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链路传输工程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开发第3章网络设计ppt课件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开发第3章网络设计ppt课件
31/97
网络冗余设计
• 负载分担:通过并行链路提供流量分担来提高性 能,实现方法是利用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和路 径来同时传递流量。
Fra Baidu bibliotek• 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1)当网络中存在备用路径、备用链路时,就可以考虑 加入负载分担设计
(2)对于主路径、备用路径都相同的情况,可以实施负 载分担的特例——负载均衡
址标识。 • 新的智能家电一般也用IP地址进行标识。
33/97
分配地址的原则
1.使用结构化网络编址模型 • 基本思路:首先为网络分配一个IP网络号段,
然后将网络号分成多个子网,最后将子网划分 成为更细的子网。
• 结构化网络编址模型,有利于地址的管理和故 障排除。
– 使得理解网络结构、网管软件实施管理、协议分析 设备的分析和报告生成都相对较为容易
保密制度等框架性要求
6/97
技术评价
1.感知系统的有效性
– 全面、准确、及时地感知信息 – 有针对性地选用有效的感知技术、手段和设备
2.通信带宽
– 保证足够的带宽满足现有的应用要求 – 考虑适当的带宽增长需求
3.技术成熟性
– 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 – 新技术在小分为试用
7/97
技术评价
4.连接服务类型
接入层可靠性设计
接入层网络管理设计
19/97

电脑知识(中)-第3章

电脑知识(中)-第3章

第3章局域网技术(二)

7.2.2令牌访问控制

令牌访问控制方法又可分为令牌环访问控制(TokenRing)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TokenBus)两类。由于目前已较少采用TokenBus,因此本文只是介绍TokenRing的工作原理。TokenRing

是令牌传送环(TokenPassingRing)的简写。令牌环的结构如图5.7所示,其只有一条环路,

信息沿环单向流动,不存在路径选择问题。

在令牌环网中,为了保证在共享环上数据传送的有效性,任何时刻也只允许一个结点发送数据。为此,在环中引入了令牌传递机制。任何时候,在环中有一个特殊格式的帧在物理环中沿固定方向逐站传送,这个特殊帧称为令牌。令牌是用来控制各个结点介质访问权限的控制帧。当一个站点想发送帧时,必须获得空闲令牌,并在启动数据帧的传送前将令牌帧中的忙/闲状

态位置于“忙”,然后附在信息尾部向下一站发送,数据帧沿与令牌相同的方向传送,此时由于环中已没有空闲令牌,因此其它希望发送的工作站必须等待,也就是说,任何时候,环中只能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而其余站点只能允许接收帧。当数据帧沿途经过各站的环接口时,各站将该帧的目的地址与本站地址进行比较,若不相符,则转发该帧;若相符,则一方面复制全部帧信息放入接收缓冲以送入本站的高层,另一方面修改环上帧的接收状态位,修改后的帧在环上继续流动直到循环一周后回到发送站,由发送站将帧移去。按这种方式工作,发送权一直在源站点控制之下,只有发送信息的源站点放弃发送权,或拥有令牌的时间到,其才会释放令牌,即将令牌帧中的状态位置“空“后,再放到环上去传送,从而其它站点才有机会得到空令牌以发送自己的信息。

国开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自测

国开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自测

选择: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缩写是()。IEEE

OSI参考模型从下向上的第3层是()。网络层

网络层的数据传输设备是()。路由器

下列协议哪个不是网络层协议()。TCP

下列IP地址哪个是合理的()。4.6.8.10

下列哪个是特殊的IP地址()。127 .0.0.1

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0.0 .0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是()。ICMP

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两个不同的系统上的相同层称为

答案:对等层对等实体

2.

答案:语义语法同步

3.

答案:物理逻辑

4.

答案: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

5.TCP/IP从适用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具有高效率的4层协议模

答案: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6.

答案: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

7.

答案:(1)32位

(2)128位

8.

答案:TCP UDP

9.

