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部骨折患者的中医治疗浅析

合集下载

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2 0 1 3 年4 月第3 4 卷第1 2 期
22 2 5
中医手 法治 疗肱 骨髁 间骨折 疗效 分析
何学 胜 ,吴 勇成 。 ,黄法保 ,刘 汉平 ( 1 . 广 西崇左市扶绥县 中医医院骨科 ,广西 扶绥 5 3 2 1 0 0 ;2 .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 中医医院 急诊科 ,广西 扶绥 5 3 2 1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究 与分析 中医手法 治疗 肱 骨髁 问骨 折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采用 随机 数 字表 法将 9 5 例 肱骨 髁 间骨折 患者 分为 两组 , 对 照组 予 手 法复 位 外 固定 治疗 ,试 验组 在 对 照组 的 基础 上 给予 中药 内服 ,外用 治 疗 ,对 1 %1 个 月后 两 组 患者 骨 折恢 复程 度 以及 临床疗 效 。结 果 :两组 患 者骨 折恢 复程 度 相 比较 ,试验 组 患者 肘关 节疗 效 显著 高 于对 照组 ,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结 论 :中医手 法 复 位配 合 中医药 物 内服外 用 治疗肱 骨髁 间骨折 具有 良好 的治 疗效 果 ,并且 安 全可 靠 , 值 得 在 临床上 继续 探讨 。 【 关键 词】 中医手 法 ;肱 骨 髁 间骨折 ;疗 效分 析 ;治疗 肱 骨髁 间骨 折是 以肘 部 肿胀 ,疼 痛 ,畸形 ,肘 关节 呈半 屈 曲 位 ,肘 部 三 角关 系发 生 改变 ,或 稍微 用 力掐 捏肘 部 即有 骨擦 音 为 主要 临床 表 现 ,其 主要 发生 在肱 骨 内 、外髁 间 以及 邻近 部位 的骨 折[ 1 l 。因 为导 致 骨折 的 外力 复 杂 多变 ,所 以骨 折 的类 型也 是 多种
忍 受疼 痛损 失 的 时间 ,中医手法结 合 中药 治疗 肱骨 髁 间骨折 诊 断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肘部骨折疾病,极易对患儿的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因此也就需要在患者发生该类骨折时予以及时、有效治疗,避免影响患者骨骼发育,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多以复位固定手术为主,但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治疗该类骨折疾病方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依然具有其独特优势[1]。

特此,本文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针对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疗法的意义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已在患者知情、自愿下签订双方协议。

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共计98例,主要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方式不同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男:女=26:23;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6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36±2.66)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4例、在右侧有25例。

研究组—男:女=27:22;患者中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18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41±2.60)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6例、在右侧有23例。

经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所得P值>0.05,可见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后续对比分析有意义。

纳入标准:98例患者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2],且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脏器或血液疾病者、粉碎性骨折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在对患者正式实施手术之前,需对患者行臂丛神经麻醉。

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其肘部外侧的位置开一个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等各层组织逐层剥开,一直剥至骨膜。

股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一)

股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一)

股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一)【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分析回顾患者骨折类型以及治疗实践。

结论对股骨髁上骨折治疗,符合局部解剖需要的良好的内固定、有效的植骨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中医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腓肠肌起点以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

本病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1.特色治疗(1)皮肤牵引①适应证: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及小儿(0~4岁),皮肤有损伤、炎症及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②操作方法: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患肢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牵引期间应定时检查牵引的胶布粘贴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

一般牵引时间为2~4周,骨折端有纤维性连接后,更换为石膏固定,以免卧床时间太久,不利于功能锻炼。

(2)骨牵引①适应证:不愿手术或皮肤条件不具备外固定支架以及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

②操作方法:屈曲型骨折:行股骨髁上或髁部牵引,将伤肢置于牵引架上,屈髋40°~45°,屈膝45°位牵引,牵引力线应高于股骨轴线,待牵开后行扣挤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骨折端有纤维性连接后,更换为石膏固定,以免卧床时间太久,不利于功能锻炼。

