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合集下载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

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

目前,抗凝治疗是CVST 首选的治疗方法。

大量文献报道,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尽管采用其他处理措施,但颅内压仍然较高,则应考虑溶栓治疗。

但目前的证据仅来自系列病例研究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溶栓与抗凝治疗的优劣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

01病因及诱因①遗传性高凝状态:抗凝血酶缺乏、补体蛋白C和S缺乏、激活蛋白Ⅴ抵抗、Ⅴ因子突变、凝血酶原突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突变致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②获得性高凝状态:妊娠、产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肾病综合征等。

③感染:脑膜炎、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面部和嘴部感染、系统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④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病、结节病、炎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Adamantiades-Bechet病等。

⑤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全身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外实体瘤等。

⑥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严重贫血和自体免疫溶血性疾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

⑦药物:口服避孕药、锂剂、雄激素、舒马曲坦,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激素替代疗法、天冬酰胺酶、类固醇、违禁药品等。

⑧物理因素:头外伤、神经外科手术、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

⑨其他因素:脱水(尤其儿童)、甲状腺毒症、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先天性心脏病、放射治疗后等。

CVST患者中有54%的患者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34%处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前状态,2%为妊娠妇女或产褥期女性,其他诱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12%)、感染(12%)及癌症(7%)。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

.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CVT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脑音液吸收障碍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为特征。

—般认为,CVT 年发病率为(2~ 5) /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0%。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显示CTV发病率有所上升,与COVI D-19和疫苗接种相关的CVT也时有报道。

我国CVT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较少,仅有—些小规模的数据资料,但随着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加深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确诊的病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

01诊断评估1.1病史、症状和体征特点推荐意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CVT的警惕性。

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应考虑CVT的可能。

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性发作(包括子病)、局灶性脑损害、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瘦的患者进行CVT的相关排查是合理的(I 类推荐,C级证据)1.2辅助检查1.21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对千所有疑似CVT患者,都应进行常规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I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对千临床怀疑CVT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作为支持CVT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D-二聚体水平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CVT,尤其对千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病程较长的患者(Ila类推荐,B 级证据)。

腰椎穿刺检查包括脑音液NGS的应用有助千明确病因,如颅内压增高和感染等(II a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对千病因不明、复发、有静脉血栓家族史的CVT患者,应进行血栓形成倾向易患因素检查,包括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田、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210A突变、Hey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突变等,以明确病因并选择更合适的防治策略(Ila类推荐,C 级证据,修订)。

1.22影像学检查推荐意见:对疑似CVT的患者,CT/CTV和MRI/MRV都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MRV可以诊断大多数CVT,也可作为CVT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手段;C E-MRV比TOF-MRV诊断CVT更为可靠(II a类推荐,C级证据)。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较为罕见的疾病,但一旦发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
危害。

通过MRI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如下:
1. T1加权成像(T1WI):在T1WI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为信号强度通常较高,呈现为低信号。

而正常的脑脉管系统在T1WI上呈现为高信号,因此血栓形成后的低信号与周围正常血管对比更加明显。

3. 磁致敏感加权成像(SWI):SWI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测敏感性较高,能够清晰显示血栓所在位置及其范围。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SWI上呈现为低信号。

4. 对比增强MRI:对比增强MRI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显示血栓形成部位的血管结构,并能够明显显示血栓形成处的缺血坏死区。

