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2023届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0月质量检测(新高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新高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
春秋时,鲁昭公从吴国娶回夫人,由于鲁国是周公封地姬姓,吴国也是姬姓.时人指责鲁昭公“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甚至该夫人过世后也不能执行夫人一级葬礼。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宗法分封互为表里C.宗法观念影响较大D.诸侯争霸连年不断2.“礼”和“乐”最早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祭祀天地鬼神的宗教仪式。
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在儒家伦理教化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传统文化而传承千年。
据此可知,礼乐文化A.起源阶段已经具有神权色彩B.体现出与儒家文化同宗同源C.在原始社会有思想控制作用D.依托于儒家思想而发展成熟3.公元前707年,周周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等事件为借口,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左卿士”的职位。
郑庄公就此不再朝觐周桓王。
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
这反映出当时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特点D.周制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4.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
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2022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10月18日10:30-11:4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已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有宽大的墓穴、A.男尊女卑现象产生B.属于打制石器阶段C.权贵阶层已经出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制礼器。
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地的周围。
墓葬之间的不同可看出当时()现D.处于母系氏族时代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
A.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B.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C.巩固了封建国家统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历代没有什么变化。
秦朝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不包括()一D.促进了官僚政治形成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颁布诏令,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
同时梁武帝下诏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合格就可以入仕。
这表明南朝梁武帝()A.废除了士族子弟入仕的特权B.强化了士族子弟入仕的特权C.对九品中正制进行局部调整D.从根本上否定了九品中正制4.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等地出现了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的现象。
该现象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A.妇女是经济发展主力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他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个政治生活的新时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表现在()A.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6.表1为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行业项目1912年1920年年平均增长率(%)棉纱面纱产量指数100.0422.417.4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0516.922.8卷烟资本额137.81680.436.7从表1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整体水平已超过外资企业B.发展环境较晚清有所改善C.受清末新政影响非常巨大D.行业发展均衡且形成体系7.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六)第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商业的需求很少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选C。
据题干“商人是……领主的家臣”“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人们受自然经济的影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商业的需求很少,故选C项。
2.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
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休耕与连种和耕作技术有关,材料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
3.下表反映的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四人对工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
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选B。
由材料中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年总收入与年总支出的比较可知,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这说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
5.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
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
”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
第02讲国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原卷版
核心考点 03 戊戌变法
1.(2022·河北沧州高二下期末·1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改制说成是“与时变化”、向
往“民主”之“太平”。他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典,把孔子装扮成维新变法的祖师,“以便镇压
C .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 . 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
7.(2022·山东威海二模·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任外交机构
的长官。因此,奕䜣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
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反对变法的士大夫”。康有为此举从根本上反映出( )
A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 政治斗争策略灵活
C . 维新变法缺乏支持
D .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2021·湖南学业水平·9)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 . 林则徐——颁布《资政新篇》
B . 洪秀全——开展洋务运动
C . 李鸿章——编成《海国图志》
)
A . 地方势力崛起影响经济集权
B . 政局动荡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C . 外贸逆经济
3.(2021.7·云南学业水平·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为基本原则的土地
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纲领。这一纲领是( )
A . 《海国图志》
动( )
A . 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B . 走向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C . 未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D . 受制于社会与心理惰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有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07-08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二历史质检试卷)普罗塔哥拉(PMTAGORAS)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SOCRATES)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下列选项中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解析:A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欲望,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主观修养,体现的主张不尽相同。A、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使人的主体性觉醒,是对自然哲学的反思;苏格拉底使人统一于向善的标准之下,是对人的哲学的反思。B、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世界有着统一的本体——“善”,而它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C、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对神的作用进行了批判,使人与万物协调一致;苏格拉底对自然的作用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善”的尺度,确立了人的尊严。D、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否定了世间万物有统一的标准,认为感觉与认知是最重要的,而感觉与认知又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2、(2007广东广雅中学10月)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解析:D苏格拉底强调“认识自己”。选D。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3、(08江苏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为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解析:A“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要求统治阶级要爱民重民、富民育民,实行仁政德治。