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要素
1、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把传统农业转化为现 代农业。
2、普及科技成果,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
3、推动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的结合,实现 三者的共同发展。
4、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
高 度 的 综 合 性 直 接 的 生 产 性 明 显 的 周 期 性 广 泛 的 服 务 性 强 烈 的 社 会 性 鲜 明 的 教 育 性
复习思考题
6、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 7、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8、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9、如何加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业科技推广工作?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目的要求:理解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 要意义,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 构的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 求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四)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
1、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经过鉴定,保证其性 能确实可靠,并把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起来
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做到领导、技术人员 与群众三结合,把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识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
3、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因地制宜,适合当地 需要
4、要把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有机地 结合起来
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单位的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可分 为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
2、普及科技成果,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
3、推动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的结合,实现 三者的共同发展。
4、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
高 度 的 综 合 性 直 接 的 生 产 性 明 显 的 周 期 性 广 泛 的 服 务 性 强 烈 的 社 会 性 鲜 明 的 教 育 性
复习思考题
6、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 7、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8、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9、如何加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业科技推广工作?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目的要求:理解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 要意义,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 构的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 求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四)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
1、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经过鉴定,保证其性 能确实可靠,并把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起来
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做到领导、技术人员 与群众三结合,把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识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
3、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因地制宜,适合当地 需要
4、要把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有机地 结合起来
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单位的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可分 为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 1 节 农业的起源 第 2 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 3 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 1 节 农业的起源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1、人口压力说 (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代表) 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2、宴享说(海登(B. Hayden)提出) 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三) 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1 旱作农业: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南部德干 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2 水稻农业: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此外,还零星 分布于、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 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区。这里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 4 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三、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三)现代农业的类型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 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与阿根廷、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 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 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 (三)现代农业的类型 种植园农业
(三) 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1 旱作农业: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南部德干 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2 水稻农业: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此外,还零星 分布于、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 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区。这里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 4 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三、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三)现代农业的类型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 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与阿根廷、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 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 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 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 (三)现代农业的类型 种植园农业
第五章 产业结构优
四、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政策实践
