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的遗传1

合集下载

第1讲-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PPT课件

第1讲-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PPT课件
第1讲 数量遗传学 Quantitative Genetics
数量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专门研究生物数 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
1
生物的性状可分为两类
质量性状qualitativetrait
个体差异不连续--经典遗传学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trait
个体差异为连续--数量遗传学
第2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瑞典遗传学家Nilsson-Ehle(尼尔逊-埃尔)认为,数量性状 之所以表现为连续的变异,是因为受到多基因控制
一对基因
0.6 0.4 0.2
0 白色
中红
深红
三对基因
0.4 0.3 0.2 0.1
0 白色 淡红 浅红 中红 大红 紫红 深红
二对基因
多对基因
0.4
0.3
0.2
15 64
6 64
1 64
0R1R 2R 3R 4R 5R 6R
颜色



.
10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众多 各个基因的效应微小且相等 等位基因之间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 各基因的效应可以累加
例如:(估算基因型效应)
如果株高是由2对基因控制,且每个基因的效应为2,显性效应为1 那么,个体AABb的株高将高于群体:
双列杂交F1群体
DH,RIL,NIL等群体
.
13
测量各世代群体中个体的数量性状表型值
.
14
对数量性状表型值进行分解
表现型变异
遗传
互作
遗传效应
遗传主效应: A、D、I GE互作: AE、DE、IE
环境
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五章数量性状§1 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数量性状的特征:遗传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质量性状:在可以遗传的性状中,性状在后代的变异中是表现为不连续的变异,在它们之间可以明显的分组,进行频率的统计。

是由一对或少数n对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方式一般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原则。

例如前几章所讲的豌豆的红花和白花,豆粒的黄色和绿色,家鸡的羽毛的黑白、芦花等,都是彼此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的类型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是呈现连续性的,性状间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类别,不易分组,是由微效的多基因控制的。

例如:产量,荚的多少、粒的大小,蛋白、脂肪的含量等。

数量性状的特点:1.性状的变化表现为连续的,不易分组进行组内的频率统计。

例如:水和小麦、玉米等植株的高矮。

生育期的长短,产量的高低等性状。

不同品种杂交后F2、F3等后代群体都有广泛的变异的类型,不能明显的求出分离的比例,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

2.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混淆,使遗传的动态和性质模糊不清。

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又是怎样呢?我们以玉米果穗不同长度的品种的杂交及后代的分布频率来说明此题:P2页表从上面这个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数量性状遗传的主要的特点:1.某一数量性状在杂交中,F1的平均值大约介于两个亲本的平均数之间,呈中间型,但有时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2.F2个体的平均数与F1的平均数相似。

3.F2出现明显的连续性变异,不容易分组,因而也就不能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变异的幅度比较大,变异基本上是以平均数为中心的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即常态分布。

100cm(A1A1A2A2a3a3) × 70cm(a1a1a2a2A3A3)↓F1 A1a1A2a2A3a3 (85cm)↓F2 A1A1A2A2A3A3(130cm):a1a1a2a2a3a3(40cm)4.F2会出现超出双亲的变异的类型:<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100天 A×B 80天↓F1 90天→F2:75~110天值得说明的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以表现不同。

数量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数量性状,是指在自然界或人工条件下产生的各种特征以数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它指的是通过对种群中大量个体进行测量或计量,将结果以数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遗传特征。

数量性状通常具有连续变异的特征,即在一个种群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像离散性状那样只有几个确定的表型。

在数量性状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遗传名词需要加以解释。

其中包括基因型、表型、遗传方差、环境方差、遗传相关等。

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组成。

它决定了个体对特定数量性状的表现。

每个数量性状通常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因此基因型的组合将决定这些基因在个体上的表现形式。

表型是指个体在外部表现上的特征。

它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数量性状的表型通常呈现连续性变化,这是因为数量性状通常受到多种基因的共同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体身高就是一种典型的数量性状,它受到多基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营养、运动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遗传方差是指数量性状中由基因所引起的表型变异程度。

它可以通过研究个体间的表型差异以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来估计。

遗传方差的大小反映了数量性状中遗传因素的重要程度。

如果遗传方差较大,说明遗传因素在数量性状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之则说明环境因素的贡献较大。

