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复习课评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
闫慧颖
【说教材】
《行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六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上一版的四上教材中,行程问题仅仅是渗透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笔算的教学中,比较淡化。而现行教材,行程问题则是被安排在三位数乘两位数整个单元教学的末尾,单独成节,可见它的重要性得到了回归。本节课中,许多问题取材于实际生活,能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是竞赛热点,更是初中数学的经典题型,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学好本节至关重要。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速度的内涵,会正确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形结合、模型化的数学思想。
4、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怀。
要想达成预期目标,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意义和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说学情】
年龄特征方面:四年级学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总复习:行程问题▏沪教版
行程问题(复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五年级第二学期总复习——行程问题
【教材分析】
行程问题是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第三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中专门对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安排了四个例题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两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行程应用题的变化较多,运动方向有相向、同向与背向等三种情况,出发时间有同时与先后两种情况,出发地点有同地出发与两地出发两种情况,运动结果有相遇、还相距、又相距或追上等情况。但从教材的编排看,只是通过对基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点状变式,让学生通过模仿或练习达到对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掌握,而缺乏对行程问题的整体知识结构梳理。【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的编排是局限于知识点内容点状呈现或题目的点状变形,因此,在前阶段中,学生虽已经基本掌握了教材中出现的行程问题例题的解题方法,但是对行程问题的认识只是一种散点状的认识,很难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行程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整理,能整体地把握相遇和追及两种情况的结构关系,从而对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形成结构化的认识和个性化的理解。
2.在辨析归纳的过程中,分析行程问题的不同情况,找出问题的等量关系并能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对行程问题整体知识结构的梳理复习,学会一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从而提升综合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梳理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特征,借线段图分析并找准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建立思维支撑
1.出示行程问题几种线段图(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行程问题复习
《行程问题复习课》
南圩镇中心小学谭润迪课标要求: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调查与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接触到了相遇问题,对基本的数量关系已经掌握,这课在此基础上把各种变式的形式系统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程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行程问题应用题。
过程方法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1.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相同时,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路程相同时时间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2.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3.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二、例题变式,归类复习
(一)、行程问题特点是:
速度×时间=路程
课件展示蚂蚁行驶动画图形
1,两只蚂蚁相背而行绕着圆圈而行
一只速度是3厘米/秒,另一只速度是
5厘米/秒,5秒后相遇,这个园的周长是多少?
2.两地、相向、同时、不相遇(5分钟后相距100米)
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分别从学校和家出发,相向而行,小头儿子每分行40米,大头爸爸每分行60米,5分钟后相距100米,求学校到家的距离?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帮助理解
(40+60)×5+100=600米
答题
(二)、相遇问题的特点是: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两地间的路程,即:甲与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间的路程;
1.学校和家相距500米,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分别从学校和家出发,相对而行,小头儿子每分行50米,大头爸爸每分行6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想想应用到那个数量关系
小升初复习-行程问题学案2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相遇问题: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击问题: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二、知识讲解
考点:行程问题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钟表问题
钟表中也有相遇和追及问题,重点是研究时针和分针的相遇追及问题,知识在钟表中的路程单位表示不同,多数用度或者格表示,但是不管用哪种路程单位都可以得到分针的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理由如下:
A:当把表盘一周的路程定义为360度的时候,分针的每分钟走6度,时针每分钟走0.5度。
B:当把表盘一圈路程定义为60格的时候,分针一分钟走1格,时针一分钟走
1格。
12
2.在行程问题中有一类“流水行船”问题,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
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各种速度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此处的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分别指船在静水中、船顺流、船逆流的速度。
流水问题中的相遇追及问题:
A:两只船在河流中的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河流中相向而行,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靠拢的路程等于甲乙两船的速度和。
这是因为:甲的顺水速度+乙船的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乙船这里需要强调:两船在流水中的相遇问题与在静水中或者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问题一样,和水速没有关系。
B:如果两船在河流中同向而行,一只船追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也只是和船速,路程有关和水速没有关系。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关于行程问题的说课稿。行程问题是旅行中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行程安排对于旅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本次演讲中,我将通过介绍行程问题的背景、分析行程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来匡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行程问题。
二、背景介绍
在旅行中,行程问题是指在旅行过程中浮现的计划变更、时间冲突等情况,导致旅行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行程问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延误、景点关闭、天气变化等。这些问题会给旅行者带来不便和困扰,甚至影响旅行的整体体验。
三、行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交通问题:交通延误、航班取销等是导致行程问题的常见原因。这些问题可能由天气、机械故障、交通管制等多种因素引起。
2. 景点问题:景点关闭、维修等也是导致行程问题的常见原因。这些问题可能由景点管理方的安排、天气等因素引起。
3. 旅行者自身原因:旅行者自身的行为和决策也可能导致行程问题,例如过度拥挤的旅游季节选择、行程安排过于紧凑等。
四、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1. 提前做好行程规划: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景点的开放时间等信息,并合理安排行程,留出适当的缓冲时间。
2. 关注交通信息:在旅行前、途中及时关注交通信息,了解可能浮现的延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行程安排。
3. 多途径获取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旅行
