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荧光光谱
合集下载
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数据智能化处理
提高准确性 拓展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在荧光光谱中的应用
01 智能算法
提高准确性
02 大数据分析
挖掘潜在信息
03 学习模型
持续优化
荧光光谱技术应用前景展 望
荧光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在生物医学、 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 技术的创新和融合将推动荧光光谱技术实现更多 的突破和应用。
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通过对样 品荧光特性的测定和分析,能够揭示样品的结构、 性质和组成。荧光光谱分析的数据处理对结果的 准确性至关重要,只有经过准确处理的数据才能 得出可靠的分析结果。
● 03
第3章 荧光光谱仪器的选择 与维护
荧光光谱仪器的 选择要点
在选择荧光光谱仪器 时,需要考虑波长范 围、灵敏度、分辨率 等因素,以确保选择 到适合的仪器。不同 的样品分析可能需要 不同类型的荧光光谱 仪器进行支持。
性
应用前景
潜在应用前景在 水体监测和水质
评估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荧光光谱分析
准确分析
快速准确地定量 分析土壤中重金
属元素
分析技术
荧光光谱技术在 土壤中重金属的
应用
作用
土壤质量评价和 土壤环境监测中
的重要作用
荧光光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01 wk.baidu.com害物质检测
第六章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CO
△ n
n
△ p
CO
非极性 极性
n → *跃迁:兰移;
n
max(正己烷)
230 329
max(氯仿)
238 315
C
△
C
n
>
△
p
△ n △ p
CC
非极性 极性
→ *跃迁:红移;
max(甲醇)
237
max(水)
243
309
305
相关解释:由于n,*, 的极性是逐渐减小的,它们受
溶剂化作用不同,轨道极性越大,受溶剂影响越大,极易与 溶剂形成氢键,轨道能量下降最多。对于 → * 跃迁,由于 *比 轨道能量下降的更多,因而 极性溶剂中下降的能量△
Baidu Nhomakorabea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 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 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E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 谱带。
△ n
n
△ p
CO
非极性 极性
n → *跃迁:兰移;
n
max(正己烷)
230 329
max(氯仿)
238 315
C
△
C
n
>
△
p
△ n △ p
CC
非极性 极性
→ *跃迁:红移;
max(甲醇)
237
max(水)
243
309
305
相关解释:由于n,*, 的极性是逐渐减小的,它们受
溶剂化作用不同,轨道极性越大,受溶剂影响越大,极易与 溶剂形成氢键,轨道能量下降最多。对于 → * 跃迁,由于 *比 轨道能量下降的更多,因而 极性溶剂中下降的能量△
Baidu Nhomakorabea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 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 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E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 谱带。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2021/6/27
(1)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
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 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200 nm;
例如:甲烷的λmax为125nm , 乙烷λmax为 135nm。
2021/6/27
(2)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 区,εmax一般在104以上,属于强吸收。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71nm,εmax为: 1× 104 。 共轭体系中的π→π*跃迁 共轭体系中的p 键与p 键可相互作用,生成大p 键。由于大p 键 各能级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
λmax=280 ε~ 150
2021/6/27
O
O
例: 苯环上邻位取代基基越多,使得共平面性越差, 共轭性越差,导致吸收蓝移
2021/6/27
例 双键或环上取代基在空间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 反式 λmax ﹥ 顺式 λmax
2021/6/27
5、pH对光谱的影响
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 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
乙烷135nm,丙烷 150nm,环丙烷190nm 2、含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σs*、 ns*,吸收弱, 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如C-Br、C-I、C-NH2)的 ns*跃迁有紫外吸收。
第六章 仪器分析 荧光分析法
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③ 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的性质对荧光体的荧光特性和强度均有强 烈影响。苯环上的取代基会引起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移 及相应荧光峰的改变。 通常给电子基团,如-NH2、-OH、-OCH3、 -NHபைடு நூலகம்H3 和-N(CH3)2 等,使荧光增强。因为产生了p -共轭作用,增强了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激发单 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 吸电子基团,如-Cl、-Br、-I、-NHCOCH3、 -NO2 和-COOH,使荧光减弱。具有刚性结构的 分子容易产生荧光。
1.基本原理
(3)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① 温度 温度升高,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和荧光 强度下降。 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子的内部能量转化作 用。当激发分子接受额外热能时,有可能使 激发能转换为基态的振动能量,随后迅速振 动弛豫而丧失振动能量。另一个原因是碰撞 频率增加,使外转换的去活几率增加。
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 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无辐射跃迁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预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 几率大,发光强度相对大;
1.基本原理
(3)荧光和磷光的区别
概
述
第六章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4
• X射线连续光谱是如何产生的?连续光谱为什么有短波限?短
波限如何计算?它与X光管的电压、电流以及靶材有无关系? 连续光谱是由高能的带电粒子撞击金属靶面时,受到靶 原子核的库仑力作用,突然改变速度而产生的电磁辐射。由 于在撞击时,有的带电粒子在一次碰撞中损失全部能量,有 的带电粒子同靶发生多次碰撞逐步损失其能量,直到完全丧 失为止,从而产生波长具有连续分布的电磁波。因此,它也 称韧致辐射、白色X射线或多色X射线。 如果带电粒子与靶一次碰撞后全部损失能量,产生的X射 线光子的能量最大,波长最短,这就是连续光谱中的短波限 (λ0)。所以连续光谱有短波限。如带电粒子的能量为eV, 短波限的波长为: λ0=1.24/V (nm),(V的单位是千伏特)。