而能体现这种思想只有①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解析:B墨子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而韩非代表的是地主阶级。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5、(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显著的特点有解析: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其他三项是两者的共性。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以理性为旗帜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6、(2007山东乳山1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解析: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处理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体现其价值,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其它几项B、D是荀子的观点,C是孟子的观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7、(08汕头一中高三第二次期中考试)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解析:B在欧洲宗教改革后,《圣经》被看作是信仰的惟一标准;而依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思想家的言论是对《圣经》权威的挑战,应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为B项。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8、(2007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解析:材料中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实际上一种社会契约,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所以选D。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9、(08徐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提出这一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解析:D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他的理性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材料反映了这个思想。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10、(2008届通州市第六次高考历史调研)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解析: B,本题是主线是考查法家思想,A属于儒家思想,C属于墨家思想;应排除;法家思想一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层涵义证明了其有效用,而本题强调秦朝的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其暴政赞成的,故从反而说明了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1、(08江苏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解析:A“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2、(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解析:D本题关键词是:“实质”。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因为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孔子创立儒学主张恢复周礼,结果到处碰壁;到董仲舒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思想;宋明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华,形成程朱理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之时,这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民主色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家思想。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3、(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解析:A蒙娜丽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艺术领域的反映;而红楼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4、(2007山东昌乐11月高二期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解析:B以法家思想来统治,肯定胜过以往。A为儒家荀子思想,C为墨家墨子思想,D为道家老子思想。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15、(08汕头四中高三历史)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解析:D韩非子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故选D。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16、(2007山东莒县四中11月高三期中考)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解析:C“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不能够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不符合周礼。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17、在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A、否定君主制B、实行君主立宪C、推行三权分立D、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18、(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解析:B本题考查的角度是“社会背景”。智者学派的思想出现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孔子思想诞生在井田制、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制度诞生这种一个新旧交替时期。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19、(2008沂源期中)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解析:C题中强调无知是罪恶的根源,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20、(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析:C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次我们可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排除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1、(肇庆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解析:C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这个事件发生在法国启蒙运动之前,故法国启蒙遇到浓不能对之产生影响。A、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颁布L875年宪法B、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C、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D、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22、(2007广东广雅中学10月)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解析:D从材料“伏尔泰对面的卢梭”、“十八世纪”可以判断,罗丹强调的是启蒙思想。由此选D。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23、(2007广东广雅中学11月)英国思想家洛克曾经因为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手迫害致使被迫流亡荷兰,他在1688年光荣革命回国后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辩护,下列属于他辩护的理由的是①人的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是上天赋予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②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有充分的自由,自由与法律不可分割③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立的,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通过分权来限制政府权力④人民应该掌握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力,两者的权力是平衡相互制约的解析:B洛克认为:人民掌握的立法权应该高于君主掌握的行政权力,而不是平衡相互制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4、(08年广州执信三校联考)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解析:C材料主要是讲儒家文化对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所以应该是选C。①④材料未体现出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5、(2007广东广雅中学9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解析:A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上是由于“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和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经济上是由于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文化是由于私学兴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6、(2008兴化联考)“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是解析:A首先搞清楚这段话的主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伏尔泰D、王阳明。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二5月新高考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二5月新高考联考历史试题1.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跋山遗址,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
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