答案:IP地址端口号

名词解释:

1.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来实现,每层都有自己的协议。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主要有语义、语法和同步三个部分组成。

3.面向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是可靠的报文分组按顺序传输方式。

4.虚拟通信

是局域网中由一些具有某些共同需求的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网络中的每一个帧都带有明确的标识符以指明其源发站是属于哪个VLAN的。5.TCP/IP

第3章 10G以太网分解

第3章 10G以太网分解

100米
100BASE-FX
全双工和半双工
62.5/125mMMF
130 米 、 160 米 或24米
100BASE-T2
半双工或全双工
Cat3,2对
100米
3.3 千兆以太网
3.3.1千兆以太网层次结构

千兆以太网层次结构如图3-1(C)所示。
图3-1
更高层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介质存取控制层(MAC) PLS RS MII PCS AUI AUI PMA PMD PMA MAU MDL (A)以太网 MDL (B)快速以太网 MDL (C)千兆以太网 AutoNeg PDM 物理层 PHY PMA 数据链路层 RS GMII PCS 对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应用层 表示层
3.2.2快速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快速以太网的MAC技术 与10M以太网基本一致。

快速以太网物理层技术
100 BASE-TX(5类UTP) 编码过程如图3-6所示。

图3-6 100BASE-TX 编码及发送
MII TXD 发送数据
125Mbit/s NRZI
MLT-3编码 4位数据 当前半位元组 当前半位元组 5B数据 4B/5B编码器 并-串转换 扰码器
最大网段数
5
5
5
3.1.5 5-4-3规则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 第2版》课件 第3章 常用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 第2版》课件 第3章  常用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VAN的休眠/唤醒策略
四、VAN总线在汽车上的应用
1.单一的VAN网络
VAN多功能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2.VAN-CAN混合网络
VAN-CAN混合结构
第三节 LAN总线系统
LAN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可 以用于社区、学校、楼宇和家庭的个人计算机联 网,也可以用于汽车作为车内局域网(In-Vehicle Local Area Network)。LAN用于汽车,与CAN 相似,主要是为了方便车载各电控单元间进行的 各种数据交换,以达到对汽车性能的精确、高速 控制,减少配线的目的
显性电平:当有节点需要向外发送信息时,发送控制单元内的收 发器驱动三极管导通,将LIN数据总线导线接地,此时在LIN总线上 的电压为0V,为显性电平表示逻辑“0”。
(2)总线电平抗干扰设置
发送信号的电压范围
接收信号允许的电压范围
2.LIN总线的数据格式
3.LIN总线信息的顺序
没有回应的信息标题
LIN总线传输数据线是单线,数据线最长可达40m。 在主节点内配置1kΩ电阻端接12V供电,在从节点 内配置30kΩ电阻端接12V供电。各节点通过电池 正极端接电阻向总线供电,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 内部发送器拉低总线电压。
LIN总线驱动器物理结构
LIN总线驱动器物理结构
隐性电平:如果所有节点都没有驱动收发器三极管导通,此时在 LIN数据总线上的电压就是蓄电池电压,为隐性电平,表示逻辑“1”。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

第⼀章:

1.在4G系统中,⽹元间的协议是基于IP的,每⼀个MT(移动终端)都有各⾃的IP地址。

2.IP核⼼⽹:它不是专门⽤作移动通信,⽽是作为⼀种统⼀的⽹络,⽀持有线和⽆线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位置管理和控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

3.4G⽹络应该是⼀个⽆缝连接的⽹络,也就是说各种有线和⽆线⽹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

连接到IP核⼼⽹。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络互联则需要⽤⽹关建⽴⽹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络将是⼀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络。

4.移动通信的定义:指通信双⽅或⾄少有⼀⽅处于运动中进⾏信息交换的通信⽅式。

5.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绳电话、⽆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6.⽆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7.移动通信所受⼲扰种类:(1):互调⼲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

器件上,产⽣与有⽤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对通信系统构成⼲扰的现象。(2):邻道⼲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扰,是由于⼀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造成的⼲扰。(3):同频⼲扰:指相同频率电台之间的⼲扰。

8.移动通信的⼯作⽅式:(1):单⼯通信: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它常

⽤于点到点通信。(2)双⼯通信:指通信双⽅。收发信机均同时⼯作。即任⼀⽅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的话⾳,没有“按-讲”开关。(3)半双⼯通信

第⼆章:

1. 移动通信的信道:指基站天线、移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移动⽆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的研究。(判断)

第3章局域网课件

第3章局域网课件
数据链路层: 被分为LLC子层与MAC子层。
➢ MAC子层--处理局域网中各站点对通信介质的争用问题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使用不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LLC子层--屏蔽MAC子层的具体实现,将其变成统一的 LLC界面,从而向网络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2020/8/5
3.2.2 划分LLC与MAC子层的原因
Physica l Layer
Physical Layer
Physi cal Layer
Physic al Layer
Physic al Layer

