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5张PPT) PPT)
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 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 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 轼的《题西林壁》。
简介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 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 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 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这叫做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4.如果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们应站哪看?是 在地球上看吗?
不是,应该在太空非常好,我们的航天英雄 杨利伟就曾经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不 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 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 的美。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 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初读古诗
齐读课题。 请大家自 音、快慢等。 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理解美
橫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 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面看, 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 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不一样
3.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 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 顺序去看庐山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 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优秀PPT课件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 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 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 才能写得准确。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 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 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 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拓展积累
我用我的迷你小手电照着那些小小的豆子, 我想知道泡了一个晚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 咦,怎么还和昨天一样呢?一颗颗小绿豆泡在水 杯里,像一只只小眼睛,它看着我,我看着它。 唉,我失望极了,又继续爬回被窝里睡觉。睡梦 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发芽的小绿豆。
词句段运用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察了一段时间。
你读了以后你 感觉要通过哪 些角度来观察?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 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
耳朵听,用心想。
老师指导
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 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 行认真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 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 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 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 多.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最多”说明蟋蟀 的住宅小巧玲珑的
特点。
我的发现
在阅读文章时,能否迅速准确地把握和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是检验学 生现代文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 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理解重点词语。
拓展积累
(3)二八月,乱穿衣。 意思:2月,8月,天气变化反覆无常,可能早晚穿冬衣,正午又穿单衣。 (4)夏雨少,秋霜早。 意思:夏天的下雨亮少,秋天的霜降就回来的比较早。
交流平台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 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 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 才能写得准确。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 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 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 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拓展积累
我用我的迷你小手电照着那些小小的豆子, 我想知道泡了一个晚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 咦,怎么还和昨天一样呢?一颗颗小绿豆泡在水 杯里,像一只只小眼睛,它看着我,我看着它。 唉,我失望极了,又继续爬回被窝里睡觉。睡梦 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发芽的小绿豆。
词句段运用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察了一段时间。
你读了以后你 感觉要通过哪 些角度来观察?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 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
耳朵听,用心想。
老师指导
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 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 行认真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 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 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 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 多.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最多”说明蟋蟀 的住宅小巧玲珑的
特点。
我的发现
在阅读文章时,能否迅速准确地把握和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是检验学 生现代文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 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理解重点词语。
拓展积累
(3)二八月,乱穿衣。 意思:2月,8月,天气变化反覆无常,可能早晚穿冬衣,正午又穿单衣。 (4)夏雨少,秋霜早。 意思:夏天的下雨亮少,秋天的霜降就回来的比较早。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ppt课件
g良 掘 搜 倾 骤 置 抛
宅、慎、址、置都是翘舌音。
搜是平舌音。
我会写
宅 临 选 择 址 良穴 厅
“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卧”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卧专 寸卫 钳 较 锯
隐蔽: 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 柔弱: 谨慎认真。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作一首新诗,或画一 两幅简笔画吗?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 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 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 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
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mù
yín
我 会
读
暮吟
mù
“暮”的中间
一横要长一些。
yín
暮吟
我 会 写
“吟”的最后 一笔没有一点。
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 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 扁、里边是两横
“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 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叠 隙 茎柄 萎瞧 固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31
1.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2.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
第二课时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人搁笔费评章。
宅、慎、址、置都是翘舌音。
搜是平舌音。
我会写
宅 临 选 择 址 良穴 厅
“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卧”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卧专 寸卫 钳 较 锯
隐蔽: 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 柔弱: 谨慎认真。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作一首新诗,或画一 两幅简笔画吗?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 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 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 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
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mù
yín
我 会
读
暮吟
mù
“暮”的中间
一横要长一些。
yín
暮吟
我 会 写
“吟”的最后 一笔没有一点。
