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3

合集下载

国开电大 数据库运维 形考任务1-5题目

国开电大 数据库运维 形考任务1-5题目

实验1 MySQL数据库服务器配置(预备知识:第1,2章;分值:16分;需辅导教师评分)1.实验目的掌握MySQL的安装方法,练习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理解MySQL 服务器的组成,掌握MySQL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实验内容【实验1-1】下载当前最新版本的MySQL,或者之前某个版本的MySQL,并在Windows上完成安装。

【实验1-2】安装完毕后,找到MySQL的配置文件;并查看初始化配置文件的内容。

【实验1-3】使用start和stop命令启动和关闭mysql数据库。

【实验1-4】连接到MySQL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是一个mysql>的提示。

【实验1-5】在MySQL数据库服务器端找到错误日志文件,并查看错误日志的内容。

【实验1-6】通过初始化配置文件,启用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7】查看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的内容。

【实验1-8】关闭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9】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使用SHOW DATABASES命令查看显示所有数据库,可以看到新建的数据库名称。

【实验1-10】使用Workbench图形化管理工具创建数据库。

【实验1-11】使用SHOW STATUS命令查看系统状态参数;使用SHOW VARIABLES命令查看服务器变量设置。

【实验1-12】使用命令“select @@basedir”和“select @@datadir”寻找到MySQL的安装目录和数据存放目录。

【实验1-13】使用SHOW ENGINES查看所有引擎,在配置文件中更改默认存储引擎default-storage-engine变量,改为MyISAM。

重启MySQL,查看默认存储引擎是否改变。

【实验1-14】创建一个数据表t_myisam(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primary key(id)),创建时显式指定存储引擎为MyISAM。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讲 图,则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BD )

A.选用装置图甲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时,应该用眼睛看A、B两 球是否同时落地 B.选用装置图乙并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竖直管 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选用装置图丙并要获得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每次不一定从斜槽上 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还可以用数码照相机每秒拍摄15帧钢球做平抛运动 的照片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及其实验步骤; 2.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1、设法通过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2、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找到每隔相等的时 间所达到的位置;
3、测量两相邻位置间的水平、竖直位移, 分析这些位移的特点;






方案一 频闪照相法



喷 使内部水 水 的压强始 法 终等于大
气压
细管
喷嘴(比细管 更细的硬管)
水平喷出的细水柱即 为平抛运动的轨迹。
透明胶片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知 知识点一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识 (1)实验原理
点 用描迹法(或喷水法或频闪照相法)得到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

题 【例2】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
讲 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有__C__、__F__.

A.游标卡尺 F.重垂线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测力计
(2)(多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_C____.

5-3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3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图 5 - 3- 2
3.频闪照相法 用数码相机可记录下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5- 3- 3所示.由于相 邻两照片间的时间间隔 8 ____,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水平位 移,就很容易判断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的特点.
答案: 1 匀速直线 1 2 4 gt 2 8 相等 5x g 2y 2 自由落体 3 v0t
核心解读————————————————————— 平抛运动轨迹的应用 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运动性质的判定. (1)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 运动及自由落体下落高度与运动时间 t的关系: h=gt2.在平抛运动轨迹的竖直坐标轴y上,从 原点O开始向下取一个坐标为h的点,再找到 坐标为4h、9h的点. (2)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分别交于A、B、 图 5- 3- 5 C 点,则这些点就是每经过相等时间物体所 到达的位置,如图5-3-5所示.

