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新选.
中医学概论习题(附答案)
A1型题1.患者临床见一派气虚之象,以补气为治疗方法,处方中有人参,该处方中不能有以下哪种药物:(E)A.当归B.黄芪C.炙甘草D.白术E.五灵脂2.患者脘腹冷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腹满食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应选用何种方药:(C)A.四君子汤B.四物汤C.理中丸D.肾气丸E.大承气汤3.面色白,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
八纲辨证属于以下哪种类型:(C)A.血虚证B.表证C.气虚证D.实热证E.虚热证4.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此证型应用何类中药:(B)A.温热药B.寒凉药C.补虚药D.润燥药E.祛湿药5.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稀,舌苔薄白,脉浮。
针对该患者鼻塞的症状,应选用以下何种药物:(D)A.麻黄B.桂枝C.菊花D.辛夷花E.桑叶6.患者畏寒肢冷,夜尿多,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应选用以下何种方药:(A)A.肾气丸B.六味地黄丸C.四物汤D.八正散E.温胆7.患者,男,70岁,习惯性便秘,舌淡红,脉缓.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A)A.火麻仁B.郁李仁C.松子仁D.芒硝E.桃仁8.患者颜面及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心悸,失眠,应首选药物是:(A)A.茯苓B.猪苓C.泽泻D.车前子E.薏苡仁9.患者痰多易咳,色灰,咳嗽,气喘,舌淡苔白腻,脉滑.应首选的药物是:(C)A.清热化痰药B.止咳平喘药C.温化寒痰药D.辛温解表药E.平抑肝阳药10.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舌苔黄,脉紧,处方中不应选用的药物是: (C)A.金银花B.生姜C.防风D.辛夷花E.1-3题共用题干患者面色淡白,唇舌爪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多梦,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脉细无力,1.替该患者进行八纲辨证,此病症属以下何种证型: (A)A.血虚证B.阴虚证C.阳虚证D.气虚证E.表虚证2.该病证应选用何种治疗原则: (A)A.补血B.补气C.化血化瘀D.滋阴E.温阳3.应选用哪个代表方剂: (B)A.补中益气丸B.四物汤C.理中丸D.四君子汤E.肾气丸4-7题共用题干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舌苔薄白,脉浮,4.此病八纲辨证中属:(B)A.里B.表C.寒D.热E.虚5.若该病人恶寒重发热轻,鼻涕色白清稀,口不渴,应进一步考虑病证属:(C)A.里B.表C.寒D.热E.虚6.在以上病证基础上,再出现恶寒无汗,脉浮紧,证型属于:(C)A.表实证B.表虚证C.表里同病D.里热证E.里寒证7.根据以上症状,应选用哪种方药:(B)A.桂枝汤B.麻黄汤C. 大承气汤D.小承气汤E.白虎汤8-10题共用题干患者咳嗽痰多,痰白易咳出,胸膈痞满,恶心呕吐,舌苔白润,脉滑,8.该病证属于何种咳嗽:(C)A.痰热咳嗽B.寒痰咳嗽C.痰湿咳嗽D.肺燥咳嗽E.肺热咳嗽9.可选用哪种方药:(C)A.贝母瓜蒌散B.桑杏汤C.二陈汤D.温胆药E.清燥救肺汤10.若该患者咳嗽日久,可选用“培土生金”的治疗方法,其中土属于哪脏:(C)A.心B.肝C.脾D.肺E.肾B1型题共用备选答案A.先煎B.后下C.另煎D.包煎E.烊化1.龙骨入汤剂的煎法是:(A)2.人参入汤剂的煎法是:(A)3.紫苏入汤剂的煎法是:(B)4.灶心土入汤剂的煎法是:(A)5.阿胶入汤剂的煎法是:(E)共用备选答案A.口B.舌C.鼻D.目E.耳1.肝开窍于:(D)2.心开窍于:(B)3.脾开窍于:(A)4.肺开窍于:(C)5.肾开窍于:(E)共用备选答案A.表证B.里证C.虚证D.表证与虚证E.寒证1.浮脉主病为:(A)2.沉脉主病为:(B)3.虚脉主病为:(C)4.实脉主病为:(实证)共用备选答案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精神不振D.面红如妆E.语言清亮1.假神病人的临床表现:(D)2.少神病人的临床表现:(C)3.失神病人的临床表现:(C)共用备选答案A.凝滞B.重浊C.多动D.易伤肺E.收引1.风性(C)2.湿性(B)3.燥邪(D)4.暑邪(D)5.寒邪(A)6.火邪(D)共用备选答案A.胃B.小肠C.大肠D.膀胱E.胆1.肺与(C)相表里2.脾与(A)相表里3.肾与(D)相表里4.肝与(E)相表里5.心与(B)相表里6.心包与(B)相表里共用备选答案A.发散,行气血B.收敛固涩C.补养和缓D.软坚润下E.渗湿利水1.咸味能(D)2.淡味能(E)3.甘味能(C)4.辛味能(A)5.苦味能(D通泄,清泄,降泄,燥湿)6.酸味能(B)共用备选答案A.精B.气C.血D.津液1.(B)能生血2.(B)能行血。
中医学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以上都是2. “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望B. 闻C. 切D. 问3.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物质包括哪些?A. 气、血、津液B. 精、气、神C. 精、气、津液D. 气、血、神4. 五行学说中,木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5. 以下哪个脏腑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肺C. 脾D. 肾6.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什么?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诊断为主7. 中医认为,人体的“三焦”是指什么?A. 三个不同的脏腑B. 三个不同的经络C. 上、中、下三个部位D. 三种不同的气血运行路径8. 以下哪个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A. 针灸B. 按摩C. 草药D. 手术9. 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强调的是什么?A. 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B. 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法C. 根据病人体质选择治疗方法D. 根据病人年龄选择治疗方法10. 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精气神”分别对应哪三个层次?A. 物质、能量、意识B. 意识、能量、物质C. 能量、物质、意识D. 物质、意识、能量答案:1-5 D A A C C6-10 A C D A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共同维持的。
2. 中医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
3.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方法,其中“切”指的是_________。
4.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_________。
5.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药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医药学概论(8545)中医药学概论第一次形考_0004-四川电大-课程号:5108545-满分答案
【标准选择】:A
3.五脏中主血脉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标准选择】:A
4.五行相生正确的是()
A.木生水
B.火生金
C.金生木
D.土生金
【标准选择】:D
5.刘完素属于()
A.寒凉派
B.补土派
C.滋阴派
D.攻下派
【标准选择】:A
6.《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神农
B.华佗
C.张仲景
A.错误
B.正确
【标准选择】:A
4.五行中火克木。
A.错误
B.正确
【标准选择】:A
5.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A.错误
B.正确
【标准选择】:B
【标准选择】:D
17.人体组织结构中属阳的是()
A.体表
B.体内
C.四肢内侧
D.五脏之肝脾肾
【标准选择】:A
18.五脏属金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标准选择】:D
19.津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滋润营养
B.化生血液
C.固摄血液
D.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平衡
【标准选择】:C
20.以下不属于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共消共长
D.阴阳相互转化
【标准选择】:C
、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阴阳学说可以指导疾病的诊断。
A.错误
B.正确
【标准选择】:B
2.根据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一般而言,治疗上把握“五脏宜泻”“六腑宜补”的原则。
第一章中医学概论0
中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题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白然界存在着统一的思想2.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3阴阳:是对自然养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
,肝为:2中医学病理总纲是: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2.(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阳之守也_,阳在外”:阴之使也.3.(类经附翼。
医号)提出:”动极者镇之以:_静;__,阴亢者胜之以:__阳__.4.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应是:损其有余_,或:实者泻之.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应是:补其不足_,或:虚者补之.6.(尚书。
洪范)概括五行的抽象特征:”木日:_ 曲直;,火日:_ 炎上, 土爰: 稼穑,金日: 从革_,水日:_ 润下”7五行相生顺序是:_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__,循环往复.7.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 氷克火, 火克金, 金克水,循环往复.8.五行相克顺序与:相克, 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相克, 相反.因此,相侮又称”:反克_”或称”:反悔”.9.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肺金,又可反侮:肾水, 心火之气不足,既可导致:肾水, 相乘,又为:肺金, 所侮.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土关系.11.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脾病传肾是影响心是: 孑病及母_;影响肝是: 土侮木_,;影响肺是: 母病及孑12.(难经。
