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预习单

合集下载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案背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相关知识(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教学课题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实行准确计算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列竖式计算54×12 27×492、估算98×34 21×75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百度搜索】http:///GB/historic/0424/1312.html 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相关知识。

3、强调“地球一周114分钟”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 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列式:114×21(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3. 实际生活中的卫星运行时间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提问:什么是卫星?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运行的?(3)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卫星围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2)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3)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应用(1)出示实例:我国发射的某颗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时间为90分钟,求该卫星的平均运行速度。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什么?(3)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计算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3. 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射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的运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3.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卫星运行时间。

2. 教学用具:计算器、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飞向太空的航程预习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预习案
注意注意注意!!!
这不是演习!!! 1.以下所有要回答的问题, 自己把答案按题号(ppபைடு நூலகம்上方 已标注)仔细写到笔记上, 下课收! 2.特别是辨别题目优劣那几 道题要更认真做!
飞向太空的航程
温故知新
1.新闻五要素
2.新闻的特点
通讯与新闻 通讯除了具备新闻性,还要有生动性、完 整性、评论性
预习展示(理清结构)
方法指导:抓住导语的概念
1 2
1.明确本文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一句话 概括其内容。
2.文章主体部分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列表格,梳理“中国航天大事记”。 方法指导:按时间顺序梳理,一个时间照 应一个事件,概括语言要简练
问题探究
3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 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拟标题(并会分析)
程中,为保护中华白海豚,耗资约3.4亿。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于10月24日上午正式 通车。澎湃新闻10月21日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桥修建过
10
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这片水域的海洋环境极为敏感。为实现白海豚“不搬家” 目标,研究人员300多次出海跟踪,拍了30万照片,对千余头白海豚 进行标识;举办白海豚保护知识培训29次,共2544人次参加;缩短施 工工期,调整施工方案,如将工可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阶段) 318个桥墩减少至施工阶段的224个桥墩......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作人员提供给澎湃新闻的文字材料显示,港 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和环境污染 事故,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海上“三零”(零死 亡、零污染、零事故),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会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卫星发射和运行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介绍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卫星运行时间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和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 提问:卫星运行时间计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卫星运行时间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和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计算练习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卫星运行时间1(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1(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1(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

(2)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卫星运行时间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理解时间单位的意义,掌握换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单位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5.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与时间计算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时间单位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在课后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3.交流分享: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孩子的作品,来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吧。要注意哦,别人讲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然后思考,你有没有想问他的问题,你的问题可以是你懂的,也可以是你想让更多的人懂的问题。明白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把21分成20和1,然后用114分别乘以20和1,最后把这个两个结果2280和114相加,就是114乘以21的结果2394.大家听明白了吗?
在计算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
用竖式计算
213×32 54×138 126×25
预习后的困惑:
生2:我是用竖式的方法,先用114和个位的1相乘得到114;再用114和十位的2相乘得到2280,最后相加得2394.这种方法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十位的2表示2个十,所以这里的结果是2280,8要对齐十位,0可以省略不写。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3:我是用表格的方法,我把114分成100、10、4;把21分成20和1.然后分别相乘:100乘以20得2000;10乘以20得200;4乘以20得80;100乘以1得100;10乘以1得10;4乘以1得4.最后把这六个结果相加就是114乘以21的结果2394.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孩子们,在估算的时候,淘气把114看成110,把49看成50,这样估算的结果大约是5500,你们的估算结果呢?
师:笑笑是用的竖式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从这个竖式中,你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吗?(没错,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该进位的一定记得进位。)奇思和妙想的结果跟我们却不一样,可是他们还跟我们玩游戏呢,猜一猜他们可能错在哪?
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3-1《卫星运行时间》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5)-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5)-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5)-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练习法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时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卫星运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

2.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出示实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了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例讲解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他天体的运行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例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关键时刻。

以下对“实例讲解”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卫星运行时间(新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新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安排了估算的环节,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这也为学生后续乘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学生有能力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交流、讨论来掌握三位数与二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

三、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蕴含的迁移、拆分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问题解决: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合作的乐趣。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并在有效交流中理解竖式的算理。

四、教学特色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计算课的特点,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特色。

1、结合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微课教学,制作“火箭发射卫星及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视频,制作“三位数乘二位数竖式计算”微视频,制作“三位数乘二位数计算方法多样性”微视频,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观看学习(发到家长qq邮箱)。

目的是: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火箭发射卫星及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境有所了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感。

同时,通过微视频的预学,为学生新课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加减法,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时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计算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计算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时间计算实例,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卫星发射的时间计算,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发射需要计算什么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讲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计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教学课题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展示,温故求知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略)。