(一)1952-1957年——“一五”时期 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主要是重工业部门的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和基础化学工业。 (二)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钢铁工业成为这一时期唯一的主导产业。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主要在“三线”地区选择发展了能源工业、冶金 工业、、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产业。
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中的“生产率”,是指全要 素生产率,是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其实质就是选择那些技术进步速度最快、产品 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一般地说,工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农业, 重工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轻工业, 加工组装工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原材料工业
3、产业关联效果(应)基准 依据关联强度来选择主导产业称之为产业关联 效果(应)基准 就是选择关联强度较大,能对其前、后向关联 产业起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产业的关联强度是指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密 切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 感应度系数来判断。 一般地说,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如钢铁、石 油化工、机械等产业,其前向关联效果(应) 和后向关联效果(应)都比较高。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概念: 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不断趋向平衡的过程。
第5章 农村产业结构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一)产业的划分
— 产业: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 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 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划分产业的方法有两种: 依据产业的性质来划分:
—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产品的物质生 产部门
4. 宜林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亿hm2,但有林 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7%,而世界 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大多在 80%以上。我国发展林业的土地潜力很大。
㈢ 畜牧业
◦ 畜牧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我国畜牧业生 产较为分散,产值较低,一向居于从属地位。 从现代观点和长远观点来看,畜牧业的发展 速度呈加快趋势,并将成为独立的产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加快 发展第二产业,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积极 发展第三产业; ◦保证第一产业绝对增长,相对比重逐渐下降, 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相对比重尽快提高。
㈢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均存在较大 差异,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因地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 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 及各层次内部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 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 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 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 例。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一)产业的划分
— 产业: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 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 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划分产业的方法有两种: 依据产业的性质来划分:
—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产品的物质生 产部门
4. 宜林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亿hm2,但有林 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7%,而世界 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大多在 80%以上。我国发展林业的土地潜力很大。
㈢ 畜牧业
◦ 畜牧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我国畜牧业生 产较为分散,产值较低,一向居于从属地位。 从现代观点和长远观点来看,畜牧业的发展 速度呈加快趋势,并将成为独立的产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加快 发展第二产业,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积极 发展第三产业; ◦保证第一产业绝对增长,相对比重逐渐下降, 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相对比重尽快提高。
㈢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均存在较大 差异,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因地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 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 及各层次内部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 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 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 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 例。
5-1农业生产结构理论
虑市场的需求。 3、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应大力发展第二、
三产业。
41
三、简答题 1、确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简述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 3、论述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
施。
42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 与粮食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粮食问题
1
1、本章讨论农业资源的配置问题;
2、产业结构之变动构成经济增长与发展的 重要内容;
3、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增加农民收 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有赖于农业结 构调整。
资料1 农业总产值结构
1949 1978 农业 82.5% 80% 林业 0.6% 3.4% 牧业 12.4% 15% 渔业 0.2% 1.6%
2006 50.1% 3.8% 32.2% 10.4%
31
资料2 06年
河南
农业 55.6
林业 2.6
牧业 36.2
渔业
1.2
湖南 48.0 5.3 37.9
4
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
农作物 经济作物:纤维、油料、药 用、芳香、烟叶、糖类
其他作物:饲料作物
三产业。
41
三、简答题 1、确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简述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 3、论述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
施。
42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 与粮食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粮食问题
1
1、本章讨论农业资源的配置问题;
2、产业结构之变动构成经济增长与发展的 重要内容;
3、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增加农民收 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有赖于农业结 构调整。
资料1 农业总产值结构
1949 1978 农业 82.5% 80% 林业 0.6% 3.4% 牧业 12.4% 15% 渔业 0.2% 1.6%
2006 50.1% 3.8% 32.2% 10.4%
31
资料2 06年
河南
农业 55.6
林业 2.6
牧业 36.2
渔业
1.2
湖南 48.0 5.3 37.9
4
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
农作物 经济作物:纤维、油料、药 用、芳香、烟叶、糖类
其他作物:饲料作物
第五章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二)集体农业经济