Physic al Layer
2020/8/5
IEEE802标准是一个标准体系,并且随着局域网技术 的发展,该体系中在不断地增加新的标准和协议。
IEEE802标准系列中的主要标准
2020/8/5
2020/8/5
信道共享技术分类
信道共享技术
TDM
FDM
WDM
CDM
静态分配
STDM
ATDM
随机访问
受控访问
动态分配
CSMA
CSMA/CD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以太网
轮询
令牌
令牌环网
2020/8/5
3.4.1 物理地址/硬件地址/MAC地址
MAC地址的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数,或12 位的十六进制数 前24比特代表厂商标识,后24比特为产 品的序列号。

电子政务外网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方案

XX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需求分析 (5)

1.1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纵向网络的应用 (5)

1.2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横向网络的应用 (6)

1.3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其他应用 (6)

1.4各个部门、地市的接入需求 (6)

第2章总体设计原则 (8)

第3章网络可靠性设计规划 (9)

3.1网络结构可靠性设计 (9)

3.2组网设备可靠性设计建议 (10)

3.3智能网络管理中心系统 (11)

第4章网络规划及总体设计 (14)

4.1网络结构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1广域网省核心节点 (15)

4.1.2广域网地市核心节点 (15)

4.1.3中心城域网设计 (15)

4.1.4地市城域网设计 (16)

4.2网络接入能力设计概述 (17)

4.2.1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连接 (17)

4.2.2与地市电子政务外网的连接 (18)

4.2.3横向接入部门的互联互通 (18)

4.2.4互联网接入设计 (19)

第5章MPLS VPN设计 (20)

5.1MPLS/BGP VPN概述 (20)

5.2构建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的基本思路 (21)

5.2.1XX省电子政务外网VPN方面的主要需求 (21)

5.2.2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的主要特点 (21)

5.2.3XX省电子政务外网MPLS VPN实施要点 (22)

5.3MPLS VPN网络基本设计 (23)

5.3.1MPLS VPN网络逻辑结构 (23)

5.3.2MPLS VPN路由策略设计要点 (23)

第6章IP地址规划建议 (25)

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

第3章

信道与信道复用

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因此,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道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总特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通信网的规模和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系统容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原来只传输一路信号的链路上,现在可能要求传输多路信号;另一方面,通常一条链路的频带很宽,足以容纳多路信号传输。所以,多路独立信号在一条链路上传输,即多路通信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重点介绍信道和信道复用的基本概念。

3.1 通信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信道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并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完成点对点通信。在现代通信网中,信道作为传输链路可连接网络结点的交换设备,从而构成多个用户连接的网络。信号必须依靠传输媒介进行传输。按传输媒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有线信道指利用人造的传输媒介来传输信号,如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以及光缆等。无线信道指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来传输信号,包括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等。

3.1.1 有线信道

在有线信道传输方式中,电磁波沿着有线介质传播并构成信息直接流通的通路。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缆等。

1畅明线

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如图31所示。它本身是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其传输损耗低,但是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较敏感,并且很难沿一条路径架设大量的(成百对)线路,故目前已经逐渐被电缆所代替。

第三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规约

第三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规约

第三章数据通信与通信规约

第一节数据通信概述

1.1 二进制通信的优点

(1)仅有两个码元:1和0,8位一个字节,代表一组信息。

(2)电路最简单,仅检测高低电平,接近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3)抗干扰能力强。

(4)传输距离无限制。(经中继站)

1.2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并行传输

(1)利用多根数据线将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每根传输一位。

(2)速度快,软件和规约简单。

(3)成本高,距离短。

2、串行传输

(1)仅需一回传输线(2根),根据一个字节各码元的顺序一位一位传输。(2)速度低于并行传输,通信软件、规约复杂。

(3)成本低,适合远距离传输。

1.3 传输速率和误码率

1、传输速率

(1)串行通信:每秒传送的位数-Bd(波特率)

(2)数据通信网络:每秒传送的字节数-bps

2、误码率

又称码元差错率,是指传输的码元总数中发生差错的码元所占比例。

1.4 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1、单工方式: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1回)

2、半双工方式:互为收发,采用切换方式。(1回)

3、全双工方式:同时发送和接收。(2回)