如经牵引及手法整复仍不能复位者,将屈膝改为25°,在牵引针上再放置一与股骨垂直向前的牵引弓行双向牵引。

伸直型骨折:行胫骨结节牵引,将伤肢置于牵引架上,屈髋20°~30°,屈膝15°~25°牵引,牵开后视情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骨折端有纤维性连接后,更换为石膏固定,以免卧床时间太久,不利于功能锻炼。

(3)手法整复外固定①适应证:移位不大的Al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根据受伤机制,采用推挤扣合手法使骨折复位,可用超膝关节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膝于屈膝30°~50°(屈曲型)或0°~10°(伸直型)足部中立位,一般固定6~8周。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2例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2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14 (0 1 1 08 - 2 6 1 89 2 1 )3— 3 2 0
肱骨 髁上 骨折 主 要是 指肱 骨 内外 髁上 下2 m范 围 内的骨 折 ,发 c 生 肱骨髁 上骨 折 的解剖 因素 是 因为肱骨 干肘 线与 肱骨髁 肘 线之 间有 3 。 ~5 。的 前倾 角。跌 倒时 ,肘后 方着地 ,导 致肘 关节 处于屈 曲 O 0 位 ,由暴力传导 致肱骨下端而骨 折。根据暴力来 源和骨折移位 的方 向 可 分为伸直型和屈 曲型。 自20 年4J 0 1 月 ,笔者 采用中医综 0 9 y 至2 1年3 合疗法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取得 较好 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本组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其 中男性4例 ,女性2例 ,受伤年龄 2 5 7
选择竹叶柴胡植株整齐、生长健壮的田块做为留种田,植株不摘
除花 蕾 ,适 当增施磷 钾肥 以保 花增粒 。待9 O ~lH竹 叶柴胡 种子成 熟
期,果实表皮由青变褐 ,子实变硬时, 便可收获。因为竹叶柴胡抽苔
开花 时间不一致 ,须成熟一株收获一株 ,以防种子脱 落。
7 采收加工 . 2
[】 杨慧, 3 王书林. 阁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 . 剑 J 中国 ]
合 时间 4 3天 ,治愈 6 0例 (33 ) 83 % ,好 转 1 2例 (67 ) 13 % ,总有 效率 达 10 。结 论 中医疗 法对 肱骨 髁上 骨折 具有 良好 的 治疗 效果 , 治 0%
愈率 较 高。
【 关键 词 】 中医疗 法 ;肱骨 髁上 骨折 ;正骨
中图分类号 :R8 63
运 输 :运输工具必 须清洁 、干燥 ,具 有 良好 的通气性 ,遇 阴雨天 应防 潮防雨 。运输 时严 禁与其它有毒 有害 ,可能污染 其品质或易 串味的物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析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47/5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40/50),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愈合时间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优良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标签:中医、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主要指的是肱骨髁与肱骨骨干相交的地方出现的一种骨折,由于肱骨髁与肱骨骨干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所以出现骨折的几率较高[1]。

通常情况下,儿童为肱骨髁上骨折的高发人群,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交通事故、生活伤、运动上,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肘内翻畸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临床上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

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6~15岁,平均年龄为(10.4±3.5)岁,其中伸直移位型骨折5例,屈曲移位型骨折45例;观察组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5~14岁,平均年龄为(9.8±3.4)岁,其中伸直移位型骨折6例,屈曲移位型骨折44例。

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摘要】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

骨折线常通过尺骨鹰嘴窝,大部分属于囊外骨折,但也有前或后侧关节囊破裂者,内侧柱易粉碎、塌陷。

肘内翻的发生率较高。

目的讨论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大部分肱骨髁上骨折均适于手法整复和外固定,在整复前应排除血管、神经损伤。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断治疗(一)定义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

