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压技术07(完)
高电压技术_1到8章_课后习题答案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1或γde 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高压电技术》课程复习要点
《高压电技术》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高压电技术》适用专业:2016级电力系统自动化(专科业余函授)辅导教材:《高电压技术(第三版)》常美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内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要求:掌握电介质的极化;了解质的介电常数;掌握电介质的电导和损耗。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内容: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放电过程的一般描述;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要求:了解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及电子崩;了解自持放电条件,掌握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熟悉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及电晕放电;掌握沿面放电及污闪。
第三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内容:气隙的击穿时间;气隙的伏秒特性;气隙的击穿电压;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的电气特性。
要求:了解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第四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内容: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影响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提高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要求:了解固体与液体介质的击穿和老化;掌握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第五章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内容:绝缘预防性试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要求:掌握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泄漏电流的测量及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第六章绝缘的高电压试验内容: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工频高压试验基本内容;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直流高压试验基本内容。
第七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内容: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行波的折射与反射;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要求:掌握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掌握行波的折射和反射;掌握波作用于单绕组时引起的振SF6气体荡、三相绕组的波过程及波在变压器绕组间的传播。
第八章雷电及防雷装置内容:雷电参数;避雷针与避雷器;接地装置。
要求:了解雷电参数和雷击过电压的基本分类;掌握各种防雷装置的基本原理和防雷性能;掌握防雷接地。
高压教案-(1)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The pole turn)、电导和损耗(Exhaust)电解质是具有电阻率;106~1019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的极性及分类分子键:分子间的结合力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极化:极化的基本形式1、电子式极化即由电子发生相对位移形成的极化存在于一切电介质中。
特点;(1)j极化所需时间极短。
10-15s。
(2)极化与频率无关。
(3)极化过程无能耗。
(4)极化受温度影响小。
2、离子式极化:离子的位移造成的极化称为离子式极化。
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解质中。
电负性;指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电解质整体对外没有极性,当有外电场沿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对外呈极性。
去掉外电场,自动回到原来的非极性状态。
温度升高:1、离子间结合力减少,极化程度增强。
2、离子密度减少,极化程度减低。
总之:1的影响大于23、 偶极子式极化:偶极子转向引起发生于极性电解质中。
特点;(1) 极化所需时间较长10-10s ~10-2s. (2) 极化与品频率有关。
(3) 极化过程有能耗。
(4) 温度影响大。
4、 空间电荷极化:自由离子的移动。
夹层极化:S 闭合瞬间: 一般故C 1、C 2上电荷要从新分配,夹层电解质界面上出现电荷集聚。
特点:(1) 夹层极化缓慢,时间长。
(2) 有能耗。
外加电压频率增加,极化减低。
偶极子转向时要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 温度增加,1、分子性结合力减低极化程度增加。
2、分子热运动加剧,妨碍偶极子转向,极化减低。
总之:取决于1、2相对强弱。
小结:极化种类 产生场合 所需时间 能耗 产生原因只在低频电压下完成极化12021C C U U t ==第二节 电解质的损耗 一、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1、电解质的等值电路(直流电压) 介质损耗: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某些有损极化(例如偶极子、夹层极化)引起的损耗,总称介质损耗。
