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2007[1].4讲稿)

合集下载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比较实验教学中关于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准确掌握的概念之一,本文将对此比较总结如下。

1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定义1.1 误差的概念 各被测量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此值被称为被测量的真值。

即真值就是被测量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时,总是由具体的观测者,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在一定的测量环境中进行的。

由于受到观测者的操作和观察能力,测量方法的近似性,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性,测量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和客观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为测量值的误差,即测量值(x)-真值(a)=误差(ε)在实验中通常要处理的来源于测量值的误差有两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有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相应的误差有标准偏差s ,它的定义为 1)(12--=∑=n x x s n i i------------------------------(1)式中n 为测量值的个数。

对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算术平均值的偶然误差,表达式为 n s x s /)(=------------------------------------(2)二者的统计意义是,标准偏差小的测量值,其可靠性较高。

对于系统误差,不能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首先要对实验理论分析或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其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削减系统误差。

例如由于天平左右臂长不完全相同导致的系统误差,可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上各称一次取平均去消除,而对于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缩小振幅可以减小此项系统误差,在测量要求更高时,可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公式去补正。

1.2 不确定度的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则是评定作为测量质量指标的此量值范围,即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的评估。

设测量值为x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 ,则真值可能在量值范围(x-u ,x+u)之中,显然此量值范围越窄,即测量 不确定度越小,用测量值表示真值的可靠性就越高。

误差,不确定度 ppt课件

误差,不确定度 ppt课件

2020/9/20
6
相对误差定义: N X X0
用测量值计算相对误差:
N X X
相对误差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020/9/20
7
真值:
被测量在一定客观条件和状态下 本身所存在的真实值。
真值的特性: 理想概念,客观存在,不能得到
2020/9/20
8
误差的分类
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扩展不确定度: 是高概率的表示形式, 它表示被测量的真值在(x-U,x+U)区间内 的概率约为90%以上。
2020/9/20
16
怎样理解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 准偏差的意义
总体平均值m是被测物理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当系统误差小到可以不考虑(忽略)时,m就是真值 。
σ是一个有概率意义的参量。它不是测量列 中任一次测量的随机误差,而是表征全部测量的
分散性的一个参量。
在实际测量中n→∞不可能实现, m 和
σ都是理想值;置信概率P = 68.3%也是理想
系统误差: 指在测量前后可以确切知道的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
2020/9/20
9
系统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仪器本身有缺陷或使用不当
(2)理论和方法误差 理论公式的近似性、理论公式成立的
条件不完全满足、实验方法不完善 (3)实验人员的误差
实验人员的操作习惯、熟练程度、分 辨能力、反应速度等
2020/9/20
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 定的程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它是表示测量质量的量度; 不确定度小,测量结果准确度高,测量的质量高;
不确定度大,测量结果准确度低,测量的质量低。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不确定度则是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评估。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评估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的量化描述。

本文将介绍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方法。

一、实验误差的来源实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计或操作中存在的固有偏差引起的,它使得实验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偏移。

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如仪器精度、环境变化等)引起的,它使得实验结果在不同的重复实验中有所变化。

二、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

常用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包括:1. 标准偏差法:通过测量一系列样本或重复实验来计算数据集合的标准偏差,从而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2. 线性回归法:对于存在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来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3. 方差分析法:适用于多组数据比较的情况,通过比较组间和组内的方差来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4. 蒙特卡洛方法:通过随机数模拟实验,重复进行一系列实验来评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三、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处理在评估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

1.均值处理:对于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计算其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

2.数据筛选:排除明显异常的数据,避免实验误差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修正:根据实验误差的评估结果,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降低系统误差的影响。

4.不确定度传递: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时,需要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传递到最终的计算结果中,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误差和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误差和不确定度

