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当两栖类处于水中时,肾脏通过泌尿功能维持体内水 分的平衡;但在上陆时,肾脏就不能很好解决失水问题,而还 要靠泄殖膀胱一定的重吸收水分功能来解决,但泄殖膀胱不 能补偿体表水分蒸发造成的失水,因而两栖类虽然上陆但不 能长时间离开水源. 8.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图) 生殖器官:雄性由精巢和输尿兼输精的管道组成;雌性由卵 巢和不与卵巢相连的输卵管组成.精子和卵子均通过泄殖腔 排出体外. 受精一般在体外和水中进行.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 现象,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 并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卵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出 结构与鱼类相似的蝌蚪(无四肢,鳃呼吸,单循环等).在生长 到一定阶段开始变态,各个系统进行深刻变化,由适应水生 转变为初步适应陆生的成体阶段(具四肢,肺呼吸,不完全双 循环)(图).
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具结构完全的消化器官(口,口咽腔,食道,十二指肠,回肠, 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 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多出齿,可能出现在上,下颌骨及 犁骨等处,无咀嚼功能. 出现了能动的肌肉质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5.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图) 脑的5 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但神经物质开始 向大脑顶部转移,即原脑皮出现.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已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脊髓与鱼类无显著区别,但有缩短的趋势. 肩与腰部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
(1)骨骼系统(图) 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和荐椎(具有颈 椎和荐椎是陆生动物的特征),使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躯干 椎,荐椎和尾椎(愈合形成棒状的尾杆骨)4部分.颈椎与头 骨的枕骨髁(1对)相关节,从而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荐椎与腰带的髂骨连接,从而后肢获得了 稳固的支持. 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 脊椎骨的椎体除少数水生种类为双凹型外,多为前凹型或 后凹型.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这是四足类动物 的特征. 头骨已脱离了肩带的束缚,数块骨片丢失或愈合,骨化程度 较低(无尾类尤为明显).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腭方软 骨直接与脑颅连接).
典型五指(趾)型四肢的出现.四肢位于躯干侧面,其骨骼中 多有愈合现象.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的肩 带不在与头骨 愈合,从而使前肢的多样性活动有了可能;由髂骨,坐骨,耻 骨组成的腰带与股骨形成髋关节,并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 以支撑体重. 肌肉 部分肌肉保留原始分节现象.无足目和有尾目躯干肌肉分 节现象明显,无尾类仅轴下肌的腹直肌保留分节. 轴肌的比例发生变化.轴上肌比例减小,轴下肌比例加大, 且分化无3层,即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保护和支 持内脏. 具四肢肌肉,且变得强大而复杂. 鳃肌退化.少部鳃肌节制咀嚼,舌和喉的运动.
动物学(脊椎动物)实验
蟾蜍的外形 和内部解剖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目的、内容
实验目的
● 通过对蟾蜍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掌握两栖类的结 构和功能特征,比较分析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特 征,同时观察具有两栖生活的原始性和适应陆地生活 的不完善性。 ● 掌握无尾两栖动物的解剖方法
实验内容
● ● ● ● 蟾蜍外形的观察 蟾蜍内部解剖的观察 蟾蜍神经系统 蟾蜍(或蛙)骨骼标本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外形观察
实验操作与观察 外形观察
● 身体分为头、颈、躯 干和四肢。 ● 头部:形状;口;外 鼻孔;眼;耳后腺;鼓膜。 ● 颈部不明显。 ● 躯干部 ● 五趾型四肢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解剖
内部解剖与观察
● 处死
麻醉法:将蟾蜍置于 盛有浸过乙醚棉球的 广口瓶中,密闭至蟾 蜍深度麻醉致死。
● 呼吸系统
鼻腔、口咽腔、 喉气管室、肺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 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泄殖腔 雄性:精巢、输精管、脂肪体、毕氏器和退化的输卵管
雌性: 卵巢、 输卵管、 脂肪体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精巢
直肠
退化的输卵管
毕氏器 脂肪体 肾上腺
肾脏
心脏 由2心房,1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图).心房内 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形成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 的多氧血)和右心房(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 回的多氧血).心室内壁具肌肉小梁,且和动脉圆锥中的螺 旋瓣能够对血液进行分流,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多氧血和缺 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循环是不完全的. 循环系统 循环路线由单循环演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即体 循环和肺循环).主要动脉系统 包括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静脉系统与鱼类的差别较 大,由一对前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组成,收集全身血液回 右心房.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图). 3.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动物的模式
6.感觉器官发生较大演变 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但出现了 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图). 视觉:角膜凸出,晶体稍扁平,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 具有泪腺,下眼睑可活动,以湿润眼球. 嗅觉: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内鼻孔(嗅觉及空 气进出通道)和锄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 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 侧线:水栖类型,蝌蚪以及少数无尾类具有侧线器官. 7.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1对肾脏是其排泄器官.排尿管道在雄性兼输精,并具有由 泄殖腔壁突出形成的泄殖腔
●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静脉窦、左右心房、心室和 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颈动脉弓 体动脉弓 肺皮动脉弓

右体A弓 右颈总A
右肺皮A 动脉圆锥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背 大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右体A弓
左体A弓
背大A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静 脉 窦 及 前 后 大 静 脉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肝 静 脉 、 肺 静 脉 、 脾 脏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腹静脉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咽腔、食道、胃、 小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大 肠、泄殖腔 消化腺: 肝脏 胰脏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呼吸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骨骼系统
● 骨骼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神经系统、作业
● 神经系统
作业
总结两栖类对陆地生活初步适应的特征和不完善性特征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皮肤较薄,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和真皮组成. 皮肤表面处于裸露状态,并已出现蜕皮现象; 真皮较厚而致密,表现出陆生动物真皮的特征; 表皮衍生大量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和色素细胞(黑色 素细胞,虹膜细胞和黄色素细胞); 皮肤与皮下肌肉组织连接疏松,其间分布大量淋巴间隙和 皮下血管,与皮肤呼吸功能有关(图). 2.不完善的肺呼吸及不完全双循环的出现
● 后淋巴心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解剖 解剖方法:用解剖剪 沿腹中线偏左侧剪开 腹壁,向前直达胸骨 剑突,剪断肩带骨, 将腹壁向右侧翻转, 暴露胸腹腔。剪时刀 尖略向上以免伤及内 脏和沿腹中线前行到 达肝脏腹面的腹静脉。
●原位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原位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1)呼吸的多样化 肺呼吸 具一对结构还十分简单囊状的肺(陆地脊椎动物的 重要特征).肺囊壁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肺动脉将回心 脏的缺氧血送入肺,而由肺静脉将交换后的多氧血送出肺 部返回左心室.由于没有胸廓,其呼吸动作借助于口咽腔底 部的升降,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呼吸动作(咽式呼吸).与 肺呼吸相适应的是内鼻孔的出现.声带位于肺前部,短的喉 头气室中(陆生脊椎动物特征之一). 皮肤呼吸 皮肤湿润,皮下血管丰富.尤其在冬季蛰眠期,皮 肤呼吸对生命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鳃呼吸 一些成体和所有幼体的呼吸器官. (2)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肺呼吸的出现,循环系统发生相 应的显著变化,不完全双循环和体动脉内含有混合血液是 两栖类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