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醇胺与烯胺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及配比优选实验研究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
所 得 结 果 对 类 似 项 目 的建 设 有 一 定 的 指 导 意 义 。
1工 艺 流 程 概 述
2参数优化的 方法
一
种典 型 的混合 胺法 深度 脱碳 的工艺 流 程如 图
在 此 工 艺 流 程 中 , 响 能 耗 与 净 化 效 果 的 工 艺 影
L NG 项 目 中 得 到 成 功 应 用 [ 。 醇 胺 法 脱 硫 及 3 ]
MDE 的 选 择 性 脱 硫 工 艺 己经 非 常成 熟 l A l 2
, 但
混合 胺 法用 于深 度脱 碳 时工 艺参数 及 胺液 配 比应 如
何选 择 , 目前 尚 未 见 公 开 报 道 。 本 文 利 用 HYS S Y
1所 示 。原 料 天 然 气 进 入 M D A 吸 收 塔 下 部 与 混 E
合胺 溶 液 接触 , O。被 胺 液 吸 收 , 化 后 的天 然 气 C 净 从塔 顶 流 出 。吸收 了大量 C O。的富 MD A 溶 液 经 E 节流、 闪蒸后 , 入贫 / 胺 液 换 热器 加 热 到 1 4C, 进 富 0。 再从 中上部 进 入 MD A 再 生 塔 。塔 底 再 沸 器 将 胺 E 液 加热 至 1 2 2 ℃使 胺溶 液 沸腾 、 发 , 而 实 现 富 胺 蒸 从
C 的吸 收 效 果 要 远 好 于 MD O EA。但 是 相 同 胺 液
循 环 量 下 DE 的 功 耗 比 M D A 大 , 且 考 虑 到 腐 A E 而
( )考 虑 到脱 碳 装 置 运行 的稳 定 性 , 际 装 置 2 实 不 应在 最小 加热 功 率 的 工 况 点运 行 , 可 以据 此 确 但 定 装置 设计 的裕 量 , 可 以此 为 依 据 对 胺 液配 比进 也 行模 拟优 化 。 ( )当胺 液 中 DE 含 量 在 1 %~ 1 % ( 量 3 A 0 3 质
天然气脱碳单一胺液及混合胺液解吸性能研究
然 气 净 化实 验 研 究 ( C N O O C K J 1 2 5 Z D X M1 4 Q D 0 0 3 Q D 2 0 1 2 ) ; 作者简介 : 花亦怀 ( 1 9 8 1 . ) , 男 , 工程师 , 电话 0 1 0 .
5 6 7 5 9 0 2 9. 邮箱 h u a y i h u a i @1 6 3 . c o m。
越பைடு நூலகம்来 越 多 的关 注 。 该方法具有吸收能力强 、 反 应 速 度快 、 适 用 范 围广 、 再 生 能 耗低 、 气体损失小 、 净 化
1 实 验 部 分
1 . 1 实验 装 置
胺 液解 吸性 能研究 的实 验装 置如 图 l 所 示 。使
用 油浴 恒 温槽 控 制加 热温 度 . 胺 液在 三 口烧 瓶 内进
行解 吸反应 ,解 吸 出的气 体 中水 蒸 汽含 量较 高 , 经 冷凝 管 冷凝 回流后 , 剩 余 的 酸气 经 干燥 塔进 行脱 水
干 燥 。脱 水 后 的酸 气 通 过 皂 膜 流 量计 记 录瞬 时 流
程度高 、 溶 液 腐 蚀 小 等 优 点 。 开展 该 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非 常必 要 。对 目前 天 然气脱 碳 工艺 中应用 的混
Aspen HYSYS对胺法脱碳再生工艺模拟的适用性
天然气胺法脱碳再生工艺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确
定不同工艺参数对 HYSYS 模拟软件适用性的影响
程度。
1 验证方法
1.1
试验装置及模型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试验装置见参考文献[17]。
对 HYSYS 软件模拟再生工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评
估,根据试验装置建立的工艺流程仿真模型如图 1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21, 40(2): 747-75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748 ·
化
工
进
展
2021 年第 40 卷
applicability of the HYSYS software is good. Among the five process parameters in HYSYS software that
脱碳试验装置中,再生塔填料高度 2.4m,塔径为
0.253m,空隙率 94%,比表面积为 1024m2/m3,根
据小塔径塔器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理论塔板数为
11。闪蒸罐压力、贫富液换热器富液出口温度根
据试验数据确定,液相入塔压力根据实际塔顶压
力确定,塔底压力由再生塔压差计算得到。再生
塔的计算以再沸器温度为约束条件,通过调整回
the applicability of HYSYS software in the amine decarbonization regener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ly designed amine decarboniza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the corresponding HYSYS software
MDEA+MEA-DEA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 海上天然气液化存储关键技术研究 (编号:2013A A 09A 216)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天然气胺法脱酸二元混合组分交互性能研究 (编号:13C X 06068A )㊂ 作者简介:陈杰,1973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现任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液化技术总监,负责L N G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工作㊂地址:(100027)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甲2号京信大厦㊂电话:(010)84521290㊂E -m a i l :c h e n -j i e p a pe r @126.c o m M D E A +M E A /D E A 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陈杰1 郭清2 花亦怀1 唐建峰3 冯颉1 褚洁3 付浩31.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2.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陈杰等.M D E A+M E A /D E A 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天然气工业,2014,34(5):137-143.摘 要 混合胺液脱碳法具有吸收能力强㊁反应速度快㊁适用范围广㊁再生能耗低等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㊂为此,采用带有磁耦合搅拌的高压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浓度配比M D E A+M E A ㊁M D E A+D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与解吸实验研究㊂结果表明:①向2.0m o l /L 的M D E A 中加入1.0m o l /L 的M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才有显著改善;②M D E A /D E A 配比为2.0/1.0时C O 2吸收反应很快达到平衡,但该配比在酸气负荷较高的情况下C O 2吸收速率较低;③M D E A /D E A 配比为2.6/0.4的混合胺液较M D E A 单一胺液对C O 2的吸收性能并无明显改善;④2.3/0.7配比的M D E A+D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负荷与C O 2吸收速率均保持较高水平;⑤向M D E A 中添加D E A 对其C O 2解吸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2.0m o l /L 的M D E A+1.0m o l /L 的D E A 混合胺液C O 2解吸性能稍好,但不如相同配比的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㊂该成果为天然气脱碳胺液的配方优选和脱碳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㊂关键词 M D E A M E A D E A 天然气脱碳 吸收 解吸 混合胺液 C O 2吸收速率 C O 2吸收负荷D O I :10.3787/j.i s s n .1000-0976.2014.05.020A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f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d e s o r pt i o no f b l e n d e d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s M D E A +M E A /D E Af o r n a t u r a l ga s d e c a rb u r i z a t i o n C h e n J i e 1,G u oQ i n g 2,H u aY i h u a i 1,T a n g J i a n f e n g 3,F e n g Ji e 1,C h u J i e 3,F uH a o 3(1.C N O O CG a s&P o w e rG r o u p R e s e a r c h &D e v e l o p m e n tC e n t e r ,B e i j i n g 100027,C h i n a ;2.K u n s h a nC o n -s t r u c t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l i t y T e s t i n g C e n t e r ,K u n s h a n ,J i a n g s u 215337,C h i n a ;3.C o l l e g eo f P i p e l i n ea n d 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a s tC h i n a >,Q 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66580,C h i n a )N A T U R.G A S I N D.V O L UM E34,I S S U E5,p p.137-143,5/25/2014.