旋流,所以用稳态模型无法对其流场进行很好的模拟。

Sujeet Kumar Shukla[3]的研究表明,如果用稳态求解器进行模拟,残差曲线无法得到收敛解,残差水平呈周期波动,所以本文采用非稳态方法模拟其内流场。

由于旋风分离器进口与筒体相切,绝大部分论文中都采用分区划分网格方法,这样能避免相切处尖锐网格的出现,提高了网格质量,但还没有对切向进口处网格的划分引起的伪扩散对模拟结果影响的研究,前人已经对切圆锅炉模拟中伪扩散的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4-7],指出由网格引起的伪扩散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无法忽略,因此本文将对伪扩散对旋风分离器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

基于CFD的离心式气-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

基于CFD的离心式气-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

在 离心 力作 用 下发 生分 离。试验 测试 结果表 明 , 分 离 器试验 模 型 的 分 离性 能 显著 、 定 , 该 稳 保证 了
钻井液 性能 尤其是 密度 的稳 定 , 而验证 了 C D 的 有 效性 。在 内流 场 分析 的 基 础上 , 分 离器试 从 F 对
验 模 型进行 仿真 优化 , 改进 了入 口方 式和转 鼓 结构 。结 果表 明 , 向入 口有 利 于改善 来液 的 流动 ; 切
文献标 识码 : A
De i n a d S m u a i n Optm i a i n o nti u a slqu d S p r to s d o sg n i l to i z to f Ce rf g lGa —i i e a a i n Ba e n CFD
分 离 器 增 加 1个 旁 通 管 形 成 循 环 支 路 后 , 利 于 降 低 背 压 , 排 气 管 壁 上 的 液 滴 流 回 到 分 离 器 。 有 使 关 键 词 : 心 式 气一 分 离 器 ; 流 动 ; 鼓 ; 离 性 能 离 液 2相 转 分
中图分 类号 : E 3.0 T 9 112
过 C D模 拟 , 究分析 了该 分 离器 内湍 流状 态下 的 2相 流 动 , F 研 以及 分层 、 离、 流 等 复 杂现 象。 分 旋
模 拟 结 果 显 示 , 于 分 离器 内的 运 动 部 件 —— 转 鼓 旋 转 , 井 液 形 成 强 迫 旋 流 , 同 密 度 的 气 、 相 由 钻 不 液
r t r r m o a i o a y d u r t tng,a d g s lq d t o ph s t if r ntd n iy i e a a e nd rc nt iu— n a —i ui w a e wih d fe e e st ss p r t d u e e rf

新型旋流分离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新型旋流分离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为了减少网格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网格无关性 进行检验,划分了 4 种数量不同的单元网格:62 万、85 万、101 万、120 万,并对不同网格数量的初始模型进行 数值模拟,所得阻力特性曲线如图 2。
1 新型旋流分离器
1.1 结构及分离原理 新型轴向旋流分离器主要由进气管、集尘室、排
气管、中心轴、螺旋叶片(4 片)组成,具体几何结构和 固定尺寸见图 1 及表 1。其分离原理同样利用固体颗 粒物在圆管内受螺旋叶片的导向作用做离心力运动, 从而达到气固分离,但与旋风分离器不同的是洁净后 的气体与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速度方向垂直,即互 不影响,极大程度上能改善旋风分离器中固体颗粒物 “二次返流”现象。且集尘室端倾斜、光滑的内壁能加 快分离后固体颗粒物的汇集。因此新型轴向旋流分离 器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分离理论上均作了创新,以期 其能达到低能耗及高分离效率要求。
湍流模型的选择参考文献 [17] 采用标准 K-着 模 型,SIMPLE 算法,结合二阶格式进行压力插值,离散 相二阶迎风格式,提高计算精度。
图 1 新型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表 1 新型分离器结构参数
结构
字母
初步设计数值
进风管直径
D
中心轴轴径
H
螺旋叶片长度
L
螺旋叶片螺距
S
集尘室倾斜高度
T
螺旋叶片厚度
δ
集尘室下端长度
(b)t、s 对欧拉数 Eu 的影响
图 3 不同因数对欧拉数 Eu 的响应曲面
表 3 响应曲面优化设计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平方和
模型 73.38
A 64.52
B
1.3
C
0.78
AB 0.42
AC 0.11
BC 0.13