六十九难)指出:”虚则补其实则泻其13.:上半身属:腹部属:四肢外侧属:四肢内侧属_:15.1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证, (黄帝内经)称为”:17.18.对阴阳偏衰的治疗,的原证,提出了阴中求:的治法.19.20..21.阴阳互根中,有阴无阳谓之”:有阳无阴谓之”22.2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弧阴不生,独阴不表”属于阴阳24.五味的五行归类,其中属于味,属于味,味.25.,其中属于属于的是:属于”土”26..27.“肝火犯肺”关系,即_关系,又称”:28.(素问。
中医药学概论_习题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C5.C二、多项选择题6.BCDE7.BC8.ACE9.ABCDE 10.ABCD 11.ABCD三、填空题1、整体观念;脏腑经络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整体观念的内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与人与环境的统一,含(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2.简述辨证论治的内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辨证和论治构成了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
辨证论治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治疗效果来检验。
六、论述题试述你对辨证论治的理解答: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含了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反应能力(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
如: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学概论 选择题考试复习
绪论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黄帝内经》。
2.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新修本草》。
3.最早记载方剂的书籍是《五十二病方》。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⒈八纲:阴、阳、里、表、寒、热、虚、实⒉五行:木、火、土、金、水;⒊四气:寒、热、温、凉⒋五味:辛、甘、酸、苦、咸;⒌六淫:风、寒、暑、湿、燥、火⒍五脏:肝、心、脾、肺、肾;⒎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⒏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⒐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⒑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一、阴阳学说1.阴阳的对立制约①凡用阴阳属性概括的相关联的事物都是对立矛盾的;②对立双方还存在着互相制约的特性,如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2.阴阳的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内在依据:阴阳依存)3.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八纲辨证”以阴阳为总纲,大凡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
4.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正气:阴液和阳气;邪气:阴邪和阳邪。
实证:邪气盛;虚证:正气虚。
热症:①阳邪盛—实热证;②阴液虚—虚热证。
寒症:①阴邪盛—实寒证;②阳气虚—虚寒证。
二、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属性概括。
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温热、向上、升腾;“土”:生化、承载、受纳;“金”:肃杀、收敛、清洁;“水”: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5.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母子(相生)关系的转变母病及子:“水不涵木”;子病犯母:“子盗母气”肝属木、心属火,肝病传于心,属母病及子乘侮(相克)关系的转变(1)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乘,以强凌弱)。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B3.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触5.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听、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的“五脏”包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整体观念D. 个体化治疗E. 预防为主答案:ABCDE3. 中医的“八纲”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2.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人体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答案:正确3. 中医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
()答案:正确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答案:正确5. 中医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答案: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中医药学概论 复习题
《中医学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A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B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 清心安神滋阴养血D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E 滋阴养血镇心安神2.下列外用具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效,为五官科常用药的是()A苏合香 B石菖蒲 C菊花 D冰片 E生石膏3.下列既可治疗肺虚久咳,又可治疗蛔厥腹痛的药物是()A 乌梅B 金樱子C 白果D 肉豆蔻 E赤石脂4.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 )A 往来寒热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大便秘结E 苔白脉弦5.生化汤的功用是( )A 活血通络调经止痛B 活血化瘀养血调经C 活血通络养血调经D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E 温经散寒调经止痛6.关于"虚里"部位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位于左胁下B. 位于左四、五肋间C. 为心尖搏动处D. 在乳头下E. 位于乳头内侧7.入睡后汗出,醒时汗止,称为()A 盗汗B 绝汗C 自汗D 大汗E 战汗8.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的作者是()A张仲景 B黄帝 C王叔和 D张景岳 E巢元方9.心烦失眠,咽干欲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为何证?()A 心肾不交B心气虚C心火亢盛D痰火扰神E心阴虚10.“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肝11.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12.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13.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14.茵陈蒿汤的主治证是( )A 伤寒少阳证B 肝郁脾滞证C 胆胃湿热证D 肝郁血虚证E 湿热黄症证15.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 生黄芪B 地龙C 赤芍D 当归尾E 川芎16.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是( )A 肝阳上亢B 风痰上扰C 肝风上扰D 心肝阳亢E 外风挟痰17.以下哪项与滑脉无关?()A. 应指圆滑B. 主痰饮C. 见于妊娠D. 往来流利E. 夏季的主脉18.下列既能益肾固精,又能补脾止泻药物是()A 山茱萸B 覆盆子 C枸杞子 D 金樱子 E 芡实1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甘草的功效()A调和诸药 B祛痰止咳 C燥湿利尿D缓急止痛 E清热解毒20. 下列药物中,既能固精又能补肾阳的药物是()A 煅牡蛎 B桑螵蛸 C巴戟天D海螵蛸 E金樱子二、填空题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和阴阳相互转化。
中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B: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答案:D2.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A:心B:脑C:脏腑D:五脏E:经络答案:D3.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脑B:心C:五脏D:脏腑E:经络答案:B4.五脏中,被称为“将军之官”的是()A:肝B:心C:肾D:脾E:肺答案:A5.异病同治的着眼点是()相同A:体征B:疾病C:症状D:病因E:证候答案:E6.人体这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以下能够反映人的生理信息的是()A:舌B:寸口脉C:面部D:手E:耳答案:ABCDE7.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A: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B:人体自身的整体性C: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D: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E: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答案:ABE8.中医学辨证论治中,辨证主要辨()A:辨治疗方案B:辨病因C:辨病性D:辨邪正关系E:辨病位答案:BCDE9.同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证候不同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体现了同病异治。
