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9单元溶液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溶液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选择题1.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2.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1粉末,按图1, 2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0℃时,甲中溶液不一定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A、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g,所以10g水中可以溶解0.7g,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A错误;B、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解析:C【解析】【详解】A、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g,所以10g水中可以溶解0.7g,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A错误;B、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液为氯化钠溶液,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7g,故在该温度下10g水里最多可溶解3.57g氯化钠,所以0℃时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故B错误;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所以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或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
故C 正确。
D、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故D错误。
2023年甘肃省中考化学一轮教材知识梳理复习---第九单元溶液
(2)定义: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
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3)常见除污方法及原理。
方法
溶解
乳化
作用
原理
举例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用酒精洗
些溶剂中,从而去除污垢
去试管中的碘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
)Leabharlann A.蒸发溶剂20 gB.蒸发原溶剂的一半
C.加入2 g氯化钙固体
D.加入40 g20%的氯化钙溶液
知识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7.概念
一定温度
(1)饱和溶液:在
质不能继续溶解
还能继续溶解
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质
下,向一定量
一定温度
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去除
污垢
用洗涤剂洗去碗碟上的油渍;用洗衣
粉除去衣物上的油渍
化学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
盐酸除去铁锈;用食醋除去水垢;用
变化
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垢
炉具清洗剂去除油污
▼[练对点一]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①所有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m)=溶液密度(ρ)×溶液体积(V)。
②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解度+100 g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导教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⒈认识溶解现象,认识溶液的构成⒉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⒊知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⒋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⒌认识结晶现象⒍知道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⒎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课前预习】【讲堂导学】知识点 1溶液的形成⒈溶液⑴观点:或分别到里形成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⑵基本特点:、、( 3)构成:由和构成。
注意:a.溶液不必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色,FeSO4溶液为色,Fe2(SO4)3溶液为色b.溶质能够是、或气体;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 碘的酒精溶液)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物质溶于水,水为。
②固体、气体物质溶于液体物质,物质是溶剂。
③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往常物质的是溶剂。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氯化亚铁溶碘酒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石灰水注意: CuSO4或 CuSO4?5H2 O 溶于水,其水溶液中,溶质均是CuSO4,溶剂为H2 O知识点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⒈观点: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类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类溶质的饱和溶液⒉判断方法:持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注: a. Ca(OH)2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b.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①溶于水温度明显高升:、、②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③溶于水无变化:、知识点 3溶解度⒈ 固体的溶解度⑴溶解度的定义:在必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①条件: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⑵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大部分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高升,如KNO 3;少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很少量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
最新中考化学大一轮单元总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 课件
其中,溶液质量=____溶__质___质量+____溶__剂___质量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见【实验突破 强化探究力】 ) 3.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常见方法
计算依据
溶液的 稀释
加水稀释
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不变
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
溶液的 浓缩
①添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65 6.5 g x 9.8 g 9.8 g 100% 19.6%
98 x
50 g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一例一练】(2020·江西中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 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 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 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2_._5___g。
溶解度 100 g
3.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两种溶液质量之和,但所得溶液体积不
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考点研磨·提升审题力
考点一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典例1】 (2020·扬州中考)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化学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 盐酸除铁锈;利用纯碱或氢氧 变化 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垢 化钠除去油烟机上的油污
【微提醒】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2.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3.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4.溶质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若溶剂为水,则水为溶 剂;若无水,则量多的为溶剂。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材突破课件 第九单元溶液
水的体积。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将稀释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022·重庆)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
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 温度 ,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
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c.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
数,则会使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若仰视读
数,则会使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③转移固体药品时不能有损失,否则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2.将浓溶液稀释配制稀溶液(溶液的稀释)
(1)计算: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
溶液是否
饱和
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每10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一般与温度无关
表示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续表)
单位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克(g)
—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100 g
溶剂质量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溶液
命题点2 溶解度
(郴州、衡阳、岳阳均7考)
一、溶解度 1. 固体的溶解度(郴州7考,衡阳5考,岳阳6考) (1)概念:在_一__定__温__度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1_0_0_g溶剂里达到__饱__和__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一__定__温__度__(条件)、_1_0_0__g_溶__剂__(标准)、__饱__和__状__态__(状态)、 _溶__质__质__量__(量)。
第九单元 溶 液
命题点1 溶液的形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郴州6考,衡阳7考,岳阳3考)
一、溶液(郴州5考,衡阳6考,岳阳2016.25)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均__一__的、_稳__定__的 概念
混合物
特征
_均__一___性、_稳__定___性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__液__体__、固体或气体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4. (2016郴州24题5分)下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考向3 溶液综合题(郴州4考,衡阳5考) 8. (2021衡阳15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盐酸中溶质是食盐 B.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 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加入蔗糖溶解后,水的导电性明显增强
9. (2020衡阳16题2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 正确的是( A ) A.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 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 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 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 ℃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 ℃时的不饱和溶液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单元溶液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宝典〔新人教版〕第9单元溶液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考前须知有以下六条: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考前须知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下图:结晶是别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异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别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别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别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别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3.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知识点的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就是指填写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常用仪器,以供实验所用.相对来说,这是比拟简单的.例如,称量物质时,选用托盘天平〔附助器材有药匙或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选用量筒〔附助器材是胶头滴管〕;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填写所用的仪器名称,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适宜的仪器,以供实验所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书写仪器名称、判断对错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仪器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填写、选用或判断对错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填写仪器名称时,书写要标准、工整,切不可使用错别字、不标准的字,等等.4.