旋流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_胡万强

旋流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_胡万强

低温与超导第37卷 第2期制冷技术R efrigeration Cryo .&Supercond .V o.l 37 N o .2收稿日期:2008-12-29作者简介:胡万强(1975-),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机电及其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旋流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胡万强,李文鑫(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许昌461000)摘要:气液分离器作为制冷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分离性能的优劣对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旋流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旋流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列出其主要结构参数,然后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方法,采用G a mb it 建模,利用F l uen t 软件,对旋流式气液分离器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进口附近壁面速度场、不同尺寸和进出口截面流场矢量图、纵向剖面气液体积分数分布图等进行了重点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是正确、合理的。

关键词:旋流分离器;计算流体力学;气液两相流;分离机理;数值模拟N u m erical si m ulati o n of t he t wo -phase flow in cyclone gas -li q ui d separat orH u W anqiang ,L iW enx i n(Co llege of E lectrical and In f o r m ati on Eng i neer i ng of X uchang Un i v ers it y ,X uchang 461000,Chi na)Abstrac t :The separa ti on capab ility of cyc l one g as-li qui d separator ,as the m a i n component ,has the i m portant effec t on syste m.In order to study its separa ti on capab ility ,the separati on theo ry of gas-li qu i d cyc l one sepa rato r ,i ncl uding its m a i nstructure param eters ,w as i ntroduced i n the paper ,t he nu m erical si m u lati on o f t he gas-li qu i d t wo phase fl ow i n the separa t o r si m u l a ti ons was fi n ished based on t he m et hod o f CFD in t he F luent wo rking condition .T he speed fi e l d around i m po rt secti on and d ifferen t size ,I /O secti on speed vectorg raph and l ong it udi na l secti on gas-li qu i d vo l ume figure w ere analyzed i n deta i.l T he si m -u l ation resu lt i ndica tes t he des i gn i s co rrect and sc i entifi c .K eyword s :Cyc lone separa tor ,CFD,G as-li qu i d t wo -phase fl ow,Separati ng theory ,N u m erical si m ulation1 引言气液分离器是低温制冷系统中比较关键的设备,其作用是将气体与液体分离,从而保持系统正常的工作。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

心 内简直径为 272mn 使用 G M I 5 I . A BT建模工具 进行建模 , 建模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 , 然后采用六面体结构化 网格划分 整个计算 区域 ,
划分后 的网格如图 l 所示. 进入旋风分离器 的烟气量为 G= 9 17m / 5 .6 S烟气温度为 84℃. , 8 飞灰粒 径分 布为 1— 0 100
=k F( U
-.
p_ )g

() 1.
() 2
() 3
I ̄t- / -) - )
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 的因素很多 , 仅用实验 的方法来研究 , 则测试周期长 , 测试工作量大 , 并
且 获得 的实 验 数 据 有 限. 文 采 用 C D 软 件 , 本 F 在
) +
( ' W )-Y p W.Wp p  ̄  ̄ - " p W








m, 通过计算温度修正系数得到 的旋 风分离器入 口烟气 速 度为 2 / . 0m s
粒, 故计算所得分离效率为 9 .6 . 15 % 为 了更 直观 地观察 颗 粒在 旋 风 分 离器 内的运
动轨 迹 , 意选 取 了粒径 为 2 特 0 和 5 m 的 颗 0
气体粘性系数 ;


气体的速度 ;
P ——气 体密度; d —— 颗 粒直径 ; 。
C ——颗粒阻力系数, 。
Re p≤ 1
∞ 一
C D=
1<Re ≤ l 0 0 p 0 Re p>1 0 0 0
() 3 气相被看作 连续介质 , 而颗粒相 被看作 与气体有滑移的、 自身轨道运动的离散项 ; 沿

新型轴流式气液分离器的模拟研究

新型轴流式气液分离器的模拟研究

- 17 -第12期图1 导叶及挡筒的三维示意图新型轴流式气液分离器的模拟研究静玉晓1,薛振兴2,何利民3(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设计院, 北京 100028)(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127)(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摘 要] 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天然气业的快速发展对气液分离技术提出了紧凑、高效、低耗的新要求,但目前的紧凑式气液分离器大多存在压降过大或结构复杂、运动部件易出故障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对其气相流场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在分离区设置挡筒使分离区径向压力梯度减小、轴向压力梯度增大,同时能够消除逆向流动、阻止气体出口处的漩涡反向扩散、增强流体旋转强度,有利于气液分离。

对比不同模型和网格的计算结果发现,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知本文的模拟方法与结果是可靠的,在分离器内设置挡筒是合理的,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轴流;气液分离;挡筒;数值模拟作者简介:静玉晓(1985—),男,山东临邑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设计院油气工艺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工艺设计工作。