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 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 扁、里边是两横
“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 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叠 隙 茎柄 萎瞧 固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31
1.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2.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
第二课时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人搁笔费评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课件(32张PPT)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 墙。细丝本来是直的,现在曲折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 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的一根茎。
7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整体感知】读文章,填空。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庭院
和
的
事,但文中并没有具体描画花朵的美丽,而是把视察
点落到了
上,文章表达了
作者对牵牛花的
之情。
牵牛花
叶圣陶
1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
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细致视察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持续视察
的一根茎。
大。
6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
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 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 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 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慢慢地,浑忘意想,复何 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的一根茎。
7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整体感知】读文章,填空。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庭院
和
的
事,但文中并没有具体描画花朵的美丽,而是把视察
点落到了
上,文章表达了
作者对牵牛花的
之情。
牵牛花
叶圣陶
1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
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细致视察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持续视察
的一根茎。
大。
6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
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 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 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 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慢慢地,浑忘意想,复何 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与同步作文课件(共29张PPT)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计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 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计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第一、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导学一:说明文阅读
3.说明文中高频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计策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计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 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 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 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导学一:说明文阅读
例题2.先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按要求仿写。
(1)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形容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介绍图书馆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列数字和作比较;太阳的表面温度非常高;②我们学校的操场跑道 全长400米,跑道的弯道是半圆形,而且最内圈的半径是36米,每条跑道宽 1.2米。 (2)列数字和作假设;太阳与地球距离很远。
导学二 习作:视察事物
导学二:习作:视察事物
1.方法引领
第一步:确定视察的事物。 可以是动物
导学一:说明文阅读
3.说明文中高频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计策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计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 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 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 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导学一:说明文阅读
例题2.先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按要求仿写。
(1)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形容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介绍图书馆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列数字和作比较;太阳的表面温度非常高;②我们学校的操场跑道 全长400米,跑道的弯道是半圆形,而且最内圈的半径是36米,每条跑道宽 1.2米。 (2)列数字和作假设;太阳与地球距离很远。
导学二 习作:视察事物
导学二:习作:视察事物
1.方法引领
第一步:确定视察的事物。 可以是动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那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远看
近看
从远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近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高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低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揭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 导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入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你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之处了吗?
都是写傍晚时分的景色。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吟”字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地点:江面上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时间:傍晚时分
如《石灰吟》《游子吟》等。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将余晖铺洒在江面 上。被残阳照射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另一半江水 却是青绿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漫步江边,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无比眷 恋之情离开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作者又看到什么? 有怎样的感受?
天边升起的一弯 新月,像一张精巧的 弯弓。
小结:第一首诗是景中含情,后两首诗是 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 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 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借助表格背诵三首古诗。
诗名 暮江吟
作者 朝代 所写景物
白居易
唐
残阳、江水、 露珠、月亮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庐山
雪梅
卢钺 宋
梅、雪
表达的情感 (揭示的道理)
的声母为“x”。
远看
近看
从远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近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高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低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揭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 导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入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你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之处了吗?
都是写傍晚时分的景色。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吟”字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地点:江面上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时间:傍晚时分
如《石灰吟》《游子吟》等。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将余晖铺洒在江面 上。被残阳照射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另一半江水 却是青绿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漫步江边,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无比眷 恋之情离开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作者又看到什么? 有怎样的感受?
