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周长的含义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

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提示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生:围成封闭图形的几条线段的长叫做图形的周长。

师:如果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或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都用什么方法?生:把图形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课件出示图片师:下面请看一张图片,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师:你怎样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复习,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深入探究.师: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就要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提示:大家要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生:我们首先要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四条边的长怎么找到?生:方格纸上,一格表示1厘米,图形的边经过几个格就是几厘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全班学生汇报各自结果:师: 先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吧。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一、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边缘的长度。

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的总长度。

二、直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具有直边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相对简单。

以正方形为例,假设每一边的长度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4a。

对于长方形,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宽)。

三、曲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曲边图形,如圆,计算周长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

圆的周长,也称为圆的周长或圆的边界长度,是圆边缘的长度。

数学符号表示为C,公式为:C = 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四、周长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周长的概念有许多应用。

例如,计算矩形区域的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篱笆或围墙的长度;在图形设计或图案制作中,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材料量。

五、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当两个或更多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时,要计算整个组合图形的周长,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将它们相加。

但是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特殊的技巧或公式来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六、周长的变化规律1.增加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增加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增加。

增加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增加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2.缩减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缩减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减少。

减少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减少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3.增加或减少顶点:当一个多边形增加或减少一个顶点时,其周长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结构来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增加两条边的总长度;而减少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减少两条边的总长度。

4.变形规律:当一个多边形发生变形时,其周长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取决于变形的类型和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变形程度越大,周长的变化越大。

变形可能是通过拉伸、压缩、旋转等方式进行的。

5.规律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多边形的周长变化规律取决于边长的变化、顶点的增减以及变形的程度。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周长的变化情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1【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四边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素材。

在本节课内容的呈现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平面图形,从而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四边形,归纳其基本特征。

另外,在介绍新知识时,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各种四边形。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圈一圈、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

难点: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学具、小棒、七巧板。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房子、方砖铺成的走廊、松树、苹果树……)这幅画设计的漂亮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其他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各种形状,得出教材中的主题图。

4.揭示课题:这幅美丽的图画里包含了许多图形,图形中有一种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感知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用笔做出标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背景,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

因为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借助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的各种方法其实就是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

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征,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

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加以确认或逐步完善。

学好这节课关键一是紧扣周长概念,具化到实际问题之中;二是通过解决问题,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

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能在交流中自主优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掌握空间观念;能理解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周长,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吗?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复习周长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

(出示数学书封面)谁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呢?怎样就能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呢?(出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口算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明确: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1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

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

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1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课件.ppt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课件.ppt

THE END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2020/12/192020/12/192020/12/19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92020/12/192020/12/1912/19/2020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92020/12/19December 19, 2020

谢谢观看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92020/12/192020/12/192020/12/19
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篮球场的周长,和同学交流。
(1)28+15+28+15=86(米) (2)28+28=56(米)15+15=30(米) 56+30=86(米) (3)28+15=43(米) 43×2=86(米)
答:篮球场的周长是86米。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比较简便?
试一试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归纳出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周长的 计算公式。
评价方式பைடு நூலகம்
交流评价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索出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目标
目标2:会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 正确计算生活中 有关长方形和正 方形周长的简单 问题。
评价任务以问题链驱动任务完成,达成目标
任 务 : 1. 运 用 公 式 解 决 问 题 。 2. 能 说 出运用的公式是哪 一条,所需的条件 是什么。
目标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生活中有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简单问题。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的设计
评价促进教学 任务链推动教学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以问题链驱动任务完成,达成目标
目标1:通过尝 试练习、小组交 流,归纳出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周 长的计算公式。
问题1:图中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特征? 任 务 : 经 历 小 组 合 问题2:你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 作探索的过程归纳 少吗? 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 周 长 的 计 算 公 式 。问题3:你是怎么计算的?能归纳成公式 吗?
问题1:你能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吗? 问题2:你运用的公式是哪一条?需要什 么条件?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会运用公式正确 的解决问题。
评价方式
评价样题评价 1.独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运用的公式是哪一条,需要 什么条件。
评价样题
教学过程的预设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辨认 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数学教材
“做一做”第1题,是应用长 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做一做”第2题,求桌布的花 边的长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在三年级数学中,学习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边缘的总长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周长的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和。

比如,一个矩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2.计算方法:
●对于正方形,周长= 4 × 边长。

●对于矩形,周长= 2 × (长 + 宽)。

●对于三角形,周长 = 三边之和。

●对于圆形,周长= 2 × π × 半径(π约等于
3.14)。

3.实际应用:周长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计算围栏的长度、运动场的跑道长度等。

4.单位:周长的计算结果通常以长度单位表示,如厘米(cm)、米(m)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如利用实物测量、绘图、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还能学会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画它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总结出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2.观察与操作: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周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总结与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始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和掌握。

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此课也是后面学习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与关键。