天然气从采出至消费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液态水和重烃,这会减少管道的流通面积,降低管道的有效输送能力,增加管路压降,甚至形成水合物,严重时堵塞管道;在酸性气体集输管路中还会造成管道的腐蚀破坏,采用气液分离设备是一种高效、简便的脱水、脱烃方法。

近年来,海洋油气田及海上平台的地域特殊性对油气集输中的气液分离技术和分离器提出了紧凑和高效的新要求,因此采用离心分离原理的紧凑式分离器成为首选。

但是最常见的水力旋流器、在线式旋转分离器等紧凑式分离器大多存在气体溢流现象,且面临压降过大或结构复杂、运动部件易出故障等难题[1-3]。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内部挡筒的新型轴流式气液分离器,并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 对其气相流场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增加挡筒对流场的影响规律,探讨新型结构的合理性。

基于CFD的旋流器油水分离仿真研究

基于CFD的旋流器油水分离仿真研究

2011年第40卷第2期第24页石油矿场机械OIL FIELD EQUIPMENT2011,40(2):24~27文章编号:1001 3482(2011)02 0024 04基于CFD的旋流器油水分离仿真研究魏培静,严小妮,田凤仙(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002)摘要:旋流器是对油田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的重要设备,旋流腔流场特性是研究其分离能力的重要依据,但是通过试验的方式无法全面地揭示其流场性质。

应用CFD技术对其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旋流器油水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旋流腔内压力、速度、含油体积百分数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既节约成本,又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关键词:旋流器;油水分离;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离性能中图分类号:T E931.1 文献标识码:ASimulation Research on Hydrocyclone Water oil S eparation Based on CFDWEI Pei jing,YAN Xiao ni,T IA N Feng x ian(Baoj i Oilf ield M achiner y Co.,L td.,Baoj i721002,China)Abstract:H ydr ocy clone is important equipm ent w hich makes the w ater oil separ ation of the fluid in the o il field.The flow character istic o f hy drocyclone cavity is the key basis to study its separa tion ability,but the experiment is unable to make the comprehensive rev elation about its char ac teristic.This CFD technolog y w as used to make the resear ch on flow characteristic of hydr ocy clone.With the computer simulatio n techno logy,the simulation about the pro cess of cyclone w a ter oil separation w as im plemented.Finally,the change rules o f some phy sical v ariable o n cavity such as internal pressure,speed,oil volume percentage can be acquir ed.The optimization about the cyclone structure by the computer simulatio n no t only saves the co st,but also reduces the devel o pment period o f new product.Key words:hy dro cyclone;separation of o il w ater;com 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 ulation;separation capability旋流器是油田现场重要的地面设备,主要完成采出液的油水分离工作。

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喷管的数值模拟-外文翻译

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喷管的数值模拟-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译文学生姓名:高勇红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装备 0901指导教师:梁慧荣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21 日气—固旋风分离器在FLUENT中的流场数值模拟Flow-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Solid CycloneSeparator based on FLUENT作者:DENG Qing-fang,Dongyi Zhou,SHEN Ai-ling起止页码:P740-P743出版日期(期刊号):2010 IEEE DOI 10.1109/ICDMA.2010.88出版单位: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摘要:在本文中,利用fluent软件研究旋风分离器在各种条件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压力变化,速度变化和涡流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器中沿Y轴方向(切向速度)的速度和沿Z轴方向(轴向速度)的速度是主要因素;在旋风分离器中静压,每个方向的速度以及固体颗粒的分离率随着气体处理量的增加而增加;静态压力在旋风分离器的中心是最低的,固体颗粒被集中在内壁的中间段;气流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然而,旋风分离器因为颗粒度的增加而加剧管壁的磨损。

因此由经验可以推断出旋流器分离器在v=18 m/s,粉尘含量值为1%是被公认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fluent;数学模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1 引言旋流分离器在除尘器和离心除尘设备之间是使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设备,并且在水泥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了粉尘的回收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典型的旋风分离器结构一般由进料口,圆柱段,圆锥段,溢流口和底流口组成。

