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新型NPCSMA随机多址协议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NOMA协作车联网系统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NOMA协作车联网系统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NOMA协作车联网系统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研究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网络的扩展,车联网系统在实现高速车辆通信和实时数据传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车联网系统面临着信号覆盖范围限制、信号干扰和功率限制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协作车联网系统。

NOMA技术是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通过将多个用户的信号叠加在同一频带上进行传输,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在车联网系统中,NOMA技术可以帮助车辆之间实现更高效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NOMA技术的车联网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

中继选择是指在车联网系统中选择最佳的中继节点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

通过合理选择中继节点,可以降低信号传输路径的延迟和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功率分配是指在车联网系统中合理分配功率资源,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号传输。

通过合理分配功率,可以在满足信号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容量和能效。

在研究中,首先对车联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和信号传输模型进行了建模和分析。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NOMA技术的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通过考虑中继节点之间的距离、信号强度和负载情况,选择最佳的中继节点。

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最小化功率分配和最大化系统容量的目标函数,实现了功率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系统性能的优化。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中继选择算法和功率分配算法在车联网系统中能够有效降低信号传输延迟和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综上所述,基于NOMA协作车联网系统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是车联网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合理选择中继节点和优化功率分配,可以提高车联网系统的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为实现高速车辆通信和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CN109819474A】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多优先级MAC协议制定方法【专利】

【CN109819474A】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多优先级MAC协议制定方法【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8194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9.05.28 H04W 84/18(2009 .01)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页
CN 109819474 A
CN 109819474 A
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1 .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多优先级MAC协议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工作部署: 1 .1)节点:网络中的节点完成分簇过程后,由簇头结点,簇成员节点以及其他孤儿节点 组成,每个簇头节点代表簇内活动节点预约服务信道,通过存储的簇成员信息表、簇活动成 员预约表及信道可用表完成对服务信道的无竞争访问; 1 .2)时间异步:不进行服务信息收发的节点,继续监听控制信道;进行服务信息收发的 节点按照所提出的预约信道方法对服务信道进行无竞争的 访问 ;当节点预约信道完成时 , 转到已预约的信道上,进行有关服务信息的传输;服务信息全部传输完成后,节点转到控制 信道继续监听; 1 .3)多优先级访问信道机制:将在控制信道上传递的信息分为三种类型:紧急事件驱 动型信息,一般信标信息和非紧急控制信息,优先级依次降低;通过该机制,将控制周期分 为以下三个阶段:紧急阶段,周期阶段,服务阶段; 2) 初始时 刻 :网络中的 节点如有紧急的 安全 消息将会在控 制信道上 广播 ,所有紧急的 安全消息广播结束后,进入到周期阶段; 3) 周期阶段 :节点广播其扩展的 信标帧 ,路侧单元RSU协助网络中的节点完成簇头选举 过程; 4) 簇头选举完成 后 ,簇头将在其传输范围内 广播簇头 消息完成节点入簇过程 ;此时 如 有新节点进入网络 ,则执行步骤5) ;否则执行步骤6) ; 5)新节点入网后,将会监听信道是否收到簇头信息,如是,加入到该簇;否则,进行新节 点入簇过程; 6)同步周期进入到服务阶段:WAVE服务提供商向网络中所有节点广播其分组; 7) 对该服务该兴趣的 节点会预 约服务 信道 ,按 照所排顺 序成 功预 约后 ,相应的 节点立 即切换到已预约的服务信道进行服务消息的传输;若节点没有服务信息进行传输,继续监 听控制信道CCH。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多优先级MAC协议制定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 所述的簇成员信息表中包括簇成员ID,可用信道编号,簇头系数,实际位移及其它如加 速度、速度和方向等基本信息; 所述的 簇活 动成 员预 约表中 包括活 动成 员ID ,预 约信道编号 ,预 约信道时隙 及传输数 据开始时间; 所述的信道可用表中包括可用信道编号及信道可用时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多优先级MAC协议制定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1 .3)多优先级访问信道机制具体如下: 网络中的节点均采用IEEE 802 .11e增强型分布式协调接入机制;在该机制中,不同优 先级接入类型使用可变的仲裁帧间间隔和竞争窗口来获得不同的访问信道机会;当信道空 闲时,对于竞争信道的节点,改变AIFS和竞争窗口的大小执行延时退避,仲裁帧间间隔为:

关于西北工业大学2012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关于西北工业大学2012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电动静液作动器的设计与研究
王纪森
60 09 王艳
电机与电器 无刷直流电机功率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马瑞卿
导航、制导与控
61 09 张梦妮
陆地作战车辆的定位定向技术研究 制
冯培德
62 09
赵犇
电力电子与电力 软开关同步整流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技
马瑞卿
传动
术研究
63 10 朱宇峰 计算机应用技术 AADL软件系统仿真测试研究
23 12 李保林
MBA
基于网络营销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网 王娟茹
站优化策略研究
24 12
王涛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于PERT的项目任务工期估算研究
蔡建峰
附件 2
西北工业大学 2012 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名单(74 篇)
序号 院别
1 01 2 01 3 01 4 01 5 01 6 02 7 02 8 02
23 04
王红艳
半固态模型合金流变性与组织特征的 材料加工工程
耦合研究
林鑫
24 04
田珊
材料加工工程 3A21薄壁矩形管数控绕弯成形内皱及 刘郁丽 侧皱研究
25 04
逯若东
高强不锈钢管本构建模及在数控弯曲 材料加工工程
中的应用
杨合
26 04
田飞
材料加工工程 基于定量金相学的BT25钛合金片层组 曾卫东 织演变机理研究
张教强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宏观经济与股票
72
12
王绮绮 管理科学与工程 市场的多尺度关系研究
杨一文
73 12
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 高琼琼 技术经济及管理
实证研究
杨青
74 12 张旸