(I S S N1000-0976;I nC h i n e s e )A b s t r a c t :R e c e n t l y ,m o r e 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h a s b e e n p a i d t o t h e d e c a r b u r i z a t i o nb yt h em i x e d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s b e c a u s e o f t h i sm e t h -o d 'sb i g a d s o r p t i v e c a p a c i t y ,h i g h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w 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c o p e ,l o we n e r g y c o n s u m p t i o n f o r r e ge n e r a t i o n ,a n d s o o n .I n v i e w of t h i s ,a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g a t i o nw a sm a d e i n t o th eC O 2ad s o r p t i o n a n dde s o r p t i o n p e rf o r m a n c e s o f t h e b l e n d e d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s (M D E A +D E A )a t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a t i o s i n a h igh -p r e s s u r e r e a c t o rwi t hm a g n e t i c c o u p l i n g s t i r r i n g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f i n d i n gs w e r e a c h i e v e d .F i r s t ,o n l y i f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r a t i ob e t w e e n M D E Aa n d M E Ai s2.0/1.0,t h eC O 2a d s o r p t i o na n dd e s o r p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b l e n d e d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sw i l l b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 .S e c o n d ,w h e n t h e r a t i ob e t w e e nM D E Aa n dD E Ai s 2.0/1.0,t h eC O 2r e a c t i o nw i l l s o o n r e a c h t h e e q u i l i b r i u mb u t t h eC O 2ad s o r p t i o n r a t ew i l l be r a t h e r l o we s p e c i a l l y u n d e r a h i g h c o n t e n t of s o u rg a s ;wh e n s u c h a r a ti o i s u p t o 2.6/0.4,t h eC O 2a d s o r p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w i l l n o t b e o b v i o u s l y i m p r o v e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s i n gl e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o fM D E A ;a n dw h e n s u c h a r a t i o r e a c h e s 2.3/0.7,t h eC O 2a d s o r p t i o n a n d r a t ew i l l b e b o t hk e p t a t a h i g h l e v e l .T h i r d ,w h e n t h e r a t i ob e t w e e nM D E Aa n dD E A i s 2.0/1.0,t h e b l e n d e d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w i l l h a v e am o d e r a t eC O 2d e s o r p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bu t n o t a s g o o da s t h eb l e n d e d M D E Aa n d M E As o l u t i o n a t t h e s a m e r a t i o .T h i s s t u d yp r o v i d e s b a s i c d a t a f o r t h e o p t i m a l f o r m u l a o f d e c a r -b u r i z a t i o na n d t h e d e s i gno f ad e c a r b u r i z a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p l a n t .K e y w o r d s :M D E A ,M E A ,D E A ,d e c a r b u r i z a t i o n ,a b s o r p t i o n ,d e s o r p t i o n ,m i x e d a m i n e s o l u t i o n ,C O 2a d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C O 2a d s o r p -t i o n l o a d㊃1㊃第34卷第5期 集 输 与 加 工为保障天然气储存㊁运输与使用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天然气过滤㊁分离㊁脱硫㊁脱碳㊁脱水等预处理[1-3]㊂其中,从天然气脱除C O2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㊁增强管输能力㊁防止冰堵现象㊁稳定深冷工艺㊁改善腐蚀情况,是预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㊂化学吸收法具有脱除效果好㊁技术成熟等特点,是脱除㊁回收C O2的主要方法[4-6],其中,胺法脱碳是利用胺基吸收剂与C O2反应进行C O2脱除的方法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醇胺有一乙醇胺(M E A)㊁二乙醇胺(D E A)和N-甲基二乙醇胺(M D E A)等,M D E A具有选择性较高㊁吸收能力较大㊁再生能耗较低㊁降解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已成为酸性气体脱除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溶剂之一[7]㊂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混合胺液和活化M D E A溶液配方溶剂多属于各公司专有技术,文献和资料介绍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㊂笔者针对以M D E A为主吸收剂,添加M E A㊁D E A吸收剂的混合胺液吸收与解吸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为天然气脱碳胺液的配方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天然气脱碳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㊂1吸收机理简述1.1M D E A与C O2反应M D E A属于叔胺,分子式表示为R1R2R3N,其中R1=C H3-㊁R2=R3=C H2C H2O H-㊂M D E A与C O2反应生成亚稳态的碳酸氢盐,总反应式为[8-9]: R1R2R3N+C O2+H2O R1R2R3N H++H C O3-(1) 1.2M D E A+M E A(D E A)混合胺液反应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10-14]:M E A为伯胺,M D E A +M E A混合胺液吸收C O2时,M D E A不能直接与C O2进行反应,但叔胺表现出碱性,能催化C O2反应;D E A是仲胺,在溶液中容易生成诸如氨基甲酸盐和质子化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活化D E A的浓度(远低于初始D E A的浓度),通过与C O2反应的进行而增加, M D E A与D E A混合体系中因为D E A的催化作用,吸收速率显著提高㊂2实验部分2.1实验试剂C O2,青岛天源特种气体厂,纯度99.999%; MDE A,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工业级; M E A,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分析纯;D E A,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公司,分析纯;C a C l2,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H2S O4,广东省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析纯㊂2.2实验装置及流程2.2.1胺液吸收C O2实验装置胺液吸收C O2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高压气瓶中的原料气经减压阀调压后通入高压反应釜,与反应釜内预先充入的胺液进行吸收反应㊂其中的关键设备为带有磁耦合搅拌的反应釜㊂反应釜外壳为循环夹套,恒温水浴可提供一定温度的导热液体,用于胺液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进行不同操作温度的实验㊂反应釜最外层使用保温材料包裹,确保控温效果㊂恒温水浴的温度控制范围-20~150ħ,温度波动ʃ0.05ħ㊂真空泵采用水环泵,装置抽真空度根据泵上仪表进行监控㊂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整个系统由数据变送器㊁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构成㊂图1胺液吸收C O2实验装置流程图2.2.2胺液解吸C O2实验装置图2所示实验装置用于胺液解吸C O2性能的研究㊂使用油浴恒温槽控制加热温度,胺液在3口烧瓶内进行解吸反应,解吸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经冷凝管冷凝回流后,剩余的酸气经干燥塔进行脱水干燥,脱水后的酸气通过皂膜流量计记录流量,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记录累计流量㊂图2胺液解吸C O2实验装置流程图㊃2㊃天然气工业2014年5月2.2.3 胺液中C O 2含量检测实验装置图3㊁4分别为富胺液㊁贫胺液中的C O 2含量检测装置,胺液样品中C O 2含量使用酸解法测得[15]㊂酸解法主要利用强酸置换弱酸的原理,用强酸H 2S O 4将C O 2从胺液中置换出来,通过测定放出的C O 2气体体积计算溶液对C O 2的吸收量㊂图3 富胺液中的C O 2含量测定实验装置图图4 贫胺液中的C O 2含量测定实验装置图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性能对总浓度为3.0m o l /L ㊁不同M D E A /M E A 摩尔配比混合胺液在50ħ㊁0.3M P a 条件下对C O 2的吸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5㊁表1)㊂如图5所示,不同M D E A /M E A 配比混合胺液的C O 2吸收速率随吸收进行逐渐增大,其趋势逐渐变缓最终达到平衡㊂按同一时刻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负荷由大到小的M D E A /M E A 配比排序为2.0/1.0㊁3.0/0.0㊁2.6/0.4㊁2.3/0.7㊂后3种M D E A /M E A 