04第四章-常用急救技术-习题
04第四章-常用急救技术-习题第四章常用急救技术习题01-单选题1.一位伤者触高压电倒下,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采取的措施为()A.立即使伤者脱离高压电区 B.立即心肺复苏 C.立即拨打120电话D.去叫人一同抢救E.立即进行护理体检2.救护人员判断伤者有无意识,应()A.轻拍伤病员的两侧肩部,大声呼唤B.摇晃伤病员身体,大声呼唤C.看伤病员瞳孔D.测伤病员脉搏E.测血压3.救护人员判断婴儿有无意识,应()A.轻拍婴儿的两侧肩部,大声呼唤B.摇晃婴儿身体,大声呼唤C.看婴儿瞳孔D.测婴儿脉搏 E.拍击婴儿足底4.救护人员判断伤者意识丧失后,应立即()A.进行心肺复苏B.呼救C.将伤病员安置平卧位D.给予人工呼吸E.立即进行护理体检5.心肺复苏伤者体位()A.俯卧在硬质平面上B.侧卧在硬质平面上C.休克卧位D.仰卧在硬质平面上E.平卧位6.头颈部创伤的伤者用以下哪种方法打开气道()A.仰头举颏法B.托颌法C. 仰头抬颈法D.压额抬颌法E.抬颈法7.打开气道时,儿童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A.90°角B.60°角C.30°角D.45°角E.0°角8.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A.心前区叩击B.心脏按压C.口对口人工呼吸D.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E.安置体位9.在基础生命支持评估呼吸情况时,评估时间不应超过()A.5秒钟B.10秒钟C.15秒钟D.20秒钟E.25秒钟10.人工呼吸时属于有效地通气的是()A.通气小于1秒钟B.通气大于5秒钟C.通气有阻力D.胸廓有起伏E.胸廓无起伏1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哪项不对()A.先保持呼吸道通畅B.左手控闭鼻孔C. 右手托下颌D. 吹气时间占2/3,呼出时间占1/3E. 潮气量1000ML以上12. 有关婴儿人工呼吸,那条正确()A.每分钟吹气8~10次B.口对口人工呼吸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D.吹气时间小于1秒E.潮气量500ml以上13.判断成人有无心跳,一般检查()A.肱动脉B.股动脉C. 颈动脉D.桡动脉E.锁骨下动脉14.诊断心跳骤停的简捷依据是()A.血压测不到B.神志突然消失C.呼吸突然停止D.大动脉搏动消失E.动脉搏动消失15.在意外事故现场,对伤者判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A.听心音B.观察心尖搏动C.摸动脉搏动D.测血压E.观察反应16.在基础生命支持评估循环情况时,评估时间不应超过()A.5秒钟B.10秒钟C.15秒钟D.20秒钟E.25秒钟17.判断婴儿有无心跳,一般检查()A.肱动脉B.股动脉C.颈动脉D.桡动脉E.听心音18. 成人胸外按压时,胸廓下压的幅度为()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19.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1倍 B.按压深度4~5cm C.按压频率100次/分D.放松压力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定位点E.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220. 进行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时,掌根应放在()A.心尖部B.心前区C.两乳头连线中点处D.胸骨柄处E.左乳头处21.有关胸外心脏按压,错误的是()A.平卧,背部垫硬木板 B.按压部位在心尖区C.按压频率100次/分D.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4~5cm E.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同22.胸外心脏按压频率()A.60次/分B.80次/分C.100次/分D.120次/分E.大于120次/分23.儿童胸外按压时,胸廓下陷的深度为()A.1~2cm B.约胸廓前后径1/3~1/2 C.约胸廓前后径1/2~2/3D.4~5cm E. 3~4cm24.进行婴儿胸外心脏按压时,手指应放在()A.心尖部B.心前区C.胸部正中,贴紧乳头连线下方水平D.胸骨柄处E.胸骨上段25. 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A.5:1 B.15:2 C.30:2D.15:1 E.10:126.结扎止血带时应做明显标记,并定时放松,放松间隔时间为()A.10~30minB.30~60minC.60~90minD.90~120minE.120~150min27.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应尽量缩短,连续使用最长不超过()A.1hB.2hC.3hD.4hE.5h28.结扎止血带时应尽量靠近伤口,选择部位时上臂在何处()A.上1/2处B.下1/2处C.上1/3处D.下1/3处E.以上都不对29.结扎止血带时应尽量靠近伤口,选择部位时大腿宜在何处()A.上2/3处B.下2/3处C.上1/3处D.下1/3处E.以上都不对30.绷带包扎顺序原则上应为()A.从上向下,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B.从下向上,从右向左,从远心端向近心端C.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D.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E.从上向下,从右向左,从近心端向远心端31.固定的目的()A.止痛B.复位C.防止污染D.防止骨折断端移位E.止血32.担架搬运时()A.伤员头部向前,足部向后B.伤员头部向后,足部向前C.伤员俯卧,足部向前D.伤员仰卧,足部向前E.以上都可以33.关于伤员的转送,下列哪项错误()A.对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 B.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病人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C.途中严密观察病情 D.遇有导管脱出应立即插入E.途中不能中断抢救34.疑有颈椎或脊椎骨折病人在搬运时,下列哪项错误()A.尽可能用颈托固定颈部B.搬运时应固定头部,避免摇摆 C.可用海绵垫抬动D.保持脊椎的轴线稳定 E.将病人固定在硬板担架上搬运35.关于病人的转运,下列错误的是()A.病情不稳定者,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B.担架在行进途中,伤员应头部在后,下肢在前C.