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93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2
果发生氢键缔合效应,波数会再下降到与酮接近的位置,故而○1 在○3 前面; 对于酰氯○2 ,电负性强,诱导效应明显,无共轭效应(与 C 不在同一周期), 故而频率(波数)在高区,在○1 羧酸之前。重新排列,得到新的次序:○2 >○1 >○3 >○4 (附--波数:○2 1802;○1 1760 游离,1710 缔合;○3 1715;○4 1690
P225,红外
2. 试说明何为基团频率,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 基团频率,基团频率大多集中在 4000-1350 cm-1,称为基团频率区。 影响因素有内因(内部结构)和外因(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内因: (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偶极场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4) 费米共振;(5)空间效应,包括空间位阻、环张力和场效应。 外因:物质状态,制样方法,溶剂效应,测试条件。
6.排列下列两组化合物ν( C=O) 由高到低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
(a)参照课本 p202,203,212,213
O
O
O
○1 H3C C OH ; ○2 H3C C Cl;○3 H3C C CH3 ;
O
○4 H3C C NH2。由从高到底顺序,应为○2 >○1 >○3 >○4 。
理由:诱导效应使得羰基O上的孤对电子云转移到C=O双键之间,使双键增强, 力常数k变大,从而使得特征频率(波数)向高位移动。根据C侧位取代元素电
P186,紫外 1、 试说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 答: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 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 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图谱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A=εbc,(A 为吸光度,ε 为摩尔吸光系数,为液池厚 度,c 为溶液浓度)可以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教程(第二版)课后题部分答案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和离子被电场加速,同时和气体分子、 原子等碰撞,使更多的气体电离,电子和离子各在炬管内沿 闭合回路流动,形成涡流,在管口形成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 子焰炬。其特性:①由于等离子焰炬具有很高的温度,所以 具有很强的激发和电离能力,能激发很难激发的元素,有很 强的离子线②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检测限,相对检出 限可低于ng级,适用于微量和痕量分析。适用范围宽,可测 元素达70多种③稳定性好,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 高④由于它不用电极,可避免由电极污染而带来的干扰⑤背 景发射和自吸效应很小,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可进一一步 降低检出限和光谱背景。
解: (1() a)阳极:Cr2+ Cr3+ +e
=-0.41v (-)
阴极:Pb2+ +2e Pb
=-0.126v (+)
合高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矿物和纯物质中痕量杂质的定性,定量分
析,不适宜用于高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和金属,合金的分 析。
电火花:火花是利用升压变压器把电压升高后向一个与分析间 隙并联着的电容器充电,当充电器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后 将分析间隙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在气体中放电。其特性:① 由于火花的温度很高(10000K以上),激发能力和电离能 力较强,故适于测定激发电位较高的元素。②电极头温度 低,不利于元素的蒸发③稳定性好,重现性好④自吸现象 小,适用于高含量元素分析。
基值: 烷基取代: 环外双键: 共轭体系延长:
253 nm λmax 4*5 nm
1*5 nm 30 nm
308 nm
(2)
基值: 同环二烯: 烷基取代: 环外双键: 共轭体系延长:
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红外光谱分析基础PPT学习教案
伸
C-O
1100
指
缩 振 动
C-N C-C
1000 900
纹
C-C-C
<500
吸 收 带
变 形 振
C-N-O H-C=C-H
500 960(反)
对称性差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度大 符号:s(强),m(中);w(弱)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第17页/共34页
15:09:45
C2H4O
1730cm-1
O
1165cm-1
H
C
CH
H 2720cm-1
H
( CH3) 1460 cm-1, 1375 cm-1。 ( CH3) 2930 cm-1, 2850cm-1。
15:09:45
第18页/共34页
10.1.5 基团特征振动频率
一、红外吸收频率类型
1. 基频 = 0 → = 1,跃迁概率最大,吸收峰的强度最
强。一般特征峰都是基频吸收。
2. 倍频(又称泛频) = 0 → = 2或 = 3,…,所产生的吸收峰。振
动的非谐性,则能级间隔非等距,故倍频不是基频波数 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些 。
15:09:45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 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 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非对称分子)
(动画)
15:09:45
第15页/共34页
(2)峰数
峰的数目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极矩变化时, 无红外吸收。
例2 CO2分子
四种振动类型,两 个吸收峰。
(对称振动无红外 活性,两变形振动 吸收峰简并)
仪器分析作业
第1章绪论1.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
答: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分离分析法和其他分析法。
①光学分析法: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类。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及的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的变化。
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互相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包括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
②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主要有电位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伏变分析法等。
③分离分析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渗透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的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称为分离分析法。
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TLC,纸色谱PC,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超临界流体色谱ST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
④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除上方法以外,还有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免疫分析、催化动力分析、热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光声分析、质谱法和超离心法等。
2.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答: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使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予以克服,展现了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巨大生命力。