论坛等,以便及时了解景点的开放情况和其他可能影响行程的因素。
4. 灵便应对:当浮现行程问题时,要保持镇静,灵便应对。可以尝试调整行程
安排,选择替代景点或者活动,以保证旅行的顺利进行。
行程问题复习课
行程问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行程问题练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巩固掌握用方程解决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方法;
2. 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审题方法。通过审题,审清行程问题中的四要素(行的时间、地点、方向和结果),从而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3.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阅读审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编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简单回顾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行程问题的复习课。首先老师这里有一组线段图,请你根据图形来编题。)
小胖和小巧从学校去少年宫
1.编题
2.只列方程不计算
师小结:这两道都是行程问题。要找到它们的等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方程,我们必须审清题中物体行的时间、行的地点、行的方向、行的结果。(黑板板书)
二、审题训练
(一)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出示题目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660千米
卡车 客车 乙地 70米
/分
先行200米
?米/分
小巧
小胖
20分钟 20分钟
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路程是1950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快车先行150千米后,慢车再出发,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在途中相遇?
(3)A、B两地之间的公路路程是5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89千米。如果货车平均每小时行62千米,那么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行程问题的说课稿。行程问题是指在旅行或
者出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本次说课将环绕行程问题的定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旨在匡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行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二、行程问题的定义
行程问题是指在旅行或者出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便、困扰或者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延误、航班取销、酒店预订问题、景点关闭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旅行的顺利进行,给旅行者带来不便和困扰。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交通延误
交通延误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在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因天气、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延误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应对交通延误,旅行者可以提前了解交通工具的准点率,合理安排行程,预留充足的时间。同时,购买退改签政策较为灵便的机票或者火车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便在延误发生时能够及时调整行程。
2. 航班取销
航班取销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航班取销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航空公司
调整航班计划等引起的。当遇到航班取销时,旅行者可以选择与航空公司联系,了解取销原因以及后续安排。有些航空公司会提供免费改签或者退票服务,旅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3. 酒店预订问题
酒店预订问题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浮现的问题包括酒店预订失败、
房间类型与预订不符、酒店服务不满意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旅行者在预订酒店时可以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平台,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建议。同时,提前与酒店联系确认预订信息,确保预订的准确性。如果浮现问题,及时与酒店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行程问题 复习课
行程问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整理和复习所学行程问题知识。
提高学生处理行程问题综合题型的能力
具体复习解决行程问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解决各种行程题型的基本方法
综合题型中的数量分析与题图的转化
1、七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时钟问题。
2、六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
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
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
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行程问题的复习课
行程问题的复习
高县实验二小韦晓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行程问题的归类、对比复习,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及“形似问题”的基本特征和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行程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掌握“行程问题”及“形似行程问题”的基本特征和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行程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熟练掌握行程问的解决策略。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口答题,生口答。并说出对应的数量关系。
师:这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3个量。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的复习)
二、基础练习
师出示信息:
指名答:(总路程、相遇时间、甲、乙的速度)
先想一想你准备组合一道求什么的题?
生:独立想好后,与同桌说一说。
(一)生汇报师出示:甲乙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时行60千米,乙车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你能解答吗?
生分析列式:(60+40)×3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师板书:速度和×时间=路程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说师板书:60×3+40×3
(二)你来还能编成哪些应该题:
生汇报师出示: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时行60千米,乙车每时行40千米,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板书:300÷(60+40)
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行程问题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行程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丹凤小学赵吉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掌握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分析、归纳整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旨在通过类比,图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模型
1、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X小时共行驶()千米。
2、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能行X米,那么150米需要()分钟。
3、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两车共行驶了
()千米
2.结合每个问题说一说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题目
预设:(1)与(2)是属于普通的行程问题,因为条件中出现了时间与速度,求路程。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3)是属于相遇问题,它有什么特征呢?
3.回顾相遇问题的特征(同时、相向、相遇)
数量关系是:速度与×相遇时间=总路程
4.列式计算并反馈(画线段图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对比练习,沟通联系
1.改变条件,尝试解决
(1). 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6小时相遇。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相背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6小时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复习课
行程问题复习课
行程问题复习课
1、晶晶每天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5米,则可提前2分钟到校。求晶晶家与学校的路程?