答案:2 Lg
0.70 m/s
反思:由上面的实际探究,可知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是做 匀速直线运动,而且由于 a与 b、 b与 c、 c与 d的水平距离相等,因此相 邻两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故水平速度 v= x .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 t
动,所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 移差是一个常数,即 Δy= gt2,求出时间 t,代入上面的公式,即为所求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即(y2-y1)-y1=gt2.① Δx 又Δx=v0t,t= .② v0 将①②两式联立,解得 v0=
Δx g 答案: y2-2y1
Δx g . y2 - 2 y1
图 5- 3- 9
随堂反馈————————————————————— 1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 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 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 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设 计 时 选 用 。 2 水 平 正 交 表 除 L8(27) 外 , 还 有 L4(23) 、 L16(215)等;3水平正交表有L9(34)、L27(213)……等。 1.3.2 正交表的基本性质
1.3.2.1 正交性
(1)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 例:L8(27)中不同数字只有1和2,它们各出现4次; L9(34)中不同数字有1、2和3,它们各出现3次 。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3.2.3 综合可比性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 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 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 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 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组 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 。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 ,试验的设 计 、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
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 ,若进行全面试
验 ,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 ,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 难于实施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 、寻求 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绘制 因素 指标 趋势 图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 和、自由度
列方差分析表, 进行F 检验
优水平
因素主次顺序 结
3
分析检验结果, 写出结论
优组合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一般为了便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可按相关的标 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是一种设计实验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确定多个因素对响应变量的影响,以及找到最佳的因素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响应。

该实验设计中,有5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因此总共有3的5次方个组合。

在该实验中,需要先确定响应变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响应面模型。

然后,根据实验设计和所选模型,确定实验的运行顺序和每个因素在每个水平上的设置。

实验数据收集后,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确定每个因素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最终,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因素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该实验设计可以用于优化生产过程、改进产品设计等领域。

题目5 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题目5  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题目5 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一、程设计主要任务及要求1、了解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2、应用经验法和动态特性参数法进行三阶系统PID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3、分析PI、PID两种控制方式对本控制系统的作用。

4、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实验设备1. THJ-FCS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三、工作原理本控制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 三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控制系统以上、中、下三只水箱串联作被控对象,下水箱的液位高度为系统的被控制量。

由第二章双容特性测试实验可知,三容对象是一个三阶环节,它可用三个惯性环节来描述。

本实验要求下水箱液位稳定至给定量,将压力传感器LT3检测到的下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气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可采用本章第一节所述任意一种整定方法。

四、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5-2所示。

图5-2 实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在本实验中,被控量下水箱液位(检测信号LT3)和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均为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部件,挂接在PROFIBUS-PA总线上,二者通过不同的访问地址加以区分,PROFIBUS-PA总线通过LINK和COUPLER组成的DP链路与PROFIBUS-DP 总线交换数据,PROFIBUS-DP总线上挂接有控制器CPU315-2 DP,由于PROFIBUS-PA总线和PROFIBUS-DP总线都是双向传输的通讯网络,这样既完成了现场测量信号到CPU的传送,又使得控制器CPU315-2 DP发出的控制信号经由PROFIBUS-DP总线到达PROFIBUS-PA总线来控制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整齐可比是指每一个因素的各水平间具有可比性。因为正 交表中每一因素的任一水平下都均衡地包含着另外因素的各个 水平 ,当比较某因素不同水平时,其它因素的效应都彼此抵 消。如在A、B、C 3个因素中,A因素的3个水平 A1、A2、A3 条件下各有 B 、C 的 3个不同水平,即: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3.2.3 综合可比性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 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 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 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 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组 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 。
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对于多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试
验设计方法,其设计基本程序如图所示。正交试验设计的
基本程序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2.1 试验方案设计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即本次试验要解决什么 问题。试验目的确定后,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即需要确 定出试验指标。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也可为定性指标。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C因素 的3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但B、C皆处于同等地位, 当比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B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 消,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A因素3个水 平间具有综合可比性。同样,B、C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 综合可比性。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师生合作探究法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实验5 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1)

实验5 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1)

齐齐哈尔大学实验报告题目: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学院:_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__专业班级:__化学091班__学生姓名:_____李锦娟_同组者姓名徐智丽成绩:___________2012年11 月20日实验5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实验目的:掌握合成K3Fe[(C2O4)3].3H2O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加深对铁(Ⅲ)和铁(Ⅱ)化合物性质的了解掌握容量分析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与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先制得草酸亚铁沉淀,然后再用草酸亚铁在草酸溶钾和草酸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得到铁草酸配合物。