一种可追溯的车载自组网隐私保护认证协议

一种可追溯的车载自组网隐私保护认证协议

擅 蔓: 利用标准模型下的单跳代理重签名技术,提出一个可追溯的车裁 自 组网( V A N E T ) 隐私保护认证协议 , 其中,交通管理 中
心T R C授权路边单元 R S U作为代理,将车载单元 O B U签名的消息以 z R C的名义进行代理重签名 ,从而防止根据签名追踪 O B U , 并能在 T R C的协助和授权下 , 进一步通过 R S U的配合准确快速地追溯消息签名的真实产生者。 数字签名和时间戳技术 的应用使协
a s i n g l e h o p P r o x y R e — s i g n a t u r e ( P R S ) i n t h e s t a n d r a d m o d e 1 . I t a c h i e v e s s o me g o o d f e a t u r e s : T h e T R C d e s i g n a t e s t h e R S U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n a l y s i s s h o ws t h a t t h e p r o t o c o l c a n a c h i e v e g o o d c o n d i t i o n a l p r i v a c y t a r g e t o f V A NE T . P e r f o r ma n c e na a l y s i s s h o ws c h a t t h e p r o t o c o l c a n a l s o p r o v i d e n a e ic f i e n t wa y t o r e l i e v e wo r k l o a d b y l e s s s t o r a g e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c o s t c o mp a r e d t o t h e o t h e r c l a s s i c p r o t o c o l s .

基于分簇的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

基于分簇的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
算 法允许 车 辆 间时 常 变 动 的距 离 , 引人 簇 头 间 的 并 最 小距离 I n减弱 变 动距 离对 网络 的影 响。 C mi
较小的中小型网络。而车载场景下 , 网络环境复杂 多变 , 更适合采用基于分簇 的路 由协议 。目前车载 自组 网分簇 路 由协 议 的研 究 尚处 于新 兴 阶段 , 种 各
载分簇协议 的优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 了分析比较, 究了车载场景下各种条件对分簇算法的影响, 研 并总结出车载分簇算法的设计要素。 关键词 : 车载 自 网; 组 分簇算法; 组移动
D I O 编码 :0 3 6 / .s . 0 2— 2 9 2 1 .4 0 2 1 . 9 9 j i n 10 2 7 .0 0 0 . 1 s
LU n ri g
( oeeo o p t c neS uhC i om l nvrt, un zo 16 1 C i ) C lg l fC m ue Si c ,ot hn N r a i sy G aghu5 03 ,hn r e a U ei a
Abs r c :I o d r o e u e v r e d a fc l a e e wo k t a t n r e t r d c o e h a s nd a ii t n t r ma g me t l t rn n t r t na e n ,cuse g ewo k i sr t r so tn u iie n v h c lra tucu e i f tlz d i e i u a d—h c Newo k I hi a e .t e a v n g s a ia v n a e e o t r . n t sp p r h d a t e nd d s d a t g s a o n y i a l t rng p o o o p le o VANET r ic s d wih nay i d c mpa s n fo fma y tp c l cuse i r t c la p id t a e d s us e t a l ss a o n i r o r m s v r l iws e e a v e .Th n h ifue c s f a o s e c lr n io me t o cu t rn ag rt ms r e e t e n l n e o v r u v hiu a e v r n n s n l se g lo h i i i a

《车载无线自组织网MAC层协议分析》范文

《车载无线自组织网MAC层协议分析》范文

《车载无线自组织网MAC层协议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无线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s,VANETs)成为了研究热点。

作为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协议对于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车载无线自组织网中的MAC层协议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究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优化方向。

二、车载无线自组织网概述车载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车辆间通信网络,旨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网络中的车辆通过车载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车辆间的实时通信和协同驾驶。

三、MAC层协议的工作原理MAC层协议是车载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关键部分,负责在共享无线信道上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分配。

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道接入:MAC层协议负责管理无线信道的接入,通过一定的信道接入机制,如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等,实现车辆间的信道共享。

2. 资源分配:MAC层协议根据网络中的车辆数量、通信需求等因素,动态分配无线资源,如时隙、频段等,以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3. 数据传输:MAC层协议负责将上层的数据封装成帧,并按照一定的传输机制进行发送和接收。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四、MAC层协议的分类及特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车载无线自组织网的MAC层协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MAC层协议包括基于竞争的协议、基于调度的协议和混合协议等。

1. 基于竞争的协议:这类协议通过竞争方式获取信道资源,如CSMA/CA等。

其优点是灵活性强、适用于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但可能存在信道冲突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2. 基于调度的协议:这类协议通过预先分配信道资源的方式,如时分多路复用(TDM)等,实现有序的数据传输。

车辆自组网中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车辆自组网中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车辆自组网中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车辆自组网中,通信节点是由车辆作为移动节点构成的,车辆之间基于无线通信建立网络,提供车辆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和协作。

然而,车辆自组网需要对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传输和共享,因而会涉及到位置隐私问题。

当车辆节点的位置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将会对车辆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车辆节点的位置隐私,在车辆自组网中应该采取有效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而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即将车辆节点分为不同的分类,并根据其类别应用不同的位置保护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车辆节点的位置隐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将从车辆自组网的位置隐私保护入手,通过对分类技术的调研和分析,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车辆节点的分类,并提出一种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车辆自组网中的位置隐私保护问题,调研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分析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方法,探讨如何将分类技术应用于车辆自组网中。

3. 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最适合车辆自组网的分类算法,将车辆节点分为不同的类别。

4. 针对不同类别的车辆节点,提出相应的位置保护策略,以保护车辆节点的位置隐私。

5. 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验证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实验测试等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首先,对车辆自组网中的位置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 探究基于分类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方法,包括车辆节点的分类方法、位置保护策略等。

3. 分析并选择最适合车辆自组网的分类技术,分析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确定最终实现方案。

4. 根据分类结果,设计并实现不同类别的位置保护策略,具体包括差分隐私方案和数据扰动方案等。

新型NP-CSMA随机多址接入WSN的协议分析

新型NP-CSMA随机多址接入WSN的协议分析

新型NP-CSMA随机多址接入WSN的协议分析韩泽军;丁洪伟;保利勇;何敏;杨志军【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因采用大量廉价的微型传感器节点并可以感知和处理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而备受人们喜爱.在此,提出一种基于碰撞长度可变的三时钟NP-CSMA提高系统的吞吐率,通过划分成功分组发送时间1+a、碰撞分组发送时间b+a、空闲分组发送时间a,利用平均周期法求出吞吐率、碰撞率和空闲率,并用仿真实验验证该理论的准确性.通过与其他协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协议的优越性.【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9(042)015【总页数】5页(P17-20,24)【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碰撞长度可变;三时钟;NP-CSMA;平均周期法;随机多址接入【作者】韩泽军;丁洪伟;保利勇;何敏;杨志军【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4;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4;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04-34;TP3930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系统,由大量造价低廉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1-3],因而,广受学者喜爱。

