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色彩与视觉生理

合集下载

色彩心理学与生理学

色彩心理学与生理学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

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而另外两种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绿”“蓝"两种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则产生红色觉;当“绿”或“蓝"神经纤维受到绿光或蓝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绿或蓝色觉。又如:当“红”“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蓝”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黄色觉;当“红”“蓝”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蓝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绿"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晶红色觉;当“蓝”,“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蓝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红”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青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如果三种神经纤维受三原色光等量刺激程度逐渐减小,又会产生不同明度的灰.如果三原色光的刺激量等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色光刺激,那么就产生黑色觉.以上是由三原色光等量的刺激引起的色感,如果改变三原色光的光量和混合比例,必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兴奋与抑制程度的差别,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扬?赫姆霍尔兹认为三种神经纤维受到光的刺激后而产生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当每一种神经纤维受到对应的原色光刺激而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另外两种神经纤维受到此光刺激后也同时兴奋,不过兴奋的程度比较低,所以每种颜色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白光成分,即有明度的感觉。扬?赫姆霍尔兹解释色彩视觉的理论称为三色学说,它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三色学说仍具有解释各种颜色混合现象的理论价值。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实用美术基础》第4章 色彩的推移

《实用美术基础》第4章 色彩的推移

3)综合放射
综合放射是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 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的方法,如图 4-15 所示。
┃图 4-14
┃图 4-15
实用美术基础
/// 11 ///
3.综合推移
来自百度文库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运用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产生曲和直、宽和窄、粗和细等对比。这种方法 使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
┃图 4-17
实用美术基础
/// 12 ///
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空间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分色规律后,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进行各 种变化,就会创作出无数佳作。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但也可做弧线变形处理, 使之呈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做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会更加丰富。
实用美术基础
/// 3 ///
第 1 节 色彩推移的概念
彩的推移是指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渐变构成形式,通过逐渐地、循序地、有规律 地、有联系地变化来获得一种运动感。色彩推移构成中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后一个色阶 在前一个色阶的基础上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轻微变化,使一个色彩不知不觉地变成另一 个色彩。色彩推移现象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如图 4-1~ 图 4-3 所示。
┃图 4-4
┃图 4-5
实用美术基础
/// 6 ///

第四章 视觉规律

第四章 视觉规律

第四章视觉规律

§4-1 概述

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官与客观事物接触和联系——认识了事物——头脑中形成一定概念。

形体造型:必须考虑人:·观察事物的感觉规律;

·人眼的生理局限性;

·心理因素的影响。

1.知觉:①听觉——感知声响信息;

②嗅觉——感知气息信息;

③味觉——感知味道信息;

④触觉——感知物体存在及大小信息;

⑤视觉——感知物体形状、大小、色彩等信息(外部特征)。

知觉中包含了人们已有的全部知识和经验。

知觉与感知物体时的条件和环境有关。环境不同,光、形、色的影响和生理原因等将使知觉将产生错误→错觉。

2.错觉——视错觉(与造型有关)

因环境、光线、形状、色彩、生理等原因,知觉发生错误。常见的有:视错觉、味错觉、听错觉等。在此只介绍一些与造型有直接关系的错觉—视错觉。

视错觉——使人观察物体上当受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并不完全可靠。

视错觉危害:严重歪曲形象,使人上当受偏,达不到预想的目的,甚至造成浪费和事故。

视错觉无法排除,只能设法克服和矫正,并利用错觉作为艺术处理手法广泛地加以利用。如电影、印刷、镶嵌、光谱图案等,将错就错达到预期目的。

视错觉普遍存在,复杂多样,千变万化。主要有:

①形错觉——对形体产生错觉(大、小、方向、形状);