在分离器内气流与颗粒沿切线方向从进气口进入分离器,旋转以及向下流动。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被甩向筒壁并沿着椎体部分往下流动积累,同时气体旋流向上从出口管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内流场模拟结果
图 4 为经典的 C GL C 压力 、速度和气相浓度 分布云图 。由图 4 ( a ) 、图 4 ( b) 可以看出 , 经典 C GL C 的压力和速度分布非常紊乱 , 内部形成了较 多涡流 , 由图 4 ( c ) 的气相浓度分布云图可以看 出 , 气体的分离情况很不稳定 , 说明经典分离器的 结构有待改进 。
D ij =
i U′ j 5 μt 5 U′ 5 x k σk 5 xk
图 5 是带稳流盘的 C GL C 轴向截面压力 、速 度 、气相体积分布图 。稳流盘尺寸为 16 mm , 位 于底流口 50 mm 处 , 气液进口速度 15 m/ s , 水为 连续相 , 气体为分散相 , 含气量 10 % , 气体分子 大部分直径在 01 05 m 左右 。同时 , 气液进口截面 为长方形 , 气体出口管为圆柱形 。
[ 1 ] 寇杰 1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J ]1 石油机
燃料 。80 年代初 , 水煤浆直接燃烧技术被日益重 视并迅速发展起来 , 到 80 年代中期 , 美国 、日本 、 加拿大 、瑞典 、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家都普遍进入 了商业性水煤浆试用阶段 。但是水煤浆的热当量偏 低 、不易点燃 , 燃油锅炉使用水煤浆时还需对喷嘴 和锅炉进行较大的改造 , 因而它的推广与工业化应
11 3 基本假设与计算模型 11 31 1 基本假设
图1 经典 C GL C 结构示意图
为了建模需要 , 做出如下假设 : 边界认为是物 理意义上的光滑无粘壁 ; 流态为定常流 ; 分离器内 部流体流动中瞬时角动量守恒 ; 气体为球状 ; 分散 相均匀分布于连续相中 ; 分离过程中不存在传质 现象 。 11 31 2 计算模型 在柱坐标系下 , 将速度矢量分解为切向速度 vt 、 径向速度 v r 和轴向速度 v z , 当 Reynolds 应力与应 变率的本构方程满足 Bo ussinesq 假设时 , 其控制 方程为 : ( 1) 连续性方程 。 5 (ρ r vz) 5 (ρ r v r) ( 1) + 5z 5r ( 2) 动量方程 。 v z 方向动量方程
90 % , 大于入口处气相体积分数 10 % 。
在室内对带稳流盘的 C GL C 进行了实验测量 , 结果表明 , 在测量的横截面上切向速度沿着径向先 急剧增大后缓慢变小 ; 轴向速度沿着径向先减小后 增大 ; 预测的分离效率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总体上 是一致的 。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 , 带稳流盘结构的 分离器在工作中压力损失及能量损失均有所降低 。
气液两相流采用混合模型 , 当颗粒相间拽力规
从图 5 可以看出 , 改进后的分离器的压力分布 有了明显的改善 , 从壁面到轴心处压力逐渐降低 , 并且压力分布也比较有规律 ; 在轴心处有明显的气 核存在 。该处液体体积分数很小 , 说明气体的携液 量很少 。 到分 离器 顶部 , 气相 的体积 分数 可达 到
S vt =
+ S vt (4)
1
r 5 r r -
5
r (μ θ θ) r +μ z
5 vt 5r
-
(μ + μ θ r ) vr 2 r
ρ v rv t
vt 5 (μ + μ θ r ) r 5 r
图4 经典 C GL C 轴向截面压力 、速度 、气相浓度分布云图
11 31 3 雷诺应力输运方程模型
+
律不明显 、颗粒相分布宽广均匀时 , 该模型能取得 很好的效果 。由于在分离器内流场中 , 因切向速度 分量远远大于径向和轴向速度分量 , 因此研究过程 中采用了 RN G 紊流模型 。 基于有限体积的方法 , 将控制方程转换为可以 用数值方法求解的代数方程 ; 方程离散过程中对流 项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 , 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 式 ; 压力 - 速度耦合采用 SIM PL E 算法 , 压力插 值格式为 PR ES TO 格式 。
70 %的煤粉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混合而成的一种液态
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 , 国内外悄然兴起了一种油煤 水三相混合燃料 , 它是一种由油 、细煤粉 、水和少 量添加剂 ( 分散剂和乳化剂) 混合后而形成的均匀 稳定的液态燃料 。初步研究表明 , 油煤水三相混合 燃料易点燃 、热当量高 、粘度低 。这种混合燃料可 克服水煤浆不易点燃和热当量低的缺点 , 能节省大 量的石油资源 , 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 28 卷第 5 期 ( 20091 5) 15
doi :101 3969/ j1 issn1 1006268961 20091 051 008
