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B.书对地球的吸引力C.地球对书的吸引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2.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是() Array A.木块受重力与斜面对它的支持力B.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D.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4.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原长为10cm。

当弹簧下端挂2.0N 的重物时,伸长1.0 cm;则当弹簧下端挂8.0N的重物时,弹簧长() A.4.0 cmB.14.0 cmC.8.0 cmD.18.0 cm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块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垂直于墙壁作用在物块表面的推力F = 50N ,现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g 取10 m/s 2,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A .10NB .50NC .15ND .3.0N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B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C .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7.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A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 B .OBC .OCD .OA8.斜面长为L ,高为h ,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若将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则拉力的大小为()A .L mghB .L mgh 2C .h mgL 2D .无法确定 9.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员冲刺到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向前跑一段距离B .自行车紧急刹车。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强化训练习题集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强化训练习题集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强化训练习题集【典题训练】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在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用铅笔记下O点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如图中的OA、OB方向,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F OA=2.2N、F OB=2.9N。

(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利用图示法求出F OA与F OB的合力F,其大小F=______。

(2)为了完成本实验,还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本次操作还需要记录的是______和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B. 它们都是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C.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D.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答案】C,D【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解析】【解答】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源,A不符合题意;B、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4V~6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B不符合题意;C、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C符合题意;D、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误差较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是低压交流电源,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220V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点的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A.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C.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D. 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答案】D【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解析】【解答】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判断纸带运动情况时,应看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规律确定质点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篇一:高中必修一物理实验专题高一物理实验专题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点间隔为0.02s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t图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0.1s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 V?VF(2)求加速度:a、理想纸带((来自: 小龙文档网: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即ΔX相等):a ??XT2(X?X?X)?(X?X?X)b、不理想纸带(即ΔX不相等):用逐差法a?45621239T注意化单位数据处理:图象法: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1、F2的合力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与F。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与F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

一、单选题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1. 图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面每打一点的时间间隔是,且每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已知,,,,,则第三个记数点的速度等于A .B .C .D .2. 如图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得到的纸带,纸带上依次打下了0、1、2、3、4、5六个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均为T ,则两计数点1、4之间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B .D .D .振针与复写纸之间的距离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B .交流电源的频率A .直流电压的高低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取决于()3.C .A .二、多选题三、实验题4.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经计算,通过测量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间间隔B .位移C .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5. 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 )①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②关掉电源③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 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n -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④把纸带装好⑤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⑥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A .⑤④①②③⑥B .⑤④①③⑥②C .⑤④①⑥③②D .⑤④①②⑥③6. 如图为同一个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四条纸带,则( )A .甲纸带加速度最大B .乙纸带加速度最大C .丁纸带平均速度最小D .丙纸带平均速度最大7. 如图所示,可用一支笔和一块表做成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应掌握的操作要领是_______A.使纸带做匀速运动B.使纸带做匀加速运动C.使打点时间间隔相等D.使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8. 下图为接在周期为T=0.02s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 m/s.9.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在纸带上选定的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点没有画出.(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s;10.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 ,则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打出的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填“相同的”或“不同的”11. 某次用电火花计时器做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所示,则B 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为________cm ,B 运动到E 的时间为________s ,B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12. 如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0到6是七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是50Hz ,各点间距如图,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3.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______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再______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若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计算结果均14. 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考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姓名:班级:【题型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