()A:对B:错答案:A10.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是气。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阴阳之征兆”指的是()A:内与外B:动与静C:水与火D:上与下E:寒与热答案:C2.下列哪一项属于阳的症状?()A:神疲乏力B:面色晦暗C:身热躁动D:脉弱无力答案:C3.在大失血、产后等血虚状态吃人参,体现的是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A:阴阳平衡B:相互转化C:对立制约D:互根互用E:阴阳消长答案:D4.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肺B:肾病及心C:心病及脾D:心病及肾E:心病及肝答案:C5.生气后咳嗽咯血的肝火犯肺证,应使用的方法是()A:滋水涵木法B:培土生金法C:培土制水法D:泻南补北法E:佐金平木法答案:E6.药味中,属于阴的是()A:辛味B:咸味C:酸味D:苦味E:甘味答案:BCD7.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水与金B:金与木C:木与火D:土与水E:水与火答案:BDE8.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泻南补北法B:金水相生法D:益火补土法E:滋水涵木法答案:BDE9.阴阳相互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
《中概》试卷 B
《中医学概论》试题B卷专业 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 学号_______ (考生所有答案必须写到答题卡上,试卷上答案无效)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40个题,每题1分)1.我国最早的一部法医学专著是A 《神农本草经》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 D《洗冤录》2.治疗小儿疾病较成年人用药量轻,这体现了中医哪条治疗原则A、扶正祛邪B、既病防变C、因人制宜D、同病异治3.以升降分阴阳,则降属A、阴B、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阳4.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5.用五行的特性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下列属“金”一行的是A、肝B、心C、脾D、肺6.肺开窍于A、目B、耳C、舌D、鼻7.肝其华在A、发B、唇C、面D、爪8.《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王叔和9.下列腧穴中,位于下肢的是A、合谷B、印堂C、关元D、委中10.被称为“先天之本”的内脏是A、膀胱B、三焦C、肾D、脾11.“十二经脉之海”是指A、冲脉B、大肠C、小肠D、三焦12.下列哪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主呼吸之气B、主一身之气C、通调水道D、主纳气13.下列哪一项属于津液的生理功能A、滋润、营养B、固摄C、推动D、温煦14.具有调节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作用的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15.下列哪条经脉被称为“阴脉之海”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16.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津液的范畴A、泪液B、汗液C、脓液D、肠液17.脾胃属A、上焦B、中焦C、下焦D、以上都不对18.易生风动血的致病因素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9.手太阴肺经属A、正经B、阳经C、络脉D、奇经20.过喜最易伤A、心B、肝C、肺D、脾21.被称为“人工免疫法先驱”的是A、用板兰根预防流感B、用茵陈预防肝炎C、用大蒜预防菌痢D、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22.在配伍关系中,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称为A、相畏B、相杀C、相使D、相反23.诊断为正常舌象,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舌体柔软B、舌质色紫C、舌质淡红D、舌苔薄白24.下列是奇恒之腑的是A、胃B、脑C、大肠D、小肠25.半表半里证可见A、恶寒发热B、壮热C、潮热D、寒热往来26.热证患者,多见A、涩脉B、弦脉C、数脉D、细脉27.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于A、浮脉B、沉脉C、缓脉D、虚脉28.表证的发热,多是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壮热D、潮热29.在舌诊中,舌中对应A、心肺B、脾胃C、肝胆D、肾30.浮脉多主A、表证B、肝病C、水湿D、痰饮31.反克为A、相生B、相乘C、相侮D、相反32.火邪致病易伤A、津气B、肝C、血D、阳33.下列属辨别正气盛衰的两个纲领是A、表里B、寒热C、虚实D、阴阳34.在脉诊中,右关侯A、心B、肝C、肾D、脾35.非典的病因为A、六淫B、疫疠C、七情D、劳逸36.红舌主A、热证B、寒证C、痰饮D、水湿37.调和药属A、主药B、辅药C、佐药D、使药38.煎药容器以下列哪种容器最佳A、铜器B、铁锅C、砂锅D、铅器39.古人每逢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叶,室内洒雄黄酒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人工免疫D、未病先防40.“水谷之海”是指A、胃B、大肠C、小肠D、三焦二、多选题(10分,共10个题,每题1分)1.下列属奇恒之腑的有A、脑B、髓C、骨D、心E、胃2.脾的生理功能是A、主血脉B、主神志C、布散卫气D、主统血E、主运化3.下列属防治原则的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既病防变D、未病先防E、因时、因人、因地制宜4. 下列属华佗医学贡献的有A、创编“五禽戏”B、创编“八段锦”C、创编“太极拳”D、器官移植术E、首用麻沸散进行麻醉手术5.五色主病中,白色所主的病证是A、虚证B、寒证C、失血证D、湿证E、惊风证6.下列为六腑的是A、胃B、肾C、脾D、脉E、胆7.治疗甲型H1N1流感可选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有A、中药汤剂治疗B、毫针针刺C、灸法D、中药注射剂治疗E、耳穴压丸治疗8.左手寸口脉候A、心B、肝胆C、肾D、肺E、脾9. 寒邪的特性是A、凝滞B、开泄C、收引D、主动E、易伤阳气10.下列属中国古代传统运动养生法的有A、气功B、太极拳C、五禽戏D、八段锦E、跆拳道三、是非题:(10分,共10个题,每题1分,正确填T,错误填F)1.推拿又称按摩。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金钱草:AA. 治黄疸B. 治石淋 C。
治乳痈 D. 治肺痈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
黄连 B。
黄芩 C。
黄柏 D。
龙胆草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 相畏 B。
相使 C. 相反 D. 相须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 夏枯草B. 羚羊角 C。
牛黄 D。
地龙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
水肿 B. 风寒表证 C. 虚热证 D。
胎动不安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
1700种 B。
1980种 C. 365种 D。
300种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 甘草与西洋参 B。
白术与黄芪 C。
黄芪与甘草 D。
甘草与白术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
祛风止痛 B。
利水消肿 C. 引火(血)下行 D. 解毒消痈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 山楂B. 神曲 C。
麦芽 D。
鸡内金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
后下 B。
布包煎 C。
单煎2h以上 D。
先煎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
石膏配知母 B。
石膏配栀子 C。
知母配黄柏 D。
知母配龙胆草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 祛痰止呕。
B。
祛痰排脓 C。
祛痰温胃 D。
祛痰行气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 白芍 B。
当归 C。
阿胶 D。
熟地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
桑白皮 B。
葶苈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16。
薤白的功效是:C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 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 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 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A。
发散行气 B。
软坚泻下 C。
燥湿通泄 D。
中医学概论——精选推荐
中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导论⼀、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了理论体系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2)扁鹊.《难经》《伤寒论》(外感病)(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匮要略》(内伤病)(4)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部药物学典籍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期)(1)隋代.巢元⽅《诸病源候论》第⼀部病因病机学专著(2)西晋.王叔和《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3)晋.皇甫谧《针灸甲⼄经》(4)唐.孙思邈《千⾦⽅》、王焘《外台秘要》宋、⾦、元时期(争鸣突破期)(1)宋代.陈⽆择《三因极⼀病证⽅论》“三因学说”(2)宋代.钱⼄《⼩⼉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3)⾦元四⼤家:刘完素(寒凉派)、李杲(补⼟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养阴派)(4)元.杜清碧《敖⽒伤寒⾦镜录》论⾆的第⼀部专著明清时期(集⼤成时期)(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代.吴谦《医宗⾦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傅青主⼥科》(3)温病理论的创⽴明代.吴⼜可《温疫论》“戾⽓说”清代.叶天⼠—“卫⽓营⾎辨证”《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体是⼀个有机整体、⼈与环境协调统⼀)(2)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法。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体征; 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痰饮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情况。