配比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负荷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55~65m i n 内达到平衡状态;M D E A /M E A 配比为2.0/1.0的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负荷变化最快,17m i n 左右即完成反应㊂由表1可知,C O 2初始压力越高,充入反应釜内的C O 2摩尔量越大,混合胺液最终对C O 2的吸收负荷越高㊂不同配比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最终吸收负荷基本相同,混合胺液的C O 2吸收率略高于M D E A 单一胺液,说明添加M E A 对混合胺液的C O 2负载能力及吸收效率影响较小㊂图5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吸收负荷变化曲线图图6为不同配比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图,图7为不同配比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随酸气负荷的变化曲线㊂从图6㊁7可以看出,不同配比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随吸收反应的进行,酸气负荷逐渐增大,C O 2吸收速率逐渐减小至0㊂M D E A /M E A 配比为2.0/表1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吸收C O 2性能指标对比表性能指标M D E A M D E A+M E A M D E A+M E A M D E A+M E A 胺液配比/(m o l ㊃L -1)3.02.0+1.02.3+0.72.6+0.4 最初C O 2压力/M P a 0.29480.29300.30520.2978 最初C O 2摩尔量/m o l 0.08630.08660.08700.0853 最终C O 2吸收负荷/(m o l ㊃L -1)0.40000.40240.40550.3966最终C O 2吸收率92.70%92.93%93.22%92.99%㊃3㊃第34卷第5期 集 输 与 加 工图6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图图7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随酸气负荷的变化曲线图1.0的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他配比混合胺液;M D E A /M E A 配比为2.3/0.7和2.6/0.4的混合胺液C O 2吸收速率变化趋势非常接近,与M D E A 单一胺液C O 2吸收速率相差不大㊂由此说明,2m o l /L 的M D E A 溶液中加入1m o l /L 的M E A ,其C O 2吸收性能显著提高,M E A 添加量较小时对M D E A 的C O 2吸收性能并无改善㊂因此,M E A 作为M D E A 的添加剂时,需要较高M E A /M D E A 配比才能使混合胺液表现出更好的C O 2吸收性能㊂3.2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对C O 2的解吸性能对胺液总浓度为3.0m o l /L ,不同M D E A /M E A配比混合胺液在50ħ㊁0.3M P a 条件下对C O 2的解吸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8~10)㊂如图8㊁9所示,解吸初始阶段,各个配比M D E A+M E A 混合胺液的C O 2解吸速率与C O 2解吸率随时间变化趋势较快,解吸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C O 2解吸速率与C O 2解吸率逐渐趋于稳定㊂加入M E A 后混合胺液较M D E A单一胺液的C O 2解吸速率有所提高,M D E A /M EA 图8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C O 2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9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C O 2解吸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10 不同配比M D E A +M E A 混合胺液C O 2解吸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配比为2.0/1.0的混合胺液解吸C O 2所需的时间缩短,其他2种配比混合胺液的C O 2解吸时间反而增加㊂按解吸C O 2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小到大的M D E A /M E A 配比排序为2.0/1.0㊁3.0/0㊁2.3/0.7㊁2.6/0.4,按C O 2解吸率由小到大的MD E A /M E A 配比排序刚好相反㊂由图10可知,达到同一解吸温度时㊃4㊃ 天 然 气 工 业 2014年5月M D E A/M E A配比为2.0/1.0的混合胺液C O2解吸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配比的混合胺液,最终C O2解吸率由大到小的M D E A/M E A配比排序为2.0/1.0㊁2.3/0. 7㊁3.0/0㊁2.6/0.4㊂由上可知,在M D E A胺液中加入M E A有助于提高混合胺液的C O2解吸速率,但只有M D E A/M E A 达到2.0/1.0时C O2解吸时间才会缩短㊁C O2解吸率才有明显提高,说明向M D E A中添加少量M E A,其C O2解吸性能无明显改善㊂2.0m o l/L的MDE A+1.0m o l/L的M E A混合胺液的C O2解吸性能最好㊂3.3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性能对胺液总浓度为3.0m o l/L,不同M D E A/D E A 配比混合胺液在50ħ㊁0.3M P a条件下对C O2的吸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11㊁表2)㊂如图11所示,不同M D E A/D E A配比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负荷在初始时刻增长较快,随着吸收的进行,变化趋势渐缓直至稳定到同一水平㊂按同一时刻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负荷由大到小的M D E A/D E A配比排序为2.0/1.0㊁2.3/0.7㊁3.0/0㊁2.6/0.4,C O2吸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由大到小的M D E A/D E A配比排序刚好相反,其大小分别为70㊁58㊁42㊁23m i n㊂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M D E A+D E A溶液最终对C O2的吸收负荷基本一致,其C O2吸收率略高于M D E A单一胺液,不同D E A添加浓度对M D E A/D E A胺液C O2负载能力的影响很小㊂图11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负荷变化曲线图表2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性能指标对比表性能指标M D E A M D E A+D E A M D E A+D E A M D E A+D E A 胺液配比/(m o l㊃L-1)3.02.0+1.02.3+0.72.6+0.4最初C O2压力/M P a0.29480.29800.29600.2948最初C O2摩尔量/m o l0.08630.08590.08500.0849最终C O2吸收负荷/(m o l㊃L-1)0.40000.39900.39500.3945最终C O2吸收率92.70%92.90%92.94%92.93%图12为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13为不同配比MD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随酸气负荷变化曲图12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图13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随酸气负荷变化曲线图线㊂如图12㊁13所示,随吸收反应的进行㊁酸气负荷的增加,4种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㊃5㊃第34卷第5期集输与加工速率逐渐降低,最终趋近于0,M D E A/D E A配比为2.6/0.4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变化趋势与M D E A 胺液非常接近㊂按初始时刻C O2吸收速率由大到小的M D E A/D E A配比顺序为2.0/1.0㊁2.3/0.7㊁2.6/0.4㊁3.0/0.0㊁2.0/1.0㊁2.3/0.7,这2种配比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随时间降低趋势较为剧烈,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较短;2.3/0.7配比混合胺液在同一酸气负荷下的C O2吸收速率始终高于M D E A单一胺液;2.0/1.0配比混合胺液在酸气负荷较低时保持较高水平的C O2吸收速率,但随着酸气负荷的增大迅速降为0㊂由此可见,M D E A/D E A配比为2/1时混合胺液C O2吸收反应很快达到平衡,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及酸气负荷的增加,C O2吸收速率减小,甚至低于M D E A 单一胺液的C O2吸收速率;M D E A/D E A配比为2.6/ 0.4时混合胺液的C O2吸收负荷㊁C O2吸收速率较M D E A胺液更低,此时添加D E A对M D E A的C O2吸收性能并无改善作用;M D E A/D E A配比为2.3/0.7的混合胺液C O2吸收负荷与C O2吸收速率均保持较高水平㊂说明向M D E A溶液中添加适量D E A溶液能够有效提高其对C O2的吸收性能㊂3.4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解吸性能对胺液总浓度为3.0m o l/L,不同M D E A/D E A 配比混合胺液在50ħ㊁0.3M P a条件下对C O2的解吸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14~16)㊂由图14㊁15可知,解吸初始阶段,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的C O2解吸速率与C O2解吸率随时间变化趋势较为接近,C O2解吸速率与C O2解吸率区别不大㊂加入D E A后混合胺液较M D E A单一胺液的C O2解吸速率有所提高,解吸所需时间无明显缩短;按同一时间C O2解吸率由大到小的M D E A/D E A配比排序为图14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解吸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15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解吸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16不同配比M D E A+D E A混合胺液解吸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2.0/1.0㊁3.0/0.0㊁2.3/0.7㊁2.6/0.4,除2.0/1.0配比的混合胺液,其他M D E A+D E