环境方差是指数量性状中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表型变异程度。

环境方差通常通过比较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来估计。

环境方差的大小表示了环境对数量性状的影响程度。

如果环境方差较大,说明环境因素在数量性状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之则说明遗传因素的贡献较大。

遗传相关是指在同一种群中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联系。

它反映了一种或多种数量性状随着基因型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通过研究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可以了解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其对进化和适应的影响。

例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个数量性状在人类进化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以上介绍了数量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包括基因型、表型、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遗传相关等概念。

遗传学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遗传学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一、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1. 表现型值:
某性状表现型(度量或观察到)的数值,用P表示;
2. 基因型值:
性状表达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 用G表示;
3. 环境型值:
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用E表示
三者关系: P=G+E
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方差可以用来测量变异的程度,各种变异可以用方差 表示 表型方差 = 遗传(基因型)方差 + 环境方差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第五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
1.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
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 杂交组合中,高株和矮株却表现为简单的质量性状 遗传。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质量性状
1.变异 F1 F2 2. 对环境 的效应 3. 控制性状 的基因及 效应 4. 研究方法 非连续性 显性 相对性状分离 不敏感 基因少,效应明显 存在显隐性 群体小, 世代数少 用分组描述
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性状。表 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红花、白花、水稻的糯与粳,豌豆的饱
满与皱褶等性状。
数量性状

频 长
玉米穗长的遗传
世 率f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N X S V 代 短穗亲本 4 21 24 8 57 6.632 0.816 0.666 (N0.60) 长穗亲本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101 163802 1.887 3.561 (No.54) F1 1 12 12 14 17 9 4 69 12.116 1.519 2.307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25 15 9 1 401 12.888 2.252 5.072

遗传学第十章 数量性状遗传

遗传学第十章 数量性状遗传

• 表型方差 = 遗传(基因型)方差 + 环境方差
• VPhenotype = VGenetics + VEnvironment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遗传率H2=遗传方差/表型方差 =VG /(VG+VE〕
遗传率: 遗传方差在全部方差中所 占比率, 用于定量描述遗传变 异在表型变异中所起的作用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Heritability)
F2 5.07
H2b=VG/VP=(VF2-VE)/VF2 5.07 = -(0.67 + 3.56 + 2.31 )/3 5.07 =57%
狭义遗传率:h2=VA/VP=(1/2 VA)/VF2
• 要求出VA,需用F1个体回交两个亲本: • F1(Aa) X P1(AA)得B1; • F1(Aa) X P2(aa)得B2。 • B1,B2的表型方差分别计算如下
• 如果控制同一性状有n对基因:A,a;B,b;…N,n • 则F2的遗传方差: • VG=1/2 aa2+1/2 ab2+…+1/2 an2 … (VA) • +1/4 da2+1/4 db2+…+1/4 dn2 ... (VD)
• 设:VA为加性效应产生的方差 • VD为显性效应产生的方差 • 则表型方差VF2=1/2 VA+1/4 VD+VE(表型方差 可由观察值来计算。)
h2N>50%高遗传率
h2N=20-50%中遗传率
h2N <20% 低遗传率
遗传率高,选择较容易;遗传率低,选择较难。
平均显性程度
控制某一性状的所有等位基因显性的平均程度。
d/a= VD/VA
显性的遗传方差的求法

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畜禽的大多数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

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参数对种畜生产中种畜群的生产性能的保持、对地方品种经济性能的提高、对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等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数量性状的遗传是有规律所循的,虽然在不同群体、在不同条件下、因估计方法不同,得到的参数有所变化,但遗传参数反映的数量性状的基本遗传规律的趋势是一定的。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质量性状的变异一般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与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一定区别。

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可加的基因控制,呈现连续变异,数量性状的表现还受到大量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Nilsson-Ehle 假说及其发展生物的性状按照其表现和对其研究的方式,可大致分为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

质量性状的变异通常可以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畜禽重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已经在上一章中进行了阐述。

在动物生产中所关注的绝大多数经济性状呈连续性变异,其在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分,这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如奶牛的产奶量、鸡的产蛋量、肉用家畜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羊的产毛量等。

