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一等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一等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一等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一等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地理教案一等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

3、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中国四大干湿区图等。

五、教学过程:[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启发问学生----学生看书和图分析、讨论、思考、回答]导入:北方地区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我们高州地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异?(学生谈一谈)所有的这些差异我们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答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从课题中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地理环境和区域)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案)

其次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展

第一节区域开展的自然环境根底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自然条件与区域开展的关系;

2.把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有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月,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宝排名第一的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宝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宝的首富有多少奉献?

[新课教学]: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开展

师: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分,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所以对于一个区域

的开展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

生:任何一个区域的开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开展有重要影响,特殊是在古代。

师:上图是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分,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是特别好的,但是从其次个图片来看,经济开展水平并不高。

生: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开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开展水平却不高。

师:那你们还可以想到什么相像的例子呢?

生: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开展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师:看下列图,这是我国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照旧在浇灌田畴,是造福人民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以年月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个说明白什么?

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

区域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
•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边界的相对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 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 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 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 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例如, 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 区域的特性
对一致 •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
可以采用综合指标 • 解析: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
• 1.区域差异:由于地理环境
的差异→人
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发展域方的向发展水平、
存在差异。
•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 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北纬30°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
水稻土 水田
贫乏
北纬43°~48° 东北
温带季风 大陆性 黑土
旱地
石油
水田 水稻 一年两熟至三熟
旱地 玉米
综合性
重化工业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对比
• 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答案: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 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异。长 江三角洲由于纬度低于松嫩平原,所以年平均 气温高于松嫩平原。

精品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学情分析

精品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学情分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学情分析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需要达成三条课标要求。其中,课标“了解区域的含义”的行为动词是“了解”,从而确定该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了解水平。另外两条课标的行为动词均为“比较”,从而确定这两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同时,这两条课标的行为条件都突出了以区域为案例,进行区域对比和区域发展阶段的比较。因此,案例教学应该确立为本节课堂教学的特色。

二、教材分析

1.人教版教材达成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教材对三条课标的达成先简述区域的含义、特征(包括边界特征)和划分,以此作为“搭桥”的内容,过渡到区域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材选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进行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该部分内容以两区域对比首先突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而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和工商业的影响作为明线。同时还隐含了在区域比较过程中分析形成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和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性两条暗线。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案例迁移,教材还安排了活动:包括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传统民居和现代住宅楼的影响,对旅游路线沿线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的比较和原因分析。

区域是在发展的,区域又是在与相关区域的联系中发展的。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与相关区域的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准备知识。教材选取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案2

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案2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组成及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

4。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错误!―→错误!―→错误!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如孟加

拉国.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水利工程都江堰。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美国大平原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而出现了“黑风暴”。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

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教材分析】

1.内容综述

2.课标要求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如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教学内容详解

◆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能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并用简洁的学科科学语言表达。

◇能举出说明该区域特征的地理事象。

◆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发展条件的差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某一经济区为例,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变化,导致的区域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差异、人地关系的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之间的联系。

◆通过两个特征差异明显的区域比较,说明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4.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板书〗一、什么是区域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板书〗2.“区域”的特征:

⑴层次性。

⑵差异性。

⑶整体性。

⑷可变性。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珠海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等。

2019精选教育地理③必修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2019精选教育地理③必修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doc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牵涉到的知识点,有很多是初中地理知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将温故知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该节课程拓展的方向应该是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知识很好地运用,并适当地延展到国情知识、环境知识等知识点。这也是地理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本节教材对区域差异的比较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上。在“区域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差异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文要素的差异。要求在理解和掌握区域差异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差异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和住房样式等方面。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所以在比较时不能把自然环境的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差异割裂开来。

对于区域差异的比较,不仅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掌握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同时,要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使学生在认识地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等地区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能够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探究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四、学习效果

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的组成及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必备知识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如孟加拉国。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如日本。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原则: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案例

案例评价

水利工程都江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土壤遭受风蚀,出现“黑风暴”

4. 将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与其对应河流连线。

[特别提醒] 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采取开放的政策,该国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该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类改造自然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2)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金沙江上。(×)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主要类型,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综合思维)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错误!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全国主体功能区

(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5.区域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越大,表达的区域特征越宏观。

(2)空间尺度越小,表达的区域特点越详细、越具体.