集体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劳动者为了共同进行农业 生产或有关的经济活动,为了共同的目的组成的 一种经济组织,其生产资料归集体成员共同所有。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二是社区双层经营 方式的集体经济;三是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成分
(三)个体农业经济
我国个体农业经济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家庭所 有,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依靠家庭劳动力、 生产资料和资金,从事农、林、牧、渔等各业的 某个方面的综合性生产或专业性生产,实行独立 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品归个人支配的 一种经济形式。
4.家庭经营 4.家庭经营
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 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 庭农场经营。 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 经济形式,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也可以 成为个体经济的主体和联营经济的参与者。
5、联合经营
2.确定经营方式的依据
1)经营方式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一定的经济形式,必然要求有一定的经营方式与此相适应, 以保证特定经济目的的有效实现。 2)经营方式的组织及其规模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虽然不同经营方式的经济活动必然要体现一定经济形式的 要求,但同一种经济形式也可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 3)经营方式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4)经营方式取决于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经营方式还受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政策法令等因 素的影响。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3.6
3.8
3.2
3.3
注:饲料成本1时,设PX1=0.2元,PX2=0.4元;饲料成本2 时,设PX1=0.2元,PX2=0.3元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三、产出—产出关系 产品—产品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 有限资源分配于两种(多种)互 竞产品生产,由于投入资源报酬变动,一种产品被 另一种产品替代时总收益呈变动趋势。当一种产品 增加的边际收益等于另一种产品因此减少的边际收 益(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比率等于它们价格比的负 倒数)时,总收益最大,这时就达到了一定资源条 件下的最佳产品结构。这就是产品的边际替代原理。 扩展开来,当对每种产品的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 值相等时,就达到了整个资源的最佳配臵,此即一 般等边际原理。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表(假设数字)
X TPP(Y) APP 7.0 10.0 MPP (△Y) 7 13
0
1 2
0
7 20
3
4 5 6 7
31
37 40 39 35
10.3
9.3 8.0 6.5 5.0
11
6 3 -1 -4
生产弹性(EPC)=产品数量变动百分率/ 要素数量变动百分率 = △Y/Y/ △X/X=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解释参考上图) 当EPC=1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两曲线相交. 当EPC<0时,总产量曲线下降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第五章)
2019/1/25
2019/1/2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一、生产力的概念
(一)物质生产力的概念
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以产品形式的生产能力, 是任何生态系统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大小标志 着能量转化效率和物质循环效率的高低,是生 态系统功能的具体体现。 有两种物质生产力:一是总物质生产量, 指包括呼吸和消耗在内的同化总量;二是净物 质生产量,指除去呼吸消耗后,以生物有机体 组织或贮藏物质的形式体现出的生产量,如植 物干物质生产量、产量,动物产品数量等。
全球 陆地 海洋
2019/1/25
510 149 361
320 333 720 773 153 153
162.6 170 107.3 115 55.3 55
0.11 4200.06 1153.2 0.25 4200 0.05 0.06 1094 59.2
1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Pianka(1974 )和Lieth(1978)综合
2019/1/2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8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和地位
1.提供动力 2.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3.提供蛋白质产品,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 4.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 统的机能 5.提高经济效益
2019/1/2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9
全国动物产品的产量 1999 万吨
第五章 循环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农药 化肥 专业化生产造成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使工农业之
间,城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
– 水、森林、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遭到破坏
• 国外背景
–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 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20世纪初 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 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和纤维产品 的生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 1980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科学家集中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范畴、 研究的特点以及实施途径,发表了大批论文和专著。农业可持续作为 一种农业思潮在全球迅速传播,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 谷物产量的增产得益于农药的使用,美国的粮食产量由1942年的454 万kg上升到1963年8500万kg,由于农药的神效,使美国农作物单产在 二战期间翻一翻,但是DDT通过生物食物链的作用,在有机体以至人 体内积累,成数十、上百倍浓缩,鸟类、鱼类因此致死。
– 人们在反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 同时,常规农业现代化和绿色革命使美国面临着挑战,农业成为地表 水最大的“非点污染源”,由于大量使用化肥,美国30%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作为主要农业区的中西部大平原,地下水资源锐减,出现 大量的赤字。水土流失表土30亿吨。
秸秆还田
流域模式
间,城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
– 水、森林、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遭到破坏
• 国外背景
–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 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20世纪初 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 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和纤维产品 的生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 1980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科学家集中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范畴、 研究的特点以及实施途径,发表了大批论文和专著。农业可持续作为 一种农业思潮在全球迅速传播,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付诸实践。
– 谷物产量的增产得益于农药的使用,美国的粮食产量由1942年的454 万kg上升到1963年8500万kg,由于农药的神效,使美国农作物单产在 二战期间翻一翻,但是DDT通过生物食物链的作用,在有机体以至人 体内积累,成数十、上百倍浓缩,鸟类、鱼类因此致死。
– 人们在反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 同时,常规农业现代化和绿色革命使美国面临着挑战,农业成为地表 水最大的“非点污染源”,由于大量使用化肥,美国30%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标,作为主要农业区的中西部大平原,地下水资源锐减,出现 大量的赤字。水土流失表土30亿吨。
秸秆还田
流域模式
5第五章-种植制度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收获
– 粮、豆、薯、油料、糖料、饲料、蔬菜、瓜果、 杂(荞麦、谷子)、棉、麻、烟草、草药、肥、 特(香料、保健、观赏)
• 林木:多年生、木本、藤本、种植于土壤、 收获较慢、多次收获
2021/2/4
