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案

合集下载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序号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通过创设问题 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 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 索的氛围。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增强了动手能力, 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的三个条件。
5.如图,已知∠AOB,求作: AO B ,使 AO B =∠AOB.
三、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 AC=FE、BC=DE,点 A、D、B、F 在一条直线上, AD=FB. 要用 “边边边” 证明△ABC≌△FDE, 除了已知中的 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归纳、 比较, 学 生系统的掌握所学 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教材习题 12.2 第 1 题; 教师设计作业,使学生巩固深 化本节知识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BE=CE,则由“SSS” 2.补充作业: 可以判定( ) A.△ABD≌△ACD C.△ABE≌△ACE B.△BDE≌△CDE D.以上都不对 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 一定的数学能力
A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证明过程, 同时板书.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 应用的广泛性.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及应用能 力, 初步体验成功的 喜悦. 规范证明题的书写 过程. 通过学习已知角的 画法, 拓展 “边边边” 公理 的应用。
B
D
C
学生讨论尺规作图,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学习作图法。
(2)已知:如图,AC=BD,AD=BC,求证:∠D=∠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1“边边边SSS”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1“边边边SSS”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时1 “边边边(SSS)”【知识与技能】(1)明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2)掌握“边边边(SSS)"条件的内容。

(3)能初步运用“边边边(SS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4)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判定过程,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判定方法.运用“边边边(SSS)”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入:如图12-2—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请仔细观察,△ABC与△A′B′C′全等吗?你们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各抒己见,如动手用纸剪下一个三角形,将剪下的三角形叠到另一个三角形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测量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与角,观察是否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

探究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提出:(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呢?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然后按照下面的条件画一画: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一条边是3 cm;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4 cm和6 cm.学生分组讨论、画图、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展示结果.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如图12-2—2。

只给定一个角时,如图12-2-3.(2)给出的两个条件: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如图12-2—4。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教师提出: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情况吗?(三条边,两条边和一个角,一条边和两个角,三个角)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已知三个内角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这节课只讨论第一种情况)探究2:“边边边(SSS)”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