A混合胺液解吸率较单一胺液无提高㊂如图16所示,不同配比混合胺液的C O2解吸率随解吸温度变化曲线非常接近,最终C O2解吸率由大到小的M D E A/D E A配比排序为2.0/1.0㊁2.3/ 0.7㊁3.0/0.0㊁2.6/0.4㊂综上可知,在M D E A胺液中加入D E A有助于提高其C O2解吸速率,但解吸时间不会缩短,C O2解吸率无明显提高,说明向M D E A中添加D E A对其C O2解吸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2.0m o l/L的M D E A+1.0m o l/L的D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解吸性能稍好,但不如相同配比的M D E A+M E A混合胺液㊂4结论1)向2.0m o l/L的M D E A中加入浓度为1.0 m o l/L的M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才有显著改善㊂2)M D E A/D E A配比为2.0/1.0时C O2吸收反应㊃6㊃天然气工业2014年5月很快达到平衡,但该配比在酸气负荷较高的条件下C O2吸收速率较低;M D E A/D E A配比为2.6/0.4的混合胺液较M D E A单一胺液对C O2的吸收性能并无改善作用;2.3/0.7配比的M D E A+D E A混合胺液对C O2的吸收负荷与C O2吸收速率均保持较高水平㊂3)向M D E A中添加D E A对其C O2解吸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2.0m o l/L的M D E A+1.0 m o l/L的D E A混合胺液C O2解吸性能稍好,但不如相同配比的M D E A+M E A混合胺液㊂参考文献[1]谢书圣.A s p e n软件在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模拟与优化[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X I ES h u s h e n g.T h es i m u l a t i o n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A s p e n s o f t w a r e i n n a t u r a l g a s p u r i f y i n g p r o c e s s[D].S h a n g h a i:E a s t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1.[2]朱利凯,陈怀龙.天然气脱碳装置产能核定实例介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42(4):331-335.Z h uL i k a i,C h e n H u a i l o n g.A ne x a m p l e f o r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w o r k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nt h e p l a n to fb u l k C O2r e m o v a l f r o m n a t u r a l g a s[J].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O i l&G a s,2013, 42(4):331-335.[3]裴爱霞,张立胜,于艳秋,等.高含硫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技术在普光气田的应用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 (1):17-23.P E IA i x i a,Z HA N G L i s h e n g,Y U Y a n q i u,e t a l.A p p l i c a-t i o na n d r e s e a r c ho f h i g hs u l f u r c o n t e n t g a s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a n d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n P u g u a n g G a s F i e l d[J].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O i l&G a s,2012,41(1):17-23.[4]X US h u o,WA N GY i w e i,O T T OFD,e t a l.K i n e t i c s o f t h e r e a c t i o no f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w i t h2-a m i n o-2-m e t h y l-1-p r o-p a n o l s o l u t i o n s[J].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1996,51 (6):841-850.[5]L U OP e i c h e n g,Z HA N GZ h i b i n g,J I A OZ h e n,e t a l.I n v e s-t i g a t i o n i n t h ed e s i g no f aC O2c l e a n e r s y s t e m b y u s i n g a-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so fm o n o e t h a n o l a m i n ea n dd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 [J].I n d u s t r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e a r c h,2003,42 (20):4861-4866.[6]A R O O NW I L A S A,V E AWA B A.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C O2a b s o r p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t o s i n g l ea n db l e n d e da l k a n o l a m i n e s i na p ac k e dc o l u m n[J].I nd u s-t r i a l&E n g i n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e a r c h,2004,43(9): 2228-2237.[7]陆建刚,王连军,郑有飞,等.M D E A-T B E E复合溶液选择性吸收H2S性能评价[J].化学工程,2007,35(8):14-16.L UJ i a n g a n g,WA N GL i a n j u n,Z H E N G Y o u f e i,e t a l.P e r-f o r m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e l e c t i v ea b s o r p t i o no fH2Sw i t ha-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s o fM D E Ab l e n d e dw i t hT B E E[J].C h e m i-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2007,35(8):14-16.[8]王挹薇,张成芳,钦淑均.M D E A溶液吸收C O2动力学研究[J].化工学报,1991(4):466-474.WA N G Y i w e i,Z HA N G C h e n g f a n g,Q I N S h u j u n.K i n e t i c s o fC O2a b s o r p t i o ni n m 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s o l u t i o n s[J].C I E S CJ o u r n a l,1991(4):466-474.[9]李桂明,杨红健,贾庆,等.M D E A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 129-133.L IG u i m i n g,Y A N G H o n g j i a n,J I A Q i n g.E q u i l i b r i u ms o l u-b i l i t y a n dk i n e t i c so fC O2a b s o r p t i o ni na q u e o u sa c t i v a t e d m 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s o l u t i o n s[J].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2007,29(4):129-133. [10]HA G E W I E S C H EDP,A S HO U RSS,A L-G HAWA SHA,e t a l.A b s o r p t i o no f c a r b o nd i o x i d e i n t o a q u e o u s b l e n d s o f m o n o e t h a n o l a m i n e a n d N-m 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J].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1995,50(7):1071-1079.[11]R I N K E REB,A S HO U RSS,S A N D A L L O C.A b s o r p-t i o no fc a r b o nd i o x i d ei n t oa q u e o u sb l e n d so fd i e t h a n o-l a m i n ea n d m 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J].I n d u s t r i a l&E n g i-n 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e a r c h,2000,39(11):4346-4356.[12]V E R S T E E GGF,V A ND I J C KLAJ,V A NS WA A I JW P M.O n t h e k i n e t i c s b e t w e e nC O2a n d a l k a n o l a m i n e s b o t h i na q u e o u sa n d n o n-a q u e o u ss o l u t i o n s.A no v e r v i e w[J].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1996,144(1): 113-158.[13]A S T A R I T A G,S A V A G E D W,L O N G OJ M.P r o m o-t i o n o f C O2m a s st r a n s f e ri n c a r b o n a t es o l u t i o n s[J].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1981,36(3):581-588.[14]Z HA N GX u,Z HA N GC h e n g f a n g,L I U Y i.K i n e t i c s o f a b-s o r p t i o no fC O2i n t oa q u e o u ss o l u t i o no f M D E A b l e n d e d w i t hD E A[J].I n d u s t r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m i s t r y R e-s e a r c h,2002,41(5):1135-1141.[15]王开岳.天然气净化工艺 脱硫脱碳㊁脱水㊁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WA N G K a i y u e.N a t u r a l g a s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d e s u l f u-r i z a t i o n,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d e h y d r a t i o n,s u l f u rr e c o v e r y a n d t a i l g a s t r e a t m e n t[M].B e i j i n g:P e t r o l e u m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2005.(修改回稿日期2014-02-22编辑何明)㊃7㊃第34卷第5期集输与加工。
