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1. 元素的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电子带负电荷,质量约为9.11x10^-31 kg。
2.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Z),中子数称为中子数(N)。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的2000倍,核半径约为1x10^-15 m。
3. 原子的电子结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分布在能级轨道上。
能级越高,能量越大。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用电子排布规则(如阿贝尔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来描述。
4. 常见粒子的特性:α粒子为带2倍正电荷的氦核,具有较大质量和能量;β粒子分为β+粒子(正电子)和β-粒子(电子),它们是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发生转化而产生的;γ射线为电磁波,无电荷、无质量,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
5.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放射性衰变放出高能辐射。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6. 核反应与核能:核反应是指核的变化过程,可分为裂变和聚变。
核能是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目前,核裂变用于发电,而核聚变仍处于研究阶段。
7.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其活度减少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物质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用来判断物质的放射性强度和使用寿命。
8. 量子力学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双重性质,即粒子和波动性的统一性。
常见的量子力学概念包括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叠加态等。
9. 布居数分析:布居数分析是指根据原子能级和电子排布规则,推导出原子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布居情况的方法。
布居数分析有助于理解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性质。
10. 原子物理应用:原子物理在现代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核能利用、医学放射治疗、核磁共振成像、半导体器件等。
高中物理中的原子核中的重要公式
高中物理中的原子核中的重要公式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的公式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原子核研究中常用的公式及其应用。
1. 质子数和中子数公式在原子核中,质子数(Z)表示核中质子的数量,中子数(N)表示核中中子的数量,原子核的质量数(A)表示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公式:A = Z + N这个公式表达了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确定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从而了解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2. 核电荷公式在原子核中,质子具有正电荷,而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核的总电荷(Q)等于质子数乘以元电荷的大小(e)。
公式:Q = Z × e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原子核的总电荷,通过电荷的计算,我们可以研究原子核的电性质和电荷分布。
3. 核密度公式原子核的密度(ρ)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公式:ρ = m/V其中,m表示核的质量,V表示核的体积。
由于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其密度非常大。
4. 核反应速率公式核反应速率(R)表示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核反应的数量。
公式:R = λN其中,λ为反应定常速率,N表示核的数量。
5. 裂变能公式核裂变是一种核反应的方式,可以通过核反应释放出能量。
核裂变能(E)可以通过质量差(Δm)乘以光速(c)的平方得到。
公式:E = Δm × c²这个公式描述了质量与能量的等价性,通过核裂变能公式可以计算出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总结:高中物理中的原子核中的重要公式涵盖了原子核的基本组成、性质及相关反应过程等方面。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加深对原子核的认识。
(注:本文所提及的公式仅为展示物理学中与原子核相关的一部分公式,实际学习中还有更多公式和概念需要掌握)。
原子与原子核——知识介绍
原子和原子核 ——知识介绍一.原子结构(一)原子的核式结构人们认识原子有复杂结构是从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开始的。
汤姆生通过研究对阴极射线的分析发现了电子,从而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持原子的电中性,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还必须有等量的正电荷。
因此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正电荷部分连续分布于整个原子,电子镶在其中。
1909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薄膜后的散射角很小,但还有八千分之一的α粒子,散射角超过了900,有些甚至被弹回来,散射角几乎达到1800。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旋转。
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原子半径大约为10-10米。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较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也说明了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错误的。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1.1.巴耳末公式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巴耳末首先发现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的波长,可用一经验公式来表示:)121(122n R -=λ n =3,4,5……式中λ为波长,R =×10 7米-1称为里德伯恒量,上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2.2.里德伯公式1889年,里德伯发现氢原子光谱德所有谱线波长可用一个普通的经验公式表示出来:)11(122n m R -=λ式中n=m+1,m+2,m+3……,上式称为里德伯公式。
对于每一个m ,上式可构成一个光谱系: m=1,n=2,3,4……赖曼系(紫外区)m=2,n=3,4,5……巴尔末系(可见光区)m=3,n=4,5,6……帕邢系(红外区)m=4,n=5,6,7……布喇开系(远红外区)3.3.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成功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但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是明线光谱等问题。
高中必背88个物理公式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பைடு நூலகம்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十一、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1.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对应一定的能量。
-能级结构可以用波尔模型或者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能级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对应着原子光谱的现象。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可以通过核反应(如裂变、聚变)释放或吸收能量。
2.原子核的特性
-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部位。
-原子核大小与原子整体相比很小,但密度极高。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大部分空间是空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3.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在中性原子中)。
4.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自发发生核转变,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或γ射线等形式的能量。
-放射性衰变遵循一定的半衰期规律。
5.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来源于核子重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如核裂变(如铀-235的链式反应)和核聚变(如氢弹中的氘氚反应)。
6.量子数与电子排布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形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构型。
7.原子光谱
-当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原子核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在高三物理中,原子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原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原子核的知识点。
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子核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原子。
二、质子数和中子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符号Z表示;中子数被称为中子数,通常用符号N表示。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通常用符号A表示。
即A = Z + N。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比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其物理性质会有一些差异。
四、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尺度非常微小,通常以费米为单位来表示。
1费米等于10的-15次方米,原子核的典型尺度为几个费米。