中医基础概论题库
《中医学基础》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是()A.秦汉B.宋金元C.明清D.近代2.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3.金元四大家中被成为“攻邪派”的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4.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丹溪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本草纲目》6.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丹溪7.“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朱丹溪8.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9.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A.五脏B.六腑C.经络D.命门10.下列事物的性质属阳者是()A.柔弱B.无形C.寒冷D.下降1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具有何种关系()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12.按阴阳划分,一天的下午属于()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 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1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的()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14.“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治法的理论根据是阴阳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15.肺的阴阳属性是()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16.脾的阴阳属性是()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17.心的阴阳属性是()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阳18.肝的阴阳属性是()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19.肾的阴阳属性是()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20.阴阳属性之征兆是()A.上下B.动静C.晦明D.水火21.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的症状,后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证属()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阳病D.阳盛格阴22.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23.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24.五行中,具有“炎上”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2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水B.火C.木D.金26.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A.金B.木C.水D.土27.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28.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A.木B.土C.火D.水29.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A.金B.木C.水D.土30.五行中“木”的“母”行是()A.木B.火C.土D.水31.五行中,“水”的“子”是()A.金B.木C.水D.火32.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我克”是()A.木B.火C.土D.金33.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A.木B.火C.土D.金34.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A.土B.金C.水D.木35.水的所不胜是()A.木B.土C.火D.金36.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春属于()A.木B.火C.土D.金37.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木生火B.土生金C.木克金D.金生水38.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木为水之子B.火为土之母C.水为火所不胜D.金为木所胜39.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金是水的()A.生我者B.我生者C.所胜D.所不胜40.心病传变到肺,属于五行的()A.相侮B.相乘C.母病及子D.子病犯母41.按五行相克关系,心为肺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42.下列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肺病及肾B. 肝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肾43.下列属于“实则泻其子”治法的是()A.肝实泻肾B.肝实泻脾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44.下列治法属于按“虚则补其母”制定的有()A.泻南补北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益火补土法4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是()A.滋水涵木B.培土制水C.佐金平木D.抑木扶土46.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A.心病及肺B.心病及肾C.心病及肝D.心病及脾47.“肝火犯肺”属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克D.相侮48.五脏共同生理特点是()A.传化水谷B.传化水液C.储藏精气D.传导糟粕49.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50.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5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A.心血B.心气C.心阴D.津液52.对血液运行起主要作用的是()A.心B.肺C.脾D.肝53.称“君主之官”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54.心主血的作用是指心对血液具有()A.使血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B.促使脉道通畅C.与脉形成一个密闭系统D.推动血液在脉道循行55.被称为“娇脏”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56.下动哪—项是肺的功能()A.气之根B.气之主C.气之源D.气之海57.“相傅之官”是指何脏()A.心B.肺C.肾D.脾58.“主治节”是哪个脏腑的生理功能()A.肝B.心C.脾D.肺59.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60.被称为“华盖”的脏是()A.心B.肺C.肝D.肾61.主四肢肌肉的一脏是()A.心B.肾C.脾D.肝62.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A.肝气B.脾气C.肾气D.心气63.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D.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64.脾的生理特性是以升为健和()A.喜清肃B.喜燥恶湿C.喜润恶燥D.喜条达恶抑郁65.脾的生理功能中,最基本功能是()A.主运化B.主升清C.主统血D.主肌肉6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67.被称为“生痰之源”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68.五脏主五液,则涎为()A.心之液B.肺之液C.脾之液D.肝之液69.主筋的一脏是()A.心B.肺C.肝D.脾70.与肝主疏泄关系最不密切的生理现象是()A.气的升降出入B.情志的调畅C.饮食物的消化D.腠理的开张71.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A.调畅气机B.促进血液运行C.促进水液运行D.促进脾胃消化72.筋之余”是指()A.血B.爪C.齿D.骨73.肝其华在()A.爪B.面C.唇D.毛74.肾被称为“先天之本”的原因是()A.肾藏先天之精B.肾藏后天之精C.肾主骨D.肾主纳气75.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是()A.脾之阴阳B.心之阴阳C.肝之阴阳D.肾之阴阳76.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有助于宣发肺气C.有助于固摄精气D.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77.“天癸”的产生取决于()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中精气的充盈D.后天之精的充养78.称为“封藏之本”的脏是()A.心B.肺C.脾D.肾79.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主气B.纳气C.生气D.调气80.肾在志为()A.怒B.喜C.思D.恐81.“命门之火”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82.主司二便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83.被称为元阴.真阴的是()A.肝阴B.心阴C.肺阴D.肾阴84.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作用的是()A.心B.肺C.脾D.肾85.主骨生髓的脏腑是()A.心B.肾C.胃D.肝86.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87.称为“中精之府”的是()A.脉B.胃C.胆D.心包88.“泌别清浊”属于()A.胃的生理功能B.大肠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D.