若各个独立的直接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
σ x1 ,σ x2 , ,σ xm 则间接量y的标准偏差为:
f f f 2 2 σy ( σ x1 ) ( σ x2 ) ( σ xm ) 2 x 1 x 2 x m
1 f f f 2 2 E ( σ x1 ) ( σ x2 ) ( σ xm ) 2 y y x 1 x 2 x m σy
2. 误差的分类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误差可分为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4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定义: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 物理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始终保持不变,或 在条件改变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按一定规律变 化,这类误差叫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征:确定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统误差的来源:
由于测量仪器不完善、精度不够高或安装调试 不当对实验的影响。有时也称仪器误差。 例如:刻度不准、零点不对、应该水平放 置的仪器没有放水平等。
2
2 [u( y )]
28
2
表示真值处于
x σ x 区间内的概率为68.3%。
15
5. 测量结果的表示 设测量列的算数平均值及其总的标准偏差分别 为
x 和 x
,则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 (有单位)
(或 x ) x x x
E
x(或 x )
x
100 %
(无单位)
16
二、直接测得量的误差估算
(一) 单次测量的误差估算应根据测得量的实际情况 和仪器误差进行。
6
系统误差的消除: 消除产生的原因。对测量过程及测量装置进行分 析和研究,找出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并采 取相应措施使系统误差减小和消除。

《误差与不确定度》课件

《误差与不确定度》课件
由于测量者操作不当或主观判断错误造成的误差 。
环境因素误差
环境条件变化造成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 等环境因素变化。
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或局限性造成的误 差。
02
不确定度概述
不确定度的定性或随机性。
详细描述
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或随机性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波动或偏差 ,这些波动或偏差的大小即为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分类
总结词
不确定度可以分为A类和B类两种类型。
详细描述
A类不确定度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的,它反映了测量结果随机波动的不确 定性。B类不确定度则是基于经验、常识或类似测量数据来估计的,它反映了测 量结果非随机波动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度的来源
总结词
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环境因素、操作 因素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详细描述
仪器误差是测量过程中仪器设备本身存在的误差,它可 能是由于仪器制造、校准和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环 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环境条件的变化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操作因素包括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过程中的误差等,这些因素 也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数 据读取、记录、计算等环节也可能引入误差,从而影响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03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关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联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都是描述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参数。
误差与不确定度都涉及到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 比较性。
误差与不确定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 在误差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不确定度来评 估误差的大小。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

物理实验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物理实验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6
2.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2)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
∆x = x − x0
测量值 真值 误差也是个理想概念,一般不可能准确得到。 误差也是个理想概念,一般不可能准确得到。 只能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它进行估计。 只能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它进行估计。
误差的表达有两种方式: 误差的表达有两种方式: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天平不等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11
2.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具有转轴的仪器
a
A
b O
θ
b′
B
a ′ A′
B′
不偏心时, 不偏心时,由于 a a ′ = b b ′,所以 可用弧长反映角度的 大小。 大小。
由于偏心,使之用弧长反 由于偏心, 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映角度θ 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如: ′ ∠BB ′ 这是由偏心造成的 AA
16
2.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明显超出规定条 (3)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 )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件下所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过失误差)产生于某些突然发生的不正 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常因素。 常因素。如: 较强的外界干扰、 粗大误差); 较强的外界干扰、测量条件的意外变化(粗大误差); 测量者操作不当、粗心大意; 测量者操作不当、粗心大意;仪器损坏有问题等
下列几种情况可视为真值: 下列几种情况可视为真值: 理论值:如三角形内角和180 180˚、 (a)理论值:如三角形内角和180 、Л 公认值:如普朗克常数、 (b)公认值:如普朗克常数、基本电荷 (c)计量学约定真值:计量部门约定的长度、时间、 计量学约定真值:计量部门约定的长度、时间、 质量等。(如当地重力加速度g 质量等。(如当地重力加速度g) 相对真值: (d)相对真值:用准确度度高一个数量级 的仪器 校准的测量值。 校准的测量值。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得概念比较实验教学中关于误差与不确定度得区别与联系,就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准确掌握得概念之一,本文将对此比较总结如下。

1误差与不确定度得定义1、1 误差得概念 各被测量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得意志为转移得真实大小,此值被称为被测量得真值。

即真值就就是被测量量所具有得、客观得真实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时,总就是由具体得观测者,通过一定得测量方法,使用一定得测量仪器与在一定得测量环境中进行得。

