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
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三毛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思考。
其中,她小说《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是我最为深刻的。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三毛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其对于我个人的启示和触动。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三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女性,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小说中,三毛在非洲遇到了生活的困境,但她从不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艰苦的劳动中。
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时通过读书和写作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毛的坚强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了只有面对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除了主人公三毛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相当生动鲜明。
比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善良的非洲姑娘阿夸。
阿夸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但她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善良的心灵却让她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在困境中,阿夸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愿意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阿夸的形象让我明白了善良与美丽并存的价值观,并让我下定决心在生活中也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
比如,咖啡馆老板杜朗、渔民拉莫斯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三毛展现了社会各界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形象让我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追求,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阅读《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真实和多样性。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三毛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更让我思考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却让我想起了追求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他们的经历让我明白了金钱和物质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因此,读完这本小说后,我下定决心要更加积极地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就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与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与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与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与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就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三毛流浪路上的坚韧品质与无畏精神
三毛流浪路上的坚韧品质与无畏精神三毛,一个名字,一个传说。
她是一个流浪者,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旅人,一位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的作家。
她的生平充满坎坷与波折,但她始终展现出了无比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
三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童年时代就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让她屈服,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一股顽强和不屈精神。
从小,她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用敏锐的观察力描绘周围的世界。
正是这种对于文字的热爱和执着让她坚守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怕困难。
在她的流浪生涯中,她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但无论是在西班牙的贫民窟,还是在非洲的荒漠中,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和无畏。
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让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自由旅人,一个不受拘束的灵魂。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用自己的文字传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她的笔下,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和触手可及,每一个故事都流淌着她的血脉和心情。
三毛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她的文字简洁而质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文学界的赞誉,更让广大读者得以从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自由的重要性。
她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在她的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她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道独特风景。
总的来说,三毛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的生平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行为举止也展现出了一种传奇气质。
她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是她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作品中的精髓所在。
她用自己的文字唤起了读者心中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命运的选择。
三毛,一个名字,一个传说,一个永远流浪在路上的灵魂。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1】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和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和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和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三毛流浪记中的乐观精神与积极态度
三毛流浪记中的乐观精神与积极态度
第一章: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三毛流浪记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展现出的乐观的生活
态度。
无论遭遇了怎样困难的境遇,三毛总能积极面对,尽力去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比如,在面临流浪生活时,三毛并没有选择沉沦和消沉,而是以一种乐天知命的姿态去接受一切挑战。
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让自己更加坚强,也感染了身边的人,散发出一种积极的能量。
第二章:乐观带来的改变
乐观的精神是一种能够改变周围环境的力量。
在三毛流浪
记中,我们看到了当三毛展现出积极态度时,周围的人们也受到了影响,从而激发出他们心中的希望和力量。
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乐观的态度,便能够在逆境中寻找到改变的机遇,让自己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章:乐观与积极的共同点
乐观与积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和信心。
而积极则是行动上的体现,是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坚定的态度。
在三毛流浪记中,乐观和积极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起主人公面对各种挑战的精神力量。
结语
三毛流浪记中的乐观精神与积极态度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
如何以一种阳光的姿态去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挑战自己,如何让希望与勇气成为我们生活的火种。
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风雨时,依然能拥
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三毛一样,用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和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和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和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心理分析法分析三毛及其作品