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D.腹胀者去除胃肠减压术后再空运E.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36.使用止血带紧急止血错误的是()A.扎在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处 B.以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出血停止为度C.需垫以衬垫且须垫平D.做明显标记E.持续止血避免放松37.搬运昏迷伤员时应取的体位是()A.仰卧位,下肢屈曲 B.侧卧位,下肢屈曲 C.侧卧位,头偏向一侧D.仰卧中凹位 E.半坐卧位38.有关包扎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扎动作要轻柔,不要触及伤口B.包扎松紧要适宜C.包扎时要保持伤员体位舒适D.包扎方向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注意露出肢体末端E.包扎时应在肢体的外侧面打结,不要打在伤口上39.有关骨折临时固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理顺序是止血、包扎,再固定B.先临时固定再抗休克C.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D.夹板与皮肤间要加衬垫E.随时观察末梢循环情况40.对于创伤伤员伤口处理的原则,正确的是()A.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去除B.脑组织脱出时,应及时回纳 C.有骨折要进行临时固定D.及时用止血带止血E.创面中有外露的骨折断端,严禁回纳入伤口41.动脉出血的特点除外()A.血色鲜红B.血流急C.呈喷射状D.呈片状渗出E.多发生在断裂血管的近心端42.固定的作用不包括()A.方便转运B.压迫止血C.减轻疼痛D.减少并发症E.防止再损伤43.王某,外伤后出血不止,检查时仅能触到颈内动脉搏动,判断其收缩压大致为()A.150mmHgB.120mmHgC.130mmHgD.60mmHgE.0mmHg44.腹部冲击法自救不适用于()A. 不完全气道梗阻者B. 意识昏迷者C. 具有一定救护知识者D.打电话困难者E.不能说话者45.气道异物梗阻的特殊表现为()A.呼吸困难B.面色紫绀C.剧烈呛咳D.“V”形手势E.昏迷倒地46.气道异物梗阻腹部冲击法用力的部位在患者的腹部正中线脐上方()A.一横指处 B.两横指处C.三横指处D.四横指处E.五横指处47.气道异物梗阻腹部冲击法用力的方向为()A.向内向上B.向内向下C.向外向上D.向外向下E.与腹壁垂直48.气道异物梗阻胸部冲击法适用于()A.老年人B.怀孕早期C.儿童D.婴儿E. 肥胖者49.气道异物梗阻胸部冲击法用力的部位在患者的()A.肋骨缘B.剑突部C.胸骨上部D.胸骨中部E.胸骨下部50.完全气道异物梗阻昏迷的患者行海氏手法救治后异物仍未排出,检查心跳呼吸已停止,应()A.立即CPRB.继续海氏手法施救C.用食指盲目清除口腔异物D. 送医院急救E.放弃抢救51.完全气道异物梗阻昏迷的患者行海氏手法救治时患者正确的体位是()A.站立位B.仰卧位C.侧卧位D.平卧位头偏一侧E.半卧位52.儿童不完全气道异物梗阻时采用的救治方法为()A.背部叩击法B.立位腹部冲击法C.卧位腹部冲击法D.立位胸部冲击法E.卧位胸部冲击法53.容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梗阻的人群除外()A.脑血管意外后患者B.老年人C.婴儿D.儿童E.孕妇54.气道异物梗阻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A.气道梗阻的识别 B.呼救 C. 急救方法选择正确D.操作手法正确E.救护者态度冷静55.婴儿发生气道梗阻时采用的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背部叩击、胸部冲击法B.立位腹部冲击法C.卧位腹部冲击法D.立位胸部冲击法E.卧位胸部冲击法56.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时婴儿的头部始终()A.高于躯干 B.与躯干相平 C.低于躯干D.偏向一侧E.朝下倒立57.预防气道异物梗塞的发生措施除外()A.将食物切成小条 B.缓慢进食C.咀嚼完全D.儿童口含食物时奔跑E.吃饭时不大声说笑58.气道异物梗塞急救的注意事项不对的是()A.尽快识别气道异物梗塞的表现B.腹部冲击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C.实施胸部冲击时把手放在胸骨剑突上D.实施腹部冲击时定位要准确E.连续冲击5次后观察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异物59.关于环甲膜穿刺术说法不正确的是()A.病人去枕平卧,头后仰B.气管给药时,针头刺入环甲膜后立即注射药物C.注射用药物以等渗盐水配置D.若穿刺部位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E.术后病人咳出带血分泌物现象一般在1~2d内会消失。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
实际的自由行程长度是随机量,并有很大的分散性,粒 子的平均自由形成长度等于或大于某一距离x的概率为:
x
px e
所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e
1
r 2 N
式中 r——气体分子的半径; N——气体分子的密度;
由于 N p kT
代入上式即得:
e
kT
r 2 p
精选课件
32
2.带电粒子的迁移率
带电离子虽然不可避免地要与气体分子不断地发生碰撞, 但在电场力的驱动下,仍将沿着电场方向漂移,其速度u与场 强E其比例系数k=u/E,称为迁移率,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 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精选课件
6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实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隙的电气强度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精选课件
7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第二节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第三节 电介质的电导 第四节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精选课件
5
五.课程相关信息
➢ 参考书: 《高电压绝缘技术》,中国电力,严璋,朱德恒 《电网过电压教程》,中国电力,陈维贤 《高电压试验技术》,清华,张仁豫 《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赵智大 ➢ 考试:
