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脉冲核磁共振

脉冲核磁共振

中山大学 实 验 报 告: 脉冲核磁共振

理工学院 光学工程系 05级 光信2班 05323057号参加人 实验人:李洁芸 日期:2007.9.24 温度: 气压: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瞬态法观察;

2、理解90°和180°脉冲在核磁共振现象观测中的物理作用;

3、采用最基本的脉冲序列方法测量弛豫时间。

[实验原理]

共振吸收信号与核自旋系统的弛豫过程有关,自旋—晶格弛豫使核能级谱线具有一定宽度;自旋—自旋弛豫,致使满足共振条件的外磁场B 并非单一值,两者的作用使满足共振条件

N n h E g B νμ=∆= (1)

的外磁场B 具有一定的展宽。N g 为核朗德因子,n μ为核磁子,h ν为射频场光子能量。从核磁共振吸收峰线型可以定性或半定量地分析弛豫参数。 磁矩M 在外磁场B 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dM

M B dt

γ=-⨯ (2) 设磁场B 包括了z 轴方向的稳恒磁场z B 和x 方向的射频磁场i t x x b B e ϖ=,且z B <<z B ,代入式(2-4-2),

可得,

x y z i M M B ωγ=- ()y z x x z i M M B M B ωγ=-- (3)

0z

y x dM M B dt

γ=≈ 由于z B <<z B ,故x M 、y M <<z M ,即有

20

222

()1()x z z x x z M M B X B B γχωγωω===

-- (4)

其中,

0X =

z z

M B 为静磁化率。当

ω=0ω=z B γ (5)

时,χ为无限大,即出现共振现象。

实验6 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to学生

实验6 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to学生

a 的变化很小,可看作常数。故实验测得金属的 Rt ~ t 关系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如图 1
所示,斜率为 R0a ,截距为 R0 。利用电阻与温度的这种关系可做成金属电阻温度计,如
铂电阻温度计等,把温度的测量转换成电阻的测量。
Page
of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东校区实验中心编制
实验 6 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
实验 6 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
[ 实验后思考题 ] 1. 为什么采用从曲线上任取两点的方法求铜丝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 a ,而不采用
由延长线找 R0 求 a 的方法? 2. 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铜电阻的 Rt ~ t 曲线来求出电阻温度系数 a ,与作图法得
到的 a 值作比较,并说明哪种方法得到的 a 值更合理。
敏电阻。其电阻率的温度特性为:
ρT = A′eBρ ⋅T
(8)
式中 A′ 、 Bρ 为常数,由材料物理性质决定。对于截面均匀的“PTC”元件,阻值 RT 可
表示为
RT
=
ρT
L S
=
A′ L eBρ ⋅T S
(9)
其中 L 为热敏电阻两电极间的距离, S 为热敏电阻横截面积。式(9)两边取对数,得:
ln RT = ln( A′ ⋅ L / S ) + Bρ ⋅T
(4) 作 ln RNTC ~ 1 / T 关系曲线。

实验1.4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1]

实验1.4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1]

而产生的测温误差。利用下式可由输出电流直接算出被测温度
T (K) I / 1μA
(9)
故测温范围内其输出电流为几百 μA 量级。AD590 温度传感器的电路符号如图 1.4. 1 所示。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制
Page
/
2013.02 版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课程报告模板
[ 实验装置 ] 1.温度控制设备
实验 1.4 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
(a)HJK-100 型智能型致冷/加热温度控制仪
(b) 致冷井
(c)加热井
图 1.4. 3 致冷/加热温度控制设备
(a)为致冷/加热温度控制仪器,从左到右分成三个部分,一为电压表,有 20V 和 2V 两个量程;
二为加热和致冷功率控制器,加热/致冷选择按钮可选择致冷井工作还是加热井工作,相应的指示灯
注.意.: 温控仪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需时约 10-15min,实验过程中需耐心等待。
2.被测温度传感器
有 8 种传感器,全部封装在金属保护管中,可插
入加热井和致冷井中。传感器的类型标注在保护管的
外壳上。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制
图 1.4. 4 被测温度传感器
Page
/
2013.02 版
会点亮,功率有三档,0、低功率、高功率。加热和致冷过程中,先选择低功率档,当温度变化较缓

大学物理实验2-1报告模板(中山)