主要反应为(NH4Fe(SO4)2+H2C2O4+2H2O=FeC2O4•2H2O+(NH4)2SO4+H2SO42FeC2O4.2H2O+H2O2+3K2C2O4+H2C2O4=2K3[Fe(C2O4)3]•3H2O改变溶剂极性并加少量盐析剂,可析出绿色单斜晶体纯的三草酸合铁酸钾,通过化学分析确定配离子的组成。

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介质滴定测得草酸根的含量。

Fe3+含量可先用过量锌粉将其还原为Fe2+,然后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而测定,其反应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实验步骤:1.2 草酸亚铁的制备1.2.1 称取5g硫酸亚铁铵固体放在250ml烧杯中,然后加15ml蒸馏水和5~6滴1mol/LH2SO4。

1.2.2 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150g/L),加热搅拌至沸,同时不断搅拌,防止飞溅。

1.2.3 维持微沸4min后,停止加热,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煮沸,根据是否还有沉淀产生判断是否还需加热,证实反应基本完全后,将溶液静置。

1.2.4 待黄色晶体FeC2O4•2H2O沉淀后倾析,弃去上层清液,用总量20mL蒸馏水分三次用倾泻法洗涤晶体,搅拌并温热,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即得黄色晶体草酸亚铁。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 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的 方法。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小朋友玩的“万花筒”
平面镜的应用: 潜望镜
平面镜的作用: 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潜望镜
小结
1、平面镜的定义: 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 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凭上。 3、实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凭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 像叫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哈哈镜产生的影像变化
C、3点40分 D、10点40分
课堂小练习
2: 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 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 所示,此时时间是()。 D
A、7:25 B、6:35 C、5:25 D、4:35
三、
总结:方法有: (1)实际时间=12时-镜内钟面时间 (2)从背面直接读数
课堂小练习
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成像 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C )
A
BCDFra bibliotek【能力提高练习】 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 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4.6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m
平 面 镜
2.5m
0.4m
视 力 表
思考:
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表 面无数字的指针位置,此时钟所指的 实际时刻是( C ) A、8点20分 B、4点20分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 身物体)与像比较。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某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如图丙是

照片的一部分,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5cm,设A到B的时间间隔为T,则
堂 练
T=___0_._1__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1__.5___m/s;(取g=10m/s2),小球

在 B 点 的 速 度 大 小 vB=___2__._5_m/s ; 小 球 从 抛 出 点 到 B 点 运 动 的 时 间
验 探

方法一:描迹法
由斜槽上某固定位置无初 速释放小球,利用追踪法 逐点描出小球运动轨迹。
方法二:径迹法



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

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
加上一个很细的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
o
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
抛运动的轨迹。
方法三:频闪照相法
实 验 探 究
课 堂
第二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 练
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 习
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 B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总 结
四、平抛运动学生实验
实 验

(1)实验器材

斜槽、白纸、复写纸、钢球、刻度尺、
重锤、细线骤
实 验
①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装置的背板上。
探 究
②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在纸上把这 个O点记下来,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实验3-5蔗糖水解过程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3-5蔗糖水解过程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3-5蔗糖水解过程旋光度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糖的旋光性质,学习旋光仪操作方法,掌握蔗糖水解过程中旋光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1.糖的旋光性质糖是具有旋光性质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右旋糖的旋光度为正值,左旋糖的旋光度为负值。

旋光度的大小与溶液中糖的浓度、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

2.旋光仪的原理和构成旋光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测定物质旋光性质的仪器。

典型的旋光仪由光源、去极化片、旋光样品列、分光镜、检偏器、读数装置等组成。

光源产生单色光,经过去极化片处理产生两束光,分别通过旋光样品列,两束光经分光镜合成一束光,部分经检偏器后的传感器上形成光强差信号,经计算转换成旋光度的值,最终输出旋光度值。

实验步骤:1.操作前将旋光仪调到合适状态,使光源、光路、检偏器等都处于最佳位置。

选用单色光源和特定的滤光片,以便产生指定波长的单色光。

2.称取约1克蔗糖加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约30ml的水,摇匀,使其充分溶解。