与质量性状相比较,数量性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性状变异程度可以用度量衡度量;②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分布;③性状的表现易受到环境的影响;④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多基因系统。

遗传基础为多基因控制,而表现为非连续性变异的性状称为阈性状。

如羊的产羔数、肉质的分类、对疾病抗性的有无等。

严格说来,鸡的产蛋数、猪的窝产仔数等也属于这一类性状,但其表型状态过多,作为阈性状分析过于复杂,通常近似的将其作为数量性状来看待。

数量性状在畜牧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的解释主要还是基于Yule (1902,1906)首次提出、由Nilsson-Ehle (1908)总结完善、并由Johannsen (1909)和East (1910)等补充发展的多因子假说,也称为多基因假说或Nilsson-Ehle 假说。

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

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

即 VF2 = VG + VF1 代入公式: H广
2=
∴ VG = VF2 - VF1
VG VF2 - VF1 = ×100% VG + V E VF2
例:测量矮脚母鸡与芦花公鸡和它们的 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 型方差:
矮脚鸡 芦花鸡 F1 F2 B1 B2 平 均 1.4斤 6.6 3.4 3.6 2.5 4.8 方 差 0.1 0.5 0.3 1.2 0.8 1.0
如: 一对基因差别 3:1 两对基因差别 15:1
(2) 由于杂交亲本之间相差的基因对数不同:
如植株高度为数量性状,但孟德尔的豌豆杂 交实验中高植株和矮植株,也表现为质量性状 的遗传方式。 如: 水稻株高的遗传
(2) 水稻株高的遗传
相差三对基因的亲本杂交: P: T1T1T2T2T3T3 × t1t1t2t2t3t3 ↓ F1: T1t1T2t2T3t3
2)穗长与大写字 母数目成正相关 (累加) 。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
基因 控制 数量 性状 质量 性状 多 基因 单 基因 变异 分布 正态 分布 二项 分布 表型 受环境 遗传 分布 影响 规律 连续 分散 大 小 性状 特点 研究 对象 群体 个体和 群体
非孟德 易 尔遗传 度量 孟德尔 不易 度量 遗传
(3). 阈性状(threshold character): 性状达到某一特定值表现为正 常,达不到则为不正常,如血压, 血糖含量等。
1.2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1) 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 如小麦粒色遗传,如果采用非红 即白的区分方法,则表现为质量性状; 如果再加以细分,就表现为数量性状的 特点。
回交一代平均表型方差: 1/2(VB1 +VB2) = ¼ VA + ¼ VD +VE ∵ VF2= ½ VA + ¼ VD+ VE ∴ VF2 - 1/2(VB1 +VB2) = 1/4VA (加性的遗传方差) 或: 2VF2 - (VB1 +VB2) = ½VA 令: a2 = VA d2 = VD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质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质

超显性学说
• 1908,Shull;1936,East
杂种优 势来源 于双亲 基因型 的异质 结合所 引起的 基因间 的互作。
杂种优势的利用
• 1500年前我国古代记述了马驴杂交-骡子 • 植物生产,1760年,烟草 • 利用杂种优势时要注意: 1. 保持亲本的纯合性和典型性 2. 选择自身表现好,配合力高的优良亲本及
F2代VG的估算: ∵VF2=VG + VE ∴VG=VF2 –VE=VF2 – 1/3(VP1 + VP2 + V F1)或 VG=VF2 –VE=VF2 – 1/2(VP1 + VP2 + V F1)
或:
VG VF2 – VE VF2 – ½(VP1+VP2)
H= =
=
VP
VG + VE
VF2
VG VF2 – VF1 VF2 – VF1
VF2 – VF1
H= =
=
=
VP
VG + VE VF2-VE1+VE
VF2
当P1、P2、F1在相同的环境中时,则:
∵ VP1 = VG1+VE VP2= VG2+VE VF1=
VG+VE
∴ VE =1/3(VP1 + VP2 + V F1) 或VE = 1/2(VP1 + VP2 )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实例 Nilsson-Ehle的小麦籽粒颜色的杂交实验。
分别用粉红、红色、深红与白色杂交:
A
浅红 x 白色
AAbbcc aabbcc 淡红Aabbcc
1浅红 2淡红 1白色
B
红色 x 白色
AABBcc aabbcc

