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课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课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四、展示人物性格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课时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习
1、介绍作家作品。
2、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正字,纠正句读。
3、反复诵读,初步理解内容。
4、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增、删、留、调、补、换。
5、掌握文章结构、写法。(细节描写)
6、明确本文内涵及现实意义。
问题:
(1)本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在情趣。
“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家其乐融融;“公欣然”“大笑乐”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情感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教学方法
三读一批注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一、
二、
三、
导入:以家庭生活导入,并阅读单元导读
引领学生复习“三读一批注”各环节及方法,重点补充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巡视并督促,并要求学生完成或掌握如下内容:
1、字词:憔悴、膳、瘫痪、侍弄、捶打、絮叨、诀别、戚、分歧、取决、一霎、粼粼、各得其所、蒂、梗、匿笑、菡萏、攲斜、沐浴、祷告、姊妹、徘徊、荫蔽
细节描写作用:
1.反应人物的某种心态,突出人物的性格;
2.使情节生动细致;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
课时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香醇馥郁亲情水丝丝缕缕绕心柔——第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的真挚动人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个单元紧承上一单元的继续训练朗读技能,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通过教师示范感染、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文本简析:本单元四篇课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主题丛书《亲情如水》的文章主题与课本一致,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很好的补充解读,而且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会浓浓的亲情,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学情分析】一般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学生对亲情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情绪、情感、思维、意志、性格等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所以学生在成长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像让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报答之心,让生活中多些理解和宽容等都是学生应该深入思考的,因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学习,这种真切、鲜活的情感教育为人生成长奠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不同文章的不同的抒情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和品味细节、词语的情味、调动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赏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第二单元《写作:學会记事》敎學设计一、敎學目标1.结合分析《散步》的写作过程,學会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有详略。

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体验,學会把事情写的有感情。

3.分析《散步》中的语句,學习锤炼语言,學会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

二、敎學重点结合分析《散步》的写作过程,學会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有详略。

三、敎學难点分析《散步》中的语句,學习锤炼语言,學会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

四、敎學课时:2课时五、敎學方法:范文引路、激趣引导、创设情境。

第二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亲情”主题编排了《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4 篇课文。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通过对课文的學习,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要素:學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

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从字里行间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写作--學会记事解析人文主题: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语文要素:學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敎學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敎师语言:同學们,在第一单元的學习中,我们感受到《散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叙事散文叙事清楚,详略分明,立意深刻。

正如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散步其实是生活中一件我们经常进行的家庭活动。

如果我们能向作者莫怀戚學习,将一件小事记叙清楚,中心明确,同时學习挖掘平常小事的深刻意义,细致描写生活常见之景的美好,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可写的素材,我们的作文内容就不会千篇一律,平淡乏味。

下面我们今天就先以《散步》为例,學习如何写好一件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
荷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抒对母亲的感情。金为虚拟情境;荷为真实情境。
金中母亲形象为具体、鲜活;荷中母亲运用象征。
课时
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1、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朗读文言文能力。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接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读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写人记事诗文,学生有较为切实的生活体验,应注重分析与感染教育,主要通过诵读来达到此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析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2、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利用“三读一批注”自主完成对《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的学习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一、
二、
三、
四、
检查批注,进行点评
互助解决生字字形、词语理解
以多媒体对字词进行检测
批注结果展示
《秋天的怀念》
主旨: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
主要内容: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作者。
批注要点:
1、抓住动词,如文中的“挡、躲、扑、抓、忍、”等字词,来感受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一个“躲”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儿子,怕他轻生;忍住儿子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实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告诉儿子要“好好活”。)突破难点,从而感受母亲的深沉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获得启迪。

4、完成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使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感情。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课文“语文学习主题”丛书:《我的学习生活》单元设计说明本单元四篇现代文,在教学设计时课文《我的老师》与“丛书”(莫言、冰心)《我的老师》等整合后对目标1进行设计;《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整合后针对目标2进行设计;《我的早年生活》与《感恩的天空》等整合后针对目标3进行设计;《王几何》与丛书篇目《成长之痛》等整合后针对目标4进行设计。