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与上述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机对话,更使仪器分析联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研究的新领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带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惊喜。
3.学习仪器分析对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科技工作者有何重要性?答:学习并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基本实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圆满完成生命科学等领域既定的定性、定量等分析任务,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实际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求每位学习者“好学多思,勤于实践”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2)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5-1】 分子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5-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跃迁,n →σ*跃迁,π→π*跃迁,n →π*跃迁,其中π→π*跃迁,n →π*跃迁对应的波长在紫外光区。
【5-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体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却很少使用?【5-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请举例说明?答:生色团:分子中含有非键或π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π–π*和n –π*跃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主要的生色团有–C=O 、–N=N –、–N=O 等。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非键电子对),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助色团,如–OH 、–OR 、–NHR 、–SH 、–Cl 、–Br 、–I 等。
【5-5】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n →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答:溶剂效应指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所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的作用。
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红移,n →π*跃迁蓝移。
这是因为在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当溶剂的极性增强时,由于溶剂与溶质相互作用,溶质的分子轨道π*能量下降幅度大于成键轨道,使得π*与π间的能量差减少,导致吸收峰max λ红移。
但n →π*跃迁中,溶质分子的n 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n 与π*轨道间能力差增大,引起吸收带max λ蓝移。
仪器分析答案刘志广第二版
仪器分析答案刘志广第二版【篇一:仪器分析复习】化学分为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其中经典分析方法也成为湿化学方法或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需要使用简单仪器,仪器分析中也包含某些化学分析技术。
2、仪器分析的特点:试样用量少,适用于微量、半微量乃至超微量分析;检验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和检出浓度大大降低;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在线检测;仪器分析可在物质原始状态下分析,可实现试样非破坏性分析及表面、微区、形态等分析;可实现复杂混合物成分分离、鉴定或结构测定;相对误差较高,较不适宜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需要结构较复杂的昂贵仪器设备,分析成本比化学分析高; 3、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分离分析法。
n4、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差dr表示精密度(rsd)dr?nsxn?(x;s?ii?xn)2n?1;?xn?ixin5、灵敏度:是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
6、最低见出现浓度或检测量表示能得到相当于3倍空白信号波动标准差或噪音信号的最低物质浓度或最小物质质量。
二、1、光分析法分为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2、区别:光谱分析法中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光辐射,以及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的某种变化与待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并为波长或波数的函数,如光的吸收及光的发射,这些均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非光谱分析法表现为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散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只是与待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不涉及能级跃迁。
3、电磁波谱的主要参数:波普区波长范围光子能量/ev5~140pm10?32.5?101.2?106~8.3?10~1.2?103~10nm6210~200nm 200~400nm125~6 6~3.1可见光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微波射频3.1~1.71.7~0.5 0.5~0.02?42?104?104?10?2~4?10~4?10~4?10?4?7?7?104、光谱的形状:线状、带状、连续状5、lambert-beer定律:a?lgi0iii0=t透光度,a与浓度c成正比)四、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第⼆章习题解答1简要说明⽓相⾊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相⾊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不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溶解、挥发(⽓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相互分离,然后进⼊检测器进⾏检测。
2.⽓相⾊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部分?各有什么作⽤?⽓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相⾊谱仪具有⼀个让载⽓连续运⾏管路密闭的⽓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化室.其作⽤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谱柱前瞬间⽓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到⾊谱柱中.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4)相⽐增⼤,是否会引起分配⽐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b=VM/VS ,分配⽐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有关,⽽与流动相流速,柱长⽆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5.试以塔板⾼度H 做指标,讨论⽓相⾊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时,可以选择相对分⼦质量较⼤的载⽓(如N2,Ar),⽽当流速较⼤时,应该选择相对分⼦质量较⼩的载⽓(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于固定液的最⾼使⽤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分析化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分析化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定量分析化学中最突出的概念是()参考答案:量的概念2.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参考答案: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3.