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式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象。
二、讲授生字、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手写板书的形式,讲授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让学生跟读、认读、写出来。
三、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四、背诵古诗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背诵三首古诗,鼓励学生背诵得越多越好,并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五、默写《山行》教师可以让学生默写《山行》,并在默写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六、理解诗意教师可以结合注释,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思,并通过让学生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帮助学生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七、课堂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和理解诗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同时,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和美好。
感和思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自己远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会有什么感受?请用古诗表达你的思乡之情。
3)学生自由创作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并分享给同学们。
4)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古诗,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与同学们分享。
5)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自己的文学创作才能。
教学批注:1.删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教学过程: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XXX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XXX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优质教学设计
当冲突发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和类型,认识到冲突在人际交往中的普遍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冲突,提高他们的解决冲突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沟通在解决冲突中的重要性,学会有效沟通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宽容心态,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5.使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冲突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冲突发生的原因和类型。
2.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及有效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克服面对冲突时的恐惧和逃避心理。
2.引导学生学会在冲突中保持理性和尊重,不伤害他人。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冲突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2.学生分组,准备纸笔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
3.教室布置成温馨、友好的氛围,如摆放绿植、贴墙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冲突?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出课题《当冲突发生》。
(二)新课讲解1.冲突的概念及影响冲突的定义: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由于目标、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对立状态。
冲突的影响: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关系紧张、信任破裂、情绪不稳定等。
正面影响:有时也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个体和组织的成长。
2.冲突的类型与原因冲突的类型:利益冲突:双方或多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观念冲突: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看法不同。
行为冲突:因行为方式、习惯等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冲突的原因:个体差异: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等不同。
沟通不畅:信息传达不清、误解等。
资源争夺:对有限资源的竞争。
3.处理冲突的策略与技巧处理冲突的基本原则:尊重差异,平等对待。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
寻求共赢,不损人利己。
处理冲突的技巧:倾听:给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表达: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询问:通过提问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如语法、修辞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和经历,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阅读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新式教案整体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The sound of the wind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o are they?(播放课文视频)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Guide1.Look and listen!
Step4.Think and say
T: Little pig’s wind-bell is quiet. What can he do? Can you help Little pig?
Ss: Yes, he can use...(学生可以用中文表述)。
T:OK. Now let’s look at the ending.(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感知课文。指出不认识的单词。
4.gently paper quiet cut cutting
设计意图:(攻破单词难关,为课文学习扫清障碍,让学生能积极地加入课文的学习中去。)
5.出示Guide2. Listen, learn and read the text.
6.请同学们带着任务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英语不单单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而是扩大了它的范围,融入了其他知识。这就大大丰富了英语学科的内容涵量。)
Step 4:Summar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tarts from me!(课件出示图片)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读 sound, paper, quiet及日常用语Me too. Why?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班他们班》优质教学设计
《我们班+他们班》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懂得班级间的竞争是积极的、健康的。
2. 初步掌握处理班级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增强合作共进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了解班级间的竞争是积极的、健康的,并学会正确处理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共进意识。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但他们对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往往只看到竞争的表面,而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他们理解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共进意识。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处理班级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难点:理解班级间竞争的意义,增强合作共进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我们班+他们班》这一课。
这一课主要讲的是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新课导入1、班级间的竞争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班级间的竞争。
大家觉得班级间的竞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生:积极的。
师:为什么?生:因为竞争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更加进步。
师:没错,竞争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但是,竞争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恶意竞争、攀比心理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班级间的竞争呢?生:我们应该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而不是一种攀比。
师:非常好,我们要正确看待班级间的竞争,把它看作是一种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对手,不要恶意攻击或诋毁他人。
2、班级间的合作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班级间的合作。
合作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的行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共同的目标。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家风的概念、意义和家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训,体味古训的内涵,并尝试运用古训的道理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认识并分析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方法,培养爱家、爱国、尊敬长辈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3.通过情境式教学、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优秀家风对于个人以及家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美德,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弘扬优秀家风;3.培养学生爱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家风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训和古训所体现的家风;3.分析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优秀家风并尝试运用古训的道理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如何让学生强化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美德;3.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1.家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训及其所体现的家风;3.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5分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让学生唱一段优秀家庭之歌,或者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感人故事。
2. 课堂讲解(2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家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训及其所体现的家风,以及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方法。
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掌握其中的要点。
3. 情境式教学(25分钟)老师通过教案提供的情境进行教学。
例如:小明做家务被妈妈批评,老师让学生分组思考并展示有哪些家庭美德,可以让小明获得妈妈的夸奖。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教案新部编本的区别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
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多。
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
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
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设计了。
由于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层次,所以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范畴上的不同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可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
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
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