五、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u)来表示。
1u等于质子质量的1/12,质子的质量是1.6726219 × 10的-27次方千克。
六、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核内各个粒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稳定的状态所释放出的能量。
结合能越大,核内的粒子结合越紧密,因此核的稳定性也更高。
七、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核衰变、核聚变和核裂变等重要的反应过程。
核反应在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制造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某些原子核具有自发地发射α粒子、β粒子或伽马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放射性物质时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结语: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包括了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同位素、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反应以及放射性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核能的利用以及核武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显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取: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取)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刻)。
射线是相伴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运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把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 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伙儿整理了2021年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高中物理原子核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高中物理原子核必背知识点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一:原子核的组成1、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
查德威克经过研究,证明:用天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10-20厘米的铅板)的不带电粒子,用其轰击石蜡时,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此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即为设想中的中子。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1)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2)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 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3)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图见3-5第74页):①α射线带正电,偏转较小,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②β射线带负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③γ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2、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
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没有单独的γ衰变(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
N= ,m= 。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点三: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利用它的射线(贯穿本领、电离作用、物理和化学效应);b、做示踪原子。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m)- 力(F)- 速度(v)- 加速度(a)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F = 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功、能量和功率- 功(W)- 动能(K)- 势能(U)- 机械能守恒- 功率(P)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和楔形5. 圆周运动- 向心力-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6.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场二、热学1. 热现象- 温度(T)- 热量(Q)- 比热容(c)2.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温度的定义)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3. 理想气体定律- 压力(p)- 体积(V)- 摩尔质量(M)4. 热机- 卡诺循环- 热效率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守恒- 电场(E)2. 电流和电路-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欧姆定律(V = IR)3. 磁场- 磁场强度(B)- 安培力- 洛伦兹力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交流电(AC)与直流电(DC)四、波动和光学1. 波的基本特性- 波长(λ)- 频率(f)- 波速(v)2. 声波- 声速- 共振3. 光波- 折射定律- 光的干涉和衍射五、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光谱2.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3. 相对论- 光速不变原理- 质能等价(E = mc^2)六、实验技能-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误差处理请根据上述概要,逐一扩展每个部分的内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子。
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逻辑结构要连贯。
最终文档应该是格式化的,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高中物理公式库之原子原子核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
原子 原子核
1. 玻尔假设第二条:末初E
E h -=γ. 2. 玻尔假设第三条:π
2h n mvr =,n=1,2,3,…… 3.氢原子的两个公式:12r n r n =, 121E n
E n =,n=1,2,3,……,n 为量子数. m r 10110
53.0-⨯=,E1=-13.6eV. 4.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T t N N )2
1(0=. 5.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mc E =,2mc E ∆=∆.
6.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He Y X A Z A Z 4242+→--.
7.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e Y X A Z A Z 0
11-++→.
8.质子的发现核反应方程: H O He N 1117842147+→+. 9.中子的发现核反应方程: n C He Be 101264294+→+.
10.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及正电子的发现核反应方程: n P He Al 103015421713+→+,
e Si P 01301430
15
++→. 11.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E n Sr Xe n U ∆+++→+1090381365410235
92
10. 12.轻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 E n He H H ∆++→+10423121.
13.基本粒子: e H n 011110-+→,γ++→+e n H 0
11011,γ++→-e H n 011110. 14.相对论:220
1c v
m m -=.
热学公式库.doc
电学公式库.doc
光学公式库.doc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doc 所有公式库.doc
常用的物理常数.doc
常用数学公式库.doc。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知识点、规律总结
两类核衰变在磁场中的径迹 [素养必备]
静止核在磁场中自发衰变,其轨迹为两相切圆,α 衰变时两圆外切,β 衰变时两圆 内切,根据动量守恒 m1v1=m2v2 和 r=mqBv知,半径小的为新核,半径大的为 α 粒子或 β 粒子,其特点对比如下表:
α 衰变
AZX→AZ--24Y+42He
β 衰变
AZX→Z+A1Y+0-1e
特征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 R212-n12(n=3,4,5,…,R 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_特__征__谱__线___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 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_正__电__荷___和几乎 全部__质__量__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二、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 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连续
吸收
师生互动
1.α 衰变、β 衰变的比较
衰变类型
α 衰变
β 衰变
衰变方程
AZX→AZ--24Y+42He
AZX→Z+A1Y+-01e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整体射 1 个中子转化为 1 个质子和 1 个电子
衰变实质 出
衰变规律
211H+210n→42Βιβλιοθήκη e10n→11H+-01e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
五、核力和核能 1.核力 原子核内部,_核__子__间___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能 (1)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 Δm,其对应的能量 ΔE=__Δ__m_c_2___. (2)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 Δm,吸收的能量为 ΔE =__Δ_m__c_2___.