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参考答案:进行仪器校正4.能够表示固定相对两种组分选择性的参数是()参考答案:相对保留值5.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参考答案: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6.电位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是参考答案: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7.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8.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实验中滴定剂溅落到锥形瓶外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为参考答案:载体+固定液10.等电位点是指()参考答案:该点电位值不随温度改变11.测定某有机物, 称取 0.2000 g, 溶解后加入 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 10.00mL, 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 19.20 mL, 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参考答案:百分之几12.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 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参考答案:35.22%13.核磁共振波谱法中选四甲基硅烷Si(CH3)4(TMS)作为参比的原因不包括()参考答案:分子量相对较大14.对化学位移没有影响的因素是()参考答案: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15.质量吸收系数a 与摩尔吸收系数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 =κ/M;16.假设一分光光度计的读数误差DT = 0.1 %,则其测定待测试样浓度的相对误差最小时,其吸光度值为( )参考答案:0.434;17.请按序排列下列化合物中划线部分的氢在NMR中化学位移值的大小 ()a.CH3Fb.CH2OCH3c.(CH3)3N d.(CH3)4C参考答案:a>b>c>d18.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4种氢核的化学位移值(d)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图片】参考答案:d >c>b>a19.三个不同的质子A, B, C, 其屏蔽常数的次序为:s B>s A>s C, 当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 所需外磁场B0的次序是()参考答案:B 0(B)> B 0(A)> B 0(C)20.下列有关色谱分离过程的正确描述是()参考答案:两相、两相的相对运动以及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分配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2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建立的关键突破是()参考答案:特殊光源;22.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积分吸收,下列条件中哪项是必须的?()参考答案: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23.通常用来表示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的是()参考答案:中心频率与半宽度;2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参考答案:原子化器之后25.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参考答案:消电离剂26.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参考答案:t检验27.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度区间变;n不变时,置信度提高,置信区间变()参考答案:小;大2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参考答案: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29.置信度的定义是()参考答案:测量值出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30.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3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定量分析一般过程()参考答案:取样-预处理-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32.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Heyrovsky J33.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34.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出现在()参考答案:20世纪40年代后35.普遍认为分析化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参考答案:三次3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都属于()参考答案:光分析法37.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这是()参考答案:按分析对象分类38.按Q检测法(n=4时,Q0.90=0.76)删除可疑值,下列各组数据中有可疑值应予删除的是()参考答案:3.03,3.04,3.05,3.1339.能够指示化学反应终点到达的指示剂必须具有下列何种性质()参考答案:在反应终点前后有明显的颜色变化4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参考答案:空心阴极灯41.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参考答案:K越大,出峰越慢42.速率方程正确的是()参考答案:H = A + B/u + C·u43.载气流速高时, 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参考答案:传质阻力项44.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参考答案:分子光谱45.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参考答案: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46.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参考答案: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47.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
仪器分析习试汇总题库和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绪论一、填空题0-1化学分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组成的。
0-2仪器分析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0-3仪器分析方法根据测定的方法原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分析法。
二、选择题0-4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光化学分析法?()A.AES,AASB.VIS-UVC.IR,NMRD.MS,XFS三、判断题0-5极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仑滴定法均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第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1光子能量E与频率υ成______关系,与波长λ成______关系。
1-2许多物质具有颜色是基于物质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无色物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3白光照射到某物质上,若该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物质呈白色;若该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种物质呈黑色。
1-4吸收光谱曲线以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
1-5分子具有______ __,______ __和______ __。
三个能级的能量大小依次为______ __ > ______ __> ______ __。
1-6朗伯-比尔定律的实质是光强度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关系。
