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的社会心态。
2023年度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课程课后测试题答案
2023年度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
基层人员培训课程课后测试题答案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1.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单选题)
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和谐友善爱国奉献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五个测量维度: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认知效能、( )。(单选题)
适应能力社会功能生活意义调节能力
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30年,我国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单选题)
15% 20% 25% 30%
4.心理健康素养是一个能综合反映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相关的理念、认知、(()、技能水平的健康指标。(单选题)
表现行为情绪感受
5.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考核指标中要求,(()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单选题)
80%和40% 100%和20% 100%和 40% 80%和20%
心理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以下哪个层面?(单选题)
躯体健康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单选题)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
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积极参与运动锻炼
3.以下对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医学标准:病理生理学基础
统计学标准:遵守人群道德规范
内省经验标准:符合客观体验
社会适应标准:符合社会人群分布特征
4.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个原则?(单选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1、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于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关
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什么转向什么?
答: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4、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什么发展思想?
答: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5、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答:1)中国经济增速下滑;2)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3)经济泡沫累积带来挑战;4)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带来挑战;5)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带来挑战;6)资源
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7)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8)经济发展的社
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9)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
6、什么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答: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
7、什么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答: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019年山东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doc
2019年山东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试题及答
案解析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重点在于()。
单项选择题
A、思想素质
B、工作能力
C、工作绩效
D、清廉状况
【答案】C
【解析】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故本题答案选C。
2、下列情况中,可使用“请示”行文的有()。
多项选择题
A、按要求如期汇报执行上级机关某项指示、意见的结果
B、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请上级作指示
C、平行机关之间意见产生分歧,请上级裁决
D、上下级机关之间涉及事务性具体事项的询问答复
【答案】B,C,D
【解析】CD请示,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做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
一种常用文体。请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下级机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而没有对策或没有把握,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的时候,要用请示;(2)下级机关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时,因涉及有关方针政策必须慎重对待,需要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要用请示;(3)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但由于职权、条件的限制,没有权力或没有能力实施这些办法,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时候,要用请示;(4)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上级机关给予解答时,要用请示;(5)下级机关之间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时,需要请示。A项不属于使用请示的范围,本题选BCD。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 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 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 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 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 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 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 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 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 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到脱真贫、真脱贫。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 社会治理
专题党课
阿依提拉·吾加木尼牙孜 博孜墩乡第二中学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
•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9山东考研答题必背知识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19山东考研答题必背知识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
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
解决纠纷,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第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
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坚持系统治理,增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增强法治保障,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即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
诉求。坚持综合治理,树立法治思维,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努力实现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第三,增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准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
好局面的关键。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提升对各类社会矛盾的
发现预警水平,即时排除、化解、处置各类矛盾风险。健全重大决策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
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将风险评估列为必经的前置程
序和刚性门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
精神卫生工作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精神卫生工作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等作了规定,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我国还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5—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法规体系和工作体系。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1)工作目标。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把握时代新特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4/理论思考
把握时代新特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y%马红梅/----------------------------------------------------------------------------------------
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衡量发展质量
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
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题中之义,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针对"新常态怎么干?”的问题,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要的,但抓经济工作、检验经济工作成效,要从过去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质量和效益有多好。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必然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贵州要发挥后发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坚持包容性发展,必须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机制,使发展成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意义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意义
作者:张源
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9期
摘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要还有精神方面的心理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所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既关系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关系着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还是塑造友善社会氛围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心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要还有精神方面的心理需要。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所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既关系到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关系着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还是塑造友善社会氛围的有效方式。
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从2016年我国为心理健康服务制定的第一个在宏观层面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短短几年间,文字叙述的改变代表的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地位的提升,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社会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在于激发多元参与主体的活力,群策群力化解社会矛盾,协调规范社会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凝聚社会共识,从而让整个社会呈现出安定又有活力的发展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社会治理目的,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元。比如,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有硬性的社会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要件,还需要有柔性的社会心理服务的保驾护航。
浅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协调好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因此其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及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试点地区成立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参与,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这说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党政部门。在核心主体之外,还有不同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核心主体内部有“条”与“块”之分,社会主体则有公益性组织与互益性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等。多元主体参与,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的共建特征。主体之间如何协调?核心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各负其责,积极协作,履责到位;党政部门在处理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时,要强化协商意识,淡化命令色彩;在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时,则要突出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与法律意识。惟其如此,方能联动各方,协调多元主体的行动一致性,提升主体之间互动响应的快捷有效性。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张慧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5期