环节划分与课时安排整个单元分四个环节共十课时。

单元教学第一个环节《我读恩师》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莫言)《感念老师》《恩师》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1+X(一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单元教学第二个环节《悠悠师情》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恩师》等。

课时安排:3课时课型:2+X(两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单元教学第三环节《菁菁校园》教学内容:《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感恩的天空》《上学的第一天》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自主阅读交流展示单元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教学内容:1、学习《王几何》《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成长之痛》《胆小鬼》等文章的写法。

2、写作训练课时安排:阅读一课时写作及互评两课时课型:群文导读、写作训练、互评展示。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我读恩师》(2课时)环节目标:1、学会采用默读的方式读书,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2、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和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学习在读后逐段梳理内容梗概,用简练的语言列出全文内容提要。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

2. 理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3. 了解并比较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1. 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 中华民族的迁徙与分布。

3. 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1. 研究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2. 理解中华民族的迁徙与分布。

3.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语言解释,向学生传递知识。

2.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和讨论教材中的案例。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耕社会的遗址和文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耕社会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授课讲解:使用多媒体展示和语言解释,详细介绍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迁徙与分布,以及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差异。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思考点。

4.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耕社会的遗址和文物,并记录所见所闻。

6. 总结归纳: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和回答。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写作等方式,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记忆测试: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估其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本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首要发明- 掌握古代中国的四种伟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四种伟大发明- 每种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文档资料- 板书:关键词和概念-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探究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发明进行探究。

- 提供课件和文献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相关内容。

-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讲解(1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

- 教师使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介绍古代中国的四种伟大发明。

学生合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发明进行进一步研究。

- 学生利用课件和其他参考资料,合作完成小组作业。

-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讨论和答疑。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温重点知识。

- 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评价,反思和提出问题。

-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有关古代中国的发明和科技。

-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代中国的四种伟大发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单元主题:亲情之爱本单元旨在通过研究课文,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

同时,通过语音技能的训练和对细节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分析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研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4.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5.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初步掌握研究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研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班级:七年级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1.导入:以家庭生活为例,引导学生复“三读一批注”方法,并重点补充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2.一读:读顺序,标注自然段落,圈点勾画生字、生词,并在练本上对生字字形进行掌握。

3.二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作者情感、文章结构、主旨,并利用工具书、课下注解对生词进行掌握。

4.三读:个性化批注,注重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三读一批注”方法的研究,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进行个性化批注。

补充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难过,但内在的情感却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关爱。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3、引导学生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

如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情感和主题;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和细节,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写一篇含有细节描写的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同时。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学生参考。

教师活动:介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节选)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

2.教师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提示: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阅读综合实践设计说明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课文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可以加深读者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实践课堂上,应关注朗读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分析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语境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文章的抒情特点,进而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在深层次解读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继续训练朗读技巧,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及节奏特点,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声情并茂。

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朗读技巧,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分析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句段,感受和理解各篇文章所体现的情感。

3.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词语含义,提升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设计朗读脚本,提升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含义及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

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了家人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阅读实践课堂,深入分析文本,读懂其中蕴含的情味。

四、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朗读的语气、节奏及对情感的把握等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五、课堂小结阅读实践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分享家庭故事为课堂活动内容。

在朗读训练方面,学习语气、语调、节奏变化等朗读技巧;在理解文本方面,通过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及分析细节描写的妙用来深入文本,更贴切、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情感,唤醒丰富的亲情体验,并读出其中蕴含的情味。

六、布置作业深入理解课堂上分享的家庭生活故事,写一写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朋友的重要性、建立与呵护友谊、友谊与竞争、友谊与原则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友谊的意义,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寻求与他人的交往,建立友谊。