由于受到观测者得操作与观察能力,测量方法得近似性,测量仪器得分辨力与准确性,测量环境得波动等因素得影响,其测量结果与客观得真值之间总有一定得差异。

测量结果与真值得差为测量值得误差,即测量值(x)-真值(a)=误差(ε)在实验中通常要处理得来源于测量值得误差有两类: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有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真值得最佳估计值,相应得误差有标准偏差s,它得定义为 1)(12--=∑=n x x s n i i------------------------------(1)式中n 为测量值得个数。

对于算术平均值得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算术平均值得偶然误差,表达式为 n s x s /)(=------------------------------------(2)二者得统计意义就是,标准偏差小得测量值,其可靠性较高。

对于系统误差,不能用统计得方法评定不确定度,首先要对实验理论分析或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其系统误差得来源,并可采取一定得措施去削减系统误差。

例如由于天平左右臂长不完全相同导致得系统误差,可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上各称一次取平均去消除,而对于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缩小振幅可以减小此项系统误差,在测量要求更高时,可根据理论分析得出得修正公式去补正。

1、2 不确定度得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则就是评定作为测量质量指标得此量值范围,即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得评估。

设测量值为x,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则真值可能在量值范围(x-u,x+u)之中,显然此量值范围越窄,即测量 不确定度越小,用测量值表示真值得可靠性就越高。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2007[1].4讲稿).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2007[1].4讲稿).

4
什么是物理实验?
用客观的手段
对物质的物理 特征进行定量 的观察和比较, 从而确定被测 量物质的物理 学状态。
5
物理实验的目的(XL0.2,P3)
对物质运动
的物理描述 中排除人 的主观臆 断。
6
物理实验的诞生是科学与宗教、 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的分水岭。
7
物理实验体系及意义(XL0.2,P2) 开放的、可重复的、能够提供定量分析依 据的物理学观测体系。 以物理实验发端的科学体系是现代社会机 构基石: 开放的——自由、透明——封闭的 可重复——民主、平等——神秘化 定量的——法律、法制——专治的
12

c、测量环境和测量 物体状体的时空正态 分布特性,决定物理 测量必须是多次重复 观测,测量结果也随 时间或空间成正态分 布,物理学观测是在 实验恒定条件下的多 次重复测量。
13
2、如何获得和描述测量结果
(1.2,P9—15)
真值
对被测物体 的正态分布的 进行定量分析 和描述——正 态分布中心和 分布半径的计 算。
随机不确定(环境或被测物的正太波动): 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中,绝对值和 符号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分量。 系统不确定(测量系统的缺陷)其绝对值 和符号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误 差分量。

17
(1)、随机误差(1.1.3,P7)

产生原因:
随机不确定度或随机误差是由实验中各种不可空因素随机的微小 变动引起的。
数据波 动的合 理半径 不确定度
14
a、真值的计算(1.2.2,P11)
真值——被测量的真实量值。 测量结果的正态分布中心X表示被测量量 的本征值或测量的正确度,是被测量量算 术平均值,也称为真值。 真值的计算公式: (P11,1.5) X0= X1+X2+……+Xn n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比较实验教学中关于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准确掌握的概念之一,本文将对此比较总结如下。

1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定义误差的概念各被测量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此值被称为被测量的真值。

即真值就是被测量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时,总是由具体的观测者,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在一定的测量环境中进行的。

由于受到观测者的操作和观察能力,测量方法的近似性,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性,测量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和客观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为测量值的误差,即测量值(X)-真值(a)=误差(& )在实验中通常要处理的来源于测量值的误差有两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有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相应的误差有标准偏差s,它的定义为j n2(X i X)s ■- i 1 ---------------------------- (1)\ n 1式中n为测量值的个数。

对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算术平均值的偶然误差,表达式为s(X) s/n -------------------------------------- (2)二者的统计意义是,标准偏差小的测量值,其可靠性较高。

对于系统误差,不能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首先要对实验理论分析或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其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削减系统误差。