1.5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串行通信中,通信以“帧”为单位,每一“帧”包含若干码元

1、异步通信格式

帧的内容:

(1)起始位

(2)传输信息

(3)校验位

(4)停止位

特点:

(1)收发数据时收发时钟独立,时序异步

(2)接收端采用一个独立时钟所产生的N倍于数据速率的测试脉冲。

(3)有效信息比下降

2、同步通信格式

同步通信方式的发、收端时序必须时刻严格保持同步。

帧的内容:

(1)同步字:如CDT规约中的3组EB90H,利用它取得与信息频率形成同步的接收移位脉冲。

软件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传输

软件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传输

故障排除的流程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网络监控与管理
网络监控的意义和方法
实时监测网络状态、预防故障发生
网络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网络资源分配、安全管理、性能优化
网络监控与管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大规模网络管理、数据安全保障
网络虚拟化技术
网络虚拟化的定 义和原理
将多个逻辑网络运 行在同一物理网络
设备上
网络虚拟化的发 展趋势和展望
视 频 会 议 的 特 点 和 VoIP 和 视 频 会 议 的
应用场景
协议和技术
远程沟通和协作 减少出差成本
SIP协议 H.323协议
总结
在软件工程中,网络协议与数据传输是基础 且重要的知识领域。了解各种协议的特点以 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安全稳定 的网络系统至关重要。从HTTP到VoIP,每种 协议和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降低延迟 提高吞吐量 保障数据完整性
数据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 压缩算法
数据加速技术
数据缓存 数据分片 数据传输协议优化
数据传输优化应用及 效果
提升网络速度 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改善用户体验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密传输、访问控制、 漏洞修补、安全审计等。加密传输可以保障数据 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权 限,漏洞修补可以消除系统漏洞,安全审计可以 监控系统行为。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网络安全的

现场总线 fieldbus chap3-1教材

现场总线 fieldbus chap3-1教材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第3讲
徐若锋
第3章 几种流行的现场总线
3.1基金会现场总线 3.2Profibus现场总线 3.3 LonWorks 3.4CAN总线 3.5 小节
2019/4/20
2
3.1 基金会现场总线
3.1.1基金会现场总线概述 3.1.2 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构成 3.1.3 基金会现场总线网络拓扑 3.1.4 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模型 3.1.5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功能块 3.1.6 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控制器FB3050 3.1.7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组态 3.1.8一致性与互操作性测试 3.1.9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应用设计与实例
包括FF通信协议,ISO/OSI参考模型中 的第2-7层通信协议的通信栈,用于描述 设备特性及操作接口的设备描述语言、 设备描述字典,用于实现测量、控制、 工程量转换的应用功能块、实现系统组 态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技术以及构筑集 成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技 术。
2019/4/20 9
3.1.2 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 构成
2019/4/20
15
系统管理
基金会现场总线系统结构为每台设备提供一个 系统管理内核(SMK)。 在所有设备中的SMK维护信息和一个协调层, 这个协调层为设备应用程序的执行和互操作提 供一个分布式平台。 由SMK维护的信息被定义为系统管理信息库( SMIB),并由它的OD进行描述 一个功能:支持在设备操作之前把基本系统的 信息组态到它自己的SMIB中。当SMK启动进 程为操作准备设备时,它将使设备通过几个预 先定义好的阶段。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DataCommunicationPrincip1es)

学时数:48

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3

网络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

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相关网络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数据通信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通信网以及相关的通信协议。本课程主要讨论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协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数据通信中基本的通信技术,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式。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了解数据交换的的原理及特点。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掌握同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具体实现方法。理解各种不同数据通信设备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基本内容:

(一)数据通信的概念 (二)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网 (三)数据传输方式

(四)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五)数据通信的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了解数据通信的特点及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二)理解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概念与组成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了解数据传输的几种分类方式。 (四)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了解数据通信发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1~3章知识点总结(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1~3章知识点总结(细)

第一章概述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三网: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功能:

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以及各种音频视频),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资源共享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2、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3、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5、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立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子层次JSP结构的互联网。

6、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下设两个工程部:互联网工程部IETF,互联网研究部IRTF。