肾的生理功能89.称为“传导之官”的是()A.六腑B.胃C.小肠D.大肠90.称为“孤府”的是()A.胞宫B.大脑C.三焦D.胆91.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三焦B.六腑C.脏腑D.经脉92.膀胱为()A.决渎之官B.中正之官C.相傅之官D.州都之官93.“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B.二便之源均来之小肠的分清泌浊C.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泄作用D.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94.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B.女子胞C.膻中D.肾95.“血府”是指()A.心B.肝C.女子胞D.脉96.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胆B.胃C.大肠D.小肠97.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脑B.骨C.髓D.胆98.“髓海”是指()A.目B.骨C.脑D.头99.与心相表里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100.“精血同源”是哪两脏的生理关系密切()A.心肺B.心肝C.心肾D.肝肾101.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肾精D.水谷之精102.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液103.水谷精微与清气相结合生成()A.卫气B.营气C.宗气D.真气104.气机是指()A.气的升降B.气的变化C.气的运动D.气的运动形式105.对人体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06.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卫气10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心肝脾B.肺肝脾C.肺脾肾D.心肺脾108.自汗.多尿是气的何种作用失常()A.推动B.温煦C.固摄D.防御109.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10.宗气积于()A.息道B.肺脏C.胸中D.脾脏111.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具有推动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卫气的作用()A.维持体温B.濡养脏腑C.调节汗孔D.防御外邪113.与血同行于脉中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14.水谷精微中的精专柔和部分形成()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115.水谷精微中的剽疾滑利部分形成()A.卫气B.元气C. 宗气D.营气116.脱肛属于气机失调中的()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117.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主要依赖何脏之气()A.肝气 B.肺气 C.脾气 D.肾气118.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119.元气根于()A.肾B.肺C.脾D.心120.营气行于()A.脉外B.脉内C.中焦D.下焦121.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营气B.津液C.水谷精微D.精122.血的生成下列何脏腑最为重要()A.肝B.心C.脾胃D.肺123.与血液运行关系不甚密切的是()A.肝B.心C.脾D.肾124.化生神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125.下列不属于津液范围的是()A.汗液B.血液C.肠液D.关节液126.在气与血的关系中,除下列哪项之外,均与之有关()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127.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128.具有防止血液逸出脉外,是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129.大出血导致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气能行血D.血能载气1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化水D.气随津脱131.在气与津液的关系中,下列哪一项不确切()A.气生津B.气摄津C.气行津D.气载津132.自汗.多尿.出血.滑精等是气的哪种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133.对多汗.漏汗等病理现象,治疗时当用()A.补血生津B.补气C.补气固脱D.补气生津134.心的经络名称是()A.手少阴B.足少阴C.手太阴D.手厥阴135.下列十二正经命名错误的是()A.手太阴肺经B. 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胆经136.足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胸走手B.从足走腹C.从头走足D.从手走头137.关于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合关系错误的是()A.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B.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C.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D.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138.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阳,从()A.手走头B.头走足C.足走手D.脏走手139.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足之三阳,从()A.手走头B.头走足C.足走腹D.脏走手14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厥阴心包经141.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太阴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阳膀胱经142.手少阳三焦经在肢体循行的部位是()A.上肢外侧前缘B.上肢内侧后缘C.上肢外侧中线D.上肢内侧中线143.足少阴肾经在肢体上的循行是()A.下肢外侧中线B.下肢内侧中线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外侧前缘144.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足太阴脾经D.足少阴肾经145.头痛部位在头侧者与哪条经有关()A.厥阴经B.阳明经C.太阳经D.少阳经146.手足三阳经皆会于头部,其中行于头部两侧的是()A.阳明经B. 少阳经C.太阳经D.太阴经147.头痛在前额者,属于何经病变?()A.阳明经B.少阳经C.太阳经D.厥阴经148.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少阴经下交()A.肺经B.肾经C.膀胱经D.小肠经149.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阳经上接的经脉是()A.手太阳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阴经150.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应流注至()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阳明胃经151.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阳小肠经应流注至()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少阴肾经152.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足少阴肾经应流注至()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厥阴肝经153.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督脉B.任脉C.冲脉D.阳维脉154.“血海”是指()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155.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B.冲脉为血海C.任脉为阳脉之海D.脑为髓海156.在奇经八脉中,称为“一源而三歧”的经脉是()A.冲、任、带脉B.任、督、带脉C.冲、任、督脉D.督、冲、带脉157.有“阴脉之海”称号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158.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159.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160.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161.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反映了六淫致病特点中的哪一项()A.季节性B.地区性C.相兼性D.转化性162.痹证常因风寒湿三气合邪所致,说明了六淫致病特点中的()A.季节性B.地区性C.相兼性D.转化性16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疫疠之邪的致病特点()A.发病急、病情重B.传染性强C.流行性强D.易阻滞气机164.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燥邪D.火邪165.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风为阳邪,其性炎热B.风为阳邪,其性开泄C.风为阳邪,伤津耗气D.风为阳邪,易生风动血166.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A.风性数变B.风性善行C.风性主动D.风性轻扬167.以“善行而数变”为致病特点的病邪是()A.风邪B.暑邪C.燥邪D.湿邪168.风邪易袭阳位,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一症状()A.鼻塞B.头痛C.咽痒D.下肢浮肿169.六淫中,具有“凝滞收引”特点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170.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气机收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瘀血171.下列何邪易引发疼痛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燥172.六淫中纯属外邪,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173.六淫中纯属外邪,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174.