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不断扩充,完整构建起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时空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山东史前遗存的分布范围,是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
相关发现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的史实。
这说明()A.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B.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C.考古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D.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史学研究立足现实,以古鉴今2.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
这说明()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3. 晋代《泰始律》将曹魏《新律》所规定的新五刑七种三十七等简化为五种二十余等,还进一步缩小了亲属株连的范围,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凡养子、养女以及出嫁妇女,一律不再受到亲生父母弃市罪的连坐。
这一法律文件()A.缓和了德治与法治之争B.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发展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D.凸显了对基层教化的重视4. 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等地,“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1052年又颁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对施、黔州诸县逃移的客户,地方官应限时追回原籍,“令著旧业”。
上述情形,折射出北宋仁宗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中央集权已遭到破坏C.租佃关系趋于解体D.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5. 西夏文人骨勒茂才所编《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部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典。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5篇)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5篇)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按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民主思想与政治实践》,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如下: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1、重点工作:(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具体措施:(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二)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人民版-
单元质量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聊城模拟)“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解析:选C。
依据题干“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选C项。
2.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X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
上计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上计制度是指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制度,直接推动中央权力的增强,排除C项。
3.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某某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
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某某十二万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的目的是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强化关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故选C项。
4.据以上记述能被认定的史实是秦代( )A.“重农”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出发点B.律法制定与执行异常严苛C.确立了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D.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解析:选D。
重农在于注重农业生产,而材料仅涉及山林、堤水、漆园等,未明确涉及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法律的执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山林”“堤水”“桑叶”“漆园”相关的法律,无法从中看出秦代有着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故C 项错误;据材料“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或盗采桑叶……”“漆园种植……”可知,秦代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故D项正确。
湖北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PDF版)
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3月17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的祖先饮茶始于药用。
秦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有“茶”的记载。
三国两晋时期,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
进入唐代之后,780年陆羽著《茶经》,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
宋代塞外的茶马交易和茶叶对外贸易都逐渐兴起,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已成礼制。
在下层社会中,有各种茶文化习俗。
元朝时,北方民族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由元朝到明朝中期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材料表现了A.饮茶之风开始于秦汉时期B.清朝出售茶叶成为正式行业C.各少数民族都盛行茶文化D.茶文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2.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从而使得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大扩大。
据此可推断出美洲高产农作物引进①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长②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生活③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④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3.在戊戌变法的103天中,皇帝一共发出改革谕旨286件,平均每天近3件,此种施政行为说明A.变法存在失败的必然性B.维新变法政令畅通C.维新派缺乏施政的经验D.皇帝权力有所加强4.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说: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
高二历史期末工作总结(3篇)
高二历史期末工作总结本学期高二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管理工作规程为指导,立足我组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努力提高我组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会考和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开学伊始,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活动安排计划。
本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高考的基本要求,完成了必修三的教学工作,为高二会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要求教师“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注重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科班教学中既要突出知识的结构和特点,讲明白理论要点,又要结合高考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理科班要重抓基础,讲清会考考点和知识整体结构。
从听课和教案、作业检查结果来看,我组教师成绩突出。
能按照教学进度和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和备课上重难点突出,既能传授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备课组组织了阶段性测验和期中考试的出卷、集体判卷、评卷和教学质量分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组成员认真完成,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三、教研教改:为提高我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积极开展了教研教改活动,具体如下: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组根据活动计划,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形成集体备课方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每次活动均有活动记录,以供以后参考。
通过集体备课解决了许多教学中资源不足、重难点讲解方法和作业选取问题,统一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分歧,提高了我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01月08日10:30~11:45满分:100分时长: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还有无官职的。
上述现象()A.是宰相制度废除的结果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C.冲击了传统的官僚体系D.制约了官员参政积极性2.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大体有如下三类(下表)。
