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1~5章)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1~5章)第一章 农村灌溉原理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它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
田间持水量(率):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蒸发过程的三个阶段?答:①稳定蒸发阶段,系指灌水、降雨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高,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强,这时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ε(单位时间单位地面蒸发的水量)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
②开始于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少到k θθ≤(某一临界含水率值)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取决于大气蒸发力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约关系。
③水汽扩散阶段,当地表土壤含水率很低时,地表形成一层干土,干土层下的水分向上运动移至干土层底部时,以水汽扩散的形式穿过干土层进入大气。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调节措施?答:原因:①降雨量不足;②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③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措施:①灌溉;②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调节措施?答:原因:①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②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③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④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措施:①防止高地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向低地汇集;②加速地面径流的排出;③加速地下径流的排出,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允许的深度;④排出滞留在作物根系吸水层土壤中的过多水分;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加速土壤水分的下渗和排出,防止土壤积水。
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物株体所需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答:①作物因素: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②气象因素:降水、辐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③土壤因素: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④农业技术: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
灌溉排水重点
《灌溉排水》要点(仅供参考)1. 土壤水分常数●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量●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土壤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ontent of soil):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2.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主要包括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类型及生育阶段等●北方冬小麦需水规律:播种-越冬(10月-11月):较小;越冬期(12月-2月):最小;返青后逐渐增大,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又有所减小●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充分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重点)●非充分灌溉下的灌溉制度:经济灌溉制度——确定效益最大的灌溉定额;优化灌溉制度——灌溉水量在生育期内分配3. 灌溉工程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渠灌:以地表水为主要灌溉水源无坝引水:河流水位、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有坝引水:河流流量满足灌溉要求,水位较低水库取水:河流水位、流量不满足灌溉要求抽水取水:河流水量丰富,灌区位置较高●井灌: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地区●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在北方水资源不足的地区有助于丰、枯水量调剂;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及土壤次生盐碱化4. 灌溉系统的组成、渠系建筑物的分类及作用●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渠道系统组成: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水渠组成;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分类:干渠(总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临时渠道)●渠系建筑物及其作用:引水建筑物:调节水位和流量,以满足灌溉引水要求。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
名词解释田间持水量:13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
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灌溉制度:36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非充分灌溉:52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灌水方法:59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微灌:60指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经过滤的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缓慢的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表面土壤或地表下土壤。
喷灌:59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压或利用地形高差自压,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如降雨落到地面,随后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溉知识点总结1. 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水直接引入到农田中,通过地面流动或滴流浸渗到土壤中,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常见的地面灌溉包括渠道灌溉、洼地灌溉和埋深灌溉等。
(2)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通过滴水器滴水的方式将水渗透到土壤中,实现节水、高效、精准供水的灌溉方法。
(3)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到农田中,可以靠气压或水力实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灌溉方法。
(4)微喷灌:是将水以微小的水滴喷洒到农田中,通过微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上,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湿度的均匀度。