暑邪伤人,可见口渴喜饮.气短乏力,是由于()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可致食欲不振.饮食减少C.暑性升散,耗气伤津D.暑邪夹湿,温邪困脾,脾气不运175.易兼夹湿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176.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属于阳邪B.性炎热C.易伤津耗气D.性干涩177.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热)邪D.湿邪17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易阻滞气机B.性凝滞C.性重浊D.易袭阴位179.外邪致病,导致病程缠绵难愈,常见的病邪是()A.风邪B.火邪C.寒邪D.湿邪180.其性重浊,易袭阴位的病邪是()A.暑邪B.寒邪C.火邪D.湿邪181.最易伤肺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燥邪D.火邪182.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A.风B.暑C.火D.燥183.侵袭人后易致肿疡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184.下列哪一项不是火热之邪的病证特点()A.壮热口渴B.面红目赤C.吐血衄D.面色黄晦185.情志发病最易伤及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186.情志致病,下列哪种说法不准确()A.怒则气上B.恐则气乱C.思则气结D.悲则气消187.悲伤过度最易损伤的是()A.心B.肺C.脾D.肝188.下列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A.痰饮.淤血B.内生五邪C.五志D.六淫189.暴怒影响气机运动的特点是()A.气上B.气下C.气陷D.气乱190.哪项不属于瘀血的直接形成原因()A.气虚B.气滞C.血寒D.风邪191.“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了痰饮致病特点中的哪项()A.可致多种病证B.可阻碍气机C.易阻碍气血D.变化多端19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瘀血病证的特点()A.刺痛B.胀痛C.肿块D.出血193.下列哪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偏嗜某种食物194.偏嗜辛温燥热之品多导致下列哪种()A.胃肠积热B.大便泄泻C.口淡口苦D.肺肠积热195.下列不属于瘀血致病特点的是()A.易于阻滞气机B.影响新血生成C.影响血脉运行D.易于蒙蔽神明196.疾病的发生最终取决于()A.邪正相争B.正气虚弱C.邪气亢盛D.邪盛正负197.虚证是以什么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A.阳偏胜B.阴偏胜C.邪气胜D.正气衰198.中医认为发病的内在根据是()A.邪气B.正气不足C.正邪胜负D.环境因素199.疾病过程中,邪正盛衰的变化主要决定着病证性质的哪一方面()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200.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称为()A.复发B.合病C.并病D.继发201.实证是以什么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A.阳偏胜B.阴偏胜C.邪气胜D.正气衰202.“至虚有盛候”是指()A.真虚假实B.真实假虚C.阴虚阳盛D.阳盛阴虚203.“大实有羸状”是指()A.真虚假实B.真实假虚C.阴虚阳盛D.阳盛阴虚204.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气血的盛衰B.气机升降的失调C.阴阳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205.以下除哪一项之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虚20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治病求本D.因人制宜207.“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属于()A.因地制宜B.因人制宜C.因时制宜D.辨证论治208.下列属于反治法的是()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塞因塞用D.异病同治209.下列中除哪项外,均属基本治则的内容()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整阴阳D.疏肝理气210.“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211.“塞因塞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A.真实假虚B.真寒假热证C.真热假寒证D.真虚假实证212.“用寒远寒”是指()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B.阴寒盛的体质,慎用寒凉C.西北方天气寒冷,慎用寒凉D.秋冬季节,慎用寒凉213.以下不属得神表现的为()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反应灵敏D.颧赤如妆214.本已神志不清.不得言语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A.神志异常B.无神C.假神D.有神215.得神的表现提示()A.精充气足神旺,属无病或病轻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216.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属,多属于()A.颠病B.狂病C.痫病D.脏躁217.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见于()A.狂病B.痫病C.癫病D.脏躁218.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可见于()A.肾精久耗B.肾阳亏虚C.水饮内停D.血瘀日久219.以下哪项不属病色()A.面色淡白B.面色红赤C.红黄隐稳D.面色青紫220.除哪项外均属白色所主病证()A.夺气B.脱血C.虚证D.水饮221.寒湿内盛或气血瘀滞可见()A.黄色B.赤色C.青色D.黑色222.虚证、湿证常见()A.白色B.黄色C.赤色D.青色223.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证常见()A.白色B.黄色C.赤色D.青色224.满面通红多属于何证()A.实热证B.阴虚证C.戴阳证D.肝胆湿热225.下列哪项不属于面青的主病()A.寒证B.痛证C.瘀血证D.湿证226.中风多见哪项表现()A.关节疼痛B.半身偏瘫C.肢体无力D.形体消瘦227.病人目胞浮肿多属()A.水肿病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C.肝胆火炽D.肾精耗竭228.肝在五轮学说中为()A.水轮B.风轮C.气轮D.血轮229.津液亏虚病人可见()A.口唇青黑B.口唇干裂C.口唇糜烂D.口角流涎230.下列有关目与五脏六腑关系的论述正确者是()A.黑睛属肾B.瞳仁属肝C.白睛属心D.眼胞属脾231.痰白而清稀,属()A.湿痰B.寒痰C.热痰D.燥痰232.湿痰的特点是()A.痰白量多,易咳B.痰黄黏稠有块C.痰少而黏,难咳D.脓血痰昧腥臭234.痰少而黏,难于咳出者,多属()A.湿痰B.寒痰C.热痰D.燥痰235.小儿指纹浮显可见于()A.表证B.里证C.虚证D.实证236.不属于正常的舌象是()A.舌体柔软B.苔质干湿适中C.舌质淡嫩少苔D.舌质淡红237.舌淡胖苔腻主病()A.脾气下陷B.脾不统血C.脾阳虚弱D.脾虚湿盛238.青紫舌最常见()A.气滞B.血瘀C.津亏D.血虚239.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寒热的主要依据()A.舌苔的有无B.舌苔的厚薄C.舌苔的有根无根D.苔色的黄白240.舌尖所候的脏腑一般是()A.肾B.肝胆C.心肺D.脾胃241.可能使舌苔染白的食物.药物是()A.蛋黄B.橘子C.牛乳D.吸烟242.五脏中,肾在舌上分属部位是()A.舌尖B.舌中C.舌根D.舌边243.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一般认为舌中属于()A.肾B.肝胆C.心肺D.脾胃244.胖大舌最常见的原因是()A.阳热内盛B.瘀血内阻C.水湿内停D.气血不足245.主阳虚.气血两虚证的舌色为()A.淡红舌B.淡白舌C.红舌D.绛舌246.意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表现,称为()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247.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微者,称为()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248.咳喘无力,气短乏力,多见于()A.风寒犯肺证B.寒邪客肺证C.痰湿阻肺证D.肺气虚证249.嗳气.呃逆.呕吐的病机是()A.肺气上逆B.肝气上逆C.胃气上逆D.肝郁气滞250.下列哪项不属胃气上逆病变()A.呕吐B.暖气C.呃逆D.太息251.肝气郁结证病人的闻诊特点多为()A.少气B.呃逆C.夺气D.太息252.嗳气酸腐的原因为()A.龋齿B.宿食不化C.中焦湿热D.脾胃虚弱253.胃病呕吐酸腐食物,首先要考虑的是()A.胃热B.胃寒C.胃阴虚证D.食滞胃肠证254.消渴病病人病室的气昧可为()A.尸臭味B.腐臭味C.血腥味D.烂苹果样气味255.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感觉的表现,称为()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但热不寒D.湿温潮热256.病人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称为()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但热不寒D.寒热往来257.湿温潮热的特点是()A.热势较高,日晡为甚B.身热不扬,午后热甚C.午后低热D.夏季长期微热258.久病畏寒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风寒袭表B.寒邪内侵C.感受风邪D.阳气虚衰259.表证的寒热特征是()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但热不寒D.寒热往来260.半表半里证的寒热特征是()A.恶寒发热B.但寒不热C.但热不寒D.寒热往来261.病人日间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属()A.大汗B.盗汗C.战汗D.自汗262.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A.自汗B.盗汗C.蒸汗D.战汗263.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颧红潮热,舌红少苔等症,称为()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264.两侧头痛属于()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少阳经265.邪犯阳明经所致之头痛部位为()A.太阳穴附近B.前额部C.后头部D.额顶部266.视物昏暗,模糊不清是指()A.目痒B.目痛C.目眩D.目昏267.小便不畅,点滴不出者为()A.消渴B.水肿C.遗尿D.癃闭268.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A.消渴B.