对此理解最殖民地特点罗德岛和康涅狄格公司殖民地及宪章殖民地,享有完全自治权宾夕法尼亚、特拉华、马里兰属于英国传统贵族家族的私人殖民地,由他们指定总督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皇家殖民地,虽由英王派遣总督治理,但日常事务由当地选举议会处理A.英国民主化推动了殖民扩张B.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议制传统C.英属北美享有充分的自治权D.美国独立符合资产阶级要求3.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 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
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A.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B.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C.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D.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4.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
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
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当时这一政策()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6.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官制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1. 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西周时期则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被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
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A.使西周政治制度走向完备B.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使周王受到民主传统制约D.使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2.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可知()A.晋国刑书是中国最早成文法B.晋国已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不稳C.刊布刑书成为历史发展趋势D.法家和儒家国家治理主张不同3. 如图为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的一组图片,据此分析,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A.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B.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C.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D.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4.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两石。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缒各二史,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旬。
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材料中所讲的赋役制度()A.主要征收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B.使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有助于保证农民生产劳动时间D.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5. 朱子社仓是南宋朱熹所建,原名五夫社仓,位于福建武夷山五夫镇。
对于朱子社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民间储粮备荒的模式之一B.是政府重视官方储备的表现C.主要服务于宗族内部的救助D.主要目的是积谷备仓平粮价6. 某学者认为,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该学者强调了()A.开海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白银货币化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D.当时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网络中心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这些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历史高二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高二知识点总结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新高考制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高中历史科目作为新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当前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新高考。
第一部分:古代史在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与外部文明的交流。
例如,在新高考历史高二阶段,我们会学习到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
这些时期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夏朝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王朝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等等。
第二部分:近代史近代史的学习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崛起。
在新高考历史高二阶段,我们会学习到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独立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世界史世界史的学习主要关注世界各国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
在新高考历史高二阶段,我们会学习到罗马帝国的兴衰、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及其后的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影响,也对于整个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部分:历史方法与历史修养除了学习具体历史事件和重要时期外,对于历史方法和历史修养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历史方法指的是通过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趋势。
而历史修养则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和对历史事件的鉴别能力。
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结语:新高考历史科目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深入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希望广大高二学生在备考新高考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C. 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16.2018年以来,大国间博弈和战略竞争有所加强:一方面,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另一方面,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裂隙加深,大西洋同盟关系几近历史低点……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表明
3.宋太祖曾说,昔者,科名多为世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宋对科举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和革新,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即各州主持的解试、礼部主持的省试以及皇帝主持的殿试),还不断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宋王朝选拔了大量俊才,这反了宋朝( )
A 重视制度革新B. 开创殿试制度
C. 消除世家大族的特权D. 提出文官治国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ニ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A. 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B. 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 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D. 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在古代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岁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食存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含义是( )
A. 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B. 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C. 总统掌握行政权D. 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15.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洲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Word版含解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广东汕头二模)据学者统计,1690~1709年法国出版的书刊中,平均每10万词,“民族”一词出现4.7次,1750~1769年平均出现22.3次,1770~1789年达到22.5次且经常和“公民”“自由”等话语同时使用。
这反映出,18世纪后期的法国() A.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加剧C.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D.海外殖民活动遭受打击解析:选B。
由材料时间信息“1789年”前,可以得出所述现象处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据材料“公民”“自由”等话语可以得出民众对权力、自由的追求,说明封建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项正确。
2.(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19世纪60年代,法国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帝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立法团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列·霞白利法》等。
1870年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