骨折线常通过尺骨鹰嘴窝,大部分属于囊外骨折,但也有前或后侧关节囊破裂者,内侧柱易粉碎、塌陷。

肘内翻的发生率较高。

(二)诊断依据1.病史多发生于3~12岁儿童,有明显的外伤史。

2.症状和体征(1)伤后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肱骨髁上有畸形、骨擦音(感)或异常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注意检查腕手部的感觉、运动,有无“垂腕”、“爪形”及“猿形”手畸形,以判断是否合并桡、尺或正中神经损伤。

(3)注意有无血管损伤的体征。

(4)皮下有瘀斑或触及近折端骨茬者,谓“潜在开放性骨折”,说明损伤和移位严重。

(5)青枝嵌插型骨折以髁上处环周挤压痛为主要体征。

3.特殊检查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作彩色多普勒、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4.辅助检查 X线正侧位片即可确定骨折类型,必要时CT、MRI检查确诊。

(三)鉴别诊断1.与肱骨髁间骨折的鉴别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甚少。

X线可见内、外髁间距增宽,并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感),严重者对肘关节功能影响较大。

低龄儿童的滑车骨骺尚未骨化,通过髁间的骨折线不能从X线片上直接看到,诊断比较困难。

对于疑难病例可行CT、MRI检查确诊。

2.与肘关节后脱位的鉴别二者虽都呈“靴样”畸形,但脱位多见于10岁以上的较大儿童和成人,肘部肿胀较轻并有弹性固定,肘后三角关系失常。

(四)分类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根据侧方移位情况,又都可以再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骨干与肱骨髁交接的地方发生的骨折。

在此处,肱骨骨干与肱骨髁之间有30。

~5O。

的前倾角,易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12岁以下儿童,其导致原因复杂,多为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等。

如果治疗处理不当,极其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等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现选取我院白2009年12月~2O11年09月的13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通过分析整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09月就诊的138例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小于12岁者,130例,大于12岁者,8例。

治疗前,125例为屈曲移位型骨折,13例为伸直移位型骨折。

所有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无尺神经和肱动脉损伤。

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9)和对照组(n=69)。

其中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加中医内外理疗方法。

所有的受治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相关文件。

1.2治疗方法1.2.1常规手法复位法所有患者采取卧位,使用常规手法复位,纠正移位。

如果局部情况允许,应立即进行复位。

局麻或臂丛阻滞麻醉后,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进行复位。

上助手握患者患侧上臂,下助手握患者患侧前臂及手腕,肘呈半屈曲位,顺势牵引。

术者先以两手相扣对挤法,先纠正侧方移位,在纠正前后移位。

屈曲型者,用拇指按压远折端向后,余指按压近折段向前,术者用力复位的同时,下助手将患肘拉直,即可复位。

而伸直型患者则由术者两拇指按压远侧段,扳提近段向后。

下助手在牵引的基础上,徐徐将肘屈曲至70。

左右即可。

随后常规夹板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

1.2.2中医手法复位法中医手法复位法是指在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上相关的中医治疗。

常规手法复位后,采用中医推拿术,对患者肘部进行缓慢推拿,活血化瘀。

同时进行中医练功活动,固定后即开始联系手指的握拳运动和腕的屈伸,以减轻前臂及手的肿胀。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案疾病恢复时间偏长,中医在治疗骨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为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疾病恢复速度最快、治疗效果最佳、患者满意度最高。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疑难杂症和一些特征性的病症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1]。

相比较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指证明显、较易让患者接受,但也存在一些缺陷[2]。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医学理念的优势,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也能够显著增强[3]。

肱骨髁上骨折在骨科方面具有重要特征,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4]。

关于本病的治疗,往往采取固定闭合复位,采取石膏固定,用抗生素防治激发感染等处理方式,且在效果不佳时切开肱骨髁进行治疗,如果是切开手术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伤害较大。