②色错觉——对色彩产生错觉(本色、面积、明度、纯度等)。

产生原因:·生理原因:眼构造、瞳孔随光线变化、网目电流、眼睛肌肉及球体在观察不同物体时的变化等。

·心理原因:长期形成的规律、习惯、经验、心情好坏、内

心的期望等。

研究证明,大量的视错觉为心理原因所致。

色彩构成课件

色彩构成课件

第一章 色彩的构成与学习
第一节 色彩构成与构成教育
二、基础教育与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基础”理论,在设计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是对色彩基础性问题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的手段。色彩构成是围绕色彩问题展 开的基础性学习,要想应用好色彩,表达好设计思想,就应该对此展开深入的 探讨和研究。
三、构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色彩的构成与学习
第二节 色彩构成的教与学
二、学习方法与策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色彩构成的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在认真研读 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考核点的内容学好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 导作用。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和结构特征,能够表达出丰富的色彩语境,传递出不同 情感内涵,倾注着人们的心声,形成了色彩间的意象与神情。
第二章 光与色
第一节 光源与色彩
直射
二、光的传播
透射
光源通过物 体,直接把色彩 传入人的视觉中, 称之为直射光。 既色彩的“光源 色”。
反射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
光源照射在透明物 体时,传入人的视觉中, 称之为透射光。
表面形成了反射光。就形
成了物体的“固有色”。 漫反射
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
受到物体表面的排斥,形成
橙色是繁荣与骄傲的象征,是自然的颜色。具有富丽、辉煌、炽热、活泼、兴奋 等特点。

色彩学第四章(色彩的属性)

色彩学第四章(色彩的属性)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明度
明度是表示颜色深浅明暗的特征量简写V 一.明度的意义 1. 色彩的明度就是人眼所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 2. 分为同色相明度与异色相明度 同色相明度:越接近的白色明度越大,越接近黑色则明度越
小 异色相明度:不同色相的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 光谱七色从明到暗:黄,橙,绿青,红,蓝,紫 3. 明度取决于人眼所感受的辐射光通量的大小和人眼的光
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
精品课件
第四章 色彩的属性
色 相 明 度 饱和度
精品课件
第一节 色相
色相的意义 色相的表示法 人眼对色相的辨别力
精品课件
第一节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红、绿、
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
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
印刷色彩学
第四章 色彩的属性
精品课件
第四章 色彩的属性
我们能见到的颜色多种多样,有各种鲜艳、柔 和、明亮深重不同的颜色,绝大多数颜色具有色相、 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属性。要理解和运用色彩, 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 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 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明度的另一层内容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 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桔红、朱红要比深红、 玫瑰红从明度上要亮,而大红、土红则在明度 上介乎中间值。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 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

7色彩混合-中性混合

7色彩混合-中性混合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 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 色的形状,既用来并置的基本形。形态为小色 点、小色块、细色线、网格、不规则形
• 基本形越细、越小混合的效果越清晰越安静 • 否则,混合的效果会杂乱、眩目、没有形象感 • 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 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空间混合制作的画面, 近看可能什么也不是,而在一定的距离以外才 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效果。
•B •C •D •E
色的恒常性 色的同化 色的易见度 色的错视
空间混合的运用
• 彩色印刷、彩色电视屏幕成像原理、纺 织品设计中的经纬并置印象派画家修拉 的点彩风格等
课后预习
课后预习
色彩对比
•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 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 示出差别的现象。
色彩的知觉现象
• A 色的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色适应
• 是基于人的视觉生 理特征所产生的视 觉色彩混合,而并 不变化色光或发光 材料本身,混色效 果的亮度既不增加 也不减低,所以称 为中性混合。
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 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 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 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 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 B:空间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 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视 觉内达成的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空混是其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而是 借助一定Baidu Nhomakorabea间距离使人的视觉产生的一种 混合。

色彩生理实验

色彩生理实验

色彩的生理要素
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实 际上都是不断闪耀的,显示器还分为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正因为它们闪 动的频率很高,大约在60次至120次 /秒之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刷新频 率),由于正后像的作用,我们的眼 睛并没有觉察到扫描的闪耀,只能看 到连续的图像。
( 11 )
digital Color
(5)
digital Color
色彩的生理要素
一、色彩三刺激与三基色
由XYZ形成的虚线三角形将整个光谱 色轨迹包含在内,因此整个光谱色就变成 了以XYZ三角形作为色域的域内色,在XYZ 系统中所得到的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x,y ,z将完全变为正值。
通过色度坐标的变换计算,马蹄形的光 谱轨迹曲线CIE色度图就正好适合在这个 XYZ三角形中。 (6)
《色数彩字的色生彩理》电要子素课件九
第四章
色彩的生理要素
(一)
(1)
digital Color
色彩的生理要素
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最为重要,因为视觉是人 类认识世界的窗口,它担负着70%以上的信息接受任务。世界 的明暗、颜色、形态、空间是靠人的眼睛来识别和感受的。
(2)
digital Color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 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 ,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色彩心理学-色彩设计基础知识完整版

色彩心理学-色彩设计基础知识完整版

色彩设计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色彩的意义

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

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

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二、颜色感觉的形成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