20%(作业10% +实验10% )+80%(闭卷笔试) ➢ 答疑安排: 时间: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教三楼一楼110室(办公电话:752-2357)
高电压技术
精选课件
1
绪论
一.内容与范畴
《高电压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 气物理问题。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于大功率、远距 离输电而发展、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属于现代物理学 中电学的一个分支。
高压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1..游离的四种形式: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表面游离P2~32.去游离的3种形式: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附着效应P3~43.理解电子崩理论(汤逊放电理论)P4解释了整个间隙放电的过程和击穿条件,这是最早的气体放电理论,称为汤逊电子崩理论。
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 as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s为间隙距离)。
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 as-1)个。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个(r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 as-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 as-1)=1。
4.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名词解释)P5非自持放电:需要外界游离因素存在才能维持的放电。
自持放电: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存在也能维持的放电。
5.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约为30kV(幅值)/cm P56.电晕放电:伴随着游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发,发出大量的光辐射,在黑暗里可看到在该电极周围有薄薄的淡紫色发光层,有些像日月的晕光,故称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自持放电,但整个间隙仍未被击穿。
要使间隙击穿,要升高电压。
P107.汤逊理论自持放电的条件:可表达为γ(e as—1)=1 P68.理解流注理论: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空间光游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作用。
P89 汤逊放电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1)根据汤逊放电理论计算出的击穿过程所需时间,至少应等于正离子走过极间距离的时间,但实测的放电时间比此值小10~100倍。
(2)按汤逊放电理论,阴极材料在击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气压下的空气间隙中,间隙的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
高电压技术
1 2 mv eEx 2 发生碰撞电离的必要条件为
或
eEx Wi
Ui x E
(2-2) (2-3)
式中 U i 为气体分子的电离电位。 为使碰撞能导致电离,带电粒子在碰撞前必须行经 的距离(行程)。 增大场强E可使x减小。增大带电离子的行程或提高 外施电压可使碰撞电离的概率和电离强度增大。
K 良好绝缘, 1.3 受潮或劣化,k变小。 大电容设备应充分放电,因为它的k很大。
2010-5-7,广州遭遇特大暴雨,市区“水浸街”。
二、电介质的电导
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离子式电导,
电介质的电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金属的电导是电子式电导,金属的 电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绝缘电阻值R∞
电导特性在工程实际中的意义: 测量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来反映绝缘的电导特性, 用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或存在其他劣化现象。 多层绝缘结构,直流电压下稳态分布与各层介质的 电导成反比。因此,设计直流设备绝缘时应注意不 同电导率介质的适当搭配,使电场分布合理,绝缘 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介质电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正确使用和分析绝 缘状况有指导意义。
铜(Cu) 氧化铜(Cuo) 铯(Cs)
表面电离的形式
• • • • 正离子撞击阴极 金属加热 短波照射 强电场
• 影响气体电离的因素 • 气压、温度、电场、光辐射、气体本身结构
二、带电粒子的消失 1.带电粒子向电极定向运动并进入电极 2.带电粒子的扩散 3.带电粒子的复合 4. 吸附效应 SF6
经山东潍坊,列车撞上了一男性铁路工人
(当场死亡),导致车头部分裂开,留有暗
红色血迹。列车暂停约20分钟,最终晚点15
分到达北京。
• 当时D54路过潍坊站后,正处于加速阶段,时
第四章 高压技术07(完)
40MPa下:10~,变化大多数是可逆的,
降压可自行复原;
压力﹥几百MPa,则变化成为不可逆的了。
2·高压对细胞生物化学反应的影响
加压有利于促进反应朝向减小体积的方向 进行,推迟了增大体积的化学反应 加压阻碍放热反应的进行。 凡是对保持生物聚合物天然状态有利的
高压致死作用机制:高压导致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
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
原有的生理活动机能,甚至使原有功能破
坏或发生不可逆变化。
微生物高压致死的机制:
1、高压对微生物细胞形态的影响
细胞外形变长、胞壁脱离细胞质膜、无膜结构
细胞壁变厚等等。
•
埃希氏大肠杆菌:在常压下:长度为1~2um,
(五) 其他方面
