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5篇
《哦,香雪》教案 1
作者: 加入日期:06-07-25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 2 难点:目的之 3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
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
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
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
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哦,香雪》教案篇一哦,香雪【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哦,香雪》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哦,香雪》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哦,香雪》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哦,香雪》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作为北方平原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散曲《哦,香雪》被誉为“北方欢乐神曲”。
其曲调欢快,情感真挚,反映出了百姓的快乐与悲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个《哦,香雪》精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散曲的内涵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高一必修上《文艺欣赏》课程。
教案结构分为引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步骤五个部分,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哦,香雪》的内容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哦,香雪》的曲调特点和文化背景,了解散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 学生能够掌握散曲音乐表现技巧,理解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3.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阅读、演唱等多维度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哦,香雪》的内涵及文化价值;4. 学生在欣赏散曲的同时,培养情感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哦,香雪》的前因后果和故事情节;2. 了解散曲的音乐表现技巧及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3. 了解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代年轻人中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如何在欣赏散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对我们现代生活的积极深远影响。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首先,我们可以播放一段《哦,香雪》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曲调和节奏,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个与众不同的音乐世界中。
随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散曲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以及散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Step 2 欣赏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故事欣赏,让学生逐渐了解《哦,香雪》的情节和内涵。
无论是演唱、朗诵,还是舞蹈表现,甚至是手游征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手段,为学生带来巨大的思维启发和学习内容。
《哦,香雪》教案5篇
《哦�香雪》教案1作者:加入日期�06-07-25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结合课后注释,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心得。
4.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意义、比喻等。
(2)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珍惜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教案:《哦,香雪》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哦,香雪》是一篇描写山村孩子香雪日常生活和学习条件的散文。
文章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现了香雪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山村教育的艰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香雪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山区孩子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香雪的精神品质。
难点: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理解课文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村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山村的美丽与宁静。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美丽的山村,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香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香雪的课文。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山村教育的艰辛,以及香雪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的光彩。
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填空、选择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哦,香雪板书内容:勤奋好学香雪乐观向上山村教育艰辛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雪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熟读,生字词已掌握。
(2)作文题目:《我心中的香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哦,香雪》,让学生感受到了山村教育的艰辛,以及香雪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的光彩。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悟《哦,香雪》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3. 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人物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香雪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心理变化,探讨其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中的主题思想,如人性、成长、爱情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语言特色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用词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敏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和鉴赏语言特色。
2. 难点:深入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行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课文鉴赏和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哦,香雪》全文。
2.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介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 人物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香雪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心理变化。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中的主题思想。
5. 语言特色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用词特点。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哦,香雪》的背景知识2.学会朗读表演《哦,香雪》3.培养学生语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感知段落意境,掌握朗读表演技巧。
2.借助朗读《哦,香雪》,感悟爱情真谛,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理解不同段落的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对《哦,香雪》背景知识的了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哦,香雪》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主题及产品形式。
2.口述内容辅以图片、音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体验。
3.自由讨论一下各自对《哦,香雪》的感受或理解,明确感性认识。
二、初读《哦,香雪》1.让齐桓公说起故事,介绍《哦,香雪》。
2.整个文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倩女离魂的爱情传说;第二部分,陌生人之间浅谈,表扬和赞美的话语;第三部分,情侣之间片刻的无言。
3.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
4.整体感受:抒情、美丽、即兴。
应该说,整篇文本是低语、轻轻呢喃,是俯在泉边抚摸着碧水,是秋夜中jazz乐的旋律。
5.初读后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情感体验,共同探讨。
二、重读《哦,香雪》1. 分段朗读: 大约每个小部分设一个小队,让学生负责穿插旁白,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情境表现。
2. 初步归纳:读完每段,让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感受,并让每组根据段落内容建立自己的表情、语调和点题,使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特色。
3. 合作排练:每个小组排练自己的部分,准备合成全文。
三、朗读《哦,香雪》1.前言:主持人对全体参与者进行述明:朗读的演讲分段分发,每段6秒钟的设定时间。
2.朗读表演:各小组依次朗读自己的部分,黑板上计时器驱动大家争分夺秒,紧张但又充满趣味。
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情感,适当停顿、低语是非常必要的。
3.展示互动。
展示自己排练内容,让每个人给出分析、表扬和建议,给予互相借鉴和砥砺的心理暗示。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运用《哦,香雪》的基本知识,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等。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哦,香雪》的原文、课文录音和相关图片。
2.PPT 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黑板、白板和相应的书写工具。
4.学生练习册和评价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 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与《哦,香雪》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入教学主题。
随后,教师可以用简短的动画片段或开放式问题,启发学生对话,引导他们对《哦,香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猜测。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哦,香雪》进行小组阅读。
每个小组由3-4 名学生组成,每人轮流阅读一小段,然后共同讨论答案。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等方面。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分析 (2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哦,香雪》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和小组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行为举止有哪些?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特点?•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它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何作用?•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 创作 (25 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延续、故事改编、人物设定或情感表达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或写作框架,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准确表达。
5. 展示 (15 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通过朗诵、表演、PPT 展示等方式展示创作成果。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哦,香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创作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哦,香雪》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农村女孩香雪的奋斗历程,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香雪在城市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她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重点: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为了改变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圈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香雪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香雪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品质,以及她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8.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哦,香雪》板书内容:1. 香雪的性格特点:聪明、勤劳、善良、坚定、乐观2. 香雪的奋斗历程:农村 > 城市打工 > 积攒钱财 > 回家乡发展3. 关注农村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雪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答案:香雪性格特点:聪明、勤劳、善良、坚定、乐观。
对家乡发展的影响:积攒钱财,回家乡发展,带动家乡经济。
2. 作业题目: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编写一个关于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哦,香雪》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一个农村女孩的奋斗历程,培养了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香雪的性格特点和奋斗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发展问题也产生了关注。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陌生感,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引导。