• X射线荧光光谱谱线干扰: 虽然X射线荧光光谱比较简单,绝大部分是单独的谱线。 但在一个复杂的样品中,谱线干扰仍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干 扰严重影响X射线强度的测定,对定量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克服的方法有: ①避免干扰线,选用无干扰谱线作分析线; ②选择仪器测量条件,提高仪器的分辨本领; ③降低X光管的管电压至干扰元素激发电压以下,防止产生 干扰元素的谱线; ④进行数学校正,现代仪器上都有数学校正程序。
•荧光产额:原于内电子层q出现一个电子空位后,产生相应的 q系X射线荧光的几率,叫做荧光产额。Wq=Nq/N,(N为q层电子 空位数,Nq为产生q系谱线的光子数。就是单位时间内发出的 所有K系谱线的光子数NK与同时间内产生的K层电子空位数N之 比。)。 •吸收限:在μ~λ曲线上显示出一些突然不连续处,这些突 然的不连续处称为吸收限。 吸收突变:在μ~λ曲线上不连续处,较大的吸收系数与较小 的吸收系数之比,称为吸收突变r。
第六章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B 吸收带: 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π→π* 跃迁产生的,是芳香 族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在230-270nm呈现宽峰,且具有精细结构,吸收弱(ε 在200左右),在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消失.
E 吸收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可以认为是苯环内三个乙烯基共 轭发生的π→π*跃迁所发生的.分为E1和E2二个,E1大约在180nm处,E2大约 在200nm处,都是强吸收.当苯环上有发色基团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常与K带 合并,吸收峰红移.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 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 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E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远紫外区 (真空紫外区) 近紫外区
可见光区
13.6nm
200nm
380nm
780nm
当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受激发而从一个 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由于分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只 能吸收等于分子内两个能级差的光子。
△E= E2 -E1=hγ=hc/λ
E 吸收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可以认为是苯环内三个乙烯基共 轭发生的π→π*跃迁所发生的.分为E1和E2二个,E1大约在180nm处,E2大约 在200nm处,都是强吸收.当苯环上有发色基团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常与K带 合并,吸收峰红移.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 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 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E :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远紫外区 (真空紫外区) 近紫外区
可见光区
13.6nm
200nm
380nm
780nm
当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受激发而从一个 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由于分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只 能吸收等于分子内两个能级差的光子。
△E= E2 -E1=hγ=hc/λ
荧光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荧光光谱的原理及应 用
目录
•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 荧光光谱的测量技术 • 荧光光谱的应用 • 荧光光谱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荧光光谱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激发态与基态
激发态
当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如光能)后,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激发态 。
基态
分子最稳定的能级状态,也是最低能 级状态。
药物筛选与设计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设计,通过研究药物与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中 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具有快速、 准确的特点。
大气污染监测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荧光发射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
01
荧光发射的波长通常比激发光的波长长。
02
激发光的能量决定了荧光发射的波长。
03
通过改变激发光的波长,可以研究荧光物质在不同 能级间的跃迁行为。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跃迁过程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跃迁过程密 切相关。
跃迁过程包括辐射跃迁和非 辐射跃迁,辐射跃迁产生荧 光,非辐射跃迁导致能量以
荧光光谱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荧光光谱技术还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通过测量空气中特定物质的荧光光谱,可以实时监测空 气质量,及时发现和预警空气污染事件,保障公众健康。
目录
•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 荧光光谱的测量技术 • 荧光光谱的应用 • 荧光光谱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荧光光谱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激发态与基态
激发态
当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如光能)后,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激发态 。
基态
分子最稳定的能级状态,也是最低能 级状态。
药物筛选与设计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设计,通过研究药物与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中 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具有快速、 准确的特点。
大气污染监测
荧光光谱法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荧光发射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
01
荧光发射的波长通常比激发光的波长长。
02
激发光的能量决定了荧光发射的波长。
03
通过改变激发光的波长,可以研究荧光物质在不同 能级间的跃迁行为。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跃迁过程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跃迁过程密 切相关。
跃迁过程包括辐射跃迁和非 辐射跃迁,辐射跃迁产生荧 光,非辐射跃迁导致能量以