一些中草药和针灸在治疗骨折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并开展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骨伤科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年龄在15~50岁,平均年龄为34岁;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14~50岁,平均年龄为31岁。

根据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本试验中选择的病例样本均为外伤引起的肱骨髁上骨折。

1.2方法1.2.1试验样本选择与分组处理我院骨伤科60例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I组、II组、III组,每组20例患者。

I组为西医治疗组,只采用西医处理方法;II组为中医组,只采用中医处理方法;III组为综合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处理。

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研究

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研究

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研究目的:探究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对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以及对照组(n=27),予以对照组患者中医复位固定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优良率为89.6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优良率为77.78%,经比较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肱骨髁间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现象,常见于青壮年中。

肱骨远端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骨折位置均呈现粉碎性移位现象,其肘部神经以及血管极易形成相应的伤害[1]。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以及对照组(n=27)。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8例,患者年龄均在23-58岁,平均年龄为(41.3±6.4)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9例,患者年龄均在22-60岁,平均年龄为(42.6±5.9)岁。

其中左侧受伤患者为35例,右侧受伤患者为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骨折常规治疗方法,并进行中医手法复位,随后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中药内服外用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骨折早期的中药方为当归、芍药、防风、大黄以及桃仁等,同时可以在药方中加入红花、乳香以及甘草等药物对疼痛进行治疗;患者骨折中期的中药方则为芍药、骨碎补、断续、五加皮以及生薏仁,同时在药方中加入威灵仙以及桑寄生进行接骨以及续筋治疗;患者在骨折后期的中药方则为当归、黄芪、白芍以及骨碎补,同时在药方中加入木瓜、大黄以及天花粉进行壮骨治疗。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评价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评价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评价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2名患者中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共有74例,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48例,将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这五个评价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将中医手法应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体验更好,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中医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于儿童患者的一种疾病,是肘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多发年龄在5至12岁,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导致V olkmann缺血性肌痉挛或者肘内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

近些年来医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手术成为了治疗患者肱骨髁上骨折的最佳方式。

现对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2例的資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将中医手法应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对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2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经医学影像学检验均表现为肱骨髁上骨折。

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2人,女性患者有50人,年龄在5至13岁,平均年龄(8.3 ±4.7)岁。

骨折按照Neer法分型:Ⅰ型16 例,Ⅱ型骨折28 例,Ⅲ型44 例,Ⅳ型34 例。

在征求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之后采取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以及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作为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将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74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48人作为对照组。

优势病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优势病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9)一、病名中医病名:骨折(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西医病名:肱骨髁上骨折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发生于儿童。

(2)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多发生于儿童。

(2)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注意有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血管损伤(肱动脉)。

(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4)应与肘后关节脱位和肱骨小头骨骺分离相鉴别。

(二)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3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三)疾病分型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肱骨髁上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伸直型骨折:患肘肿胀或靴状畸形,髁上压痛,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功能障碍,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伸直型骨折根据来自侧方的偏重伤力的不同,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骨折。

(1)尺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尺侧移位。

此型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2)桡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桡侧移位。

2.屈曲型骨折:较少见,伤肢肿胀,髁上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很少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四)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神志清楚,痛苦面貌,面舌暗红,言语清楚,气息正常,骨折处疼痛肿胀、瘀斑,痛点固定不移、拒按,肢体活动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紧(或细数)。

2、营血不和证:神志清楚,面色无华,言语清楚,气息正常,骨折处轻度肿胀疼痛、瘀斑,血肿瘀斑尚未完全消除,舌质淡紫,苔白,脉涩。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39例患者治疗方案为开放复位+穿针固定,观察组39例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2.0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56%,对照组为15.38%,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正骨手法;疗效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后需要及时采取复位及固定治疗。

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等,不同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1]。

中医正骨手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复位方法,有研究指出,将其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因此,本文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39例,男/女为22/17例,年龄5~16岁,平均(10.90±2.22)岁,Garland 分型: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8例。