1
10
• 一般林木和经济林木
• 一般林木
– 立地条件较差、收效慢、生物生态功能为主
– 用材、薪碳、固土、防风,
• 最适宜区:在海拔1400~1850m的平坝、低中山 地带,年均温15.0~17.0℃,年均降雨量900mm 左右,大田生长期6~9月的月均温20℃左右,降 雨量500~700mm,日照时数500~600h。本区雨 热同季不同步,阳光和煦,地势平缓,土壤质地 好,水利条件好,经济、文化、交通发达。
2021/2/4
1
7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与设计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与生产意义 1.作物布局
•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宏观、 总体、管理概念)
– 结构:
• 作物种类 • 品种 • 面积(比例)
2021/2/4
1
8
• 配置:
–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 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加工、肥料、农药、销售(蚕桑、特产)
2021/2/4
1
25
6.适当集中、灵活多样
• 集中管理(种子、水分、病虫防治)
– 粮、豆、薯、油料、糖料、饲料、蔬菜、瓜果、 杂(荞麦、谷子)、棉、麻、烟草、草药、肥、 特(香料、保健、观赏)
• 林木:多年生、木本、藤本、种植于土壤、 收获较慢、多次收获
2021/2/4
1
10
• 一般林木和经济林木
• 一般林木
– 立地条件较差、收效慢、生物生态功能为主
– 用材、薪碳、固土、防风,
• 最适宜区:在海拔1400~1850m的平坝、低中山 地带,年均温15.0~17.0℃,年均降雨量900mm 左右,大田生长期6~9月的月均温20℃左右,降 雨量500~700mm,日照时数500~600h。本区雨 热同季不同步,阳光和煦,地势平缓,土壤质地 好,水利条件好,经济、文化、交通发达。
2021/2/4
1
7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与设计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与生产意义 1.作物布局
•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宏观、 总体、管理概念)
– 结构:
• 作物种类 • 品种 • 面积(比例)
2021/2/4
1
8
• 配置:
–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 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加工、肥料、农药、销售(蚕桑、特产)
2021/2/4
1
25
6.适当集中、灵活多样
• 集中管理(种子、水分、病虫防治)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
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
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
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
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
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技术——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
技术——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
第四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二)劳动力
(三)资本
(四)科学技术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 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简接生产要素物化在生产资料中为劳动者所掌握变成直接生产要素。
农业生 产要素
基本要素(直接生 产要素):
自然资源(以土地 和水为代表) 劳动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动植物 )
间接生产要素: 资金 科技 教育 管理 信息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农业中基本的生产要素。
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 的或可能利用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很多,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 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土地和水资源。
2、劳动力资源
农业劳动力指在劳动年龄以内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男 18—55岁,女18—50,有劳动能力,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第四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二)劳动力
(三)资本
(四)科学技术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 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简接生产要素物化在生产资料中为劳动者所掌握变成直接生产要素。
农业生 产要素
基本要素(直接生 产要素):
自然资源(以土地 和水为代表) 劳动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动植物 )
间接生产要素: 资金 科技 教育 管理 信息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农业中基本的生产要素。
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 的或可能利用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很多,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 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土地和水资源。
2、劳动力资源
农业劳动力指在劳动年龄以内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男 18—55岁,女18—50,有劳动能力,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6.7
5.9
0.0
-4.4
1.9
-2.1
0.0
-0.7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二、投入—投入关系 要素—要素关系(factor-factor relationship) 为实现一定量的产出,当两种(或更多种)可变投入 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不完全相互替代时,单位替代所产 生的效果通常会经历递增到递减的过程。 考虑到两种可变投入物的相对价格,当它们相互 替代的边际成本相等(两种资源的边际替代比率等于 它们价格比的倒数)时,就实现了一定产出的成本最 小化(或一定成本的产出最大化),这时的要素配比 达到了最佳点。这就是要素的边际替代原理。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一、投入—产出关系:一般生产函数 要素—产品关系(factor-product relationship)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素投入导致的产出之间的特定 数量关系,这是生产函数的基础关系。 在农业中,由于土地的有限,所有投入等比例增加导 致产出等比例增加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变关系(不变收 益)只是例外。 现实中,当一种(一些)投入物是固定投入的时候, 其他可变投入变动导致的产出变动是变动的一个量。 要素—产品关系以净收益最大化研究这种(这些)可 变投入的投入适合度。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二)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 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 就是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农业劳动力 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 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2、劳动力在农业中的作用 3、劳动力供给的特征:近似于无限供给 4、农户的多目标性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等级 2000-3000 生态系统 面积(×106hm2) 沼泽湿地 2 热带雨林 17 热带季雨林 7.5 温带森林 12 温带落叶林 7 河 口 1.4 稀树草原 15 农田 14 温带草原 9 远洋 332 苔原和高山草甸 8 沙漠灌林 18 岩石、冰川和沙丘 24 Pn( g/m.a2) 2500 2000 1500 1300 1200 1800 800 644 500 127 144 71 3.3
C3植物: 水稻、甜菜:12~16 g/m2.d 甘薯、大豆、大麦:8 g/m2.d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7-2-3 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世界与我国所报道的一些高产田块的CGR和光能利用率如下: 作 物 CGR(g/m2/天) 光能利用率 (%) 玉米、高梁 27~30 1.9~2.3 春小麦、水稻 14~20 1.4 冬小麦 10 1.1 甘薯 12 ~14 0.94~1.71
This productivity is very un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Earth. The most productive systems are found amongst swamp and marshland, estuaries, reefs and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decreases moving away from the equator,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emperature and radiation.