2. 灌溉设施(1)引水设施:主要包括取水渠、泵站、水库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引入到灌溉系统中。
(2)输水设施:主要包括输水管道、输水渠等设施,用于将引入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农田中。
(3)灌溉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渠、灌溉管道、喷灌器、滴灌器、微喷头等设施,用于将水资源均匀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3. 灌溉技术要点(1)合理的灌溉水量:要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吸水能力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避免因水分过量或不足导致作物生长异常。
(2)灌溉的时机: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机,避免在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的阶段缺水,也要避免在雨季过多灌溉导致水分过剩。
(3)灌溉的方式:要根据地理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既要注重节水,又要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4. 灌溉管理(1)水资源节约:要采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和设备,避免浪费水资源。
(2)土壤保护:要注意灌溉时避免过渡浇水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和土壤沉淀,破坏土壤结构。
(3)农作物需水量预测:要适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特点,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二、排水知识点总结1. 排水方法(1)地表排水:是通过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将农田中积聚的水排出,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适度湿度,避免因积水导致土壤中缺氧和器官腐烂。
(2)地下排水:是通过排水管道、蓄水池等设施将农田中过剩的地下水排出,防止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和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
灌溉排水知识点总结一、灌溉的基本概念1. 灌溉是指在自然降水不足或不适时,通过人工手段将水引入农田,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灌溉分为表面灌溉、滴灌、喷灌和地下灌溉等方式。
根据灌溉水的来源,又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灌溉。
2. 灌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田的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
3. 灌溉的原则有合理用水、科学施水、节约用水和提高效率等。
二、灌溉的方式和方法1. 表面灌溉:是指将水直接从渠道或河湖等地表入渗到土壤中,包括沟灌、田间灌溉、冲洗灌、滩田灌溉等。
2. 滴灌:是指通过输水管道和滴灌带,将精确计量的水滴直接滴到植物根部进行灌溉,适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灌溉。
3. 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以一定速度和压力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田作物、果园等的灌溉。
4. 地下灌溉:是通过地下管道将水引入土壤根带进行灌溉,适用于土壤墒情要求较高的作物。
5. 梯田灌溉:是指将水引入梯田,通过水流层层滑下进行灌溉,适用于山区农田。
6. 溉水方式:包括定量灌溉、固定时间灌溉、自由排灌、压力灌溉等。
三、灌溉水质要求1. 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和地下水的质量。
水中的含盐量、重金属、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成分对土壤和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灌溉水源时需要进行水质分析,保证灌溉水质量符合植物的需求并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
2. 灌溉水的适用性:灌溉水的适用性包括含盐量、PH值、含矿物质种类和浓度、微量元素含量等,一般土壤较强的耐盐碱,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土壤较低的耐盐碱,对水质要求就较低。
四、灌溉技术1. 灌溉设施:包括水源设施、引水渠、输水管道、滴灌带、喷灌设备等。
2. 灌溉管理:包括定量施水、测土定水、节水灌溉等。
3. 灌溉制度:包括定时灌溉、间歇灌溉、地膜灌溉等。
4. 灌溉调度:包括施水时机、施水量、施水频率、施水方法等。
五、排水技术1. 排水系统:包括土垄排水、基槽排水、排渣渠、排水沟等。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1、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
灌溉与排水系统由水源、管道、设备、管网、控制设备、管布布置和操作组成,其中,水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人工灌溉水源等;管道分为压力管道和自流管道;设备包括水泵机组、减压阀、活门、节流阀等;管网系统由管道、设备、控制设备、阀门等组成,可将指定的水量分配到指定的灌溉核心区域;控制设备由水位控制装置、水质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装置等组成,能实现供水量和排水量的控制;管布由灌溉管网、灌溉施肥管网、灌溉阀控管网以及排水管网等构成;操作是指管道系统运行的调节,包括水质控制、水位控制和电气控制等活动。
2、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基本特性
(1)可靠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包括灌溉和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设施的完备性以及管网的维护等;
(2)安全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安全性指的是系统抗洪能力和防汛能力,这两项性能是灌溉与排水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
(3)可操作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可操作性是指它的调节性和操作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
填空题1、灌溉排水工程工程学的任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2、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排水措施。
3、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工程措施:蓄水保水措施、调水排水措施。
4、农田水分存在的3/4种形式:(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
5、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可分为: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无效水)、毛管水(悬着、上升)(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
6、土壤水分常数包括: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率)、毛管断裂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7、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记法、TDR法、中子法、γ射线法。
8、旱作地区灌溉一般保证田间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
9、水田灌溉一般先建立:适宜的水层。
10、在SPAC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势梯度。
11、农田水分消耗主要包括: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12、蒸发过程一般分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递减阶段、地表形成一干土层阶段。
13、灌水方法:地面灌水、喷灌灌水、微灌灌水、(精细地面灌溉)、渗灌灌水。
