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技术伦理正确答案: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指责,它是对技术正面(江南博哥)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2、名词解释技术的经济价值正确答案:技术在与经济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经济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3、问答题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正确答案: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共用法;④剩余法;⑤共变法。
4、名词解释系统的动态性正确答案: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5、名词解释劳动密集型技术正确答案:指投入的活劳动中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消费较多,而物化劳动消耗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应用的技术。
6、填空题直觉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正确答案:节约性;创造性;自信力7、问答题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个人的得失必须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概括。
其二,省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治、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治)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末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8、问答题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正确答案:科学理论是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特征:(1)真理性: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身。
(2)普遍性:普遍适用性,揭示说明一个研究领域中的所有事实。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11、什么是系统自然观?其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自组织性,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3)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4)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技术评估:对某种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全面研究,从而对其利弊得失作出综合评价的技术。
技术评估着重研究一项技术的引入对社会带来的潜在的、间接的、不可逆的和滞后的后果。
技术评估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一些未预料的社会代价而产生的。
技术评估方法技术评估有专家评估、经济分析、运筹学评价和综合评价四类方法。
①专家评估法: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评估方法。
通常以分数或指数等作为评价尺度,然后把它们适当综合起来。
②经济分析法:以经济指标作为尺度,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对技术进行研究和评价。
③运筹学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对于多因素的变化进行定量的动态评价。
④综合评价法:将前三种评价法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
技术评估形式技术评估有项目评估、面向问题的评估和面向技术的评估三种形式。
①项目评估:着重对一个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估。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发意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2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3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4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事实上: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5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
经典物理学的确定论是线性的确定论。
系统科学特别是混沌理论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内在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系统自然观的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现已被拓展为包括下列分支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①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论、方法论;②科学观、自然观、方法论;③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④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3、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4、自然界的演化,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及人类的起源和演化;②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和演化;③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演化;④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5、认识客体是指: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结构的一切物质客体;②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③一切自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6、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①,英国的休谟;②,法国的笛卡儿;③,意大利的伽里略;④,英国的培根。
7关于进化与退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进化与退化互相排斥D. 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
①,典型性原则;②,可检验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全面性原则9、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康德星云假说;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0、宇宙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①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②暴胀阶段、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③核合成阶段、辐射阶段、实物阶段;④基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11、恒星的演化按目前广为接受的弥漫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①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白矮星阶段;②引力收宿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或爆发阶段和高密阶段;③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黑矮星阶段;④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致密星阶段、黑洞阶段。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观点及意义。
解答一:(老师课件)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
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
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 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解答二:(源自网络)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把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
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意义: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及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叫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也叫机械钟表式的自然图景)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经济的崛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为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答案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
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国外学者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答: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
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有否创造性的作用? 答: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答:系统科学方法是指 20 世纪 40-90 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 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 重要的作用。 复杂性科学方法是在借鉴传统科学的方法基础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套 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 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 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
第三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它存在于一切具体方法之中, 而不是脱离开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空中楼阁,更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研究之上的抽 象思辨。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现已被拓展为包括下列分支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①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论、方法论;②科学观、自然观、方法论;③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④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3、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4、自然界的演化,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及人类的起源和演化;②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和演化;③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演化;④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5、认识客体是指: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结构的一切物质客体;②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③一切自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6、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①,英国的休谟;②,法国的笛卡儿;③,意大利的伽里略;④,英国的培根。
7关于进化与退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进化与退化互相排斥D. 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
①,典型性原则;②,可检验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全面性原则9、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康德星云假说;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0、宇宙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①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②暴胀阶段、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③核合成阶段、辐射阶段、实物阶段;④基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11、恒星的演化按目前广为接受的弥漫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①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白矮星阶段;②引力收宿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或爆发阶段和高密阶段;③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黑矮星阶段;④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致密星阶段、黑洞阶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本

1、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现已被拓展为包括以下分支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穿插研究领域:①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论、方法论;②科学观、自然观、方法论;③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④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 3、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4、自然界的演化,包括以下几个局部: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及人类的起源和演化;②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和演化;③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演化;④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5、认识客体是指: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构造的一切物质客体;②除人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③一切自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6、近代科学开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①,英国的休谟;②,法国的笛卡儿;③,意大利的伽里略;④,英国的培根。
7关于进化与退化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D. 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
①,典型性原那么;②,可检验性原那么;③,系统性原那么;④,全面性原那么9、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康德星云假说;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0、宇宙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①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②暴胀阶段、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③核合成阶段、辐射阶段、实物阶段;④根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11、恒星的演化按目前广为承受的弥漫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①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白矮星阶段;②引力收宿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或爆发阶段和高密阶段;③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黑矮星阶段;④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致密星阶段、黑洞阶段。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课堂11. 科学理论是D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2. 科学知识的生产C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3. 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4. 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C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D 亦A亦B5 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B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6.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D(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桥梁)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7.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D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课堂21. 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C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2.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B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C 非A非BD 亦A亦B4.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D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C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课堂3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C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D 非A非B非C2. 