5. MR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对血管系统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栓形成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MRI技术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血栓,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对于改善患者的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诊 断
磁 共振 静脉 成像
磁 共 振 弥散 加 权 成像
l 引 言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是一种少 见的脑 血管疾病 ,约 占
脑卒 中的 0 5 I . %l 。及时 、恰 当 的治疗可 明显改 善疾病 的 J
3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时的 脑组 织病 理 改 变
根据病变的范 围、部 位,病 理改变 的轻重 程度 ,在脑 静脉系统内可见不 同时期 的红色血栓 ,慢 性者血栓 可 以机 化或再通 ,阻塞 的静脉或 静脉窦扩 张 、淤血甚 至坏死 。实 质改变可见 由局部浅静脉 或深静脉阻 塞导致引 流区域的脑 实质水肿 ,缺血性神经 细胞损伤 ,皮层 下点状 出血 ,若治 疗 及时得当 ,神经细胞 形态 、功能可 以恢 复正常。严重者
充盈缺损 直径不 超过优 势侧 的 1 2 / ,而 在优 势侧一 般没 有 充盈缺损 。乙状窦也常是右侧 占优势 。 应注意识别上述这些正 常的变异结 构。脑静 脉系统相 互之间及脑内静脉系统 与颅外静脉 存在广泛 、复 杂的沟通 支 ,在 血栓形成时 ,这些交通 支均 可代偿性 扩张 ,是影像 学诊断的重要征象之一。
可见神经细胞坏死 ,点状 出血甚至可 以融合形成 影像学上
可见的血肿 ,这时 的神经 细胞功能难 以恢复 。病灶 周 围可 见增粗 的侧支循环形 成。若单 纯静脉窦 阻塞则 会导致颅 内
压升高 ,呈弥漫性脑 肿胀改变 ,但无 脑积水 ,多同时合并
浅 、深静脉 血栓形成 的病理变化。
2 脑静 脉 系统 解 剖 及 变 异
部病变如感染等 ,仅有 少部分 的病 因不 明,成 年人 和儿童
患者 中约 5 % 合并 2个 或以上 的病 因 。本病 临床表 现 0 复杂多样 ,大部 分 为急 性或 亚 急性起 病 (2 8 ,主要 9 .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1 治疗 与预后 . 5
意识状态的改变 . 高度 怀 疑 C T ( ) V 。 2 单
本组 有 1 给 予 纯 颅 高 压 型 , 现 为 头痛 、 乳 头 水 肿 及 例 表 视
大 剂量 尿 激酶 溶 栓 ( 激酶 10万 I )2 第 6 颅 神 经 麻 痹 。与 良性 颅 内压 升 高 尿 0 U , 对
例 原 因不 明 。
治 疗 , 中 4例痊 愈 出 院 , 例 遗 留右 侧肢 急 , 慢 性 进 展 , 伴 有 中度 疼 痛 及 第 3 其 1 呈 常 头 痛 、 吐 6例 , 呕 肢 体 轻 偏瘫 , 例 死亡 ,例 转院 治疗 。 1 1
2 讨 论
1 临 床 表现 . 2
表 1
或 头 颅 MR 上 有其 特 征 性 改变 [ I 4 1 颅 。头 C T检 查 8 %的 病 例 可 能 有 不 正 常 的 表 O
或第 6对 颅 神 经 麻痹 。头 痛 为 C T唯一 V 的症 状 时 , 与 腰 椎 穿 刺 后 头 痛 、 网膜 应 蛛
体 偏 瘫 5例 , 膜 刺 激 征 阳 性 4例 , 痫 脑 癫 4例 , 热 4例 , 语 3 。 发 失 例
21 病 因 .
C T依 据 病 因 可 分 为 下腔 出血 引 起 的 头 痛 或 偏 头痛 等 鉴 别 。 V 23 影 像 学 检 查 . C T在 头 颅 C V T
例给 予小 剂量 尿激 酶 溶栓 ( 激 酶 2 尿 O万 I 相 似 。 ( ) 急 性 脑 病 型 , 现 为 意识 水 . 3亚 表 有 无 本 组 男 性 2例 . 女 u 共 7天 ) , ,本组 均 给予 低分 子肝 素抗 凝 , 平 下 降 , 时 伴 有 癫 痫 , 明 显 的定 位体

血栓形成病理学名词解释

血栓形成病理学名词解释

血栓形成病理学名词解释血栓形成是静脉或动脉里流动的血液,由于某种原因凝固成血凝块将血管堵塞,造成堵塞的远端或近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等三大因素,凡是能够造成三大因素的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以后,堵塞的血管如果很重要,就会造成一系列后果,比如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堵塞的远端肢体可能出现肿胀甚至于疼痛。