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教案新部编本的区别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一、概念的范畴不同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
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
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余胜泉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LICB/Reference-data/Constructivism/constructiveIDmodel.htm /keyan/zl/5.htm《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第7-13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内容简介】建构主义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学习与教学做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根据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划分,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
本文在这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希望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提供处方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还讨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自主学习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
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春》三个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讲读课《春》三个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教学一篇讲读课,在三个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凸显工具性,实现多元整合,增加语言刺激量,促进积累语言,克服罗列问题、探究不是问题的问题、盲目拓展等教学弊端,切实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促进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1.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汉语教学应将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要特别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要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
在大量的汉语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说”: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三、设计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三个课时的课前活动内容依次是是以诵读“词——句——诗”的顺序安排;技能训练是以“运用词语——仿造句子——描写段落”的顺序安排。
2.“三个整合”的原则:①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原则。
体现在:学习课文时使用的所有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名言、古诗”等语料资源;教学中所使用的音频朗读、春景图片等课件。
②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整合原则。
体现在:充分挖掘文本中优美语言资源熟读识记,再结合利用信息手段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句、文整合到模仿训练中,从而丰富表达内容。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再塑生命》精品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情感目标: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情况,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拓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程序一、音画导入,烘托气氛(先放映绿意盎然的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再转换一张黑色幻灯片,稍停顿)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作者简介(一)教师引入,激起兴趣: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与她那伟大成就紧密相连的是这个名字——安妮·莎莉文(二)交流分享,培养习惯: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搓捻(cuōniǎn):用手指搓。
企盼(qǐpàn):殷切地希望。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巩固草原、线条、柔美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第2课《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丁香结》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六、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4.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答.师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2)师适时呈现: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1)交流.(2)师指名朗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研读第6自然段.(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适时呈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2.揭示主题.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四、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课时练.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五、板书设计2.丁香结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诗人自指.旷:空旷.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掌握简单劳动技能,如农耕、种植等。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劳动技能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劳动活动,研究和掌握种植、农耕等基本劳动技能。
3. 劳动惯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知识讲解:讲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实际劳动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活动,如种植小菜苗、整理花坛等。
4.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劳动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小菜苗或整理的花坛,展示劳动成果。
7.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种植工具和材料,如种子、土壤等,用于实际劳动活动。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分组卡片和展示物品。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劳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劳动活动,拓宽劳动经验和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工厂等相关场所,增进对劳动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以及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本教案设计分为三部分: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预
1. 研究课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和感想。
2. 生字词汇:学生查看生字词汇,列出每一个生字词汇的拼音、笔画、部首和意思。
3. 课文翻译:学生翻译课文并写出重点或难点。
课堂教学
1. 词汇提示:老师用图片和实物提示学生生字词汇的含义。
2. 分组诵读:学生将课文分组进行诵读,同时互相纠正并提出
疑问。
3. 探究阅读策略:老师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
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观看视频:老师放映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内容。
课后作业
1. 完成填空作业:学生根据所填空的语法规则以及上下文,完成填空作业。
2. 朗读课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和感悟。
3. 课文默写:学生在背熟课文的同时,默写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有所帮助。
高中部编版课文教案
高中部编版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或句子,准备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难点或疑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在班级内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分析文本。
五、拓展延伸
开展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作练习、辩论赛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反馈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反馈。
七、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理解题、小论文写作等。
【教学方法】
-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
-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读懂彼此的心的重要性;掌握公平和相互尊重的道德价值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感受的关心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小说《读懂彼此的心》。
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他人的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讲解新课标题:《读懂彼此的心》。
2.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理解他人的情况?一起来讨论一下。
读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读懂彼此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交流。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有哪些感受?–你能理解这个角色的感受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做?2.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个人思考1.学生回到座位上,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读懂他人的心。
2.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
分享交流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记录,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体会。
2.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思想:读懂彼此的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读懂彼此的心?有什么好处?四、教学反思通过教案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角色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碰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独立性。
总体而言,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陕西省延安地区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张敏
[课标要求]: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
部分教材是在第八册里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也具有阅读,讨论、交流等方面
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主。
2、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既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有许多渴望知道的东西,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单位“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展示互动、点评归纳、课外实践。
3、情景导课、激发兴趣、注重参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 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 教法、学法 ] :
教法:启发式教法、情景教学法、互动展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丝带、蛋糕图[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教师活动
环
节
活
上课之前我先了解同学
们在家休闲时间都喜欢干些动
什么?
一
电视里有好多有趣的广情告,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则广景告,想看吗?看的时候大家要导仔仔细细,因为有问题需要你课们来解答,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风采展示给老师
小伙伴们在吃什么呢?