天边升起的一弯 新月,像一张精巧的 弯弓。
小结:第一首诗是景中含情,后两首诗是 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 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 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借助表格背诵三首古诗。
诗名 暮江吟
作者 朝代 所写景物
白居易
唐
残阳、江水、 露珠、月亮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庐山
雪梅
卢钺 宋
梅、雪
表达的情感 (揭示的道理)
的声母为“x”。
【2020部编版语文四上】全册第三单元课件PPT
唐诗小故事《暮江吟》 点击画面播放
拓展延伸
1.品读这首诗,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拿起 笔,把想象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2.在学过的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描写的 景色?把诗背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吧。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暮江落日 色彩明丽 喜爱 赞美
露伴新月 和谐宁静
第2课时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西林寺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墙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 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 竹石图卷》等传世。
远、近的角度
远看
近看
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 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 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一问题。
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身在此山中。
拓展延伸
雪梅
[宋] 卢 钺
作者简介
卢钺(yuè):南宋诗人,自号梅坡。 代表作有《雪梅》两首。
初读古诗
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 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多音字和会写字 的写法。
xiánɡ(投降) 降
jiànɡ(降落)
书写指导
逊:半包围结构,可组 词“逊色”。
输:左窄右宽,书写的时 候要注意布局紧凑,撇、捺舒 展。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 月亮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珠——真珠 月——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古诗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及园地
龙 小 可
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
龙 小 可
上窄下宽龙 小 可Fra bibliotek多音字
___q_ū___弯弯曲曲
曲
____q_ǔ__歌曲
运用:我哼着歌曲(qǔ),蹦蹦跳跳地走 在弯弯曲(qū)曲的小路上。
龙 小 可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
龙 小 可
认真观察叶子, 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 什么特点,脚又有什 么特点。
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
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
篇小说《倪焕之》等。
龙
小
可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龙 小 可
虎操占嫩顺均叠
隙茎柄萎瞧固
请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龙 小 可
左右结构: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 上下结构:占 叠 茎 萎 全包围结构: 固 半包围结构: 虎
远、近的角度
远看
近看
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 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 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一问题。
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身在此山中。
拓展延伸
第1课时
第2课时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 你们知道它的家是怎样的吗?
第1课时
11 蟋蟀的住宅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 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十卷。
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
龙 小 可
上窄下宽龙 小 可Fra bibliotek多音字
___q_ū___弯弯曲曲
曲
____q_ǔ__歌曲
运用:我哼着歌曲(qǔ),蹦蹦跳跳地走 在弯弯曲(qū)曲的小路上。
龙 小 可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
龙 小 可
认真观察叶子, 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 什么特点,脚又有什 么特点。
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
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
篇小说《倪焕之》等。
龙
小
可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龙 小 可
虎操占嫩顺均叠
隙茎柄萎瞧固
请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龙 小 可
左右结构: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 上下结构:占 叠 茎 萎 全包围结构: 固 半包围结构: 虎
远、近的角度
远看
近看
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 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 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一问题。
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 为身在此山中。
拓展延伸
第1课时
第2课时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 你们知道它的家是怎样的吗?
第1课时
11 蟋蟀的住宅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 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十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 体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 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 清香。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 各有所长。
1.把这三首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收集哲理诗,同学之间相互交 流读后感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做成书签。
2.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
么季节?
秋季
看图想象画面内容,并口头表述古诗大意。
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 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 如江花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新月映 在水中,格外可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自
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 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也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题材广 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 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上课用
•
6.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 在宴会 中表现 得体代 表一个 人的修 养。胡 司德认 为在这 些方面 剑桥大 学的正 式高桌 晚宴和 中国的 宴会很 相像。
•
7.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 但有一 段时间 ,给商 汤王做 的饭总 是太淡 或太咸 。问及 此事, 他在解 释时借 机阐述 了自己 的治国 主张: “做菜 既不能 太咸, 也不能 太淡, 要调好 作料才 行。
习作
写观察日记
习作内容
叶圣陶、法布尔、比安基分别经过一段时 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看到了蟋蟀筑巢, 记录了燕子窝的变化。我们也可以试着连续观 察一种事物,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习作指导
(1)确定观察对象
可以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可以观察秋天树叶颜 色的变化,可以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还可以观察家 里养的小猫……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都可以成为 我们的观察对象。选择你感兴趣的对象进行连续观察。
(2)写清观察对象的变化及观察过程
认真观察一种事物,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 趣的地方。认真思考,清楚地把观察对象的变化及 观察的过程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如何写清观察对象的变化及观察过程?