大学物理实验2-1报告模板(中山)

u 2D H D2 2d h d2 Ur V u u u uh D H d 2 2 2 2 2 2 2 2 V D H d h D H d h D H d h D H d h
注: d 为直接测量直径的读数值。 单位:mm
平均值 测量次数 直径( d d d 0 ) A 类不确定度
uA
1
2
3
4
5
6
d
B 类不确定度
uB
总不确定度
ud
测量结果表示
d d ud
金属球的体积:
4 1 V r 3 d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mm3 3 6 u u U r V 3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相对不确定度: V d
注: d 为直接测量直径的读数值。 单位:mm
测量次数 直径( d d d 0 ) 3.狭缝缝宽的测量
1
2
3
4
5
6
仪器误差:__________mm 测量次数 1 2 3 4 5 起点读数 d1 停点读数 d 2
单位:mm
狭缝缝宽
d d1 d 2
成绩:

中山大学鱼类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鱼类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生理学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鱼类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鱼类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生理学实验报告

鱼类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鱼类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鱼类采血取样的方法并探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2.学习血液涂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

3.了解鱼类血液中的白细胞特征

二、实验原理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是红细胞。红细胞的渗透压

与血压相等,使进出红细胞的水分平衡。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进而导致血红蛋白逸出,该过程称之为溶血;反之,若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水分析出过多,致使红细胞皱缩,沉积于试管底部。

2.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在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

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 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 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而引起此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

3.白细胞是位于血液中的一类无色、球形的有核血细胞。鱼类白细胞的数量因

为鱼种属不同而不同,其大小与红细胞相差不大。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白细胞比例的任何异常变化都可能意味着疾病的发生。

4.鱼类白细胞可以分为颗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无颗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分类计数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50-100个白细胞样品中不同白细胞数量,来确定不同白细胞比例。

三、实验材料、仪器、试剂与方法

1.实验材料:鲈鱼

2.实验仪器:显微镜、一次性采血注射器、针头、载玻片、试管、滴管、移液枪

3.实验试剂:瑞氏染液(A、B液)、171 mM NaCl溶液、草酸盐抗凝剂、蒸馏水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预习报告

1、复习与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有关内容

(1)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成因

对于组合逻辑电路,输出仅取决于输⼊信号的取值组合,但这仅是指电路的稳定解⽽⾔,没有涉及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际上,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汇合到某⼀门的输⼊端上。由于门电路的传输延迟,各路信号对于汇合点会有⼀定的时差,这种现象称为竞争。如果竞争现象的存在不会使电路产⽣错误的输出,则称为⾮临界竞争;如果使电路的输出产⽣了错误,则称为临界竞争,通常称为逻辑冒险现象。⼀般说来,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参差地加到同⼀门的输⼊端,在门的输出端得到稳定的输出之前,可能出现短暂的、不是原设计要求的错误输出,其形状是⼀个宽度仅为时差的窄脉冲,通常称为尖峰脉冲或⽑刺。

(2)检查竞争冒险现象的⽅法

在输⼊变量每次只有⼀个改变状态的简单情况下,可以通过逻辑函数式判断组合逻辑电路中是否有竞争冒险存在。

__

如果输出端门电路的两个输⼊信号A和A 是输⼊变量A经过两个不同的传输途径⽽来的,那么当输⼊变量的状态发⽣突变时输出端便有可能产⽣尖峰脉冲。因此,只要输出端的逻辑函数在⼀定条件下化简成

_ _

Y = A + A 或 Y = A A

则可判断存在竞争冒险。

(3)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法

①接⼊滤波电路

在输出端并接⼊⼀个很⼩的滤波电容Cf,⾜可把尖峰脉冲的幅度削弱⾄门电路的阈值电压以下。

②引⼊选通脉冲

对输出引进选通脉冲,避开现象。

③修改逻辑设计

二维水箱的流场计算

二维水箱的流场计算

Page 6 of 9
中山大学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刘广编制
实验编号及题目:实验五
二维水箱的流场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试验》课程实验报告纸
院系:工学院 姓名:刘广 学号:11309018 日期:2014 年 04 月 23 号
%画出图像,设定视角,设定座标区间 surf(X,Y,Z),view(45,45),axis([0,6,0,4,0,1]) %hold on contour3(X,Y,Z,20) xlabel('x轴'); ylabel('y轴') zlabel('二维流场计算')
姓名:刘广
学号:11309018
日期:2014 年 04 月 23 号
Page 5 of 9
中山大学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刘广编制
实验编号及题目:实验五
二维水箱的流场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试验》课程实验报告纸
院系:工学院
END IF END DO !层之间交换 TEMPM(:,:)=M(:,:) END DO DO I=1,25,1 IF(I<=17)THEN DO J=1,17,1 WRITE(8,*)I,',',J,',',M(I,J) END DO ELSE IF(I>=18)THEN DO J=1,34-I,1 WRITE(8,*)I,',',J,',',M(I,J) END DO END IF END DO WRITE(*,*)'请在目录下查看结果' PAUSE STOP END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