TEA
至釜 内压 力基 本 为 0 ; ( 4 )向 釜 内 充 人原 料气 , 待 釜 内压 力 略 高 于 实 验压 力 时停 止充 气 ; ( 5 )打开 数据 采集 系统 , 进行数 据记 录 ;
力1 0 MP a 。 磁力搅拌速率范 围为 1 5 0 r / mi n  ̄ 1 2 0 0 r / m i n 。 反应 釜外 壳 为循 环 夹套 ,恒温 水浴 1 1 可 提供 一 定 温 度 的 导 热 液 体 ,用 于胺 液 反 应 过 程 中的 温 度 控 制, 进行 不 同操 作温 度 的实 验 。恒 温水 浴 的 温度 控 制 范 围为 室 温 以上 5 ℃至 1 o o c c,控制 精 度± 0 . 1 。
釜 内预 先充 入 的胺液进 行 吸收 反应 。其 中的关 键设
( 2 )配 制胺 液 样本 , 使 用 真 空 泵 抽 出反 应 釜 内
气体 后 , 将 预先 配制 的胺液 充人 釜 中 ; ( 3 ) 胺 液 充人 反应 釜 后 , 持 续抽 真 空 一段 时 间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3 0 ; 基 金项 目: 国 家 工 信 部 浮 式 液 化 天 然 气生产储 卸 ( L N G . F P S O)总 体 设 计 关 键 技 术 ( 工 信 部 联 装 【 2 0 1 2 1 5 3 4号 )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 1 4 C X 0 5 0 3 3 A ) ; 作者简介 : 唐建峰 ( 1 9 7 3 一 ) , 男, 博士 , 教授 , 主 要 从 事 天然 气 预处 理 、 L N G 关 键 技 术 等 研 究 工 作 , 电 话
活化MDEA溶液用于天然气脱碳性能的研究
活化MDEA溶液用于天然气脱碳性能的研究摘要: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全球能源供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等酸性气体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天然气的能源价值,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脱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在脱碳技术中,活化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其高效、低能耗、环保等特点。
关键词:活性剂;溶液再生;环保考虑前言:活化MDEA溶液的基本原理源自其在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卓越性能。
这种胺类溶液的工作原理基于天然气中二氧化碳(CO2)与MDEA(甲基二乙醇胺)之间的化学互动。
当CO2与MDEA接触时,它会在MDEA中发生化学吸收反应。
这个反应将CO2从气相吸收到液相,形成碳酸盐的中间产物。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MDEA 的高度吸收性能,它使得CO2能够有效地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
这种化学吸收反应是可逆的,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再生方法,如升温和减压,将吸收的CO2从MDEA中释放出来,使其恢复活性,以便重新用于脱碳过程。
活化MDEA溶液的这一基本原理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高效脱碳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处理等领域,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应用。
然而,传统的MDEA溶液在CO2吸收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吸收速率较慢、吸收容量有限等。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活化MDEA溶液的性能提升方法。
1. 添加活性剂为了增强MDEA溶液的吸收性能,通常会向溶液中添加活性剂。
这些活性剂的添加有助于提高MDEA对CO2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从而提高脱碳系统的效率。
以下是有关添加活性剂的详细信息:类型选择:添加的活性剂通常是胺类化合物或碱性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乙醇胺、甲胺、氧化钠(NaOH)等。
选择合适的活性剂取决于具体的脱碳工艺和天然气的性质。
催化作用:这些添加剂在脱碳过程中充当催化剂,加速CO2从天然气相传递到MDEA溶液中的过程。
醇胺烯胺复合溶液脱碳性能的实验研究(精)
醇胺/烯胺复合溶液脱碳性能的实验研究*胡亚林李水娥忤恒周绪忠(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阳550025)摘要:以MEA 为主体,研究了烯胺TEAP 、TETA 、DETA 和醇胺TEA 对MEA 的活化效果,对比分析了复合溶液的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性能及pH 对脱碳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4种物质对MEA 活化效果大小为TEAP >TETA >DETA >TEA ;加入少量的烯胺能显著提高复合溶液的吸收容量;当调节溶液pH 值为9.65(或以上),可使醇胺/烯胺复合溶液对CO 2脱除率达到92%。
关键词:烯胺;吸收速率;吸收容量DOI :10.13205/j.hjgc.201411023REMOVAL PERFORMANCE OF CARBON DIOXIDE USING AQUEOUSHYDRAMINE /ENAMINE COMPOSITE SOLUTIONHu YalinLi Shui'eWu HengZhou Xuzhong(Material and Metallurgy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Taking MEA as the absorbing solution ,the activation effects of hydramine (TEAP ,TETA ,DETA )and amine enamine (TEA )on MEA were studied by analys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removal efficiency ,absorption rate ,regene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H on absorption rate to CO 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sequenc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kinds of activators on MEA was TEAP >TETA >DETA >TEA.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enamin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CO 2loading of the composite solution.When the solution pH value was at 9.65,or ab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reach 92%,or more.Keywords :enamine ;absorption rate ;absorption amount*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 字[2012]2176号);贵阳市科技局项目(筑科合同)[2012205]2012-134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4005)。
基于HYSYS的混合胺法脱碳工艺溶液配比及参数优化
基于HYSYS的混合胺法脱碳工艺溶液配比及参数优化作者:郭海燕张炜森花亦怀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针对某工厂的MDEA混合胺法天然气脱碳装置,利用HYSYS软件进行全流程模拟,通过优化再生温度、再生压力、吸收温度、胺液循环量等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8种混合胺液配比方案净化效果及设备能耗,最终筛选出的配比方案相较工厂原配比方案,胺液总胺浓度和循环量明显降低,系统能耗显著改善,经济效益突出。
为其他同类天然气脱碳装置的混合胺液配比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DEA;DEA;脱碳;混合胺;HYSYS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MDEA(甲基二乙醇胺)混合胺法广泛应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如CO2、H2S等)。
在LNG工厂中,需要对天然气中酸性气体进行深度脱除,这对MDEA混合胺法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受地质条件及气田开发进度的影响,LNG工厂原料天然气组分通常是不固定的,操作条件的改变会使脱酸气系统发生显著改变,为保证净化效果及降低系统能耗,需要对MDEA混合胺液配比与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本文针对珠海某LNG工厂的MDEA混合胺法天然气脱碳装置,利用HY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筛选出最优混合胺溶液配比并优化工艺参数。
1 天然气净化流程简介珠海某LNG工厂原料天然气来自海上气田,已经过脱烃处理,不含H2S。
MDEA脱碳装置按原料气中CO2含量最高来进行设计,净化后的天然气中CO2体积分数要求小于50×10-6,原料天然气组成如下:MDEA混合胺脱碳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料天然气从吸收塔下部进料,与自上而下的贫MDEA胺溶液逆流接触,脱除CO2后的天然气经换热分离后进入分子筛脱水流程。
吸收CO2后的富MDEA胺溶液从吸收塔底流出,进入闪蒸罐进行闪蒸分离,经过过滤换热后的富MDEA胺溶液从上部进入再生塔,再生合格后的贫MDEA胺溶液从再沸器流出,经胺液泵增压及降温冷却后进入吸收塔完成循环。
烯胺在乙醇溶液中吸收CO2的研究