水肿C.遗尿D.癃闭269.“有根”脉象是指()A.不浮不沉B. 节律一致C.从容和缓D.尺脉沉取有力270.候脉时,成人一息脉动几次为正常()A.3-4次B. 4-5次C. 5-6次D. 6-7次271.右手寸口的关部对应的脏腑是()A.肝胆B. 脾胃C. 心D. 肾272.左手寸关尺三部脉候的脏腑主要是()A.胃肝肾B.肺脾(胃)肾C.心肝(胆)肾D.脾肝肾273.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其脉象为()A.浮脉B.沉脉C.迟脉D.数脉274.脉来往和缓.从容.流利,属于平脉的哪一个特点()A.有胃B.有神C.有根D.有气275.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上漂木,为何脉之形象()A.数脉B.沉脉C.滑脉D.浮脉276.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为何脉之形象()A.弦脉B.洪脉C.滑脉D.实脉277.弦脉的脉象特征是下列哪项()A.端直以长B.脉来紧急C.沉按实大D.状如波涛278.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数B.脉来时止C.止无定数D.脉来缓慢279.下列何证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A.里证B.表证C.寒证D.虚证280.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在于()A.表证为新病,里证在内伤久病B.表证较轻浅,里证较深重C.表证起病急,里证起病缓D.表证寒热并见,里证寒热独见281.下列哪项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A.恶寒与发热B.便秘与便溏C.口渴与不渴D.头痛与不痛282.下列哪项不属阴证表现()A.恶寒畏冷B.倦怠无力C.腹痛喜按D.小便短赤283.虚实在八纲辨证中用以辨别()A.病变的性质B.病变趋势C.病变部位D.邪正盛衰284.阳证一般不出现下列哪项()A.心烦不宁B.畏寒肢凉C.尿黄便秘D.脉数有力285.久泄久痢,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舌淡脉弱。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开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存和制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根底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存,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根本理论确实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医治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开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气氛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开展进入一个蓬勃开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开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根本特点?答: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表达,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紧密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医治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医治疾病的根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别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概论》考试试卷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概论》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此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项选择不给分。
每题1分,共30分〕。
1.风邪伤人,发病急、变化多,是因为〔〕①风性轻扬②风性开泄③风性善行④风性数变⑤风为百病之长2.暑邪伤人,易致大汗出,是因为〔〕①暑性炎热②暑见于夏季③暑多挟湿④湿性升散⑤暑易伤心3.“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①主水液气化②为五脏根本③纳气以助肺④肾精化肾气⑤肾主水4.手足太阳经接交的部位在〔〕①小指端②目内眦③目外眦④鼻翼旁⑤小趾端5.区分六气与六淫的关键是〔〕①气候变化太过②气候变化不与③非其时有其气④是否致病⑤暴寒暴暖6.肝病传心是〔〕①子壮母衰②母病与子③子盗母气④母来顾子⑤胜至那么复7.六淫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是〔〕①火邪②风邪③湿邪④寒邪⑤暑邪8.阴阳转化的依据是〔〕①阴阳对立②阴阳制约③阴阳互根④阴阳平衡⑤阴阳斗争9.怒为肝之志,但还与何脏有关〔〕①心②肺③脾④肾⑤心包10.以下观点何者为错〔〕①脏泻浊于腑②六腑泻而不藏③腑实者泻脏④脏病多虚⑤腑病多实11.昼夜之中,上半夜属于〔〕①阳中之阳②阴中之阳③阳中之阴④阴中之阴⑤阴中之至阴12.易致脾气郁结,运化迟钝的情志因素是〔〕①喜②怒③惊④思⑤悲13.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①正尚耐攻②正不耐攻③邪不甚重④两者均不重⑤正不太虚14.下焦的功能可概括为〔〕①如雾②如沤③如渎④主纳⑤主化15.内湿产生,主要是因为哪脏的病变所致〔〕①肝②心③脾④肺⑤肾16.“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①胃经②脾经③肾经④任脉⑤冲脉17.足厥阴肝经起于〔〕①大趾外侧爪甲端②大趾甲后丛毛处③大趾赤白肉际④第二趾甲后⑤足小趾端下18.目分五轮,其中白睛属〔〕①心②肝③脾④肺⑤肾19.血液正常运行,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以下何脏的功能有关〔〕①肝肾②肺肾③肝脾④心肾⑤心肝2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①阳中求阴②阴中求阳③阴病治阳④阳病治阴⑤补阴配阳21.肾之阳气称为〔〕①相火②龙火③雷火④君火⑤壮火22.寒因寒用适用于〔〕①阳盛格阴②阴盛格阳③阳虚那么寒④阴盛那么寒⑤阴阳互损23.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①X子和②李杲③吴又可④朱丹溪⑤X河间24.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①《黄帝内经》②《伤寒杂病论》③《诸病源候论》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⑤《温疫论》25.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应归属于〔〕①木②火③土④金⑤水26.以下除哪一项外皆属五行之“水〞〔〕①五体之骨②五化之藏③五志之悲④六腑之膀胱⑤五华之发27.“实那么泻其子〞适用于〔〕①肝火犯肺②心肝火旺③肺胃热盛④肝阳上亢⑤肝气犯脾28.以下五脏化液之中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①肾为涕②肺为痰③心为血④脾为涎⑤肝为唾29.以下哪项不与气的固摄作用相关〔〕①防止血液逸出②防止精液外泄③维持内脏恒定④防止津液流失⑤维持体温恒定30.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是〔〕①藏精气而不泻②传化物而不藏③实体性器官④实而不能满⑤与六腑一样二、双选题〔在此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中医药学概论》精编精选精编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医药学概论》课程考核专业药学姓名王亚端准考证号1.简述你对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解。
(10分)中医学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为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辩证、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做指导。
中医学整体观念是由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主构建而成的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完整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任何其他动物都是一样的是一个有机集体,每一个器官及关节都会相互呼应,相互调节,相互制约。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进行了解和判断内在的病变,已作出诊断之后进行治疗。
之所以说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原因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由于环境和气温的不同人体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夏季容易中暑,秋季比较干燥,冬季常发生伤寒,因此人体容易发生一些疾病。
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乃至近代其他自然科学得最大特点,在于其从奠基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始终贯穿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的整体认识论思想。
中医整体观念强调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合性,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2.谈谈你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
