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经济地理 第二章 中国农业地理
二、我国的种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南疆绿洲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2、油料作物的分布
油菜
花生 大豆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 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 势。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四川盆地、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全国商品粮基地及建立条件、意义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粮食生产专门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 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 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 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3)全国商品粮基地(如图)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其他各部门发展的基础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劳
动力
二、农业生产特点
综合性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2、农业的特性1)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2)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根本特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3、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以工哺农)阶段。
(补充:以工哺农的经济特征:工业化程度较高;就业结构优化;城市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4、农业的作用1)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产品贡献: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
(包括食品和轻工业原料)。
要素贡献: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
(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市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
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即通过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直接创汇;二是间接贡献,即扩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减少外汇支出。
2)农业的多功能性:环境功能:农业不仅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还能为社会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社会功能:是指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农业的地位,附重要性
农业的地位,附重要性1、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农业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在国内与国外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乎到我国国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定以及国民经济能否稳定的发展,同时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也和农业有一定的关系。
一、农业的地位1、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是经济发展的保障(1)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农业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保障。
(2)同时农业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
3、在国内与国外的影响(1)在国内,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
(2)而在国外,农业地位是否牢固,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农业的重要性1、保证生计(1)农业是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它可以给人们提供食物,供人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2)农业除了可以保证国内人民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之外,若有多余的农产品,也能够销售至国外,给国家增加进账,然后便可以利用这笔进账来建设一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同时因为多数人的生计也来源于农业,因此农业对于多数国家来说都很重要。
2、增加就业机会(1)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并不再是单纯的种植作物或者养殖牲畜,而是在想办法如何能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又能够省水、省地,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正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便从中延伸出了很多的技术,例如节水灌溉技术。
(2)而实施这些技术的时候,又需要经验丰富的人进行实操,因此也就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来缓解因为人口快速增长而造成的高失业率的问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表现为: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持续转移,而且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还是工业品的消费市场。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农业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因此,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实现社会公平,国家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在于农业的性质和作用一个国家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是其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其作用会更加重要,农业的支撑力度应更坚实、更可靠。
美国、日本、欧盟等许多发达国家和组织的农业GDP比例只占2%左右,但农业在这些国家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动摇。
美国、荷兰作为全世界排名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在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也和发达国家相似,农业占GD 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8%,下降到2017年的8%左右。
但全社会重视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
同时,农业也为全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
浅谈中国农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地位
人才培养
加强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农业 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社会关注
全社会应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共同 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05
结论
中国农业的地位不可替代
1
中国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 了基础支撑。
2
中国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为居民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
中国农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 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农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农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其中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据一定比重。
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
总结词
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包括 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 务水平。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总结词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详细描述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推广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和 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的利益。
04
加强中国农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总结词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详细描述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培养一支有 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
2-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02398 95933 89404 82054 57733 7780
14883 14610 14553 14212 11365 3575
14.50% 15.20% 16.30% 17.30% 19.70% 46.00%
8.00% 7.30% 8.00% 7.10% 10.20% 12.50%
2.90% 2.80% 2.40% 2.80% 4.50% 13.00%
思考: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 看法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马尔萨斯、李嘉图认为农业是阻碍经 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以及使用在 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本边际报酬的递 减,人类福利的改进必将受到限制, 即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也 无济于事
工业化初期,资本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 门,往往需要政府的强制力量。 工业化中后期,资本由农业转移到工业是必 然的
资本贡献几种形式:剪刀差、 赋税、农民的非农投资活动、储蓄
剪刀差:剪刀状价格差的简称。是对工农产 品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概括。 从价格上考察,反映为工业品价格指数除 以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商呈上升趋势,而农 产品价格指数除以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商呈 下降趋势时。 这两种相反趋势在统计图上按时间序列绘 制的两条曲线似剪刀状张开。 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 少,而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
穆勒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与农业发展并 行不悖,共同阻止粮食实际价格的上 升。他指出,农业知识、技能的进步 和科学发明,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出, 或者降低单位产出消耗的劳动
马歇尔认为即使农业耕作存在边际报 酬递减,人口的增长也有可能带来生 活水平更快的提高。而且农业报酬递 减和递增的倾向交错发生,很难说哪 个起主导作用,有时递增的倾向强一 些,有时递减的倾向强一些。
中国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中国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农业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农业始终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一、农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1. 维系城乡供需平衡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乡供需结构也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维系城乡供需平衡的重要任务。
首先,在农业的支持下,中国的粮食供应越来越丰富,可以满足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农业在提供庞大的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同时,缓解了城市人口的压力,并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2. 提供工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农业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同时也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材料,例如纺织原料、食品加工的原料等。
另外,在现代化建设中,很多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也离不开农业生产。
此外,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新的经济形式也正在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
3. 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农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改革开放的接续进展,中国农业开始向着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
农业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并加速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甚至为全球农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4.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由于其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而被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
