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山地之国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教案

1前言本课是本人在4月23日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研讨会暨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成立仪式上开设的一节展示课,共同参与学习的班级是椒江二中七年级(8)班的47位同学,听课对象是椒江区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台州学院实习生、椒江区各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师共50余位老师。

椒江二中能够说是椒江区初中学校的龙头,学生素质不错,这个个七年级(8)班属于随机抽取班级,在上课之前理解到的学情是比较沉闷的班级,学生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

2课程标准1-2-8描绘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要点提示: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1-4-2使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绘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要点提示: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水平。

3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绘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绘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

4重点难点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把课本内容实行梳理,依据目标和学情重新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5学教形式全班上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联系阅读法—主动问答法—自主讨论法—自评互判法传统纸笔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神秘礼物马铃薯导入新课:你理解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吗?你理解安第斯山脉吗?学生回答(根据资料:地理位置、概况、居民、特产等)(五)感悟安第斯山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这样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发展生产呢?说明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保护资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学以致用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大家来出谋划策,为如何更好因地制宜的发展台州经济,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台州贡献自己的智慧。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一)寻秘安第斯看来大家对安第斯山都有一定的理解,让我们先去找找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结合两图说说。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与山为邻1.垂直的生计—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农业生产)(1)地理位置:该地区在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自然环境: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

这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明显的变化。

详见教材第64页3-17图。

(3)人们的农业生产情况:A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种植业)。

B.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畜牧业)。

(4)人们的生活情况:A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B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C骆马是本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5).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答:骆马。

它的形象泛起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答:骆马在本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山地之国——瑞士(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1)地理位置:瑞士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瑞士有山地之国之称。

瑞士人被称为大山之子。

(2)自然环境: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和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瑞士的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奇缺。

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3).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怎么形成的?答: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感化形成的。

(4) 多样的地形、独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为瑞士人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资源。

瑞士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一课时] 垂直的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山区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初步掌握分析天山垂直牧场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学会尊重异乡人们的文化。

3.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教学重点]天山哈萨克牧民利用自然条件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教学难点]天山哈萨克牧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山区。

看看与山为邻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

[新课教学]教师: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有关山区的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归纳一下山区与平原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1.优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劣势: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土壤不肥沃,降水量少。

教师:(展示图1-1山区景观图、图1-2山区景观图、图1-3山区景观图、图1-4山区景观图、图1-5山区景观图。

)老师:山区的自然条件与平原相差很大,他们的生产跟平原也不一样,你认为山区可以从事哪些生产?学生:(思考后回答)种树、种茶、畜牧业、开矿。

老师:同学们为山区人民出了好多点子。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人民生存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图景。

今天我们就到天山山区看一看,当地人民是如何利用山地特色进行生产与生活的?教师:(展示图2-我国地形)请描述一下天山的位置及周边景观。

学生:思考后回答(略)。

教师:(展示图3-1北天山林区、图3-1天山博格达峰、图3-3天山牧场。

)提问: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观点,这里适合发展哪种生产?学生:发展牧业教师:(展示图4-放牧、图5-天山山脉景观的垂直变化)提问:天山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山体表面的自然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垂直变化。

3-2-1垂直的生计

3-2-1垂直的生计

农 业 生 产
(古老的 农业文明 成就)
垂直的 生计 衣食住 行特色
高海拔: 畜牧业
低海拔:种植业
因地制宜
人地和谐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 自然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
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 肥沃,交通相对困难。
大家知道 这些农作 物的原产 地吗?
甘薯 玉米 马 铃 薯
南美洲的安 第斯山区
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 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早在10世纪前00万。当时的农业已相当 发达,人们在河谷两旁修建了水渠和梯田,栽培玉米、 马铃薯、豆类和西红柿等大约40多种农作物,饲养骆 马和羊驼。
第二课 与山为邻
—— 安 第 斯 山 区
垂 直 的 生 计
安第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 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 。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从北到南全长 8900余千米,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 “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 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 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山脉从智利的最南 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 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在委内瑞拉 ,安第斯山脉分成三个不同的山脉,其 中一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以适宜山区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为食物; 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 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 物的图案?这说明了什么?
是一匹金黄色的骆马 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 活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这样的关系?
安 第 斯 山 区 的 自 然 环 境
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 处,开辟梯田,种植玉 米、马铃薯、小麦和大 麦等,发展种植业。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

第08期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李小华知识强化一.知识概述无论身居祖国还是漂泊异乡,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无论生活在平原还是山区、沿海还是内陆、草原还是沙漠、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在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通过不同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领略区域生活的特色,感受各地人民的情感,从而拓展我们生活的视野。

本单元从《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区域中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地域环境特点的密切关系。

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这是因为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无论人们生活在哪里,都在积极地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区域生活大都刻上了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烙印。