血栓形成以后可能会脱落,脱落的血栓会顺着血液流动到肺,引起严重的后果,称为肺栓塞,严重的肺栓塞会导致病人突然死亡。

动脉里的血栓形成以后,会造成远端缺血,缺血以后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

如果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会出现心梗、心绞痛,如果是颅内血栓形成,会出现脑梗、中风。

如果肢体动脉出现血栓形成,会出现肢体远端缺血、剧烈疼痛,严重时必须截肢才能挽救生命。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聚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可以根据体内的解剖部位分为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微血栓。

也可以按照血栓的组成成分,分为血小板血栓、红细胞血栓、混合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

还有些人根据肉眼所见到的血栓颜色,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等等。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加,是形成血栓的三个重要因素。

血栓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以造成相关供血区域内的器官、组织坏死,引发诸如脑血管病、心肌梗死等血栓性血管疾病。

最为常见的是血管的老化、血管壁的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黏稠度不断升高的情况,这些都促成了血栓的形成。

一般来说,预防血栓要比血栓后的治疗更为重要。

血栓形成一、概念: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一)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用条件。

(二)血流缓慢或涡流(三)血液凝固性增高三、血栓的类型1.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见于血栓的头,以及心瓣膜血栓。

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 :2 . 5) 3 4
[ 收稿 日期 :00— 9— 6 编校 : 21 0 2 刘娜 ]
1例脑 静脉 系统 血 栓 形 成 的 护理 体 会
王金玲 , 韩小风 , 魏海莹 ( 吉林大学第 一医院神经 内科 , 吉林 长春 102 ) 3 0 1
[ 关键词 ] 脑静 脉系统血栓形成 ; 护理
后一直 口服避孕药 , d前 因情 绪激动 而 出现 刀割样 头疼 , 3 伴 有恶心 , 无呕吐 , 左侧肢体活 动不灵 。2 1 2月到 当地 医院 00年 治疗 , 断为静 脉窦血栓 , 诊 给予纤溶酶 , 扩溶药物 1d 于 2 , 1日
出现 发 作 性 抽 搐 , 识 丧 失 , 关 紧 闭 , 后 仰 , 眼 上 串 , 意 牙 头 双 双
免外渗 , 速静脉滴注 , 应快 以确保疗 效 , 防止脑疝形成。 2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 . 做好安全 护理 , 防止意外 : 患者患病后 有抽搐发作 , 应告知 家属 , 加护床 档 , 备好 开 口器 、 并 压舌板 ,
防止患者舌 咬伤 、 磕伤 、 关节脱臼等 ; 抽搐发作立 即给予吸氧 、
3 体 会 ・
血 管 移 植 内瘘 广 泛 用 于 尿 毒 症 患 者 的 血 液 透 析 疗 法 中 ,
4 参 考文 献
现在越来越要求内瘘持 久耐用 , 由于 患者不 同于一般 的普通
患者 , 加之伴 多发其他疾病 , 术后 兼具 内、 外科双重护理原则 , 随时都有生命 危险 , 因此护理难度较大 , 护理人员除做好常规 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外 , 同时更要注意 肾病 , 糖尿病和 高血
患 者 , ,6岁 , 女 3 因左 侧 肢 体 活 动 不 灵 3d 头 痛 3d 发 作 , , 性 抽 搐 1d 院 , 患者 于 3个 月 前 诊 断 子 宫 内膜 增 生 , 宫 入 该 刮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
染 、抗 癫 痫 治 疗 ,住 院 3 8d痊 愈 出 院 , 出院后 继 续 抗 凝 治 疗 半 年 ,抗 癫 痫 1年 , 以抗 凝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0 4m 脐 周 皮 下 . l 注射 。1次/ ,连 用 2 周 , 另 给 予 抗 感 d
图 2 颅脑 MR :左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 I
Fiur MRI e tt ns e s i u n i mo d ge 2 :L f r v re sn sa d sg i a
sn st r mb ss i u h o o i
随诊 至 今 正 常 。
染 、神 经 保 护 剂 ( 二 磷 胆 碱 ) 治 疗 , 胞
患者 3 ,女 ,2 0岁,工人。 因低 热 ,
图 1 上矢状窦 、窦} 高密度影 ,“ 亡 △” 征
Fi u e 1 S p ro a itl sn s c n  ̄ e s h g g r u ei r s g t i u , o f n i h a u
d n i ha o e st s d w. “△ ” sg y in
8 , % ,血 小板 计 数 ( L 27 P T)2 0×1 L。 院 , 出院后 继 续 抗凝 治疗 半 年 ,随访 至今 2 0/
入 院诊 断 :颅 内感 染 ?脑 脊 液检 查 :压 力 正 常。 3 0m 2 m H O,微 浊 ,R C (+ +) B ,蛋 白
神 经 (一) ,颈 抵 抗 。 四肢 肌 力 及 肌 张 力 注 射 , 1 / ,连 用 2周 ,后 改 为 波 立 维 次 d
正常,右侧 巴 氏征 (+) ,双侧 克 氏征 口服 ,7 g 次 ,1 次 d 另 给 予 抗 感 5m / / , (+) ,血 常规 :WB 3 0 x 1 L 染 、神 经保 护 剂 治 疗 ,住 院 1 C 1, 0/ ,N 7 d痊 愈 出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
血液中炎症因子增多
炎症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 致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从而 促进血栓形成。
血管壁改变
血管内皮损伤
脑静脉系统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损伤部位聚集,从而 形成血栓。
血管壁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刺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脑出血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呕吐、偏瘫等症状。
脑水肿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并发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等症状。
04
CATALOGUE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脑膜刺 激征、眼部症状等体征。
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如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 耐药性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药物 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等问题 。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 指标,有助于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脑静脉系统是否存在血栓形成,以 及是否存在脑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凝 、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溶解
血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维持脑代谢平衡
脑静脉系统通过运输营养 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大 脑的正常代谢。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特点
结构复杂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复杂,包括许 多分支和吻合支,以确保血液的
正常流动。
血流缓慢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__CVT2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__CVT2