荧光光谱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荧光光谱技术还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通过测量空气中特定物质的荧光光谱,可以实时监测空 气质量,及时发现和预警空气污染事件,保障公众健康。
第六章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3
2019/2/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
6.5.1
X射线强度的测量
要进行定量分析必须测量特征X射线的强度,找出浓 度与强度的关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 测量X射线强度时,原则上应当测量分析线下的积分
强度,但在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晶体一次只
能使一种波长的X射线发生衍射而进入探测器。因此测量
2)灵敏度和检出限:灵敏度定义为工作曲线I=f(C)(I 为分析线强度,C为元素浓度)的斜率m。如果工作曲线是 直线,则斜率m为常数;如果工作曲线不是直线,则斜率m 就是浓度C的函数。其单位为cps/% 。 检出限也是灵敏度的一种表示法,即置信度为95%是 分析线峰时所对应的可检测的分析元素的含量。如果背景 的测量平均值为IB,背景计数时间为TB,背景测量的标准 IB 偏差: σB
r xy
(x x )(y y ) i i (x x ) (y y ) i i
2 2
(6-52)
如果rxy越接近1,相关性越好,越精确,如果rxy越小, 相关性越差,越不精确。
2019/2/10
--------------
15
6.5.5 实验校正法 由于基体效应的存在,使元素的浓度和分析线强度 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因此通过一些分析方法去消 除、减少或校正基体效应,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 准确度。这些分析方法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实验校正 法,另一类是数学校正法。 实验校正法有: 1)校准曲线法:一般浓度范围从0到100%,浓度 与分析线强度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如果浓度范围非常 狭窄,浓度与分析线强度的曲线近似为直线。通过标 样,制作校准曲线,然后通过被测样品的比较即可得 到被测元素的浓度。也可作二次、三次曲线。
《仪器分析》荧光分析法
取代基效应:苯环上有给电子基会增强荧光而吸电子基会减弱荧光。
化合物
相对荧光强度
荧光波长/nm
C6H6(苯) C6H5CH3
C6H5OH C6H5OCH3 C6H5NH2 C6H5Cl C6H5Br C 6 H5 I
10 17
18 20 20 7 5 0
270~310 270~320
285~365 285~345 310~405 275~345 290~380
(热的形式)
荧光
磷光 振 动 驰 内转移
(发光)
体系间跨越
外转移
1、振动驰豫
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以无辐射跃迁由 高振动能级跃迁到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振动驰 豫。
3、体系间跨越 电子由激发单重态向激发三重态的无辐射跃迁称为体系间 跨越。常见于含重原子(I、Br)的有机分子中。 4、外转移 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相互作用,以热的形式 失去多余的能量回到基态的过程。
日光灯
维生素B2
光谱分析法分类
按 能 量 交 换 方 向
吸收光谱法:物质吸收辐射能,由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而 得到的光谱。
发射光谱法:物质吸收辐射能,由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后,
再由高能态返回至低能态而产生的光谱。
按 作 用 物 质 不 同 分
分子光谱法:由分子产生的光谱——带状光谱
第六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物理性能评价
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的测量结果,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能。
化学性能评价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测试数据,综合评价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寿命等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评价
07
CHAPTER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环境科学中应用
样品制备
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经过干燥、研磨等处理,制备成适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样品。
03
2.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量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荧光强度。
01
操作步骤
02
1. 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内标元素。
3. 计算待测元素与内标元素的荧光强度比值。
4. 根据已知的内标元素浓度和荧光强度比值,计算待测元素的浓度。
用于岩石、矿物中主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
仪器参数设置
根据待测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范围,设置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激发电压、电流、滤光片、测量时间等参数。
谱图解析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得到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结合标准谱图库,对谱图进行解析,确定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样品前处理
采集水体样品,经过过滤、浓缩等前处理步骤,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未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将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共同发展。
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的测量结果,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能。
化学性能评价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测试数据,综合评价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寿命等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评价
07
CHAPTER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环境科学中应用
样品制备
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经过干燥、研磨等处理,制备成适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样品。
03
2.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量待测元素和内标元素的荧光强度。
01
操作步骤
02
1. 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内标元素。
3. 计算待测元素与内标元素的荧光强度比值。
4. 根据已知的内标元素浓度和荧光强度比值,计算待测元素的浓度。
用于岩石、矿物中主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
仪器参数设置
根据待测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范围,设置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激发电压、电流、滤光片、测量时间等参数。