但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等方面尚缺乏经验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重要性,教授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友谊的意义,认识到朋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学会与人沟通、交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掌握建立与呵护友谊的方法,处理友谊中的冲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3)坚定友谊的原则,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友谊的意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建立与呵护友谊的方法。

(3)处理友谊中的冲突。

(1)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2)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友谊的重要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立场,增进同理心。

4.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友谊中的冲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一、
二、
三、
四、
检查批注,进行点评
互助解决生字字形、词语理解
以多媒体对字词进行检测
批注结果展示
《秋天的怀念》
主旨: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
主要内容: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作者。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写人记事诗文,学生有较为切实的生活体验,应注重分析与感染教育,主要通过诵读来达到此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析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利用“三读一批注”自主完成对《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的学习
感、文章结构、文章主旨。
三读:读精反复阅读课文,对文章中修辞句、主旨句、
难于理解的句子、描写句、议论句、中心句、
哲理句、独句段、抒情句、开头、结尾、富
有表现力的句、词进行品析,还可以把你的
疑问提出来,并鼓励有创造性的批注。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要点
检测并归纳批注情况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
第二部分(4——9)写现在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还有我的感受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 他人的古今优秀散文时,应关注朗读、赏析与表达三个方面的 内容。
语言目标
1.通过体会词义、语境在朗读中的作 用,体悟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文 章的感情基调; 2.赏读文中叠词、特殊标点、对称句 式、诗化的语言等内容,把握文章独 特言语形式中彰显的抒情张力; 3.从家庭生活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典型 事件或场景,安排好叙事顺序与详略 ,选取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一篇含有 对家人真实情感的记叙文,不少于 600宇。
活动二:批注阅读,摘录赏析
学习任务单2
赏析角度 叠词 对称句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
出处
句子摘录
我的评赏(启发)
活动三:修改润色,学以致用
回看学前准备阶段自己的文字材料,尝试用本单元 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加以润色。
活动三:修改润色,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单3
示例: 我的材料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
父亲总是如山般沉默,却也如山般可靠; 上了初中以后,父亲越来越信任我,也极少再陪伴我学习,今晚,难得早早回家 的父亲,和我一起完成航模的制作,真想让时光停留在这美好的一刻……
学习 任务
1.在前三课段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所写的亲情故事记叙文,利用 平时积累的亲情类照片、视频等资
料,制作“亲情故事会”主题专刊
选稿会分享PPT。
2.参加“亲情故事会”主题 班刊选稿会,分享自己的亲情故 事,并对别人的分享进行评价, 给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3.参与编制专刊《万家灯火 一盏归处》。
学习资源
班级准备举行小记者活动,本期的采访 主题是“亲情”,请同学们走入千家万户, 去了解一个个亲情故事,并将好的故事在专 刊上报道出来。
学习课段
第一课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5《秋天的怀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注意通过朗读把握全篇感情基调的变化,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进而思考标题的寓意。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2.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已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3.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及蕴含情感的词语的作用。

(写作目标:如何写人,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积累拓展4.尝试通过朗读传达情感。

(语文素养目标,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5.感受母爱的深厚,学会对生命和生存进行反思。

二、德育目标1.注意通过朗读把握全篇感情基调的变化,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进而思考标题的寓意。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2.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已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1.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及蕴含情感的词语的作用。

(写作目标:如何写人,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积累拓展2.尝试通过朗读传达情感。

(语文素养目标,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三、教学设计思路1.拟从整体着眼,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文中深沉的感情,丰富的内涵。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残疾人的特殊心情,感受母爱。

3.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意识,在细节中体悟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品出作者的悔恨之情、生活之悟。

4.适当引用史铁生的相关作品片段,作为理解本文的辅助资源。

推荐课外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

朗读法;讲析法 2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第一课时一、导入刚同学们听到的背景音乐是以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为主演奏的《蒙古人》,借助这幅草原秋景图,有同学能听出草原有什么特点吗?博大而深远,给人以深沉之感。