1-7透射比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比,用_____表示;其倒数的对数值称之为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表示。
1-8光电比色计主要由钨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件组成。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一.填空题1.一样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适应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要紧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转变的化合物,因此,除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进程中有偶极矩转变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那么称为红外非活性的。
一样来讲,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显现吸收峰。
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要紧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别离出此刻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别离出此刻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点吸收一样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量别离(A)A. 3,2,4B. 2,3,4C. 3,4,2D. 4,2,3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量别离为(C)A. 2,3,3B. 3,2,8C. 3,2,7D. 2,3,74.以下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D)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题总结——仪器分析资料文档
名词解释ICP环状结构: 在高频感应电场或者磁场下开成的等离子体涡流具有“趋肤效应”,此效应使得等离子体涡电流集中于等离子体表面,形成一环形加热通道,即ICP环状结构。
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出具有特征波长或者频率的谱线。
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者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轫致辐射:电子通过荷电粒子(主要是重粒子)形成的电场(或者库仑场)时,受到加速或者减速引起的连续辐射。
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降的效应。
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消失的谱线。
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者共振线。
(或者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者第一共振线。
)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者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
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
普通也是最灵敏线。
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易有关。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者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光栅闪耀特性:将光栅刻痕刻成一定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的槽线,使衍射的能量集中到某一个衍射角附近激发电位: (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
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又称为热变宽偶合常数:两种核的自旋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耦合,相互干扰的大小用耦合常数表示。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x ts 58.25 3.18 0.15 (58.25 0.24)%
n
4
9 次测定置信度为 95%时,t=3.18
x ts 58.25 2.31 0.15 (58.25 0.12)%
n
9
7. 标定某 HCl 溶液,4 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是 0.1020,0.1015,0.1013,0.1014。 分别用 Q 检验法(置信度 90%)和格鲁布斯检验法(置信度 95%)判断可 疑值 0.1020 是否应舍弃。
11. 用有效数字来表示以下计算结果:
解:
(1) 213.64-4.4+0.3244=209.6;
(2) 2.52 4.10 15.04 =2.53×10-3; 6.15 104
(3) pH=5.03,求[H+]=9.3×10-6;
(4)
1.5 108 6.1108 3.3 105
=5.3×10-6;
(6) 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2. 什么是误差?什么是偏差?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单次测量值与 n 次测量平均值之差。 误差是用测量值与真实值作比较,衡量准确度的高低,偏差是用测定值与平 均值作比较,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大小。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高 准确度不一定高。
10 3
5. 什么是活度、活度常数、浓度常数?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活度常数?什么情 况下可用浓度常数? 解:活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活度常数:以活度表示的 平衡常数。浓度常数:以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
6. 什么是滴定常数 Kt?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其反应的 Kt 与 Ka、Kw 之间存在 什么关系? 解:酸碱滴定反应是解离反应的近反应,反应平衡常数称为滴定反应常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PPT课件
一、电子跃迁与吸收带类型
07:21:10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 n电子。
s*
HC O
07:21:10
第5页/共23页
5.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带
电荷转移跃迁: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的电子转移到配位体L 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转移光谱。
Mn+—Lb-
h
M(n-1) +—L(b-1) -
h
[Fe3+CNS-]2+
[Fe2+CNS]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与体
上)。应用最多。极性溶剂使K带发生红移。 B吸收带(苯吸收带):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吸收带,为弱
吸收带(230-270nm)。多重峰,精细结构,芳环上有取代基时,B带的精细结构消 失。
E吸收带:封闭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吸收带。吸收较强。分为E1(184nm)和 E2(203nm)吸收带,可以分别看成乙烯和共轭乙烯的吸收带。也是芳香结构化合物 的特征谱带。
n →p*和n →s*四种跃迁。
反之,也可以根据紫外吸收带的波长及 电子跃迁的类型来判断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存 在的吸收基团。
07:21:11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07:21:11
第23页/共23页
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由德文而来)。
这类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吸收波长λ>200nm。 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一 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 弱。
仪器分析实验. 预习报告答案(1)