国内外目前主要将其应用于医疗军事和智能家电等诸多领域。

传统PCSMA协议只规定信息空闲时[4-6]以p概率发送,信道忙时,则未说明。

若持续侦听信道,即为1坚持型P-CSMA (1P-CSMA)[7-9];不侦听信道则为非坚持型P-CSMA(NPCSMA)。

1P-CSMA由于持续侦听信道而能量消耗巨大,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同时,NP-CSMA兼顾非坚持CSMA(Non-Persistent CSMA)特性,通过调节p概率,可保障在重负载下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碰撞率和较高的吞吐率。

本文采用平均周期法对NP-CSMA协议进行建模,可精确获得系统吞吐率(SU)、碰撞率(SB)、空闲率(SI1)、信息分组的发送时延(SI2)等重要参数。

面向车载网的基于位图的多跳广播协议

面向车载网的基于位图的多跳广播协议

面向车载网的基于位图的多跳广播协议同卫国;沙晓燕;冯德民【摘要】车载网(vehicular ad hoe networks,VANETs)中多数安全应用常采用多跳广播协议传输安全消息,然而,现有的多跳广播协议存在时延和碰撞问题.为此,首先强调并分析了现有协议所忽略的碰撞和时延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位图的多跳广播协议(bitmap-based multi-hop broadcast,BMB)协议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了降低时延,BMB协议允许候选转发节点以反比于它的转发优先权设置等待时间,而转发优先权依据空闲空间分布(empty space distribution,ESD)位图设置.ESD位图反映着车辆间的空间分布.其次,BMB协议推导了两个相邻候选转发节点间等待时间的最小间隔,基于此间隔,BMB协议调整各候选转发节点的等待时间,保证两个节点间的等待时间差大于此间隔.仿真结果表明,与STF相比,提出的BMB协议具有低的转发时延和碰撞概率.【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11【总页数】6页(P216-221)【关键词】位图;多跳广播;碰撞率;时延;车载网【作者】同卫国;沙晓燕;冯德民【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65;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65;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车载网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s)被认为是实现智能交通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1—3]。

VANETs的多数安全应用依赖于紧急消息的分发(emergency message dissemination, EMD)。

当车辆(源节点)遇到紧急情况,如前方有障碍物,那么该车辆便产生一条紧急消息,并向后方车辆传输。

由于紧急消息对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尽快地在目标区域内传输紧急消息。

通常,目标区域较大,一般大于源节点的一跳通信区域,因此,常采用多跳广播协议分发紧急消息。

车载网中基于车辆密度的可变传输范围路由协议

车载网中基于车辆密度的可变传输范围路由协议

车载网中基于车辆密度的可变传输范围路由协议蔡蓉;章国安;吴月波【摘要】为了解决由于道路上车辆密度快速变化,而传输半径却保持不变所带来的不稳定的连通性和较高的误比特率,提出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车辆密度的可变传输范围路由(VRR)协议,节点根据道路车辆密度调节信息最大传输距离,降低信息传输时延,确保网络的高连通性.在齐次泊松点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传输半径随着车辆密度的变化条件,验证其可行性,理论分析获得平均时延的数学计算式,最后仿真比较VRR协议与固定传输范围路由(FRR)协议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VRR协议能够应用到实际环境中,且在高连通概率的前提下,使信息从源节点快速地传输到目的节点.【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7页(P99-104,109)【关键词】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平均时延【作者】蔡蓉;章国安;吴月波【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南通226019;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是通过配备无线通信设备的车辆来交换信息的。

VANET包括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V2V)和车辆与路边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ehicle-to-roadside communication,V2R),其应用有:· 与安全相关的应用,如应急预警系统、辅助驾驶员防撞系统、道路状况预警系统;· 与娱乐相关的应用,如上传或下载音乐和电影。

大多数应用需要车辆之间有能够进行信息传播的路径,但是在一个给定的传输车辆附近并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车辆来提供一个完整的路径。

因此,当在VANET环境下设计一个高效的路由协议时,需要考虑网络的连通性[1]。

此外,由于VANET的随机性和移动性,使平均时延成为一个多跳路由协议之间性能比较的重要指标[2]。

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的开题报告

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的开题报告

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技术的迅猛发展,WSN在工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WSN中每个节点都能采集、处理、传输信息,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因此WSN成为了各种物联网场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MA)技术是WSN中MAC层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于WSN网络规模较大,节点密度高,节点能量有限且通信容易受到干扰等因素,因此采用随机多址接入方式。

目前,传统的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如ALOHA、CSMA/CA等,存在较大的性能瓶颈,无法满足WSN对高可靠性、低延迟、高吞吐量的要求。

因此,人们提出了多概率联合控制(Multiple Probability Combined Control,MPCC)协议,以提高WSN网络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深入研究MPCC协议,探讨其在WSN网络中的应用及性能分析。

其中,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MPCC协议原理及实现方法。

对MPCC协议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协议框架、节点的能量消耗、数据传输过程等。

2. MPCC协议性能分析。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MPCC协议的通信效率、延迟和能量消耗等指标,并与传统协议进行比较,验证MPCC协议的优越性。

3. MPCC协议的性能改进。

对MPCC协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协议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1. 探索新型的MA技术在WSN中的应用。

本研究提出的MPCC协议采用多概率联合控制方式,通过动态调整每个节点的发送概率,避免了传统协议中的冲突和重传导致的性能下降,为WSN网络的稳定通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2. 提高WSN网络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本研究通过对MPCC协议的性能分析和改进,可以提高WSN网络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使WSN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实现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多次检测型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模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多次检测型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模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多次检测型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模型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能够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但是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多址接入协议来解决干扰问题。