这种深沉之感总能让人想起人世间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那就是母爱!是愧疚,是成长,是对生命与生存的反思,那就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大单元整体说课稿,主要围绕着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维护友谊展开。

本单元共有两篇课文,分别是“友谊的力量”和“网络交友”。

这两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中建立和维护友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对友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需求。

他们渴望友情,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建立和维护。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他们也开始接触网络交友,但缺乏对网络交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他们为主体,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友谊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判断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珍惜友谊,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交友,认识网络交友的风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验友谊的力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中的友谊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交友经验和心得,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友谊关系。

5.网络交友讲解:讲解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友的风险。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友谊。

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及文章类型本单元主题为“自然风景”,涉及散文、诗歌、说明文等多种文章类型。

通过欣赏和学习本单元文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景的魅力,同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加深对自然风景的认识和欣赏。

2、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散文欣赏:《荷塘月色》、《济南的冬天》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诵、默读、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修辞技巧和描写手法。

3、鼓励学生从文章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其审美情趣。

2、诗歌欣赏:《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1、通过配乐朗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激发其对诗歌的热爱。

3、说明文欣赏:《看云识天气》、《风雨》1、通过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阅读理解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自然风景的文章。

3、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朗诵活动中。

4、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测试和写作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及辅助资料:选用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材及辅助资料,如课本、教学参考书、课外读物等。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图片、音频等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

3、学习工具:鼓励学生自备笔记本、字典等学习工具,便于课堂记录和查阅生字词等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获得启迪。

4、完成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使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感情。

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课文
“语文学习主题”丛书:《我的学习生活》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四篇现代文,在教学设计时课文《我的老师》与“丛书”(莫言、冰心)《我的老师》等整合后对目标1进行设计;《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整合后针对目标2进行设计;《我的早年生活》与《感恩的天空》等整合后针对目标3进行设计;《王几何》与丛书篇目《成长之痛》等整合后针对目标4进行设计。

环节划分与课时安排
整个单元分四个环节共十课时。

单元教学第一个环节《我读恩师》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莫言)《感念老师》《恩师》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二个环节《悠悠师情》
教学内容:《我的老师》(魏巍)《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我的老师》(苏叔阳)、《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恩师》等。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型:2+X(两篇课内精读带多篇丛书篇目)
单元教学第三环节《菁菁校园》
教学内容:《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中的《感恩的天空》《上学的第一天》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自主阅读交流展示
单元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
1、学习《王几何》《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成长之痛》《胆小鬼》
等文章的写法。

2、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阅读一课时写作及互评两课时
课型:群文导读、写作训练、互评展示。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我读恩师》(2课时)
环节目标:
1、学会采用默读的方式读书,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2、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和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学习在读后逐段梳理内容梗概,用简练的语言列出全文内容提
要。

4、学习选择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第1课时指导默读、速读
一、方法指导
1.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集中注意力,随时勾画标记阅读障
碍。

2.速度方法:不指读、不回读,关注整体连贯,疑难细节暂时放过。

二、自主阅读
按默读速读要求通读课文《我的老师》(魏巍)《藤野先生》(鲁迅)及丛书篇目《我的老师》(冰心)《读书的好处》。

三、质量检测
1、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2、在文章各段中迅速找出关键词句。

3、整合各段关键内容列出全文提纲。

4、概括典型事件完成下列表格
四、展示点评
1、学生组内展示、互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进行班级展示;
2、教师对各组代表展示进行点评指导。

第2课时课外拓展迁移
一、阅读丛书篇目
《我的老师》(莫言)《我的老师》(贾平凹)、《我的写作老师》《童年的阅读》。

二、学生读后将各段关键词在文中一一标出,并将每篇文章的大意批注在标题下,再任选三篇文章完成内容提要。

单元教学第二环节(3课时)
环节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议论抒情语句,把握作者情感基调。