C3植物: 水稻、甜菜:12~16 g/m2.d 甘薯、大豆、大麦:8 g/m2.d
返回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7-2-3 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世界与我国所报道的一些高产田块的CGR和光能利用率如下: 作 物 CGR(g/m2/天) 光能利用率 (%) 玉米、高梁 27~30 1.9~2.3 春小麦、水稻 14~20 1.4 冬小麦 10 1.1 甘薯 12 ~14 0.94~1.71
This productivity is very un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Earth. The most productive systems are found amongst swamp and marshland, estuaries, reefs and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decreases moving away from the equator,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emperature and radiation.
农业概论(第五章)
(四)影响基本结构变化的因素
1.自然环境条件是结构变化的前提 2.粮食生产水平是结构变化的基础
3.城乡消费改变影响基本结构变化
4.工业的发展影响基本结构
三、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产值比重
1.农业产值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在降低。 2.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在降低。 3.农业和种植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下降吗?
国民经济产业 结构的变化
2008、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结构示意图
1952-2008年种植业结构 示意图
(二)我国的粮食问题
1.粮食生产不可高枕无忧。 2.以粮为主的种植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难 以改变。 3.粮食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但真正形成 产业化的问题颇多。 4.温饱解决后如何发展粮食生产。 优质专用,粮饲兼用,规模化、单一 化、多样化与粮食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粮 食观念应该改变。
(三)面积、单产、总产、品质的关系
1.种植业结构不等于种植业产品结构。 作物总产量=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2.面积战在我国不好打。 3.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品质。
(四)处理好结构稳定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1.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大部分为自然因素。 2.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因素。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 种类、肥力、能源等。 3.易变的因素。市场需求、价格、品种、肥料数 量等。
牧业对种植业的意义
(1)促使更多的植物产品更有效的转化为动 物产品,改善食物结构,适应人类需要。提供 高品质食物、衣着及其他非食品原料等。 (2)增加种植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 济效益。畜牧业土地规模小、产值高,有利于 弥补谷物生产低产值 (3)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动力和有机肥料,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 (4)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奶制品工业和肉类 加工业发展,为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创造 了条件。
第五章 农村经济
第五章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制度 的变革推动了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民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 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以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村
市场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产 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包括在农村地域空间中的农 业、工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各种服 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矛盾与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个体农民的小生产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个体农民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目标之间的矛盾。 个体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矛盾。 个体农民生产经营投入与农业开发性投入的矛盾。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其趋势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被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证明了的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 营也有多种模式。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最佳 组织形式就是合作制,合作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农村股份合作制度的发展
(一)股份合作制度的概念
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的类型和特征
(一)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类型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通过政府行政命令或法律 法规等正式途径引发实行的农村经济制度变化和 更新,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制度 的变革推动了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民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 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以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村