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指的是一个生物体的某种性状具有连续性质,在一个种群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程度,且受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体身高、体重等就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由多个基因的作用所决定,被称为多基因性状。

与单基因性状不同的是,多基因性状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经过长时间的探究,现已初步得出。

从基因层面探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及其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同一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也会存在表现形式的差异。

基因由两条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座构成,分别来自父母亲。

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每个基因座所对应的基因影响数量性状的大小和表现型。

同时,多个基因座共同作用于数量性状,这种作用关系被称为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主要有:性状值=基因值+环境值,基因型对数量性状的影响呈现正态分布,且受到染色体上多个基因的影响。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式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三种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以及性联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表现形式是当一个自由基因突变,双等位基因后者扰动的时候,显性基因造成的表现现象。

例如,人体的眼睛颜色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似,不同的是表现基因是一种隐性基因。

这种遗传模式表现突变基因表现在两条染色体上都具有相同的表现现象。

例如,某些人患有系统性红狼疮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一种表现。

性联遗传指由X和Y染色体来遗传。

X染色体上的基因对于女性来说是双等位基因,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会出现多种表现型。

而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 染色体,所以表型变化更加显著和恒定。

例如,红绿色盲就是一种典型的性连锁遗传疾病。

数量性状的计算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可以通过基因型频度分析、亲权分析和遗传连锁分析来进行。

(1)基因型频度分析:由于每个基因座共有两个等位基因,因此可将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PA+Pa=1,其中PA为某一基因座等位基因A 的频率,Pa为某一基因座等位基因a的频率。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七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以前所学性状如水稻的梗与糯,豌豆种子的圆与皱等。

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一般没有过渡类型,这种变异为不连续变异,呈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质量性状。

通常把差异不明显的变异叫连续变异,呈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量性状。

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数量性状的遗传要比质量性状复杂得多,它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则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数量性状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时,往往要分析多对基因的遗传表现,并要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艾默森(R.A Emerson),伊斯特(R.A East)用短穗玉米P1和长穗玉米P2杂交,结果如下:1、特点:第一是连续变异,数字表示第二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P 1 P2、F1每个群体所有个体基因型都相同但个体有差异,如F19—15cm,F2群体个体基因型不同,变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结果。

2、数量性状的表型在统计学上的特征(1)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往往表现为中间类型;(2)F1和F2的平均表现接近,但F2的变异程度大于F1;(3)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体现在群体而不是个体;(4)表型变化服从于正态分布。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一)小麦粒色杂交1909年尼尔森(Nilsson)实验:小麦子粒颜色硬质多为红粒,粉质多为白粒。

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浅红,最浅红):白=3:1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15:1 红粒×白粒红粒红粒(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63:1解释:用R1r1,R2r2,R3r3表示小麦红粒白粒。

假设R为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r为不能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

R1R2R3为非等位基因,其对红色素的合成效应相同,且为累加效应。

(1)红粒r1 r1r2r2R3R3×白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2R 1R1r 2r浅红最浅红白(3种)(2)红粒r1 r1R2R2R3R3×白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4R 3R1r 2R2r 1R3r 4r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5种)(3)红粒R1 R1R2R2R3R3×白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6R 5R1r 4R2r 3R3r 2R4r 1R5r 6r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白(7种)F2表型的类型:2N+1种,频率(1/2R+1/2r)2n展开后各项系数(二)多基因假说:(1)数量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或作用微小,把这些控制数量性状作用微小的基因叫微效基因。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整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第七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以前所学性状如⽔稻的梗与糯,豌⾖种⼦的圆与皱等。

相对性状差异明显,⼀般没有过渡类型,这种变异为不连续变异,呈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质量性状。

通常把差异不明显的变异叫连续变异,呈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量性状。

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数量性状的遗传要⽐质量性状复杂得多,它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则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数量性状的表现会有很⼤的差别。

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时,往往要分析多对基因的遗传表现,并要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艾默森(R.A Emerson),伊斯特(R.A East)⽤短穗⽟⽶P1和长穗⽟⽶P2杂交,结果如下:1、特点:第⼀是连续变异,数字表⽰第⼆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P 1 P2、F1每个群体所有个体基因型都相同但个体有差异,如F19—15cm,F2群体个体基因型不同,变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结果。