最近的一项对26例CVT患者的研究表明,在发病22天内, 其中的20例D二聚体升高,所以对D二聚体升高的可疑患 者应急诊行MRI和MRV检查已明确是否患有CVST。
Jukic I, et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7;24(1):77-80.

脑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

颅内肿瘤和其它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或促发CVST。 约15 %的CVST病例病因未明。
临 床 表 现
起病形式:急性起病,48小时内,28%;亚急性 起病,48小时--30天,较常见,42% ;慢性起病, 病情进展超过30天,30%。
CVST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取决于血栓形成部 位、范围、进展速度、静脉侧支循环情况、继发 的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是否有感染等。


A
B
C
上矢状窦血栓

左乙状窦血栓 Acute thrombus in a 35-year-old woman with a severe headache for 5 days. (a, b)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a) and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b) show a thrombus in the left sigmoid sinus (arrows). The signal in the thrombu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rmal brain parenchyma, is hypointense in a and iso- to hyperintense in b. (c) Frontal image from coronal TOF MR venography shows a lack of flow in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and the sigmoid sinus (arrows).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误诊一例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误诊一例

6 44 ・
P C P Ma 0 0,Vo, 1 N . J C VD y2 1 l 8 o5
在停 用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及 激素类药物前提下 ,应起用 抗真菌药物 ,目前真 菌感染培养大都为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
19 ,7 ( ):9 . 95 2 7
2 刘振声 .医院感 染 管理 学 [ M].北 京:军事 医学 科学 出版 社 ,
1 病 例 简 介
主要病理改变为静脉瘀血 ,如果 主要静脉窦 阻塞还可以使得脑
脊液吸收 障碍 而导致 颅 内压 增高 。C T的 临床 表现有 头痛 、 V 呕吐 、视盘水肿 、癫痫 、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及意识障碍等 。另 外 ,C T临床症状 的严 重程 度取 决于血 栓的大 小、受 累血 管 V 的多少和分布 以及侧支循 环建立与否等 ,故有时症状不典型从
明显好转 ,3天前疼痛加重并逐渐 出现肢体 活动无 力遂 由门诊 收入 院。患者曾于半年前患脑梗死 。经住院治疗后 未遗 留明显 后 遗症 ,有鼻 窦炎病 史 ,并 口服 药物治疗 ( 具体 药物 不详 ) 。
查体 :T3 .  ̄ 8C,P 0次/ i ,R2 ,mn P187 m H 7 8 mn 0 ̄. i,B / 2 m g / 2
患者,男性 ,7 2岁,因间断性 头痛发 作 1个 月,加 重伴
肢 体 活 动无 力 3 d入 院 。 患 者 近 1个 月 无 明 显 诱 因 出现 右 颞 侧