例如由于天平左右臂长不完全相同导致的系统误差,可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上各称一次取平均去消除,而对于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缩小振幅可以减小此项系统误差,在测量要求更高时,可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公式去补正。

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则是评定作为测量质量指标的此量值范围,即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的评估。

设测量值为X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则真值可能在量值范围(x-u , x+u)之中,显然此量值范围越窄,即测量不确定度越小,用测量值表示真值的可靠性就越高。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与不确定性分析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与不确定性分析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误差与不确定性分析在物理实验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仪器本身的限制,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数值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实验结果的误差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成为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误差的分类与来源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技术问题、仪器偏差或实验设计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是具有固定模式的误差,会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真实值的方向一致。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诸如测量的不精确性、环境干扰、观察者主观因素等不可预知的因素引起的,是无规律的误差,会导致实验结果在真实值附近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

系统误差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实验仪器的过度磨损、非线性响应以及未校准等问题。

而随机误差则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温度变化、震动、气压等。

二. 误差的影响及评价误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误差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 重复实验法: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可以反映出随机误差的大小。

如果多次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随机误差较小。

2. 方差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差,可以反映出系统误差的大小。

如果方差较大,说明系统误差较大。

3. 对照实验法:在进行实验时,尽量保持实验条件相同,但只改变一个参数。

从对比结果中可以看出该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评价误差。

在评价误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对测量值的表征,它描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不确定性分为随机不确定性和系统不确定性,反映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可信程度。

三. 不确定度的计算与表示不确定度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化表达。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有:1. 根据测量的重复性,通过标准差或标准误差计算不确定度。

2. 根据测量的不准确性,通过仪器的精度、分辨率等计算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表示可以是标准偏差、置信区间、不确定度限差等。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在科学研究与实验中,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准确地评估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有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处理策略。

一、实验误差的概念与分类实验误差是指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实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仪器、环境等因素的固有不准确性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多次实验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实验结果产生较为持续的影响。

常见的系统误差包括仪器误差、环境误差等。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不可控制或观察者的不精确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在多次实验中呈现出无规律性,对试验结果产生偶然性的影响。

常见的随机误差包括人为误差、测量误差等。

二、不确定度的概念与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借助不确定度来量化实验误差的大小。

不确定度是指在实验条件中,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范围。

不确定度也可分为两类:类型A不确定度和类型B不确定度。

1. 类型A不确定度类型A不确定度是通过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根据多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来评估的。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偏差法和方差分析法等。

2. 类型B不确定度类型B不确定度是通过对实验条件和测量方法的分析,利用概率统计方法评估的。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均匀分布法、正态分布法等。

三、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处理策略针对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评估结果,科学研究中通常采取一些处理策略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 合并不确定度当实验结果由多个测量值组合得出时,需要将各个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不确定度。

常见的合并不确定度的方法有根号和法、直接相加法等。

2. 数据比对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除或进行重新测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3. 不确定度传递在实验中,如果测量结果直接参与后续计算,需要通过不确定度传递方法,将初始不确定度转化为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

《误差和不确定度》ppt课件

《误差和不确定度》ppt课件

一、为什么要用丈量不确定度评定来替 代误差评定
不仅各国之间不一致,在不同领域中采用的方法也 不完全一样。
例如,前苏联的国家检定系统表中就分别给出 总的随机误差和总的系统误差两个技术目的,而不 给出两者合成后的总误差。其意是,两者如何合成 由运用者本人思索。美国的有些国家基准往往以随 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来作为其总误差,其缘由是 为了平安可靠。由于无论用何种方法合成,线性相 加得到的结果最大。而我国在大部分领域中习惯上
二、丈量不确定度的开展历史
根本概念与GUM完全一致。这两个文件就成为我国 进展丈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根底。
丈量不确定度的概念以及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 示方法的采用,是计量科学的一个新进展。从1963 年提出丈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到1993年正式发布丈 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指点性文件GUM,整整破费了三 十年时间,可见改用丈量不确定度来对丈量结果的 质量进展评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义务,也不是依 托少数几个科学家能做到的,它聚集了世界各国
⑴建立国家基准、计量规范及其国际比对;
⑵规范物质、规范参考数据;
⑶丈量方法、检定规程、检定系统和校准规范等;
⑷科学研讨和工程领域的丈量;
三、丈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运用范围
⑸计量认证、计量确认、质量认证以及实验室认可; ⑹丈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⑺消费过程的质量保证以及产品的检验和测试; ⑻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平安防护、环境检测及资 源丈量。
⑵在丈量结果的完好表述中,应包括丈量不确定度, 必要时还应阐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四、有关术语的定义
3 真值 true value 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注: ⑴量的真值只需经过完善的丈量才能够获得。 ⑵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⑶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需一个。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比较实验教学中关于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准确掌握的概念之一,本文将对此比较总结如下。