对真、善、美理想世界的不朽追求——三毛作品评析
吴智斌
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3卷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人生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求,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个体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12
滚滚红尘的边缘人——三毛作品的心理分析
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08期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未能使她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特征。
刘丽丽
散文选刊
2010年02期
三毛是台湾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当代女作家遥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袁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袁她的真情博爱也
随之洒遍万水千山遥除了被无数人热切关注着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之外袁她爱自然爱得浓烈袁爱祖国爱得大气袁爱野人冶爱得广博渊其中爱亲人爱得温馨袁爱朋友爱得真挚袁爱普通劳动者爱得质朴冤袁爱生命爱得深沉袁爱艺术爱得沉醉袁爱文学爱得痴迷遥三毛的世界袁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真情博爱的世界。
5
“沙漠”生活,“海洋”情节——三毛精神世界的两级
伍艺
大众文艺
2008年11期
三毛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两极,“沙漠”生活和“海洋”情结,前者指向一种平凡的甚至琐碎的生活。而后者指向一种诗意地栖居;并且前者是显性存在的,后者是一直隐性存在的。三毛对前者是有期待和努力的,但是心中对诗意的追求使无法平静地安于琐碎凡俗,然而诗意的理想化状态在其内心的冲突中终不可得,只能陷入无可挽回的孤独流浪。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目录引言 (1)一、走进“万水千山”的世界——导论 (2)1、三毛作品研究现状 (2)2、形象学视野下三毛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3)二、“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游移 (4)1、“三毛热” :从“意识形态”形象到“乌托邦”形象 (5)2、“三毛神话” :从“乌托邦”形象到“意识形态”形象 (8)三、“自我”与“他者”之互动——故事和生活创造“笔” (11)1、言说自我:注视者——“空间凸显” (12)2、言说他者:被注视者——“希声有象” (14)3、“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性:注视的受制因素 (15)四、双重形象之立体显现 (17)1、艺术创作:“修辞”与“模拟”的冲突 (17)2、心灵历程:“流浪”与“红尘”的矛盾 (19)3、文化语境:“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冲撞 (21)五、“异国”与“他者”之歌咏——三毛作品之文学接受 (23)1、审美阅读:一种“求异”文体的胜利 (24)2、审美主体:在“生命童话”中寻求“他者” (27)余论 (30)主要参考书目 (31)一、文学资料 (31)二、理论参考书 (32)三、背景及期刊资料 (33)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中文系2001 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导师:犹家仲副教授研究生:李琪)中文提要文学艺术离不开形象,艺术的力量在于形象的力量。
形象研究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则能够开辟形象研究之新领域。
本文即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切入三毛作品,这是评论界尚无人涉及的领域。
这种实践,不但能开拓发展起步中的我国形象学研究的文本操作层面,还能补充中国传统文学中已有之的“象”的理论。
此外还可为国内外三毛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纠正对其解读中存在的错位及谬误,从而达到对三毛的真正理解,达到对其文本的真正审美把握。
全文共分五部分。
导论部分有针对性地介绍三毛作品研究现状,同时提出笔者进行三毛研究的理论框架,即形象学视野下三毛作品中异国形象的解读,界定其异国形象的研究范围及对其阐释的三个层次:文化语境阐释、总体阐释和文本内部阐释。
三毛一生概要
三毛(Zhang Ailing)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著称,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
本文将从三毛的生平、文学创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三毛于1920年出生在中国浙江绍兴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她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多种语言和文学知识。
1947年,她前往台湾追随丈夫,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之路。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外传》、《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二、文学创作三毛的文学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她的作品风格独特,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为主,表达了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她的作品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被广泛地传诵和阅读。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外传》、《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三、影响三毛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深情细腻,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潮流。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她的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人特点1. 独立思考:三毛是一位独立、自由思考的作家。
她不受束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深入探讨人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2. 对于爱情的追求:三毛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渴求和追求,她用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丽和伤痛。
3. 对于文学的热爱:三毛对于文学的热爱是她作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她不断地追求文学的真理和美感,用她独特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出来。
五、结论三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著称,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深情细腻,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潮流。
她的作品和思想将会继续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和思考。
三毛流浪路上的乐观与坚强品质
三毛流浪路上的乐观与坚强品质三毛,一个名字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生活态度深受读者喜爱。
三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游走在世界各地,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这种品质不仅贯穿于她的一生,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让人们为之折服,感到敬佩。
乐观品质三毛从小就饱受家庭困难和生活挫折,但她却没有沉沦于自怜和消极中。
相反,她选择了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即使在异国他乡,生活艰难,三毛也总是微笑着面对,用乐观的心态化解困难。
这种乐观的品质感染了周围的人,让她成为一个备受尊重和喜爱的人。
乐观的三毛总是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丝微弱的光芒和希望,她相信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也总会有一种解决的办法。
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正是这种乐观品质,让三毛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了下来,赢得了尊重和敬佩。
坚强品质三毛的坚强品质也是她生活中的一大特点。
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挑战,三毛从不退缩,而是选择前行,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挫折,还是在家庭生活的磨难和矛盾,三毛总是能坚守初心,勇敢地面对一切。
三毛的坚强品质不仅体现在她的生活中,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她的文字充满力量,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磨难,但却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勇气。
这种坚强的品质不仅让她在文坛上大放异彩,也启发了无数读者,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
总结三毛是一个具有乐观和坚强品质的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乐观与坚强的真谛。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三毛都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为之动容,感到敬佩。
或许正是这种乐观和坚强的品质,让三毛成为一个永远值得追随和崇敬的人。
不拘小节,不忧世事,走在她孤独的路上,眼前总是一片光明……。
乱世里的大师你还记得那个可怜的三毛吗?