(10分)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辩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概论导论一、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了理论体系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扁鹊.《难经》《伤寒论》(外感病)(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内伤病)(4)《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期)(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2)西晋.王叔和《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4)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期)(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李杲(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养阴派)(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协调统一)(2)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3)恒动观念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的生命过程、气升降出入、血循环不息)“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如生、长、壮、老、已是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中、有一定阶段性、处于恒动中)四、中医学体系的主要构建方法(一)取象比类(运用形象思维);(二)司外揣内;(三)揆度奇恒(对比);(四)推演络绎;(五)试探与反证;(六)心法与顿悟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气一元论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1)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2)气具运动、变化的特征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
(3)气是天地感应的中介(天人合一)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2)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知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知道养生与康复(“精气神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交感(阴阳关系的基本前提):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2)阴阳对立制约(阴阳最普遍的规律,并决定消长平衡)“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3)阴阳互根互用(是对立制约、消长转化的前提)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阴阳消长平衡(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此长彼消,此消彼长(5)阴阳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从功能: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从部位: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4)(5)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的特征引申意义木曰曲直(肝)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心)温热、升腾、向上土爰稼穑(脾)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肺)肃杀、沉降、收敛、清洁水曰润下(肾)寒凉、滋润、向下、闭藏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二、五行的生克制化(1)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的事物对另一行的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等作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母子关系)(2)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的事物对另一行的事物具有克制、制约作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三、五行的生克异常(1)相生异常:母病及子,子病犯母(2)相克异常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指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相生治法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相克治法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泻南补北法——泄心火滋肾阴第二章藏象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述一、藏象的概念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二、脏腑的分类及特性❖五脏:心、肝、脾、肺、肾(特点:化生、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主藏阴精)第二节五脏系统三、心系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体功能: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联署功能: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心为阳脏而恶热四、脾系统(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运化水谷运化水液(汗、尿)主升清①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②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开窍于口,在体合肌(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月经来潮(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联署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胆:中正之官六、肺系统(相傅之官)主体功能:1、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2、主宣发肃降:通过宣发,排出体内浊气,将津液、卫气宣散输布至皮毛,将代谢后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通过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促进尿液的生成,使全身的血液汇聚于肺。
3、主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治节,治理调节。
联署功能: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之官,主传导、燥化糟粕七、肾系统(作强之官,肾为先天之本)❆主体功能: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作用:化生肾阴肾阳、化血);2、主水液(肾阳的气化功能关系到尿液的生成);❆联署功能: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第三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二、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三、心与肝:血液的运行和情志活动;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条畅情志。
四、心与肾:表现为上下、阴阳、水火之间平衡协调、互制互用的关系五、脾与肺: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肺主气,通调水道;脾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液六、肺与肝: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表现在气机的升降方面七、肺与肾:肺主气,通调水道;肾主水,主纳气,表现在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八、肝与脾: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表现在水谷运化和血的贮藏、运行两方面九、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表现在精和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十、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第三章气血津液第一节气1、气的概念: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
2、气的生成:①先天精气(肾藏精);②自然界清气(肺主呼吸);③水谷精气(脾胃运化)3、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4、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固摄作用;④防御作用;⑤气化作用5、气的分类①元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②宗气:积聚于胸中。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③营气:运行于脉内。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④卫气:运行于脉外。
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
第二节血1、血的循行:推动力和固摄力,动力是气的推动,体现在心主血脉,肺主气而助心行血,肝的疏泄;气的固摄体现在脾统血与肝藏血方面。
2、血的生理功能:营养和滋润全身;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三节津液1、津液的概念: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
4、津液的输布:①脾主运化;②肺通调水道;③肾主水;④肝主疏泄;⑤三焦决读5、津液的功能:①滋润和濡养作用;②化生血液;③载气宁气;④调和阴阳;⑤运载与排泄代谢产物第四节气血津液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指血对气的滋养与运载作用)2、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3、血与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相互化生第四章经络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1、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官窍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脉:主干,循行于深部,有固定的循行路径,多为纵行;络脉:经脉的小分支,可循行于浅表,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2、经络系统: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络脉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3、经络的功能:①联络脏腑器官沟通内外上下;②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③感应传导;④调节机能平衡第二节十二经脉2、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