[特别提醒]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1-2,该图展示出:

1甘肃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甘肃省东南部降水量超过800 mm,西北部降水量不足50 mm.教材第3页图1-1-3,该图展示出:

甘肃省自东南部到西北部分别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1.划分指标错误!

2.中国汉语方言区

(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

(2)方言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因素.

三、区域的特征

[易错警示]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涵,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

一、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陆地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中国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地,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西部地区则以铁矿石、钾盐等资源为主要特点,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南部沿海地区则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发达的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2. 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

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等重要的支流。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北方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依赖人工引水进行农业灌溉。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农业和水利工程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沿海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影响

地形地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农业、交通以及

工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1. 山地地势对农业产出和发展产业的限制。中国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山

地地势限制了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受到地势限制,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相对较低。同时,山地地势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入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而本节主要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差异两个方面讲解对人类

活动的总体影向。教材首先介绍了区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这是理解后面各章所涉及区域的前提。然后从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

对区域发展的影向,第一方面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平原为例,综合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发展方向也不同。第二方面是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典型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在科技因素作用下,区域内的某些地理环境因素会发生变化,由不利于人类活动到促进人类活动,从而对区域内的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

2学科素养

1.结合区城示意图或区域要素分布图,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区城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

2.适过不同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从整体性角度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找出各自的优势

和不足,国地制宜提出区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综合思维)

3说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得是学生明确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同一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向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向是不相同的,此内容为本节的第二个重点,要吏学生明确时过境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具体回题的解决都要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4)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⑤ 发展方向 等。
2.个案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位于北纬⑥ 30° 附近,地处我国东 大致位于北纬⑦ 43°—48°
3.工商业发展阶段: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均
耕地面积 不断减小,
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粮食商品率较
低。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 ) 提示: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全是模糊的,如行政区,其界线是明确的。 2.区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 ) 提示:区域是根据某一地理指标划分的,故区域内部同样存在其他方面的差 异。 3.雨热同期是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方面存在的共同区位条件。 ()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 ( ) 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5.东北平原地区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黑土为主。 ( )
3.地理环境差异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比较项目
北方
正南正北的方位观

墙体厚度

屋顶坡度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稠密的 水网
耕地被分 割破碎
机械化 难推广

粮粮

仓 ”
商地
品 率
位 逐 渐

让 位
农业精品生课产件 :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原始开发期间
自然 开发 地理环境对农业 状况 时期 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稠密 早期 的水 系 中后期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地下
精品课件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差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 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 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 从南向北递减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 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精品课件
(夏季风、地形)
(1) 地理位置差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第一课时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 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 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区域 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这个怎么理解呢?区域的客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 主观性则体现人为的划分上,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同等级其他 区域的根本所在,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 800 毫米以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的特征】
3.通过习题讲练,学生自主训练并讲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点评和补充。该方面课堂成 效尚需提高。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
本节数材内容涉及初中地理知识,需要在教学中达到温故知新。本节对区城差异的比较 便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在区城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城差异是自 然因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探索区城差异的形成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 认识区城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晌,相互制约 ,从而构成了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 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城可持续发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课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从时间的视角,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

1.知识与技能: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不是因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也不是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弱,主要是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试简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特征。

①气候:长江中下游平原属气候类型,夏季、冬季温和少雨。温暖和雨季都较。水热组合条件较。

②河湖: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流量,湖泊星罗棋布。

③土地:土壤颗粒细、水分多,土质。耕地多以为主。

☺阅读教材,完成如下知识填充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耕作业发展,主要原因是“两个困难”,即:造成的交通因难、造成的开垦困难。

②后来,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克服了“两个困难”,即:克服了“交通困难”、克服了“开垦困难”。

③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粮食产地、和

生产基地,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更主要的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即:。

④工商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丧失了“粮仓”和“棉花基地”的地位,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不适应农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造成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使人均耕地少;使耕地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11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文科班3课时,理科班2课时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教师讲解强调:(1)区域是客观性(地理差异)和主观性(人们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的结合物。

(2)划分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2.特征:(教师讲解为主)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整体体、差异性):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层次性)。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4)开放性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与其它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分析比较学习为主)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略)

教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学生答(略)

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答(略)

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完成课本P4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

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

1、P4活动: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2、完成《学海导航》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