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色彩心理与视觉特征

色彩心理与视觉特征
色彩心理与视觉特征
目 录
• 色彩心理学基础 • 色彩心理学的应用 • 视觉特征与色彩 • 色彩心理学与品牌形象 • 未来色彩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01 色彩心理学基础
色彩的物理属性
01ຫໍສະໝຸດ Baidu
02
03
04
波长
不同色彩的可见光波长不同, 决定了色彩的基本特征。
色调
指色彩的基本类型,如红、橙 、黄、绿、蓝、紫等。
室内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来区分不 同功能区域,如客厅、餐厅、卧室 等。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款式搭配
不同颜色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效 果,如暖色系搭配显得热情奔放,
冷色系搭配则显得冷静沉着。
时尚潮流
色彩是时尚的重要元素之一,随 着流行趋势的变化,服装设计师 会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展现时尚感。
肤色搭配
不同肤色适合不同颜色的服装, 如暖色皮肤适合穿暖色调的服装, 冷色皮肤则适合穿冷色调的服装。
色彩还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例 如在商业广告中,商家常常利用色彩来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进产品销售。
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也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 知,例如明亮的颜色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 力,而高饱和度的颜色则更容易被识别和记 忆。
如何利用色彩改善视觉特征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选择适当的色彩搭配,以增强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明度

色彩心理学-色彩设计基础知识完整版

色彩心理学-色彩设计基础知识完整版

色彩设计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色彩的意义

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

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

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二、颜色感觉的形成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

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物理效应

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还反应在物理性质方面,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色彩的物理作用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大显身手。

1、温度感

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如红比红橙较冷,红比紫较热,但不能说红是冷色。此外,还有被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地带绿色,即红色的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

2、距离感

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室内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

3、重量感

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室内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

4、尺度感

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

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室内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

(完整版)色彩与生理、心理课件

(完整版)色彩与生理、心理课件
❖ 阴性残像与原色彩的关系即为生理补色。 ❖ 生理补色的产生
❖ 互补色在视觉和大脑中能产生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符合人 的眼睛需要看完整的东西的生理需求。
色 彩 与 心 理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色彩的感觉
❖ 1.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 ❖ 在色彩的比较中,给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
重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的结果。 ❖ 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
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 ❖ 在同明度、同色相的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
度低的感觉重。 ❖ 冷暖方面:暖色黄、橙、黄等色给人的感觉轻,冷
色蓝、蓝绿、蓝紫等色给人的感觉重。 ❖ 物体的质感同样影响色彩的轻重感:物体有光泽、质
血统,是身份高贵的象征。
紫色的性格及分析
❖ 具体联想:丁香花、葡萄、茄子…… ❖ 积极的心理特性:优雅、高贵、庄重、神秘…… ❖ 消极的心理特性:忧郁、不安、痛苦、哀伤…… ❖ 应用:在过去中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是最高
级的官员服色,在古希腊,紫色是国王的专用服色。
白色的性格及分析
❖ 具体联想:白云、白糖、面粉、白雪…… ❖ 积极的心理特性:纯洁、神圣、清净、清白、光明…… ❖ 消极的心理特性:苍白、死亡、投降…… ❖ 应用:东方国家,白象、白鹿是吉祥的象征,但在多数场合代表死亡、
❖ 消极的心理特性:单薄、猜疑、不健康……

色彩学_第四章_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色彩学_第四章_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 同时对比错视规律 1)色调对比变化 并列各色的色调趋向于对方的补色, 互补二色并列对比变化最明显。
• 同时对比错视规律 2)明度对比变化 并列各色明者更明,暗者更暗的色调;
• 同时对比错视规律 2)明度对比变化 并列各色明者更明,暗者更暗的色调, 黑色显得更黑,白色显得更白。
• 同时对比错视规律 2)明度对比变化 并列各色明者更明,暗者更暗的色调, 黑色显得更黑,白色显得更白。
四、颜色辨别
可见光谱:
420nm
颜色 红 橙 黄 波长(nm) 700 620 580
470nm
范围(nm) 649-750 600-640 550-600
510nm
颜色 绿 蓝 紫
580nm 620nm
波长(nm) 510 470 420
700nm
范围(nm) 480-550 450-480 400-450
小学生 男 女
青 年
男 女
雪,砂糖 阴云,冬天 墨,套服 口红,红鞋 桔 ,砖 栗 ,鞋 柠檬,月 嫩叶,衬里 草,毛衣 大海,湖水 茄子,藤
白 雪,白纸 雪,白兔 雪,白云 灰 鼠 ,灰 鼠,阴天 灰,混凝土 黑 炭 ,夜 毛发,炭 夜,洋伞 红 苹果,太阳 郁金香,洋服 红旗,血 橙 桔 ,柿 桔,胡萝卜 橙子,肉汁 褐 土,树干 土,巧克力 皮包,土 黄 香蕉,向日葵 菜花,蒲公英 月,雏鸡 黄绿 草,竹 草 ,叶 嫩草,春 绿 树叶,山 草,草坪 树叶,蚊帐 蓝 天空,海洋 天空,水 海,秋空 紫 葡萄,紫菜 葡萄,桔梗 裙子,礼服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