部 剧 烈 头 痛 , 无 恶 心 呕 吐 ,无 视 物 不 清 ,服 盐 酸 曲 马 朵 可 缓 解,但反复发作 。曾于当地县人 民医院按三叉神 经痛治疗未见
( m H =0 13 P ) 1 m g .3 k a ,神 志清楚 ,痛 苦面容 。全 身皮肤 黏膜 无黄 染及 出血点,周身浅表淋 巴结 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正大 等 圃,直径 3 m,对光反 射 灵敏 ,双侧 鼻唇 沟对称 ,伸 舌居 m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织 因子途 径抑 制剂 等抗 凝 因子 的释放 ; ③克 罗恩 病 引起 贫血 , 使体 内处于高凝 状态n 。
2 肾病 综 合征
动静脉 血栓 形 成作 为 肾病综 合 征常 见 的可危 及 生命
的并 发症 , 多发生在疾 病早期 , 常累及 肾静脉 、 肝静 脉及下
肝 素治疗 后 , 预后 良好 1 。如未进 行及时 治疗 , 死亡 率高达
1 . 2 克 罗 恩病 克 罗恩 病 ( C r o h n ’ S d i s e a s e , C D) 多见 于 年 轻人, 是一种 病程缓 慢 、 易复 发的 肉芽肿 样炎 性病变 , 可 侵 及 全 胃肠道 的 任何 部位 。最 初认 为 C V S T仅 于 C D活 动期 发病 , 且与 C D活 动 期 的高 凝 状 态 有 关 。直 至 2 0 0 9年 , HU H等 报道 了 1 例非 活动期 C D并发 C V S T的病例 。2 0 1 3 年, K A T S A N O S等 对 C D合 并 C V S T的病 例 总结 后 发 现
7 8 . 4 %C V T发 生 在 C D活 动 期 , 2 1 . 6 %见 于 C D静 止 期 。
C V S T发 病 与 C D的 活 动 程 度 无 关 , 而与 C D本 身 相 关 。 C HO等O 1 于2 0 1 6 年报 告 1 例经 典 的 C D合 并 C V S T, 患者 是 1 例具 有 4年 C D病 史 的 1 7 岁 女孩 , 因腹 痛 2 周入院, 住 院 期 间 出现难 以忍受 的双 侧颞部 头痛 , 伴恶 心 呕吐 , 确 诊 为 皮 层静 脉 、 上 矢状 窦 、 右横 窦 以及 右 颈 内静 脉 系统 血栓形 成, 经2 周抗 凝 治疗 , 症状 好 转 , 静 脉血 栓再 通 , 之后 又进 行6 个月 的抗凝 治疗 , 未再 复发 。所 以 , 当C D患者 突发 头 痛 或其他 神经 系统症状 , 应 高度警 惕 C V S T, 及 时诊 断并尽 早抗 凝 治疗 会大 大 降低 C V S T的致死 风险 。关 于 C D引起

关于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分析

关于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分析

关于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分析【摘要】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科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对脑血栓形成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及时有效地治疗。

综合分析展望未来,加强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减少患者的发病率。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提高人们对脑血栓形成的认识,促进医学界对该病的研究和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 临床诊断, 内科治疗,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药物治疗, 综合分析, 预防工作1. 引言1.1 脑血栓形成的概述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是指当动脉或静脉的血栓阻塞了脑部的血液供应,在脑内形成栓塞物质。