2、数量性状的表型在统计学上的特征(3)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体现在群体⽽不是个体;(4)表型变化服从于正态分布。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麦粒⾊杂交1909年尼尔森(Nilsson)实验:⼩麦⼦粒颜⾊硬质多为红粒,粉质多为⽩粒。

红粒×⽩粒红粒红粒(浅红,最浅红):⽩=3:1红粒×⽩粒红粒红粒(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15:1 红粒×⽩粒红粒红粒(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63:1解释:⽤R1r1,R2r2,R3r3表⽰⼩麦红粒⽩粒。

假设R为控制红⾊素形成的基因,r为不能控制红⾊素形成的基因。

R1R2R3为⾮等位基因,其对红⾊素的合成效应相同,且为累加效应。

(1)红粒r1 r1r2r2×⽩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2R 1R1r 2r浅红最浅红⽩(3种)(2)红粒r1 r1R23×⽩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4R 3R1r 2R2r 1R3r 4r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5种)(3)红粒R1 R13R3×⽩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6R 5R1r 4R2r 3R3r 2R4r 1R5r 6r最深红暗红深红中红浅红最浅红⽩(7种)F 2(1)数量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或作⽤微⼩,把这些控制数量性状作⽤微⼩的基因叫微效基因。

第9篇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9篇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9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1.解释下列名词: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近交系数、共祖系数、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主效基因、微效基因、修饰基因、表现型值、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广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共祖系数:个体的近交系数等于双亲的共祖系数。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即QTL,指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数量基因在连锁群中的位置。

主效基因:对某一性状的表现起主要作用、效应较大的基因。

微效基因:指一性状受制于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效应累加、无显隐性关系、对环境敏感,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对性状的表现的效应微小,主要是起增强或减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

表现型值:是指基因型值与非遗传随机误差的总和即性状测定值。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数量基因对环境比较敏感,其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对遗传主效应的离差。

2.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在哪里?这两类性状的分析方法有何异同?答: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主要有:①. 质量性状的变异是呈间断性,杂交后代可明确分组;数量性状的变异则呈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

②. 质量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③. 质量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较为稳定;而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则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表达,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因此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对于质量性状一般采用系谱和概率分析的方法,并进行卡方检验;而数量性状的研究则需要遗传学方法和生物统计方法的结合,一般要采用适当的遗传交配设计、合理的环境设计、适当的度量手段和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估算出遗传群体的均值、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等加以研究。

《数量性状遗传》课件

《数量性状遗传》课件

遗传模型构建方法
遗传力模型
通过构建遗传力模型,分 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程 度,并估计遗传力和相关 参数。
遗传相关模型
通过构建遗传相关模型, 分析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的 遗传相关控制的群体遗传现象, 通过混合模型进行基因型 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人的身高、 体重、智力等都属于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数量性状遗传具有连续变异的 特点,即在一个群体中,个体 的表现型值可以连续变化。
数量性状遗传受多个基因位点 的影响,这些基因位点通常具 有微效作用,即每个基因位点 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数量性状遗传还受到环境因素 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个 体表现型值的变异范围和分布 。
数量性状遗传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长速度
通过研究动物生长速度的数量性 状遗传,育种家可以培育出生长 快速的动物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繁殖性能
通过选育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数 量性状基因,可以提高动物的繁
殖效率,加速品种改良进程。
抗病性
通过研究动物抗病性的数量性状 遗传,育种家可以培育出具有较 强抗病能力的动物品种,降低养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遗传资源发掘,精细定位和克隆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 。
解析数量性状基因的互作网络
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数量性状形成的复杂网络调控机制。
探索表观遗传修饰对数量性状的影响
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对数量性状表达的调控作用。
加强数量性状遗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03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01
02
03
方差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处理 组之间的变异程度,确定 数量性状是否受遗传控制 。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


VF2 = VG+ VE

VG = VF2 - VE = VF2 - VF1 = VF2 - 1/2( VP1 + VP2 )
VGVF2 - VF1
VF2
×100%
VF2 - 1/2( VP1 + VP2 ) ×100% = VF2
二、狭义遗传力的计算