1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定义1.1 误差的概念 各被测量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此值被称为被测量的真值。

即真值就是被测量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时,总是由具体的观测者,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在一定的测量环境中进行的。

由于受到观测者的操作和观察能力,测量方法的近似性,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性,测量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和客观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为测量值的误差,即测量值(x)-真值(a)=误差(ε)在实验中通常要处理的来源于测量值的误差有两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有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相应的误差有标准偏差s ,它的定义为 1)(12--=∑=n x x s n i i------------------------------(1)式中n 为测量值的个数。

对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算术平均值的偶然误差,表达式为 n s x s /)(=------------------------------------(2)二者的统计意义是,标准偏差小的测量值,其可靠性较高。

对于系统误差,不能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首先要对实验理论分析或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其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削减系统误差。

例如由于天平左右臂长不完全相同导致的系统误差,可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上各称一次取平均去消除,而对于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缩小振幅可以减小此项系统误差,在测量要求更高时,可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公式去补正。

1.2 不确定度的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则是评定作为测量质量指标的此量值范围,即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的评估。

设测量值为x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 ,则真值可能在量值范围(x-u ,x+u)之中,显然此量值范围越窄,即测量 不确定度越小,用测量值表示真值的可靠性就越高。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讲解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讲解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分析的基础知识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

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指无需对被测的量与其它实测的量进行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可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间接测量指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已知函数关系经过计算从而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人员的观察力等种种因素的局限,测量是不能无限精确的,测量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存在测量误差。

因此分析测量中产生的各种误差,尽量消除或减小其影响,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作出估计,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物理实验和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的概念、特性、产生的原因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概念与估算方法等的有关知识。

误差的定义、分类及其处理方法一.误差的定义: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或约定真值)之差叫做误差,记为:被测值的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说来真值是不知道的。

在实际测量中常用准确度高的实际值来作为约定真值,才能计算误差。

二.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1)定义: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2)产生原因:① 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没按规定条件使用仪器而引起的误差(又称作仪器误差)例:电表的刻度不均匀---示值误差等臂天平的两臂实际不等---机构误差指针式电表使用前没调零---零位误差大气压强计未在标定条件下使用引起的系统误差等②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理论公式的要求、或测量方法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又称作理论误差或方法误差)。

例:单摆运动方程小角度近似解引起的误差、伏安法测电阻时电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3)分类及处理方法:根据误差的符号、绝对值确定与否分类如下:① 已定系统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已经确定的系统误差分量,如零位误差、大气压强计室温下使用引起的误差、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内接或外接引起的误差等;这类误差分量一般都要修正。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

1 平均值 x = n
p(x)

n
i =1
xi
标准偏差
Sx =
∑ (x i
i =1
n
− x)
2
n −1
0
x
x
8
随机误差的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1 f ( x; x , σ ) = e σ 2π
1

