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摘要:相对于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方式、技术手段等更加复杂化,在技术上不断更新与发展,这对于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文对于“三调”的成果和基础的数据、引导机制、评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三调”的工作成果,便于后续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土空间规划;应用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1.1技术流程更加完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自上而下,按照国家的技术路线和相关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图的绘制与分析的工作。

从当前的技术流程进行有效的分析工作,内业工作实在二调工作基础上的调研成果、遥感影响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按照图形的纹理和原地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制作了底图。

而外业工作则是在工作底图的基础上对于有疑问的图斑纪念性核实与论证的工作,然后需要通过整理分析和全方位的检验工作后,集中整理与合适,最后进行统一的核实与验收的相关工作,保证数据与现场的相关情况的符合度。

1.2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工作,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现场的摄影取证等工作,根据具体的坐标、方位等照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工作,便于业内人员进行图斑范围的修改工作。

三调工作在技术上更加完善,也实现了无人机对于荒山和无人区域的航测工作,使得三调工作更加完善。

1.3成果内容更加全面、翔实与可靠通过对“三调”工作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在“二类用地”中引入“湿地”这一术语,明确了“三类用地”的职能定位,以满足国家对“三类用地”与“三类用地”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新增了推土区,临时用地,未拆除区,光伏板区,路面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多个单独的区域,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资源的精细化经营。

相比于二调,三调在技巧和数据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三调成果是当前最有权威和最具有时效性的自然资源数据,满足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用地分类的新要求,也满足了生态环境、农业、林业、交通、水利以及城乡建设等各方面对用地分类分类的要求,是当前最有权威和最具有时效性的自然资源数据。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摘要:一、引言1.土地调查的重要性2.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背景二、规程的内容与要求1.土地调查的分类2.调查技术要求3.调查程序与方法4.成果要求与检查验收三、规程的实施与效果1.规程的推广与应用2.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3.社会和经济效益四、规程的修订与完善1.规程的更新与完善2.适应新的土地管理需求3.未来土地调查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

为了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规范土地调查工作,我国于19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

二、规程的内容与要求1.土地调查的分类《规程》将土地调查分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三大类。

其中,土地资源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目的是掌握各类土地利用现状、用途和分布特征;土地条件调查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地的生产潜力、生态环境质量和自然灾害风险。

2.调查技术要求《规程》对土地调查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调查采用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调查表格与图件的制作要求等。

同时,《规程》还强调土地调查应注重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实用性。

3.调查程序与方法《规程》明确了土地调查的程序,包括调查准备、调查实施、数据处理、成果编制和检查验收等环节。

在调查方法上,采用以地面调查为主、卫星遥感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4.成果要求与检查验收《规程》对土地调查成果的形式、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调查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数据资料、图件和表格等,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变更调查方法

对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变更调查方法

浅谈对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变更调查方法摘要: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启用后,每年仍需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次更新调查,确保土地利用数据库现势性。

本文以宁夏土地利用现状为例,谈谈二次土地调查如何有效地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20-011 历年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每年9月底,国土资源部下达土地利用年度变更任务后,土地部门在10月至12月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实施年度变更调查,主要以上一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重点查清本年度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包括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本年度批注本年度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末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情况进行变更调查。

核查耕地变化情况,包括查清当年度实际耕地增加和减少的变化情况,建设占用减少耕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以及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补充的耕地情况。

调查工作通常程序为: (1)外业地类调查。

以上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最新影像资料,为工作底图,实地逐一查找变化地类图斑,采集、标绘变化图斑范围线,外业工作量大小取决于当年变化量及图斑分散度。

(2)外业权属调查。

对当年因征地、行政界线调整、撤组等引起的权属界线、权属性质变化的调查,根据调查规程凡发生变化的要请双方指界确认,签订权属界线核定协议书,将变化后的界线标定到工作图上。

(3)内业数据处理。

根据外业地类调查、权属调查和本年度实地变化数据、各类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实施农调数据库变更,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4)数据统计。

通过外业调查,内业数据处理,使土地利用现状的实地、图、数三者一致后,进行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统计,包括宁夏建设用地数据统计,耕地增减的来源去向等统计。

上报统计年度变更数据,编写年度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2 年度集中变更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野外调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下文将从多方面为您详细表述。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呢?2009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完成,建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覆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各级数据库中包括辖区范围内的每个地块的空间数据和面积、地类的相关属性数据,都实现了数据化留存。

不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耕地是20.31亿亩,而到2012年,耕地数据是20.27亿亩,这和过去传统掌握的数据比,从数据上看面积不一致,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制约使得数据不太准确,为了查清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分布等利用现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预算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投入总金额约为150 亿元,其中地方投入约130 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范围及规模将超前两次。