12.2 第1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一)数学人教版八上同步课堂教案

12.2 第1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一)数学人教版八上同步课堂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一)(SSS)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边边边”判定方法,能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了解图形的作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两个三角形的重合过程.[复习导入]1. 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因为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与△DEF全等,用几何语言表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ABC≌△DEF,∴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学生通过演示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提出问题]如果AB=DE,AC=DF,BC=EF;∠A=∠D,∠B=∠E,∠C=∠F,那么△ABC 和△△DEF能够完全重合,即可判定△ABC≌△△DEF.那么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能否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之旅.【新知探究】知识点1 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提出问题](1)一个对应条件可以吗?画出两个三角形,使得满足一个相等条件,此时的两三角形全等吗?①只有一条边相等(假设为3cm).[动手操作]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出一条边为3cm长的三角形,之后剪下来,和同桌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两者是否能够重合(发现不重合,个别可能有重合的现象,比如两人画的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得到结论是“不一定全等”).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示例,验证结论.[提出问题]②只有一个角相等(假设为45°).[动手操作]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出一个角为45°的三角形,之后剪下来,和同桌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两者是否能够重合(发现不重合,个别可能有重合的现象,比如两人画的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得到结论是“不一定全等”).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示例,验证结论.[归纳总结]满足一个对应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提出问题](2)两个对应条件可以吗?先来思考下有几种情况?[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有三种情况:①有两条边对应相等.②有两个角对应相等.③有一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提出问题]画出两个三角形,使得满足两个相等条件,此时的两三角形全等吗?①有两条边对应相等(假设一条边为3cm,另一条边为4cm).②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假设一个角为30°,另一个角为60°).③有一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假设一条边为4cm,一个角为30°).[动手操作]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情况的三角形.各组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之后剪下来,和同桌所作的满足相同条件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两者是否能够重合(发现不重合,个别可能有重合的现象,所以得到结论是“不一定全等”).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示例,验证结论.[归纳总结]满足两个对应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提出问题]由探究1可知,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对应相等,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知识点2 “SSS”证全等[提出问题]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动手操作]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纸上画出满足条件两个三角形△ABC和△A'B'C',,之后剪下来,看两者是否能够重合(发现重合,所以得到结论是“全等”).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示例,验证结论,并说明画△A'B'C'的方法,帮助不会画的学生.[归纳总结]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该判定定理的几何语言:在△ABC 和△ A'B'C'中,AB=A'B',,,∴△ABC≌△A'B'C'(SSS).[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例题:例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证明:∵D 是BC中点,∴BD =DC.在△ABD与△ACD 中,,,,∴△ABD≌△ACD(SSS).[归纳总结]根据例题,总结如下步骤和规则:[课件展示]跟踪训练(2021•云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C=BD,AC与BD相交于点E.求证:∠DAC=∠CBD.证明:在△CDA和△DCB中,∴△CDA≌△DCB(SSS),∴∠DAC=∠CBD.提醒学生: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隐含在题设或图形之中,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在图形中,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为进一步寻求边等、角等、线段间的特殊关系等提供了方法和依据.知识点3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课件展示]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提出问题]已知:∠AOB.求作:∠A'O'B'=∠AOB.你会怎么做?根据“三边分别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思考一下吧![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之后在准备好的卡纸上试着作一作.[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作法:作法:(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如图,在△ABC中,BC=AC,BE=AE,则由“SSS”可以判定( C )A.△ACD≌△BCDB.△ADE≌△BDEC.△ACE≌△BCED.以上都对2.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AD=BE,AC=EF,要使能利用“SSS”判定△ABC≌△EDF,需添加的条件为 BC=DF .【解析】利用SSS判定,则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应对应相等. 添加BC=DF.∵AD=BE,∴AD+DB=BE+BD,即AB=ED.又知AC=EF,∴添加的条件是BC=DF时,可证得△ABC≌△EDF.提醒学生:等边加同边,其和还是等边.3.(2021•东莞市二模)如图,OA=OB,AC=BC,∠ACO=30°,则∠ACB= 60° .【解析】在△ACO和△BCO中,∴△AOC≌△BOC(SSS).∴∠BCO=∠ACO=30°.∴∠ACB=∠BCO+∠ACO=60°,故答案为60°.4.如图,AB=AC,DB=DC,请说明∠B=∠C.解: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提醒学生:学会作辅助线帮助解题.5.