小麦: 红色子粒品种×白粒子粒品种 ↓ F1 ↓ F2: 红色子粒 白色子粒
15
63


1
1
子粒颜色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
子粒颜色受三对重叠基因决定
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1.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分布,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分布。 2.控制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的基因数目不同。控制质量性 状的是单对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是多对基因。
第七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相对性状
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相对性 状间的差异不明显,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一、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

F1与aa的回交子代B2的平均效应值:1/2(d-a)
3.各世代方差组成部分的分析
F2的遗传方差 VG(F2)=1/2a2 + 1/4d2 多对基因遗传,基因不连锁,也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 互作用,那么F2的遗传方差为 VG(F2)= 1/2(a12 + a22 + a32 +…+ an2) + 1/4 (d12 + d22 + d32 +…+ dn2) = 1/2Σa2 + 1/4Σd2 设Σa2 = A , Σd2 = D 则VG(F2)= 1/2 A + 1/4 D F2的表型方差 VP(F2)= 1/2 A + 1/4 D + VE ----------------①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 VB1=1/4a2-1/2ad+1/4d2 +VE
● VB2 = 1/4a2 +1/2ad+1/4d2 +VE
● VB1+VB2=1/2a2 +1/2d2 +2VE ②
● 2VF2-(VB1+VB2) =1/2a2 = VA
VA=2VF2-(VB1+VB2)
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HN2

加性方差 总方差
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 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所以, 凡是狭义遗传率高的性状,在杂种 的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反之,则要在 晚期世代选择才有效。
育种值方差 理论上,在同一个试验中HN2 一定小于HB2。 狭义遗传力才真正表示以表现型值作为选择 指标的可靠性程度。
加性方差又称为育种值方差。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表 现型值的差异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基因
的分离造成的,一是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的。
遗传率:在一个群体中,遗传方差在总 方差(表现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
广义遗传率定义为:
H
2 B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VG VG VE
100 %
遗传率衡量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所研究的性状的 表型总变异所起作用的相对重要性。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P是可以从表现型值P计算获得的。 而VG是不能直接测得的。 知道了VP,若能得到VE,则也就有了VG。 估计环境方差是估算广义遗传力的关键。
二、几种常用群体的方差分析 P1、P2和F1是不分离世代,群体内个体 间无遗传差异,所表现出的不同都是 环境因素引起的。故:
VP1=VE VP2=VE VF1=VE
合计 1

数量性状的遗传1

数量性状的遗传1

6/16,表型与子一代植株一样,两个亲本的平均

4)三个大写字母(AABb和AaBB),占4/16。
5)四个大写字母(AABB),占1/16,与长穗亲
本一样 06.04.2021
12
各世代群体穗长平均数与变异范围
群体
平均数(cm) 变异范围(cm)
短穗亲本: 6.632
5-8
长穗亲本: 16.802
06.04.2021
4
(1)小麦籽粒颜色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06.04.2021
5
两对基因差异亲本间杂交
设R1r1及R2r2为两对决定种皮颜色的基因,大写表示增
加红色,小写表示不增加红色,没有显隐性的关系。
P 红粒 R1R1R2R2 × 白粒r1r1r2r2