同时,农业的逐步现代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不仅增强了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更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拥有现代农业技术和高品质的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要,也更有力地走向国际市场,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支撑。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1. 现状目前,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过渡期,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业的概念,地位,作用和特点
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俗话说“名以食为天”,在农耕时期,农业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也就是一国实力强大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21世纪已经迎向我们,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已经相当发达,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就是农业依旧就是各国发展不可忽视的产业,时代的变迁已经让农业的发展不仅仅由天决定其发展,各种的挑战已经摆在了农业发展道路上,需要农业去顺应这个时代。
同时这个时代也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把握。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农村人口还占全国的大多数,经济全球化已势不可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我国农业经济该如何去发展。
第一节农业一.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就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机构。
农业生产就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的本能,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农业的生产对象就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与微生物等有机体,其生长,繁殖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农业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与经济系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志对农业进行分类。
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学性质可以分为种植业与养殖业。
而根据生产类型与学科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划分为以粮棉油为主的大田作物生产,以果树,蔬菜与花卉为主的园艺生产,以猪牛羊禽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以及以捕捞与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
在生产实践与经济统计中,各国主要把种植业与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体。
而我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大农业)划分为农业(小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门。
二.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农业的地位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农业就是出现最早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就是人类社会再生产的起点。
在国家形成之后,农业一直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1、农业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人类有了食物才能生存,生存又就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农业就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就是生存之本。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
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
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初中地理知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知识点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
理解此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分析: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故答案为:农业;工业.
点评:根据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答.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1/ 1。
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农业病害有哪些
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农业病害有哪些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有很多类型,比如水稻农业,它是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亚洲。
一、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1、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一般研究农业的科学叫做农学,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2、作用;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产业部门,它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主要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以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同时也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的类型比较多,比如水稻农业,它是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它主要集中在亚洲,从日本开始,经朝鲜、中国的南部、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一直到印度的恒河流域,以及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由于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很多水分,所以一定要将其种植在在土地平整、排灌方便的平原地区。
二、农业病害有哪些1、小麦散黑穗病此病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要早抽出。
发病初期小穗外面会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黑粉吹散后,只会留下裸露的穗轴。
病穗上的小穗会全部被毁,仅留上部的健穗。
2、黄瓜细菌性缘枯病此病一般在叶部发病,发病初期会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
病斑好像被水烫过,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是水渍状呈褐色。
3、辣椒枯萎病辣椒发病时全株都会被伤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会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也会凋萎并脱落。
有时症状只向一侧发展,后期会全株枯死。
4、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都会有不同程度发生,它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
大蒜生长期间如果降水次数多、雨量大,发病也会变重。
5、葡萄炭疽病葡萄在花穗期很易感染炭疽病,被炭疽病菌侵染的花穗自花顶端小花开始,会顺着花穗轴、小花、小花梗变为淡褐色,最后会逐渐变为黑褐色并腐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5总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的科学;因涉及、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必须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参考资料:。
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口粮问题,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1. 农业提供粮食和原材料:农业生产不仅满足国家居民的粮食需求,还为国家提供大量原材料,如棉花、煤炭和木材等,以支撑国家各个产业的发展。
2. 农业创造就业机会: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耕种、养殖到收割等环节都需要人力参与,因此农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升级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 农业对国内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如果农业产量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稳定。
三、农业面临的挑战1. 生产效率低下:相比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较高,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2. 资源环境压力: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过度的耕地开发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
3.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发展的智能化程度。
4.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农村市场化发展、农旅融合等措施,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农村综合效益。
农业经济的概念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农业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市场、农业政策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经济进行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物资之一。
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天气性和自然灾害等风险较高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同时,农业生产还受到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限制。
三、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农村工商业和农村服务业等。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四、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
农民收入增长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农村产业和改善农民福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农业市场农业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市场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六、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指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权益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在农业政策中,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环境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发展方式。
农业对中国的意义
农业对中国的意义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对中国的意义。
首先,农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另外,农业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农业的政策调整,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再次,农业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生态安全。
农业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最后,农业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农耕文明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农耕文明涵盖了中国的哲学、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农业的发展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业的认同感,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对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中国应该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民富裕、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
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
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
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5)总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
林
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
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
展与进步的保障.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
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
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
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必须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参考资料:/blog/read.php?bloggerid=57927&blog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