一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1、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何种跃迁产生的?有哪几种跃迁类型?分为哪几个吸收带?电子能级跃迁,振动,转动能级跃迁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分子中存在一些吸收带已被确认,其中有K带、R带、B带、E1和 h E2带等,电子跃迁类型有:(1)σ→σ* 跃迁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2)n→σ*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3)π→π* 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2、什么叫紫外吸收曲线,特点?什么叫助色团、发色团,并列举,什么叫助色效应?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收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物质吸光度光强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特点:有吸收峰,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发色基:凡是能在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就称为这一波段的生色基/发色团/发色基团.紫外光谱的生色基一般是碳碳共轭结构,含杂原子的共轭结构,能进行n-π*跃迁的基团,能进行n-σ*跃迁并在近紫外区能吸收的原子或基团.常见的生色团有C=C-C=C,C=O,-COOH,C=C,Ph-,-NO2,-CONH2,-COCl,-COOR等助色基团:紫外吸收光谱中,助色团是指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它们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如-OH-、-NR2、-OR、-SH、-SR、-CL、-BR、-I等。
3、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吸收带?有何特点?苯在紫外光区有两个π→π*跃迁的吸收带,λ=203nm的E2吸收带和λ=256nm的B吸收带。
其中B吸收带具有精细结构,它是由波长为230~267nm的7组吸收峰所组成。
B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大连理工大学2007分析A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_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 闭卷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7 年 7 月 20日试卷共 7 页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分析试样时,采用仪器分析法得到的相对误差比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大。
() 2.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其绝对值越小,说明准确度越高。
()3.对某试样进行测定,若测定次数一定,则随着置信度的增加,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会增大。
()4.滴定分析中,终点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剂选择是否得当。
()=9.24),在水溶液中它不可以直接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
5.硼酸是三元弱酸(pKa()6.在配位滴定中,在允许滴定的pH范围内,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滴定曲线的pM突跃越小。
()7.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8.通常玻璃膜电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长时间浸泡,这样可以消除不对称电位。
() 9.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酸度较高,测定结果将偏低。
()10.在气相色谱法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2.00 104L∙mol-1∙cm-1,它是在1cm厚的比色皿中通过测定0.200 mol ∙L -1的溶液计算得到的。
()1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待测的金属元素吸收同种元素共振发射线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共振吸收线,其半宽度比发射线的半宽度小。
()13.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外层电子的跃迁引起的,通过解析红外谱图可以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易形成氢键的-OH基团,当其溶液稀释后-OH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则可以推断此化合物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仪器分析实验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仪器分析实验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三个不同质子a、b、c的屏蔽常数的大小顺序为b > a >c,则它们的化学位移大小顺序为 c > a > b。
()答案:正确2.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氢键的形成使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大。
()答案:正确3.如果外加磁场强度变大,则自旋-自旋偶合常数也变大。
()答案:错误4.在异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中,若羟基上质子是快速交换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甲基是二重峰,次甲基是七重峰,羟基质子是单峰5.对CH3CH2OCH2CH3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谱图上将出现两组信号6.如果脱气温度设置过高,会发生样品的结构变化,烧结会升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分解会降低样品的比表面积。
( )答案:错误7.本实验中,如果提前在干燥箱中将MCM-41干燥好,去除水分,则可以省略将其放置在脱气站进行脱气的过程。
( )答案:错误8.如果用氮气作为吸附气体,选择液氮冷却的一个原因是液氮相对易得且价格较低。
( )答案:正确9.本实验中,MCM-41的质量最少不能少于,否则影响测试的准确度。
( )答案:100 mg;10.在不确定脱气温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下列哪项操作来确定脱气温度?( )答案:以上都可以。
11.本实验中,若将放置待测物和参比物的小坩埚顺序颠倒,则热重曲线有影响,差热曲线无影响。
( )答案:错误12.差热曲线可以很好的进行定量分析。
( )答案:错误13.原子吸收中背景干扰主要来源于()答案:分子吸收14.本实验中,升温速率过快对差热曲线有影响而对热重曲线无影响。
( )答案:错误15.下列哪一项不是热重-差热分析法选择参比物的标准?( )答案:使用前不能在实验温度下预煅烧。
16.实验中升温速度增大,差热曲线中峰位向方向迁移,峰形。
( )答案:高温,变窄;17.离子色谱抑制柱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再生液转变为中性溶液。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
2020/12/19
11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2. 下列各项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
C
A.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致
B. 滴定管读数时末尾数字估计不准确
C. 用未经恒重的NaCl基准物标定AgNO3标准溶液 D. 把滴定管的读数14.37误记为17.43
解题关键:主要理解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前者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和可测性。 不管是方法,仪器,试剂等等原因引起的都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偶然误差大小方向不恒 定,多次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学概率。另外,注意 区分“过失” 。
2020/12/19
12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3. 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区间变 ; 测定次数n不变,置信度提高,则置信区间变 。
小 大
解题关键:理解掌握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概念。置信度是衡量判断可靠程度的,也就是真值 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真值出现的范围有多大。
掌握各种滴定方法的典型应用、计算方法。
2020/12/19
4
滴定
条件?