①按照一定顺序来观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 顺序对观察对象进行描写,突显观察对象的变化,使文章条理 清晰。 ②抓住静态和动态来写。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既要观察事物静 态时候的样子、特点、颜色等,也要注意观察动态时候的样子、 特点。 ③多种感官参与,让观察全方位、立体化。观察时,可调动视 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跳舞草的种子
3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阳光明媚,我早晨起 床后,就去看跳舞草。没想到, 它的小芽竟然破土而出了,嫩 嫩的、黄黄的、细细的,多么 可爱呀!我把它放在阳光下, 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它,让它 快快长大。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 (共14张PPT)
好在春节在即,春晚上演,欢乐的春 晚能不 能给我 们带来 笑颜, 能不能 驱散人 们心中 的阴霾 ,缓解 人们心 中的恐 惧呢, 毕竟是 合家团 圆,还 是欢乐 起来吧 。可是 我听很 多人在 说没心 思看春 晚,我 也是, 本来对 春晚就 没什么 兴趣, 电视里 的春晚 一片欢 笑,我 却不知 道都播 出了什 么节目 。我的 全部注 意力都 在看传 染病的 消息上 ,哪有 功夫看 春晚呀 。我亲 耳听有 人说, 春晚把 我看的 只想哭 ,同胞 在死亡 线上挣 扎,谁 还有心 思歌舞 升平呀 。也许 北京人 过于敏 感,可 是谁敢 说我们 离被传 染不是 一步之 遥呢? 因为北 京太大 了,来 往的人 群太广 了,传 染的机 会太多 了,爆 发的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1.整理本单元知识点,查漏补缺。 2.借助“语文园地三”之“我的发现”和“词句 段运用”,巩固本单元的语用点——了解观察方法,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3.巩固基础知识,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单元回顾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古诗三首
卢梅坡 白居易 苏轼
唐代 宋代 宋代
我的答案是:爱着我们自己,爱 着我们 的亲人 ,爱着 我们的 朋友, 珍惜当 下所拥 有的一 切,不 贪心, 不贪图 一切利 益,为 了自己 的梦想 去努力 拼搏, 达到自 己的目 的,每 天笑对 朝阳, 做一个 知足的 人,做 一个乐 观的人 ,这就 是幸福 。幸福 是无形 的爱情 语录, 你觉得 它有, 它就有 ,你觉 得它没 有,它 自然就 不在你 身边停 留。因 为,幸 福永远 驻留在 乐观者 的身上 ,上帝 是公平 的,他 给每个 人同样 的阳光 ,就要 看你选 择的位 置了! 你站在 中间, 阳光自 然会追 随你, 相反, 你站在 角落, 阳光是 找不到 你的。 幸福是变幻莫测的,它时而简单 ,时而 复杂。 对于知 足的人 来说, 幸福其 实很简 单,但 对于贪 心的人 来说, 幸福是 个复杂 的东西 。幸福 总是会 降临到 善良的 人和乐 观的人 身上, 正如我 的题目 所写得 那样: 幸福, 既简单 又不简 单。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1.整理本单元知识点,查漏补缺。 2.借助“语文园地三”之“我的发现”和“词句 段运用”,巩固本单元的语用点——了解观察方法,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3.巩固基础知识,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单元回顾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古诗三首
卢梅坡 白居易 苏轼
唐代 宋代 宋代
我的答案是:爱着我们自己,爱 着我们 的亲人 ,爱着 我们的 朋友, 珍惜当 下所拥 有的一 切,不 贪心, 不贪图 一切利 益,为 了自己 的梦想 去努力 拼搏, 达到自 己的目 的,每 天笑对 朝阳, 做一个 知足的 人,做 一个乐 观的人 ,这就 是幸福 。幸福 是无形 的爱情 语录, 你觉得 它有, 它就有 ,你觉 得它没 有,它 自然就 不在你 身边停 留。因 为,幸 福永远 驻留在 乐观者 的身上 ,上帝 是公平 的,他 给每个 人同样 的阳光 ,就要 看你选 择的位 置了! 你站在 中间, 阳光自 然会追 随你, 相反, 你站在 角落, 阳光是 找不到 你的。 幸福是变幻莫测的,它时而简单 ,时而 复杂。 对于知 足的人 来说, 幸福其 实很简 单,但 对于贪 心的人 来说, 幸福是 个复杂 的东西 。幸福 总是会 降临到 善良的 人和乐 观的人 身上, 正如我 的题目 所写得 那样: 幸福, 既简单 又不简 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
鸟的家是“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你知道吗?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鼠鸟猪马鱼牛虎
窝洞巢圈塘厩穴棚
这些动物的家你见过吗?