( x − x )2
2σ 2
0.8
σ 2=0.2
0.6
2σ 2
Gaussian Distributi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σ= lim
∑ (x
i =1
i
− x)
2
N →∞
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n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σx =
σ
N
=
∑ (x
确定度传递公式)
例2:ρ =
m (函数为积商形式) abc ln ρ = ln m − ln a − ln b − ln c(取对数) dρ dm da db dc = − − − (求全微分式) ρ m a b c ∆ρ ∆ ∆ ∆ ∆ = m + a + b + c (用方和根形式合成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ρ m a b c
(38 . 1 + 24 . 4 + 2 . 4 )× 10 − 6
=
64 . 9 × 10 − 6 = 0 . 00806 = 0 . 81 %
∆ ∴ ∆ V = V ⋅ V = 9 . 436 × 0 . 0081 = 0 . 08 ( cm 3 ) V ∴ V = ( 9 . 44 ± 0 . 08 ) cm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2
28
★一次完整的物理学测量
已知:N=f(X、Y);(X、Y为直接测量量) 求测量结果:N0、△N、Er。 步骤如下: 1)多次重复测量得:X1、X2……Xn;Y1、Y2……Yn。
2)由多次测量值Xi、Yi求各测量分量的真值:X0、Y0 (P11, 1.5);测量分量的A类不确定度△XA、△YA(P11,1.7); B类不确定度△XB、△YB(由实验室给出);测量分量的 不确定度△X、△Y(P13,1.11)。
2
第一部分 关于物理实验的几点说明
(绪论XL,P1-5)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石 什么是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的目的 物理实验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3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石(XL0.1,P2)
物理学的原理是由物理实验支持的。 科学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归纳与逻辑推演(欧 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实验实证(伽利 略——实验观测)。
2 2 2 2
0.000046 0.0042 0.005(m m) 5
d 1.995 0.005 m m ( ) 1 1 V d 3 3.14161.9953 4.1553 4.155(m m3 ) 6 6 1 dV d 2 dd 2 1 1 V d 2 d 3.141.9952 0.005 0.0312 0.032(m m3 ) 2 2 V 4.155 0.032 m m3 ( )
数据波 动的合 理半径 不确定度
14
a、真值的计算(1.2.2,P11)
真值——被测量的真实量值。 测量结果的正态分布中心X表示被测量量 的本征值或测量的正确度,是被测量量算 术平均值,也称为真值。 真值的计算公式: (P11,1.5) X0= X1+X2+……+Xn n

15
b、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1.4.1,P13)
26
b、间接测量结果的绝对不确定度的计算:
f f f N x y z x y z
2 2 2
(P15,1.16)
c、间接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的计算:
ln f N ln f ln f x y z N x y z
30
例2:已知金属环的内径 1 ( 2.880 0.004)cm, 外径D2=(3.600 0.004)cm, D 高度h ( 2.575 0.004)cm, 求环的体积V及其不确定度。 解: V

D 4
2
2
D1 h
2


4
3.6002 2.8002 2.575 9.436(cm3 )
4、测量的分类(1.5,P15)
测量的定义:
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称为测量。
测量的分类:
直接测量:能在仪器上直接读出测量结果的测量。 间接测量: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运算才能得到测量结 果的测量。
25
5、间接测量结果的估算(1.5,P11)
a、间接测量结果的真值计算
测量结果N与各测量分量X、Y、Z…的函数关系: N=f( X,Y,Z……) X=(x1﹑x2 …xi… ),Y =(y1﹑y2 …yi… ), Z =(z1﹑z2 …zi… ) 由公式(P11,1.5)(P11,1.7)(P13,1.11)得出: X=X0±△x,Y =Y0±△y,Z=Z0±△z…… 则测量结果N的真值为: N0=f( X0,Y0,Z0……)

10
1、物理学的观测——物理实验

a、在物理环境恒定的测量条件下,以某一 物质的物理量为标准(测量物),来比较 其他物体(被测量物)的物理学特征。
11

b、什么是测量的物理环境恒定——测量环 境、标准物以及被测量物的物理特征在时 间和空间场中呈正态分布。
人的身高在一天中变化的周期
人的身高数据分布
3)由测量分量的平均值X0、Y0求:N0=f(X0,Y0) 4)由测量分量的不确定度△X、△Y求:△N(P15,1.16) 5)写出测量结果:N=N0±△N(用科学表达式) Er=△N/N0×100%(P15,1.17)
29
间接测量结果的计算例题
1 例1:用螺旋测微计测小钢 球的体积:V d 3 6 零点d 0 0.008m m, 仪 0.004m m, 测量次数n 6 1 n 1 d d i d 0 2.000 2.003 2.001 2.008 2.001 2.005 0.008 1.995(m m) 6 i 1 6 d A B S x 仪
例2:
m (函数为积商形式) abc ln ln m ln a ln b ln c(取对数) d dm da db dc (求全微分式) m a b c m a b c (用方和根形式合成不 确定度传递公式) m a b c