所以,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特色,是本课学习的主线。

《家住平原》中的两个案例同为平原地区,但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区域特色。

这表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从而使区域特点更加鲜明。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使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重点是以大机器为核心的农庄文化与生活。

面积广大和机械化作业是大农场经营的两大特点。

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域广大,地势平坦,非常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同时,作为新大陆,这里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旧大陆。

垂直的生计

垂直的生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之垂直的生计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要求: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几个国家的国旗(其中一幅是秘鲁国)问:它们各是哪些国家的国旗?秘鲁国旗上有哪些图案?在这面国旗上,你看到什么?生:羊驼、树、……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秘鲁这个国家。

新课教学:出示南美洲区域地图问:请位同学描述秘鲁的地理位置?学生:……再出示南美洲地形图问:对照两张地图,说说秘鲁的地形?学生:……问:这里的山是什么山?学生:……问:请位同学描述一下安第斯山脉。

学生:……问:这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生:海拔高,坡度较陡。

师: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印第安人。

师:这里的山区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生:高原山地气候……师: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出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出示右图。

问:南纬5°是什么温度带?生:热带师:我们以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5°为山脚的年气温,请学生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计算各海拔段的气温。

……问:结合刚才计算的结果观察景观图说说各海拔段的植被变化?……师:位置、地形、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哪一类环境?生:自然环境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如何生产生活的呢,为什么这样生产生活?接下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2与山为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2与山为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②欧洲最高大的山是阿尔卑斯山③安第斯山脉有“南美洲脊梁”之美誉④北美洲最雄伟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0.6℃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③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B.地势C.洋流D.气候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6.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羊驼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A.骆马毛B.羊驼毛C.牦牛毛D.貂皮8.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

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热带雨林②积雪③灌木和林地④高山草甸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9.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10.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图案( )A.骆马B.羊驼C.牦牛D.骆驼二、非选择题1.读图,回答问题。

与山为邻——山地之国 课件课件(精美版)

与山为邻——山地之国 课件课件(精美版)

自主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找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自西向东:法国、意大利、瑞士、列 支敦士登、奥地利
自主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2.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 地,找找看主要有哪些河流。 莱茵河(注入北海) 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多瑙河(注入黑海)
自主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在课本上画出瑞士的疆界,根据已学 知识,概括一下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 瑞士地形以山地为主,湖泊众多,河 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合作探究
旅游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请分析以下瑞 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旅游设施: 自然环境: 交通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探究
旅游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请分析以下瑞 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升华提升
除旅游业外,你知道瑞士还有哪些 知名产业?说一说其与自然条件的 关系。
有人说: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 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如何理解这 句话的?
升华提升
除旅游业外,你知道瑞士还有哪些 知名产业?说一说其与自然条件的 关系。
除旅游业外,瑞士的手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 等也非常发达,这些产业对国土、资源等自然 条件的要求不高,适合耕地不足、矿产资源奇 缺的瑞士。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说出阿尔卑斯山脉的地 理位置和走向。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南部,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它绵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走向:东西走向
自主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找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2.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 地,找找看主要有哪些河流。 3.在课本上画出瑞士的疆界,根据已学 知识,概括一下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文地理下册3-2-2 山地之国(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3-2-2 山地之国(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3.2.2 山地之国(同步分层作业)1.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答案】D【解析】瑞士山区最著名的旅游项目是阿尔卑斯山滑雪,因此其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冬季。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2.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厚爱有加( )A.旅游设施B.冰川快车C.生态环境D.河流湖泊【答案】C【解析】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严格立法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供濒危动物生存,说明瑞士人对生态环境厚爱有加,故C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相关知识。

3.瑞士之所以选择发展旅游业、金融业,其自然因素有( )①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少②瑞士人吃苦耐劳、工作勤奋③拥有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④矿产资源奇缺,自然景观秀丽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有阿尔卑斯山,不宜发展农业,适宜发展旅游业、金融业,故①正确;瑞士人吃苦耐劳、工作勤奋,不是自然原因,故②错误;拥有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不是发展旅游业、金融业的因素,故③错误;矿产资源奇缺,自然景观秀丽,不宜发展工业,适宜发展旅游业、金融业,故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B。

4.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是 ( )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瑞士【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

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所以被称为“大山之子“的人是瑞士人。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下列有关瑞士说法正确的是A.旅游资源丰厚,四季皆可旅游B.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多C.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D.位于落基山脉,是山地之国【答案】A【解析】瑞士位于欧洲中部,是连接东、西欧和南、北欧“十字路口”上的内陆山国,国内人口稠密,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但环境优美,风景绮丽,湖光山色,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厚,四季皆可旅游,A符合题意;瑞士耕地面积不多,B排除;瑞士矿产资源不丰富,C排除;瑞士不是位于落基山脉,D排除。