多次检测型随机多址接入(MC-PRMA)协议是一种常用的多址接入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建立协议模型,分析协议性能等方面,对MC-PRMA协议进行详尽的探究。

二、研究内容1.建立MC-PRMA协议模型首先要对MC-PRMA协议进行建模,建立协议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型和数据交换模型,利用模型来描述协议的运作过程,为分析协议性能打下基础。

2.分析MC-PRMA协议的性能对MC-PRMA协议所涉及的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平均时延、吞吐量、能耗等指标,评估协议的性能表现,找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3.模拟验证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协议模型的正确性,研究MC-PRMA在不同节点数量、不同数据包大小、不同参数下的效率和性能,深入分析协议运作的优势和不足。

四、研究意义1.完善协议理论本文的研究将为MC-PRMA协议的使用提供极好的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协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加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

2.提高协议性能通过对MC-PRMA协议的分析和改进,能够提高协议的性能和效率,减少节点之间的相互干扰,实现更优秀的数据传输效果。

3.推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本文的研究意义将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同时还会直接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好地回答实际需求。

五、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对MC-PRMA协议及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文献、文章、论文进行学习和研究,了解工作状态和相关技术细节。

2.模型建立根据模型建立协议的数据交换模型和通信模型,确定仿真变量及参数,打下模拟实验的基础。

3.性能分析和测试针对协议模型的性能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测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果,提炼借鉴及改进意见。

车辆自组网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车辆自组网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车辆自组网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张建明;赵玉娟;江浩斌;贾雪丹;王良民
【期刊名称】《通信学报》
【年(卷),期】2012(33)8
【摘要】车辆自组网的位置服务在解决道路安全问题、为驾乘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隐私保护问题。

总结了隐私保护内容,重点分析了车辆自组网的假名和签名2类隐私保护技术,其中假名方案分为基于特殊地形、基于安静时段、加密mix-zones和mix-zones通信代理;签名方案分为群签名和环签名。

继而针对隐私保护水平的高低,分析了匿名集合、熵度量、数学理论分析和形式化证明几类主要的位置隐私度量方法,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较。