脑血栓形成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血栓形成主要分为动脉性脑血栓形成和静脉性脑血栓形成两种类型,其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因素。

在临床上,脑血栓形成常表现为头痛、眩晕、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或瘫痪。

及早发现和治疗脑血栓形成对于防止其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该高度重视脑血栓形成的诊断,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降低患者的风险并提高其生存率。

1.2 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脑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临床诊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及时治疗:脑血栓形成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脑出血或脑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及时的临床诊断,可以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2. 区分病因: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过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盲目处理导致病情恶化。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106页】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106页】
• 发病年龄:78%患者小于50岁,20-40岁是发病高峰。 • 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系统性病变因素,而非高血压、
糖尿病…… •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大部分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92.8% ), 主要症状有头痛(89%) ,癫痫(89%),局灶 性功能障碍(46.7%) ,视乳头水肿( 28.3%)、昏迷 (13.9%),且上述症状常合并存在。
大脑上静脉中主要的一条为中央静脉(Rolando静 脉),收集中央沟两岸中央前、后回的血液。
注入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
大脑静脉中唯一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与大脑中深静脉 相对应又称大脑中浅静脉。
由岛盖和岛叶的浅静脉网汇合而成。沿外侧 沟向前下走行,行至颞极附近绕过外侧沟窝 至大脑底面,后汇入海绵窦。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中浅静脉与其它的浅深静脉有广泛的吻合,包括:
大脑中静脉后端通过前大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与 上矢状窦相连接。
通过位于中央沟内的中央静脉(Rolando静脉),将大 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相连接。
大脑中静脉后端通过后大吻合静脉(Labbe静脉)与横 窦相连接。
通过与大脑中深静脉(Sylvius深静脉)的吻合将大脑中 静脉与基底静脉相连接。
大脑浅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
• 大脑上静脉闭塞综合征:累及额叶或中央回区 时,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单瘫,或上行性、下行性 轻偏瘫,及相应区域感觉障碍,或局灶性癫痫发 作。
大脑浅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
Rolando静脉闭塞临床特点:
对侧偏瘫但不涉及面肌,无言语障碍,下肢受累重于上肢。 症状具有很大搏动性(静脉性瘫的特点)。
是上矢状窦、直窦和左右横窦的相汇合之处。实际临 床中,四个窦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是少部分。
变异情况极为复杂,其形态结构和吻合特征对临床有 重要的意义。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症 状 ,3 例死亡,1 例 留有 严重 症状 ,最 后得 到 的结论
是 :尿激酶 局部溶栓 对静脉 窦血栓 患者是 安全有效 的治疗 方法 。
例 ,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安慰剂进行了比较 ,疗程为
3 周 ,低 分子 肝 素组 的 患者 再 接受 3 个 月 的 口服抗 凝 治疗 [ 4 】 。在治 疗3 个月时 ,1 3 %的低分 子 肝 素组 患者 的 预后 不 良 ,而 安 慰 剂组 为2 1 %。低 分 子肝 素组 有 1 例 非致 命性 脑 出血 ,安慰 剂组 有 1 例致 命 的未 被证 实 的肺栓 塞 。
病例,出院3 个月内溶栓组有1 例复发 ,抗凝组有3 例复发 。最后
的结 论是 ,静脉 窦血 栓 患者局 部 尿激 酶溶 栓较 肝 素全 身抗 凝治 疗
可能更加有效,但有增加出血的危险。K u m a r  ̄对l 9 例患者进行了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 ,l 5 例患者恢复 良好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
用量,提高了再通率 。单纯经静脉溶栓再通率可达6 3 %以上【 1 。
Wa s a y 等于 2 0 0 1 年 进行 了一项 回顾 性研 究 ,比较 肝素 全身 抗 凝 和 尿激 酶 局部 溶 栓 的效 果 ,每组 2 0 例 患 者 ,其 中溶栓 组 有2 例 ( 1 0 %)患 者 出现 出血并 发 症 ( 其中l 例患 者为 硬膜 下 血肿 ,另 1 例 为腹膜 后 出血 ),肝素抗 凝组无 出血病 例 ,但 是有3 例 患者分 别 出现 了脑 积水 、癫痫 、视神 经乳 头水肿 症状 ;2 组 患者均 没有死 亡
类型 ,其危 险因素具有 多样性 , 病 因复杂 ,临床症状 缺乏特 异性 。  ̄ x  ̄ c w 的治疗 主要有 抗凝及血 管 内治疗 等手段 。本文分 析国 内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
31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thrombosis,SSST)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其解剖特点决定了血栓易在此部位形成。 ●其解剖特点决定了血栓易在此部位形成。 此窦是脑皮层静脉循环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此窦是脑皮层静脉循环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多种病因可引起SSST。 ●多种病因可引起 。 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运动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运动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脑静脉 窦血栓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hrombosis)
脑静脉 岩上窦及岩下窦血栓 窦血栓 (superior and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thrombosis)
岩上窦前起于海绵窦的后端,中止于橫窦。 ●岩上窦前起于海绵窦的后端,中止于橫窦。 此窦内含三叉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 此窦内含三叉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 血栓波及此窦,可出现同侧面部疼痛或感觉减退。 血栓波及此窦,可出现同侧面部疼痛或感觉减退。 岩下窦前起于海绵窦后缘,行至颈静脉起始部。 ●岩下窦前起于海绵窦后缘,行至颈静脉起始部。 此窦血栓可侵及外展神经, 此窦血栓可侵及外展神经,同时可影响半月神经 节而产生颞骨岩尖综合征。 节而产生颞骨岩尖综合征。
脑静脉 窦血栓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hrombosis)
●横窦和乙状窦统称为侧窦。 ●病因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为: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为: 直接途径 间接途径
脑静脉 窦血栓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hrombosis)
脑静脉 直窦 血栓 窦血栓(straight sinus thrombosis)