3.2.2山地之国

3.2.2山地之国
(2)瑞士阿尔卑斯山为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提供了 哪些完善的旅游设施及服务?
(3)不当地发展旅游业会给阿尔卑斯山区带来危 害,请你简述瑞士是怎样保护阿尔卑斯山区的环 境的?
参考答案:
(1)夏天,从山麓到山顶景色差异明显,成 为观光和避暑胜地,众多山峰吸引了大批登 山爱好者;冬天,天气晴朗而稳定,日光充 足,发展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 (2)建有登山学校、滑雪学校,并配有专业 的高山向导和滑雪教练,还建有雪场、温泉 疗养地等;交通便利。 (3)严格立法保护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强, 对生态环境自然厚爱有加。
旅游项目有登山和滑雪 登山依据:阿尔卑斯山区山峰众多,夏季 适宜进行登山活动。 滑雪依据:冬季雪后阿尔卑斯山区特别适宜 开展滑雪运动,且滑雪场众多,设施齐备。
瑞士全国人口只有700多万,但每年接 待的外国游客超过1000多万。
保护自然环境成了一大课题。 ○严格立法保护,制定了森林保护法
○建立了阿尔卑斯山区自然保护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注意保护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结:
• 同样与山为邻,自然环境的差异却很大. • 人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
发展生产、经济,并影响着他们的生 活方式. • 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应该注 意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 协调发展.
针对阿尔卑斯山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假如你是旅游业的开发者,你该 怎么做?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又该会 怎么做?
假如你是旅游业的开发者,或景区负责人 你该怎么做? 1、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2、增加旅游卫生设施 3、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又该会怎么做?
1、不乱扔垃圾
2、捡拾垃圾,放进垃圾箱
3、制止举报乱扔垃圾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听写本: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上,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国家。

2.地形:这里是________地形,地势低平,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3.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雨热同期。

4.河流:________河自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注入__________海;__________,灌溉便利。

5.右图中A是__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_海峡,沟通C__________洋和D__________洋;E是__________(国家)。

二、生产特色1.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

2.当地生产水平比较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完成,精耕细作。

三、生活特色1.饮食:人们的饮食以__________为主。

2.居住:人们住的是____________,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3.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____________”、越南的________________。

在协作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关爱弱者的品质。

第2节用机械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原)一、自然环境1.地形: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气候适宜。

3.河流:__________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

4.根据右图,写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二、生产特色1.特点:__________农业(用机械种庄稼)。

浙江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答案

浙江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从社区看我家【基础巩固】1.B2.D3.B4.C5.A6.A7.C8.D9.D【拓展提升】1.B2.B3.D4.(1)正北西北(2)东北—西南东风(3)西北正北(4)大在社区中生活【基础巩固】1.C2.B3.B4.D5.A6.(1)健身器械的购置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义务联防队和爱心捐款箱的设置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

(2)略。

【拓展提升】1.A2.B3.略。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乡村聚落【基础巩固】1.B2.B3.B4.B5.A6.A7.C8.B9.A 10.(1)乡村聚落。

(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第一层次:仅摘选文本材料中关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描写,前后描述密切程度低。

如,四面环山,树木郁郁葱葱,有许多村民居住。

人们每天劳动,树木更绿了,果实更加沉甸甸了。

第二层次:李丽家乡所在的村落四面环山,属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农林资源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人们通过修建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拓展提升】1.D2.D3.B4.D5.B6.(1)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2)民居建筑材料有特色:海草取材方便,具有柔软、有韧性、耐腐蚀、不易燃烧等特点;石头就近取材,是天然的筑墙材料。

民居建筑风格有特色:因当地多雨潮湿,房顶设计坡度陡,便于排水。

城市聚落【基础巩固】1.D2.D3.B4.B5.D【拓展提升】1.D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甲图: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当地屋顶倾斜,坡度大,便于排水。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降水比较丰富。