摘要: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增加了一些加强社会创新治理的内容,对后期社会建设明确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一、社会治理的内在含义
社会治理顾名思义就是社会来治理,社会力量来治理。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把社会当对象,治理什么?治理社会,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社会矛盾,这是从字面上看,比较容易理解,当然这样理解是不准确的,所以这个不称之为定义,结合理论内容来解释,所谓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企事业单位、社区、个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努力,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对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它的内涵,一部分是看它的主体,谁来干。多元主体,以往的社会管理是依靠政府进行管控,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都在增强,所以社会治理必然是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社会的局面,社会各个方面多元共治。
第二部分是它的目标,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不同群体的共同付出,对不同社会群体存在的利益联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并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事件进行有效调节,增强社会活力。以前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哪里呢,维持秩序,维持社会秩序,现在不同了,如今的社会治理重心不仅要确保社会秩序,还是要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所存在的一些与利益有关的联系进行有效地调节,并且对社会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事件进行有效地处理,让社会更具有活力的同时,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2019年招聘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2020年招聘人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1、酸雨被称之为“空中死神”,它的PH值是()。
B、小于6
C、大于6
D、小于5.6
【答案】D 【解析】酸雨被人们称之为“空中的死神”,是因为它的pH值小于5.6,雪、雾、霜、露等方式的大气降水也可能成为“酸雨”。它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等被烟尘中的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后,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成为雾状的酸,随雨水降下,充满了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性物质。
2、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
A、党章、经济建设、关键少数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关键少数
C、党章、政治建设、关键少数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建设、关键少数
【答案】C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
3、近几年,我国都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这是国家()。
A、解决财政赤字的重要途径
B、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
C、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
D、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举措
【答案】A 【解析】发行国债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作用。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故本题答案选A。
4、关于人的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作者:暂无
来源:《前进》 2017年第11期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
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
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
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
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
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
2023年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心得感悟(5篇)
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新起点上,为了更高水平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今年推出了《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这是浙江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全文共9章66条,分别从总则、工作体制、风险防控、重点防治等九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学习,我在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本次条例的学习,增强对平安工作的思想认识,我充分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提供稳定和谐治安环境的根本途径。要牢固树立“社会治安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环境”、“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把综治工作的重心放在治安防范上,不断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健全激励机制,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
二是践行群众路线,防范风险化解。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学习枫桥经验,要将基层工作与群众利益相结合,要把握重在“稳”字、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立足于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要坚持问题导向,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着力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要善于抓住源头、抓住要害,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风险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三是深入依法治国,抓好法治建设。我作为政法委员要增强
依法履职能力,要养成按规矩办事、用制度说话的职业习惯,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乡村综治中心的建没,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写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023年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课程课后测试题答案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
培训课程课后测试题答案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1.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单选题)
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和谐友善爱国奉献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五个测量维度: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认知效能、()。(单选题)
适应能力社会功能生活意义调节能力
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30年,我国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单选题)
15% 20% 25% 30%
4.心理健康素养是一个能综合反映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相关的理念、认知、()、技能水平的健康指标。(单选题)
表现行为情绪感受
5.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考核指标中要求,O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O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单选题)80%和40% 100%和20% 100%和40% 80%和20%
心理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以下哪个层面?(单选题)
躯体健康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单选题)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
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积极参与运动锻炼
3.以下对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医学标准:病理生理学基础
统计学标准:遵守人群道德规范
内省经验标准:符合客观体验
社会适应标准:符合社会人群分布特征
4.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个原则?(单选题)
申论学习范文赏析健康中国主题《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申论学习范文赏析健康中国主题《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范文
|更加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人民日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美好追求。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健康中国建设的着力点主要是个体身心健康。同时也要认识到,个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心理健康紧密相关。领导人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这涉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要抓个体身心健康,又要抓社会心理健康。
开篇赏析
开宗明义,重点突出。通过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领导人讲话,强调健康中国建设既要抓个体身心健康,又要抓社会心理健康。
社会学意义上的健康是指个体和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协调性,表现为和谐的理想状态。这种和谐于个体表现为身心健康,于社会表现为社会心理健康。二者如健康社会之两翼,不可偏废。社会心
理健康影响着个体身心健康,而个体在维护好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积极追求进步,使身心、事业、家庭良性循环发展,则能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过渡段赏析
过渡段,先给出社会学意义上健康的概念,接着阐述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过去,我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聚焦于个体身体健康方面,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不大重视,更不要说关注社会心理健康。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心理健康尤其是社会心理健康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不仅包括个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身心健康需要,还包括社会心理健康需要。
构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任程远
摘要:社会心理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决定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平安中国建设的压舱石。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心态的培育、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危机的干预,并作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重大战略部署,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由心而治”的新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构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变革加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高发态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论断,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我国先后颁布制定的《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条文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依靠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服务,探索社会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为形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治”即“国治”,在社会层面上努力减少心理疾病、心理异常、心态失衡、行为异常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减少报负社会、危害社会等恶性案件的发生,防范突发性公共安全风险,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切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的社会心态。
A.自尊自信
B.理性平和
C.平等乐观
D.积极向上
参考答案:ABD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