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八章 桥梁震动及抗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桥梁振动及抗震

8.1结构抗震体系

8.1.1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力途径和明确的计算简图。结构除了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以保证结构的延性性能。

8.1.2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应均匀分布,避免因质量和刚度突变而造成地震时结构各部分相对变形过大。对于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的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8.1.3结构基础应建造在坚硬的地基上,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及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基。当结构必须建造在软土地基或可能液化的地基上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8.1.4上部结构应尽量采取连续的形式。当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支座允许上部结构平动时,必须保证支承面宽度并采取相应的限位措施,防止落梁的发生。

8.1.5确定墩柱的截面尺寸时应避免墩柱的轴压比(墩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与抗压极限承载力之比)过大,以保证墩柱截面的延性性能。

8.1.6对于多跨连续结构,各中墩柱的截面尺寸和高度应使各柱的纵桥向刚度和横桥向刚度基本相同。跨径相差较大时,应考虑上部结构质量对横桥向频率的影响。对于地面高差较大的地形,可通过下挖地面来调整墩柱的高度。

8.1.7对于大跨度桥梁,应结合桥位处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具体情况,对各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

8.2地震反应计算

8.2.1工程设计项目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及各地方相应管理办法,要求业主对相应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并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在桥梁建设中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地震断层。活动性地震断层附近桥梁的地震反应计算要特别注意地面位移对结构的影响。按“条例”不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一般性工程,应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规定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8.2.2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结构的自振特性等情况,按照规范用反应谱方法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对于大跨度桥梁,还应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并考虑地震动的空间不均匀性。

8.2.3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应按公路桥梁相关规范执行,城市桥梁应根据道路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按表8.1进行重要性系数修正。

表8.1 城市桥梁重要性修正系数Ci

考虑地震引起的位移,避免结构因位移过大而导致非强度破坏。

8.2.5对大跨度桥梁进行地震反应计算时,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大,必须计算足够多的振型。

8.2.6采用减震措施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桥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

8.3构件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

8.3.1 应搜集桥位处地震基本烈度、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根据地震基本烈度及桥梁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

抗震措施。抗震措施的构造应考虑温度变化、预应力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抗震措施处的空间应满足检查的要求。

8.3.2 桥梁结构应按基本烈度采取防落梁措施。限制边支点水平位移时,可在端横梁与盖梁之间设置抗震锚筋或在盖梁上设置抗震挡块;限制竖向位移时,可采用或参考标准图。

8.3.3墩柱主筋直径与根数应根据受力计算决定,不宜过多提高主筋的强度和配筋率。主筋在柱内宜通长设置,并应锚固于盖梁与承台之内。锚固长度不小于40倍主筋直径。

8.3.4对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8º地区,墩柱箍筋的直径和间距除了保证墩柱的抗剪强度以外,还应满足体积配箍率的要求。在柱顶及柱底箍筋的间距应按规范的要求加密。圆形墩柱抗震箍筋加密参见“第十章参考附录”中附表三。

8.3.5圆形墩柱宜配置直径为φ12~φ14螺旋箍筋,螺旋箍筋的接头必须采用焊接,端头应伸入混凝土核心区之内。矩形箍筋应有135°的弯钩,并伸入混凝土核心区之内。

8.3.6对于矩形墩柱,纵向和横向地震力组合后的方向不与截面的主轴方向平行,应注意验算组合后地震力方向的截面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