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的三等分点,AD=AE,求证:△ABE≌△ACD.证明:∵D,E是BC的三等分点,∴BD=DE=EC .∴BD+DE=DE+EC,即BE=CD .在△ABE和△ACD中,,,,∴△ABE≌△ACD(SSS).提醒学生:等边加同边,其和还是等边.6.如图,已知AC=FE,AD=FB,BC=DE.求证:AC//EF,DE//BC.证明:∵AD=FB,∴AD+DB=FB+BD,即AB=FD.在△ABC和△FDE中,,,,∴△ABC≌△FDE(SSS),∴∠A=∠F,∠ABC=∠FDE.∴AC//EF,DE//BC.7.如图,过点C作直线DE,使DE//AB.解:作法:(1)过点C作直线MN与AB相交,交点为F;(2)在直线MN的右侧作∠FCE,使∠FCE=∠AFC;(3)反向延长CE,则直线DE即为所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第一节课,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吃力.刚开始,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进行分类有困难,因为他们不知到从什么地方下手,以及做到不重不漏,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这样一个分类讨论的步骤:第一种情况:满足一个元素;第二种情况:满足两个元素;第三种情况:满足三个元素.在每种情况中,再分边与角.这样分类的好处就是:渗透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明确对应关系,使得后继学习变得顺利.在做练习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在细节上还不牢固,比如,证明全等时的书写格式,有同学忘记写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有同学漏写大括号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纠正细节,保证学生对而准确地完成一道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教案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掌握ASA判定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探索其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 “角边角”(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两个角和它们夹的边分别相等。
b.应用ASA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c.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强调“角边角”中的“边”是特定的一条边。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边”的理解。
针对难点b,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在复杂图形中,引导学生先识别出已知的信息,如角和边,再判断是否符合ASA条件。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ASA判定方法,提高识别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教案: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ASA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a.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d.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步骤和技巧。
举例:在讲解ASA判定方法时,教师可借助图形,如∆ABC和∆DEF,明确指出当∠A=∠D,∠B=∠E,且边AB=DE时,根据ASA判定方法,可得出∆ABC≌∆DEF。
2.教学难点
a.理解并掌握“角边角”中的“边”是指两个角夹的那条边,而非任意一条边。
b.学习“角边角”(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c.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ASA判定方法的运用。
d.练习:完成教材P122页练习题12.2的第1、2、3题。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课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总课时数授课班级 课型新授课制作时间执行时间课时知识与技能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用操作、归纳得出数量结论的过程。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边边边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 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①AB=DE ②BC=EF ③CA=FD④∠A=∠D ⑤∠B=∠E ⑥∠C=∠F【二】教学程序设计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同学回答: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中的条件来判断。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探究1:一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根据三个三角形虽然有一组边相等,但三个三角形任然不全等,可以得到一组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2: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给出三个三角形虽然一组角相等,但三个三角形仍然不全等,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提问引导:如果满足两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回答:①两边;②一边一角;③两角探究3:两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给出两组三角形,虽然两组对边相等,但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可以得到两组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4: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给出两组三角形,虽然两组角相等,但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可以得到两组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5:一组对应边和一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给出三个三角形,虽然一边与一个角相等,但是两个三角形仍然不全等,可以得到一组边和一组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案
五、课堂小结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课后作业
课本P43页习题12.2第1、9题.
思考:满足这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A′B′C′吗?
追问1:当满足一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
追问2:当满足两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
追问3:当满足三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二、探究发现
活动:尺规作图,探究“边边边”判定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发现需要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图加以说明,也可以利用三角尺等进行说明.
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
学生画法,学生操作、思考并小组交流.
学生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进行解释.
学生观察图形后,寻找全等的三角形,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到特殊位置时结论的正确性.
引导学生回答,并补充完善.