谱图解析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得到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结合标准谱图库,对谱图进行解析,确定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样品前处理
采集水体样品,经过过滤、浓缩等前处理步骤,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未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将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共同发展。
第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 较浓溶液,由于猝灭现象和自吸收等原因, 使荧光强度和浓度不呈线性关系。
二 . 荧光分析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
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 上求出浓度; 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强度,比较; 荧光猝灭法 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S2
系间窜跃
S1
能 量
吸 收
发
射
荧
外转换
光
T1
T2
发 射 磷 光 振动弛豫
S0 l1
l2
l 2
l3
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1.2 激发光谱与荧光(磷光)光谱
1.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曲线
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磷 光)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图中曲线I ) 。
基态S0
T2
T1 三重态
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预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 发光强度相对大; 荧光:10-6~10 -9 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二 . 荧光分析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
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 上求出浓度; 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强度,比较; 荧光猝灭法 多组分混合物的荧光分析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S2
系间窜跃
S1
能 量
吸 收
发
射
荧
外转换
光
T1
T2
发 射 磷 光 振动弛豫
S0 l1
l2
l 2
l3
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1.2 激发光谱与荧光(磷光)光谱
1.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曲线
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磷 光)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图中曲线I ) 。
基态S0
T2
T1 三重态
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 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预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 发光强度相对大; 荧光:10-6~10 -9 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f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a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
荧光量子效率≈1
2019/11/22
4.待测原子浓度与荧光的强度
当光源强度稳定、辐射光平行、自吸可忽略 ,发射荧光 的强度 If 正比于基态原子对特定频率吸收光的吸收强度 Ia ;
If = Ia
在理想情况下:
If Φ I0A K 0lN K c
2.缺点 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2019/11/22
二、基本原理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
过程: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 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 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特点: (1)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2)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3)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4)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5)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 量依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2019/11/22
3.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猝灭: 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 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 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猝灭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 程度最小。如何恒量荧光猝灭程度?
荧光量子效率: = f / a
特点: 光源
与检测器 成一定角 度;
荧光量子效率≈1
2019/11/22
4.待测原子浓度与荧光的强度
当光源强度稳定、辐射光平行、自吸可忽略 ,发射荧光 的强度 If 正比于基态原子对特定频率吸收光的吸收强度 Ia ;
If = Ia
在理想情况下:
If Φ I0A K 0lN K c
2.缺点 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2019/11/22
二、基本原理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
过程: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 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 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特点: (1)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2)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3)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4)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5)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 量依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2019/11/22
3.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猝灭: 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 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 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猝灭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 程度最小。如何恒量荧光猝灭程度?