1870年4月,由皇帝任命的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
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念味着()A.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C.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D.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解析:选A。
由材料“立法团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由皇帝任命的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可知,元老院的地位被削弱,而民选议会的政治地位相对提高,故选A项。
元老院只是削弱为普通上院,并非无足轻重,故B项错误,排除;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元老院受到削弱,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工人拥有了罢工和结社的权利,无法从整体上反映其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故D项错误。
3.德国统一后,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有选举权,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由此进入帝国国会。
由1871年的倍倍尔作为唯一的代表到1912年110名党员当选为国会议员,成为帝国议会中最大党团。
高二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历史教室参与人员:高二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探讨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一、活动背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高二历史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二、活动内容1. 活动开场由教研组长王老师主持活动,他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经验分享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经验。
- 张老师提到,在新高考中,历史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综合评价能力。
- 李老师强调,要重视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 赵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经验。
3. 专题讨论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教研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老师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学会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2.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1. 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历史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2.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历史遗迹、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总结与展望王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应试能力。
同时,他鼓励老师们要团结协作,共同为提高我校历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三、活动成果1. 教研组成员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高二历史教研活动将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高二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高二历史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在历史办公室开展了主题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全体高二历史教师参加。
二、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张老师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对下周即将进行的历史课程进行集体备课。
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2. 课例展示随后,由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抗日战争》。
李老师以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课后,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李老师的教学优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 专题讲座讲座环节,张老师以《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变革》为题,为大家做了一场专题讲座。
张老师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老师们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4. 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们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5. 总结发言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张老师表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老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问题。
希望全体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为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活动总结本次高二历史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老师们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三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三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篇七一、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因为普通高中生上学期参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完成了3门必修,而综合类高中生没有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只上了2节课,导致他们只完成了2门必修。
高二文科把两个学号的学生组合打乱了。
为了协调一,同步教学任务,历史备课组决定各班先修必修三,再修完选修三,以便在本学期完成高中必修历史教材的教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分班,普通文化班和艺术班都形成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习成绩必然参差不齐,形成不同层次的班级。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高考有着不同的期待。
有的希望考上本科,甚至更好的本科院校,有的只是想通过单考单招有一个大学的学习,甚至有的只是得过且过。
这些情况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把握教学难点。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落实基础,把握重难点,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逐步调整自己上课的手段,尽量使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
3、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并全力配合学校将要推出的周练制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尤其是有本科愿望的同学,使他们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基础。
4.利用晚自习时间加强与部分同学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5、与班主任全面配合,切实做好各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全面进步。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篇八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
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
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新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前四专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说,人总会自主地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 好暖恶寒、好食恶饥、好乐恶苦、好逸恶劳等都是人性之常。
韩非子的这一言论意在A.为构建法治理论提供依据B.吸收儒家的有益思想成分C.奉劝统治者必须勤勉执政D.阐明人天生具有逐利本性2.《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中的“占”字,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
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B.儒家的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C.儒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发生变化D.儒家思想的宣扬借助于传统文化3.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认为,周武王伐纣之时,有火德的祥瑞,周是以火德受命天下的,代周的应当为水德,秦朝统一时间太短,不能算作统一,而汉就是以水德受命代周的。
这反映出汉代儒者A.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观念B.利用神学以论证统治的合理性C.尚未打破对鬼神的崇拜D.神化儒学以巩固儒学独尊地位4.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
这反映出A.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B.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原C.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D.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5.A.明清之际出现了近代思想B.研究者角度影响历史结论C.明清思想突破了儒学框架D.历史研究难形成统一观点6.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上,儒者本天;在数学上,算在六艺;在农学上,农为政本;在医学上,医为仁术。