2.把握作者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品味蕴含在叙述性文字间的深情。

3.把握作者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品味蕴含在描写性文字间的深情。

第1课时精读指导
精读指导:
《我的老师》(魏巍)和《再塑生命的人》。

1.在学生通读两篇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老师评价和感情的语句及其文中的关键词,并在文中勾画出来。

(如: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2.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叙事性语句,体会朴素的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文中勾画出来。

(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体会通过哪些方式突出人物的特点,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对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特殊手法进行批注。

(如: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期盼着新的一天快些到来。


自主精读:
1.学生参照上述方法,品读丛书篇目《我的老师》(苏叔阳)和《我的老师》(海伦凯勒),变读边勾画批注;
2.读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选代表展示;
3.各代表展示精读成果,教师点评小结
第2课时自主品读
学生自主阅读《我的老师》《师者如兰》《我的老师》(莫言)《感念老师》《我的老师》(贾平凹)《不仅仅是左手》《恩师》(叶兆言)《老师,别哭》。

品读文章后,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对文中表达深情的议论抒情语句、描写性语句、及其文中重点词进行勾画,并将自己体会的情感、发现的描写手法、修辞方法做批注。

第3课时合作阅读,交流展示
1.组内阅读,分享品读心得。

2.班内展示,代表间交流分享。

3.教师点评小结。

单元教学第三环节《菁菁校园》(2课时)
环节目标: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从不同角度获取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启迪。

第1课时自由阅读
一、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我的早年生活》与丛书篇目《感恩的天空》《上学的第一天》《十三岁的机遇》《我的中学时代》《少年爱因斯坦》《幸福的女主角》《音乐学院的座位》《书塾与学堂》《伟人细胞》《荣誉无价》等边读边勾画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思考体会文中人物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教益。

二、课后针对上述文章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
第2课时梳理心得,交流展示
一、梳理心得
从上节课阅读的篇目中任选两篇,分别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参考格式:读了《》后,我被触动了,并由此联想到。

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二、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品读心得。

2、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与其组代表交流分享。

3、教师点评小结。

单元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3课时)
环节目标:
1.以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一篇记叙文,交代清楚记叙的六
要素。

2.注意结构完整,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不少于500字。

(尽量多的使用能够表达自己真切感受的语句,使叙写的事件蕴含真实、丰富的感情。


第1课时写前指导
一、学生读课文
回忆《我的老师》魏巍,再读课文《王几何》及丛书篇目《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成长之痛》《胆小鬼》《签名》,勾画文章中的“真话”“真情”,注意作者如何把平常的生活浓缩在方寸之间的。

二、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真”。

1.真实经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真实形象: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写。

3.真实情感:叙述中的真实情感、描写中的真实情感、议论抒情中
的真情实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巧”。

1.选材巧: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

2.结构巧:首尾呼应,前有悬念,后有照应。

3.剪裁巧: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命题巧:吊胃口、促想象、明主旨、意蕴长。

第2课时写作训练
学生按要求在50分钟内完成习作。

写作要求:详见课本第58/59页的二、三题,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第3课时自主评改
自评自改:
每人仔细通读自己的文章,词句不妥之处用修改符号改在原文中,如需大段删改调整,则在原文中标记后,再在文末改写或说明。

修改完成后,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文章内容、主题进行概括,并分别针对文中的一处亮点和一处败笔进行分析评价。

互评互改:
1.依次阅读组内同学的文章,词句不妥之处用修改符号改在原文中,如需大段删改调整,则在原文中标记后,再在文末改写或说明;。

2.修改完成后,用简洁的语言分别针对文中的一处亮点和一处败笔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所提建议要独到、中肯,易于操作。

完成上交:
改平任务需在45分钟内完成,每人至少完成4篇文章的评改(含自己),多者不限,下课前上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