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
1、朗读:
①学生各自读
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
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陶渊明饮酒教案
陶渊明饮酒教案
陶渊明饮酒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复习并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
3.通过学习《饮酒》这首诗,感受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陶渊明的作品的含义和内涵;
2. 掌握《饮酒》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分析“酒”在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打开课文前几页,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背景和生平,以及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回忆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例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并与课文进行对比和联系。
二、阅读与讨论(20分钟)
1. 分发《饮酒》这首诗的副本给学生,并播放相关的音频,让学生跟读诗歌。
2. 学生自己课前预习《饮酒》,并找出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3. 整个班级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a.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的什么情感?他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b. “但愿老死花酒间”的“花酒间”指的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c. “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得意”和“欢”分别指的是什么?
d. 这首诗对你有何启示?
三、组织创作(20分钟)
1. 鼓励学生围绕课文的主题,以“饮酒”为题材创作一首短诗或一篇小故事。
2. 提供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老师根据情况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并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诗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本诗被编排在高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高一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时代,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少,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诗人隐逸思想。
三、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四、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
1、走近作者:
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嗜酒”
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
2、作品介绍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
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陶渊明《饮酒》
教学目标:
1. 了解陶渊明《饮酒》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意识。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饮酒》话题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
2. 引导学生分享对酒品味的感受和对自由的理解。
文本阅读与理解:
1. 学生朗读《饮酒》,了解诗的结构和韵律,并询问学生对其中字词或句子的理解。
2. 解释诗中出现的生词和引发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3. 分析陶渊明为什么用“酒”作为呼唤心灵自由的象征,拓展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思考。
诗歌欣赏与讨论: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欣赏,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的诗歌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探讨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关系。
写作活动:
1. 学生以《饮酒》为启示,以自己心中的自由为主题,写一段或一首诗歌。
2. 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3.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朗读出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由选择一幅画或一首音乐作品,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自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选择和感受,拓宽对自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评价与反思:
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进行观察和评价,确定学生是否理解和把握了诗歌的主题。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自己对此课的反思和感受。
3.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和进一步调整。继续写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解读《饮酒》的诗意。(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
(1)诗中意象的分析。
(2)陶渊明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熟悉《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
(1)预习《饮酒》诗歌。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简介。(2)提问学生对《饮酒》诗歌的初步理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解读《饮酒》的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
(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2)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2)学生探究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
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饮酒》诗歌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意理解、意象分析和陶渊明的创作背景。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深奥的意象和隐喻的理解。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人生观。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2)学生齐声朗读《饮酒》诗。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
3. 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对比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了解饮酒诗的不同风格。(2)学生对比分析《饮酒》诗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情感体验
(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
7. 作业布置
(1)学生回家后,尝试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
(2)学生背诵《饮酒》诗,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8. 板书设计
《饮酒》诗中的主要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饮酒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够描述饮酒对身体的影响;
2. 掌握正确的饮酒文化和礼仪;
3. 了解和学会正确应对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饮酒的定义和分类;
2. 饮酒对身体的影响;
3. 饮酒文化和礼仪;
4. 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组饮酒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饮酒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讲解
(1)饮酒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饮酒的定义,即指人们主动或
被动地摄入酒精物质。根据酒精浓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
(2)饮酒对身体的影响:讲解饮酒过程中酒精被摄入体内后
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并介绍酒精对肝脏、大脑、心血管系统等器官的影响。
3. 饮酒文化和礼仪
(1)介绍饮酒的文化内涵:包括饮酒的社交作用、饮酒的品位和饮酒的节制等。
(2)讲解饮酒的礼仪:包括饮酒用具的选择、佩戴等,以及饮酒时的仪态、口才、行为等。
4. 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问题
(1)讲解酒后驾车的危害:包括酒后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酒后驾车的法律责任和酒后驾车的预防措施等。(2)介绍酒后损伤的问题:包括酒后损伤自身和他人的可能性,以及应对酒后损伤的正确做法。
5. 案例讨论
选择一些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饮酒的重要性和明确酒后驾车和酒后损伤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饮酒的影响和问题的严重性;
2. 讨论交流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表意见。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篇一
【课前预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诗歌
【课堂练习】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
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
1.课文《饮酒》;
2.教学PPT;
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
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
三、导读中心(15分钟)
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
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
(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
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陶渊明饮酒教案
陶渊明饮酒教案
教案:陶渊明饮酒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饮酒》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高学生对于饮酒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提炼出《饮酒》的核心思想与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感受。
教学准备:
1. 陶渊明的传记及相关资料。
2. 陶渊明的作品集。
3. 饮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4.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陶渊明的一生及其对于文学的贡献。
-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对于饮酒文化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 分发《饮酒》的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
- 引导学生理解《饮酒》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进行
讨论。
3. 梳理核心思想:
- 让学生提取《饮酒》中的核心思想,并在黑板或白板上进行总结。
4. 互动与交流: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对于《饮酒》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5. 拓展与延伸:
- 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为何选择以饮酒作为表达情感的形式?