乙醇中吸收 co2后会产生相分离现 象,这可 以降低再生过程 的能耗 ,故研 究了温 度与浓度对三 乙烯 四胺(TETA) 醇溶
液 吸收CO2的吸 收速率 与单分子吸收负荷 的影 响,并采用 二 乙烯三胺(DETA)、三 乙烯四胺(TETA) ̄及 四乙烯 五胺(TEPA)
的乙醇溶 液在 相同条件下吸收模拟 沼气 中 CO:,考察 吸收速率、吸收量及单氨基 吸收负荷随时 间的变化关 系。实验结
果 显示 ,在 TETA 乙醇溶液 中,随着 TETA浓 度从 0.1 kmo1.m- 增加 至 0l3 kmo1.m一,总吸收量增大 ,而 TETA单分子
吸收负荷 从 1.88 mol CO2.mol amine 降至 1.59 mo CO2.mol amine-。,TETA 乙醇溶液吸收 CO2产 生的固体经过 DSC表
郑 书东, 陶梦娜, 陈艳 萍, 林 鹏, 何 奕, 施 耀 (浙 江大学 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 点实验 室,浙 江 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271
摘 要 : 将沼气 中 CO 脱除后可 以作为天然气 替代 品,化学吸收法缺 点是再 生能耗较高 ,实验 中发 现烯 胺类物质在
第 3O卷第 1期 2016 年 2月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Journal ofChemical Engineering ofChinese Universities
文 章编 号 :1003—9015(2016)01—0210—06
烯胺在 乙醇溶液 中吸收 CO2的研究
No.1 VO1-30 Feb. 2016
ZHENG Shu—dong, TA O M eng—na, CHEN Yan-ping, LIN Peng, HE Yi, SH I Yao
MDEA复配胺液脱除天然气中H_2S性能
AN J i a r o n g1 MA P e n g f e i , T A NGJ i a n f e n g 1 ' 2 , J I A NG) ( u e 1 ' 3 , L I J i n g 1 , Z H A NG Gu o j u n , Z H A0 Mi n g y u
两种配方混合胺液脱 除 H , s性 能,给 工业 中天然气脱硫配方提供 参考和基 础数据 。利用 小型反应 釜进行吸收 实 验 ,使 用单一 MD E A胺 液进行 了工艺参数 的筛选 ,同时考察吸收温度 、吸收压 力、再生温度对胺 液脱除 H 2 s 性
能影响,得 出升 高吸收温度 、吸 收压 力均可在一定程度 内提 升 MD E A胺液 的 H2 s吸 收效果,但 当吸收温度过 高 时会降低胺 液的 H, s 吸收效果 ,吸收压力过 高会造 成脱硫成本 的增加 ,筛选 出最优吸收温度 5 0  ̄ C,吸收压力 5 MP a ,解吸油浴温度 1 2 5 ℃ 。在优选 出的 实验工艺参数条件 下进行 不 同添加剂对 MDE A胺 液脱除 H 2 s性能影响 研究, 考察 不同配比的 MD E A + D E T A 混合胺 液和 MDE A+ ME A 混合胺 液脱除天 然气中 H2 s吸 收及解 吸性能。通
青岛 2 6 6 5 8 0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山东省 油气 储运安全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储运 与建 筑工程学院 ,山东
河 南 省 医 药 设 计 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0 ) 省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
摘要:为 了研究以 Ⅳ_ 甲基 二 乙醇胺 ( MD E A) 为主体 的 MD E A + 一 乙醇胺 ( ME A) 和 MDE A+ -  ̄乙烯三胺 (i s s n . 1 0 0 0 — 6 6 1 3 . 2 0 1 6 . 1 2 . 0 1 9
基于醇胺的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综述-化工论文-化学论文
基于醇胺的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综述-化工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前言天然气脱硫脱碳是天然气净化工艺的龙头,其工艺方法比较多,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热钾碱法、直接转化法、脱硫剂法等。
直接转化法和脱硫剂法主要应用于中小规模天然气的脱硫,不具有CO2脱除能力,因而在以液化天然气(LNG)为最终产品的原料气深度脱硫脱碳工艺中并不适用。
适用于大规模深度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含硫含碳化合物并满足LNG原料气要求的方法主要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和热钾碱法。
其中,基于醇胺的化学溶剂法及物理化学溶剂法是目前天然气处理、深度预处理广泛使用的方法。
本文仅讨论基于醇胺的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醇胺的脱硫脱碳方法分类很多,按照醇胺与H2S、CO2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常规胺法、选择性胺法和化学物理溶剂法;按照脱硫脱碳醇胺溶剂的种类可分为单一醇胺法和复合醇胺法。
以下主要根据后一种分类方法介绍各种醇胺脱硫脱碳的优缺点。
1 单一醇胺法用于脱硫脱碳的醇胺主要包含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甘醇胺(DGA)、二异丙醇胺(DIPA)、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
其中前三种溶剂MEA、DEA、DGA 在脱除H2S 的同时也大量脱除原料气中的CO2,因而几乎没有选择性;后两种溶剂DIPA、MDEA 尤其是MDEA 具备较强的选择性吸收脱硫能力。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单一醇胺法脱硫脱碳的技术特点。
1.1 MEAMEA 为伯醇胺,化学反应活性好,几乎没有选择性,在脱除H2S 的同时也大量脱除原料气中的CO2,可获得较高的净化度。
其主要缺点是易于发泡及降解变质,且与原料气中的CO2会发生副反应生成难以再生的降解产物如恶唑烷酮,导致溶剂降低或丧失脱硫能力;此外,由于MEA 与羰基硫(COS)、二硫化碳(CS2)的反应不可逆,从而造成溶剂损失和降解产物在溶液中积累。
[精品]胺法脱碳系统模拟及汲取剂的选择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11期2009,V o l.49,N o .1121 38182221825胺法脱碳系统模拟及吸收剂的选择朱迎新, 王淑娟, 赵 博, 陈昌和(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8210216作者简介:朱迎新(1984—),女(汉),北京,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王淑娟,副教授,E 2m ail :w angshuj @tsinghua .edu .cn摘 要:为了选择性能较好的脱除CO 2的吸收剂,以一乙醇胺溶液(M EA )、二乙醇胺溶液(D EA )、甲基二乙醇胺溶液(M D EA )、22氨基222甲基212丙醇溶液(AM P )为目标吸收剂,用A spen p lus 软件模拟各种吸收剂吸收CO 2的工况,比较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吸收剂的吸收率、能耗和吸收剂成本等参数。
结果表明,在这4种吸收剂中,M D EA 的运行成本最低,脱除CO 2的能耗为3.01GJ t -1、吸收剂成本为32.4元。
还针对M D EA 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别考察了入口吸收剂量、塔高和级数对吸收效果的影响,为相关参数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初始数据。
关键词:CO 2脱除;甲基二乙醇胺(M D EA );再沸器能耗;敏感性分析中图分类号:X 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054(2009)1121822204Si m ula tion of a CO 2capture system usi ng am i ne solution s for selectionof absorben tsZHU Yingxin ,W ANG S hujua n ,ZHAO B o ,CHE N Cha nghe(Key Laboratory for Ther mal Sc ience and Power Eng i neer i ngof the M i n istry of Education ,D epart men t of Ther mal Eng i neer i ng ,Tsi nghua Un iversity ,Be ij i ng 100084,Chi na )Abstract :Better CO 2abso rbents are needed to mo re efficientlyreduce CO 2em issi ons from pow er p lants .M onoethano lam ine(M EA ),diethano lam ine (D EA ),m ethyldiethano lam ine (M D EA )and 22am ino 222m ethyl 212p ropano l (AM P )so luti ons w ere used toremove CO 2from the flue gas of a coal 2fired pow er p lant .T heabso rp ti on 2regenerati on cycles w ere si m ulated using A spen P lusT Mtocompare the perfo r m ance of the so luti ons fo r the sam e conditi ons .T he results show that M D EA so luti on is less expensive than theo thers .T he rebo iler fo r the M D EA based system requires 3.01GJper ton CO 2and the so lvent co st is 32.4RM B per ton CO 2.A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M D EA based system analyzed theinfluence of the so lvent flow rate,pack ing height and num ber ofsegm ents .Key words :CO 2removal;m ethyldiethano lam ine (M D EA );rebo ilerduty;sensitivity analysis目前CO 2脱除主要有3条技术路线: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以及燃烧后捕获[1]。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
孙恒;舒丹;马文华;李兆慈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年(卷),期】2010(039)004
【摘要】采用K-E模型对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并以净化效果和塔顶排放气体的损耗为约束条件,以再沸器的加热功率为目标函数,在给定吸收塔和再生塔基本参数条件下,对回流比、再沸比及胺液配比进行了优化.因为加热功率最小点处于极限酸气负荷附近,此时再减少胺液循环量会使加热功率急剧增加,因而设计时应留有足够余量,但可以此作为胺液配比优化的依据,根据模拟结果,在DEA 含量为10%~13%(质量分数)时净化效果最佳.