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黄智博 张鹤 张帆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 : 开发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石油资源 , 还可以解决石油和煤炭 运输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 从而使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介绍了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的 制备方法 , 分析了几种不同性质的分散剂和分散剂的不同用量以及不同煤含量对油煤水三相混合 燃料的性能影响 , 论述了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的粘度随煤含量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 关键词 : 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 ; 分散剂 ; 成浆性 ; 粘度 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 , 它 具有石油液态的流动性 , 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地代替 石油 , 在供电站 、工业锅炉与工业窑炉中作为燃料 使用 ; 精细油煤水三相混合燃料还有望代替柴油作 为内燃机的燃料 。在混合燃料发展的近百年中 , 最 先开发出的是油煤混合燃料 , 即重油和煤粉混合而 成的液体 , 它的热当量和灰分介于油和煤之间 。一 种油品与细煤粉加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油煤混合燃料 和另一种油品与超细煤粉 ( 典型的是平均粒度为 15 μm) 不加添加剂的油煤混合燃料 , 都已经进行 了工业化的试制和生产 。 20 世纪 70 年代末 , 国内外的科技人员在 “油 煤混合”原理的启发下 , 开始研究 “水煤混合技 术” , 很快就研制出了一种高浓度燃料 — — — 水煤浆 ( CWS 或 CWM ) , 水 煤 浆 是 用 约 30 % 的 水 和 约
压力应变项 ε 2 δ φ ρ U′ k ij ij = C1 i U′ j k 3 粘性耗散项
- C2 p ij -
2ρ δij 3
图5 带稳流盘的分离器轴向截面压力、 速度和气相浓度分布云图
2ρ ε ε δij ij = 3 其中 k 为湍动能 ;ε为湍能耗散率 ; δ ij 为 Krone2 cker 符号 , 这样就形成了封闭的雷诺应力方程组。
1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 CFD 模型
11 1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介绍
图2 带稳流盘的 C GL C 计算模型网格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 [ 1 ] ( 以下简称 C GL C) 的 结构 改 变 对 分 离 性 能 有 很 大 影 响 。比 较 经 典 的
C GL C 结构见图 1 。
图3 经典 C GL C 计算模型网格
械 ,2006 ,34 (4) :71 - 731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 28 卷第 5 期 ( 20091 5) 13
doi :101 3969/ j1 issn1 1006268961 20091 051 007
稳流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 CFD 模拟
李枫1 曹仁子1 黄涛2
摘要 : 利用 CFD 方法 , 采用流体力学 FL U EN 分析软件对目前的柱状气液旋流分 离器 ( C GL C) 内部流场研究和分析 , 从而 进行计算仿真和结构优化设计 。通过模拟分 析 , 进行了结构改进 , 得到新型带稳流盘的 柱状旋流分离器合理的结构模型 。通过对气 体体积分数分布的对比分析 , 可以方便快捷 地预测 CFD 模型的分离性能 。 关键词 : 气液旋流分离器 ; CFD 仿真 ; 稳流盘 ; 分离性能
14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 28 卷第 5 期 ( 20091 5)
ρ 5 ( ru z v z ) +ρ 5 ( ru r v z ) = 5z 5r 5 vz 5 μ +μ r( rz ) 5z 5z
S vz
5 vz 5 ( r μ +μ + S vz rz ) 5r 5r 5 p 5 ( μ μ μ ) 5 vz = + 2 zz + - rz + 5z 5z 5z
( 1. 大庆石油学院 ; 2. 大庆炼化公司) 11 2 C GL C 的网格划分 C GL C 的分离体为圆柱形 , 应用六面体单元对
主体流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 , 网格划分见图 2 、图 3 , 其中图 2 为带稳流盘的 C GL C 的计算模 型网格图 , 图 3 为经典 C GL C 的计算模型网格图 。
μ ) vr θ θ +μ 5 vr 5 p 2( 5 ( μ + rz +μ rz ) 2 5r 5x 5z r 2 ρ 5 vr vt 1 5 μ- μ r ( 3μ + rr + 2 rz ) r 5 r 5r r v t 方向动量方程
+
ρ 5 ( ru z v t ) +ρ 5 ( ru r v t ) = 5z 5r 5 vt 5 vt 5 5 ( μ+μ r( θ + r μ +μ θ r ) r ) 5z 5z 5r 5r
经量纲分析 , 整理后的雷诺应力方程的张量形 式为 5 ρ 5 ρ U′ + U k U′ = i U′ j i U′ j 5t 5 xk D ij + p ij + φ ij +ε ij
( 5)
方程中左端两项分别为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和 对流项 , 右端 p ij 为剪力产生项 , 可以忽略 , 其余 三项分别为 : 分子粘性扩散项
1
r 5 r
5
r (μ + μ rz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