(1)狗窝。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见 过鼠窝、鼠洞吗?
(2)鼠窝、鼠洞。
(3)猪圈:“圈”是养家畜的栅栏,限制猪的 活动范围,好让它多吃饲料、多睡觉多长肉。
还有哪些动物可以住在圈里?
(4)马棚、马圈、马厩。马厩:“厩”在字典 中的解释是“马棚,泛指牲口棚”。马厩内部隔开, 方便维护,为马匹提供温和、干燥的环境,还可以防 止疾病传染。
(5)牛圈、牛棚。
(6)虎穴:有句俗话说“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老虎住在空 间很大的洞里。
挑战:看谁掌握的动物之家的名称多。
2. 照样子,把你观察过的一种事物写具体。(4分)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蛟龙的爪子。 如果 你 仔 细 看 _示__例__:__那__些__金__黄__的__叶__子_____,你会想 起__翩__翩__起__舞__的__蝴__蝶________。
四、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 诗 中 有 美 景 , 《 暮 一江道吟残阳》铺水中中的 “半__江__瑟__瑟__半__江__红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诗中有哲 理不,识《庐题山西真林面壁目》 中 只的缘“身__在__此__山__中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道 出 了 “ 当 局 者 迷 , 旁 观 者 清 梅”须逊的雪人三分生白哲 理雪;却输《梅一雪段梅香 》 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 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
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你知道吗?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鼠鸟猪马鱼牛虎
窝洞巢圈塘厩穴棚
这些动物的家你见过吗?
(1)狗窝。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见 过鼠窝、鼠洞吗?
(2)鼠窝、鼠洞。
(3)猪圈:“圈”是养家畜的栅栏,限制猪的 活动范围,好让它多吃饲料、多睡觉多长肉。
还有哪些动物可以住在圈里?
(4)马棚、马圈、马厩。马厩:“厩”在字典 中的解释是“马棚,泛指牲口棚”。马厩内部隔开, 方便维护,为马匹提供温和、干燥的环境,还可以防 止疾病传染。
(5)牛圈、牛棚。
(6)虎穴:有句俗话说“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老虎住在空 间很大的洞里。
挑战:看谁掌握的动物之家的名称多。
2. 照样子,把你观察过的一种事物写具体。(4分)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蛟龙的爪子。 如果 你 仔 细 看 _示__例__:__那__些__金__黄__的__叶__子_____,你会想 起__翩__翩__起__舞__的__蝴__蝶________。
四、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 诗 中 有 美 景 , 《 暮 一江道吟残阳》铺水中中的 “半__江__瑟__瑟__半__江__红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诗中有哲 理不,识《庐题山西真林面壁目》 中 只的缘“身__在__此__山__中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道 出 了 “ 当 局 者 迷 , 旁 观 者 清 梅”须逊的雪人三分生白哲 理雪;却输《梅一雪段梅香 》 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 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优质课件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指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 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格言,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 我今天跟奶奶上街,看到人们穿什么衣服的都有:有穿 羽绒服的,有穿毛衣的,还有穿短袖的。奶奶说: “__二__八__月__,__乱__穿__衣_____。”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 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 结。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等。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平坦”是作者观察时
用
到的,“安静”是作者用
到的,“弹琴”是作者用
到的。
练一练,学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如何观察的方法, 跟同学们谈一谈你的观察结果。
小虾趁烧火鱼休息的时候,悄悄从后面绕过来,调皮地 用长长的触须去挠小“姐姐”的尾巴。烧火鱼吓得一下 子蹦出了水面。小虾却在水底抖动触须,挥舞着小脚, 正高兴呢!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 地表达出了意思。
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隧道,即使有骤雨,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
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练一练,学运用。 下面这些动物的家,该怎么称呼呢? 兔的住处称( 窟 ) 虎的住处称( 穴 ) 鸟的住处称( 巢 ) 蛇的住处称( 洞 ) 蚕的住处称( 匾 ) 蜜蜂的住处称( 房 )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暮江吟》精品课件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 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 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 绿色,半江是红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 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 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 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 节,点出了观赏江 景的季节是深秋。
Hale Waihona Puke 下面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细细地品 诗一番。
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 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 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暮江吟》将大自然中两幅优美的画面组 合在一起,一幅绚烂,一幅清雅。表现了 作者远离朝廷之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 也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堂练习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
课题《暮江吟》
难点名称:理解诗句,指导学生展开想 象,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 化 有 传 承,
一 起 学 唐诗。
读其文
解其意 感其情
一、 读 其 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露 似 珍 珠 月 似 弓。
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
的弯弓。
二、《暮江吟》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远离朝廷之后轻松愉悦 的心情,同时也蕴含着他对大自然 的喜爱,赞美之情。
结 小
今天我们跟随白居易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美景,陶醉 其中,就让我们有感情的 去吟诵《 暮江吟 》吧!