滴定曲线
c ·Ka≥10-8
c等 K’MY≥106
lgK’MY≥8 ΔlgKMY ≥6
O 1
O 2
0.0592 n1n2
lg( 103n1103n2
)
0.0592 n1n2
3(n1
n2 )
n1=n2=1
0.36V
Ksp ≤ 10-8
TFe2O3/KMn4O
解题思路:根据滴定度的定义,1ml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的克数,写出两个反应方程式,确 定物质量关系。
解:为了测Fe,首先将试样溶解于HCl溶液,然后进行预还原,使Fe 全部变为Fe2+,Fe2O3→2Fe2+ 反应方程式为:
华师仪器分析实验最后答案
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 的含量1.脉冲极谱分析的特点改变了方波极谱中方波电压连续的方式,代之以在每一滴汞滴增长到一定的时间时,在直流线形扫描电压上叠加一个10~100mV的脉冲电压,脉冲持续4~80ms。
脉冲极谱允许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小很多(0。
01~0。
1mol/L),这有利于降低痕量分析的空白值,还降低了毛细管噪声,对电极反应速度较慢的不可逆电对,其灵敏度亦有所提高。
2.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标准加入法适用于样品组分复杂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进样多次,进样误差加倍。
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因为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很小,避免了底液不同所引起的误差。
但是如果加入的标准溶液太少,波高增加的值很小,则测量误差大;若加入的量太大,则引起底液组成的变化。
所以使用这一方法,加入标准溶液的量要适当。
另外要注意的是,只有波高与浓度成正比关系时才能使用标准加入法.使用标准加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待测元素的浓度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应呈直线关系;2)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外推结果,最少应采用4个点(包括试样溶液本身)来作外推曲线,并且第一份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的浓度之比应适当,这可通过试喷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比较两者的吸光度来判断。
增量值的大小可这样选择,使第一个加入量产生的吸收值约为试样原吸收值的一半;3)本法能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这是因为相同的信号,既加到试样测定值上,也加到增量后的试样测定值上,因此只有扣除了背景之后,才能得到待测元素的真实含量,否则将得到偏高结果;4)对于斜率太小的曲线(灵敏度差),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
3、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加入法?为什么需要缓冲溶液?因为果汁组分复杂,待测物含量较低,难以保证试样组成与标准溶液的条件完全相同,易制成标准溶液。
因而要采用标准加入法,并且测量出的信号峰高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因而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不缓冲溶液用于调节PH值。
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94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乙醇溶剂中
λmax=λ基+Σniλi
2019/10/17
按伍德沃德-菲泽规则计算α ,β —不饱和 羰基化合物λ max
2019/10/17
计算α ,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 max
2019/10/17
计算α ,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 max
2019/10/17
9.4.4 芳烃化合物
1.苯
2019/10/17
伍德沃德-菲泽(Wood Ward-Fieser)规则
共轭多烯(不多于四个双键)π→π*跃迁吸收带的最 大 吸 收 波 长 , 可 以 用 经 验 公 式 伍 德 沃 德 - 菲 泽 ( Wood Ward-Fieser)规则来估算。
λmax=λ基+Σniλi
λ基 是由非环和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结构决定的基准 值。
2019/10/17
2.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含有羰基,且助色团(OH,Cl,Br,OR,NR2,SH 等)直接与羰基碳原子相连,n—π共轭。
π→π*跃迁所需能量ΔΕ 变小,发生红移;
n→π* 跃 迁 所 需 能 量 ΔΕ变大,发生蓝移; 与醛酮差异大,易区分。
2019/10/17
2019/10/17
1. 饱和烃σ →σ *跃迁; 2. 饱和烃衍生物, σ →σ * ,n→σ *跃迁; 3. 都缺少生色团,位于远紫外区,在紫外-可见光区
无吸收,“透明”; 4. 常用作测定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的溶剂。
2019/10/17
2019/10/17
9.4.2 不饱和脂肪烃
单烯烃、多烯烃和炔烃等,都含有π电子,产生π→π*跃 迁。双键共轭使最高成键轨道与最低反键轨道之间的能量 差减小,波长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苯:B带在230~270 nm;宽峰,禁阻跃迁,弱吸收
带(κmax≈200 L·mol-1·cm-1 )。