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一、全等形三角形的判定
方法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例题讲解学生练习
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A′C′=AC.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12.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图形演示,感知、理解、整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2.通过图形演示,理解为什么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演示,感知、理解、整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演示,理解为什么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创新设计方案微课用几何画板作为演示软件,通过图形及其动态演示,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是什么?答: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请看图形演示。

移动图形,当两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重合时,三条边也分别对应重合,这时候,就说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就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根据定义,两个全等三角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

那么,通过哪些图形变换方式,可以由一个三角形得到与它全等的另一个三角形呢?一是通过平移;二是通过旋转;三是通过翻转或者轴对称。

当然,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变换的依次进行得到。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1)边边边SSS (2)边角边SAS(3)角角边AAS (4)角边角ASA这四种全等判定方法,对于任何形状的三角形都是适用的,包括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是可以用SSS、SAS、AAS、ASA来判定全等的。

三、SSA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4.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再探究。

首先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标上字母,如果它们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推理过程写成SSA的形式,而要写成HL(斜边直角边)的形式。

并且把直角三角形(即Rt△)作为前提条件来书写。

有的同学就很疑惑,明明就是SSA的关系,为什么偏要写成HL呢?我们知道,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是确定唯一三角形的条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定义讲解:向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强调在大小和形状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2. SAS判定方法:讲解边角边(S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即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示例演示:通过教具或动态软件,演示S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判定方法。
1.对SAS判定条件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在不同图形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运用SAS条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3.学生在识别全等三角形时,容易忽略隐含的条件,导致判断错误。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拼接图形、建筑设计等,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性质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探讨SAS判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互问互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问,解答对方关于SAS判定方法的疑问,共同提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等的定义,掌握边角边(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能够运用SAS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识别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运用尺规作图,通过SAS条件作出全等三角形,并能够证明所作的三角形与给定三角形全等。
2.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SAS判定方法。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边边边”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 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用操作、归纳得出数量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圆规、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直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图),那么,老师应提供多少个数据,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的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问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教师问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出示课件4)教师讲解:我们如何识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我们从“条件尽可能的少”出发,逐步增加条件分类进行操作验证,希望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教师问3:满足一个条件对应相等时,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几种情况呢?分别是哪些情况?学生讨论并回答:一共有两种情况,①只给一条边时;②只给一个角时.教师问4:请同学们每人画出一个边长为3cm的三角形,然后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看一下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图并且比较后回答:不全等.教师问5:请同学们每人画出一个45°的三角形,然后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看一下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图并且比较后回答:不全等.结论: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6)教师问6:如果满足两个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4cm.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一条边为4cm,一内角为30°,.③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45°教师问7:同学根据①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8)教师问8:同学根据②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做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9)教师问9:同学根据③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做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10)教师分析并归纳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一个条件①一角;②一边;两个条件①两角;②两边;③一边一角.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教师问10: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思考后师生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角、三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分别相等.教师问11: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 ,90° 它们一定全等吗?学生作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13)教师问12: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为3cm、4cm、6cm .它们一定全等吗?(出示课件14)教师演示作法,学生按要求尺规作图,动手操作,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相等.教师问13:任意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相等.它们一定全等吗?我们进行下边的操作:做一做: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教师演示作法:(1)画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圆,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 'C'.(出示课件15)学生按要求尺规作图,动手操作,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总结:(出示课件16)“边边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几何语言:在△ABC和△ DEF中,{AB=DE,BC=EF,CA=FD,∴△ABC ≌△ DEF(SSS).例1: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1)△ABD ≌△ACD.(2)∠BAD = ∠CAD.(出示课件17)解题思路:①先找隐含条件:公共边AD ;②再找现有条件:AB=AC③最后找准备条件:D 是BC 的中点→BD=CD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8)证明:(1)∵ D 是BC 中点,∴ BD =DC.在△ABD 与△ACD 中,{AB =AC (已知)BD =CD (已证)AD =AD (公共边) ∴ △ABD ≌ △ACD ( SSS ).(2)由(1)得△ABD≌△ACD ,∴ ∠BAD= ∠CA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9)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②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③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④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例2:已知:如图,AB=AC,AD=AE,BD=CE.求证:∠BAC=∠DAE. (出示课件21)分析:要证∠BAC=∠DAE,而这两个角所在三角形显然不全等,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它转化为证∠BAD=∠CAE;由已知的三组相等线段可证明△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CAE.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22)证明:在△ABD和△ ACE中,AB=AC,AD=AE,BD=CE,∴ △ ABD≌ △ ACE(SSS),∴∠BAD=∠CAE.∴∠BAD+∠DAC=∠CAE+∠DAC,即∠BAC=∠DAE.例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 ∠A′O′B′=∠AOB.(出示课件24)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25)作法:(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8-34)1. 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EC,AF=ED,要使△ABF≌△ECD ,还需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条件即可).2.如图,AB=CD,AD=BC,则下列结论:①△ABC≌△CDB;②△ABC≌△CDA;③△ABD ≌△CDB;④ BA∥DC.正确的个数是(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 已知: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 ≌△AED.4. 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1)如图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2)如图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根据以上作图步骤,请你证明∠A'O'B′=∠AOB.5. 如图,AD=BC,AC=BD.求证:∠C=∠D .(提示: 连结AB)6. 如图,AB =AC ,BD =CD ,BH =CH ,图中有几组全 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1. BF=CD2.C3. 证明:∵BD=CE ,∴BD -CD=CE -CD .∴BC=ED .在△ABC 和△ADE 中,AC=AD (已知),AB=AE (已知),BC=ED (已证),∴△ABC≌△AED(SSS ).4. 证明:由作法得OD=OC=O′D′=O′C′,CD=C′D′, 在△OCD 和△O′C′D′中 D COAB∴△OCD≌△O′C′D′(SSS),∴∠COD=∠C′O′D′,即∠A'O'B′=∠AOB.5. 证明:连接AB两点,在△ABD和△BAC中,AD=BC,BD=AC,AB=BA,∴△ABD≌△BAC(SSS)∴∠D=∠C.6.解:(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本节课学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目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2.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2)教材37页到39页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全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掌握斜边和直角边相等(HL)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HL判定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够运用HL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等;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HL判定法。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几何模型,或者无法识别哪些是关键信息。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识别出直角三角形,然后确定已知的斜边和直角边,最后应用HL判定法求解未知边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的情况?”比如,在修补破损的三角形风筝时,我们需要找到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的布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2.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他们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归纳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其他几何图形,如四边形、多边形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思考,确保作业质量。
2.对于难题和疑问,鼓励学生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4.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
例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请画出至少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它们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5.小组合作:布置一些小组合作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
例题: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以下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ABC,求作一个与它全等的三角形DEF。
1.能够理解并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等。
2.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3.具备一定的演绎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和性质。
然而,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和应用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课题(内容)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 课时数 1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学练结合、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 重难点1、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资源准备 直尺、三角板、课件学案导 案 一、自主学习1、复习思考 (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2、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