起始于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处, 起始于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处,直行向后
窦相连。 与上矢状 窦相连。

如累及到大脑大静脉时, 颅压增高,昏迷。 如累及到大脑大静脉时,导致急骤 颅压增高,昏迷。
脑静脉 窦血栓
●病因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查
方法 X线平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造影 线平片、 扫描、磁共振成像、 线平片 扫描 (MRV)、DSA、脑CT静脉血管造影 静脉血管造影(CTV)、经颅 、 、 静脉血管造影 、 多普勒超声(TCD)及核医学方法。 及核医学方法。 多普勒超声 及核医学方法

脑静脉(cerebral 脑静脉(cerebral veins)

浅静脉组
大脑上静脉、大脑中浅静脉、大脑下静脉 大脑上静脉、大脑中浅静脉、

深静脉组
大脑中深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 大脑中深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Galen vein)。 。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
●脑静脉血回流受阻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thrombosis,SSST)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血栓的部位、累及范围和梗阻程度决定了损害情况。 ●血栓的部位、累及范围和梗阻程度决定了损害情况。
●起病形式
脑静脉 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thrombosis,SSST)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
各种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
按部位CVT可分为: 可分为: 按部位 可分为
●静脉窦血栓
大脑浅静脉(皮层静脉 皮层静脉)血栓 ●大脑浅静脉 皮层静脉 血栓
●大脑深静脉血栓 ●小脑静脉血栓 ●颈静脉血栓
脑静脉窦血栓
●上矢状窦血栓
侧窦(横窦 ●侧窦 横窦
及乙状窦)血栓 及乙状窦 血栓 ●岩上窦及岩下窦血栓 ●直窦血栓 ●海绵窦血栓
CVT头痛机制 CVT头痛机制 头痛起病形式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分类标准,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分类标准,与CVT有关的头 有关的头 痛应伴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颅内压增高; 痛应伴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颅内压增高;抽 搐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搐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静脉血栓形 成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CD
脑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 缺乏特异性。 ●脑电图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用于病因寻找。 主要用于病因寻找。 ●血液检查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 分型
诊断
CVT的五种类型 的五种类型: 的五种类型
1、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 、突然出现的头痛, 此型较少见。 作,此型较少见。 2、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 3、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常无 、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病 、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5、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病 、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海绵窦血栓
(cavernous sinuses )
炎性原因: ◆炎性原因:
■ ■