【总页数】10页(P180-189)
【作者】张建明;赵玉娟;江浩斌;贾雪丹;王良民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
【相关文献】
1.城市环境下基于车辆分类的车载自组网隐私保护方案研究 [J], 赵佳;李娜;韩磊;刘吉强
2.面向车载自组网的高效位置隐私保护查询方案 [J], 郭松矗;崔杰
3.基于利益最大化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J], 王宇航; 张宏莉
4.位置大数据中基于隐私保护的加密技术研究 [J], 王彩玲
5.车辆自组网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J], 杨涛;孔令波;胡建斌;陈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新型N P GC S M A 随机多址协议研究分析∗占㊀港,丁洪伟,柳虔林,杨志军,周圣杰(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摘㊀要:智能交通的出现使得车辆自组织网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车辆自组织网络的动态拓扑结构变化非常剧烈,这对网络的吞吐率㊁传输速率等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1种具有握手机制协议的自适应多通道双时钟N P GC S MA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首先区分2种P GC S MA 协议,握手机制成功解决了隐藏的终端问题,双时钟机制减少了平均空闲时间,多通道机制增加通道数量和划分用户优先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吞吐率,自适应机制能够使系统在高负载下保持稳定吞吐率.还对该协议的传输速率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协议的传输速率相对较高的结论.通过平均周期方法推导吞吐率和传输速率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一致.关键词:车辆自组织网;自适应;多通道;双时钟;C S MA ;吞吐率;传输率中图分类号:T P 393文献标志码:A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G130X.2019.01.010Ane wN P GC S M Ar a n d o m m u l t i pl e a c c e s s p r o t o c o l b a s e d o nV A N E T sZ H A N G a n g ,D I N G H o n g Gw e i ,L I U Q i a n Gl i n ,Y A N GZ h i Gj u n ,Z H O US h e n g Gji e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Y u n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5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e m e r g e n c e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r a n s po r t a t i o n ,V A N E T sh a v e r e c e i v e dm o r e 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h e d y n a m i c t o p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V A N E T s c h a n g e s s h a r p l y ,w h i c hm a k e sh i ghd e m a n d s o nn e t w o r k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u c ha s t h e t h r o u g h p u t r a t e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r a t e .W e p r o p o s ea na d a pt i v e m u l t i Gc h a n n e ld u a l c l o c k N P GC S MAr a n d o m m u l t i pl ea c c e s s p r o t o c o lw i t h R T S /C T S m e c h a n i s m.W e f i r s t d e f i n e t w o k i n d s o f P GC S MA p r o t o c o l s .T h eR T S /C T Sm e c h a n i s ms o l v e s t h e h i d d e n t e r m i n a l pr o b Gl e m ,t h ed u a l c l o c k m e c h a n i s mr e d u c e sa v e r a ge i d l et i m e ,a n dt h e m u l t i Gc h a n n e lm e c h a n i s mi n c r e a s e s c h a n n e l n u m b e r ,i d e n t if i e s p r i o r i t i e so fu s e r sa n d i m p r o v e s t h e t h r o ugh p u t r a t e .T h ea d a p ti v em e c h a Gn i s me n a b l e s t h e s y s t e mt om a i n t a i n s t a b l e t h r o u g h p u t r a t eu n d e rh i g h l o a d .W e a l s oa n a l yz e t r a n s m i s Gs i o n r a t e ,w h i c h i s p r o v e d t ob e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m u l a s o f t h r o u g h p u t r a t e a n d t r a n s Gm i s s i o n r a t e a r ed e r i v e dt h r o u g ht h ea v e r a ge p e r i o d m e t h o d ,a n d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a r e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d e r i v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V A N E T s ;a d a p t i v e ;m u l t i Gc h a n n e l ;d u a l c l o c k ;C S MA ;t h r o u g h p u t r a t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r a t e 1㊀引言V A N E T s (V e h i c u l a r A dh o c N E T w o r k s)是由运行在交通道路上的拥有感知㊁计算㊁存储和无线通信能力的移动车辆及其周边的基础通信单元组成的新型自组织网络[1,2].车辆节点的快速移动,使得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十分迅速,所以网络中无线链路连接稳定性较弱.此外,车辆的运动轨迹受到道路交通网络的限制,所以车辆自组织网络∗收稿日期:2017G09G17;修回日期:2018G03G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61053,61461054)通信地址:650504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大学信息学院A d d r e s s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Y u n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g o n g D i s t r i c t ,K u n m i n g 650504,Y u n n a n ,P .R.C h i n a ㊀C N43G1258/T PI S S N1007G130X㊀㊀㊀㊀计算机工程与科学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Sc i e n c e 第41卷第1期2019年1月㊀V o l 41,N o 1,J a n 2019㊀文章编号:1007G130X (2019)01G0073G07的接入协议问题亟待解决.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是V A N E T s 的核心设计,整个网络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信道[3].X i e等人[4]采用定向天线的自适应多通道MA C (M e d i aA c c e s sC o n t r o l)协议,分别为定向和全向天线设计了2种方案,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公路方案.O m a r 等人[5]提出了1种新型的多通道T D GMA (T i m eD i v i s i o n M u l t i pl eA c c e s s )MA C 协议,该协议支持单跳和广播服务.N g u ye n 等人[6]将C S MA (C a r r i e rS e n s e M u l t i pl eA c c e s s )机制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并分析了临界节点到达密度的特征.