【总页数】3页(P297-299)
【作者】孙恒;舒丹;马文华;李兆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天然气混合胺法深度脱碳工艺中吸收塔型的选取 [J], 陈文峰;曾树兵;郭洲
2.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中试实验与模拟优化 [J], 陈杰;唐建峰;金新明;花亦怀;褚洁;王曰;赵铭钰
3.MDEA混合胺法脱碳在珠海天然气液化项目中的应用 [J], 曾树兵;陈文峰;郭洲;
张春娥
4.天然气混合胺法脱碳工艺计算分析 [J], 闫松
5.天然气混合胺法脱碳工艺计算分析 [J], 闫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元复合胺脱除采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元复合胺脱除采出气中的二氧化碳纪国庆【摘要】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高89区块的二氧化碳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采出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的模拟采出气,进行MDEA (N—甲基二乙醇胺)、MEA (乙醇胺)与TETA (三乙烯四胺)复合溶液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
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依次为压力、转速、浓度配比及温度;以吸收速率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与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的次序性相同。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MDEA;MEA;TETA;采出气;CO2;脱除【作者】纪国庆【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二氧化碳(CO2)驱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关注,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也被逐渐认识。
在胜利油田CO2驱采油技术应用中,CO2被注入地下后,约有50%~60%的CO2将被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40%~50%则随着油田采出气返回地面[1-2]。
高含CO2的采出气使得站场的加热炉无法点燃,因此这部分地面气体必须进行脱碳处理[3-4]。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高89区块的CO2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采出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的模拟采出气,进行MDEA(N—甲基二乙醇胺)、MEA(乙醇胺)与TETA(三乙烯四胺)复合溶液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
本实验模拟现场采出气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
具体的实验流程:①吸收实验。
CO2与CH4经过气体混合缓冲罐之后进入电加热水浴锅,预热至设定温度,经过脱水、计量后进入高压搅拌反应釜后与复合溶液进行反应,未反应的气体最终进入耐压气体罐。
当两流量计瞬时示数差小于10mL/min时,表明贫液已吸收饱和,即可停止吸收实验,进行再生实验。
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中试实验与模拟优化
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中试实验与模拟优化陈杰;唐建峰;金新明;花亦怀;褚洁;王曰;赵铭钰【摘要】醇胺法脱碳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净化工艺中,为了达到降能增效的目的,需要对醇胺法脱碳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在前期优选配方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利用一套中试实验装置,分析中试实验操作参数变化对配方胺液吸收和再生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吸收和再生工艺操作参数范围.结合实验结果,采用HYSYS软件建模,对于不同CO2含量的原料气在处理量为50 Nm3/h时进行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的优化分析,确定在相应的醇胺循环量下最优的吸收温度为55℃、吸收压力为3.0 MPa、再生温度117℃、再生压力45 kPa及不同CO2含量的原料气处理量与醇胺循环流量的最大气/液比,为醇胺法脱碳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atural gas purification processes,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should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creasing energ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formula optimization,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amine solution's absorption was studied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 pilot scale experimental device,and as a result the optimum process operating parameters were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HYSY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ntent of acid gas when the feed gas flow was 50Nm3/h,leading to the following optimal operating parameters:the optimal absorption temperature was 55℃ the absorption pressure was above 3.0 MPa,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was 117℃ the regeneration pressure was45 kPa and the maximum amine circulation flow was also determined.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useful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9页(P966-974)【关键词】天然气脱碳;中试实验;吸收性能;再生性能;HYSYS模拟;参数优化【作者】陈杰;唐建峰;金新明;花亦怀;褚洁;王曰;赵铭钰【作者单位】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28;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28;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44Abstract: 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atural gas purification processes,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should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creasing energ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formula optim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amine solution’s absorptionwas studied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 pilot scale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as a result the optimum process operating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HYSY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content of acid gas when the feed gas flow was 50 Nm3/h, leading to the following optimal operating parameters: the optimal absorption temperature was 55℃, the absorption pressure was above 3.0 MPa, 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was 117℃, the regeneration pressure was 45 kPa and the maximum amine circulation flow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useful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lcohol amine decarbonization.Key words:natural gas decarbonization; pilot scale experiment; absorption performance;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HYSYS simul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天然气醇胺法脱碳工艺具有处理量大、处理成本较低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1-2]。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
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参数模拟优化*孙 恒 舒 丹 马文华 李兆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摘 要 采用K-E模型对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并以净化效果和塔顶排放气体的损耗为约束条件,以再沸器的加热功率为目标函数,在给定吸收塔和再生塔基本参数条件下,对回流比、再沸比及胺液配比进行了优化。
因为加热功率最小点处于极限酸气负荷附近,此时再减少胺液循环量会使加热功率急剧增加,因而设计时应留有足够余量,但可以此作为胺液配比优化的依据,根据模拟结果,在DEA含量为10%~13%(质量分数)时净化效果最佳。
关键词 混合胺 脱碳 配比 模拟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0.04.008醇胺法是天然气脱除酸性气体的主导工艺之一,具有操作压力的影响小、工艺成熟等优点[1,2]。
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以M DEA法为代表的选择性脱硫工艺发展很快。
但在天然气液化等场合,不仅脱硫要求高,而且要求深度脱碳。
将MDEA能耗低与DEA对CO2净化效果好的优点相结合的混合胺法得到人们重视,并在中海油珠海LN G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3,4]。
醇胺法脱硫及MDEA的选择性脱硫工艺己经非常成熟[2,5,6],但混合胺法用于深度脱碳时工艺参数及胺液配比应如何选择,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本文利用H YSYS 对混合胺法深度脱碳进行了模拟和工艺参数优化,所得结果对类似项目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工艺流程概述一种典型的混合胺法深度脱碳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料天然气进入M DEA吸收塔下部与混合胺溶液接触,CO2被胺液吸收,净化后的天然气从塔顶流出。