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B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C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 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DA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D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C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课堂4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CA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 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DA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DA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 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DA“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 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课堂5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中启蒙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A利玛窦来到中国B戊戌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兴起 D 非A非B非C2.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这个阶段是BA启蒙期 B 体制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非B非C3.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阶段划分中,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CA 1919年B 1949年C 1956年D 1978年4.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中西外交中的“跪拜礼”事件,说明了DA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B 帝国主义的野蛮C 亦A亦BD 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AA器物层面 B 体制层面 C 价值层面 D 亦A亦B亦C课堂六1. “科学”一词在中文里什么时候开始被普遍使用的?C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B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DA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3. 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A批判传统 B 文学革命 C 科学宣传 D 亦A亦B亦C4.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把中国人从盲目自大的“夷夏”观念中解放出来,表明了CA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B 科学成就的伟大力量C 科学成果容易被歪曲利用D 亦A亦B亦C5. 中国科学启蒙中导致现代社会文化“以破代立”倾向的因素有DA救亡为直接指向的启蒙目的限制 B 启蒙方法的急功近利C 偏离本意的科学含义理解D 亦A亦B亦C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都是正确的 B 都是错误的 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宗教是迷信和伪科学吗?为什么?(熟悉)或者有人认为,社会上的看相、算命、占卜等均属迷信和伪科学之列,因此《易经》也是迷信和伪科学。
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熟悉)迷信:就是盲目地相信或盲目地不信,过分地相信或过分地不信。
伪科学:违背科学精神的伪装的科学。
伪科学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真理和获得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是希望通过科学伪装来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特殊目的。
第一:要把宗教与迷信和伪科学区别开来。
真正的宗教都具有较系统、完整的教义和经典;宗教都具有一定的组织与团体;宗教都具有明确的教规、纪律和固定的仪式节日;宗教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并有一定的社会作用。
第二:要把搞迷信和伪科学的人与他们所依据的文化区分开来。
第三:要认识到迷信和伪科学之间并无绝对分明的界限,他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古希腊自然哲学有哪两条主线?其基本思想是什么?(掌握)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1)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数的特性,数还带有某种神秘的性质。
(2)万物皆数的思想对欧洲科学的深远影响德谟克利特和留基伯的原子论(1)宇宙中的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旋转中形成的。
(2)原子论对近代科学的巨大影响。
4.什么是机械还原论?它对近现代科学有何影响?(熟悉)认为力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一切高级的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影响:不仅成为近代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领域,而且大大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5.简述恩格斯运动形式学说的基本点。
(熟悉)9.什么是系统?系统在自然界里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看待“堆积物”和“不可分元”?(熟悉)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系统性。
(1)“非系统”、“堆积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就它们的元素缺少某种特定的相互联系来看,可以认为是堆积物,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它们又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考试(终极版)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
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内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3)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②、动态性;③、整体性;④、层次性。
2、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答:(1)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他指出除了永恒变化着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无数的有机物抱括能思维的人类,当它在某个时候以一定铁的必然性被毁灭以后,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又一定会以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就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2)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进化和退化的交替,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转化。
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①、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②、进化与退化是相互转化、交替的;③、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3)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①、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就会一直膨胀下去;②、等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它也会永远膨胀下去;③、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引力吸引将最终使宇宙停止膨胀而转变为收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静止质量,可以使宇宙由膨胀转变为收缩,形成宇宙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
3、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答:(1)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来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属于实践活动,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统一,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得感觉映像,形成经验,最后得出观察陈述的过程。
观察并非消极的被动的注视,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2)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中。
因此,科学实验也体现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的客观性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指出观察与实验相互作用才是实践的真正过程。
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现象,产生主观的感性认知;通过实验,发现自然规律,获得理性的客观认知,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4、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书本P218页)答:(1)当代技术特别是以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①、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等生殖技术,可能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冷淡代际之间的亲情关系,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②、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为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③、克隆技术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④、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等。
(2)其原因有: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其发展必将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进而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而伦理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行为规范,必然会受到影响。
因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影响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
5、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答:(1)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认为:①、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②、社会对技术的促动与观控。
(恩格斯指出:社会需要和社会交往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2)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①、技术决定论片面地强调技术的作用,它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
按照马恩的技术社会观思想,技术决定论极端和片面的夸大技术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造。
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技术只是一种带有中介性的客体,人类则是主体,技术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它将永远受到人类及社会的影响和控制。
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不能绝对的取决于技术本身,应该通过完善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体制并依靠技术来加以克服。
因此,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术给人类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②、社会决定论则片面的强调社会的作用,它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从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否认技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否认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片面强调其各自在二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马恩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理论。
6、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答:(1)技术创新:①、狭义的是指:从发明创造→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②、广义的是指:从发明创造→市场实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2)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独立控制和把握创新目标、创新方式与创新进程的技术创新,其核心内容有①、以我为主,②、综合集成。
(3)必要性:把增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较长时间段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必要性有: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④、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4)对策:①、提高技术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a)、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是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b)、加强集成创新能力,是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c)、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b)、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c)、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d)、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与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吸引高科技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7、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书本P88页)答:(1)科学的内涵: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所产生的。
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③、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科学具有如下的性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3)技术的内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4)技术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属于直接生产力。
(5)技术与科学的关系:①、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技术产生科学。
②、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③、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
④、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⑤、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⑥、科学是发现,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发明,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8、比较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说明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答:(1)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是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西方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重分析,提出科学方法论。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直接满足实际需要,经验材料缺乏逻辑方法的整理,概括和分析。
西方重理论。
④、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启示:在当今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提炼,是高度括和总结性的东西;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与实际应用,是理论的价值实现。
因此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也要积极探索理论科技的实用价值。
具体对我国现代科技启示有:①、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要切实加强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建设,培养精英,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实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完善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对引进的技术进行迅速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③、发展高科技和国防技术,同时重视与民用技术结合,加强具有相对优势领域和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的发展,重视传统产业技术的升级,重视发展适应国情、有独创性优势技术,用科技改造民族企业,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9、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基础:①、星云假说和地质“渐变论”;②、人工合成尿素和元素周期律;③、电磁场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