-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于饮酒文化的看法,并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6. 总结与评价:
- 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学习到的知识与思考。
- 对于学生的参与与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延伸:
1. 邀请专业人士或酒文化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于饮酒文化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饮酒文化的调研或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
《饮酒》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
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精选2024)
饮酒诗的文本解读
深入解读《饮酒》一诗的意象 、意境、语言特点等。
饮酒诗的文化内涵
探讨诗中体现的隐逸思想、酒 文化、自然观念等。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如平淡自然、意境深远等。
教学重点
饮酒诗的意象和意境
饮酒诗的文化内涵
重点讲解诗中运用的意象和营造的意 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指导学生朗读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与陶渊明《饮酒》意境 相符的古典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 景和思想感情。
讲解新课
01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全诗,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情感和语言特点。
搭建认知桥梁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 情感,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和仿写诗歌,让他们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增强他们对古 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知识理解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评 估学生对陶渊明《饮酒》一诗的 背景、主题、意象等知识点的理 解程度。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教案主题:饮酒教育——健康饮酒
教案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饮酒的定义和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观念,认识到饮酒的危害。
3. 学会如何健康饮酒,避免酒后驾驶等不良行为。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不合理的饮酒要求。
教学内容:
1. 饮酒的定义和分类;
2. 饮酒的危害和应注意的问题;
3. 健康饮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饮酒教育——健康饮酒”并问学生对此的看法。
2. [师]与学生讨论问题:“你们了解饮酒吗?你们身边有人在饮酒吗?他们的饮酒行为是否合理?”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答。
二、讲解饮酒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
1. [师]带领学生了解饮酒的定义和分类。解释“饮酒”是指通过口腔摄入饮料中含有酒精的液体,尤其是含有乙醇的饮料。
2. [师]介绍饮酒的分类,包括低度酒、中度酒和高度酒的定义和酒精含量。
三、讲解饮酒的危害和应注意的问题(20分钟)
1. [师]带领学生了解饮酒对身体的危害,包括酒精对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等的损害。同时提醒学生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2. [师]讨论饮酒对社交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饮酒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家庭矛盾。
3. [师]分析饮酒引发的心理问题,如借酒消愁、酗酒等不良行为。
四、讲解健康饮酒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
1. [师]介绍健康饮酒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适量的饮酒、慢
慢饮用、不空腹饮酒等。
2. [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不合理的饮酒要求面前,学
会拒绝并坚持自己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课本第212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着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
3、听音频泛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
四、解题: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难道诗人真的醉了?怎么诗句一开头就好像前后矛盾了?)
①“人境”:(课文注释③)人聚居的地方。
(都说人多热闹,没有喧闹声似乎是不可能的。到底可不可能,我们还是到东晋去看一看。古代的人出行一般靠什么?——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回答?)
③“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那么作者过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你喜欢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诗?为什么?)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与《桃花源记》中的画面相似)
②“采菊”:“采”,是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公园里的花是不可以乱摘的)。“菊”,让人想起了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诗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
③“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盛开的菊花让诗人流连其间,时不时摘下一朵细细欣赏,正当他沉浸在采菊的惬意时,不经意的一回头,哦,原来南山景色也如此迷人。可见作者的心和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俨然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了,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虽然身居“人境”,却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着田园美景,生活悠闲自在,而他能够看到身边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取决于他的心: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不必跑到幽静的山林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隐居,却能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隐士,所以有句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联系实际: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六、主旨把握(总结)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让我们在视频朗诵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悠闲自得与淡泊名利,体会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