市场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产 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包括在农村地域空间中的农 业、工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各种服 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矛盾与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个体农民的小生产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个体农民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目标之间的矛盾。 个体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矛盾。 个体农民生产经营投入与农业开发性投入的矛盾。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其趋势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被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证明了的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 营也有多种模式。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最佳 组织形式就是合作制,合作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农村股份合作制度的发展
(一)股份合作制度的概念
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的类型和特征
(一)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类型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通过政府行政命令或法律 法规等正式途径引发实行的农村经济制度变化和 更新,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后生态、环境的变动
调整后农民收入的变动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线性规划
总的生产目标确定 之后,如何统筹安排 生产要素资源,尽力 做到用最少的资源耗 费去实现生产目标。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பைடு நூலகம்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不同生产方式的线性规划模型表
X1 X2 X3 X4 (千克) 1.4 … … … 1 … <= <= <= 320 500 0 … 限制符号 限制数量 (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
目标函数系数(元) 耕地约束行(面积单位) 肥料约束行(千克) 小麦转移行(千克)
各国、各地区、各企业的农业生产结构大不相同 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日益强化 农业已基本商品化,市场调节着资源在各产业中
的配置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以粮食为基础,专业化生产为主 特征:
各国、各地区、各企业的农业生产结构大不相同 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日益强化 农业已基本商品化,市场调节着资源在各产业中
的配置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特征:在农业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益的
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形成。
农业专业化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已确立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函数系数的改变、约束条件的修改等,当这些参数改变
之后,就会出现类似原先的最优解还是不是最优的要素
配置,是否需要重新计算的问题。有关此类问题便属于 线性规划中的灵敏度分析问题。
知识扩展
运算结果报告:列出目标单元格、可变单元格及其初始值
、最终结果、约束条件和有关约束条件信息。
知识扩展
敏感性报告:提供有关求解结果对“规划求解参数”对话
框里的“设置目标单元格”中所指定的公式的微小变化,或 者约束条件的微小变化的敏感程度的信息。不过含有整数约 束条件的模型不能生成该报告。此外,对于非线性模型,该 报告提供递减梯度和拉格朗日乘数;对于线性模型,该报告 中将包含递减成本、阴影价格、目标式系数、允许的增量和
允许的减量以及约束右侧的区域。
知识扩展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生产次级产品的线性规划模型表
X1 (面积单位) X2 (千克) 1.2 X3 (头) 460 … … 0.01 1 30 220 … … <= <= <= 320 2400 0 … 限制符号 限制数量
C目标函数系数 b1(面积单位) b2(工日) b3(千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MaxZ 80 X1 60 X 2 20 X 3
b 1 120 b2 150 b 050 3
线性规划
模型的求解
线性规划
灵敏度分析
由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可以得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及产 品的最佳组合。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
因素,以及某些参数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改变。如目标
农业生产结构
概念
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各部 门、各生产项目、不同的产品品种之间的组成及其
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农业生产结构
概念
农业生产结构
概念
农业生产结构
优化的评价
农业生产结构
优化的评价
综合性指标
分别从资源配置、生
产力要素占用状况分
析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
形成和变动的影响因素
线性规划
假定
目标函数为线性关系(各种产品的价格不随产品
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函数为线性关系(产品产量与要素投入量建
立的生产函数是线性关系)
各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固定不变
线性规划
假定
线性规划
在实际运用中的一般步骤
线性规划
在实际运用中的一般步骤
线性规划
在实际运用中的一般步骤
线性规划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农业技术经济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专 年 院:军需科技学院 业:农林经济管理 级:2009 张立芳
讲授教师:潘 鸿
总学时数:48/16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特征:传统的结构开始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以粮食为主的结构粮食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结构 农业商品量和商品率
农民逐渐以市场导向进行产业选择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以粮食为基础,专业化生产为主 特征:
d / dt
di / dt i i i 1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计量
i i
1
4
关于时间的微分
d dt
di i 1 dt
4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同被除
i i部门增加值
d / dt
di / dt i i i 1
-30 1 25 -200
-50 1 50 -300
-80 1 75 -350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MaxZ 30 X1 50 X 2 80 X 3 1.4 X 4