14、喷灌的主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15、灌区的水利系统包括:灌溉渠道系统、排水沟道系统。
16、灌溉渠道系统组成: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
(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退泄水渠道)17、渠道输水损失: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18、渠道渗流过程:自由渗流、顶托渗流。
19、灌溉取水方式:1、河流水源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地下水取水方式: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引泉工程。
20、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21、排水种类:过湿地排水、盐碱地排水。
22、排涝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
23、排渍设计标准: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
24、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形式:对流、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机械弥散)。
排水灌溉复习提纲简化3
排水灌溉复习提纲:(请将教材结合PPT复习)一、基础知识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主要措施有(灌溉)和(排水)。
2、农田水分是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3、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哪几种?(5种)重力水、毛管水、膜状水、吸湿水、气态水4、名词解释: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土壤中能够让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含水量。
5、简述土壤水分(对农作物的)有效性?答:吸湿水为无效水,吸湿系数与凋萎系数之间的膜状水是无效水,凋萎系数与最大分子持水率之间的膜状水是难有效水,悬着毛管水是有效水,重力水是过剩水。
6、农田水分消耗途径:植物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
7、名词解释:在作物生育期中日需水量最大,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8、简述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
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是水分不至于过于集中2、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处于需水临界期的作物9、作物需水量的定义与常用的估算方法?答:作物田间需水量是指作物蒸发蒸腾量之和。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α值法) ET=αE0 式中:ET—生育期作物需水量(mm)α—需水系数 E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直接法(2)、以作物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k值法)ET=KY;ET=KYn +CET—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m³/亩) Y—作物产量(kg/亩)n、C—试验指数与系数间接法(3)、通过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际作物需水量,如彭曼公式法。
10、农作物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以及(灌溉定额)。
11、名词解释: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水量的比值12、充分灌溉条件下,常采用哪些方法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答: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水量平衡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13、什么是灌溉水质?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要求?灌溉水质指:灌溉用水的化学、物理性状和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数量。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提纲总结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提纲总结名词解释与填空第一章田间持水量:13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
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含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
非充分灌溉:52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
土壤干旱:第二章灌水方法:59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滴灌)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地面灌水方法:指灌溉水通过田间沟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是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
填空题1、灌溉排水工程工程学的任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2、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排水措施。
3、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工程措施:蓄水保水措施、调水排水措施。
4、农田水分存在的3/4种形式:(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
5、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可分为: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无效水)、毛管水(悬着、上升)(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
6、土壤水分常数包括: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率)、毛管断裂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7、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记法、TDR法、中子法、γ射线法。
8、旱作地区灌溉一般保证田间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
9、水田灌溉一般先建立:适宜的水层。
10、在SPAC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势梯度。
11、农田水分消耗主要包括: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12、蒸发过程一般分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递减阶段、地表形成一干土层阶段。
13、灌水方法:地面灌水、喷灌灌水、微灌灌水、(精细地面灌溉)、渗灌灌水。
14、喷灌的主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15、灌区的水利系统包括:灌溉渠道系统、排水沟道系统。
16、灌溉渠道系统组成: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
(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退泄水渠道)17、渠道输水损失: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18、渠道渗流过程:自由渗流、顶托渗流。
19、灌溉取水方式:1、河流水源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地下水取水方式: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引泉工程。
20、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21、排水种类:过湿地排水、盐碱地排水。