7、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的三个阶段:建议标准,草案标准,互联网准备。

8、因特网组成: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9、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system)。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件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件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3
1.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3/4)
3) 分组组装/拆卸设备PAD 它用于连接大量的同步和异步终端。 4) 网络控制中心NCC 它管理整个网络的运行,为网络的用户注册、登
记和记账,对网络中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测。 5) 网关 它用于实现各网络之间的互联,通常也由计算机
来充当网关。 (2)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实现全网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和网络资源
38
1.4.2 OSI参考模型(6/6)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如图所示
动画演示
39
1.4.3 TCP/IP参考模型(1/3 )
TCP/IP参考模型如图所示
TCP/IP协议簇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 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 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
优点:通信信息一次在网中传输的最大传输延迟 是固定的;每个网上结点只与其他两个结点有物 理链路直接连接,因此,传输控制机制较为简单, 实时性强。
缺点:1个结点出现故障可能会终止全网的运行, 因此可靠性较差。
22
1.2.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7/9 )
(3)星型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建网容易、控制相对简单。 缺点:属集中控制,主结点负载过重,可靠性低,
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以及其他网络 服务的软件系统。
8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5/7)

计算机网络第3章 局域异步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3章 局域异步通信

3.5.3 误码率
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
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Pe=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 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3.5.3 误码率
注意
• 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
• • •
传输可靠性的参数之一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 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 要求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 比特,要折合成二进制比特来计算 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 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比特数越大, 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3.1 异步传输的必要性
• 广义上,若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在发送数
据前无需协调(如发送器和接收器不同 步),则这种通信称为异步;
• 技术上,若发送的电信号中不包含接收器
用来确定位串何时结束的信息,则该通信 硬件归纳为异步的。
3.2 用电流发送位串
通过在介质链路上(通常是电缆或导线) 发送电压脉冲来工作 ,信号的电平由它所 代表的比特位决定,一个正电压值代表比 特0,而一个负电压值代表比特1。
状态,低于-3V称为“关”状态。
RS-232标准中控制信号的电气规范
电压 +15 开 +3 0 -3 关 未定义区间 未定义区间 允许区间 时间 允许区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50 km
对流层(Troposphere)
7- 16 km
4
表3-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卫星通信系统的传播问题
传播问题 物理原因 主要影响 大约10GHz以上频率 衰减和天空噪声增加 大气气体、云、雨 信号去极化 折射和大气多径 信号闪烁 反射多径和阻塞 传播延迟、变化 雨、冰结晶体 大气气体 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扰动 地球表面及表面上物体 对流层和电离层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天线都采用定向天线,并用“天线增益” 来表征其方向性。其发送端(辐射源)采用定向天线,增 益 Gt 为:
Gt 定向天线在某方向上( 通常是最大辐射方向) 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功率 无方向天线(各向同性 )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功 率
如果发射端采用定向天线,则根据式(3-1)可以得到与发 射端距离为 d 处的单位面积所接收的信号功率密度(功率 通量密度)为: GP Pr" t t2 ( 3 - 2) 10 4d
Ls 7.47 105 f I (1 5.77 105 f 3 I 0.6 ) (dB/km)
其中 f 为频率,单位为GHz;I 为降雪强度,单位为mm/h。 在15GHz以下的频率,只有中等强度以上的雪才有影响。
26
3.2.2 链路附加损耗
3、大气折射的影响
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的减小而 减小,电波射线因折射率随高度变化而产生弯曲,波 束上翘一个角度增量。
" r 2
2
(3 4)
11
例:
卫星的EIRP值为49.4dBW,计算卫星离地面距离为 40000km时,地面站的功率密度。 解:根据式(3-2),
Gt Pt P 4d 2
" r
( 3 - 2)
地面站的功率密度为
4.94 G P 10 2 Pr'' T T2 4.33 (pW/m ) 2 4 d 4 3.1416 40000 1000
Lf 92.44 20lg d 20lg f
199.578dB 92.44 20lg 37910 20lg 6 199.578dB
19
根据公式:
Re h d R 2 d Re cos 2
2 2 2 e
29
地磁中纬度地区(非闪烁增强带)电离层闪烁造成的衰落(dB)
30
电离层闪烁储备余量
31
对流层闪烁的影响: 对流层闪烁特性主要对较高频段(10GHz以上)的电波 传播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流层的闪烁强度与物理参数(温度、湿度、风速等)、 纬度位臵和时节(包括日变化、季变化)有关,闪烁将导致 信号衰落,特别是在低仰角时,衰落可大10dB。
接收信号功率的计算公式
接收天线增益 Gr 可表示为:
Gr
4

