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 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  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章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1.略2.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它们属于生物。

3.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藻体褐色、革职、一般长2—4m,基部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可固着在海底岩石上,可养殖。

海带可供食用和药用。

丹顶鹤生活在沼泽、湖泊、海滩及近水滩涂。

丹顶鹤的羽毛表面有油脂,趾间有蹼等特点适于其水生环境;具有鸟类的特征又可以在陆地生活和繁殖。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植株矮小,叶片退化成刺状,茎肥厚,适于贮存水分。

长颈鹿生活在稀树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

长颈鹿具有长颈和长腿,可以取食高处的植物枝叶。

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略2.(1)√(2)×(3)×(4)√第二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2.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用一句话可以表述为: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3.不同意。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实验仪器和材料:新鲜的肉、带盖的罐头瓶子、高温高压灭菌锅。

方法步骤:①将新鲜的肉块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放置在苍蝇可能出没的地方一段时间。

②将两个罐头瓶洗净,做好标记A和B,分别将一肉块放入其中,都盖好盖子。

③将A瓶连同里面装的肉块一起,放在灭菌锅内,灭菌30mim后取出,凉至室温。

④将A、B两个罐头瓶一起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观察两瓶中肉块的变化。

可能观察到的结果:一段时间后,A瓶中的肉块没有生出蛆,也没有腐烂。

B瓶中的肉块生出蛆,发出难闻的气味,且腐烂了。

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腐肉生蛆,是因为肉被苍蝇接触,苍蝇将卵产在肉上。

高温灭菌后,将苍蝇的卵以及其他腐败细菌都杀死了。

3.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3.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5.知识拓展,提升认知:
介绍植物体内运输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6.反馈评价,巩固提高: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实验探究,直观教学:
设计一系列实验,如观察导管、筛管的运输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认识。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适时引导,启发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记录讨论成果。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以下为练习内容:
1.判断题:关于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功能及分布的判断题。
2.选择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的选择题。
3.填空题:关于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相关知识填空题。
2.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理解其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植物体内运输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知识,特制定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养分运输的动画,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物运输作用(精)

生物运输作用(精)
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 温度 ,即使在炎热的 夏季,植物体也不会因气温太高 而受到伤
害。
2、气孔 的 张开 和 闭合 可以调节蒸腾作用, 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 适量水分 。
3、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
水份以水蒸气 形式散失到体外,这个生理过程 叫 蒸腾过程 ,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 叶片的 气孔 完成的,叶柄和嫩茎 也能进行一
C
• C、荷兰的英格豪斯 D、英国的普里斯特里

2、在“检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的实验中,使带火星的木条
猛烈燃烧的是A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氧气和二氧化碳D、氮气
• •
3、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能制造淀粉,说明 A、缺少了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B
• B、缺少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 C、缺少了光,叶绿素不能合成
• 5、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在土壤以下的部分

是白色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B
B、叶绿素只有在光下
才能形成
•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分 成需要空气且水分充足
D、叶绿素的形
• 6、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B
• ①表皮 ②叶脉
③叶柄
④叶肉
⑤托叶
• A、①③⑤
2、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环割树皮,有机物的输导被阻断。因此 有机物堆积在切口,使的切口处细胞生 长旺盛,形成瘤状。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在树皮里。
小故事
在果树的主干的下部,适当地剥 去一圈明树明皮的,小当表年哥一家般有有一显片著苹的果增园产。 效秋果天。,这他是去因苹为果经园过玩环的割时的候果发树现,了由一 于个有很机有养趣料的不现能象向。根苹部果运树输干,的而树集皮中上 供都给被正切在了发一育刀的(花如和右果图实)所,致这。是由怎于么 残回 一留席事着话?一,明部明明分明去形听问成得小层直表,点哥它头,能,小逐说表渐:哥形科说成学了 新种的植树真枝重,要第啊二!年你仍知然道可小以表正哥常是生怎长样, 而解不释会的死吗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第5节运输作用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将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制作茎的横切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说明水和无机盐就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2.对木本植物的枝条进行环剥,露出木质部,经过一段时间,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说明茎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中,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位于木质部里。

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里。

韧皮部是树皮的一部分。

4.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5.筛管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6.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与茎内的导管和筛管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A)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韧皮部2.根据“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提高蒸腾作用的强度,使实验结果明显。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有利于观察。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上图(烧杯中已滴入了红黑水):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未变红,B枝条变红。

②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③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目的是: 证明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筛管输送的物质和方向是(A)A.有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B.有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C.无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D.无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2.下图为植物体部分物质运输示意图,箭头表示运输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甲表示释放氧气、散失水分B.乙表示输送水分C.乙表示输送无机盐D.丙表示输送有机物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D)A.叶脉B.根毛C.筛管D.导管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枣树,在枣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1.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C)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右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3章 细 胞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2章 探索生命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 学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44页 0098页 0135页 0178页 0290页 0338页 0420页 0459页 0483页 0524页 0588页 0630页 0649页 0707页 0764页 0837页
走进生命世界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附录2 认识实验用具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第1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3节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走进生命世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