教师随画面激趣:同学们认识杨利伟叔叔吗?杨利伟是中国“飞天”第一人。

你们想成为像“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那样的宇航员吗?航天飞行过程中隐藏有许多数学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出示:神舟六号绕地球飞行一圈大约需要89分钟,绕地球飞行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设计意图:创设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航天飞行的情境,引出在航天飞行过程中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准备计算器和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卫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特点和运行方式。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的运行时间是多少?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运行轨迹。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卫星运行轨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运行周期。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

2. 学生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运行轨迹和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补充和说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对卫星运行轨迹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

第三单元 卫星运行时间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卫星运行时间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件、视频、卫星运行时间相关数据。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提出问题: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卫星运行时间。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卫星运行轨迹,探讨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卫星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长度÷ 卫星速度。

(3)讲解卫星轨道长度和卫星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获取相关数据。

3. 实践应用(1)出示题目:计算我国某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5. 课后作业(1)计算一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并注明数据来源。

(2)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撰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法,教师能够系统地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同时,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涉及到时间、速度等概念的运用,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卫星运行时间计算问题。
错题订正:
1.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为“时间与计算”。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2)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教学课题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乘法计算,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做一做热身训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举手回答)1.口算9×3= 11×8= 30×6= 72×2= 40×10 = 25×11=2.估算28×32≈11×71≈请说一说估算方法: 28×32 把28看作30,把32 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900 11×71 把11看作10,把71 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700(二)新授课刚才的热身训练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接下来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奇妙的太空,我们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信息,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知识,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知识,以及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时间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时间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试一试)》教案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试一试)》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卫星运行时间是指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它是研究宇宙空间、了解地球外部环境的重要参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国际空间站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0分钟。这个案例展示了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太空中的时间流逝。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的基本换算关系。通过具体实例,如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90分钟,引导学生学会将90分钟转换为小时和秒,并理解其意义。
2.教学难点
-时间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特别是分钟与小时之间的转换。
-数据整理与图表绘制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坐标轴的标定、数据点的准确标记。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试一试)》教案
一、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试一试)》属于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中的一个环节。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探索卫星运行时间的意义,理解时间单位换算。
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数据。
3.学习使用图表整理、表示数据,并能从中提取信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模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过程,演示时间单位换算和圈数计算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卫星运行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今天讲的《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课时二,含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注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动手来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今天讲授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在教授过程中,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太好,学生都用的以前教师教授的方法,都是很方便地计算方法,超出了教学设计。

因此,由我引出的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

在练习题的反应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分三步计算中,有部分后进生还是不太理解,需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女儿今年(1994年)12岁.妈妈对女儿说:“当你有我这么大岁数时,我已经60岁喽!”问:妈妈12岁时,是哪一年?( )A .1969B .1970C .1972D .19742.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3.买鞋的学问:如果鞋子是a 码,也就是b 厘米,它们有这样的关系:a =2b ﹣10.小明要穿40码的鞋子,也就是要穿( )厘米的鞋子.A .35B .30C .25D .404.一个圆的周长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D .约等于5.将10克药粉溶解在10千克水中,药与药水重量的比是( )A .1∶101B .1∶1000C .1∶1001D .1∶10106.已知7X = 8Y ,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

A. 7:8 = X :YB. 8:7 = Y :XC. 7:Y=8:X7.15-7=( )A .5B .6C .8D .108.如果a×b=0,那么( )。

A .a 一定等于0B .b 一定等于0C .a ,b 都等于0D .a ,b 至少有一个是09.7个点可以连( )条线段.A .7B .21C .14D .7010.箱子里有3个红球,4个白球和5个蓝球,从中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每种颜色的球至少有一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及单位2.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3. 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2. 提问:什么是卫星?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运行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卫星,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卫星的运行速度、距离和运行时间。

2. 各组计算所选卫星的运行时间,并将结果进行汇报。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距离,让学生计算运行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推算出它的运行速度和距离?五、总结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2. 提问:卫星的运行速度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卫星,计算其运行时间,并写出计算过程。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对“实践操作”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活动(2分钟)-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4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单
预习内容:卫星运行时间
预习目标:
1.使自己初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试着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3.锻炼自己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方法。

预习导引:
1、口算下面各题,比一比谁最快。

15×6= 24×5= 14×8= 25×4= 108÷6=
280÷4= 2×35= 28×5= 14×20= 125÷5=
2、计算34×21(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口算、笔算)
3、先估算,再竖式计算
86×17≈14×21≈
86×17= 14×21=
新知探究: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你一定这样列算式计算:
1、你能估一估算式的得数吗?(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试着自己说一说)
2、这道题的准确结果应该是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可以准确地算出它的结果,想好后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3、试着结合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列竖式算一算。

再看看课本上怎样算的。

4.试一试(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125×74 408×25 =
积大约是()积大约是()
思考: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