(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除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直轨道、细线、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220 V、50 Hz 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V、50 Hz 交流电源D. 刻度尺E. 秒表F. 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一端B.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 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D.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下图给出了从0点为计时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 cm,x2= cm,x3= cm,x4= cm,x5= cm,x6= cm。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检测:第一章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检测:第一章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判断解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是由电源的频率决定的,且打点的频率等于电源的频率.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将大于0.02 s,计算速度时如果仍按0.02 s,由v=ΔxΔt可知,将导致测量出的速度值大于其真实值.答案:A2.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利用公式v=ΔxΔ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A项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B项中应将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放于复写纸的下方;D项中纸带上记录的时间Δt=(n-1)×0.02 s.合理的实验步骤为BAEDCF.答案:交流限位孔复写纸(n-1)×0.02 s BAEDCF3.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漏滴,每隔2.0 s 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小车通过O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运动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s,AH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0点开始计时到G时共有7个时间间隔,每个间隔为2.0 s,则总时间为14.0 s,AH段平均速度v=x AHt AH=32-214m/s=2.14 m/s.答案:14.0 s 2.144.(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应是____________(填“交流4~6 V”或“交流220 V”),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频率50 Hz)时,如果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秒.(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_________cm.(3)由实验数据可得A 点到D 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B 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 V 的低压交流电,如果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5×150s =0.1 s. (2)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分度值为1 mm ,故由图可知,AD 之间的距离为4.20 cm ,(3)由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以解出AD 间的平均速度为:v AD =x AD 3T =0.0423×0.1m/s =0.14 m/s. 从图中可知AC 间的距离为2.55 cm ,故B 点的瞬时速度是v B =x AC 2T =0.025 52×0.1m/s =0.13 m/s. 答案:(1)交流4~6 V 0.1 (2)4.20 (3)0.14 0.135.如图甲所示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试求:图甲(1)打点计时器打下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2)在图乙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图乙解析:(1)v B =x AC 2T =52.0×10-32×0.1m/s =0.26 m/s (2)v C =x BD 2T =(84.0-24.0)×10-32×0.1m/s =0.30 m/s v D =x CE 2T =(120.0-52.0)×10-32×0.1 m/s =0.34 m/s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0.26 m/s (2)见解析图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试练习实验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试练习实验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试练习实验题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1)中是(2)中是(3)中是2.(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除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和纸带,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

要完成该实验,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和。

(2)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包括车中砝码)质量M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长木板带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3) 某小组在实验中得到的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C是__m/s;(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 _m/s2;(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 A= _m/s;OaF(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 _ (填“大”或“小”).4.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 1、F 2和合力F 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 的位置不能变化B .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 .F 1、F 2和合力F 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 .为减小测量误差,F 1、F 2方向间夹角应为90°②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 _N.5.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作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1)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 (用代号表示) ①低压交流电源 ②220V 交流电源 ③刻度尺 ④秒表 ⑤小车⑥带滑轮长木板 ⑦纸带 ⑧天平 ⑨电火花计时器O 图甲 图乙 定滑轮 单位 N 定滑轮(2)下图是实验中比较理想的打点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已测出相邻两记数点间的长度依次分别是:2.80cm, 4.40cm ,5.95cm, 7.52cm, 9.08cm, 10.64cm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用两根细绳把一支荧光灯悬挂起来,在图中,哪一种情况悬绳中张力最小( )2.下关于分力和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力及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及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一个力只能分解成两个分力D.合力不可能小于其中一分力3.把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的()A.分力之一垂直于FB.两个分力及F都在一条直线上C.一个分力的大小及F的大小相同D.一个分力及F等值同向4.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分力中,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一定要减小B.两个分力必然同时变大,或同时变小C.不论如何发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1/2D.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2倍5.下列关于产生弹力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 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D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必有弹力产生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m3的三个物体用两根细线跨过定滑轮连在一起,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根细线及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和β,α<β,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90°,不计滑轮摩擦。

若将质量为m2的物体质量减小一些,其余两个物体质量不变,则系统重新静止时A. 两根细线对m3物体的拉力的合力将比原来减小B. 两根细线对m3物体的拉力的合力及原来相等第 1 页C. 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将比原来减小D. 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γ及原来相等7.将一个5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可以是 ( )A.都是5N B.分别是1000N和996NC.其中一个分力可以是5104N C.其中一个分力可以是0.1N二:填空题:1.质量为0.8Kg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倾角为30º的斜面上。