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预习思考题

1. 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

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 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方腔环流的流场计算

方腔环流的流场计算

( i 1, j 2 i , j i 1, j ) / h 2 ( i , j 1 2 i , j i , j 1 ) / h 2 i , j ( i , j 1 i , j 1 )(
2 i 1, j
i 1, j )
4h 4h 2 1 i 1, j 2 i , j i 1, j i , j 1 2 i , j i , j 1 ( ) Re h2 h2
中山大学工学院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方腔环流的流场计算 姓 名: 刘广 刘广 11309018 詹杰民
参与组员: 学 号:
任课教师:
学科专业:工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
中山大学 2014 年 05 月 23 日
中山大学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刘广编制
实验编号及题目:实验六
方腔环流
《计算流体力学试验》课程实验百度文库告纸
中山大学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刘广编制
实验编号及题目:实验六
方腔环流
《计算流体力学试验》课程实验报告纸
院系:工学院 姓名:刘广 学号:11309018 日期:2014 年 05 月 23 号
方腔环流示意图
我们取网格做如下说明,取正方形网格,网格数量由用户输入,但是建议不超过 200,因 为超过 200 计算量会急剧增大,雷诺数也是由用户输入,建议不超过 5000,因为超过 5000 流 场已经呈现出非线性,开始出现偏差,雷诺数超过 10000 甚至根本不能算出结果,这是因为强 非线性情况下描述流场行为的方程已经不能做如上简化, 同样的,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采用超松 弛迭代法,下面对离散形式做一下说明: 我们用二阶精度的差商代替微商做以下说明,得

中山大学 数据结构 校园卡功能管理系统 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 数据结构 校园卡功能管理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院系: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类姓名:

一、实验题目

校园卡功能管理

二、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卡管理系统来熟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三、实验环境

编程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语言:C++

操作系统:Win7

四、实验要求

为校园卡功能管理系统设计一个或多个类(包扩其成员函数和数据成员)。从用户角度出发,其功能应该包括修改密码、充值(包括余额充值和热水卡充值)、消费、挂失、限制每日消费数额(如:超出限定的数额,会提醒用户已超出数额)、查询等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界面人性化,各种操作都有提示。

五、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1、需求分析:

《校园卡功能管理系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校园卡内的信息,具体信息包括现金余额、热水卡余额、每日消费限定数额。进入程序首先需要输入密码,若密码与账号不匹配则返回输入密码界面,若匹配则进入菜单界面,通过数字键的选择进行各种操作(修改密码、充值、挂失、限制每日消费数额、查询)。完成此项操作后,可以再次选择:返回功能选择界面、退出系统。

2、功能设计:

设计时把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化,做成一个个函数,通过主函数的调用实现各个功能。

其具体功能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3、类的分析与设计:

首先,需要一个类来储存学生校园卡内的各种信息(如账户名、密码、现金余额、热水卡余额、是否处于挂失状态),因此需要一个Information类用于存储此类信息。

其次,需要有一个Operation类,其中包含了1充值、2消费、3挂失、4限制每日消费数额四项操作,用户在选择界面选择了相应的数字后会执行各项操作。

材料力学压缩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压缩实验报告

要维持屈服时的应力,载荷也就要相应增大。因此,在整个屈服阶段,载荷也是上升的,在

要特别小心地注意观察。在缓慢均匀测力盘上看不到指针倒退现象,这样,判定压缩时的P

S

加载下,测力指针是等速转动的,当材料发生屈服时,测力指针的转动将出现减慢,这时所对应的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

。由于指针转动速度的减慢不十分明显,故还要结合自动绘图装

S

。因此,在整个屈服阶段,载荷也是上升的,置上绘出的压缩曲线中的拐点来判断和确定P

S

在测力盘上看不到指针倒退现象,这样,判定压缩时的PS要特别小心地注意观察。在缓慢均匀加载下,测力指针是等速转动的,当材料发生屈服时,测力指针的转动将出现减慢,这时

。由于指针转动速度的减慢不十分明显,故还要结合自动绘图所对应的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

S

装置上绘出的压缩曲线中的拐点来判断和确定P

S

低碳钢的压缩图(即P L

-∆曲线)如图1—1所示,超过屈服之后,低碳钢试样由原来的圆柱形逐渐被压成鼓形,即如图1—3。继续不断加压,试样将愈压愈扁,但总不破坏。所以,低碳钢不具有抗压强度极限(也可将它的抗压强度极限理解为无限大),低碳钢的压缩曲线也可证实这一点。