荧光量子效率: = f / a
特点: 光源
与检测器 成一定角 度;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1)同一碳原子上杂原子数目愈多,λmax愈向长波移动。 例如:CH3Cl 173nm,CH2Cl2 220nm, CHCl3237nm ,CCl4 257nm (2) 杂原子的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 波长红移。
例如: CH3Cl 173nm; CH3Br 202nm; CH3I 257nm
第六章 紫外光谱
6.1.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6.2. 紫外光谱仪
6.3.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6.4. 紫外光谱的应用
6.1 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一、定义:
1、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400nm, 其中10-
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的
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254 261 263 266 272
CH2=CH-CH3
六甲苯
3、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导致p p *跃迁能量减小,吸收红移,非极性溶剂: 吸收蓝移。
非极性溶剂n → π*跃迁能量减小,吸收红移,极性溶剂: 吸收蓝移。
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
pp*
n → π*
4、立体效应
空间位阻:影响共平面性,从而影响共轭效应。
O HC O C CH3 λmax=466
O C O C
λmax=300
邻位效应:苯环邻位取代影响共轭。 跨环效应:两个基团虽不共轭,但由于空间的排列,他们 的电子云仍能相互影响,使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系数改变 λmax=292 ε= 292
第六章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2
晶体的分辨率就是它分开或辨别波长几乎相等 (接近)的两条谱线的能力,分辨率同时受到两个因 素的影响:角色散Δθ/Δλ,即两条波长差为Δλ光谱 线2θ角分开的程度,Δθ/Δλ越大分辨率越高;和发 散度即衍射线的2θ宽度,一般用衍射峰的半高宽 B(即衍射峰半高处的宽度)来表示,B越小,分辨率 越高。
角色散可从布拉格衍射公式的微分形式得到: 2dsinθ =n λ (6—32) 两边微分 2dcosθ ·dθ =n·dλ
2013-5-13
端窗型X 射线管结构示意图
2013-5-13 ------------- 20
高速电子撞击使阳极元素的内层电子激发;产生X射线辐射。
侧窗型X 射线管结构示意图
2013-5-13 ------------- 21
X光管发射出来的连续谱和靶材的特征谱都可用来 激发二次X射线,在这些光谱中仅波长比样品中被测元 素某谱系吸收边波长短的X射线才能激发该谱系的特征 X射线。如果靶线靠近吸收限短波一侧并很强,则该靶 线在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否则连续谱激发起主要 作用。 从样品中产生的二次X射线光子数(IF)与X光管发 射出的初级X射线到达样品上的光子数(IP)的比值叫做 X射线荧光激发效率Eλ Z。
能量色散是X光管发出的X射线,经过光学系统 聚焦,以一定的掠射角、固定的光斑照射在样品上, 样品受激产生的X射线荧光,经狹缝被Si(Li)探测器 检测,通过前置放大器、放大线路将信号放大,再 经过多道分析器色散,输入计算机获得样品的X射线 荧光光谱;然后由定量分析程序计算出样品中各元 素的含量。
第六章荧光光谱
环境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荧光分析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一般来说,荧光分 析的灵敏度要比吸收光谱测量高2-3个数量级。但正因 为其灵敏度高,因此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 样品的温度度、pH值以及样品中杂质的存在等等。有 时,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考虑 和设法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时,也可巧妙地利用荧 光参数对环境困素的敏感性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列举一些环境因素对 max 、 F 和 F 等荧光参数的影响。
Figure 9. Schematic diagram of a ratiometric spectrofluorometcr.
荧光显微镜
主要譜参量
激发谱和发射谱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 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
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不同
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 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 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 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EMISSlON LlFETlMES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is emission from a singlet state, where the electron spins in the molecule are paired.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如果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 振动能级的电子通过无辐射跃迁 ( 系 间 交 连 , intersystem crossing)改变自旋方向,则因消 耗部分能量而降至另一种激发态 。原来成对电子中的一个自旋方 向被倒转,成为不配对电子,电 子自旋之和不为0 S=1/2+1/2=1 多重性 M=2S+1=21+1=3 因此这种电子激发态称为三线(电 子 激 发 ) 态 , 或 三 重 态 (triplet state)。
上面提到的“环境极性加强,max红移 ”的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如果在 激发态的寿命之内,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 来重新排列并降低激发态的能量,则可能 发 生 max 兰 移 的 情 况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orientation constraint”。这说明在利用max 作为环境极性的探针时要十分谨慎。