课堂归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珍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 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 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 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 节,点出了观赏江 景的季节是深秋。
Hale Waihona Puke 下面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细细地品 诗一番。
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 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 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暮江吟》将大自然中两幅优美的画面组 合在一起,一幅绚烂,一幅清雅。表现了 作者远离朝廷之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 也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堂练习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
课题《暮江吟》
难点名称:理解诗句,指导学生展开想 象,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 化 有 传 承,
一 起 学 唐诗。
读其文
解其意 感其情
一、 读 其 文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露 似 珍 珠 月 似 弓。
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
的弯弓。
二、《暮江吟》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远离朝廷之后轻松愉悦 的心情,同时也蕴含着他对大自然 的喜爱,赞美之情。
结 小
今天我们跟随白居易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美景,陶醉 其中,就让我们有感情的 去吟诵《 暮江吟 》吧!
课堂归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珍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优秀课件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 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语文园地
调动感官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 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 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 朵听,用心想。
语文园地
品读语段、交流——语段一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 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 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 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这段话告诉我们作者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我们观察哪些事物有必要进行连续观察?
植物生长过程、水滴穿石现象等。
语文园地
品读语段、交流——语段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 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 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段话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
视觉、听觉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这段话中哪些部分体现作者的细致观察?
法布尔观察到了蟋蟀的前足、大颚、后足、 后腿,所以准确地描写了每部位的动作,让我 们清楚地知道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只有进行 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得准确。同学们在观察事 物时,要学习法布尔,注意观察细微之处。
语文园地
品读语段、交流——语段二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 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 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谢 谢 观 赏
语文园地四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语文园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 什么关于观察的经验或收获?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细致观察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 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 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全部课件
新课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自然界的美无处不 在,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一起来感受自然之 美吧。
江 山 梅
这些自然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扬,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各种美好的 事物留下了赞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
我会认
mù
sè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 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 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 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 (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 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 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他离 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朗读指导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自学指导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九月初三】指农历进入深秋的季节。
妙解课文
题西林壁
题解:写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思考
诗人是从哪几个 角度,处在什么位置 看庐山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处看 高处看
近处看 低处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文大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 样子。
太阳快要落山 了,阳光斜照在江 面上,江水一半呈 现红色,一半呈现 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的美景。诗人联想 奇特,将晶莹的露珠比作明亮的珍珠,将 一弯新月比作弯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 夜的赞美之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 露似真珠月似弓。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
yuán
暮瑟 缘
xiáng
sāo
xùn
shū
降 骚逊 输
我会写
mù
yín
tí
cè
暮吟题侧
fēnɡ
lú
yuán
xiánɡ
峰庐缘降
ɡé
fèi
xū
xùn
shū
阁费须逊输
多音字
jiànɡ (降落)
降 xiánɡ (投降)
例: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ɡ) 落的敌人投降(xiánɡ)。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热爱自然
主旨归纳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 幕降临时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好 秋色的喜爱之情。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 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 月亮有关的古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样挂在天空。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 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 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 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层次梳理
暮江吟
夕阳——斜照江面 傍晚 江水——半绿半红
露水——犹如珍珠 入夜 月亮——好似弯弓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 (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 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朗读指导
题西林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指导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横看】横着看。诗中指从山的正面看。 【识】认识。 【缘】因为。
诗文大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在这层峦叠翠的 深山之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 态的庐山风景。诗的后两句融道理于景物中, 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 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思考
《题西林壁》这 首诗蕴含的道理与哪 些成语或俗语意思相 似?