乱世里的大师你还记得那个可怜的三毛吗?如果从张乐平先生于1935年创作的第一幅三毛漫画在上海《图画晨报》上刊登算起,这个“光光头上三根毛,圆圆鼻子往上翘”的的三毛已是耄耋之年。
1948年《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插图张平乐与他笔下的三毛张平乐是浙江海盐人,作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他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
抗战时期,张乐平率领漫画宣传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
1941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
汉奸,张乐平他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期间,他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抗日漫画,极大部分是用于招贴、印制传单散发、巡回展出等,而三毛这个形象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
三毛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在影视作品中,这样一个小孩的形象始终保持着鲜活。
他不像是虚构的人物,而像你在弄堂里、大街上见到的那个孩子。
不论是从军、流浪,还是迎解放、学科学,都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在我们的印象中,“三毛”是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儿童。
不过仔细梳理张平乐对于三毛形象的塑造过程后,我们却可以发现更多关于三毛有趣而悲惨的命运线索。
在早期的三毛作品中,张平乐没有就三毛的身世做特别交代,在创作于1935年到1937年间的《三毛外传》、《三毛从军记》等作品中,三毛只是一个寻常的弄堂里的小孩,并且从部分内容看他还是有家庭的。
《三毛流浪记》前三组孤苦伶仃渡河求生河中遇救到了1947年,三毛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三毛流浪记》问世时,对于三毛的身世终于有了一个定义。
《三毛流浪记》的第一组画叫“孤苦伶仃”,寥寥几笔就把三毛的身世交代了——就是孤儿——好多人看了第一幅就开始流眼泪。
那时的上海,几乎每条马路上都有流浪儿童。
经过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慈善机构又无法全部容纳,他们只好流落街头。
所以这些漫画刊登后引起很大反响也是情理之内。
对三毛一生的总结
对三毛一生的总结三毛,是中国文坛上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辉煌,她的文字,流露着深情与深思。
回顾三毛的一生,我不禁感叹她那坎坷的命运,也为她的才华和勇气所折服。
三毛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是普通的农民。
然而,她的出生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童年。
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后来也去世了。
亲人的离世给了她巨大的打击,却也让她学会了坚强。
她不甘于平凡,不甘于被安排好未来的生活,于是选择了离开家乡,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程。
三毛的文字充满了情感和灵魂的呐喊。
她的作品,常常让人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撒哈拉的故事》是她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小说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她与丈夫谢西身世两重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现实而又虚幻,寓意深刻。
通过这个故事,三毛展示了一个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除了散文和小说,三毛也写过一些诗歌。
她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警醒人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她在诗中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灵魂的呼唤。
她的诗歌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也可以让读者痛彻心扉。
不仅仅是文字的创作,三毛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她喜欢旅行,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她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选择了不同的地方作为她的家。
她曾经居住在中国台北、葡萄牙的花房、荷兰的塞勒姆、摩洛哥的撒哈拉等地。
她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这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然而,三毛的生命也面临着巨大的困扰和挑战。
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两次婚姻都以离婚告终。
她的感情生活混乱而痛苦,她曾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之中。
然而,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她在痛苦中寻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力量。
三毛一生的经历,饱含了生命的美和挣扎。
她的文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的勇气和无畏,让人肃然起敬。
回顾三毛的一生,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够在人生的较量中平凡而幸福。
然而,命运给了她坎坷和磨难,她却依然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独立。
她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却又是如此的辉煌。
对三毛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三毛的评价是怎样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三毛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那人们都是怎样评价作家三毛的,三毛的诗又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对三毛的评价台湾女作家三毛曾经在台湾文坛红极一时,之后随着两岸沟通的密切,三毛的作品开始流向全中国。