已知:△ABC求作:△'''A B C ,使'B ∠=∠B, 'C ∠=∠C ,''B C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一、教师导学二、教师参与C 'B 'A 'C B AD C A B FE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三) 在△ABC 和'''A B C ∆中,∵'B B BC C ∠=∠⎧⎪=⎨⎪∠=⎩∴△ABC ≌3、探究二。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1)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吗?(2)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在△ABC 和'''A B C ∆中,∵'A A B BC ∠=∠⎧⎪∠=⎨⎪=⎩∴△ABC ≌ 二、合作探究1、例1、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 AB=AC ,∠B=∠C . 求证:AD=AE .2.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AO=∠CAO ,BE ⊥AC, CD ⊥AB,相交于点O ,AB=AC , 求证:BD=CEC 'B 'A 'C B A三、成果展示如图,点A、B、D、E在同一直线上,AD=EB,BC DF, C= 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设想在教学结束后,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全等变换的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建筑物的对称设计、剪纸艺术中的全等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全等的,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6.课外阅读题:推荐一篇关于全等三角形历史发展的文章,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了解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对于难题和疑问,鼓励学生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及时解决问题。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设想通过实际操作、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反馈评价,促进发展:
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一课时).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并且能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 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设置一系列例题变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策略选 利用计算机,结合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 择与设计 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为加强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 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 节,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服 务.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利
用“边边边”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以及简单应用.探
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方
法,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 部分那么能保证
△≌△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讨论: 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教师适时 点拨,最后达成共识:按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 “三个条件”……的顺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追问 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分两种情况进行 说明,即一条边分别相等、一个角分别相等.在探究过 程中,可以通过画图加以说明,也可以利用三角尺等进 行说明. 追问 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达 成共识:满足“两个条件”分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 别相等三种情况.学生分三组分别进行探究,通过画图、 展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追问 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与△全等吗?满足三 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发现需要 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即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 一边分别相等. 设计意图:先提出“全等判定”问题,构建出三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SAS判定方法。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SAS判定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模型和生活实例,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模糊,对于SAS判定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SAS判定方法。同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和探索,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能够从其他小组的学习经验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强调判定条件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在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容易混淆判定方法和条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升他们的几何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生活情境为导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实践环节,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难点: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如拼图游戏、建筑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讨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自主发现“角边角”判定法则。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案例分析,突破难点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在一个复杂图形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如何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7.要求学生家长参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的进步和困惑,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几何规律;加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升几何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师结合具体实例,讲解“角边角”判定法则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判定方法。
4.强调在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如角度的对应关系、边的对应关系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和分析一些含有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讨论如何运用“角边角”判定法则。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ACD.AB 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例2 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①以A 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 和点C ;②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 ; ③画射线AD .AD 就是∠BAC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例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你能把四边形ABCD 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37页的思考及练习.六、反思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43页习题12.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44页第9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知识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 ,画△A'B'C',使A'B'=AB ,A'C'=AC ,∠A'=∠A .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AB C DA B C D E A BC D E F M边.三、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要想证AB =DE ,只需证△ABC ≌△DEC△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补充例题: 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 △ABD ≌△ACE证明:∵∠BAC=∠DAE (已知)∠ BAC+ ∠ CAD= ∠DAE+ ∠ CAD ∴∠BAD=∠CAE在△ABD 与△ACE AB=AC (已知) ∠BAD= ∠CAE (已证)AD=AE (已知)∴△ABD ≌△ACE (SAS)思考:求证:1.BD=CE2. ∠B= ∠C3. ∠ADB= ∠AEC 变式1:已知:如图,AB ⊥AC,AD ⊥AE,AB=AC,AD=AE. 求证: ⑴ △DAC ≌△EAB1. BE=DC2. ∠B= ∠ C3. ∠ D= ∠ E4. BE ⊥CD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39页图12.2-7.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39页,练习(1)(2).六、小结提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43页,习题12.2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44页第10题.3.备选题:(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DF,EH=FH,你能发现哪些结沦?并说明理由.(2)如图,∠1=∠2,AB=AD,AE=AC,求证BC=DE.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②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③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复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生:“SSS”“SAS”师: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书写格式:①准备条件;②三角形全等书写的三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ABC ≌△DEF,你能得到哪些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探索过程
环节1:探究
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环节2:探索新知
问题
你如何验证你的结论呢?(请同学看书第6页探究2,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与前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并将所画的三角形裁剪下来与前三角形重叠,看看有什么结果.)
环节3:例题讲解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 ≌△ACD.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对应
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AB=DE,
BC=EF,
CA=FD,
∠A =∠D,
∠B =∠E,
∠C=∠F.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画图发现,满足六个
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两个三
角形不一定全等.
提醒学生注意:已知三边
画三角形是一种重要的作图,
在几何中用途很多,所以这种
画图方法一定要掌握.
使学生明确两
个三角形满足六个
条件就能保证三角
形全等.
1.提出问题,
明确探究方向,激发
探究欲望.
2.使学生明
确: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至少需要三个
条件.
学会观察,培
养学生分析、探究问
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
验,我们得到一个规
律: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可以
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环节4:巩固新知练习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
求证:∠A=∠C
环节5实践应用
如图,AB=AC,BD=CD,BH =CH,图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使学生逐步掌握“SSS”.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书写三角形全
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
对应位置。

培养学生观察
图形的能力,会从问
题的条件出发,获得
运用“SSS”所需要
的条件.
会用“SSS”条
件判断三角形全等,
规范书写证明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
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