对于空间信息产业及业内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加速发展的机遇。

时间二调:2年三调:1年半目的二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三调: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摘要:一、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和意义二、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三、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实践四、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和应用五、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土地管理和保护的贡献正文:一、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和意义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国家土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于1980 年代初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调查工作正式进入现代化阶段。

二、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对象和范围:规定了调查的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

2.调查内容:包括土地的权属、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状况等。

3.调查方法: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调查成果:包括土地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等。

三、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实践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遥感图像获取土地信息。

同时,利用地面调查方法,对遥感图像无法识别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四、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和应用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国家土地政策制定、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调查成果还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城市规划等领域。

五、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土地管理和保护的贡献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土地管理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摘要:一、三调成果的概述二、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三、三调成果的重要性四、如何充分利用三调成果五、结语正文:一、三调成果的概述三调成果,即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是我国政府组织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它涵盖了我国陆地国土空间,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各类土地资源。

三调成果旨在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三调成果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规划、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三调成果可助力农业政策制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城市规划领域,三调成果有助于合理划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三调成果的重要性三调成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政府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状况,合理制定土地管理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其次,三调成果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绿色发展。

最后,三调成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如何充分利用三调成果为了充分发挥三调成果的价值,我们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土地调查技术体系,不断提高调查精度,为成果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加强三调成果的数据整合与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多领域跨部门合作。

3.深化三调成果在政策制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实际工作创新与发展。

4.加强三调成果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五、结语三调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石,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时间

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时间

“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时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调时间于1984年5月开始,于1997年年底结束。

第一次调查的通知是,《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70号。

通知指出,准确的人口和土地数据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查清,而土地的家底还不完全清楚。

为此,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

目标: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意义: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意义在于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一直持续了13年,比预期计划推迟了7年,可见这项工作的复杂与艰巨。

这是我国当代进行的最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之一,就其调查的内容和精度讲,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二调时间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于2009年完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 28号)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 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目标: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意义: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淮阳县国土三调成果通过国家核查

淮阳县国土三调成果通过国家核查

26中州各地举证图斑12万个,差错率0.11%淮阳县国土三调成果通过国家核查文 l 时艳艳 刘文辉质量管理精准“在保障成果质量方面,我们从抓好业务股室、乡村、作业小组、监理等环节入手,严格五道关卡,力争做到成果真实准确。

”该局地籍股股长刘文辉说道。

业务股室严格把关。

各业务股室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对成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特别是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初步成果形成后,三调办组织各股室负责人集体检查会审,把数据库成果投放到大屏幕上,逐条街道、逐个图斑进行审核确认。

乡村做好检查确认。

各乡镇国土所接到检查确认工作底图和检查确认情况表、地类权属确认书后,以行政片为单位,召集熟悉情况的支部书记、村主任集中检查确认,填写确认情况表,并签字盖章。

作业小组互检。

成果初步形成数据库后,三调办从作业小组抽调2名业务骨干,对成果质量进行交叉互检。

今年6月18日,根据省级核查反馈意见,该县又组织各作业小组进行了交互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整改完善,有效保证了成果质量。

监理人员检查。

依照调查技术要求,监理单位制订了监理方案、完善了监督手段、统一了操作尺度,定期对各乡镇、工作区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对修改后的结果进行复查。

同时,对作业单位的各类技术往来采用书面形式记录备案,形成文字档案150余份,并及时归档。

三调办随机抽查。

该县三调办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各个作业小组的调查底图,发现疑问图斑立即在图上标注,并安排人员进行外业现场核查,及时对错调图斑进行纠正。

工作以来,组织抽查检查50余次,检查图斑8000多个,发现纠正错调、漏调图斑320个。

(作者单位:淮阳县自然资源局)“我们的成果通过国家核查了。

”“听说乡镇抽查错误率只有0.2%,全图斑检查差错率只有0.11%。

”9月16日,在淮阳县国土三调办公室,当听到调查成果通过国家核查时,现场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道。

国土三调工作启动以来,淮阳县始终把真实准确作为调查的“生命线”,主动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全面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做到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把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发布了。

这份公报包含了全国各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量和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

根据公报显示,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为9.6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的18.5%。

与上次调查相比,中国的总土地面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此外,公报还显示,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明显,已占据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6%,而森林用地面积和草地用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农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此次调查还指出,全国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城镇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等方面。

具体来说,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现象比较突出,对耕地资源的压力较大。

另外,农村土地流转也在加快,农民将土地转移到城市使用或进行集约化经营。

综上所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数据成果显示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发表时间:2019-07-22T11:35:00.5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3期作者:谭云兵[导读] 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谭云兵安化县自然资源局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

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范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本文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展开探讨。