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局部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局部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局部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别离〕.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5.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知识点的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类推之得: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6.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下图: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外表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根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那么,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参加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参加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下图: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参加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参加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参加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9.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要想弄清浓溶液和稀溶液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含义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那么浓,少的那么稀;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假设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再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假设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另外,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来说,其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而对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其低温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然,假设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爱心提示:如果能根据具体的实例〔如“知识点的认识〞中所举的〕来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10.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到达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拟大.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到达饱和状态.爱心提示:所谓固体的溶解度,实际上就是该固体在100g水里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它对应的溶剂的质量也就是100g.11.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并且,大局部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局部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熟记特殊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也就是,特殊溶质氢氧化钙及其溶解度,还有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等等.而其它的固体物质就可以默认为是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了.这样,对识记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或者是运用它来分析、、推断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将会是事半功倍的.12.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拟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局部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拟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别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拟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拟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知识点的认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强.具体的变化规律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可以简记为4个字,即“温反压正〞;其含义是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与压强成正比关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气体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气体溶解度的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14.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那么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到达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的概念、现象、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15.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局部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局部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网络】课题1 Array溶液的形成【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知道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4.知道什么是乳浊液。
二、命题落点1.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性,如例2。
2.运用理化综合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物质溶于水后造成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的变化,能简要叙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如例1。
3.有关溶剂、溶液、乳浊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例3。
【典例精析】例1.向右图装置中的试管里盛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水,向其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发现其右边液面降低了一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一些,你认为所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B.生石灰C.硝酸铵D.苛性钠解析:U型管中红墨水呈左边高、右边低的状况,说明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得比大气压强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试管中的水里加入某种物质因溶解而吸热,造成温度降低,从而引起气体压强减小。
因此,应选择C选项,因为硝酸铵在溶解于水时,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B、C在溶于水的过程中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会引起U型管中红墨水呈左边低。
右边高的状况。
活性炭加入水中不能溶解,无明显热量变化,也不会造成红墨水液面的升降。
答案:C。
例2.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虽均一稳定,但未必无色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C.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D.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解析:溶液具有以下特征:(1)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外观看起来均匀、透明、澄清,这一特征为“均一性”。
(2)只要不改变溶液的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蒸发水分,溶液长期放置也不会有溶质分离析出,这一特征为“稳定性”。
第9单元 (知识清单)溶液-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效果检测(人教版)
第9章 溶液知识点1 溶解与乳化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组成【注意】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3)特征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发生改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
【注意】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乙醇等。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4)物质的溶解性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
3.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244.乳化现象(1)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如乳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是乳浊液。
【注意】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3)除污方法和原理对比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1溶液是不饱和的。
(2(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注意: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等),需升高温度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精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
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一溶解与乳化1.溶液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大多数)加溶剂,升高温度(大多数) 饱和溶液一定量的溶剂中。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首先看溶液底部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其次加入少量的该种溶质看是否溶解。
(3)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它们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①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最浓的。
(4)饱和溶液在该条件下不能溶解该种溶质,但仍可溶解其他溶质。
3.结晶(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形成晶体的过程。
(2)方法①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氧化钠等)。
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考点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物质的溶解度](1)物质的溶解性(度)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无关。
(2)由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只看20 ℃时的溶解度。
(3)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溶解度曲线(1)定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线、面表示的意义及规律各溶液的体积之和,但质量等于混合前各溶液质量之和。
(2)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质量只能取已溶解的质量。
(3)计算化学反应后溶液浓度时,若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则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包括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实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装瓶贴签【实验补充】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注意]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相关计算①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4
溶液为浅绿色;Fe 2(SO 4)3溶液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添加溶质或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 、扩散吸热;b 、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温度降低③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氧化钙溶解;温度升高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为——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添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
添加溶剂、升高温度、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t 3℃时A的溶解度为Sg ;
②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③N点为t 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 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⑤t 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
为 A<C<B;
⑥从A 的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采用冷却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A与B(B 含量少,要得到
A )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
B 的溶液中获取B 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A与B(A 含量少,要得到B )的混合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即气体体积与水体积的比值,无单位)。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如NaCl (夏天晒盐);②降低温度,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冬天捞碱)。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
S
S C (C < S ,S 表示溶解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