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木块,它仍然保持静止,如图。

人教物理必修一练习: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含解析

人教物理必修一练习: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含解析

1.(2019·郑州一中高一检测)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经计算,通过测量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解析:选 B.时间间隔可以通过数纸带上所打点的个数经过计算得出,位移可以通过测量纸带上所打点之间的距离得出,而平均速度或者瞬时速度都是依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故应选B.2.(多选)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交流频率通常为50 HzB .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 sC .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 V 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 V 电源上解析:选AC.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 以下的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源,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 s. 3.(多选)(2019·滨州高一检测)对以下实验、仪器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源B .测量研究小车瞬时速度的实验中,为防止开始时纸带上点迹过于密集,要先使小车运动,再给打点计时器通电C .频闪照片中,某一段物体成像较密集,说明这一阶段运动相对较快D .气垫导轨的优点,使滑块与导轨间有一层薄的空气层,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中所受的阻力 解析:选AD.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选项B 错误;频闪照片中,物体成像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较慢,选项C 错误.4.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ΔxΔt 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 越小,ΔxΔt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 正确.5.(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 Hz ,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________V 的________(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每隔________s 打一个点.(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__. A .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B .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如果仍按50 Hz 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数值________.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6 V 以下的交流电,一般是4~6 V .打点间隔为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打点周期是0.02 s.(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再让纸带运动使打点计时器在上面打出点迹,故A 项正确.(3)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 将大于0.02 s ,利用公式v =ΔxΔt 计算时,t 取0.02 s 时比真实值偏小,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答案:(1)4~6 交流电 0.02 (2)A (3)偏大6.(2019·蚌埠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s.(2)打计数点4时纸带的速度v 4=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每两个计数点间有5个打点间隔,所以T =5×0.02 s =0.1 s.(2)打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所以v 4=0.11+0.1292×0.1 m/s ≈1.20m/s.答案:(1)0.1 (2)1.207.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 2=0.11 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 ,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 1=d Δt 1=3.0×10-20.29 m/s ≈0.10 m/s ,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 2=d Δt 2=3.0×10-20.11 m/s ≈0.27 m/s.答案:0.10 m/s 0.27 m/s8.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 1=5.18 cm ,1、2间的距离x 2=4.40 cm ,2、3间的距离x 3=3.62 cm ,3、4间的距离x 4=2.78 cm ,4、5间的距离x 5=2.00 cm ,5、6间的距离x 6=1.22 cm(频率为50 Hz).(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填在下表中.位置 1 2 3 4 5 v /(m ·s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打1点时:v 1=x 1+x 22Δt ≈1.20 m/s ,打2点时:v 2=x 2+x 32Δt ≈1.00 m/s ,打3点时:v 3=x 3+x 42Δt =0.80 m/s ,打4点时:v 4=x 4+x 52Δt ≈0.60 m/s ,打5点时:v 5=x 5+x 62Δt ≈0.40 m/s ,将数值填入表格中.位置 1 2 3 4 5 v /(m ·s -1)1.201.000.800.600.40(2)描点并连线得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答案:见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实验_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实验_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光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1.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两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相等B.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是两侧亮条纹宽度的2倍C.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间的距离增大D.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时,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狭缝屏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到达双缝屏时,双缝就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B.若入射光是白光,则像屏上的条纹是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C.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入射光波长的1.5倍时,该点处一定是亮条纹D.双缝干涉中亮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3.(2019天津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多选)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Δx=an-1D.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题组二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4.某次实验中,测得第一级亮条纹和第三级亮条纹中心相距4.0×10-2 m,若双缝间距为0.1 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4.0 m,则光波的波长为( )A.8.0×10-8 mB.5.0×10-7 mC.1.5×10-8 mD.1.0×10-7 m5.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调节测量头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如图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是mm。

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中心位置,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

若实验测得的4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0.960 mm,且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cm,则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λ=cm。

高中物理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习题及详解

高中物理课标实验版必修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习题及详解

习题及详解1.从原理上考虑,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哪一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什么?解答:电磁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的点,其中有一段如图1-4-12所示.图1-4-12(1)图1-4-12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2)怎样计算纸带上打A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说出你的道理.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 =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tx ∆∆=0.35 m/s. 3.图1-4-13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们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图1-4-13(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3)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零.(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你的左手拿着一块表,右手拿着一枝彩色画笔.你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 cm 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 你用画笔在纸上点一个点.你还可以练习在1 s 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图1-4-14).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图1-4-1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_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_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3题;)1. 对于同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变小B.当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变大C.当纸带运动速度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增大D.当纸带运动速度增大时,打点间隔增大2.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3.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时速度.为使ΔxΔt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二、实验题(共8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更准确,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交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根据公式a1=x4−x13T2,a2=x5−x23T2,a3=x3−x33T2及a¯=a1+a2+a33求出a¯.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填选项代号).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平均速度(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填选项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打点计时器应使用直流电源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sB. 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C. 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D. 只研究纸带前端较密的几个点所在区域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用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了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图中四个数中不符合正确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填数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