《哦,香雪》教学设计【7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7篇】《哦,香雪》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一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从标题入手激发学校情趣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香雪在一个怎样的姑娘?题目怎样理解?明确:标题中的“哦”:(1)哦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2)哦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以写女性的题材见长的女性的作家,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一系列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坛女性人物画廊。
三、探究思考,把握主题与人物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事安排在处于封闭状态的大山之内?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哦,⾹雪》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第三课的第⼆篇课⽂,讲述的是改⾰开放之初⽕车的开通给边远⼭村带来的新鲜事⼉。
⼩说的主⾓是以⾹雪为代表的⼏位姑娘,他们对⽕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活所发⽣的的微妙的新变化。
同时,⽕车的到来,也给她们的⽣活带来了⼀些⼼理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三课《哦,⾹雪》课⽂原⽂ 如果不是有⼈发明了⽕车,如果不是有⼈把铁轨铺进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沟这个⼩村。
它和它的⼗⼏户乡亲,⼀⼼⼀意掩藏在⼤⼭那深深的皱褶⾥,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
它勇敢地盘旋在⼭腰,⼜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道⼭粱,朝着神秘的远⽅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们挤在村⼝,看见那绿⾊的长龙⼀路呼啸,挟带着来⾃⼭外的陌⽣、新鲜的清风,擦着台⼉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过。
它⾛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沟站脚呢,台⼉沟有⼈要出远门吗?⼭外有⼈来台⼉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有⽯油储存,有⾦矿埋藏?台⼉沟,⽆论从哪⽅⾯讲,都不具备挽住⽕车在它⾝边留步的⼒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沟”这⼀站。
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和台⼉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沟有⼀群⼗七、⼋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车。
有⼈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发出的⼀、两声娇嗔的尖叫。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沟太⼩了,⼩得叫⼈⼼疼,就是钢筋铁⾻的巨龙在它⾯前也不能昂⾸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台⼉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都⽅向开往⼭西的这列⽕车在这⾥停留⼀分钟。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铁凝。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以及小说所反映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山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山村生活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山村生活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山村女孩的梦想和追求。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作者铁凝及其作品。
- 讲解小说的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 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了解香雪的生活环境和她对铅笔盒的渴望。
3. 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香雪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作者介绍、情节梳理以及香雪的人物形象分析。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梦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铁凝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且通过讨论,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细节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细节分析和讨论。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小说中所展现的时代风貌和人性之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中火车、铅笔盒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1)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2)体会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特别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的经历?也许是一个玩具,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次旅行。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香雪,也有着她深深渴望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哦,香雪》,去看看香雪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铁凝,1957 年生,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等。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常常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心灵世界。
2、写作背景《哦,香雪》写于 1982 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描写,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讲述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
香雪为了换取一个自动铅笔盒,勇敢地登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铅笔盒,独自走三十里夜路回家的故事。
2、小说围绕香雪主要写了哪几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登上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
(5)香雪独自走夜路回家。
(四)人物形象分析1、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
(1)纯朴善良:香雪在火车上与其他乘客交流时,表现出了她的纯朴和善良。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香雪的美好品质。
2、让学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2)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和景物描写的妙处。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的主题,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多种多样,火车、汽车、飞机等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交通还相对落后。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小山村,去认识一位叫香雪的姑娘,看看她和火车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铁凝,1957 年生,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等。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背景介绍《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台儿沟的故事。
火车的开通,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冲击。
(四)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与火车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有香雪、凤娇等。
)(五)文本研读1、分析香雪的形象(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怎样的情景?(明确:“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香雪的胆小?(明确:比如在火车到来时,香雪总是躲在后面。
)(3)那香雪又有勇敢的一面吗?体现在哪里?(明确:她为了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勇敢地踏上火车,走了三十里夜路回家。
)(4)从香雪与其他姑娘的对比中,能看出香雪怎样的特点?(明确:凤娇等姑娘更关注火车上的头饰、手表等物品,而香雪更关心学习用品,体现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哦,香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4.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评估。
3.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表现。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哦,香雪》的文本。
2. 作者相关作品的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哦,香雪》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时间1. 本章节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引入新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哦,香雪》,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认识其他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作品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对作品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3. 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阅读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情节、人物和主题。
3. 情节梳理: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
4.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主题探讨: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合作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作品和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七、课后作业2. 选取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分析其对主题思想的贡献,并写成短文。
八、课程资源1. 小说《哦,香雪》文本。
2. 作者相关资料和作品分析文章。
3. 社会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小说创作时期的社会状况。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其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受小说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 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把握其性格中的纯真、善良和自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理解小说中火车开进深山这一情节的象征意义。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难点21 探讨小说的主题内涵,理解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朗读法:通过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学过程1、导入11 介绍作者铁凝及其创作风格。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展示一些关于乡村生活和火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读课文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抓住小说中的情节片断分析“香雪”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分析“铅笔盒”的象征义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反思中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一、
导入
简介作者,同学畅谈阅读文本后的感受
二、
重点人物研习
交流探讨
、
你对香雪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喜欢她吗?
2、
阅读过程中对于香雪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小结归纳:
外貌:美丽清纯
内心: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
三、
难点研习——铅笔盒的象征义
讨论交流下列观点:
①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②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小结归纳: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文化、文明,它促使香雪迸发热情,产生接受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勇气和胆量
四、
主题概括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或对香雪的认识给课文添加副标题
五、
拓展延伸
设想二十年后的台儿沟和香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香雪》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
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复述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三、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四、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
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
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一、读赏人物形象: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
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
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明确: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
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
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
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
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
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
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
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
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
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
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
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