对照组39例,男/女为21/18例,年龄4~16岁,平均(10.24±2.07)岁,Garland 分型:Ⅱ型12例,Ⅲ型17例,Ⅳ型10例。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开放复位+穿针固定,臂丛麻醉,采取仰卧位,于肘部外侧确定肱骨外髁,于外髁上方作直切口,长度约为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从肱三头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前方牵开肱桡肌,向内剥离髁脊,使骨折断端充分显露,暴露骨折端间隙,清除积血及坏死组织,在直视下复位,经骨折端交叉、自外而内插入克氏针固定,注意应确保穿透对侧皮质。

中医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医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 TH INDUSTRY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与肱骨干交界处发生的骨折,以小儿最为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且多发年龄为5~12岁。

肱骨髁上骨折常是由各种生活伤、运动伤和交通事故等间接暴力所致,可依据暴力的来源及方向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两类[1]。

笔者采用的中医手术复位、夹板固定及中药的外敷内服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1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2年2月来该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中医治疗方法(治疗组)(1)中医手法复位。

①伸直型骨折的复位:患者取仰卧位,助手握患者的前臂和上臂作对抗拔伸牵引来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再根据骨折的旋前及旋后情况,使前臂旋前或旋后,以矫正骨折的旋转移位。

采用捺正方法矫正侧方移位。

然后将两个拇指置于尺骨鹰嘴处并推向骨折的远端处,其余四指环抱骨折处向后拉,同时将肘关节屈曲90°左右,以矫正骨折远端向后移位。

②屈曲型骨折的复位:患者呈仰卧位,前臂旋转至后位,令肘关节完全伸直。

助手握患者的上臂,笔者握患者的腕部沿肱骨的方向拔伸牵引以矫正重叠移位。

然后将拇指放在骨折的远端前侧,四指则放在骨折的近端处向前拉,以矫正骨折远端的向前移位。

(2)复位后夹板固定。

应依据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自制夹板,并合用棉垫使之与患者骨折处更加适应。

另外应根据骨折的情况,准备好大小合适的平垫、梯形垫和塔形垫等。

①伸直型骨折的固定:夹板固定于肘关节屈曲90~110°位置的左右,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关节,同时上侧应达三角肌中部,一般的固定时间为3周。

依据骨折的移位情况在夹板内放置形状适宜的棉垫,以防止骨折近远端处的移位。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79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79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治疗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综合治疗方案不同,将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各37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比2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肩关节活动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旋、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优于治疗前,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另外,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比常规复位治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更符合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所需,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具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肩关节活动;生活质量;中医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354-02肱骨髁上骨折即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外伤性骨折,多发于年龄介于6~12岁少儿,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患者肘内翻、肘外翻、神经损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石膏外固定治疗、克氏针固定治疗、复位治疗等,治疗效果上有一定差异。

相关资料指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在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整体效果显著[1]。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中医手法复位方案以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病例时间选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总计74例。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性别、年龄均值以及致伤原因占比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预后分析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预后分析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预后分析摘要】目的:评估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将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评估。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大大提升预后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35-02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部位的骨折,间接暴力是引发肱骨髁上骨折的一大常见病因,多发于交通伤、生活伤以及运动伤[1]。

为了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着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本次将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为了评估肱骨髁上骨折中医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入选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我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39例中,男24例、女15例,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5岁、13岁,年龄均值(7.6±0.4)岁;交通伤15例、生活伤9例、运动伤7例、其他伤3例。

观察组39例中,男25例、女14例,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5岁、14岁,年龄均值(7.8±0.5)岁;交通伤14例、生活伤9例、运动伤8例、其他伤3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西医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中药熏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中药熏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中药熏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

多发年龄为5~12岁。

现就我科2010.10—2012.2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伤口拆线第2天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给以38例患者使用中药熏蒸的疗效进行分析:根据《中医伤科学讲义》的经验方,按骨折部位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熏蒸。