• 包含多重峰或称 精细结构(由于振动 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 影响所引起的)。
11:47:32
B 吸收带(苯吸收带)
• 当芳环上连有一个发色基团时(取代基与芳环间有 π-π共轭),同时出现K吸收带,B吸收带;
11:47:32
E 吸收带
封闭共轭体系(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中,π→π*跃 迁产生的K带又称为E带(Ethyleneic Band)。 • 属于跃迁概率较大或中等的允许跃迁; • E带类似于B带也是芳香结构的特征谱带。其中E1带 κmax>104 L·mol-1·cm-1 ,而E2带κmax≈103 L·mol-1·cm-1 。
9.3.3 溶剂影响
1.紫外-可见吸收常用的溶剂
常见溶剂:环己烷、95%的乙醇和二氧六环。 杂质去除:活性硅胶过滤的方法来去除溶剂中微量的 芳香烃和烯烃杂质。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透明”极限波长210 nm; 极性溶剂 :95%的乙醇 ,透明”极限波长是210 nm 。 溶剂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溶剂本身的透明范围; ②溶剂对溶质是惰性的; ③溶剂对溶质要有良好的溶解性。
C=O:n→π*,λmax 280~290 nm; C=S (硫酮):n→π*,λmax 400 nm左右。 • R 带在极性溶剂中发生蓝移。 正己烷中:279 nm;乙醇中:272 nm;水中:264 nm。
11:47:32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
近紫外区,κmax一般在104 L·mol-1·cm-1以上,属强吸收。 不饱和烃π→π*跃迁:
11:47:32
共轭双键体系的 π→π*跃迁
p
p
p
p₃
p
165nm 217nm p₂
(HOMO LVMO)
p
max
p₁
p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 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 由伍德沃德—菲泽规则估算。
max= 基 + nii 基:由非环或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11:47:32
K 带和 R 带的区别:
11:47:32
2.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但比σ→σ*小。 吸收波长为150~250 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 外区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跃迁。n→σ* 跃迁所需能量取决于带有n 电子的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结构。
11:47:32
11:47:32
3.助色团
具 有 非 键 电 子 n 的 基 团 : — NH2,—NR2,—OH,
—OR,—SR,—Cl,—SO3H,—COOH等; 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 至少有一对能与π电子相互作用的n电子; 相当于共轭体系 (ΔΕ),使发色团λmax (红移), “ 助 色 ” 能 力 : F<CH3<Cl<Br<OH<OCH3<NH2< NHCH3 < N(CH3)2<NHC6H5 <O-。
250 300 λ/nm 乙酰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非极性 → 极性
n → p*跃迁:蓝移, ,κ 。 p → p*跃迁:红移, ,κ。
11:47:32
内容选择
9.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础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3 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 9.4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9.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有机 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的应用
3. n →π*跃迁
• 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德文Radikal)。
• 能量最小;200~700 nm; κmax <103 L·mol-1·cm-1较小( 一般小于100) ,弱吸收,禁阻跃迁。 • 分子中同时存在杂原子和双键产生n→π* 跃迁。
C=O,N=N,N=O,C=S • 基团中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后吸收峰发生红移 ;
① K 带κmax﹥10 000 L·mol-1·cm-1以上,而 R 带 κmax<103,通常在100以下。 ② K 带在极性溶剂中发生红移,而 R 带在极性溶剂 中发生蓝移; ③ K带的λmax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发生红移,而 R 带 的变化不如 K 带明显。
11:47:32
B 吸收带(苯吸收带) π→π* 跃迁
11:47:32
2.发色团
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发色团的电子结构特征是具有π电子: C=C,C=O,C≡N,N=N,N=O,NO2等。 一个双键:π→π*跃迁,强吸收,远紫外区。 多个发色团(共轭):吸收出现在近紫外区。 发色团对应跃迁类型是π→π*和n→π*。 在紫外光谱中,发色团并非一定有颜色。
结束
11:47:32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法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第三节 吸收带类 型与溶剂效应