高压处理能改变食品物料的某些物性,可以 进行食品的品质和风味的改良与新产品的开发。
高压处理可以脱除葡萄柚汁的苦味;
在对陈米的改良上,高压处理效果很好;
高压处理还可以增加蛋白质食品的凝胶性、保水性 及起泡性等功能;
高压处理还可用于酒的陈酿、可食膜的制造及一些
在常压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如酶反应、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等; 高压处理使水产品仍保持原有生鲜味;高压处理还可 增大鱼肉制品的凝胶性。
一、 基本原理
(一) 高压杀菌的基本原理
高压杀菌:就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 后,置于高压(200MPa以上)装置中加压处理,使之
达到杀菌要求的目的。
高压杀菌的基本原理表现在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
作用。
高压杀菌效果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大肠杆菌:﹤200MPa,时几乎末减少, ﹥300MPa,灭菌效果显著, 残存菌数随压力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弯曲杆菌、绿浓菌和沙门氏杆菌等的灭菌效果也 与大肠杆菌相同; 微球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在300MPa以下几 乎无效,400MPa以上才开始减少,600MPa以上 方可杀菌。
高压教材第四篇课件
第二节 UHVAC输电的功能与优点
与500kV和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相比,1000kV及以上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具有下列功能与优点: ●更大的输电容量
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P与输电电压U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波阻抗Z成反比 (P=U2/Z),所以提高输电电压是增大线路输电能力的首选措施。一条1000kV线路 的输电能力几乎相当于4~5条500kV线路。 ●更远的输送距离
输电线路的输送距离通常受限于静稳极限。以输送2000MW电力为例,如用 500kV常规线路只能送400km,而用l000kV来送,可达1300km以上。 ●大幅降低输电损耗
以输送10000MW 计算,用1100kV送电时的电能损耗只有500kV时的1/5。
●显著节约线路走廊用地
线路走廊的宽度取决于导线布置方式、塔型、电气安全、线路产生的环境影
◆ 新建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研究基地
■ 2006年10月10日在武汉奠基,计划在2006年底进行带电
试验,2007年上半年建成。基地占地 133400m2, 设备将 由国内20多家厂商研制提供,其综合试验能力将创12项 世界第一,包括:
●特高压试验线段几何尺寸可调和杆塔优化试验的功能; ●模拟海拔高达5500m处外绝缘特性试验条件的装置; ●全天候电磁环境监测系统; ●特高压交流绝缘子串全尺寸污闪试验能力; ●特高压GIS / AIS全电压、全电流带电考核场的功能; ●工频谐振试验装置的电压等级和容量; ●特高压运行、检修、带电作业综合培训功能与条件; ●全天候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等等。
二、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可行性
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每发展一级新的输电电压时,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 建设新输电电压试验研究基地(包括试验线段); ● 建设工业性试验线路和变电站; ● 建设正式的输变电系统。 这三个阶段一般需要10~20年时间。 (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武汉高压研究所开始特高压户外试验场的建设,到1996年正式建成 投入使用,使我国有了自已有了一座初步达到世界规模的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 (2)我国的电工制造业已有20多年自制500kV级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经验,近年又成功研制了750kV 级成套输变电设备,这些都是我国自己试制l000kV级设备的技术基础。
高压类理论部分2012原书重点打印
电工基础第一节直流电路电场当两个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有作用力,即同性带电物体互相排斥,异性带电物体相互吸引。
尽管两个带电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但互相之间却存在着作用力,这说明在带电物体周围的空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相互作用力就是靠这种特殊物质来传递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物质称为电场。
凡有电荷存在,其周围必然有电场存在。
如果电荷的多少和位置都不变化,则其电场也不变化,这种电场称为静电场。
电位当一物体带有电荷时,这物体就具有一定的电位能,我们把这电位能叫作电位。
一般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电位的单位是伏特。
电流电流就是电荷有规律的定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流分交流电和直流电两大类。
凡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流,简称直流: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有脉动变化的电流称为脉动直流电: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
电阻与电导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电阻的倒数为电导。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关系的定律,它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