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学A.适应农耕经济需要B.紧密联系现实生活C.深受儒家思想影响D.覆盖的领域比较广7.右图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的唐代“醉胡王”面具(头戴唐式帽),为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
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
这表明当时A.艺术已有中西合璧色彩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D.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8.据粗略统计,明代“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70篇。
其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初刻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8篇。
这一现象反映出A.文学发展至明代达到了顶峰B.明代文学题材内容广泛C.社会矛盾激化促进文学繁荣D.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写照9.魏晋时期,某书法艺术仍残留隶书笔意,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正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下列书法作品与之相符的是10.在冯天瑜先生看来,“中体西用”论者为了消解既承认西方政教的优长又固守孔孟精义之间的矛盾,便抛出了“西学中源”的法宝。
可见,“西学中源”观点的提出A.不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B.表明中国学习西方已上升到政治层面C.阻碍了中国器物层面的西化D.突破了千年传统文化本体的构想模式11.,新文化运动A.助推了新思想的传播B.割断了中国文化的传承C.旨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D.助推了中西文化融合12.1919年间,李大钊在《劳动教育》《青年与农民》《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等文章中,关注工人、农民、农村、青年问题,提出“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相结合。
材料反映出李大钊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主张深入研究中国社会C.开始着手改造马克思主义D.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3.1903年,孙中山在《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我毕生的职责。
”可见,此时的孙中山A.具有狭隘的民族观B.有鲜明的反帝意识C.开始树立革命目标D.弘扬中华民族精神A.立足于经济建设B.强调协调发展C.强调人民利益至上D.注重党群关系15.“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A.阐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C.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全选对给4分,少选给2分,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16.王夫之在《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
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A.对传统政治的批判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C.对传统伦理的反思D.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17.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对于当时北京舞台上所流行的各种戏曲,如京腔的字音,昆曲的身段动作等“一概习之”。
这一现象A.凸显了徽剧在艺术形态上的主导性B.折射出中国传统戏剧的包容性C.为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丰富和拓展了京剧的表现形式18.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罗素在中国作了一系列公开讲演,高度赞扬了中国人对生活静谧、人道、忍耐与和平的看法。
他强调西方应该学习中国“正当的生活观念”,而中国应该“获得西方的知识,但要抛弃机械主义的观念”。
据此可知,罗素在中国的演讲A.主张应辩证看待东西方文化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C.与中国知识分子的需求矛盾D.表明他是实用主义思想家19.孙中山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时期,并指出共和国国家机构应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A.力图创立符合国情的民权主义B.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C.否定了西方分权制衡的思想D.勾画了民主共和国的蓝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0题14分,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5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有宋一代,随着宋王朝政权的建立和逐步稳定,理论的需要也愈来愈迫切。
这样客观上要求宋统治者要有宽容的态度,以便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兴盛。
同时,儒、道、佛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自身的形态不断改变,相互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
宋明理学家正是在这种历史的要求下,试图援佛道入儒,以儒学为基础,将其融为一体,重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重振儒学之辉煌。
——摘编自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材料二明代初期理学是“理学”转向“心学”的过渡阶段的理学,在整个宋明理学史上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明初的理学家们虽都学宗程朱,但都不是一味尊奉,一些学者通过体认,发其新义,从而表达了对程朱理学个别观点的不同看法。
南宋末期,社会上出现一种“和会朱陆”的思潮,即陆学的本心论与朱学为学致知的笃实下学的功夫的融合,这股思潮在进入明代以前一直持续着,并深刻影响明初理学的发展。
……明代初期,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只有通过心性体验才能对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所以,理学家们在心性问题上的讨论日趋活跃。
此外,明初几乎所有的理学家们都相当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在“心”上下功夫,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修养方法或功夫论。
——摘编自张峻歌《明初理学思想特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在宋代兴起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初理学的思想特征。
(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发展的认识。
(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的发展是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正比的。
”宋代科技正是在这种继承与突破、综合与提炼、积累与创新交替作用中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一个科技高峰的。
——摘编自王星光、张达《试论宋代科学技术兴盛的原因》材料二据研究,明代后期可以称为世界第一的发明创造有1584年由明代王子朱载均(1536~1611年)提出的“十二平均律”,解决了乐曲演奏中曲调的转换问题。
喻昌所著《京意草》(1643年)中记载了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
传入欧洲后,被改进成为牛痘法。
著名的四大著作中的《本草纲目》于1596年首次出版,不久明神宗(朱翊钧)下献书诏,李时珍次子李建元献予朝廷,但只得到“书留览,礼部知道”的批复。
又如《天工开物》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成书后,国内长期失传,但日、法等国很流行。
这些著作从规模上超过了前代,但探求问题和编写方式却没有突破前代以积累经验为主的范畴。
到了清代前期,杰出的科技著作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仍然保持在明代的水平上,而西方科技已在近代科技时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摘编自安作相《中国古代科技停滞探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的突出科技成就说明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突出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世界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1944年3月,周恩来在一个报告中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是孙中山先生委托鲍罗廷起草,由瞿秋白翻译,汪精卫润色的。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共产国际通过它的决议对“一大”宣言解释三民主义的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该决议的作者显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做过认真的研究,大体上能保留其基本内容,并加以扬弃和提升,从而为增强宣言的革命精神做出了良好的贡献。
材料二从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来看,它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帝国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使新三民主义有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二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批判的态度。
正因为有这两方面的重大发展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为基本保证,新三民主义才根本区别于旧三民主义,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新三民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纲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锡长《新三民主义的产生与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三民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并分析这些力量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内容的重大发展,并分析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6分)高二新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A2.D3.B4.C5.B6.C7.A8.D9.B 10.C 11.A 12.D 13.A 14.B 15.B 16.AC17.BC 18.AC 19.AD20.(1)原因:国家趋于稳定,对儒学理论的需要迫切;统治者对儒学复兴的支持;“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理学家们的思考和探索;科举制度的发展;私人教学风气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