2
Ae
(3 3)
式中,λ 为电波波长,Ae 为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等于 实际的物理面积与天线效率的乘积)。 显然,接收天线有效接收面积为 Ae 时,接收信号功率 Pr 为:
Gt Pt Pr P Ae Gr GrGt Pt 2 4d 4 4d
图2-7 微波信号通过大气层时产生折射
27
大气折射率的变动对穿越大气的电波起到 一个凹透镜的作用,使电波产生微小的散焦衰 减,衰减量与频率无关。在仰角大于5度时, 散焦衰减小于0.2dB。 此外,因大气湍流引起的大气指数的变化, 使电波向各个方向上散射,导致电波到达大口 面天线时振幅和相位不均匀分布,引起散射衰 落,这类损耗较小。
15
静止卫星与地球站的通信距离关系
Re arccos[ cos ] Re h
图3-3 卫星与地球站的几何关系
16
静止卫星与地球站的通信距离关系
地球站到静止卫星的通信距离(链路长度)d 和仰角 α 的 计算公式为:
d 42238 1.023 0.302cose cosg km
6.61073 cos arctan sin
(3 - 9)
(3 - 10)
式中,地心角 arccoscose cosg ,e 为地球站的纬 度,Δg 为地球站与星下点的经度差。
17
18
例1( P48 ):若静止卫星定位于E90o,求位于(110oE,40oN) 的地球站对卫星的仰角和信号传播距离。若射频频率为6GHz, 计算链路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2
3.2.2 链路附加损耗
5、多径传播
地面或环境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树木等)对信号的反射, 可形成信号的多径传播。对于天线高度低、增益小的移动终 端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图3-8所示。
图3-8
地面反射形成的多径传播
33
电离层闪烁形成多径传播
34
35
3.3 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分析模型:经验模型、 几何分析模型、概率分布模型。 经验模型:不能揭示传播过程的物理本质, 但可以描述出对重要参数的敏感度; 几何分析模型:用几何分析的方法,能预测 单个或多个散射源的作用,解释衰落机制, 但需将结果扩展到实际的复杂情况; 概率分布模型:建立了对传播过程的理解, 对实际情况作了简化假设。 下面基于概率模型来描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 的电波传播特性。
12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计算公式
因为:
Gt Pt 2 GrGt Pt Pr Gr 2 2 4d 4 4d
定义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 为:
( 3 - 4)
4d 4df Lf c
2
2
(3 - 5)
式中 α 为地球站对卫星的仰角,由于Re=6356.755km, h=35800km,所以可求得 α=39.3o。
20
3.2.2 链路附加损耗
大气吸收损耗 雨衰和云雾的影响 大气折射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的影响 多径传播
21
3.2.2 链路附加损耗
1. 大气吸收损耗
在大气各种气体中,水蒸汽、氧气对电波的吸收衰减 起主要作用,水蒸汽的第一吸收峰在22GHz(15~35GHz间), 氧气在60GHz(35~80GHz间)。 对非常低的水蒸汽密度,衰减可假定与水蒸汽密度成 正比。 由于在22GHz和60GHz处有较大的损耗峰存在,这些 频率不宜用于星-地链路,但可用于星间链路。 从总体上看,大气吸收损耗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 0.3~l0GHz的频段,大气损耗小,适合于电波传播。30GHz 附近也有一个低损耗区。
7
3.2.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将随传输距离的增大而扩散, 由此引起的传播损耗称为链路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在半径为 d 的球面上(其面积为 4πd2 ),功率密度 (功率通量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功率。也就是发射功 率经过空间传播到达接收点后,在单位面积内的功率。可 以表示为:
图3-2 自由空间损耗与传播路径长度的关系
14
例:
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距离为42,000km。计算6GHz时的自 由空间损耗。
解:根据公式(3-8),
Lf 92.44 20lg d 20lg f (dB)
(2-8)
Lf=92.44+20lg42000+20lg6=200.46 (dB)
24
图3-6 不同仰角时的雨衰频率特性
25
云、雾引起的损耗可用下式计算:
Lc 0.148 f 2 / v1.43 (dB/km) m
其中 f 为频率,单位为GHz;Vm 为能见度,单位为m。 密雾:Vm<50m 浓雾:50≤Vm<200m 中等雾:200≤Vm<500m 雪引起的附加损耗可用下式计算:
22
图3-5 大气吸收附加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23