往来在区域之间【基础巩固】1.D2.B3.B4.D5.(1)小城镇。

(2)有利于满足各地区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6.从人才、文化、农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联系。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_3-2-2与山为邻(山地之国) 公开课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_3-2-2与山为邻(山地之国) 公开课
6、(多媒体出示问题:)瑞士人对环境是怎么保护的?
严格立法保护环境,制定森林法等;
建立阿尔卑斯山区自然保护区,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生存地。
7、(多媒体出示问题:)瑞士的特色旅游产业对我国山区的开发有哪些启示?
针对不同的山区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合适的旅游项目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保护环境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瑞士山区占全国面积的60%,耕地只占6%,矿产资源奇缺,缺乏发展工农业的自然条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山地之国(瑞士)发展旅游业有什么条件?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习过程】
先进齐备的旅游配套设施
便捷的交通运输
4、(多媒体出示问题:)瑞士的特色旅游产业
冬季---滑雪;夏季---登山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练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多媒体出示问题:)世界上最美丽的天堂--阿尔卑斯山区的地理位置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南部,是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瑞士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是典型的山地之国,瑞士人被成为“大山之子”。
2、(多媒体出示问题:)山地之国(瑞士)不利于发展工农业的原因是什么?
5、(多媒体出示问题:)瑞士的旅游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利方面: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了外出打工的辛劳;
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不利方面:
盲目和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影响到该地区长远的发展。
第4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山地之国》教学
【侧重目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2山地之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2山地之国教学设计
4. 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山地地形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实现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山地地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使学生掌握山地地形的定义、形成和主要特征。例如,山地地形通常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地形崎岖等。
(2)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山地地形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山地地形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但不适宜种植业和大规模工业生产;山地地形的交通不便,对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等。
教学手段:
- 讲授法:教师对山地地形的特点、形成原因、影响和利用保护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
- 演示法:使用地球仪、地形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山地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山地地形的利用和保护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判断题: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a. 山地地形通常海拔较低,坡度较缓,沟谷较浅。(错误)
b. 山地地形对农业发展有不利影响,不适宜种植业发展。(正确)
c. 山地地形对交通发展有积极影响,交通方便快捷。(错误)
d. 山地地形对城市分布有制约作用,不利于城市发展。(正确)
- 形成: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等。
2. 山地地形的特点
- 海拔较高
- 坡度较陡
- 沟谷较深
- 地形崎岖
3. 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农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但不适宜种植业和大规模工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 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区 (秘鲁种植业与畜牧业)
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1、安第斯山脉和走向
南美洲部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1)海拔: 平均海拔4000多米。 (2)气候和植被:
类型复杂多样, 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现明显的变化。
(3)基础设施:
(4)交通条达、便利。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如冰山快车,许多地方有 电缆车 直达山巅,还有直升机提供救助。)
阿 尔 卑 斯 山 的 垂 直 景 观
奇特的景观
农场、牧场
冬季滑雪
瑞士空中救援——Rega是瑞士的一个空中救援组 织,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主要以高山救援而出名,瑞 士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也参与任何 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紧急场合。他们也参于其他国家的 紧急医疗救助。
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牦牛 4、有“纤维上帝”之美誉的是( ) A、美利奴羊毛 B、藏羚羊毛 C、羊驼毛 D、绵羊毛 5、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脉的名称 是 ,它的地理位置 有什么特点? (2)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 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 的?
(3)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与山为邻 山 地 之 国——阿尔卑斯山(瑞 士旅游业)
瑞士概括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与德 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 列支敦士登接壤。瑞士是全球 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 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 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苏 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 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1和第 2名。瑞士也是世界著名的中立 国,历史上一直保持政治与军 事上的中立,但瑞士同时也参 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 的总部都设在瑞士。
(1)衣
羊驼毛质地轻 柔,纤维细长, 保暖性强,极 为珍贵,有 “纤维上帝” 之美誉。
(2)食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 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也 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3)行
骆马能在崎岖的高 山峻岭间行走自如, 体小但耐饥渴。是 当地居民的主要运 输工具。 时速可达47km/h。
骆马在秘鲁人民的生 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1、阿尔卑斯山脉的地理位置: 欧洲腹部 2、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3、从阿尔卑斯山脉发源的河流:
4.瑞士地形的特点: 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5、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耕地面积小,矿产资源缺乏,不利于 发展农业和工业。 (2)自然环境:
地形多样,景观奇特,旅游内容丰富多彩。 (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
6、启示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 济,与自然和谐相处。
1、纵贯南美洲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2、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 小麦、大麦等 B、山上主要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力等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山麓)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安第斯山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2)高海拔的畜牧业 (1)低海拔的种植业
低海拔的种植业
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 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
高海拔的畜牧业
羊 驼
骆马
骆马是当地 人们的主要 交通工具
羊驼 安第斯山脉上 走动的黄金
5、山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雪地救援犬
完备的基础设施
冰便 川捷 快的 车交 通 :
瑞士雪绒花
6、旅游业的影响
(1)积极: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2)消极: 带来环境破坏。 应对:爱护环境,严格立法保护环境。
启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除旅游业外,瑞士还有哪些产业?
浪琴手表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
(3)地势: 起伏大。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高原山地气候
﹣2℃
7℃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 假设山脚的 16℃ 其降水和热量不同,形 气温为25℃,请 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 计算不同海拔高 25℃ 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 特点会形成不同的自然 度的气温。 景观。
3、垂直自然景观的因素:海拔(地势)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