视觉神经生理学
人眼能够分辨1200多种颜色,这是基于眼 细胞的光敏特性。可见光的存在使人们可以看 到的这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其在电磁波段的 范围仅为380-760nm这段很窄的部分。可以 推想在整个未知的宇宙中也许存在这一些更高 级的物种(甚至外星人), 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更 加绚丽多彩、包含更多信 息的世界。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的分类和属性
视觉神经生理学
颜色的分类和属性
一、 非彩色
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又称黑白系列。

深灰
中灰
浅灰

视觉神经生理学
白黑系列——由白色渐渐到浅灰,再 到中灰,再到深灰,直到黑色。 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其光 反射率等于1。 纯黑是理想的无反射的物体,其光反 射率等于0。 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反之,愈接 近黑色,明度愈低。
视觉神经生理学
三维立体橄榄色图
国际公认:Munsell颜色系统
• 将明度和饱和度考虑在内,由二维转变为三维,明度位于通过 圆心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从上到下,明度逐渐降低,从圆 心到圆周饱和度逐渐升高。 • 它将颜色分为:色调(Hue)、纯度(Chroma)和明度( Value),共有15种色调,10个明度及若干饱和度等级,总共 有一千多种颜色。
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厚度约 0.1 ~ 0.5mm,其 上分布着视觉感光细胞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色彩与视觉生理

本章要点:

·了解眼睛的构造

·了解视界与色域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视错性的形成原因及规律

第一节视觉的生理特征

人们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形状、位置、空间、色彩等的区别,都是通过视觉器官形成的一种视觉信息和感受。因此,视觉是人们认识这个多彩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了解视觉器官所形成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一、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学)

人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眼球前部好比照相机镜头,内部好比暗箱,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但是,眼球结构比照相机复杂得多、灵活得多。人眼因外形近似球状,

故称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射

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

有感光的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这些感光细胞

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

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枕叶视觉中枢神经,产生

色彩感。

(1)角膜,角膜的作用是光由这里折射进

人眼球而成像。

(2)虹膜又称彩帘,虹膜作用是能控制瞳孔的大小,光弱时大,光强时小,像照相机中的光圈,虹膜能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

(3)水晶体。其作用相当于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光通过水晶体的折射传给视网膜。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以及对色彩与形态的错觉等,大都是由于水晶体的伸缩作用而引起的。

水晶体内含有黄色素。黄色素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它影响人对色彩的识别。

(4)玻璃体。光必须通过它才能到达视网膜,玻璃体带有色素,色素随着人的年龄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5)黄斑与盲点。黄斑是视网膜中感觉最特殊的部分,呈浅黄色,黄斑位于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最集中的地方,是视觉最敏感的位置,人对色彩感觉之所以有很大的差异,与黄斑有直接关系。

黄斑下方是视神经,是物体在视网膜上刺激信息传人大脑视觉中枢的通道,其入口处呈乳头状,因缺少视觉细胞而没有视觉能力,故称盲点。

(6)视网膜与中央凹。视网膜相当于底片。视网膜在眼球的内侧,它是视觉的接受器,是感受物体形与色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神经中心,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影像。在视网膜的上方是中央凹,中央凹是看到物体最清晰的位置,物体影像离中央凹越远,越显得模糊。

二、视觉与年龄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色彩开始的,不是从形状开始的。婴儿有了视觉能力后,首先看到的是颜色,而后才有形状的感觉。一般色觉形成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约一年左右就能完全具有对色彩的视觉能力,

4—6岁孩子对红、黄、蓝、绿等色彩的辨认率极高,这一时期孩子对颜色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物体的固有色,对混合颜色和复色的辨认率都较低,虽然对色彩明度有明显的偏爱,但他们对颜色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尚不能明显地分辨。

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色彩的爱好由长波长的色彩向短波长过渡,即由暖色逐渐趋向于冷色,由爱好单一色彩向多色色彩过渡。同时,由对比强的向对比弱的明度色调过渡。(图:包装)