方剂用: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防风10g,桂枝20g,苏木10g,川芎10g,红花10g,荆芥10g,威灵仙20g,白芷20g,甘草20g,牛膝15g,地榆15g,泽兰20g,鸡血藤20g,续断15g。

在熏蒸的同时,嘱患者屈伸掌指、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并推、挤、按、揉患处关节及软组织,使其尽量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并经常巡视观察,防止烫伤。

用药方法是:将中药煎熬后加入陈醋,每剂加入陈醋30ml左右,先以热蒸汽熏蒸患肢,每次熏蒸30min,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1.护理方法大多数骨折后遗留肢体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都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变化。

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将中药熏蒸疗法的意义及必要性对患者解释说明,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熏洗过程中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加强关节伸屈活动,抓空握拳、背伸关节等。

同时护士要操作轻柔、熟练,言语可亲,使患者乐于与护士交流和接受治疗及护理,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2.结果38例患者使用中药熏蒸疗效评价.32例用药5剂后立即有明显好转,5例用药10剂后明显好转,2例用药20剂后方见明显效果,1例因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未能继续使用,停止使用后皮疹很快消退。

3.讨论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中药蒸汽对患肢进行熏蒸,通过物理热力及药物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解除淤滞、消肿、止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手法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中医手法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中医手法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和外科手术对肱骨髁间骨折两项治疗手法的比较,探究与分析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最终得出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是否更好,是否值得在更多的医院骨科中进行广泛推广。

方法: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已经超过了上百人,为了研究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利益计算机的随机抽取系统,从中抽取出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并且将这共有的5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减少统计差异。

其中,28例患者组成为观察组,剩下的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采取中医手法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外科手术来治疗。

最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数据和病愈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恢复程度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而言中医手法治疗得出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广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后期的改进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中医手法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143-02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严重肘部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青壮年。

肱骨远端结构复杂,骨折端多呈粉碎性严重移位,容易造成肘部神经、血管的损伤。

如果处理不当,那么很容易会遗留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神经受累后病变、关节挛缩、异位骨化、关节退变等症状。

其中粉碎性骨折受伤严重,局部会出现肿胀,给后期的固定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因此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

依据Riseborough及Radin依骨折的移位情况将骨折分为4型。

骨折无分离及移位;骨折有轻度的分离及移位,但两髁无旋转;骨折有分离,两髁有旋转移位以及骨折为粉碎性,关节面严重破坏。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来说,无论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开放复位,其最终效果都不十分满意。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具体临床效果和价值,为以后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年间诊断并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钢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数据结果显示,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痊愈,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价值肱骨髁上骨折是指位于肱骨外髁上方的骨折,这种骨折类型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1]。

虽然现代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已经明显减少,但是治疗时还需要注意。

近年来随着现代中西医结合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小儿骨科开始引进中医正骨手法来帮助术后的复位。

现笔者通过对我院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治疗效果来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具体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年间诊断并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其中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20例、屈曲型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为(6.3±2.9)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19例、屈曲型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与调查实验的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并且征得嘉奖同意,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疗效分析踝骨骨折是指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跌倒、暴力碰撞或运动损伤都可能引起此类骨折。

踝骨骨折后,病人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不能正常行走等症状。

为了快速康复,许多医院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

中医治疗踝骨骨折主要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等。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踝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破骨丹、归脾汤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痹止痛的功效,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针灸疗法是将针刺入特定穴位,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加速骨折愈合。

推拿疗法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踝关节周围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西医治疗踝骨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采用内固定法,即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常见的方法有钢板和螺钉固定等。

手术治疗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有效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通过恢复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帮助病人尽快重返正常生活。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

中医的中药疗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并缓解疼痛,而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可以改善病人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西医的手术治疗可以迅速减轻病人的症状,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而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加速康复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针对病人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又可以帮助病人全面康复,提高康复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轻病人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并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也需要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踝骨骨折的疗效,为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观察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