图1-1 低碳钢压缩图图1-2 铸铁压缩图

P前铸铁在拉伸时是属于塑性很差的一种脆性材料,但在受压时,试件在达到最大载荷

b

将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最后被压成鼓形而断裂。铸铁的压缩图(P L

-∆曲线)如图1—2所示,铸铁试样的断裂有两特点:一是断口为斜断口,如图1—4所示。

图3-3 压缩时低碳钢变形示意图图3-4 压缩时铸铁破坏断口

Page 2 of 6

共焦测量实验

共焦测量实验

中山大学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共焦测量实验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实验目的】

1. 了解共焦成像原理及其测量特点;

2. 掌握用共焦成像法测量物体表面的平整度;

3. 了解激光共焦测量的应用场合。

【实验基本原理】

1. 激光共焦测量基本原理

共焦成像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本实验采用反射式共焦成像为例简述共焦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点光源位于准直物镜的焦点上,所发出的光被准直成平行光后,经分光镜反射至共焦透镜,照射在样品上。当样品恰好位于共焦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入射光恢复成平行光原路返回,通过分光镜和成像透镜后,在成像透镜的焦点上成点光源的第二次像,这就称为共焦成像。

共焦成像过程中,在探测器前加小孔光阑可有效抑制杂散光干扰。当光源、样品及CCD 探测器均处于彼此的共轭位置时,CCD 接收到的反射光最多。当样品稍微偏离共焦透镜的焦平面时,部分反射光将被光阑挡住,使探测器接收到的反射光迅速减弱,相应的轴向曲线变窄。由此可见,共焦测量具有很高的轴向分辨率,因此只有当物体处在透镜焦平面时,其反射像才能有效的记录下来。对被测物体的不同层次进行扫描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像,从而可以利用不同层次的像重构出物体的三维图像。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平面像,物体稍微偏离焦平面时,分辨率会迅速下降,因此不能达到重构物体三维图像的效果。当输入的光源时激光光源时,因其单色性好,故图像会具有较高的衬度。

激光共焦成像与显微镜结合形成共焦显微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医学与工业探测上,特别是活体的形貌探测上。

实验中,我们利用CCD 观察测量反射光斑的大小,当光源、样品及CCD 探测器均处于彼此的共轭位置时,光斑半径最小,当样品稍微偏离物镜焦平面时,反射光斑半径将发生变化。随着样品偏离焦平面的距离增大,光斑半径将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光阑会挡住一部分光,光斑半径又开始减小。在反射光斑半径增大的范围内,我们要用表面光滑的反射镜测量光斑半径与离焦量的关系曲线。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移动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移动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移动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

本科生实验报告

(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

教学班级15M2专业(方向)互联网

学号15352218姓名林燕娜

一、实验题目

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回归

二、实验内容

1.算法原理

BP神经网络:

在之前,我们学到的几种算法里面,很多种都是线性不可分的。可比说PLA,而BP神经网络,通过隐藏层的设计,使得达到多元可分的情况。

神经网络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正向传递过程,一个是反向传递过程。

正向传递过程:经过一定的计算,可以得到最后的预测结果。

反向传递过程:根据预测到的最终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反作用于输入层的系数W1和隐藏层的系数W2,进行一定的更新。

对于返向传递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利用的是matlab工具,鉴于之前ta课上说的利用for循环和直接用矩阵运算的时间成本差距非常大。所以自行进行了公式的推导,将最后的矩阵运算更新W公式算了出来。

假设:

->原来训练集的标签的train_label(矩阵大小是K*1)

->输入层的数据为train(矩阵大小K*M,其中K是样本数量,M是特征属性个数)

->隐藏层的节点高数为N

->输入层到隐藏层的系数矩阵W1(矩阵大小为M*N)

->隐藏层的输入是1*_W train input hidden =(矩阵大小是K*N)->隐藏层的输出是)11./(11___input hidden input

hidden e e output hidden --+=+=

(矩阵大小

是K*N)。

->隐藏层到输出层的系数矩阵为W2(矩阵大小是N*1)

实验二 晶体管放大电路

实验二 晶体管放大电路

SUN YAT-SEN UNIVERSITY

实验题目:实验2:晶体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研究简单共射放大电路和射极跟随器电路的性能。首先,对共射电路进行元件参数调整从而设计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次,对调整好的电路进行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然后,将射极跟随器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出级,进行电路性能上的比较。

1)掌握如何调整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

2)清楚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对射随器的性能和作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