测定平均速度,画出v-t图象了解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认识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实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初步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 A.时间间隔 B.平均速度C.位移 D.瞬时速度2.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A.复写纸放反B.使用了直流电源C.振针过短D.纸带运动过快3.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则(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

03m/s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

8m/s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列点,他要根据这些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他首先查清共有多少个点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B。

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3. 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频率不稳定;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4.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1-3所示,则该物体( )A.做往复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步骤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②.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③.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④.用刻度尺测量纸带通过的距离x⑤.取下纸带数一下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记为N,则点子的间隔数为(N —1),纸带的运动时间为(N —1)0.02 s⑥.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v=Δx/Δt, 把结果填入下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④⑥6.某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拉动纸带经0.4 s 在纸带上应打下的计时点数目为( ) A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1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专题训练习题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1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专题训练习题集

离中物理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专题训练习题集【典题训练】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般使用4〜6V的直流电源B.安放纸带时,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的下而C.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D.最好在接通电源的同时,放开小车2.•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打点针压得过紧3.在某次实验中,如果某同学不知道实验所使用的交流电电源的实际频率已超过50Hz.那么, 他计算出来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A.偏大B.偏小C.和等D.不能确定4.在“测定匀变速肖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次实验得到的•条纸带,纸带上每和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湎出,按时间顺序取A、B、C、D、E五个计数点,用米尺量ABCDE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由纸A、E点到D出B、C、24.1mm所代农时刻的瞬D、C、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B52.2mm » = nMs= m/s, v时速度大小vcBS4.0nim小大加速度v= m/s, 小车的D2 a= m/s。

119.8mm.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5个计时点取5,从0点后开始每验得到的•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3、2、),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0、1 •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有数值计算的保(=1.22cmo, s=2.00cm,s=5.18cm. s=4.40cm, s=3.62cm, s=2-78cm4、5、6,测得S643215)留三位有效数字:s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物体的加速度大)(2S SSSSS3124265 方,m/s 小沪AB ----------------------- 填 A 向0213654 ----------------- ); B-AB或打点计时器打计3)( o m/sv= 3数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3 ----------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宜线运动时打出的•条纸带,图50Hz6•如图所示为接在个计数点没有画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

(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1)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保持小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小车质量m及对应的1m的数据如下表:小车的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的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质量的倒数1m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请在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m的图象____,并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1m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条.如图甲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t1为0.05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为0.01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为0.20s.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乙所示.(1)读出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___cm.(2)估算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A.尽量减小钩码质量B.遮光条宽度越窄越好C.其他条件不变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所测的几组数据.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F-x的图线.4.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3)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①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1=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_cm.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在同一次实验中,结点O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动B.使用弹簧测力计应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C.实验中,不仅需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还需要记下细绳套的方向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间的夹角应尽量大些(2)若他将遗漏内容补上后,如图(a)所示,是他利用坐标纸记下的橡皮筋结点位置O点及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题练习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6-x1)等于(x2-x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2.下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下图所示.(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4.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下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x B、x D和f表示).5.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点);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6.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下图(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 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和4.0×10-3 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其示数如图(c)所示.(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题练习参考答案1.解析: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v B =x 2+x 32T ,所以C 正确,x 6-x 1=5(x 2-x 1),所以B 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D 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开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A 错误.答案: C2.解析: (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周期T =1f =0.02 s ,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由图读出x =7.0 mm =0.70 cm.C 点对应速度v C =x BC +x CD 2T =0.90+1.102×0.1cm/s =0.100 m/s.答案: (1)0.02 s (2)0.68~0.72 cm 0.100 m/s3.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v D =CE 2T =5.60×10-22×0.02m/s =1.40 m/s.(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答案: (1)1.40 (2)5.004.解析: (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 =5T =0.1 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v C=x BD2t=(624.5-126.5)2×0.1×10-3=2.5 m/s.(3)设x B-x A=x1,x C-x B=x2,x D-x C=x3,则x3-x1=2at2,x2-x1=at2,即x3+x2-2x1=3at2,t=5T=5f,故x D-3x B+2x A=75af2,所以a=(x D-3x B+2x A)f275.答案:(1)0.1(2)2.5(3)(x D-3x B+2x A)75f25.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x5+x62T,这里T=0.08 s,代入数据算得v5=1.31 m/s.(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2.5 m/s2.答案:(1)1.31(2)图象略 2.4~2.6 m/s26.解析:(1)d=10 mm+0.05 mm×2=10.10 mm=1.010 cm(2)v1=dt1=1.010×10-21.0×10-2m/s=1.0 m/sv2=dt2=1.010×10-24.0×10-3m/s=2.5 m/s(3)v1、v2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答案:(1)1.010(2)1.0 2.5(3)平均速度滑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为μ=