Kinds of absorption band and solvent effect
9.3.1 电子跃迁和吸 收带类型
9.3.2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常用术语
9.3.3 溶剂对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11:47:32
9.3.1 电子跃迁和吸收带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四种 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HC O
s
Hp
n
p*
E KRLeabharlann E,Bnp
s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 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 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共轭双键体系的 π→π*跃迁
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出现 K 吸收带。 能量小,近紫外区,κmax>104 L·mol-1·cm-1 ,强吸收。 (1)K带(德 Konjugation,共轭 )
——非封闭共轭体系的 p → p * 跃迁 丁二烯(CH2=CH—CH=CH2)
K带:λmax=217nm,κmax=21 000 L·mol-1·cm-1 。 极性溶剂使 K 带发生红移。 苯乙烯、苯甲醛、乙酰苯等,也都会出现 K 带。
11:47:32
lgκ
6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5
π→π*跃迁
4
σ→σ*跃迁
电荷转移跃
n→π*跃迁
3
n→σ*跃
2
迁
可见光区 π→π*跃迁
1
配体场跃迁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波长λ/nm
11:47:32
9.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术语
1.非发色团
在200~800 nm近紫外和可见区域内无吸收的基团。 只具有σ键电子或具有σ键电子和n非键电子的基团为非 发色团; 一般指的是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大部分含有O,N,S, X等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对应的跃迁类型σ→σ*跃迁和n→σ*跃迁,大部分都出 现在远紫外区。
苯乙烯:二个吸收带,B带的吸收波长比K带长,
K 吸收带:λmax=244 nm,κmax=12 000 L·mol-1·cm-1 ; B 吸收带:λmax=282 nm,κmax=450 L·mol-1·cm-1 。
•芳环上有取代基时,B带的精细结构减弱或消失。 •在极性溶剂中,由于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B带的 精细结构也被破坏。
11:47:32
1.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线的能 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λmax为125 nm , 乙烷λmax为135 nm, 环丙烷(饱和烃中最长) λmax为190 nm。 在近紫外没有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光谱,需真空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可作为溶剂使用。
6.配位体场吸收带
在配体的配位体场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 轨道和镧 系、锕系的 f 轨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产生d-d 和 f -f 跃 迁。
这种d-d跃迁所需能量较小,产 生的吸收峰多在可见光区,强度较弱 (κmax=0.1~100 L·mol-1·cm-1 )。
f -f 跃迁带在紫外-可见光区,它 是镧系、锕系的 4f 或 5f 轨道裂分出 不同能量的 f 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而 产生的。
能级间的能量差,红移 。
11:47:32
极性溶剂致使π→π*跃迁的K带发生红移。
既有K带又有R带时,溶 剂极性越大则K带与R带的距 离越近(K带红移,R带蓝移), 见图(因为R在右,K在左);
而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小 两个谱带则逐渐远离。
11:47:32
溶剂的影响
1 2
1:乙醚 2:水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 消失。
11:47:32
5.电荷转移吸收带
电荷转移跃迁:一个电子从体系中的电子给予体( donator)部分转移到该体系中的电子接受体(accepter)产 生的跃迁。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带。
特点:吸收强度大(κmax>104 L·mol-1·cm-1 )。
11:47:32
[Co(NH3)5X]n+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X=NH3时,n=3,X=F,Cl,Br,I时,n=2
能级间的能量差 ,蓝移。
11:47:32
(2)极性溶剂对π→π*跃迁的影响
规律:使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κmax略有降低。 原因:C=C基态时,两个π电子位 于 π 成 键 轨 道 上 , 无 极 性 ; π→π* 跃迁后,分别在成键π和反键π*轨 道上,C+=C-,极性,与极性溶剂 作用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