在极性溶剂中af 较大,产生红移。
同一种荧光物质在不同极性的环境中 环境(如溶剂)的极性对max的影响 ,其 max 可能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 ,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要强,因此被 激发的荧光分子将趋向于与极性溶剂 (或极性环境)相互作用,使溶剂分 子的电子分布会发生变化,偶极子重 新取向,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荧光分 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级,减少激发态 的能量,引起发射谱的红移。例如, 当溶剂的极性由乙二醇、甲醇、异丙 醇到辛醇依次减小时,ANS(1-氨基8-萘磺酸酯,一种荧光探针,常用于 与蛋白质非共价结合)的荧光谱发生 兰移,量子产率提高。
规律:
ItI 0e
-kt
其中I0 是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It 是时间t 时的荧光强度,k是衰减常数。假定在时间时测得 的It为I0的1/e,则是我们定义的荧光寿命。
寿命是衰减常数k的倒数。事实上,在瞬间激发后的 某个时间,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然后荧光强度将按 指数规律下降。从最大荧光强度值后任一强度值下降 到其1/e所需的时间都应等于。
荧光光谱灵敏度高的原因
荧光辐射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测量到 的荧光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
荧光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发射,因此可以在 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 这样,荧光不受来自激发光的本底的干扰, 灵敏度大大高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用 的样品量很少,且测量方法简便。
荧光光谱第二个特点是信息量较大
呈镜象对称关系。
在发射谱中最大荧光强度的位臵称为max, 它是荧光光谱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环境的极 性和荧光团的运动很敏感。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time)
去掉激发光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到去掉激发光
时荧光强度I0的1/e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
,常用表示。如荧光强度的衰减符合指数衰减的
激发谱和吸收谱的关系
既然激发谱是表示某种荧光物质在不同波 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所测得的同一波长下荧 光强度的变化,而荧光的产生又与吸收有 关,因此激发谱和吸收谱极为相似,呈正 相关关系。
吸收谱与发射谱的关系
由于激发态和基态有相似的振 动能级分布,而且从基态的最
低振动能级跃迁到第一电子激 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与由第 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 也相近,因此吸收谱与发射谱
百度文库
溶剂影响 溶剂影响的结果可以用Lippert方程来描述:
a
f
2 1 n 2 1 ( * ) 2 2 1 2 n 2 1 hc a3
+常数 其中,a与f分别为荧光分子的吸收波数与发射 波数, af 反映了吸收光与发射光能量的差别 ;为溶剂的介电常数;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a为荧光分子在溶剂中的半径,与 分别为荧 光分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时的偶极矩。
由于各种竞争性过程而使荧光量子产率减小 的现象称为淬灭(quenching),如温度淬灭、 杂质淬灭等。量子产率对于生色团周围的环 境以及各种淬灭过程很敏感。量子产率的改 变必然会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因此,如果 只需要研究量子产率的相对值,则只要量测 荧光强度也就足够了。
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F取决于激发态的初始分布IA与量子产率 的 乘积。 这里的F指的是向各个方向上发射的荧光强度的总和, 实际上,谱仪收集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仪器测 到的荧光强度F IA Z,这里Z是仪器因子。 椐据Beer-Lambert定律可以推得:
荧光光谱能提供较多的参数,例如激发谱、发射谱、峰位、 峰强度、荧光寿命、荧光偏振度等。 荧光光谱还可以检测一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不到的时间 过程过程。紫外和可见荧光涉及的是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 荧光产生包括两个过程:吸收以及随之而来的发射。每个过 程发生的时间与跃迁频率的倒数是同一时间量级(大约10-15 秒),但两个过程中有一个时间延搁,大约为10-8秒,这段时 间内分子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寿命取决于辐射与非辐射之 间的竞争。由于荧光有一定的寿命,因此可以检测一些时间 过程与其寿命相当的过程。例如,生色团及其环境的变化过 程在紫外可见吸收的10-15 秒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静止不变的, 因此无法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但可以用荧光光谱检测。
由上式可见,介电常数增加会使能量差增大,而折射率增加 使能量差减少。由于荧光分子激发态的偶极矩一般要大于 基态偶极矩,荧光分子偶极矩的增大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 ,使溶剂分子的电子分布和偶极子取向发生变化。溶剂偶极 子的重新取向需要比电子重新分布长得多的时间。介电常数 不仅与偶极子取向有关,也与电子取向有关,上式中第一 项()/(2)是电子和偶极子重新取向的结果;折射率n与 电子重新分布有关,因此上式中第二项是电子重新分布的结 果。 由于非极性溶剂分子没有偶极矩,因此没有在激发态荧光分 子的作用下偶极子重新取向的问题, n2, af很小。而
EMISSlON LlFETlMES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is emission from a singlet state, where the electron spins in the molecule are paired.