三毛的作品并不只是一代人的偏好,诸如《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生活》等一系列作品也是被一次又一次地再版和刊印,足以看出世代的青年读者对三毛的喜爱。
尽管三毛的作品深入人心,但是三毛的死一只是读者心中的一个遗憾,后世对三毛的评价也并不统一。
几乎的所有读者对三毛的评价都来源于三毛作品带给人们无限的自由和旅行的遐想,尽管三毛的外貌并非艳冠群芳,但是读者却能通过她的作品感受到三毛是一个可爱的、独立的、近乎完美的女人。
但是也有一些评论家对三毛的评价是负面的,他们指出三毛的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并非三毛真实的生活状态,有许多的故事情节和令人神往的经历都是由三毛杜撰出来的。
但是支持三毛的读者都情愿不去理睬这些评论家的批驳,因为人们喜欢三毛的作品,正是喜欢透过她的作品能够看到的三毛对于生活尊崇和认真的态度,更喜欢三毛独特的心理体验和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而这一切,几乎与三毛作品中的情节真实与否几无关系。
对三毛的评价的褒贬并不能影响三毛作品的影响了,直到今日,读者们仍然渴望像三毛一样,用一种潇洒的态度和旅行的姿态去完善自己的人生,而这,也是三毛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感动和鼓舞。
三毛写过哪些诗作为一个扬名华人世界的女作家,三毛的很多诗歌都被人所熟知。
因此三毛的诗流传范围及其广泛,也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当众多读者被文字字里行间散发的真挚情感所感染的时候。
三毛的诗也不再是作者个人情感的宣泄与表达,而是成为了一种大众情感的共鸣。
在三毛的众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名为《梦田》的小诗。
关于《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1. 引言《三毛流浪记》是著名作家三毛的自传作品,通过讲述自己在非洲肯尼亚的流浪生活,展现了三毛对于自由、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2. 细腻的故事情节《三毛流浪记》以三毛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将读者带入到肯尼亚的大草原中。
我被书中描绘出的无边的原野、野生动物和壮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
三毛以独特的笔触,将这片神秘而崇高的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故事情节紧凑流畅,充满悬念和变化。
三毛在草原上与豹子搏斗、与部落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她的经历充满了刺激和冒险。
这些精彩的情节让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
3. 饱满的人物形象在《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艳丽的蓓卡娜、坚强的瓦鲁纳,还是憨厚的布贾马,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而三毛自己也是这个故事中最迷人的角色之一。
她勇敢、坚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从未停止。
她时而陷入困境,时而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像是一只自由奔放的孤狼,引人注目。
通过三毛这个形象,我对于人生追求自由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主题思想的探索《三毛流浪记》不仅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在书中,三毛通过自己的经历,对于自由、爱情和生活的痛苦和快乐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自由是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三毛追求自由,她渴望摆脱束缚,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追求代表了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束缚的反抗,给予读者深深的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对各种束缚和困境,而三毛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勇气和信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由的宝贵。
爱情也在《三毛流浪记》中被反复讨论。
三毛与她的丈夫陶晶莹之间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挫折和考验,却始终不灭。
这种坚持和执着令人感动,让我对于爱情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三毛作品看三毛人格魅力
从三毛作品看三毛人格魅力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
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博大无私的爱心,对自由的崇尚,构成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她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一:执著于人类生命意义的探寻三毛穷其一生执著地探寻生命的意义。
从迷惘到达观再到彻悟,体现了三毛对人生意义的永恒追求。
(一)少年时代的迷惘三毛天资聪慧,喜爱读书。
初二时,数学老师的当众羞辱,让三毛离开学校,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
深爱孤静而不合群,选择了读书和画画并成为一生的爱。
也正是书籍、绘画,提高了她的艺术修养,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使她有意无意地开始了对生活和人生静静地思考......当发现幻化出来的生活、人生与现实格格不入时,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
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在这种苦闷,彷徨的心境下,写成了第一部小说集《雨季不再来》,把孤寂,迷失的心绪展示得淋漓尽致。
忧郁,感伤是三毛前期作品的主要风格。
自卑与自负常常交替咀嚼着她那颗脆弱而又骄傲的心。
可她对真理仍表现出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且听三毛自己的表白:“《雨季不再来》是我一个生命的阶段,是我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
它好,它不好,都是造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过去的我,无论是怎样的沉迷,甚而有些颓废,但起码她是一个真诚的人。