病原菌 分类 感染源
非炎性原因: ◆非炎性原因:手术、头部外伤、慢性消耗性疾病、高凝状态等。
●临床表现
主要是III、 、 、 、 颅神经受损征象以及眼睑 颅神经受损征象以及眼睑、 主要是 、IV、V1、V2、VI颅神经受损征象以及眼睑、结 合膜水肿及眼球突出。 合膜水肿及眼球突出。
●临床表现

一侧橫窦闭塞时可无症状。 一侧橫窦闭塞时可无症状。

汇先天异常, 当对侧橫窦或窦 汇先天异常,颅内静脉仅依赖一侧橫窦 回流 易导致颅内压增高。 易导致颅内压增高。
◆不同的症状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累及的结构
脑静脉 窦血栓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hrombosis)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初压可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或微黄色, 脑脊液初压可正常或增高 ; 外观清亮或微黄色 , 合 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红细胞增多,早期呈血性, 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红细胞增多,早期呈血性,以后 可产生黄变。 可产生黄变。

非感染性CVT,常有少量白细胞数 , 脑脊液蛋白可 , 常有少量白细胞数, 非感染性 增高。 增高。
脑静脉、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动静脉血管壁结构差异 脑静脉吻合支较动脉丰富得多


血栓成份差异

起病形式不同 临床症状差异

脑静脉系统组成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深静脉、浅静脉) 脑静脉 (深静脉、浅静脉)
脑静脉系统组成

脑静脉窦
(Cerebral Venous Sinuses) )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诊断
鉴别诊断
良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炎症性病变 ◆颅内占位性病变 ◆动脉性脑梗塞 ◆引起眼部症状的病症 ◆其他脑血管病 ◆其他疾病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有感染原因存在时,脑脊液中性白细胞数增多, 有感染原因存在时 , 脑脊液中性白细胞数增多 , 做 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原菌。 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原菌。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脑脊液检查
一般不做压颈试验,以免引起脑疝。 一般不做压颈试验,以免引起脑疝。 仅当考虑侧窦血栓时,做以下两种压迫试验, ◆仅当考虑侧窦血栓时,做以下两种压迫试验, 结果可 呈阳性。 呈阳性。 (1)压迫颈静脉,如果病变侧脑脊液压力不升 压迫颈静脉, 压迫颈静脉 而对侧迅速升高,则为Tobey-Ayer征阳 高,而对侧迅速升高,则为Tobey-Ayer征阳 性。 (2)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可出现面部和头 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 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 皮静脉扩张,即为Crowe征阳性。 征阳性。 皮静脉扩张,即为 征阳性 不全阻塞时,上述两征可阴性。 不全阻塞时,上述两征可阴性。

脑静脉血栓形 成的临床表现
意识及精神障碍
发病初期少见, ●发病初期少见,发病中期有近一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醒觉水平下降。 醒觉水平下降。 具有可逆性。 ● 具有可逆性。
脑静脉血栓形 成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多见于炎性CVT。 多见于炎性 。
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寒颤、多汗、全身肌肉疼痛、 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寒颤、多汗、全身肌肉疼痛、皮下 瘀血等感染和败血症征象。 瘀血等感染和败血症征象。
●脑脊液吸收障碍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病因
病因基础

静脉内壁炎症反应或渗出:炎症等。 静脉内壁炎症反应或渗出:炎症等。

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衰等。 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衰等。

静脉血液流变学、血液成份改变:分娩、 静脉血液流变学、血液成份改变:分娩、手 术等引起高凝状态。 术等引起高凝状态。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病因

病因分类

非感染性原因 感染性原因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
48小时内,28%。 小时内, 小时内 。

急性起病: 急性起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