精品】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精品】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虽然原子、原子核这一章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
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
下面总结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1)两条线索:h为普朗克常数h=6.63×10J·S,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①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k=eUc,其中Uc是遏止电压。
③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hνc。
2.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C/λ。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p,h是普朗克常量。
二、原子核结构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XXX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XXX的核式结构模型XXX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XXX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
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
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
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高中原子的核式结构物理知识点
高中原子的核式结构物理知识点高中原子的核式结构物理知识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1)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4、原子核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如图15.2-1 所示(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
高二物理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学习物理和理解其他相关概念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物理原子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原子核轨道运动,带负电荷。
2. 质子数与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目,也等于其元素周期表中的序数。
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在中性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的定义是指一个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通常用字母Z表示。
质量数则指的是一个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通常用字母A表示。
同一个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
4. 原子的电子排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卡福电离能规则以及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原子各个轨道中,并遵循一定的顺序,即能级顺序。
5. 壳层与能级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则,最低能量的壳层是1s壳层,其次是2s、2p,以此类推。
每个壳层都包含若干个能级。
6. 能级图能级图是表示原子能级、电子排布情况的图表。
在能级图中,能级用数字表示,壳层用字母表示。
通过能级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原子电子轨道的排布规律。
7. 原子的量子数原子的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的状态,其中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这些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的位置和方向。
8. 原子的光谱原子的光谱是指原子在被激发后发射或吸收的光线。
光谱可以分为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和带状光谱。
通过观察和研究光谱可以了解原子的结构特征。
9. 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电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这一理论揭示了电子行为的双重性质。
10.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质子和中子集中在这里。
原子核的直径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
1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质子和中子总数决定了同位素的种类。
原子原子核知识点整理
原子原子核知识点整理一、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例如,氢原子由一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以及8个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的大小。
- 原子非常小,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一般在10⁻¹⁰米。
3. 原子的表示方法。
- 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同时,在化学中还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二、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约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u)。
2. 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例如,质子数为1的是氢元素,质子数为8的是氧元素。
-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氕(不含中子)、氘(含1个中子)、氚(含2个中子),它们都有1个质子。
3. 核电荷数。
-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是由质子决定的。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电荷数也是8。
4. 原子核的稳定性。
-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力,叫做核力。
核力把质子和中子紧紧地束缚在原子核内,使得原子核保持稳定。
- 当原子核内质子数或中子数过多或过少时,原子核就可能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2019-201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范文word版 (2页)
2019-201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导读:物理网整理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辅导,所有公式均按知识点分类整理,有助于帮助大家集中掌握高中物理公式考点。
帮助您轻松应对201X高考备考!201X高考物理:原子和原子核公式辅导:高三物理公式: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推荐阅读:备战201X高考第一轮备考复习资料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 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
原子原子核公式库原子核公式库指的是一个集合了多种原子核性质和变化过程的公式及相关数据的库。
这个库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能量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子核公式和相关数据,用于描述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1.原子核质量:原子核质量可以通过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来计算。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确定的数值,可通过公式m=A×m_p+(Z-A)×m_n来计算,其中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原子核的原子序数,m_p和m_n分别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2.原子核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可以通过公式R=1.2×A^(1/3)来计算,其中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
这个公式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经验公式。
3.原子核电荷分布:原子核的电荷分布可以通过电荷半径来描述,电荷半径是指原子核内部电荷密度的分布情况。
电荷半径可以通过公式R_c=R_p×(Z/A)^(1/3)来计算,其中R_p是质子的半径。
4.能级结构:原子核的能级结构是描述原子核内部粒子排列的信息,能级结构通过描述核壳模型、壳模型等方式来表示,这些描述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式和算法来计算。
5.核衰变:核衰变是指原子核在放射性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公式描述核衰变的概率。
常见的核衰变公式有放射性衰变公式、半衰期公式等。
6.核反应截面:核反应截面是指核反应发生的概率。
可以通过公式描述核反应截面的大小,这些公式通常与入射粒子能量、反应产物质量数等因素相关。
7.转动力学:原子核的转动运动可以通过转动力学公式来描述。
转动力学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的角动量和角动量的变化过程。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子核公式和相关数据,实际上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公式和理论来进行研究。
原子核公式库在核物理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和解释原子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
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