数学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设计本课时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观察和描画喜欢的图形来感受周长的含义。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对知识产生兴趣是课堂的根本,本课尝试使用演示导入的方式,引入课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力。

2、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不忘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本课设计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腰围的活动,感到周长的例子身边到处有。

3、注重数学活动中的评价,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摸对周长送实物,回答问题后除了言语上的鼓励,同学还可以自己贴上小贴片。

师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贯穿课堂始终。

4、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省略一些环节,节省出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活动时间。

二、学生分析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考察,学生对于以上图形认识扎实,同时班上还有一些学生对梯形、不规则图形也有了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
一、长方形
1. 定义:长方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相等。

2. 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公式为:周长= 2 × (长 + 宽)。

4.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二、正方形
1. 定义:正方形是一种四边相等的特殊长方形,也是菱形的一种。

2. 特征:正方形的所有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4. 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公式为:面积 = 边长^2。

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还会学习到如何比较和测量不同形状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形状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新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新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精心整理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1正方形2
1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五、教学难点:
精心整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灵活运用。

六、单元教学方法: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6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周长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周长的认识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3 课时 周长的认识
R 三年级上册
动物运动会
1 课堂探究点
(1)认识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1 认识周长
你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吗?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归纳总结: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9.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你 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12厘米
10厘米
8厘米
作业拓展练
10.下图中,甲、乙两只蚂蚁从A点到B点,甲蚂蚁沿着 实线走,乙蚂蚁沿着虚线走,两只蚂蚁走的路程谁长 些?
一样长。
2.周长的测量: ①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用绕绳法测量; ②每条边都是直边的规则图形的周长采用直尺测量; ③圆形的周长用滚动法或绕绳法来测量。
小试牛刀 1.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略。
2.下图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王奶奶绕着公园走一圈
是多少米?
150米
180米
150+20+80+180+100=530(米)
答:王奶奶绕着公园走一圈是530米。
3.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了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两个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1.周长的含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认识周长的意义: 从图形边缘的某一点起,沿边缘描画一周,再 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测量方法: (1)用尺测量。 (2)绕绳法。
20+40+50+44+24=178(米) 答:沿这个公园走一周是178米。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第3题、 第4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单元 第3招 巧求周长——比较思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单元 第3招 巧求周长——比较思想

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 1×2=2(个)正方形边长
36÷2=18(厘米) 18×4=72(厘米)
5.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32厘米,三张这样的长方 形纸片恰好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拼成的正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长方形长是宽的三倍
32÷2=16(厘米) 16÷(3+1)=4(厘米) 4×3=12(厘米) 12×4=48(厘米)
规范解答:
8×(2+2)=32(厘米) 答: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比原来的正方形 周长增加了32厘米。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2 图形的分割
3 4 5 图形的拼合
技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6个完全一 样的小长方形(如下图),这6个小长方形的周长的 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剪开后6个小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比原来 正方形周长增加了3×2=6(个)边长。
10×6=60(厘米)
2.将一张长为8分米、宽为6分米的长方形纸(如下图)剪 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之 和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分米?
剪开后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之和 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
1×2=2(个)宽, 2×2=4(个)长。
SJ 三年级上册
第3招 巧求周长——比较思想
学习第3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将一张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4个完全一样 的小正方形纸片,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比 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将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沿竖直方向剪一刀, 周长的和就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2个边长;
再沿水平方向剪一刀,周长的和又增加2个 边长,一共增加2+2=4(个)边长。
4×8+2×6=44(分米)
技 巧 2 图形的拼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周长

作品编号:578912354698310.2567学校:禳灾禳灾市玄冥镇表幸小学* 教师:葛蝇给*班级:七宿玖班*第3课时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83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和“封闭图形”的定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树叶、钟面模型、直尺、软尺、绳子。

▶教学过程一、感知周长1.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缘爬一周的情景。

师: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蚂蚁围着树叶爬了一圈)师: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学生观看课件,独立思考。

(课件演示后学生边指边说)师:蚂蚁绕着树叶边缘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边缘爬了一周。

2.导入新课。

师:这“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

(板书课题:周长)【设计意图】以动画引入新知,使学生初步感悟周长的含义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1.认识一周。

师:咱们先来研究什么是“一周”。

(1)指一指。

请学生动手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并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说一说起点在哪,终点在哪。

引导学生归纳:从一个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从起点出发描了一周又回到起点围成的图形,就叫封闭图形。

(2)认一认。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物体,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请同学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观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援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所以,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特色如下: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预防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2.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探究环境。

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创设让学生充分想象、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绩感。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线绳用纸板剪的树叶卷尺学生打算直尺数学书彩笔线绳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谁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过400米赛跑?400米赛跑的路线是什么样的?预设生: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一圈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操场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主动探究,测量周长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师:请大家拿出彩笔,在书上描出这两幅图的边线,应该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学生操作,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2)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你了解什么叫边线了吗?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明确:“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画一周所画出的路线。

(3)摸一摸。

请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

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

2.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中间的两幅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