关键词:“二调”;“三调”;国土调查引言“三调”是“二调”的继承和发展,即“三调”是以“二调”的成果为基础,“三调”细化了已有的内容、更新变化的内容、增加了缺少的内容。

“三调”较“二调”在数学基础、遥感影像精度、成图比例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土地分类、核心技术、调绘方式、工作路径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要点(1)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土地的现状是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规定,对土地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特定的比例,调查辖区中每一块土地的范围以及面积等。

(2)土地权属调查。

借助相关部门的土地所有权证明结果以及补查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以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土地的调查结果,再根据土地的用地评价需求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情况,能够细化耕地,并且深入调查已经经过审批但是并没有予以使用的土地。

(4)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

按照既定的数据库的标准,进行和土地调查数据相关的数据库的建立,便于能够快速掌握城市以及农村中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且实现对农田以及其他土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管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日常国土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日常国土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日常国土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摘要:当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早已完成,以下简称“三调”。

调查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各个部门开展各种调查的基础数据,其成果数据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变更调查、国土动态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调查成果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调查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县(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

本文主要通过叙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成果的具体应用,从而分析其在各种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及重要价值。

关键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成果应用耕地后备资源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引言:随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结束,“三调”数据成果的应用,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各项工作也陆续展开, 利用“三调”成果,做好国土、农牧、林、水务、建设、规划等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使用与衔接,在同一数据成果的前提下,制定统一规划,实现多部门数据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多规合一。

为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提供依据,对编制、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底图数据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以县为单位,提取其他草地(0404)、盐碱地(1204)、沙地(1205)、裸土地(1206)四类图斑,与生态保护红线、年降水量、年积温、地形坡度、水资源三级区缺水状况评价等数据成果叠加。

提取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外、多年平均降水大于等于400mm、年积温大于等于1800℃、坡度小于等于25°的图斑,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底图数据;进一步提取轻微缺水和基本不缺水区域的图斑,形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底图数据(扣除严重缺水、较严重缺水和中度缺水)。

202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202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202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支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和对象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类型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等。

调查对象是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用途、位置、权属、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

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各类用地的用途、位置、权属、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各类用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包括增加的用地和减少的用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评估各类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制定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遥感影像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地面调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GIS技术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可视化程度。

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质量。

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应用。

数据汇总与成果呈现数据汇总:将调查数据汇总整理,形成完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

成果呈现: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绘制各类用地图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2013-12-30 | 来源:地籍管理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

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

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

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

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 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一)耕地分布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629.7万公顷(39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071.5万公顷(46072万亩),占22.7%;西部地区耕地5043.5万公顷(75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793.8万公顷(41907万亩),占20.6%。

(二)耕地质量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其次探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然后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以及对“三调”成果运用的展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1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概述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对于现有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有利于国家更加完整而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法,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搜集各类基础资料,采用最新的土地分类方法,充分利用“3S”一体化外业调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查清楚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并对耕地和城镇村内部土地进行细化调查。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并于2021-8-26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

“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全面掌握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

(二)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

(三)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

(四)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

(五)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两项重要的国土资源调查工程。

这两次调查为中国的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国土资源、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对这两次调查进行浅谈。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08年启动,历时7年,于2015年完成。

这次调查主要对国土用途、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土地所有权等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调查,是中国2009年--2010年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的扩展,以及2001年北京会议的研究成果的继续深化和完善。

这次调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科学规划国土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1996年启动,历时3年,于1999年完成。

这次调查主要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地条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

这两次调查的开展,对于我国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推动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内容及成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用途变化情况、土地质量状况、土地承载力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等。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农业用地比重在不断减少,城镇用地比重在不断增加。

土地质量普遍较好,但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差异较大。

土地承载力普遍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这些成果为我国科学合理规划国土空间、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调查成果的应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土地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这些成果为我国科学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这些成果为我国加强土地承载力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摘要:I.引言A.土地调查的重要性B.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背景II.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内容A.调查的目的和任务B.调查的实施程序C.调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D.调查的成果和应用III.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意义A.对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贡献B.推动土地调查技术的发展C.对其他相关领域的启示和影响IV.结论A.总结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特点和优点B.展望未来土地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I.引言土地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对于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土地资源利用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旨在规范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提高调查质量,为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II.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内容A.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土地资源状况,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为制定土地政策、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B.调查的实施程序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

调查分为前期准备、调查实施和成果整理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制定技术规程、组织培训、开展试点等;调查实施主要包括外业调查、内业处理等;成果整理主要包括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编写等。

C.调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调查方法。

具体技术要求包括调查底图、调查单元、调查内容、调查精度、数据处理等。

D.调查的成果和应用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报告成果等。

调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管理、国土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III.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意义A.对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贡献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摸清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为制定土地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调”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底数底图构成、规划传导机制实现、规划实施评估依据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三调”成果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与规划管理机制优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国土调查;技术方法;空间规划引言新时代,全国国土调查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法行政。