观察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

观察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间骨折应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6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参照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治疗。

观察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肱骨髁间骨折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效果理想,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手法;肱骨髁间骨折;中药内服外用肱骨髁间骨折发生在肘关节部位,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主要是因为肘关节受到大力冲击而导致的。

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症状有肘部出现局部出血、运动时产生强烈的疼痛,无法正常运动。

而且此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在治疗上有一定困难,会并发粉碎性骨折,甚至伴有关节面出现转移、塌陷的情况[1]。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应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效果虽能满足临床需求,但是易引发肘关节功能性障碍。

随着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手法逐渐推广和应用,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效果显著,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速度等优势[2]。

因此,本文针对6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6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选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2例。

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3至58岁,平均年龄(34.5±1.6)岁。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24至59岁,平均年龄(35.2±1.4)岁。

在一般资料方面,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确诊为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②精神状态良好;③其他关节无严重损伤;④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类
2 . 1 A o 骨折分类法
AO是 以数码 来 表达 骨折 的诊 断 分离 ,前 两 位数 码 代表 骨 折 的部 位 ,后 三位 数 码 代 表 骨折 的形 态 特点 。股 骨髁 上 骨 折 即为 AO股骨远 端骨 折 ( 代码 3 3 ) 之 B型 ( 部分关 节 骨折 ) 和 c型 ( 完全关 节骨折 ) ,亚分型 如下 : 2 . 1 . 1 3 3 B部分 关节 内骨折 B1股 骨外髁 骨折 ,矢状 面 B1 . 1 简单 骨折 ,穿经髁 间窝 B1 . 2 简单骨 折 ,穿经 负重面 B1 . 3 粉碎性 骨折 B 2 股 骨 内髁 骨折 ,矢状 面 B 2 . 1 简单骨 折 ,穿经髁 间窝 B 2 . 2 简单骨 折 ,穿经 负重面 B 2 . 3 粉 碎性 骨折 B 3 部分 关节 内骨折 ,冠 状面 B 3 . 1前及 外 片状骨 折 B 3 2 单髁 后方 骨折 B 3 . 3 双髁 后方骨 折 2 . 1 . 2 3 3 C 完全 关节骨折 C1关节 面简 单 ,干骺端 简单 骨折
l - 3 辅助检 查
1 . 3 . 1 X线检 查 : 常规 应 给予 前后 位 与侧 位 x线 摄 片 , 可 明确 诊断 及骨折 类 型 。 1 . 3 . 2 怀 疑 有 隐 匿性 骨 折 复 杂关 节 软 骨 或 韧 带 损 伤者 可 给予 C T 2 0 1 4年第 1 4卷第 1 4期

