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A卷(无答案)浙教版
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A卷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农民将麦杆等焚烧在田里
B.改用氢气为原料冶炼金属
C.用无磷洗衣粉代替有磷洗衣粉
D.用无铅汽油代替有铅汽油
2.下列能源中被认为在我国南方农村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是()
A.煤
B.沼气
C.氢能源
D.草木
3.“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下列选项中不利于
...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是()
A.风能的开发、利用
B.氢气燃料的开发、利用
C.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D.煤和石油的开发、利用
4.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石油可直接作为飞机的燃料
5.我们提倡使用下列产品,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无氟冰箱
B.加碘食盐
C.无磷洗衣粉
D.无铅汽油
6.原子核能是由于()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B.原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能量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D.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7.2005年5月19日河北承德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中泄漏的瓦斯遇电
火花容易爆炸,这说明瓦斯具有()
A.腐蚀性
B.可燃性
C.剧毒性
D.脱水性
8.杭州西湖边上的旅游车采用人力作为驱动动力,替代了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机动车,这样可减少
SO2、CO等污染物的排放.若要检测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可采用物质X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X +5CO==I2+5CO2,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可探测X的化学式是()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材分析
第四章内容的编写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让学生了解STSE关系,深化对科学的认识,关心科学技术进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上的资源与环境。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索取必然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本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能源及其利用”、“低碳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内容在知识与技能上的要求不高。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能够对材料进行客观分析,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读图、阅读、思考与讨论,收集相关素材等。但是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看待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知道人口增长快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3)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
(4)知道目前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知道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1.如图所示的环境问题是指()
A.工业污染
B.人口增长过快
C.资源匮乏
D.生态破坏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污水处理后排放
C.为了牟取暴利,可随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石油、煤)
3.目前,地球总人口已超过70亿,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有()
①粮食不足②交通拥挤③住房紧张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有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酸雨的产生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造成的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促进农业增产丰收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5.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有关环境问题叙述中与主题相符的是()
A.保护空气,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B.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0.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减少化学对环境的负而影响
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总人口达13亿,平均每年人口净增达0. 13亿。材料二:中国粮食总产量达4.9X10$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只有402千克。
材料三:我国缺水城市有300多个,全国缺煤约3X10’吨,45种主要矿产小已有10多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四:我国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万吨,排放废水360亿吨,每年产生固体垃圾约6. 2亿吨。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科技造福人类》(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科技造福人类》(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科技造福人类》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
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科技对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科技产品有较高的兴趣。但学生
对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还不够,对科技与环境、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
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
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科技发展给人类
带来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科技对环境
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科技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科技给生活带
环境科学教案
环境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环境科学,学生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理论基础,了解环境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
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
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
二、教学内容
1. 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环境科学的定义、范围和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概述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环境要素与环境问题:介绍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大气、水体、
土壤和生物等,并重点讲解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
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包括
减排、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等,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生动的事例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
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以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环境科学
的概念、范围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
的辩论。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周
边的垃圾、种植绿化植物等。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
责任感。
5.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激励他们对环境科学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兴趣。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1-第四章 人口与发展
4、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死亡率 高,并达到均衡; (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 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 并达到较低的水平,出生率也开始 下降; (4)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 下降并达到较低水平,并重新达到 均衡; (5)绝对衰减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 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 长状态。
1237
1135 1025 957 884 826 774
1993
1994 1995
118517
119850 121121
1346
1333 1271
2004
2005 2006 2013 2014
不同时期环境特色与人口增长速度对比
时 期 环境特色 采集、狩猎为生,受环境限制大
人口增长 速度
史前时代
缓慢
农业社会
食物供应较充足、稳定
较快速
工业革命以 后
农业、工业进步,就业机会增加, 医疗卫生改善
更加快速
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第七个10亿
2011年
12年
世界人口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在逐渐缩短。
高死亡率是前工业社会世界人口特征之一。但自18世纪中叶, 死亡率开始持续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一直延续到19世纪。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4
人类进展与环境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
它自然的引出本节所要讨论的对象——环境问题。本
课时要紧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进展面临的
问题之一-----人口问题,围绕人口进展与环境的关系
及人类进展中显现的问题而展开。通过人与环境之间
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阻
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稳。本
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培养学生建立人类社会进展受到环境制约,走科学之
路,实现可连续进展必须要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的价值观念。
2.重点、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兼有的内容 3.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形;
通过“对话”讨论来猎取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
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预备:(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歌曲观赏:《漂亮的草原我的家》
阅读材料:联合国将“人口、进展与环境”定为21世纪第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资料说明,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费、
白费和资源匮乏正在摧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饮用水的
短缺,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农作物的减产使人与环境的矛盾
更加突出。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阿拜德在2001年“世
界人口日”致词中说,生活在地球上的几十亿人拥有同样
的妄图:安全的生活、充裕的空间、……我们只有有限的
时刻来纠正
威逼地球的不平稳,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生活在哪里,每一
个人都有这份责任。 (健康报2001.07.11)
九年级科学下册 4.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
生关注环境问题。
3、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环境问题的事例及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图片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动画:地球
屏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图片:地球上各处美景。
视频:人类遇到的问题。
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
师:人口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通过读图来说说你获得了哪
些信息?