以上文献提供了2种访问方法和一些MA C功能机制.H u a n g 等人[7]强调这2种技术各有缺点,但可以结合C S MA 和T D MA .文献[8]对车载网络的驾驶安全性㊁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提供资讯娱乐功能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应用扩展,网络都需要更佳的传输效率[8,9].F i g u r e 2㊀N P GC S MAr a n d o m m u l t i pl e a c c e s s p r o t o c o lm o d e lw i t hR T S /C T Sm e c h a n i s m 图2㊀带R T S /C T S 机制的N P GC S MA 随机多址协议模型本文提出了1种具有握手机制R T S /C T S(R e qu e s tT oS e n d /C l e a rT oS e n d )[10]的自适应多通道双时钟N P GC S MA (N o P e r s i s t e n t C a r r i e rS e n s e M u l t i p l e A c c e s s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即AM D N P GC S MA (A d a p t i v e M u l t i Gc h a n n e l D u a l c l o c k sN P GC S MA ).在车辆密度很大的情况下,该协议能够维持系统的吞吐率,并且能够有较高的传输速率.2㊀建立模型图1为1个车辆自组织网络节点模型示意图,中间10辆车与控制站台构成1个车辆自组织网络,车辆节点通过随机多址的方式向控制站台发送数据,当某车辆节点距中心网络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某一距离时,便离开或加入网络,其余车辆节点立即自组织构成新的网络.结合车辆自组织网络特点,本文使用AM D GN P GC S MA 随机多址协议来研究这个问题.在传统P GC S MA 中,当个信息分组在空闲周期到达F i gu r e 1㊀V e h i c l en o d em o d e l o fV A N E T s 图1㊀车辆自组织网络节点模型时,以概率p 进行发送,以概率(1-p )不发送,但是当信息分组在忙周期到达时,就存在以下2种情况:继续侦听信道状态或者不再侦听信道状态.我们把第1种P GC S MA 称作1P GC S MA ,表示空闲周期有信息分组达到则以概率p 进行发送,忙周期有信息分组达到则持续侦听信道状态.把第2种P GC S MA 称作N P GC S MA ,表示空闲周期有信息分组达到以概率p 进行发送,忙周期有信息分组到达则不再侦听信道状态,后退一段随机时间.本文主要研究的是N P GC S MA 基本协议,首先推导求出N P GC S MA 协议吞吐率和速率的表达式,然后通过加入自适应㊁多通道㊁双时钟机制并推导出吞吐率[11,12]的表达式,最后通过M a t l a b 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结果.图2为带R T S /C T S 机制的N P GC S MA 随机多址协议模型,R T S 和C T S 帧都包含数据的长度.在给定的信道传输速率㊁R T S 和C T S 的长度的情况下,节点能够计算反馈时间.R T S ㊁C T S ㊁A C K 帧信息包含在帧头部中[13,14].在上述模型中,有3个随机事件:信息分组成功发送的事件(事件U ),表示多个成功传输周期合并的事件;信息分组之间发送碰撞的事件(事件B ),表示多个碰撞周期合并的事件;信道中无信息分组的事件(事件I ),表示多个空闲周期合并的事件.T n 为1个周期,其物理意义是,2个事件I 之间的时隙长度.T P 为1个传输周期,分为成功传输周期和碰撞周期,其物理意义是传输信息分组开始至结束的时隙长度.那么在1个T n 中,为了方便推导,我们将事件B 和事件U 复合成事件B U 在信道中出现47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Sc i e n c e ㊀计算机工程与科学㊀2019,41(1)了2个事件,它们分别是事件I和事件B U(称为忙事件).该方法的思路就是,在1个周期内,利用平均周期法[10]计算出事件I㊁事件U和事件B U 的平均长度,进而求出吞吐率的表达式.在数学推导分析之前,做出以下假设:(1)信道是理想状态,不存在任何噪声干扰.(2)信道接入协议是随机多址访问MA C控制协议,信息分组到达过程是以到达率为G的泊松分布过程;在一定的时间内,碰撞分组将重传,而重传的信息分组对信道到达过程没有影响.(3)在时间轴上划分离散时隙.1个信息分组占用归一化为1的时隙,归一化1是a的倍数. R T S㊁C T S和A C K帧的时隙长度也为a.(4)变量符号的说明如表1所示.T a b l e1㊀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s y m b o l s表1㊀符号说明符号说明N系统中优先级的个数G系统中的到达率λ(P i)j优先级i在通道j上的到达率a信道空闲时隙的长度,也为信道时延S系统中的吞吐率E平均个数或平均长度p信息分组传输概率v信息分组传输速率n随机重传时间间隔τR R T S信号传输时长τC C T S信号传输时长2.1㊀模型的分析引理1㊀带R T S/C T S机制的N PGC S MA随机多址访问协议的吞吐率是:S=23a p G(e-a p G)223a e-a p G+32(1+3a+τR+τC)(1)㊀㊀证明㊀根据泊松公式可知,信道空闲的概率为:P(I)=e-a p G,那么信道不空闲,即信道忙的概率为P(B)=1-e-a p G,信道不空闲即表明信道上有信息分组传输,则表示为事件B和事件U复合事件,即事件B U.在1个周期中,连续i个事件I和连续j个事件B U的联合概率是:P(N I=i,N B U=j)=(e-a p G)i(1-e-a p G)j(2)其中,N I表示出现多个空闲事件的个数,N B U表示出现多个忙事件的个数.1个周期中连续i个事件I的平均长度是: E(I)=aðn i=1ðn j=1i P(N I=i,N B U=j)=a1-e-a p G(3)㊀㊀同理,1个周期中连续j个事件B U的平均长度是:E(B U)=32(1+3a+τR+τC)23e-a p G(4)㊀㊀在得出事件B U的平均长度之后,下一步要计算出事件B U中事件U的平均长度,即结合二项式定理推导计算,那么1个周期中事件U的平均长度是:E(U)=ðɕi=1ðɕj=1C k i k(e-a G)j(a G e-a G)k(1-e-a G-a G e-a G)i-k=a p G e-a p G1-e-a p G(5)㊀㊀根据S=E(U)E(I)+E(B U)可得,带R T S/C T S 机制的N PGC S MA随机多址协议的吞吐率为式(1).Ѳ2.2㊀信息分组传输速率本文提出的传输速率的运算是基于反馈机制的.假设1个分组传输占用1个时隙长度,因此1个分组传输时间是1+a.另外,假设1个A C K 返回时间也是1+a,随机重传时间间隔是n,所以传输速率是:v=N B P BN U P U+N B P Bˑ12+3a+n+N U P UN U P U+N B P Bˑ11+a(6)其中,N B表示出现多个碰撞事件的个数,N U表示出现多个成功发送事件的个数,P B表示信息分组发生碰撞的概率,P U表示成功传输信息分组的概率.式(6)的物理意义是:成功发送信息分组和在随机时间内再次成功传输的碰撞分组的加权平均传输速率.根据2.1节分析推导,将N B㊁N U㊁P B㊁P U的表达式代入式(6),可得:v=1n+2+3aˑ(1-e-a p G-a p G e-a p G)2e-a p Gˑ(a p G e-a p G)2+(1-e-a p G-a p G e-a p G)2+11+aˑe-a p Gˑ(a p G e-a p G)2e-a p G a p G e-a p G()2+(1-e-a p G-a p G e-a p G)2(7)57占㊀港等: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新型N PGC S MA随机多址协议研究分析2.3㊀双时钟协议分析下面推导带R T S /C T S 机制的双时钟N P GC S GMA (D N P GC S MA )吞吐率的表达式.如果离散时钟控制整个信道,那么在信道空闲时到达的信息分组也必须在下一个时隙的开始时刻发送,该空闲时隙就没有得到利用,因此信道利用率还可提升.如果连续时钟控制空闲信道,离散时钟控制忙信道,即1个信息分组在空闲时到达,不必等到下1个时隙的开始才发送,而是立即发送.该控制机制缩短了空闲周期的平均长度,增加了吞吐率,称这种同时使用连续时钟和离散时钟的机制为双时钟机制.引理2㊀系统的吞吐率S 2是:S 2=(2e -a p G ()2)/(a e -a p G (1+e -a p G )+6423(1-e -a p G )(1+3a +τR +τC ))(8)㊀㊀证明㊀空闲周期中的时隙数满足均值为E [N ]=11-e-a pG 的几何分布,在1个空闲时隙内到达的信息分组的标准化概率是:P I 1=a p G e -a pG 1-e-a p G (9)㊀㊀2个或多个信息分组在1个空闲时隙内到达的标准化概率是:P I 2=1-a p G e -a pG -e -a p G 1-e-a p G (10)㊀㊀信息分组到达导致空闲周期中断,空闲周期的平均长度是:E (I )=(11-e -a p G -1)a +a 2p G e -a pG 2(1-e -a p G )+(1-a p G e -a p G -e -a p G )a 2(1-e -a p G )=(1+e -a p G )a 2(1-e -a p G )(11)㊀㊀根据S =E (U )E (I )+E (B U )可得,系统吞吐率为式(6).Ѳ2.4㊀多通道机制下面推导带R T S /C T S 机制的多通道双时钟N P GC S MA (M D N P GC S MA )吞吐率的表达式.引理3㊀多通道的吞吐率S 3是:S 3=(2N e -a p G ()2)/(a e -a p G (1+e -a p G )+6423(1-e -a p G )(1+3a +τR +τC ))(12)㊀㊀优先级i 在通道j 上的吞吐率S j 是(i ȡj ):S j =ðij =11N -j +1æèçöø÷(2e -a p G ()2)/(a e -a p G (1+e -a p G )+6423(1-e -a p G )(1+3a +τR +τC ))(13)㊀㊀证明㊀将系统划分为N 个通道,对应N 个不同优先级的用户,使得高优先级的用户能够占用更多的信道资源,这也符合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的紧急需求和需要.