• 7.某学校兴趣小组的 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 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 F和弹簧长度L关系如图, 试由图线确定:弹簧的 原长为 m.弹簧的劲 度系数 N/m.
• 弹簧伸长0.1米时,弹 力的大小 N.
• 8、打点计时器可分为 打点计时器和 计 时器。
• 9、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的仪器,使用 电源,工作电压 ,电源频率 ,每隔 打一 个点。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项训练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
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至少两处):
.
小车
纸带
打点计时器
沙桶
开关
干电池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 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小车 的加速度a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72 1.64 2.76 4.08
图中数据单位均 为:cm
(3)该同学在实验中保持拉力不变,得到了小车加 速度随质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在方格纸中建立合适坐标并画出能直观反映 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
• 2.①如图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这一实验中,两弹簧秤现在的夹角为90º,
思考:若拉力保持不变而改变小
车质量,则其作出的图象如何?
• 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 读数F1与F2;
•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 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 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 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
• 在①中________; 在②中_____.
• 4.某同学在做“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中,选择了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
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 开始点,选择相隔0.1s的数个计数点进行测量数 据如下:x1=31.5mm, x2=80.7mm, x3=147.5mm, x4=232.1mm, x5=334.2mm, x6=454.1mm
• (1)(4分)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线
• (2)(2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小车的运动规
• 10、某次实验时,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某同学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时间间隔取好一 个计数点,依打点的先后次序编为0、1、2、 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 了。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 带回答问题。
• (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 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 (1)用作图法作出合力F
• (2)合力F的大小是_______N。
•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 有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
•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 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
• 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
• 1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1)、本实验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 注意:应了解“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法”的区 别。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 大小;
•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 质量;
• 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 者间的关系,应作出 图象;
•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 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 码的总重力;
• 15、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和拉力的数 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
上作出图象;
(2)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


(3)由图象可以判定,当一定
时,与的关系是 。
• (1)根据所测数据,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 标尺刻度值与砝码质量的关系曲线。
•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
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
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

• 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 皮筋的图钉。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使b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缓慢转动, 在这过程中,保持O点的位置和a弹簧秤的拉伸 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a、b两弹簧
秤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a增大,b减小 B.a减小,b增大
• C.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 D.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
O1
oO
b
a
• ②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 实验中,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已于图 中作出了它们的图示,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 点,图中每格的长度代表1 N。
•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_____m/s2。
•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 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
的时间间隔为T=0.1S,其中S1=7.05cm S2=7.68cm S3 =8.33cm S4 =8.95cm S5=9.61cm S6=10.26cm 。(计算结果保留两
• ⑴一次实验中,该同学使B在A上匀速下滑,
• 测量出θ=θ0。则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 ⑵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在斜面上做匀速 运动很困难,请你对这个实验加以改进,克服这一 困难。
• ①简述你设计的改进方案:

• ②你设计的改进方案中,要添加的主要器材有: 。
• ③根据你改进的方案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表达
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
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 小,可能的原因是 .
• 6.为了测量两张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 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长木板A的上表面 和木块B的下表面贴上待测牛皮纸,调整木板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θ,使B在A上做匀速运动。(重力加 速度g为已知)
• (1)图乙中 是力和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 力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
每根细绳分别连着量程为,最小刻度为的弹簧测力计。
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
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知,两个 相互垂直的拉力大小 分别为 N和 N。 (读到0.1N) (2)在本题的虚线方 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 求,画出这两个力及 其合力。
位有效数字)(1)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
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
•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 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 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 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 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 下:(重力加速度g=10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