3.2.2 链路附加损耗
2、雨衰和云雾的影响
在雨天或有雾的气象条件下,雨滴和雾对于较高频率 (10GHz以上)的微波能量会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从而 引入较大的附加损耗,称为雨衰。 仰角为 θ 的传播路径上的降雨衰减量为: LR=γR· l R( θ ) 式中,γR 是降雨衰减系数,定义为由雨滴引起的单位长度 上的衰减,单位dB/km; lR(θ) 是降雨地区的等效路径长度,定义为当仰角为 θ 时,传播路径上产生的总降雨衰减(dB)与对应于地球站 所在地降雨强度的降雨衰减系数比(dB/km),单位为km。
6
3.2 星-地链路传播特性
卫星通信的电波在传播中要受到损耗,其中 最主要的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它占总损耗的大 部分。 其它损耗还有大气、雨、云、雪、雾等造成 的吸收和散射损耗等。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会因为受到某种阴影遮 蔽(例如树木、建筑物的遮挡等)而增加额外的损 耗,固定业务卫星通信系统则可通过适当选址避 免这一额外的损耗。
3
卫星通信的电波要经过对流层(含云层和雨层)、平流层、电 离层和外层空间,跨越距离大,影响电波传播的因素很多。
外逸层(Exosphere) 500 - 64,374 km
热层(热电离层)(Thermosphere) 80 - 500 km
中间层(Mesosphere)
50 - 80 km
平流层(Stratosphere)
C和Ku频段的双极化系统 (取决于系统结构)
低仰角跟踪和通信 对流层:低仰角和10GHz 以上频率 电离层:10GHz以下频率 卫星移动业务
精确的定时、定位、 TDMA系统
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定义:地球站或卫星的天线发射功率 P 与该天线 增益 G 的乘积。 表明了定向天线 在最大辐射方 向实际所辐射的功率。可表示为: EIRP=P· G,或 EIRP(dBW)= P(dBW)+G(dB) • 噪声温度(Te) 定义:将噪声系数折合为电阻元件在相当于某温 度下的热噪声,温度以绝对温度K计。噪声温度 (Te)与噪声系数(NF)的关系为: NF=10lg(1+Te/290)(dB) • 品质因素(G/Te) 定义:天线增益与噪声温度的比值。可表示为: G/Te=G(dB)-10lgTe(dB/K)
Lf 也可以理解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都为1(0 dBi)时 的传输损耗(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比)。
13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计算公式
若以dB为单位,并将π,c等常数代入, Lf(dB)可表示为:
Lf dB 92.44 20lg d (km) 20lg f (GHz)
(3 - 8)
注意:式(3-8)中 d 的单位为km,f 的单位为GHz。
解: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 d ,地球站的纬度e=40o,地球 站与星下点的经度差 Δg=110o-90o=20o,则:
d 42238 1.023 0.302cose cosg 42238 1.023 0.302cos40 cos20 37910 (km)
链路的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Lf 为:
Pr' Pt 4d 2 (3 1)
式中,Pt 为辐射源的功率, Pr' 可以看做在距离辐射源 d 处, 单位天线面积接收的功率,而式(3-1)的分母称为传播 (或扩散)因子。 8
图3-1 以确定的天线面积在不同
距离上所接收的辐射能量
9
接收天线捕获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天线的有效面积。
天线的增益 有效面积 实际的物理面积
第3章 链路传输工程
1
目录
一、星-地链路传播特性 二、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三、天线的方向性和电极化问题 四、噪声与干扰 五、卫星通信全链路质量 六、信道对传输信号的损害 七、上、下行链路的RF干扰
2
链路传播特性
星际链路:只考虑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星-地链路:由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和近
地大气的各种影响所确定
28
3.2.2 链路附加损耗
4、电离层、对流层闪烁的影响
电离层内存在电子密度的随机不均匀性而引起闪烁,可 使信号产生折射,其强度大致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 电离层中不均匀体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穿越其中的电 波的散射,使得电磁能量在时空中重新分布,造成电波信号 的幅度、相位、到达角、极化状态等发生短期不规则变化。 对闪烁深度大的地区,用编码、交织、重发等技术,来 克服衰落,减少电离层闪烁的影响;其它地区可用适当增加 储备余量的方法克服电离层闪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