F1
粉红R1r1R2r2

F2 基因型及其比率
个体G: 6000+(8000-6000) × 30% =6600Kg 环境E: (8000-6000) × 70% =1400Kg
后代平均E:(6600+6000)/2 =6300Kg
06.04.2021
30
④G细分: G=A+D+I (A累加效应; D显性效应; I上位效应) 累加效应(A) : 许多微效基因加和的效应 显性效应(D): 显隐性基因造成的非加和的效应, 群体中∑D=0 上位效应(I) :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非加和的效应,常 归于环境效应. 用剩余值(R)表示: R=E+D+I, ∴P=A+R
2. 广义遗传率的估计 如玉米穗长的遗传率估计:图1,2
VE=(1/3)(VP1+Vp2+VF1)=2.18 H2=VG/VF2= (VF2 – VE)/ VF2 =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一、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表示观察样本的集中程度:
公式: X, μ
2.加权平均数 利用样本中随机变量的分布频率表示平均数: 公式: 计算P.517中果蝇梳齿数的平均值。
27
2013-8-11
二、方差与标准差 表示偏离平均数的变异程度. 1.方差: 样本方差: S2 总体方差: σ2 2.标准差: s σ 计算P.517中梳齿数的方差
2013-8-11 29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一、数量性状表型值及其方差分量 1.数量的表型值 ①个体: P=G +E (P表型值; G基因型值; E环境效应) ②群体:∑P= ∑G +∑E (其中∑E=0) 两边各除以N, ∴P(均值)=G(均值) ③推算一种表型个体产生下一代个体表型:
eg. 奶牛群体年平均产奶量6000Kg,已知某个体产奶量为年 8000Kg,且已知遗传效应占30%,环境效应占70%, 求该奶牛繁殖后 代的产奶量: 个体G: 6000+(8000-6000) × 30% =6600Kg 环境E: (8000-6000) × 70% =1400Kg 后代平均E:(6600+6000)/2 =6300Kg
2013-8-11 33
三、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1.遗传率(heritability) (1)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 H2=(VG/VP)×100% 如玉米产量 H2 =20%;而株高H2 =70% (2)狭义遗传率:表型方差中含有育种值方差的比率。 h2=(VA/VP)×100% 2.估计遗传率的方法 (1)利用基因型一致的不分离群体(纯合亲本和其F1代群体), 来估计环境方差,求广义遗传率 (2)利用不同世代杂种群体消去环境方差和遗传方差中属于显性 作用的方差,从而估计遗传方差中纯属于基因累加作用的方差, 求狭义遗传率 (3)利用上下代,亲代一子代的回归或相关关系估计狭义遗传率 (4)利用方差分析法分别估计总方差中各种方差组分,求遗传率