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是优先级1,优先级2, ,优先级N .每个优先级上的用户数量不限.优先级i 的用户占用通道1至通道i .例如,优先级1的用户占用通道1,优先级2用户占用通道1和通道2,以此类推.在通道j 上优先级i 的到达率是λ(P i )j=G j/(N -j +1),系统负载均衡,每个通道上的到达率G j =G (j =1,2, ,N ).图3是1个多通道模型的示意图.F i gu r e 3㊀M u l t i Gc h a n n e lm o d e l 图3㊀多通道模型由于信道负载均衡,在系统的N 条通道上,有G 1=G 2= =G j = =G N =G .根据以上分析和S =ðNj =1E [U j ]E [I j ]+E [B U j ]可以得到式(12).假设在一个循环周期内通道j 上优先级i (i ȡj )的成功发送信息分组的平均周期长度为E U (Pi )j ().由于信道负载均衡,通道j 上优先级i 的到达率为λ(P i )j =G j/(N -j +1).根据以上分析和S P i =ðij =1E U (P i )j ()E [I j ]+E [B U j ](G 1=G 2= =G j = =G N =G ),可以得到式(13).Ѳ2.5㊀自适应机制下面分析带R T S /C T S 机制的自适应多通道双时钟N P GC S MA (AM D N P GC S MA )的原理.通过上述公式,根据系统负载大小合理调整传输概率p 值的大小,就要通过求导计算吞吐率S 2的极值[15].d S 2d p=0(14)㊀㊀式(14)为非线性方程,所以利用牛顿型非线性方程得到吞吐率的近似解.利用分段思想计算出p 值的近似值,从而得到67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Sc i e n c e ㊀计算机工程与科学㊀2019,41(1)最大吞吐率.假设概率p 和到达率G 的关系为(β为系数):p =1βˑG(15)可以得到下列表达式:p |MA X =1,G ɪ(0,7.4]10.135G,G ɪ(7.4,10]10.1G ,G ɪ(10,18]10.056G ,G ɪ(18,38]10.026G,G ɪ(38,ɕ)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ï(16)3㊀仿真结果和分析设定a =0.01,传输概率为p ,到达率为G ,仿真工具是M a t l a bR 2014a.仿真结果如图4~图11所示.F i g u r e 4㊀T h r o u g h pu t 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h eAM D N P GC S MA p r o t o c o lw i t ha s i n gl e c h a n n e l 图4㊀单通道AM D N P GC S MA 吞吐率仿真图在图4中,当到达率G 从0增加至5时,系统吞吐率上升.当到达率G 达到40时,系统吞吐率是最大的,然后保持稳定.F i g u r e 5㊀T h r o u g h p u t 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h eM D P GC S MA pr o t o c o lw i t h5c h a n n e l s 图5㊀通道数为5的M D N P GC S MA 协议吞吐率仿真图图5是通道数为5的M D N P GC S MA 协议吞率,通过增加多通道机制,系统总吞吐率和每个通道吞吐率相应增加.然而,当到达率G 继续增加时,信道中信息分组碰撞数增加,吞吐率降低,所以之后引入自适应机制.F i g u r e 6㊀T h r o u g h pu t 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h e AM D N P GC S MA p r o t o c o lw i t h5c h a n n e l s 图6㊀通道数为5的AM D N P GC S MA 协议吞吐率仿真图在图6中,当到达率G 达到5时候,系统的吞吐率保持稳定.但是,与图5相比,系统能够根据到达率G 的增加调节p 值的大小,减少到达信息分组的发送,使得系统中信息分组碰撞数量与成功传输数量平衡,吞吐率保持稳定.F i g u r e 7㊀T h r o u g h p u t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t h eAM D N P GC S MA p r o t o c o lw i t ha s i n gl e c h a n n e l a n do t h e rC S MA p r o t o c o l s 图7㊀单通道AM D N P GC S MA 协议与其他C S MA 协议吞吐率仿真比较图图7和图8中各类C S MA 协议都带有R T S/C T S 机制.从图7可知,1P GC S MA 协议和1GC S GMA 协议的吞吐率曲线走势相近,N P GC S MA 协议和N GC S MA 协议的吞率曲线走势也相近.N P GC S MA 协议与N GC S MA 协议的最大吞吐率相同,但N GC S MA 协议在到达率G =8时吞吐率达到最大,N P GC S MA 协议在到达率G =20时吞吐率达77占㊀港等: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新型N P GC S MA 随机多址协议研究分析到最大,并且随着吞吐率G 的不断增加,N P GC S GMA 协议的吞吐率下降比较缓慢,所以N P GC S MA 协议比N GC S MA 协议更优.D N P GC S MA 协议与N P GC S MA 协议相比,吞吐率略有增加,因引入双时钟机制后,平均空闲时间减少,但整个信道空闲周期的平均长度相对成功传输周期与碰撞周期的平均长度要小,所以吞吐率增加较少.单通道即通道数为1时,与其他C S MA 协议相比,AM D N P GC S MA 协议在吞吐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到达率的增加,吞吐率维持稳定.图8为双通道,即通道数为2时各类C S MA 协议的吞吐率比较图,其中,AM D N P GC S MA 协议的总吞吐率明显增加.F i g u r e 8㊀T h r o u g h p u t c o m p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t h e AM D N P GC S MA p r o t oc o lw i t hd o u b le c h a n n e l s a n do t h e rC S MA p r o t o c o l s 图8㊀双通道AM D N P GC S MA 协议与其他C S MA 协议吞吐率仿真比较图在图9中,假设信道的传输速率是10M b /s,当到达率G 接近0时,由于信道的时延,实际传输速率为9.9M b /s.当到达率G 增加时,节点开始抢占信道,信息分组发生碰撞,传输速率逐渐下降.重传间隔越长,同一到达率G 下的传输速率越小.当到达率G <40时,传输速率在9.8M b /s 之上.F i gu r e 9㊀T r a n s m i s s i o n r a t e o f t h eN P GC S MA pr o t o c o l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r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i n t e r v a l s 图9㊀不同的重传间隔N P GCS MA 协议的传输速率图F i g u r e 10㊀T r a n s m i s s i o n r a t e c o m p a r i s o n a m o n g di f f e r e n tC S MAp r o t o c o l s 图10㊀不同C S MA 协议的传输速度对比图F i g u r e 11㊀C o l l i s i o n r a t e c o m p a r i s o n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C S MA p r o t o c o l s图11㊀不同C S MA 协议的碰撞率对比图在图10中,当到达率G 从0增加至10后,1GC S MA 协议和1P GC S MA 协议的传输速率下降较快.N P GC S MA 协议和N GC S MA 协议的传输速率则较高,而且N P GC S MA 协议的传输速率比N GC S GMA 协议的高.从图11可以看出,当到达率G 在0~10时,1P GC S MA 协议和1GC S MA 协议的碰撞率增加.图11所示的碰撞率走势图和图10所示的传输速率走势图相符合.4㊀结束语本文主要研究车辆自组织网织的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基于传统的C S MA 协议,提出了1种带握手机制的AM D N P GC S MA 协议.该协议首先区分2种P GC S MA 协议,并且在N P GC S MA 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时钟㊁多通道机制,较好地提高了吞吐率.此外,在引入自适应机制后,系统在重负载下吞吐率依然较高.并且该协议的传输速率在同等条件下要比其他协议的传输速率高.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协议的优势.87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Sc i e n c e ㊀计算机工程与科学㊀2019,41(1)参考文献:[1]㊀X uC,Z h a oF,G u a n J,e t a l.Q o eGd r i v e nu s e rGc e n t r i c v o d s e r vGi c e s i nu r b a nm u l t i h o m e dP2PGb a s e dv e h i c u l a rn e t w o r k s[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 V e h i c u l a rT e c h n o l o g y,2013,62(5):2273G2289.