发吃之前先把蛋糕怎么了?
现
问
为什么要分呢?
题
他们把蛋糕怎么样分了?
学生活动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准
备给同学及老师谈谈自己休
闲时间的爱好。
(有人说
出喜欢看电视)
学生带着好奇心等待
观看视频。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后
回答吃蛋糕
因为有 8 个小朋友蛋糕只
有 1 个
平均分了
平均分成了 8 块
每人分得 1/8
分数
不能用整数表示
教学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
看电视的情景中,
先与学生产生情感
上的共鸣,再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看视频回
答问题直观的感受
到分数的产生过程,
为后面自主探究分
数意义奠定了基础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平均分成几块?
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多少?
这个数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数学生说出一些分数想想每人得到的蛋糕块数能
用整数来表示吗?
引导出在生活或生产中
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
整数的时候便产生了分数。
谁能说出一些分数?
同学们知道分数的不少
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分数
活
的其它知识。
动
1、单位“ 1”的理解
二
根据自己对 1/4 的理解,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同时学困生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学具,试
有存在疑惑可以求助于组着“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
合内优等生解决。
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它的
作
产生过程。
探
(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
究
中,指导并解决学生探究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
谁愿代表本组将交流成
分果展示分享给大家,并进行解说,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修
析
小组推荐代表将本组的惯,又培养了学生交流成果
上台展示,其他小与他人的合作意组成员补充、修正与完善。
识。
生生之间也可
新课标指出
“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是学生的重
要的学习方式。
这
部分内容又是本节
课难点,因此运用
“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是最好的学
习方式。
分小组讨
论可以让学生养成
自主学习的好习
以取长补短、共同
进步。
让每位学生
都能体验知识的形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可以用数量几来表示?生活学生开始转动眼珠寻找成过程。
中也有好多数量是 1 的物体,教室里数量是1的物体。
谁来说说身边还有哪些是数渗透“平均分”量是 1 的物体?(板书 1)
投影出示“ 1 间教室里有
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先找在比较、举例1 位老师和 1 群孩子同上 1 节
出与众不同的 1,并在组内中自让而然从抽象课”提问在这句话里有几个 1
交流自己的理由。
意义的“1”过渡到出现,同是一个“1”,你觉得
具象意义的“ 1”有与众不同的吗?
学生举生活中实例,并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 1”
回答这个 1 确实大,可以包
吗?谁能举例说说
这个“ 1”大吗?含好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看来这个小小的 1 还无
所不包(板书双引号),它既
可以小到表示一个物体如沙
子,也可以大到表示许多物体
组成的整体如地球。
今天给它
个新名字叫单位“ 1“
课件出示顺口溜:用朗朗上口的一张大饼一个梨,顺口溜深入浅出的一吨稻谷一克米,突破教学难点
一片树林一群鸡,
都可看作单位“ 1 ”
谁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学生举例
单位“ 1”通过分熊猫图
2、分数的意义可以直观的帮助学
老师带来 6 只熊猫,我们学生先着自己分,然后生感知份数与个数能不能把它们看做整体单位在小组内交流。
的不同同时渗透“1”平均分分,你有几种分“若干份”
法?会有哪些分数产生?意义的归纳完展示汇报、补充修正完善全放手给学生自己课件出示 1/4 、3/4 及图学生汇报,组内其他成完成尽量做到让每片,看看谁能找到哪个分数表员补充修正完善一个数学知识都是示的是图的那块?并说出图在学生亲身经历了表示的意义。
知识的产生过程才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根据学生总结,老师板书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3、自学分数单位
先看书巩固学到的新知,再让学生找出需要探究的知
识
1、星级擂台
活2、智慧岛
动
三
检3、点击生活
测
反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
馈
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解2/3。
决
问告诉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题
间至少 9小时
总结意义在学生的脑海中生
根发芽。
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并完成练习题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遵循“由易到赛,赢取胜利豆。
难、循序渐进”的
原则前两部分是基
础知识与能力提高
的题。
学生谈自己看到调查结第三部分突出果的感受,了课标指出数学的
核心就是解决问学生来规划合理的作息题。
让学生觉得学时间有所获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谁愿意谈谈自己这节课学生谈收获,其他学生活有哪些收获?补充
动
四
互
谈
收
获
课件出示“精神快餐”
学生用心知解释这句话引用爱迪生的名言
提的含义
天才=1/100的灵感
升
+99/100 的汗水
自
我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蛋糕图
谈收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总结,教师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名言警句的出示不仅再次反馈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更重要的传达给学生在学习或以后工作中吃苦耐劳的精神
把单位“ 1 ”几何图平均分若干份一份或几份
线段图
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