3.将溶液转移到旋光仪样品列中,读取旋光度值并记录。

4.向瓶中再加入2~3ml酵素,快速摇匀。

5.记录0、5、10、15、20、25分钟时的旋光度值。

注意事项:1.旋光仪灵敏度高,应轻放。

操作时不应猛摇,以免某些部件出现误差。

2.样品应均匀填满样品列,使光通过样品时曲线均延伸到底部。

3.测定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有故障应积极排除。

4.酵素应加入适量且快速摇匀,确保不同时间点的酵素浓度相同。

5.测定前要清洗仪器的样品列,以免残留的液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实验前将旋光仪调至合适位置,以30cm管长度为例,样品中蔗糖浓度为0.02mol/L,波长为660nm,则旋光度为174°。

加入酵素后旋光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旋光度(°)0 1745 9710 2115 -5920 -8425 -100实验结论:蔗糖水解后,由于产生了D-葡萄糖和D-果糖这两种具有旋光性质的产物,导致旋光度的反向变化。

微专题 (物态变化) 3-5 探究液体沸腾实验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义

微专题 (物态变化) 3-5  探究液体沸腾实验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义

微专题3-5 探究液体沸腾实验问题知识·解读本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考经常出现的实验题。

解题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知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2)知道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越来越大,至液面破裂;(3)知道装置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4)知道使水尽快沸腾的方法: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在烧杯中加水;③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上加盖;(5)知道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典例·解读例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下而上(2)98 低于(3)吸收保持不变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火焰较小【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由于要考虑到酒精灯的高度及温度计的液泡都要浸没在水中,所以应自下而上进行安装。

(2)从温度计的示数可读出此时液面停在98的位置处,而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此时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低。

(3)从图乙中可看出当水沸腾时,虽然吸收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从图中的a、b两图线可看出它们的沸点一致,只是到达沸点的时间不同,所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或酒精灯的火焰不一致。

例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上核心素养目标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上核心素养目标

5.运动与摩擦力【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研讨、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学习过程,知道摩擦力的相关科学原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能探究摩擦力的内在原理和应用空间。

探究实践: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性学习,知道用不同方法科学标准的科学实证才能得出有效的科学结论,领悟生活中摩擦力原理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皮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实验用纸盒、粗线一根、托盘、铁垫圈若干、圆铅笔、四个小车轮、两根车轴、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皮球1.教师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

)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2.感受摩擦力。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

)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3
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变量,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

自行车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类有座位数(SeatNum)等属性。

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

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设置为虚基类。

程序体: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ehicle
{
public:
vehicle(){cout<<"构造vehicle类"<<endl;}
vehicle(float i,int j){MaxSpeed=i;Weight=j;cout<<"构造vehicle类"<<endl;}
~vehicle(){cout<<"析构vehicle类"<<endl;}
void Run(){cout<<"类run"<<endl;}
void Stop(){cout<<"类stop"<<endl;}
void disp1(){cout<<"vehicle MaxSpeed is "<<MaxSpeed<<"km/h"<<"\n"<<"vehicle Weight is "<<Weight<<"kg"<<endl;}
private:
float MaxSpeed;
int Weight;
};
class bicycle: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bicycle(){cout<<"构造bicycle类"<<endl;}
bicycle(float x){Height=x;cout<<"构造bicycle类"<<endl;}
~bicycle(){cout<<"析构bicycle类"<<endl;}
void disp2(){cout<<"bicycle Height is "<<Height<<"m"<<endl;}
private:
float Height;
};
class motorcar: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motorcar(){cout<<"构造motorcar类"<<endl;}
motorcar(int y){SeatNum=y;cout<<"构造motorcar类"<<endl;}
~motorcar(){cout<<"析构motorcar类"<<endl;}
void disp3(){cout<<"motorcar SeatNum is "<<SeatNum<<endl;}
private:
int SeatNum;
};
class motorcycle:public bicycle,public motorcar
{
public:
motorcycle(float i,int j,float x,int y):vehicle(i,j),bicycle(x),motorcar(y){ cout<<"构造motorcycle类"<<endl;}
~motorcycle(){cout<<"析构motorcycle类"<<endl;}
void disp(){disp1();disp2();disp3();}
};
int main()
{
motorcycle a(90,1200,0.9,4);
a.disp();
a.Run();
a.Stop();
return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