她不玩世,她失落了之后,也知道追求。
”少年三毛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在迷惘中顿悟,她要去广阔的世界追求人生的真谛,建立起自己的人格。
她决定开始浪迹天涯。
(二)流浪生涯中的彻悟1967年,三毛离开台湾。
留学西班牙、德国,美国。
在西班牙,她感染了那里奔放的热情;在德国,她在愤怒中认识到应该怎样在不识相的西风中,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而后,她又离开马德里,去了有着乡愁般的撒哈拉。
从《三毛流浪记》看人生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从《三毛流浪记》看人生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第一节:坚韧的种子
在《三毛流浪记》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三毛一路的艰辛和挫折,展现了人生中的坚韧品质。
三毛,一个强大而坚韧的角色,面对磨难和困境从不轻易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励着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坚定地向前迈进。
第二节:乐观的心态
除了坚韧,乐观也是《三毛流浪记》中所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三毛总是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让三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看到希望,并始终坚信美好的明天即将到来。
第三节:人生的启示
通过《三毛流浪记》中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坚韧与乐观态度的重要性,还能从中汲取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像三毛一样,保持着坚韧的品质,不轻言放弃;同时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境,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结语
在《三毛流浪记》中,我们看到了坚韧与乐观的力量,这些正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所需要的品质。
希望我们能够从三毛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以坚韧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迎接未来的光明。
三毛的流浪人生与精神抒写
三毛的流浪人生与精神抒写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三毛的流浪人生与其精神抒写之间的关系,展现这位独特作家如何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将其感悟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
三毛,本名陈懋平,后因笔名三毛而广为人知,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杰出女作家。
她的作品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她的流浪生涯,既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创作的重要源泉。
三毛的流浪人生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她却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她曾独自踏上异国他乡,体验过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阅历,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以及对自由与爱的执着追求。
三毛的精神抒写也是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她的笔下,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人性的探讨,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三毛的流浪人生与她的精神抒写,来揭示这位杰出女作家是如何通过生活体验来丰富她的创作,以及她是如何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三毛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哲学,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二、三毛的流浪人生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她的生活经历同样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她的流浪人生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三毛的流浪人生始于她的青少年时期。
她出生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暴力的家庭,父母的争吵和离异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为了逃离这个环境,她选择了自我流放,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涯。
她曾经辗转于台湾、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她独特的足迹和故事。
《沙漠观浴记》三毛:荒凉大漠的仙人掌
《沙漠观浴记》三毛:荒凉大漠的仙人掌决定写三毛,是犹豫了很久,熟悉喜欢三毛的人太多,我不知如何下笔,小心翼翼,怕写不好,也怕伤着她。
说起三毛的名字,仿佛看到一个神奇的女子,从文字中走出来,笑吟吟走到你身边,一阵风铃般的笑声,直视你:跟我走吧!然后转身离去。
我们怔然半晌,不知是否该前进,是否该追随?看前看后,犹豫之间,她的身影又隐入风沙之中,她的歌声飘在旷野里。
多少人想活成她的模样——身处异乡他国时的模样?有远方,有浪漫,有诗意,肆意洒脱,无拘无束。
多少人只活成了她前期和后期的模样?有彷徨,有纠结,有困惑,有无奈,有悲伤。
这些都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三毛的作品,前期的迷茫敏感,后期的悲伤,我都有看过一些,但最喜欢的是撒哈拉沙漠部分,并为之着迷。
撒哈拉成了三毛的一个标志,三毛也成了撒哈拉的一个传奇,我不禁想,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同一本书,不同的年龄读,感悟是完全不一样。
周末的一个午后,阳光洒在阳台上,我摊开这本《沙漠观浴记》,三十二开,发黄的纸张,1987年出版,定价2.8元。