F1
2013-8-11
AaBb
↓自交
11
F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子二代的表型决定于基因型中大写字母的数量, 分5类: 1)一个大写字母也没有(aabb),占1/16,与短 穗亲本一样。 2)一个大写字母(Aabb和aaBb),占4/16。 3)两个大写字母(AAbb、aaBB和AaBb),占 6/16,表型与子一代植株一样,两个亲本的平均 。 4)三个大写字母(AABb和AaBB),占4/16。 5)四个大写字母(AABB),占1/16,与长穗亲 本一样 2013-8-11 12
2.表型方差及分量 VP=VG+VE ①G和E相关:VP=VG+VE+2covGE ②G和E无相关:VP=VG+VE=VA+VD+VI+VE
其中VA加性方差——可稳定遗传; VD显性方差,VI互作方差——不能稳定遗传。
2013-8-11 31
二、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数 1.基因型值的尺度 对一对等位基因A1和A2,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在平衡时基因 型频率为: P2(A1A1)+2pq(A1A2)+q2(A2A2)=1 设基因型值分别为(实为平均值的离差): (A1A1) a (A1A2 ) d (A2A2) -a ① d=0,杂合体为完全累加效应; ②d= +a,A1A2表型完全等同于A1A1 ; 或d=-a, A1A2表型完全等同于A2A2 ; ③ 0﹤ d ﹤a, A1A2累加效应偏向于A1A1 ; -a﹤ d ﹤0, A1A2累加效应偏向于A2A2 ; ④d﹥+a或d ﹤ -a,A1A2为超显性。
2013-8-11 16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上面两个杂交试验都表明,当基因的作
用为累加时,即每增加一个红粒有效基
因(R),子粒的颜色就要更红一些。由于
各个基因型所含的红粒有效基因数的不
同,就形成红色程度不同的许多中间类
型籽粒。
2013-8-11 17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2013-8-11 30
④G细分: G=A+D+I (A累加效应; D显性效应; I上位效应) 累加效应(A) : 许多微效基因加和的效应 显性效应(D): 显隐性基因造成的非加和的效应, 群体中∑D=0 上位效应(I) :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非加和的效应,常 归于环境效应. 用剩余值(R)表示: R=E+D+I, ∴P=A+R
2013-8-11 28
三、直线相关与回归 (1)直线相关: rxy度量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 (2)协方差: covxy度量相关变量x和y共同变异的程度. (3)回归系数 一个变量变异时另一个变量的变异程度 byx:表示x变化一个单位后y改变的单位数; bxy:表示y变化一个单位后x改变的单位数; 计算P.517中rxy 、covxy和bxy.
2013-8-11 32
例如:A1=5; A2=3则A1A1=10; A2A2=6; 若d 值为0 则A1A2=5+3=8 ;而a=10-8=2; -a=6-8=-2 2.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值 μ=P2a+2pqd+q2(-a) =a(p-q)+2pqd, μ不代表绝对平均值, 而是对双亲基因型平均值的离差。 (Ⅰ) a(p-q)表示纯合体的累加效应; (Ⅱ) 2pqd表示杂合体的显性效应,d=0表示无显性效 应. (Ⅲ)若p=q=1/2,且d=0, μ=0 (Ⅳ)n个基因座的联合效应 μ=∑a(p-q)+2 ∑pqd p、q改变使μ改变。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三节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第四节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2013-8-11
1
性状的连续变异与不连续变异
不连续(discontinuous)变异:群体内个体间性状表现为类别 差异,可以进行类型划分(分组)、计算类型间个体数的比例。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如:豌豆花色、子叶颜色、籽粒饱满程度等等。
2013-8-11
1.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 2.受多基因(polygenes)控 制、无明显的主效基因; 3.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并表现较复杂的互作关 系; 4.不能对后代进行分析, 所以不能完全采用质量 性状的研究方法,而要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 据各世代统计量及世代 间关系进行研究。
3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2013-8-11 34
举例:基因型方差和遗传率的计算 1.基因型方差的计算: 亲本AA×aa→Aa⊕ →AA+Aa+aa (F2代) 计算平均效应时,应将各基因型频率做加权平均。
二、影响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也在染色体上
从种子颜色来看:3:1,颜色由一对基因控制 从种子大小呈连续变异,符合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与其它基因一样,是在染色体上,传递 法则(分离、连锁)与一般基因一样。
2013-8-11 19
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分布的性状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分布的性状 1)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A P 红粒 × 白粒
8-11 14
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基因型纯合的两个亲本和基因型
杂合一致的杂种第一代(F1),各个个体的穗长也呈现 连续的分布。
2013-8-11
15
F2群体既有由于基因分离所造成的基因型差异,又有
由于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同一基因型的表现型差异,所 以,F2的连续分布比亲本和F1都更广泛。
表型 受环境 遗传 性状 研究 分布 影响 规律 特点 对象 ————————————————————————————— 数量性状 多基因 正态分布 连续 大 非孟德 易度量 群体 尔遗传 质量性状 单基因 二项分布 分散 小 孟德尔 不易 个体 遗传 度量 和群体 ————————————————————————————— 基因控制 变异分布
2013-8-11
6
2013-8-11
7
(2)小麦籽粒颜色受三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
2013-8-11
动态
8
三对基因差异亲本间杂交
2013-8-11
9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按照他的解释,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的基
因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 微,但其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而且还假定:
2013-8-11
24
性状的连续变异是遗传变异和非遗 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纯系内, 基因型一致,变异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在纯系内进行的选择无效。 如果性状的差异主要由基因的差异所 造成,选择有效。
2013-8-11
25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差别 —————————————————————————
连续(continuous)变异:群体内个体间表现为数量化差异, 不能按表现型进行分组。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 人的身高、植株生育期、果实大小、种子产量等。
2013-8-11
2
(一)、质量性状的特征: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1.性状表现:不连续性(间 断性)变异; 2.遗传基础:受一对或少 数几对主效(major)基因 控制; 3.环境作用:不易受环境 条件的影响,互作较简 单; 4.研究方法:可对杂交、 自交、测交后代群体 (分离群体)进行表型类 型分组,并对各组个体 数比例进行分析研究。
2013-8-11
4
(1)小麦籽粒颜色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2013-8-11 5
两对基因差异亲本间杂交
设R1r1及R2r2为两对决定种皮颜色的基因,大写表示增 加红色,小写表示不增加红色,没有显隐性的关系。 P 红粒 R1R1R2R2 × 白粒r1r1r2r2 ↓ F1 粉红R1r1R2r2 ↓ F2 基因型及其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