运输作用

运输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5章第5节
方案示例: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导管Biblioteka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 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 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茎中被染成红色部分是输送 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木质 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 盐就是在茎木质部的导管自 下而上运输的。
功 能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二、有机物的运输
筛 管 运 送 有 机 物
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 筛管分子是活细胞。位 于韧皮部里面。
三、导管和筛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是 导管,位于木质部里 面,导管分子是死细 胞。
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 筛管分子是活细胞。位 于韧皮部里面。
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结构名称 树 外侧部 皮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保护作用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2章 探索生命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1全册】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附录1 绘图方法和要求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附录2 认识实验用具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9页 0101页 0165页 0217页 0261页 0344页 0426页 0449页 0475页 0503页 0546页 0548页 0579页 0605页 0662页 0685页
走进生命世界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附录2 认识实验用具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第1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3节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走进生命世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运输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上册《运输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重要作用。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通过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本案例运用多媒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生物体内运输作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生物体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部位?又是如何将废物排出体外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部分,并解释血液循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协同作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运用实验、观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体内运输作用的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4.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等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3.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运输作用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b)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c)结合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讨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a)针对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系统的疑问,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降低学习难度。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a)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运输现象,如植物的水分运输、人体的血液循环等,引发学生对运输作用的思考。
b)提问:“为什么生物体需要运输作用?它对生物体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教学目的: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运输作用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物学科的情感。
2.通过学习生物体内运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认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生物现象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目的:
a)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导管、筛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过程。
b)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植物体内运输系统和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b)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决疑问。
2.教学目的:
2.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分析植物体内水分、矿质元素的运输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共46张PPT)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共46张PPT)
6.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 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 是 死 细胞,细胞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 中空的管道。 筛管细胞是长形的 活 细胞,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 筛板 ,上面有筛孔。
7.除茎以外, 根 和 叶脉 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彼此 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 管道系,完成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物的运输。
1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叶—茎”
13.实验探究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牛刀】
3.(2018 大石桥期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下列
哪项结构运输( B )
A.导管
B.筛管
C.叶肉细胞
D.叶表皮
重点难点突 破
重难点一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活动: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组 操作步 别 骤1
操作步骤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示意 图
14.综合应用 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 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B ,原因是环剥切 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筛管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 是因为 水分 通过茎的 导管 向上运输。
【小试牛刀】 1.(2018 泸西期末)导管运输物质的特点是( D ) A.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B.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C.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运输作用》,属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主题下的子主题。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式——导管运输,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筛管运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植物体如何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与分配,这对于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之情,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导管和筛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植物体内物质的循环与分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素养,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运输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导管和筛管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特点。

2.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提问:“大树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供应。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输到树的各个部位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输作用。

《运输作用》PPT

《运输作用》PPT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观察实验:白菜叶的导管
需解决的问题
• 在白菜叶子中植物是 如何运输水和无机盐 的?
•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 构是什么?长什么样 子?
探究实验 茎的运输
合作探究 茎的结构
观察实验 白菜叶导管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观察实验:白菜叶的导管
实验用品 实验准备
实验 材料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插入红墨水的枝条 (横切)
未作处理的枝条 (剥去半圈树皮)
探究实验 茎的运输
合作探究 茎的结构
观察实验 白菜叶导管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探究实验:茎的运输功能
实验现象
探究实验 茎的运输
合作探究 茎的结构
观察实验 白菜叶导管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实验步骤
白菜、稀释红墨水、烧杯,刀片 将白菜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 放置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 1、在光线下观察; 2、用刀片做一横切; 3、用刀片纵切白菜表面皮肉.
探究实验 茎的运输
合作探究 茎的结构
观察实验 白菜叶导管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观察实验:白菜叶的导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探究实验:茎的运输功能
实验用品
带叶的榕树枝条、 稀释的 红墨水、烧杯、剪刀
实验准备
插入红墨水 未作任何处理
实验操作
探究实验 茎的运输
合作探究 茎的结构
横切
观察实验 白菜叶导管
剥去半圈树皮
合作探究 导管和筛管
学以致用 枝瘤的形成

1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1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运输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5节。

本节教材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知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光合作用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阐明导管和筛管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这些都使本节课的学习变得水到渠成,但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如何运输有机物和无机物,学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学生已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且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知识储备。

但对实验法还不能熟练运用,所以本节课教师将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温故实验法,从两个演示实验中得出实验结论。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2)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3)识别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3)通过学习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农业生产经验。

四、学习重点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五、学习难点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枝瘤形成的原因3.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六、教学模式: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问: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96-97页,比较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导管
筛管
导管
木质部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 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 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树 皮
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内,
由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筛管分子 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之 间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运输有机物。
观察思考题:1. 从茎的横切面 上看,染成红色的是茎的 哪一部分?
木质部 2. 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
明什么问题?
说明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 道位于木质部 3. 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木质部的输导 组织从下而上运输的。
二、有机物的运输
观察思考:
橡胶是橡胶树制造 的一种有机物,这是从 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 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 哪里流淌出来的吗?
第三单元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

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西

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的周长有
55m左右。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是
生长在美国的一株巨杉。人 们在它的树干下部开了一个 洞,可以通过汽车,或者让 四个骑马的人并排通过。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 根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3、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
设计实验:
你们组的探究方案:
茎的输导功能
现象: 甲和乙均 叶脉变红, 液面下降。
甲:剥掉树皮 乙:没剥树皮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树皮的韧皮部 髓(储存营养
木质部
探究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树皮
分析讨论:
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除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 发生如下的变化。
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
态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 状物的原因。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 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在树皮里从上往下运输。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
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 是为什么?
三、导管和筛管
根吸收的水分如何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以及茎 运输 有机物的部位 。
2、知道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辨认和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征。
思考: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猜想与假设:
1、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2、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筛孔
这株古杉高28米, 胸径2.19米,虽曾被 焚空树干,但至今 依然存活,被誉为 “湖南杉树王”。
俗话说:树“不 怕空心,就怕剥 皮”,分析一下其 中的道理。
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