书不是我买的,我刚来广州时,一个长辈送给我的,我保存它二十多年了,一直存放着,跟我辗转,搬家也没有丢弃,即便尘封多时,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来读它。
《沙漠观浴记》是一本三毛作品集,以第一篇文名为书名。
这是辨识度极高的一篇文,几乎喜欢三毛作品的人,无人不知,沙漠观浴这类事,只有三毛做得出来,也只有她能写得如此生动俏皮。
三毛因为国家地理杂志上一张撒哈拉的图片,而迷上了沙漠,她不愿苟且,用行动去追求了远方。
若干年后,多少年轻人因为三毛的文字,想象了远方,向往着这梦一样的生活。
无垠的大漠,异国情调,离奇的故事,变幻万千,不是恐怖可怕,而是生动活泼,不是枯燥无味,而且色彩缤纷。
年轻的我们,无一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女子,爱上那片神秘的土地,去撒哈拉去流浪一把,如果可以,那将是终身难忘的事。
三毛本是一个衣食不愁的女子,家境不错,父母宠爱,如果按部就班,她会活成什么样子?应该是和大多数人一样。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
三毛流浪记观后感三毛流浪记是中国作家三毛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三毛的流浪经历,展现了一个坚强而自由的女性形象,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三毛的勇敢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电影中,三毛是一个从小就因为家庭问题而陷入困境的女孩。
她的父亲过世后,母亲为了更好地生活,嫁给了一个有钱人,而将年幼的三毛留在了孤儿院。
孤儿院是一个严苛的地方,孩子们被迫学习和劳动,缺乏温暖和爱。
然而,三毛并没有被这种环境击垮,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坚强的心。
三毛在孤儿院结识了小河,两个人患难与共,相互扶持。
小河拥有一颗追求自由和文学梦想的心灵,而三毛则渴望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在三毛的帮助下,小河成功逃离了孤儿院,并顺利考上了大学。
而三毛则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她流浪在大街小巷之间,唱歌卖艺为生。
她的歌声扣人心弦,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三毛的流浪生活并不容易,她经历了饥寒交迫、被警察追捕以及遭受不公正待遇等困难和磨砺。
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相信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没有被困境击败,而是用勇敢和坚毅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电影的最后,三毛遇到了小河,两个人终于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使我对生活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观看《三毛流浪记》,我深深感受到了三毛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品质。
她在逆境中始终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她的故事告诉我,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或者放弃,而是要勇敢面对,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电影还揭示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如贫困、流浪儿童等。
它通过三毛的故事,呼吁大家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电影,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为弱势群体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和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和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和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1]是的,三毛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这就注定了她一生永不停息的流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这是作家贾平凹对她的评价。
三毛所到过的众多个国家中,应该就属西班牙跟她最有缘分了吧。
在她还年少的时候就曾因为喜欢毕加索的画,便开始向往西班牙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再加上初恋的失败,三毛决定背井离乡,来到西班牙求学,以治愈失败的恋爱对心灵造成的创伤。
“三毛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她半年中的来信,从不说自己的辛酸。
她拼命学语言了。
半年之后,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他们通信不勤。
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
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歌队”来窗外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是给她的。
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是尚算粗识时务……开始新天新地,交起朋友来。
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多玛斯的著作。
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化程度怎能说出这种大话。
后来她的来信内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是字里行间,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是以为不用功对不起父母。
其实我对她懂得享受生命,内心暗喜。
第二年,三毛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从今以后,一定戒烟。
”我们才知道她抽烟了。
”[2]西班牙的课程结束后,三毛到肖邦和乔治桑住过的一个岛上做了三个月导游,赚了一点旅费和一张机票,她到了德国,进入歌德学院,专攻语言。
一天念16个小时的德文,9个月就取得了德文教师资格,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就连三毛自己都说:“这是我留学生活中最贫乏的一段,我一天到晚都在念书,对德国的人和事完全讲不出来。
我认识的德国,就是上学的那条路和几个博物馆、美术馆。
”当三毛再一次回到西班牙时,已经是三毛离家的第七年了。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还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