2017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者积极参与,使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功经验。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为了大力助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持续性提升,全面细化以及完善全国国土利用的基础数据,切实掌握详细、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以及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势在必行。

该项工作于2017年10月8日启动,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至2020年10月完成标准时点更新工作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全面完成。

通过国土调查工作可以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向前推进,从而实现对国土空间生态的有效修复,全面强化国家对国土的综合治理能力。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及权属进行调查,充分掌握全国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湿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地类的分布及利用状况,并形成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

建立互联共享的国土现状数据库,从而为我国各项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验收的总体要求
检查验收全过程应当有记录,包括质量问题、 问题处理以及质量评价等的记录。
记录必须详细、及时、认真、规范。
检查验收的职责
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为验收主体,办公室 主任为检查验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 检查验收工作。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自检:县级调查办组织对成果全面自检,形成自检报告。 预检:自检后,经市级调查办组织复查,以书面形式向省级调 查办提出预检申请,省办组织成立预检组,对成果进行全面检 查,形成预检报告。 验收:县级调查办根据预检报告完善调查成果,以书面形式逐 级向省级调查办提出验收申请。省办组织对成果进行验收,形 成验收意见。 核查确认:验收合格后,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分批向全国调 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全国调查办组织对成果进行核查和确 认,出具核查确认意见。
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图幅 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续)
数据库成果: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文字成果: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成
扫描影像数据检查 分幅矢量数据检查
数据库:图层名称符合标准无丢
漏;拓扑结构无错误;图层空间关 系正确;线接边误差不超过图上 0.1mm;图斑中无碎片;属性数据 输入正确。
果分析报告、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城镇土地利用状 况分析报告。 重要的过程数据及检查记录:内业解译信息、分幅矢量化数据 等重要的过程数据、过程质量检查及自检记录。
材料清单
提交检查验收的
汇总成果和资料
数据成果
数据库成果
图件成果
文字成果
提交检查验收的汇总成果和资料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挂图、市(地)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基本农田等专题图件、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文字成果: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基本农
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 数据库成果: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及遥感
影象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省级预检验收、全 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级汇总成果实 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分工序、分阶段进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阶 段),不合格的应予更正,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阶段)。
检查验收的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 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局[籍]字第26号) 12.《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 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
检查内容

成果完整性检查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

调查底图检查

数据库成果检查

地类一致性检查

原始调查图件和记录手簿

基本农田检查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

图件成果检查


统计表检查

报告成果检查内ຫໍສະໝຸດ 其他内容检查容外业检查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成果完整性检查:检查提交的调查成果及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检查成果资料是否进行整理、归档,装订是否规范、易于检索。
主要内容
1. 检查验收制度 2. 检查验收的程序和要求 3. 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和资料 4. 检查验收的内容与方法
县级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5. 成果评价指标 6. 检查验收报告
检查验收制度
国家承担对县级农村调查成果的核查确认以及省级调查成果 的验收,原则上国家不对各级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 收。省级负责各县市城镇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流程
自检
县级调查办
复核 预检 验收
市级调查办 省级调查办
核查确认
全国调查办
自检报告
预检申请
预检报告 验收报告 确认申请 确认意见
省、市级调查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市(地)级和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对本级汇总成果进行 自检,形成自检报告,报上一级土地调查办申请成果验收。
申请市(地)级汇总成果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必须全部通 过验收;申请省级汇总成果验收的,所有市(地)级成果必须 全部通过验收。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检查关键技术方法正确性: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地类认定;调查比例尺选择;数学基础; 耕地坡度的分级和量算方法;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面积扣除; 面积计算方法;调查界线(国界、行政区域界、沿海滩涂界线等)。
调查底图检查:全国调查办依据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开
展调查底图现势性检查、格式检查、数学基础检查、平面精度检 查以及影像质量检查等。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续)
数据库成果检查
扫描影像:扫描影像是否清晰,
能够区分图内要素;纠正同名控制 点最大误差不超过图上0.2mm。
数据库成果检查
分幅矢量:图内要素采集无错漏
现象;要素的采集与底图相吻合, 线划(点位)偏移不超过0.2mm; 数据拓扑严格无错误;数据层层名 及点线面属性结构符合要求;属性 数据值正确无丢漏。
材料清单
县级成果提交 验收的必需材料
外业调查成果 图件成果 数据成果
数据库成果 文字成果
重要过程记录
提交检查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
外业调查成果: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原始记录、权属调查有关成果、田 坎系数测算成果。
图件成果: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挂图、城镇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