电路连接(串联,并联,混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按头尾详解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电阻的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即各电阻的头连在一起,尾连在一起),使每个电阻两端都承受同一电压的作用,电阻的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
在一个电路中即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混合连接,简称混联。
电路与电路的三种状态电流经过的路径称为电路,又称回路。
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负荷,开关和连接导线组成。
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即电路中的电路将比通路时大很多倍,会照成损坏电源,烧毁导线,甚至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
电能在直流电路中,当两点间的电压为U,电路中形成的电流为I,在T时间内电流I所做的功被电阻R吸收并全部转换为热能,此时电阻元件消耗的电能为W 。
高压电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硅橡胶B.电瓷C.玻璃D金属20)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21)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1)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2)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3)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2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eα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高压技术
高压技术高压技术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利用高压力对物质进行处理和研究的一种技术手段。
高压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高压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对高压力进行实验研究。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高压技术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高压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施加高压力,可以改变物质的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质。
例如,在高压条件下,一些晶体的结构会发生相变,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如超导材料、高温陶瓷等。
高压技术还可以用于合成高质量的材料,通过压力使反应速率加快和反应产物的结构得到优化。
其次,地球科学中的高压技术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过程至关重要。
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得地球内部物质表现出与常规条件下截然不同的性质。
通过使用高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模拟地球深部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研究地球内部的岩石变形、地震生成机制、地幔物质的熔化和构造演化等过程。
此外,高压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高压条件下,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高压技术探索生物体抵抗压力的机制,并研究高压力对于生物体的影响。
高压技术还可用于实现生物分子的高效萃取和分离,提高制药和食品加工等生物工艺过程的效率。
总体而言,高压技术的应用广泛,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通过施加高压力,科学家们不断发现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新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高压技术,将会带来更多的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部分)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汤逊理论:通常认为,ps>200(cm·133Pa)时,击穿过程将发生变化,汤逊理论的计算结果不再适用。
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空间光游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且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适用范围:ps>200(cm·133Pa)。
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高压培训资料
详细描述
高压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高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培训中需要让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包括 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正确的操作步骤以及遇到故障时的应急处理等。同时,强调遵守安全规定和避免违规 操作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稳定的重要性。
高压危险源的应急演练
总结词
针对高压设备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应急 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 能力。
详细描述