人到晚年,眼睛的水晶体变黄了,人眼的内分泌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黄色素,老年人看什么事物都觉得偏黄。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在晚年时,他的作品在一次展览时被戳破,工作人员请他修画,他感到原先画得脸部太黄了,要把色彩画得准确一些,结果却把人物睑部画得蓝中透紫,使人大失所望,列宾自己却非常满意,无奈美术馆只好请人将他补画的颜色抹去,恢复了作品的本色。

三、视界与色域

人的眼睛在固定条件下能够观察到的视野角度的范围,称为视界。视界内的物体投射

在视觉器官的中央凹时,物像清晰,视界外的

物体则呈模糊的状态,视界的宽窄范围因物体

的刺激会形成差异。随着视野向周围运动,视

觉中某些颜色会发生变化,红色和绿色偏黄;

紫色偏蓝,在远距离中,对蓝色的知觉最差。

一般男性的视界不如女性;右眼的视界不如左

眼。

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敏感区域,称为色域。中央凹是锥体细胞密集区,因此,是色彩感

觉最敏捷的区域,由中央凹向外扩散,对红色的感觉能力首先消失,最后是蓝色感觉能力的消失。人对色彩的视觉范围小于视界,这是由于锥体细胞中的感光蛋白元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不同所致,颜色不同视觉范围也不同。人眼分辨色彩的能力很强,可分辨17000余种颜色。

第二节视觉的生理现象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与生理反映,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因为这种现象的

存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感觉。因此,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色彩认识现象。

一、视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在视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

地反映事物映像的各个部分,而是反映其整

体的全部。尽管视知觉的对象是复合刺激物,

由不同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们依

然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的来知觉,尽管个

别的知觉没有发生作用也同样能产生完整的

知觉反映。例如;对一块知觉过的红色丝绒

布,只要看一眼,就能感到它是柔软的、厚

实的、温暖的。实际上当时并没有用手去触

摸,温度、质地的刺激也没有作用干人的皮

肤,但其厚实的、温暖的、柔软的属性都被

包含在整体视觉映像之中了。因为对丝绒的

整体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官综合实现的,各种分析器的兴奋之间已建立起暂时的联系,视觉、动觉和触觉被刺激联系在一起,通过视觉刺激物发生作用,引起了暂时联系系统的再现。

二、视觉的错觉性

错觉性是指由生理、心理因素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非正确的感知。错觉性是一种视觉现象,并非客观存在,它是因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发生困难而

形成的。人的视觉现象是大脑对外界物象光刺激的感觉反应。这种反应需要对物象及周围陪衬的环境做出综合分析,并加以修正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根据视觉器官透镜成像原理,人的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立的,经过大脑按习惯和经验加以修正后,映像才是正立的,一旦判断与习惯和经验产生矛盾,便会产生错觉。色彩的错觉性是由于人们的视觉生理与心理平衡而产生的。人眼在长时间感觉一种色彩后,总是需要色彩的补色来恢复自己的平衡,这就形成色彩的错觉现象,错觉性在形体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1.冷暖的错觉性

从客观上说,色彩本身没有冷暖变化上的差异,因为它不具有物理上的实际温度变化。而冷暖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相互体验和相互关联的一种错误的视觉假象。波长长的、明度和纯度高的暖色色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经刺激性强,促使血液循环的加快,当注视时,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波长短的、明度和纯度低的冷色色彩,对人的视网膜及脑神

经刺激性较弱,给人以寒冷的视觉感觉。

由于色彩本身属性上的差别,色彩冷暖

关系的视错性具有一定相对性,因而丰富了色

彩的表现内容,如红和黄是暖色,但在视觉上

红色要比黄色温暖感要强,朱红要比大红温暖

感强;蓝色是冷色,但钴蓝要比湖蓝寒冷感强;

绿和紫色是中性色,但草绿要比红紫色冷色感

强。

2.进与退的错觉性

由于人眼的水晶体自动调节的灵敏度有

限,因此,人眼对微小的光波在视网膜上成像有

前后现象。光波长的红、橙、黄等色彩在视网膜

上形成内侧映像。光波短的蓝、紫等色彩在视网

膜上形成外侧映像,从而造成暖色前进、冷色后

退的视觉效果。一般情况下暖色、纯色、明亮色、

对比强烈色彩具有前进的感觉;冷色、暗色、调

和色等有后退的感觉。

3.膨胀与收缩的错觉性

由于视网膜在接收色光时有内外成像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