22、排涝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
23、排渍设计标准: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
24、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形式:对流、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机械弥散)。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 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 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展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 吸湿水(B) 薄膜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以下哪种作物?〔B〕(A) 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A〕明沟排水(B) 暗管排水(C) 竖井排水(D) 鼠道排水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A)泥沙淤积(B)冲刷渠床(C)与设计一样(D)水深减小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A) 灌溉面积(B) 灌水定额(C) 灌水次数(D) 灌水日期(E) 作物种植比例(F) 灌溉定额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A) 毛流量(B) 损失流量(C) 净流量(D) 加大流量(E) 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F)最小流量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A) 气象条件(B) 土壤条件(C) 灌溉措施(D) 耕作措施(E) 作物生育阶段(F) 排水措施4、灌区渠系建筑物中,下面那些是穿插建筑物〔BCDE〕。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 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 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 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 吸湿水(B) 薄膜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B)(A) 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A)明沟排水(B) 暗管排水(C) 竖井排水(D) 鼠道排水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A)泥沙淤积(B)冲刷渠床(C)与设计相同(D)水深减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A) 灌溉面积(B) 灌水定额(C) 灌水次数(D) 灌水日期(E) 作物种植比例(F) 灌溉定额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A) 毛流量(B) 损失流量(C) 净流量(D) 加大流量(E) 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F)最小流量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1.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这一地区远离海洋,雨量稀少,特别是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3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即: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3.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水稻灌溉地带。
4.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①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措施:①蓄水、保水措施;②调水、排水措施。
6.农田水分存在的4种基本形式:①大气水②地面水③土壤水④地下水7.能被植被根系吸收的水,称为有效水;能被土壤吸收的水,称为无效水。
8.土壤含水率的上限:田间持水率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大于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9.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又称最大吸湿量,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10.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是的土壤含水率。
11.作物需水量定义:生长在大面积上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12.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3.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
14.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①生理需水: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
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②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16.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浇灌与排水工程学浇灌排水:运用人工干预方式,采用浇灌或运用降雨田间土壤水分和排除农田多出水分。
精量浇灌:精确估算出农作物生长必需旳浇灌水量,并采用高效旳节水浇灌技术将此水量精确而均匀旳灌入作物根系层土壤中。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旳状况及其对应旳养分、通气、热状况。
我国水资源现实状况:水资源局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浇灌地带旳划分旳根据:根据不同样地区及农作物对浇灌排水旳规定,按降雨量划分:常年浇灌地带:降雨量不不小于 400mm/年。
不稳定浇灌地带:400-1000mm/年,东北和黄淮海地区。
水稻浇灌地带: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1000mm 以上。
1、非充足浇灌制度:是在有限浇灌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旳产量目旳,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派旳浇灌制度。
农作物旳浇灌制度:是指旱作物播种前(或水田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旳灌水次数,每次灌水旳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浇灌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旳灌水量。
浇灌定额:农作物在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采用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旳浇灌制度,作物重要根系吸水层。
作物水分亏缺:当作物植株旳蒸腾失水超过作物根系吸水时,导致植物细胞体内储水量减少,叶水势减少作物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旳生育时期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旳环节;每个人在同一位置取三个土样。
环节:1.称取土壤铝盒质量 m12.取土 3 称重 m2 4.烘干 5.称重 m3 6.计算公式:含水率=m 水/m 土x100%土壤水分旳存在形式;固态、汽态、液态(吸着水:不能被运用其上限如下旳水为无效水;毛管水:田间持水率和无效水之间旳水,轻易被植物运用,有效水;重力水: 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旳水影响土壤旳通气,这部分水称为过剩水,地下水位低,水很快排出根系层而不能被使用。