高压危险源的应急演练是提高操作人员应 对紧急情况的重要手段。培训中需要针对 设备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 进行实际演练。通过反复演练,使操作人 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其在紧急情况 下的应对能力。同时,强调操作人员在紧 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的重要 性。
05
高压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
测试与考试
组织受训者进行测试或考试,以评 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实际操作评估
观察受训者在模拟或实际工作环境 中的表现,评估其技能和熟练程度 。
反馈调查
向受训者发放反馈调查表,了解他 们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看法和 建议。
跟踪调查
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受 训者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跟踪调查 ,以评估培训效果的长效性。
多媒体教学与实物展示相结合
总结词
多媒体教学提供直观感受,实物展示增强真实感。
详细描述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教 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操作流程 。而实物展示则可以增强学生的真实感,让学生更加 深入地了解高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原理。例如,在讲 解高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原理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 教学展示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流程,然后再进行实物展 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进行高压杀菌,可
提高杀菌效率。
4、食品成分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 糖浓度、盐浓度愈高,微生物的高压致死率越低。
•
在高压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微生物具有 保护作用。但添加适量的脂肪酸酯、糖酯及乙醇后,加压 杀菌的效果会增强。
总结:当食品中富含营养成分或含高盐高糖时, 其杀菌速率均有减慢趋势。
4、高压对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高压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 色素及各种小分子物质的天然结构几乎没
有影响。
二、影响高压杀菌的主要因素
l、 pH值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一方面压力会改变介质的pH,使微生物生长的pH范 围逐渐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介质pH,使微 生物生长环境劣化。 如(1)在680atm下,中性磷酸盐缓冲液的pH将降低 0.4个单位。 (2) Streptococcus faecalis: 在常压下pH9.5——生长受到抑制, 在40.5 MPa,pH8· ——生长受到抑制。 4
水果、蔬菜和牛奶的实验。 结果:压力能使蔬菜中的细菌失活,但不能使芽孢失 活。 他最终的实验结果发表在西维吉尼亚农业实验站
公报上,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
1982~1988 年特拉华大学教授Farkas、Hoover和Knorr
重复并扩展了Hire 教授的实验;在1988 年德国召开的 国际食品加工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
恢复到原状;
高压处理有加速油脂氧化的倾向。
高压可导致肌肉的氧化加速,其原因可能与 蛋白质的降解有关。
300MPa时,肌肉浆的氧化速度不明显,
﹥300MPa时,氧化速度与压力呈相关关系 ,TBA值明显高于
未处理的对照组; 但是,猪肉分离出的油脂在鲜肉的水分活度下用高压处理,对
脂质氧化则没有多大影响;
一、 基本原理
(一) 高压杀菌的基本原理
高压杀菌:就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 后,置于高压(200MPa以上)装置中加压处理,使之
达到杀菌要求的目的。
高压杀菌的基本原理表现在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
作用。
高压杀菌效果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大肠杆菌:﹤200MPa,时几乎末减少, ﹥300MPa,灭菌效果显著, 残存菌数随压力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弯曲杆菌、绿浓菌和沙门氏杆菌等的灭菌效果也 与大肠杆菌相同; 微球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在300MPa以下几 乎无效,400MPa以上才开始减少,600MPa以上 方可杀菌。
(五) 其他方面
高压处理能改变食品物料的某些物性,可以 进行食品的品质和风味的改良与新产品的开发。
高压处理可以脱除葡萄柚汁的苦味;
在对陈米的改良上,高压处理效果很好;
高压处理还可以增加蛋白质食品的凝胶性、保水性 及起泡性等功能;
高压处理还可用于酒的陈酿、可食膜的制造及一些
在常压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如酶反应、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等; 高压处理使水产品仍保持原有生鲜味;高压处理还可 增大鱼肉制品的凝胶性。
数减少,甚至酵母和霉菌完全杀灭。
20~30℃ 600MPa,15min ——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被杀灭, 50℃ 600MPa,15min —— 灭菌。
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对食品高压杀菌条件为:
60 ℃,6000atm,霉菌和芽孢菌的数量是原先的十
万分之一。
25℃6000atm,20min,可将土豆色拉、猪肉等食品芽 孢全部杀死。 在一个耐高压容器中装水后,将装有饮料的塑料袋 沉入水中,然后加大压力,当压力达2500大气压时,大 肠杆菌即被杀死,而果汁的成分却不会改变,杀菌效果 和保鲜风味俱佳。
2、高压对淀粉及糖类的影响
淀粉
结果:高压可使淀粉改性。