[2]㊀U c a r S,E r g e nSC,O z k a s a p O.M u l t i h o pGc l u s t e rGb a s e d I E E E 802.11p a n d L T E h y b r i d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o r V A N E T s a f e t y m e s s a g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 V e h i c u l a r T e c h n o l o g y,2016,65(4):2621G2636.[3]㊀K a k a r l aJ,S a t h y aSS.As u r v e y a n d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m u l t iGc h a n n e lMA C p r o t o c o l s f o rV A N E T[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C o m p u t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2012,38(6):309G318.[4]㊀X i eX,W a n g F,W a n g H,e t a l.A d a p t i v em u l t iGc h a n n e lMA C p r o t o c o l f o r d e n s eV A N E Tu s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a l a n t e n n a s[C]ʊP r o c o f I E E EC o n f e r e n c e o n W i r e l e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㊀N E TWO R K I N GC o n f e r e n c e,2009:1221G1226.[5]㊀O m a rH A,Z h u a n g W,L i L.V e MA C:A T D MAGb a s e d MA C p r o t o c o l f o r r e l i a b l eb r o a d c a s t i nV A N E T s[J].I E E E T r a n sGa c t i o n s o n M ob i l eC o m p u t i n g,2013,12(9):1724G1736.[6]㊀N g u y e nT V,B ac c e l l i F,Z h uK,e t a l.A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C S MAb a s e db r o ad c a s t p r o t o c o l i nV A N E T s[C]ʊP r o c o f t h e32n dI E E EI n te r n a t i o n a lC o nf e r e n c eo nC o m p u t e rC o mGm u n i c a t i o n s,2013:2805G2813.[7]㊀H u a n g J,L iQ,Z h o n g S,e ta l.S y n t h e s i z i n g e x i s t i n g C S MAa n dT D MAb a s e d MA C p r o t oc o l s f o rV A N E T s[J].S e n s o r s,2017,17(2):338.[8]㊀C h e n g J i aGl a n g,N iW e i,W u W e iGg a n g,e t a l.S u r v e y o nv e h i cGu l a r a dh o cn e t w o r kb a s e di n t e l l i g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s y s t e m [J].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2014,41(s1):1G10.(i nC h i n e s e) [9]㊀W a n g Z h a oGr a n,X i e X i a nGz h o n g,Z h a o D i n gGx i n.K e y t e c hGn i q u eo fv e h i c u l a ra dh o cn e t w o r k[J].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S c i e n c e,2011,27(1):44G51.(i nC h i n e s e)[10]㊀D i n g H W,G u oY Y,L i uQ L,e t a l.T h em u l t i c h a n n e lP DGC S MA w i t h3Gw a y h a n d s h a k eb a s e do nc o n f l i c tr e s o l u t i o na l g o r i t h mi nW S N[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R e c e n t S c i e nGt i f i cR e s e a r c h,2015,6(4):3714G3718.[11]㊀C h a n g Y,L e eCP,C o p e l a n dJA.G o o d p u t e n h a n c e m e n to f V A N E T s i nn o i s y C S MA/C Ac h a n n e l s[J].I E E EJ o u r n a l o nS e l e c t e dA r e a s i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2010,29(1):236G249.[12]㊀S h a r a n a p p aP H,M a h a b a l e s h w a r SK.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㊀㊀㊀o fC S MA,MA C Aa n dMA C AW p r o t o c o l s f o rV A N E T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F u t u r eC o m p u t e ra n dC o m m u n i c aGt i o n,2014,3(2):129G134.[13]㊀S t a n i c aR,C h a p u tE,B e y l o t A L.E n h a n c e m e n t so fI E E E 802.11pp r o t o c o l f o ra c c e s sc o n t r o lo na V A N E Tc o n t r o lc h a n n e l[C]ʊP r o co f2011I E E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I C C),2011:1G5.[14]㊀S t a n i c aR,C h a p u tE,B e y l o tA L.P h y s i c a l c a r r i e rs e n s e i n v e h i c u l a rA dGH o c n e t w o r k s[C]ʊP r o c o f t h e2011I E E E8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M o b i l eA dGH o c a n dS e n s o r S y sGt e m s,2011:580G589.[15]㊀M a oX i uGw e i,W uT i eGj u n.A na d a p t i v e a l g o r i t h mf o r pGp e rGs i s t e n tC S MA/C D p o l i c y[J].J o u r n a l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2003,24(8):161G167.(i nC h i n e s e)附中文参考文献:[8]㊀程嘉朗,倪巍,吴维刚,等.车载自组织网络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4,41(s1):1G10.[9]㊀王昭然,谢显中,赵鼎新.车载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J].电信科学,2011,27(1):44G51.[15]㊀毛秀伟,吴铁军.自适应pG持续C S MA/C D介质访问控制策略[J].通信学报,2003,24(8):161G167.作者简介:占港(1992),男,江西都昌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随机多址协议.EGm a i l:407556081@q q.c o mZ H A NG a n g,b o r n i n1992,M Sc a n d iGd a t e,h i s re s e a r c h i n t e r e s t s i n c l u d e c o m p u tGe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a n dC S MA p r o t o c o l .丁洪伟(1964),男,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通信网络㊁C SGMA协议和轮询系统.EGm a i l:D h w1964@163.c o mD I N G H o n gGw e i,b o r ni n1964,P h D, p r o f e s s o r,h i s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e s t s i n c l u d e c o m p u t e r c o m m u n iGc a t i o nn e t w o r k,C S MA p r o t o c o l,a n d p o l l i n g s y s t e m.97占㊀港等: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新型N PGC S MA随机多址协议研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