)水分入渗旳规律、特点及考斯加可夫计算公式入渗前土壤含水率θ0 很小时,地面初始入渗速度 i 1 很大,地面处旳含水率短时间内就靠近饱和含水率θs。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 应取(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吸湿水(B)薄膜水(C)毛管水(D)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B)(A)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 )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A )明沟排水(B)暗管排水(C)竖井排水(D)鼠道排水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A)泥沙淤积(B)冲刷渠床(C)与设计相同(D)水深减小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BCDF )。
(A) 灌溉面积(B) 灌水定额 (C) 灌水次数 (D) 灌水日期 (E) 作物种植比例 (F) 灌溉定额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 AE )。
(A) 毛流量 (B) 损失流量 (C) 净流量(D)加大流量 (E)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 (F)最小流量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E F )。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1.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这一地区远离海洋,雨量稀少,特别是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3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即: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3.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水稻灌溉地带。
4.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①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措施:①蓄水、保水措施;②调水、排水措施。
6.农田水分存在的4种基本形式:①大气水②地面水③土壤水④地下水7.能被植被根系吸收的水,称为有效水;能被土壤吸收的水,称为无效水。
8.土壤含水率的上限:田间持水率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大于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9.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又称最大吸湿量,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10.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是的土壤含水率。
11.作物需水量定义:生长在大面积上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12.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3.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
14.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5.作物需水量包括: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①生理需水: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
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②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16.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 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 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 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 吸湿水(B) 薄膜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B)(A) 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A)明沟排水(B) 暗管排水(C) 竖井排水(D) 鼠道排水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A)泥沙淤积(B)冲刷渠床(C)与设计相同(D)水深减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A) 灌溉面积(B) 灌水定额(C) 灌水次数(D) 灌水日期(E) 作物种植比例(F) 灌溉定额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A) 毛流量(B) 损失流量(C) 净流量(D) 加大流量(E) 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F)最小流量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利用人工干预方式,采用灌溉或利用降雨田间土壤水分和排除农田多余水分。
精量灌溉:精确估算出农作物生长必需的灌溉水量,并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此水量准确而均匀的灌入作物根系层土壤中。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灌溉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地区及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按降雨量划分:常年灌溉地带:降雨量小于400mm/年。
不稳定灌溉地带:400-1000mm/年,东北和黄淮海地区。
水稻灌溉地带: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1000mm以上。
1、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旱作物播种前(或水田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农作物在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采用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
作物水分亏缺:当作物植株的蒸腾失水超过作物根系吸水时,造成植物细胞体内储水量减少,叶水势降低作物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步骤;每个人在同一位置取三个土样。
步骤:1.称取土壤铝盒质量m1 2.取土3称重m2 4.烘干5.称重m3 6.计算公式:含水率=m水/m土x100%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固态、汽态、液态(吸着水:不能被利用其上限以下的水为无效水;毛管水:田间持水率和无效水之间的水,容易被植物利用,有效水;重力水: 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的水影响土壤的通气,这部分水称为过剩水,地下水位低,水很快排出根系层而不能被使用。
)水分入渗的规律、特点及考斯加可夫计算公式入渗前土壤含水率θ0很小时,地面初始入渗速度i1很大,地面处的含水率短时间内就接近饱和含水率θs。
随时间的延长,入渗路径的加大,入渗速度i t不断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i f,即接近该土壤的渗透系数K。
通常用入渗速度i t和累积渗水量I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描述入渗规律。
入渗过程分:渗吸阶段,入渗速度i t随着入渗时间加大不断减小,为非稳定流阶段;渗透阶段。
考斯加可夫公式:i t=i1t—a, 式中:i t是任一时间的入渗速度,以单位时间渗入土壤的水层厚度(mm/min或cm/h);i 1是第一单位时间末的入渗速度;t为入渗时间(min或h);经验指数α=0.3~0.8,一般土壤取0.5。
水分亏缺的定义和影响;(1)水分亏缺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抑制作物器官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影响光合与呼吸作用;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同化物运输;影响生化反应;影响对矿物质吸收。
(2)水分亏缺对作物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导致作物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降低,影响程度取决于水分亏缺的程度及发生水分亏缺的时间。