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意。
层次梳理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写景 明理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寄意深远
赞美 庐山 奇景
妙解课文
暮江吟
题解: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妙解课文
展开,铺展,这里是 斜照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江面的景色。夕阳 斜照,余晖铺在江面上,使得江水的颜色 发生了变化,夕阳照到的部分呈现红色, 照不到的部分呈现碧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 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除了深秋时节江上的奇丽景色让我们陶 醉以外,还有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等待着我 们去欣赏。
庐山 乌龙潭
庐山 如琴湖
庐山 瀑布云
庐山 牯岭镇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的优美风 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知道是什 么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苏轼亦善书, 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 竹、怪石、枯木等。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事物,看到的 结果是不同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
为什么作者“不 识庐山真面目”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没有 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 原因: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
新课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自然界的美无处不 在,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一起来感受自然之 美吧。
江 山 梅
这些自然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扬,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各种美好的 事物留下了赞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
我会认
mù
sè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 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 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 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 (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 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 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他离 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朗读指导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自学指导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九月初三】指农历进入深秋的季节。
妙解课文
题西林壁
题解:写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思考
诗人是从哪几个 角度,处在什么位置 看庐山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处看 高处看
近处看 低处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文大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 样子。
太阳快要落山 了,阳光斜照在江 面上,江水一半呈 现红色,一半呈现 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的美景。诗人联想 奇特,将晶莹的露珠比作明亮的珍珠,将 一弯新月比作弯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 夜的赞美之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 露似真珠月似弓。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
yuán
暮瑟 缘
xiáng
sāo
xùn
shū
降 骚逊 输
我会写
mù
yín
tí
cè
暮吟题侧
fēnɡ
lú
yuán
xiánɡ
峰庐缘降
ɡé
fèi
xū
xùn
shū
阁费须逊输
多音字
jiànɡ (降落)
降 xiánɡ (投降)
例: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ɡ) 落的敌人投降(xiánɡ)。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热爱自然
主旨归纳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 幕降临时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好 秋色的喜爱之情。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 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 月亮有关的古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样挂在天空。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 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 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 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层次梳理
暮江吟
夕阳——斜照江面 傍晚 江水——半绿半红
露水——犹如珍珠 入夜 月亮——好似弯弓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 (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 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朗读指导
题西林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指导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横看】横着看。诗中指从山的正面看。 【识】认识。 【缘】因为。
诗文大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在这层峦叠翠的 深山之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 态的庐山风景。诗的后两句融道理于景物中, 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 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思考
《题西林壁》这 首诗蕴含的道理与哪 些成语或俗语意思相 似?
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意。
层次梳理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写景 明理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寄意深远
赞美 庐山 奇景
妙解课文
暮江吟
题解: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妙解课文
展开,铺展,这里是 斜照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江面的景色。夕阳 斜照,余晖铺在江面上,使得江水的颜色 发生了变化,夕阳照到的部分呈现红色, 照不到的部分呈现碧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 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除了深秋时节江上的奇丽景色让我们陶 醉以外,还有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等待着我 们去欣赏。
庐山 乌龙潭
庐山 如琴湖
庐山 瀑布云
庐山 牯岭镇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的优美风 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知道是什 么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苏轼亦善书, 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 竹、怪石、枯木等。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事物,看到的 结果是不同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
为什么作者“不 识庐山真面目”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没有 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 原因: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