2、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42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队每小时行80千米,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请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玲每分行100米,小平每分行8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4、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8千米的西村和东村同时向东行,甲骑自行车,乙步行,2小时后甲追上了乙。已知甲每小时行14千米,求乙每小时走几千米?
5.学生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进行外出军训活动,他们从A地出发,10小时后,通讯员从A地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追赶学生队伍,问几小时后通讯员可追上学生队伍?
6、大操场的环形跑道全长48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相背而行3分钟后相遇,如果同时同地同向出发,15分钟后甲追上乙,甲的速度是多少米/分钟?
8、两条船分别从长江南北两岸相对开出,在离南岸260米处相遇后继续前进,各自到达对岸后立即返回,又在离北岸200米处相遇,问大江有多宽?
9、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10、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两车第一次在距甲站32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乙、甲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甲站64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本次说课的主题是行程问题。在旅行中,行程的
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旅行的顺利与否、游客的满意度以及旅行社的口碑。因此,本次说课将围绕行程问题展开,从行程规划、景点选择、交通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二、行程规划
1. 行程时间安排
行程时间安排是一个旅行中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旅行的天数来
确定行程的时间长度。例如,如果是一日游,那么行程时间就是一天;如果是五日游,那么行程时间就是五天。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到行程中的活动和景点参观的时间,合理安排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以确保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和欣赏每个景点的风景和文化。
2. 行程路线规划
行程路线规划是指根据旅行的目的地和景点的地理位置,合理安排行程的路线。在行程路线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景点之间的距离: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我们应该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景点,避免长时间的路程。
- 景点的开放时间:不同的景点有不同的开放时间,我们需要根据景点的开放
时间来合理安排行程,确保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参观每个景点。
- 游客的兴趣和需求:不同的游客对于旅行的兴趣和需求不同,我们应该根据
游客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景点和活动,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三、景点选择
1. 景点的特色和知名度
在选择景点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景点的特色和知名度。特色景点能够给游客带
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知名度高的景点则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独特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景点,以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满意度。
2. 景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行程问题沪教版 (3)
5×80米
80x米
家
180x米
解:设爸爸用了x分钟追上小明
则有5×80+80X=180X 解得X=4
答:爸爸用了4分钟追上小明
追上
学校
追上时,距 学校还有多
远?
280米
(1000-x)米 追上 学校
家
(1000-x)米
x米
Biblioteka Baidu
等量关系:小明的时间-爸爸的时间=5分 钟 解:设爸爸追上小明时,距学校x米。
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 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 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10米
小
小
追
彬
明
上
小明几秒后追上小彬?
例2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30分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
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 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他,问 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1000 x 1000 x 5
80
180
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30分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
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
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
2022年暑期奥数教案 五升六《11 行程问题(二)》教案(打印版)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
教材版本:实验版 . 学校: .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探究类型1:
车速:〔530-380〕÷〔40-30〕=15〔米/秒〕
车长:15×40-530=70〔米〕
探究类型2:
火车速度单位换算:54千米/时=15米/秒
速度差:70÷7=10〔米〕
步行人速度:15-10=5〔米/秒〕
探究类型3:
〔100+70〕÷〔19+15〕=5〔秒〕
探究类型4:
〔250-200〕×45=2250〔米〕 2250÷〔250+200〕=5〔分〕大胆闯关:
1. 火车路程:800×4.5=3600〔米〕
车长:3600-3400=200〔米〕
2. 追及路程:400-100=300〔米〕
速度差:1.25×80-80=20〔米/分〕
追及时间:300÷20=15〔分〕
答:15分后甲追上乙。
3. 〔235+215〕÷〔25+20〕=10〔秒〕
4. 〔100×3-60〕×2=480〔米〕
练习册:
1. 1800÷9-90=110〔米〕
2. 车速:〔1720-1020〕÷〔44-30〕=50〔米/秒〕
车长:50×30-1020=480〔米〕
3. 147÷〔3+18〕=7〔秒〕
4. 400÷〔5-4.2〕=500〔秒〕
5×500=2500〔米〕
2500÷400=6〔圈〕……100〔米〕
起跑线前100米
5. 两人速度和:600÷4=150〔米/分〕
两人速度差:600÷12=50〔米〕
〔150+50〕÷2=100〔米/分〕 150-100=50〔米/分〕
600÷100=6〔分〕 600÷50=12〔分〕《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
六年级总复习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专题讲解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年级六年级次数
科目数学教师日期时段8-10 课题总复习专题讲解
教学
重点
解决问题
教学
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列式
教学
目标
1.巩固解决问题的基本题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教学衔接: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二、内容讲解: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四、作业布置:
见讲义
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
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见讲义
课
堂
小
结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行程问题
★★考点分析: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运动的一种应用题,要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时间(同时、不同时),地点(同地、不同地),方向(相向、相离、同向),
线路(封闭、不封闭)及结果(相遇、相距、交错而过、追及)等。理清数量关系,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答。每年联考必出一道行程问题,涉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分值稳定。
★★精讲典例:
典型例题1 甲、乙两人由A 地到B 地,甲比乙早出发30分钟,晚到30分钟,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求A 、B 两地距离是多少千米?【06年13所民校联考题】
典型例题2 甲乙两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吐过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两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是多少米?【07年15所民校联考题】