4
什么是物理实验?
用客观的手段
对物质的物理 特征进行定量 的观察和比较, 从而确定被测 量物质的物理 学状态。
5
物理实验的目的(XL0.2,P3)
对物质运动
的物理描述 中排除人 的主观臆 断。
6
物理实验的诞生是科学与宗教、 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的分水岭。
7
物理实验体系及意义(XL0.2,P2) 开放的、可重复的、能够提供定量分析依 据的物理学观测体系。 以物理实验发端的科学体系是现代社会机 构基石: 开放的——自由、透明——封闭的 可重复——民主、平等——神秘化 定量的——法律、法制——专治的

64.9 106 0.0081 0.81%
V V V 9.436 0.0081 0.08(cm3 ) V V (9.44 0.08)cm3


测量不确定度(精准度)是指测量结果分布合理 半径,既被测量量的动态范围,表征测量系统的 精密度,称为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用“Δ”表 示。 Δ(总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P13,1.11)
= A B S x 仪
2 2 2
2
16
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分类(1.1.1,P6)


2 2 2
(P15,1.17)
27
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传递公式的推导
例1:N x 2 y 2 xz(函数为和差形式) dN dx 4 ydy zdx xdz(求全微分式) dN (1 z )dx 4 ydy xdz(合并同类微分式) N
2 1 z 2 x 2 16 y 2 y 2 x 2 z(用方和根形式合成不 确定度传递公式)
标准偏差S x
x
i 1
n
i
x
2
n 1
(P11,1.7) 单次测量量(第i次测量的数据)与真值的比较,产 生的差别称为误差 Δxi = Xi – X 。(P6)
20
(4)系统不确定度(B类不确 定度的计算(1.4.3,P14)
系统不确定度,用“ΔB”表示, 起其值等于仪器的误差或最小测量值 的一半。 ΔB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减小误差的方法:
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或对测量结果 进行理论上的修正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19
(3)随机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
的计算(1.2.2,P11)


随机不确定度,用“ΔA”表示,称为标准偏差 或A类不确定度。 ΔA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ΔA=Sx( P14,1.13)
(实验体系) (西方现代社会) (Fra bibliotek典社会)8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 的(XL0.3,P3)
1、了解和认识实验实证
的方法论。 2、了解、学习和掌握物 理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
9
第二部分 测量与测量数据的处理
(第1章D1,P6-23 )
物理学的观测——物理实验 如何获得和描述测量结果 测量的分类 间接测量结果的估算 测量结果的表示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
2 h h 2 2
2

2 3.600 0.004 2 2.880 0.004 0.004 3.6002 2.8802 3.6002 2.8802 2.575
38.1 24.4 2.4106
2


ln V ln

4 dV 2 D2 dD2 2 D1dD1 dh 2 2 V h D2 D1 V V 2 D2 D2 D 2 D2 1 2
2
ln D2 D1 ln h
2


2 D1 D1 D 2 D2 1 2
B 仪
(Δ仪一般由实验室给出)
21
(5)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1.1.3,P8)
精密度ΔA→0 ΔB≠0
正确度ΔB=0 ΔA≠0
准确度ΔA→0 ΔB=0
22
(6)相对不确定度(1.1.1, P6)
案例: 1、测量量是X0=10m,不 确定度是△ =0.01m。 测量结果: X=10.00±0.01m 2、测量量是X0=1m,不确 定度是△ =0.005m。 测量结果: X=1.000±0.005m 请问:哪个测量精度高?

特点: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规律
1、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 现的可能性小。 2、对称性:大小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均等,对称分 布于真值的两侧。 3、有界性:数值很大的误差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通常不出现。 4、抵偿性:在多次测量时,正负随机误差可以大致相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