1 8 9
中医 中药 ・
股骨髁部 骨折 患者 的 中医治疗浅 析
( 黑龙江省鸡西市 中医院 骨科 ,黑 龙江 鸡 西 1 5 8 1 0 0 )
王春 生
摘要 :目的 讨论股骨髁部骨折 中医治疗 。方法 根 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 结果进行诊 断并治疗。结论 可利用布条或 尼 龙泡沫套进 行 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 S k g 。牵 引期 问应定时检查 牵 引的胶布 粘贴情 况,定期 复查 x线 片,及 时调 整 牵引重量和体位。 关键字 :股骨髁部 骨折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 号 :1 1 2 7 4 . 9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1 4 . 1 4 6 0 引 吾 股 骨 髁 部 骨 折 是 指 股 骨 内、外 髁 或 双 髁 遭 受 外 力 后 引 起 的 骨 折 。 临 床 以 后 者 多 见 , 约 占 全 身 骨 折 脱 位 的 O . 4 % ~0 . 5 %,青壮 年男性 居多 ,女性 和 老年人 少见 。因本 病属 关节 内骨折 , 复位要 求较 高 , 且 预后 较股 骨髁 上骨折 差 。 可 合 并血 管 神 经 损伤 。下 面 将 股 骨髁 部 骨 折 中 医治 疗 分 析
1 . 2 . 4 股 骨髁部 压痛剧 烈 。 1 . 2 . 5 骨折 局部 有骨异 常活 动及 骨擦感 。 1 . 2 . 6 伤 膝 可 有 内 、外 翻 畸 形 ,并 可 能 有 横 径 或 前后 径 增宽 , 骨折局 部可 出现不 同程度 的成 角 、 短缩及 旋转 畸形 。
汇报 如下 。
C1 . 1 T或 Y形 ,轻度 移位 C1 . 2 T或 Y形 ,显著 移位 C1 3 T形骨 骺骨折 C 2 关节 简单 骨折 ,干骺 端粉碎 C 2 1外 侧或 内侧完 整楔 形骨折 块 C 2 . 2 外 侧或 内侧粉 碎 的楔形骨 折块 C 2 . 3 复 杂骨 折 c 3 关节 面粉碎 骨折 C 3 . 1干 骺端 简单 骨折 C 3 . 2 干 骺端粉 碎骨 折 C 3 . 3 干骺 端 及骨干 粉碎 骨折
斑 。
3 治 疗
3 . 1 特色治疗
3 . 1 . 1 皮肤 牵引 ① 适应 证 : 患者全 身情 况不 能耐受 手术 或整复 ,糖尿病 病人及 小儿 ,简单 骨折 ,皮 肤必须 完好 。 ②操作 方法 : 将 宽胶 布条或 乳胶海 绵条 粘贴在 患肢皮肤 上 ,通 过利 用 肌 肉在 骨骼 上 的 附着 点将 牵 引 力 传递 到 骨骼 上 ,牵 引重 量不 超 过 5 k g 。若果 患者 有胶布 过敏 史或 皮肤损 伤 禁 止 应 用 。牵 引 时 间 为 2—4周 ,牵 引期 间应 注 意牵 引 胶 布是 否 黏贴 牢 固 ,定 期 复 查 x线 片 ,调 整牵 引 体位 。 当 骨 折 端 出 现纤 维 性 连 接 就改 用 石 膏 固定 ,避 免 长时 间卧床 以免 出现压疮 ,同时也 不利 于患者 的肢体 功能锻 炼 。 3 . 1 . 2 骨牵 引 ① 适应 证 : 不具备 外 固定支架 及治疗 的股骨 髁部 骨折患 者 ,B1 、B 2 、C 1 、C 2型骨 折 。 ②操作方法 : 局 麻 下 行 患 侧 胫 骨结 节 骨 牵 引 ,将 伤肢 置 于牵 引架上 ,屈 髋 2 O 。 ~3 0 。 ,屈膝 1 5 。 ~2 5 。牵引, 牵 开 后 视情 况 行 手 法 整 复 ,夹板 外 固定 。或 先采 用 推挤 扣 合 手 法 使 双髁 复 位 ,局 麻 下用 钳 夹 经皮 将 双 髁 固定 ,将 牵 引绳 连 于 钳夹 上 ,使 之 变 为 股 骨髁 部 牵 引 ,将患 肢 置 于牵 引 架 上 ,视 情 况行 半 屈 膝 位 或屈 膝 位 牵 引 ,待牵 开 后行 手 法 整 复 夹板 外 固定 。骨 折 端 有纤 维 性 连接 后 ,更 换 为石 膏 固定 ,避 免 长 时 间 卧床 以免 出现 压 疮 , 同时 也不 利 于患 者
1 诊 断依 据
1 . 1 病 史 有 明显外 伤史 。
1 . 2 症状和体征
1 . 2 . 1 伤后 患肢 疼痛 明显 ,移动肢 体 时显著 加重 。 1 . 2 . 2 不 能站立 与行走 ,膝关 节局 部功 能 障碍 。 1 . 2 . 3 患 侧 大 腿 中下 段及 膝 部 高 度 肿胀 ,可 见 皮 肤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