(1)二踪示波器 1台

(2)函数发生器 1台

(3)数字万用表 1台

(4)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三、实验原理

3.1 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内容

1、放大电路的调整

按实验图3.1安装电路,输入频率为1KHz 、峰值为5mV (由示波器测量)的正弦信号i

v ,

观察并画出输出波形;测量静态集电极电流CQ

I 和集-射极电压

CEQ

V 。在电路中换入你调整

好数值的元件,记下此时的CQ

I 和

CEQ

V 于实验表2-1;输入频率为1KHz 、峰值为5mV 的正

弦信号

i

v ,观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验证调整方案,记下输出波形

o

v 的峰值(基本不

失真)。

实验表2-1 调整电路数据

/im V mV

/b R K Ω

)((/)/CQ CC C C I V V R mA =-

/CEQ C V V V = /om V mV

5

590

2.51

4.41

0.84

2、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

(1)保持调整后的电路元件值不变(输出基本不失真),保持静态工作点电流Ic=2.5mA ,输入信号Vim=5mV ,在信号源与电路间接入一个阻值为1K Ω的电阻R ,测量并记录数据于实验表2-2中(两次测量取平均值)。由所测量数据计算你的电路Av 、Ri 、Ro ,并与理论估算值比较。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实验九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实验九

学院: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姓名: ******学号:*********日期: 2018年6月5日实验内容:计数器的设计

预习报告

4、异步触发器:存在触发器逐级延迟问题。同步计数器:各级触发器输出相差小,译码时能避免出现尖峰,但是电路实现较复杂。

二、预习报告

内容1使用JK触发器设计一个16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并用

逻辑分析仪观察并记录CP和每一位的输出波形。

1)真值表:

2)选用JK触发器,控制函数:

J0=K0=1

J1=K1=1

J2=K2=1

J3=K3=1

CLK由前一个触发器的输出连接(B0连接外部CLK)3)proteus仿真

从左到右依次为Q0Q1Q2Q3

4)波形图

A0为外部CLK,A1-A4分别为Q0Q1Q2Q3,成功实现。

内容2使用JK触发器设计一个16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并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并记录CP和每一位的输出波形。

1)真值表同内容1.

2)控制函数:

J0=K0=1

J1=K1=Q0

J2=K2=Q0Q1

J3=K3=Q0Q1Q2

所有触发器CLK为同一个

3)Proteus仿真

4)波形图

A0为CLK,A1-A4分别为Q0Q1Q2Q3

内容3使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实现一个二进制四位计数器模仿74LS194功能(详见实验七表二)。要求在实验箱上设计实现左移或右移功能;

在proteus软件上实现置零,保持,左移,右移,并行送数功能。

1)功能表

2)逻辑表达式

保持:Q N+1 = Q N

右移:Q3N+1 = Q0 , Q2N+1 = Q3 , Q1N+1 = Q2 , Q0N+1 = Q2

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单周期CPU设计

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单周期CPU设计

中⼭⼤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单周期CPU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

学院名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姓名:

学号:

时间:2019 年11 ⽉8 ⽇

成绩:

实验三:单周期CPU设计与实现

⼀.实验⽬的

(1) 掌握单周期CPU数据通路图的构成、原理及其设计⽅法;

(2) 掌握单周期CPU的实现⽅法,代码实现⽅法;

(3) 认识和掌握指令与CPU的关系;

(4) 掌握测试单周期CPU的⽅法。

⼆.实验内容

设计⼀个单周期CPU,该CPU⾄少能实现以下指令功能操作。指令与格式如下:==> 算术运算指令

加“加”运算。

加“加”运算。

==> 逻辑运算指令

加“与”运算。

功能:GPR[rt] ←GPR[rs] or zero_extend(immediate)。

==>移位指令

==>⽐较指令

==> 存储器读/写指令

==> 分⽀指令

else pc ←pc + 4

特别说明:offset是从PC+4地址开始和转移到的指令之间指令条数。offset符号扩展之后左移2位再相加。为什么要左移2位?由于跳转到的指令地址肯定是4的倍数(每条指令占4个字节),最低两位是“00”,因此将offset放进指令码中的时候,是右移了2位的,也就是以上说的“指令之间指令条数”。

else pc ←pc + 4

(16)bltz rs, offset

else pc ←pc + 4。

==>跳转指令

(17)j addr

说明:由于MIPS32的指令代码长度占4个字节,所以指令地址⼆进制数最低2位均为0,将指令地址放进指令代码中时,可省掉!这样,除了最⾼6位操作码外,还有26位可⽤于存放地址,事实上,可存放28位地址,剩下最⾼4位由pc+4最⾼4位拼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院(系) 学 号

审批

专 业 实验人

实验题目:实验八:交通灯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