学生活动:
生:通过读图,学生应获得这样的信息:人口问题
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尚不构成问题,或是
一个小问题。而现在,特别是近几十年,人口
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使人
口问题突现出来。
思考:那为什么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急剧增长?(引导学生讨论)
(1)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政治解放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导致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所致。
所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主要矛盾。
板书: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
讨论:请你谈谈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学生活动:由于9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这方面
2024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教案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第一课时植物的根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根系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2)能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
(3)知道影响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让学生学会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植物的根的观察和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
【难点】
影响植物的根的分布的因素。
教学过程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38~1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陆生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一株植物所有的根的总称叫做根系。
2.许多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对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另外,组成根系的每条根都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3.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根的数目较少,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而须根系根的数目较多,无明显发达的主根,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4.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肥力、通
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密切相关。
5.缺水地区生长的植物的根往往比水源充足地区生长的植物根更为发达。在农业生产上,常利用控制水、肥等来调整作物的根系,以达到丰产的目的。
【教师点拨】
须根系中也有主根,只是主根不发达、不明显。
(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根系所占的土地面积往往大于茎、叶的面积,其优点是能增大植物根系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面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直根系入土较深,须根系入土较浅;双子叶植物大多为直根系,单子叶植物大多为须根系;网状形叶脉的植物一般为直根系,平行叶脉的植物则往往为须根系。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
介绍: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各种问题。这些
环境问题不仅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威胁着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其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学习目标:
1. 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提倡环保行为,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2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2. 学习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常见的分类,包括但不限
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垃圾处理等。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环境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3. 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15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然后列出该环境
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可能危害和影响。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环境问题以及其危害。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讨论,并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5. 家庭作业(3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教学扩展:
- 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或志愿者组织代表来校园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 学生可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例如制作海报、举办演讲比赛或参与城市清洁行动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
请收集有关材料和事实,说明我国目前为什么不能走前面两种道路,而必须走可 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引领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3.活动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1)环境要素: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人 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知识引领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3.活动思考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三种观点。 观点1 :把能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先把经济发展起来,等到拥有更加强大的经济 实力以后,再来解决环境问题; 观点2 :利用发达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高投入、高技术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来解 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观点3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的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引领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限量捕捞,实施休渔期制度
发展水产养殖可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四章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D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四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D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学会了 (共4题;共14分)
1. (4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向________索取越来越多的________.而当今人口的急剧增长,不仅对________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且会给________造成一定的破坏.
2. (1分)人口过度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的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3. (4分)如图是“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图示,根据图示回答:
(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粮食必然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将________,并使粮食不足,造成饥饿,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4. (5分)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________ 问题、
________ 和 ________ 问题、________ 和________ 等问题已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理解了 (共11题;共25分)
5. (2分)从全球范围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是()
A . 资源相对短缺
B . 能源相对匮乏
C . 工业迅速发展
D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6. (2分)下列有关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唯一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B . 为了满足人类不断扩大的需要,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科学概论教案
环境科学概论教案
教案标题:环境科学概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2.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3. 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5.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环境科学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 介绍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2. 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三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3.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第四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科学的内容;
浙教版九年级教案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文档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概括总结.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观点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必定地区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生物特色: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计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率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必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
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色:必定地区内的所有种群,即地区内的所有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互相关系:有食品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
生殖关系等,此中食品关系最主要。
生物散布特色:垂直散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必定自然地区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靠于植物。
4.损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天气变化异样、动植物质源枯竭、等。(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要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样生物对非生物要素有不一样的要求。
.
精选文档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优秀———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栽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栽种
(3)荒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优秀——----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经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要素一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含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周周清 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周周清清课件:第4章 可持续发展(共15张PPT)
后治理 ④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⑤少生孩子多种树
枫
9.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状况”图表,说明了( B )
土地 径流量资源总 量居世界位次 第三 耕地 第四 矿产 第三 森林 第六 河流年 第六
人均占有量相 当于世界人均 值
1 3
1 3
3 5
1 5
1 4
①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缺乏 ②我国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枫
②在容器中加入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水,并同时放到阳 光下照射,每隔15分钟测量各容器中水的温度值;将测 量的结果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进行分析论证。 请设计并画出此表格。
时间温度容器颜色 黑 红 黄 15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白
枫
(2)若上述猜想得到了证实,请以此为依据,分析企鹅背部黑
检测内容:4.1~4.4
枫
1.人口过快增加会导致( D ) A.人均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 B.森林资源被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出现能源危机 D.以上都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化石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1)“低碳经济”或“低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理念? (2)“低碳经济”或“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