常温下加压到400~600MPa→可使淀粉糊化, 吸水量也发生改变。
原因:压力使淀粉分子的长链断裂,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高压对糖类几乎没有影响
3、高压对油脂的影响
形态:常温下加压到100~200MPa,基本上 变成固体,但解除压力后固体仍能
目前通过鉴定并允许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风味水果、
鳄梨酱、肉制品、牡蛎、火腿、鸡条、果汁、果酱和 沙司。这些产品同高温灭菌的食品一样,由FDA 和 美国农业部评价和管理其安全性。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将经过高压加工的食品推向市
场的国家。
1943年,日本开始对高压设备进行研究。最初高压设
备的最高压力可达到200MPa。20世纪80年代经过精心研 究,日本生产出一系列的高压设备,压力自 500~1000MPa 不等。 1992年,苹果酱、草莓酱和菠萝酱作为第一代高压食 品在日本市场上出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面市的高压 食品。
存在的问题:
① 超高压容器的价格问题,以及连续化生产问题; ② 在室温下高压很难杀死耐热性芽孢菌,但加热
和加压并用有可能杀死这些菌。
③ 超高压加工食品的酶促变质一直是一个亟待解 决的关键问题。
四、高压技术在食品 贮藏加工中的应用
(一) 高压灭菌和杀虫
研究表明:
100~600MPa,5~10分钟可以使一般细菌和酵母、霉菌
2、温度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说明微生物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在低温或高温
下,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加剧。
在温度作用的协同下,高压杀菌的效果可大大
提高。
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压力更具抗性,孢子 对压力的抵抗力则更强。
3、 微生物生长阶段对高压杀菌的影响
•
微生物对高压的耐受性随其生长阶段不同而异。
三、高压技术装置
外部加压式:高压泵与高压容器分开设置,传压
介质经配管送入容器产生高压。
内部加压式:靠高压容器内活塞直接压缩传压
介质产生高压。
四、超高压灭菌技术的特点与问题 特点:
① 保持了食品本来的风味和营养,包括色香味和维生素等; 在加工和灭菌时食物的天然性状可保持不变。 ② 与加热灭菌不同,高压处理后的食品能出现独特的物性。 ③ 食品的表面和内部性质没有变化。 ④ 瞬间处理像电刺激一样,可用作压力刺激。 ⑤ 水和冰的平衡点发生了变化。 ⑥ 超高压灭菌是一种节省能量的灭菌方法。
c. 利浑浊和品质恶化。
4·高压对微生物基因机制的影响
a. DNA复制和转录步骤因压力而中断 b. 在压力作用下核蛋白体会变形,因而抑制了它与 mRNA的连接。
c. DNA本身对压力有较高的稳定性能。
例:1000MPa时,蛙鱼精子和小牛胸腺的DNA在 25~40℃下60min不发生变化。枯草杆菌的DNA溶液 (0· 002%~0· 04%,pH4.8~9.9)在室温下也不变性。
中国对高压技术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 高压产品面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五二研究所利用超高压技术研 制成功了高压西瓜果肉汁、高压菜花等果蔬新产品, 使产品在常温下的包装有效期达6个月以上,拓宽了 冷态食品高压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 杭州商学院与浙江大学联合完成了浙江省科技攻关项
目“高压催陈黄酒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酒在 50~150MPa 压力下处理后色泽和风味不变,处理后 酒味更加鲜甜、醇和、爽口,醇香更加浓郁,总体催 陈效果达1 年以上。
在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进行高压杀菌,可提 高杀菌效率。例如,
•
对大肠杆菌(最适生长温度37~42℃)100MPa下杀菌, 40℃—l2h,30℃ —36h,20℃ —124h。
Bacillus spp· 芽孢的致死率:
100~300MPa>11800MPa 分析认为:在100~300MPa下诱发芽孢生长,而生长 的芽孢对环境条件更为敏感。
一般来说,酶在300-400MPa以下的高压作用下的 失活是可逆的,但当压力达到600MPa的水平时酶 的失活是不可逆的。
高压控制酶反应
→ 加快某些在常压下反应缓慢甚至不能进行的反应。 例:在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上,利用高压处理可以实现 无蒸煮发酵和防止发酵过度。 a. 用高压处理生乳生产干酪与传统的生乳干酪风味接近 ; b. 使用高压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酸乳后酸的问题。 酸乳后酸的防止:对于包装后的酸乳处理条件: 压力:200~300MPa,温度:10~20℃, 10分钟, 这一处理并不改变酸乳的质地和活性乳酸菌的数量。
(四)高压速冻
原理:利用在高压条件下冰点下降和压力瞬间 传递的原理完成食品物料的快速冻结。 方法:高水分物料→200MPa处理→ -20℃(高于冰
点) → 迅速降至常压 。
显微对照试验表明,同样的食品在-18℃的常压空气 鼓风条件下冻结和200MPa的高压下冻结,形成的冰晶 直径后者仅为前者的几十分之一。
高压致死作用机制:高压导致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
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
原有的生理活动机能,甚至使原有功能破
坏或发生不可逆变化。
微生物高压致死的机制:
1、高压对微生物细胞形态的影响
细胞外形变长、胞壁脱离细胞质膜、无膜结构
细胞壁变厚等等。
•
埃希氏大肠杆菌:在常压下:长度为1~2um,
1993~1995年,美国陆军开始将注意力投向高压技术
对食品储藏方面应用的研究,其目的是获得更高质量 的军需用品。他们与大学签订了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 的影响的合作研究协议。1995年至今,美国陆军一直 保持与俄勒冈州立大学合作。
美国食品最高学术权威组织IFT在专题报告中,将高
压食品开发列入21世纪美国食品工程的主要研究项目。
5·高压对细胞膜壁的影响 细胞壁:20~40MPa的压力能使较大细胞因细 胞壁发生机械断裂而松解。 细胞膜:加压使细胞膜常常表现出通透性的变化。
在核蛋白体中,钾和钠的流出随压力升高,超过40MPa 而呈线性下降。
(二) 高压处理对物料性质的影响
超高压处理对生物大分子的共价键无任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