典型例题3 甲乙两军舰同时从两个港口相对开出。甲军舰队每小时行48千米,乙军舰队的速度是甲军舰的
行程问题总复习课件
环行跑道问题
总结词
描述物体在环行跑道上的运动问题,涉及到内外圈的相对运动。
详细描述
环行跑道问题涉及到内外圈的相对运动,通常需要考虑内外圈的速度差异和方 向。这类问题需要理解内外圈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所 需的时间。
相对速度问题
总结词
描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相对运动中, 由于参照系的变化而产生的速度变化 。
案。
常见题型
船只相遇问题、船只追 及问题、船只过河问题
等。
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
01
总结词
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涉及多个 物体在同一直线或不同路径上 的相对运动,需要利用速度、 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进行求解。
02
详细描述
在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中,多 个物体在同一直线或不同路径 上运动,需要考虑物体的速度 、时间和距离等因素。通过建 立数学模型,利用速度、时间 和距离的关系进行求解。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解题关键点
04
确定物体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 据题意建立数学方程,解方程得 到答案。
常见题型
多物体相遇问题、多物体追及问 题等。
多次相ຫໍສະໝຸດ Baidu与追及问题
总结词
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涉及多 个物体在同一直线或不同路 径上多次相遇或追及的情形 ,需要利用速度、时间和距 离的关系进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二:行程问题复习课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行程问题的拓展,解题步骤有了增加,但基本解题思路没变。依据教学目标,对本节设计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迁移”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解决此类典型问题的经验与策略。所以,在教学引入时,复习解答以往学过的行程问题,激活学生已有数量关系结构,为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认知准备状态。之后,通过探索、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回归基本的等量关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让学生解决一些数量关系与行程问题相近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解题规律与方法。
2、重视画图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行程问题,常可利用线段图来清晰地显示数量之间关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适当的机会动手画图,以图形助分析,使思维过程程序化、形象化。学生一开始
或许不会画图,教师应予以必要地指导,逐步使学生学会画图的方法。而学生一旦具备了画图的技能,就可体会到借助线段图能帮助自己尽快找到等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最终能够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通过画图又能增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关注学生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对数量相等关系的表述可能有多种形式,由此得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应尊重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各种解题思路,凸显数量关系的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当然有时为了发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应以寻找直接简明的等量关系为主,不宜过于追求一题多解。所以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各种解题思路,评判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合理,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设计一题多变的练习,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行程问题有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结构。教学活动中要进行适时适当地梳理整合,帮助学
生构建问题的特征和基本数量关系。在问题、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如对原基本题进行变式:把问题中的相遇改成相距,改成相遇又相距等;将路程、速度和时间互相转换来进行计算;改变不同的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信息解读技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行程问题中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数量关系的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篇三:数学复习课评课稿
这节课一改以往传统复习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复习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进学生的实际。比如:课本上是传统的相遇问题,而这节课出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发生在本校校长和教课教师之间的求两校距离的问题。例题的结构没变,但是呈现形式却是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求“两校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渴望。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学生都瞩目的节日。接受来自于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别人为这个节日所准备的活动,更是学生乐于倾听的,更有兴趣的事情。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创设出了一个个鲜明的现实情景,使学生学习的材料变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利用这个话题引出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再让学生解决在这个话题里情景里产生的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设计,使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复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得到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愉悦,体验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3、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用题复习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本节课的复习教学,第一题让学生口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得出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梳理两种算法的解题思路;第二题着重复习,先让学生做出这道题,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使用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的是算术方法需要把数量关系式变形,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而方程则是直接利用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的方式。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得出方程与方程在解答上的联系,方程与算术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题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学习第二题的方法的去主动复习整理。在课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一议,想一想,去争辩,去探索。像这样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愿意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4、评价方式多样,并且来自于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多次采用了学生自主评价。如:学生说等量关系后,全班学生一起判断对错;两名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后,全班评,那个学生(说得比较复杂的)自已评;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后,请学生批改。尽管投入的时间并不
多,但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来自学生群体的评价。加上教师非常亲切的话语和积极的鼓励,课堂成了十分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师生之间的心知交往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从而也在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