事实上,七年前离家的我尚是个孩子,我这次再出来,所要找寻的已不是学生王子似的生活了。
”[3]在这里,三毛和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没有变,依旧是“有少见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贵的童心的男孩。
”,最重要的是经过了六年,荷西对三毛的爱也依然没有变,于是,荷西终于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梦想”。
因为在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对撒哈拉的介绍,于是三毛和荷西便一起来到了这块残酷,贫困,凄凉的土地。
一说到撒哈拉,人们便会想到“死亡”和“荒凉”,但是在三毛的眼里,撒哈拉是浪漫主义者的天堂,是悲凉而华丽的金色震撼。
对于撒哈拉,三毛在《白手成家》中是这样评价的:“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4]玻利维亚一直以来都是三毛“神秘的向往”,这里有神秘莫测的女巫一条街、有满是魔鬼的狂欢节、有整个南美洲最好吃的美食、还有骨子里留着印第安之血的善良居民。
“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寒冷的空气里迎着朝阳苏醒,远天边冻结着的一排大雪山,便是粉红色的霞光也暖不了它们,那么明净的一片高原,洗净了人世间各样的悲欢情怀。
什么叫草原,什么叫真正的高山,是上了安地斯高地之后才得的领悟,如果说大地的风景也能感化一个人的心灵,那么我是得道了的一个。
”通过三毛这样对玻利维亚的叙述,我似乎感应到了三毛在那一刻内心里的平静和安详。
三毛就是这样一个永不停歇的孤独的流浪者,她在流浪中寻找爱情,在流浪中寻找理想,寻找她生命中的那株“橄榄树”。
读三毛的作品,仿佛自己也跟着三毛一起流浪一般,走过万水千山,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寻求人生的理想。
(二)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读过三毛作品,每个人都会被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深深的感动着。
无论是《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和荷西的爱情还是《送你一匹马》中三毛和朋友的友情及对家人的亲情,每一个故事都牵动着读者的心,跟着三毛的述说一起获得心灵的快乐,感染悲悯的情怀,随着文字或哭或笑,随着情节颠倒着迷。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是无数“三毛迷”心目中的经典浪漫。
初见荷西是在朋友家的圣诞晚会上,三毛对荷西的第一印象便是“像触电般,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那么英俊的男子?如果有一天可以作为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该是一种满足了。
”那时候三毛大学三年级,而荷西才上高三。
其实,三毛心里还是有点喜欢荷西的,但是因为年龄的差异,三毛并没有真正把荷西当做男朋友来看待,而荷西却深爱着三毛。
一天荷西对三毛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5]马德里是很少下雪的,但就是在那个下雪的夜里,三毛拒绝了荷西爱情,看着那个一面跑一面回头,一面回头脸上还带着笑,口里还不断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的荷西,心里满是惆怅。
这样一别便是六年。
六年后,三毛和刚退伍的荷西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朋友家相遇。
并且在荷西家里,她看到满墙的自己的照片忍不住哭了,她问荷西:“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拉过她的手并放在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吧。
”于是,7个月后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简单而匆忙地完成了他们婚礼。
撒哈拉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因为三毛和荷西的生活中有了彼此,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甜蜜、温馨与快乐。
《不死鸟》中,荷西问三毛:“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会去做些什么呢?”[6]那时三毛正在厨房里给荷西做饺子,听了荷西的问题后,三毛举起了沾满白粉的手,轻轻的摸了摸荷西的头发,慢慢的说:“傻子,我是不会死的,因为还得给你做饺子吃呢。
”荷西的眼睛突然朦胧起来,用手臂紧紧环住三毛,直到饺子上桌了才放开。
幸福对于三毛来说太短暂太奢侈,就在三毛还在沉浸在婚姻的甜蜜中时,却传来了荷西死亡的噩耗。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痛不欲身,“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
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
”[6]“我坐在地上,在你永眠的身旁,双手环住我们的十字架。
”“我的手指,一遍又一遍轻轻划过你的名字——荷西·马利安·葛罗。
”“我一次又一次的爱抚着你,就似每一次轻轻摸着你的头发一般的依恋和温柔”[7]荷西死后,三毛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接任何电话,不见所有的人,包括朋友,孤独的享受着自己片刻的宁静。
她一个人去最后的岛屿,坐在荷西的坟头,静静的坐一下午,直到夕阳落山才肯离去;一个人到山洞里去住,山洞里已经按她的幻想摆好了桌椅,铺了地毯,安装了雕花的木门;一个人坐在家里的红毯毛绒沙发里,打开昏黄的灯,用口琴吹一曲《甜蜜的家庭》;一个人去听海,幻想荷西在她的身边……《送你一匹马》是三毛后期的作品,那时候的三毛已经走出了失去荷西的悲痛,很多篇章里都表现出三毛对于友情和亲情的感激。
《回娘家》里,三毛回忆了在西班牙的舅舅家里小住时的情景。
因为舅舅的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橄榄树,农忙收成的时候我和表妹就去把掉落到地上的橄榄一颗颗捡起来,晚上舅妈总会准备最好的饭菜等着我们回去吃,吃过饭后舅舅会坐在院子里给我们讲故事。
《梦里不知身是客》里写到:“母亲只要我回家居住时,午夜梦回,总要起身来女儿卧室探视熄灯。
”[8]母亲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动作,足以表现出她对三毛的深深爱和无尽的挂念。
《一生的战役》中讲述了三毛和父亲之间一直以来都在相互斗争、相互伤害着,谁都不肯退让不肯妥协,两人之间那种又爱又恨的感情十分矛盾,当最后三毛终于被父亲认同了的时候,却因为突然之间失去了敌人而束手无策,感到百感交集,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爱和信任》中回忆父母为自己一直以来的付出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