(3)有益作用:适度的水分亏缺有益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计算:经测定某灌区土壤干容重为1.41g/cm3,田间持水率为23%(重量比),冬小麦拔节期计划湿润层为0.6m ,日耗水量为3mm,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假定土壤初始含水率为20%(重量比),在无雨情况下还需多少天应进行灌溉?其灌水定额为多少?解: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可供水量为:W1=γ(θ0-θmin)H=1.41 ×(θ0-70%θf) ×600mm=1.41×(20%-70%×23%)×600mm=33mm 距离下次灌溉的时间为:t= W1/e=33mm/3mm/d=11d下次罐水定额为:W=γ(θf-θmin)H =γ(θf-70%θf)H =1.41×(θf-70%θf) ×600mm=1.41×(23%-70%×23%)×600mm =58.4 mm ( 584m3/hm2)2、灌水方法: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灌水技术: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4种灌水方法:地面灌水方法: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有毛细管作用下渗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地面灌水三种:畦灌法、沟灌法、淹灌法。
喷灌灌水方法: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将灌溉水加压或利用地形高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将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随后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微灌灌水方法:就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过滤,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又经常地、缓慢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地表下土壤的灌溉方法。
依水流由灌水器流出的方式,可分为滴灌法、微喷灌法和涌泉灌法。
渗灌灌水方法: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将灌溉水引入田间耕作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水流推进过程:①:灌溉水由田间渠沟或管道进入田块后,迅速沿田面的纵向推进,在水流推进的前缘形成一个明显的湿润前锋;②:水流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向土壤中下渗;③:当湿润前锋到达田块尾端,或到达田块某一距离,并已达到所要求的灌水量时,停止向田块灌水;④:田面水流继续向田块尾端流动,田面水流深度不断下降,向土壤内下渗的水量逐渐增加;⑤:田块首端水深先下降至零,地表面形成一落干锋面;⑥:落干锋面随田面水流和土壤入渗向田块尾端移动;⑦:落干锋面与湿润前锋在田块某距离处或尾端相遇;⑧:当田面完全无水,田间水全部渗入土壤转为土壤水。
灌溉方式的划分:根据灌溉水向田间输送与湿润土壤的方式划分。
灌水质量的衡定标准指标的意义:1、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Ea:是指应用某种灌水方法或某项灌水技术灌溉后,储存于计划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2、田间灌溉水储存率Es:是指应用某种灌水方法或某项灌水技术灌溉后,储存于计划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灌溉前计划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所需要的总水量的比值。
3、田间灌水均匀度Ed:是指应用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实施灌水后,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4、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Eg:有效入渗水量V 1(即作物蒸腾量)与有效入渗水量V1+深层渗漏水量V2+田间灌水径流失量V3+土壤棵间蒸发量和水分漂移损失水量V4+灌水不足区域所欠缺水量V0的总和的比值。
第三章以河流为水源的4种取水方式:无坝取水:灌区附近的河流水源丰富,河道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在河岸上选择适宜的地点作为取水口,修建取水建筑物,从河流侧面引水。
优点:工程简单、投资省、施工易、工期短、收效快;缺点:不能控制河道水位,常受河水涨落、泥沙运动以及河床变迁等的影响。
无坝渠首位置的选择:一般选择在灌区的上游,以减小坝高,使灌区农田大部分能自流灌溉。
设在河岸坚固、河床较稳定、河流弯道的凹岸。
取水口宜设在凹岸中点的偏下游处。
有坝取水:当河流水源较丰富,而水位较低,不能满足引水灌溉要求时,在河床上修拦河坝(又称壅水坝、溢流坝或滚水坝),抬高水位,以便自流引水灌溉。
这种引水方式叫有坝(或低坝)取水,所建工程称有坝渠首。
优点:引水口距灌区较近,缩短了干渠长度;缺点:增加了拦河坝(闸)工程;无坝渠首位置的选择:一般选择在灌区的上游,以减小坝高,使灌区农田大部分能自流灌溉。
抽水取水:河流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采取抽水取水方式。
优点:干渠工程量小;缺点:增加了机电设备和管理费用。
水库取水:当河流来水与灌溉用水不相适应,其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间的矛盾。
实现途径:修建大坝,用来蓄水、提高水位。
优点:能充分利用河流资源;缺点:工程量大,有库区淹没。
掌握坎儿井工程的引水原理坎儿井:高山雪水融化,开挖水平廊道截取潜流。
组成:竖井:是廊道开挖的工作井,用以出土和通风;地下廊道:是截取地下潜流和输水的通道;明渠:输送水到田间。
灌溉工程田、林、路的规划布置:沟—渠—路:道路布置在灌水田块的上端,位于斗渠一侧。
优点:农业机械入田耕作比较便利,道路拓宽比较容易。
缺点:机耕道要跨过所有的农渠。
沟—路—渠:道路布置在灌水田块的下端,界于灌水渠、排水沟之间。
优点:道路与末级固定沟渠不相交;缺点:农业机械进入田间须跨越沟渠,今后拓宽机耕道路也比较困难。
路—沟—渠:道路布置在灌水田块的下端、排水沟的上侧。
优点:方便农业机械入地,道路拓宽也比较容易。
缺点:道路要与农排相交,影响排水,且雨季易导致田块积水、道路受淹。
渠道进水口水位要求:保证所需要的控制高程,取水口一般设置在凹岸中点偏下游处。
计算:某灌区干渠向三个支渠配水全部实行续灌,干渠各段及各支渠长度如图示。
已知支一毛流量为3.0m3/s;支二毛流量为2.0m3/s;支三毛流量为1.6m3/s,干渠沿线土壤为重壤土(A=1.3,m=0.35),试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及干渠AD段的渠道水利用系数η干。
δ=A/Q m n:δ为每千米渠道输水损失;A渠床土壤渗透系数,m渠床土壤透水指数。
Qn为渠道净流量。
输水损失量:Q1=δLQn/100;毛流量=Q1+Qn.第四章输配水管网的工作制度:输配水管网的工作制度是指管道系统的运行工作顺序及进行输水、配水和灌水的方式。
续灌方式:上级管道向所有下一级管道同时配水。
特点:上一级管道和所有下一级管道内同时有水流通过。
轮灌方式:指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或逐一地向下一级管道配水或灌水的方式。
特点:下一级管道在灌水时期内是轮流工作的。
优点: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均较集中,有利于与农业操作、田间管理相配合,提高人工控制灌水的工作效率。
缺点:管道系统投资较大。
随机方式:由于灌溉系统面积较大、灌区内的用水单位多、各种作物种植比例分散,用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而采用随机取用水的方式(或称按需分配方式)。
特点:把管道系统各给水栓、配水井或出水口的取用水都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随机事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推算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
此种方式要求出水口以上的管网任何时候都有水。
(集中轮灌)灌溉组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轮灌编组应便于运行管理和农事田间管理;各轮灌组的流量应接近;轮灌组内同时工作的管道应靠近,便于控制和管理;轮灌组划分应有利于提高管道设备利用率和降低水头损失;各轮灌组管道的流量之和要与上一级管道供给的流量相适应;尽量照顾农业生产条和群众的用水习惯,要便于调配劳力和组织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