吸收了大量CO2的富M DEA溶液经节流、闪蒸后,进入贫/富胺液换热器加热到104 ,再从中上部进入MDEA再生塔。
塔底再沸器将胺液加热至122 使胺溶液沸腾、蒸发,从而实现富胺液的再生。
贫胺液至贫/富胺液换热器回收热量,再经过空冷器冷却进入吸收塔,完成整个循环。
天然气脱碳单一胺液及混合胺液解吸性能研究_花亦怀_郭清_冯颉_唐建峰_曾大龙_姜
随着全球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使其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为保障天然气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天然气过滤、分离、脱硫、脱碳、脱水等预处理加工。
其中,天然气脱碳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增强管输能力、防止冰堵现象、稳定深冷工艺、改善腐蚀情况,是预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2]。
胺法脱碳技术由于吸收负荷高、吸收效果好、吸收剂可循环利用、使用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脱碳领域[3]。
近年来混合胺脱碳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方法具有吸收能力强、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再生能耗低、气体损失小、净化程度高、溶液腐蚀小等优点[4-6],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必要。
对目前天然气脱碳工艺中应用的混合胺液解吸性能进行实验与理论研究,在天然气脱碳胺液的配方优选、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单一吸收剂和混合吸收剂解吸性能研究方面已有文献报道[7-10]。
但国内对传统或新型混合胺液脱碳性能的研究大多用于低压条件的烟道气CO 2捕集[11,12],国外对应用于天然气脱碳工艺混合胺液解吸性能的研究工作报道较少。
本研究为胺液解吸性能的研究探索适宜的实验方法,研究成果为选择高解吸率、低解吸能耗的优质天然气脱碳吸收剂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部分1.1实验装置胺液解吸性能研究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使用油浴恒温槽控制加热温度,胺液在三口烧瓶内进行解吸反应,解吸出的气体中水蒸汽含量较高,经冷凝管冷凝回流后,剩余的酸气经干燥塔进行脱水干燥,脱水后的酸气通过皂膜流量计记录瞬时流量,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记录累计流量。
1.2实验试剂实验所需气体与试剂见表1。
收稿日期:2013-06-21;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海上天然气液化存储关键技术研究(2013AA09A2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天然气胺法脱酸二元混合组分交互性能研究(13CX06068A ),中海油气电集团LNG 液化工厂天然气净化实验研究(CNOOC -KJ 125ZDXM14QD003QD2012);作者简介:花亦怀(1981-),男,工程师,电话010-********,邮箱huayihuai@ 。
MDEA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
因此据式 ( 12 ) , 可以推得
KG = HCO 2 KG = HCO 2
0 0
D CO 2 k2 CAm D CO 2 k2 CAm
2
0
( 13 ) ( 14 )
KG — 以 压 力 为 推 动 力 的 吸 收 速 率 系 数 ,
kmo l/ (m ・ s・ M Pa ) 。
由式 ( 14 ) 可得
0 衡浓度 CAm = CAm ( 1 - r) , 及生成物的平衡浓度为 :
0
上无活泼氢 ,不像伯胺 、 仲胺那样直接与 CO2 反应 , 有关实验结果表明 , 水在吸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胺在这里起到了类似催化剂的作用 ,即游离胺 与水之间的氢键增强了反应的活性 , 促进 CO2 的水
3 收稿日期 : 2006 - 10 - 11
K ′= CR 3NCOO CAm CCO 2 r CCO 2 ( 1 - r)
3
3
=
CAm r CCO 2 C
0 Am
0
( 1 - r)
= ( 6)
α 液平衡模型参数 , 1 /M Pa。 CO 2 —气 Ο 则
3 α CO 2 p CO 2 r = 1 +α CO 2 p CO 2
( 8)
式 中 , CCO 2 —CO2 在 混 合 胺 溶 液 中 的 溶 解 度 ,
利用理论部分所推得公式 ( 10 ) 知 , 温度一定 时 , 可近似的认为 a 和 α CO 2 仅是吸收温度与混合胺 浓度的函数 。 改变温度和 进行一系列实验 , 求得相 应的 y值 , 进而根据实验数据推导拟合得到参数 a和 α 应用式 ( 10 ) 和 ( 11 ) , 即可分别确定 CO2 CO 2 (表 1 ) 。 的平衡溶解度和平衡分压 。
MDEA溶液脱碳性能的综合评价_张旭[1]
MDEA溶液脱碳性能的综合评价张旭刘懿吴勇强张成芳(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研究所上海200237)摘要建立了实验室工业模拟脱碳装置,在接近工业条件下对脱碳溶液进行综合评价,表明MDEA水溶液的浓度在3.0kmol/m3时脱碳效果最佳。
在相同实验条件以及相同的溶液配比浓度条件下,研究比较添加了不同活化剂的MDE A溶液的综合脱碳性能,获得了各活化剂的相对活性次序为哌嗪>二乙醇胺>哌啶。
关键词MDEA脱碳综合评价活化MDEA脱碳技术具有溶液稳定性好、能耗低、无毒、易于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氨厂脱碳工艺过程。
自B ASF公司开发了哌嗪(PZ)活化MDEA[1]脱碳技术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又开发了多种活化剂,如ME A、DE A、TE A、HMDA等,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活化MDE A溶液的性能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Spears等人对MDEA和二乙醇胺(DEA)的混合溶液进行了研究,认为脱碳溶液的最佳浓度以及胺的配比关系与吸收压力、酸性气体的进料浓度、操作温度、气体分离要求等因素有关[2]。
Seo等人研究了哌嗪活化MDEA水溶液对CO2吸收的速率,结果表明哌嗪对MDEA的摩尔分率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3]。
Xu等人利用圆盘塔研究了哌嗪含量以及吸收温度对MDEA溶液吸收速率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活化MDEA溶液吸收的动力学方程[4]。
随后,他们利用实验室填料塔研究了哌嗪活化MDEA溶液的解吸速率,发现哌嗪活化MDE A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方程也可以很好地用于描述解吸过程[5]。
苑元等利用搅拌釜式反应器分别在吸收和解吸条件下就哌嗪、DE A对MDEA溶液的活性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6],发现在传统的三胺溶液中添加少量的哌嗪和DEA可以明显提高其对C O2的吸收和解吸速率,但是无法确定活化MDEA溶液的综合脱碳特性。
由于工业生产中吸收与解吸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将溶剂的吸收与解吸分开来孤立进行研究的,因此很难反映出脱碳溶剂的综合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三 乙醇胺 ;烯胺;天然气脱碳 ;混合胺 液;吸收 ;解吸 ;循 环 实验 中图分类号 :T Q 5 1 7 .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6 6 1 3( 2 0 1 5 )0 1— 0 0 9 5— 0 7
D oI :1 0 . 1 6 0 8 5  ̄ . i s s n . 1 0 0 0 - 6 6 1 3 . 2 0 1 5 . 0 1 . 0 1 7
果;T E A+ DE T A 吸收和解吸性能优于 T E A+ T E T A;T E A + D E T A 的优 选 配 比 为 2 . 0 / 1 . 0和 2 . 4 / 0 . 6 ; 经循 环 实验 验
证 ,2 mo l / L T E A+ 1 mo l / L D E T A 综合 效 果最 佳 。
Ab s t r a c t : De c a r b u r i z a t i o n b y mi x e d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g o o d p u r i ic f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a n d l o w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 M DEA i s u s e d a s t h e ma i n a b s o r b e n t i n t h e mi x e d a mi n e s . I n o r d e r t o me e t t h e d e ma n d s o f i f n d i n g e c o n o mi c a 1 a n d h i g h l y e f 6 c i e n t n e w a b s o r b e n t s ,T E A wa s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ma i n a mi n e s o l u t i o n f o r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i n t h i s P a D e r , wh i c h wa s t e r t i a r y
a mi n e, t h e s a me a s M DEA.Ba s e d o n t he s ud t y o f TEA s o l u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t h e a bs o r p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 E a s t C h i n a ) ,Qi n g d a o 2 6 6 5 8 0 ,S h a n d o n g ,C h i n a )
( 中海 石 油 气 电集 团技 术 研 发 中 心 , 北 京 1 0 0 0 2 7 ; 中国石油大学 ( 华 东 )储 运 与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摘要 :胺 法脱碳 以其脱 除效果好 、能耗 低等优 点在 天然气预处理 中得到广 泛应 用。 目 前 国 内外普遍采用 以 甲基
Ex pe r i me nt a l s t ud y o n pe r f o r ma nc e a nd p r o po r t i o n o pt i mi z a t i o n o f
TEA +e na mi ne mi x e d s o l ut i o n f o r na t ur a l g a s de c a r b ur i z a t i o n Z HOUDa n ,C HE NJ i e ,HU A Y i h u a i ,T A NGJ i a n f e n g 2 ,C HUJ i e ,F E NGJ i e ,W A NG Y u e
( C NO OC G a s &P o w e r Gr o u p R e s e a r c h& De v e l o p me n t C e n t e r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7 , C h i n a ; S c h o o l o f P i p e l i n e a n d C i v i l
二 乙醇胺 为主体 的复配胺 液为吸 收剂 ,为适应寻找 经济、高效 的新型吸收剂 的需求 ,本文选取 同为叔胺的三 乙醇 胺 ( T E A)为主体进行 实验研究 ,在 T E A反 应机理的研究基础上 ,添加二 乙烯三胺/ 三 乙烯四胺 ( D E T A/ T E T A)
进行 混合胺 液的吸 收解吸性 能分析 ,对 比优选 出综合表现较好 的混合胺液 ,考察其 不同配比下吸收 、解吸及贴近 实际生产的循 环利用效果,完成 配比优选研 究。结果表 明:添加 烯胺后 ,可 大大提 高吸 收性 能,但会 降低解吸效
化
2 0 1 5年 第 3 4卷 第 1期
工
进
展
・9 5S TR Y AND E NGI NE ERI NG P ROGRES S
三 乙醇胺 与烯胺 混合胺液脱碳性 能及配 比优选实验研 究
周丹 ,陈杰 ,花 亦 怀 ,唐 建峰 ,褚 洁 ,冯颉 ,王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