X 1 X 2 X 3 320 25 X 1 50 X 2 75 X 3 500 200 X 300 X 350 X X 0 1 2 3 4
-260 1 40 -450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MaxZ 260 X1 1.2 X 2 460 X 3
X 1 320 40 X 1 0.01X 2 30 X 3 2400 450 X X 220 X 0 1 2 3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极限值报告:列出目标单元格和可变单位格及其各自的数
值、上下限和目标值,含有整数约束条件的模型不能生成该 报告。下限是在保持其他可变单元格数值不变并满足约束条 件的情况下,某个可变单元格可以取到的最小值;上限是在 这种情况下可以取得的最大值。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不同类型耕地选择线性规划模型表
X1 X2 X3 … 限制符 限制数 号 量
(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面积单位)
目标函数系数(元) b1 b2 b3 80 1 1 1 60 20 … … … … <= <= <= 120 150 50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特征:在农业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益的
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形成。
农业专业化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已确立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 结构改革的 高级阶段
Stage1
Stage3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Stage2 •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 结构改革的 高级阶段
Stage1
Stage3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阴影价格(影子价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
位资源变化所引起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的变化。这个定义是 基于线性规划中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的规划问题。影子价格正是这种假设条件中单位资源对目标 极值的贡献,是资源的单位价格,反映资源在企业内部运用 的贡献情况,称之为资源的影子价格。
知识扩展
•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 源 • 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对 农产品的拉动力度不同
• 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中 起决定作用的内生变量
• 技术进步在不同生产力 条件、不同部门间的增 长,效用是有差别的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 结构改革的 高级阶段
资源结构 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制度因素 技术选择方向
•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 源 • 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对 农产品的拉动力度不同
• 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中 起决定作用的内生变量
• 技术进步在不同生产力 条件、不同部门间的增 长,效用是有差别的
农业生产结构
形成和变动的影响因素
资源结构 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制度因素 技术选择方向
目标函数:
MaxZ 260 X1 1.2 X 2
约束条件:
X 1 320 40 X 1 0.01X 2 2400 450 X X 0 1 2
b3(千克)
-450
1
…
<=
0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4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率 与各业增加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计量
i i
1
4
关于时间的微分
d dt
di i 1 dt
4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同被除
i i部门增加值
d / dt
di / dt i i i 1
Stage1
Stage3
农业生产结构
调整和优化的一般原则
农业生产结构
调整和优化的一般原则
调整后对农业总出产量绝对量与相对量的变动 调整后农业主要农产品的实物量、商品量、商品率的变动 调整后农业专业化程度的变动 调整后农产品市场销售状况的变动 调整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 调整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的变动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结构改革的
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 Stage3
特征:传统的结构开始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以粮食为主的结构粮食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结构 农业商品量和商品率
农民逐渐以市场导向进行产业选择
农业生产结构
演变的一般规律
Stage2 •结构改革的 起步阶段 Stage1 •结构改革的
利 用 结线 构性 要规 解划 决模 的型 两求 类解 问农 题业 生 产
在一定数量的生 产要素资源情况下,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使产出目标达到最 大。
线性规划
概念
线性规划
概念
Z
n m
CjXj j
1
n
aij X j j j
1 1
bi ,i 1, 2, ,m
X j 0,j 1, 2, ,n
模型的建立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选择决策变量 确定目标函数
约束方程的建立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生产玉米的线性规划模型表
玉米生产X1 (面积单位)
目标函数:
限制数量
…
限制符号
MaxZ 280 X1
目标函数(元) b1(面积单位) b2(工日)
280 1 50
… … … <= <= 320 2400
约束条件:
X 1 320 50 X 1 2400
C1 450 1.2 260 280(元 / 面积单位)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线性规划
农业结构优化中常见的模型的建立
分离销售活动的线性规划模型表
X1 X2 … 限制 符号 (面积单位)(千克) C目标函数系数 b1(面积单位) b2(工日) -260 1 40 0.01 1.2 … … … <= <= 320 2400 限制数量
4
当t=1时,等式左边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增长率,等式右 边为农业各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与该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乘 积的加总。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计量
i i
1
4
关于时间的微分
d dt
di i 1 dt
4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同被除
i i部门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