单重态(单线态)与三重态(三线态)
Fλ=2.3I0 (A)C·· l· Z
式中 (A)为激发波长A处的消光系数,C为样品分 子的浓度,I0为入射光强度,I0为透过样品后的光强度 ,l为光程(样品池光径)
如果激发光强保持不变,且和Z与激发波长无关,则
F (A)
很显然,荧光强度与样品在波度A处的消光系数有关, 而消光系数与激发波长是密切相关的,消光系数随波长 的变化即吸收谱,因此荧光强度也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 变化。激发谱与吸收谱呈现正相关关系。 当然,实际上仪器因子Z与波长是有关的,这就使得激 发谱与吸收谱并不完全相似。
对稀溶液来说,荧光强度F与吸收度A成正比: FkI0A 这里k是比例常数,I0是吸收前的光强度, 是荧光量子 产率。 的绝对值是较难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的,因为必须事先知 道仪器的修正因子。实际测量中大多采用相对法,即用已 知量子产率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 若两种溶液测量条件完全相同,则它们的k和I0相同: F1/F2A1 1/(A2 2) 1/ 2F1A2/(F2A1) 已知2就可求出1。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在一定 时间内发射出波长比入射光长的光,如果这个时间 比较短,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荧光由一种能发荧光 的矿物 萤石(fluospar)而得名。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 外光和可见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 荧光。 除了紫外光和可见光可能激发荧光外,其它 的光如红外光、X射线也可能激发出荧光,因此除 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外,还有红外荧光、X射线荧 光等。
单线基态(A)、单线激发态 (B)和三线激发态(C)
仪器结构
FLUORESCENCE INSTRUMENTATlON
Diagram of a simple fluorescence instrument
Figure 8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ingle-beam spectrofluorometer. From Perkin-Elmer.
电子自旋的大小用自旋量子数S表示,S可为+1/2或-1/2,这里的正 负号取决于自旋的方向。基态中每个能级通常被两个自旋相反的即自旋 配对的电子占据。配对电子中,一个S=+1/2,另一个S=-1/2,所以 自旋总和S=+1/2-1/2=0。 如果不考虑原子核的自旋,则总角动量J=L+S,L为总公转角动量, S为总自旋角动量,L、S与J的组合需要符合一定的量子条件,J总共可 以取M个不同的数值,M称为多重性。当L足够大时。可以证明,J可以有 (2S+1)个不同的数值,即 M=2S+1 当所有的电子都配对时, S=+1/2-1/2+1/2-1/2…=0, 则 M=2S+1=1 当成对电子中的一个被激发到S1、S2等电子能级激发态时,其自旋不 变,即仍和处于基态的另一电子成对。这些能态都被称为单线态或单重 态(singlet state)。
环境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荧光分析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一般来说,荧光分 析的灵敏度要比吸收光谱测量高2-3个数量级。但正因 为其灵敏度高,因此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 样品的温度度、pH值以及样品中杂质的存在等等。有 时,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考虑 和设法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时,也可巧妙地利用荧 光参数对环境困素的敏感性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列举一些环境因素对 max 、 F 和 F 等荧光参数的影响。
Figure 9. Schematic diagram of a ratiometric spectrofluorometcr.
荧光显微镜
主要譜参量
激发谱和发射谱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 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
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不同
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 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 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 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第六章荧光光谱
Fluorescence
由于绿色荧光蛋白用紫外线一照就 下村修现年80岁的下村修1928 发出鲜艳绿光,研究人员将绿色荧光 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 蛋白基因插入动物、细菌或其他细胞 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 的遗传信息之中,让其随着这些需要 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跟踪的细胞复制,可“照亮”不断长 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 大的癌症肿瘤、跟踪阿尔茨海默氏症 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 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观察有害细菌的 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 生长,或是探究老鼠胚胎中的胰腺如 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何产生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 马丁· 沙尔菲马丁· 沙尔菲出生于1947年,现年61岁,是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 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 学和医学等领域。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 马丁· 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共同获得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将均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奖金。帮助他们获奖的是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为生物与医学实 验带来革命,它发出的荧光像一盏明灯,帮助研究人员照亮生命体 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发现 ,一种叫“螳螂虾”的海 里动物通过发出色彩鲜艳 的荧光来恐吓警告敌对者 或者吸引性配偶,
用荧光抗体染色之 原生动物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FP)
K. Brejc et.al., PNAS 94 (1997) 2306
1 nm
荧光光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