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困境的破解

素质教育困境的破解

素质教育困境的破解
一、建立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是解决素质教育困境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确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充分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次,要建立素质教育考核体系,定期进行素质教育考核,以衡量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并及时反馈,以利于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最后,要建立素质教育管理体系,加强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定素质教育的规章制度,确保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完善教师培训
完善教师培训是解决素质教育困境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具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要增强教师素质教育技能的提升,让教师具备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让教师热爱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心有灵犀,一往情深”。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解决素质教育困境的重要措施。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正确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新学习的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1,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素质教育直接决定创新型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国民的共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素质教育自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时至今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仍旧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研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客观上讲,形势较好,但喜中深忧,新形势下我国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涵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

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概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

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

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普遍性、系统性不足等。

本文将分析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进展缓慢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在全面普及的过程中仍然进展缓慢,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仍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目标。

这导致素质教育的路线图尚未明晰,教育改革的步伐较为落后。

2.素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3.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不足素质教育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和更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支持,但目前教师队伍中素质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参与度不高,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解决办法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素质教育实践者,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

2.建立全面的素质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完善的素质评价体系,充分考量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持。

4.搭建互动平台,增强学生参与度建立学校与家庭、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通过以上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解决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1.1狭义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以分数为核心,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这种狭义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分数而忽视其他重要的素质培养。

1.2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科知识展开,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较为薄弱。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知识型人才向实践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因此当前的教育内容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与实践能力。

1.3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滞后。

许多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中,难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同时,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也较少,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4家校合作不足家校合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家校合作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偏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解决方案2.1转变教育评价体系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测评,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2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内容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实践能力。

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多年,却依然很难真正落地。

究其原因,并非教育理念本身存在缺陷,而是阻挡其执行落实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观念层面的误解,也有实践层面的挑战。

一、观念层面的误解:1. 唯分数论的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教育容易导致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升学压力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家长和学校都把目光聚焦在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多元评价体系,但要改变思维定势,需要时间和努力。

2.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偏差:部分人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娱乐式教育”,认为它不重视知识传授,导致家长和学校感到困惑,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的关系。

3. 对教育目标的认知模糊: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并非仅仅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定义“高素质”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实践层面的挑战:1. 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全面素质教育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严重缺乏完善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2. 评价体系改革滞后:综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多元评价,但现行的升学考试体制仍然以分数为主,难以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学校和家长依旧以分数为导向,容易降低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

3.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学校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具备更强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然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破解困境:1. 改变教育观念: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消除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有清晰的认识。

2. 完善评价体系: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考评范围,鼓励学校发展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培训,鼓励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素质教育在普及教育的推广下产生和发展,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的教育。

然而,小学阶段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本文将探讨目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目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1.1 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狭隘,素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知识、社会实践的不同,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参差不齐。

部分教育工作者将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少儿社团等,缺乏完整的认识。

即便如此,在实施过程中,这些课外活动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给学生合理的引导,流于形式。

在国家层面上,由于教育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无法制定一个所有学校都能执行的素质教育体系标准,在制度上无法达到统一。

此外,缺乏统一的素质教育评价系统,让素质教育在质量上缺乏一个评定标准,大部分学校仍然沿用应试教育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能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1.2 小学教育培养目标过于重视智育,忽视全面发展。

在这种高关注度的压力下,学校将智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忽视德育、美育、体育的全面发展。

在老师的年度评定中,学校将“三率一分”作为老师重要的考核指标。

因此,很多老师将传授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忽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部分老师将教育理解为应试,培养只具有应试能力的学生。

在课堂外,也是加班加点组织补课,布置大量题让学生回家练,完全占用学生接受德育、美育、体育的时间。

2.解决对策2.1 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理念培训,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素质教育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全面推广。

2.2 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升学压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智育,还要注重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阻力及应对措施

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阻力及应对措施

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阻力及应对措施聊城二中徐文莹素质教育是对我国应试教育的改革,是适应社会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发展,而没有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有创新人才,那么国家民族发展就举步维艰。

一、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如知识素质、创新素质、道德素质、社交素质等,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怎样通过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一)素质教育实施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当前我国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创新就是生产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的高度发展。

”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怎样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素质教育就是从学生素质方面着手,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根本,所以只有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国家必须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素质教育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二)素质教育实施是落实“科学教育观”的需要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的教育方法,就没有国家的强大。

我国封建王朝时代,在教育上推行的是科举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代的经书等,到了明朝时期直接演化成“八股取士”,这样的教育之目的被损害,教育之根本也被损害。

我国封建王朝时代路后的教育直接导致我国的落后,而在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教育非常盛行,科目设置科学全面,是真正的科学教育,西方因此率先发展强大起来,并控制了整个地球。

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推行新的教育,这个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教育观”,所谓“科学教育观”就是教育科学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科目设置科学化等。

谈素质教育面临困境与发展突破

谈素质教育面临困境与发展突破

谈素质教育面临困境与发展突破一、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双重功能,促进个体发展是实现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潜能和才能等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以及人的个性发展。

高校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健全的人格素养、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以及胜任工作的创新素质。

可见,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2.发展素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和“以人为本”相结合,通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涵养爱国主义、公民意识和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多元化教育方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公民素质等综合素养,引1/ 7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发展素质教育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人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依赖公民个体的现代化水平,反之,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现代化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与成败,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现代化水平对国家现代化影响深远。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然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还是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亟待寻求出路。

1.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1.1考试依然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方向考试指挥棒依然不停地挥舞。

这就是有人所说的,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 升学竞争压力有争无减。

其表现是: 竞争目标不断提高。

以高考为例,无论城市或农村, 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 几乎都不愿考高等职业学校; 考上了普通的高专也不去读, 宁肯进高复班学习, 第二年再考; 有些甚至不愿读一般大学, 而是重点大学志在必得。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

不只是上大学竞争激烈, 中考也是一样, 因为都想进重点中学( 现称为示范性高中) 。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孩想进好小学, 小学生想进好初中, 初中生想进好高中; 而其所谓的好, 都是指升学率高而言的。

一句话, 在考试指挥棒的挥舞下, 无校( 包括幼儿园) 不竞争, 无生( 包括幼儿) 不竞争。

1.2课业负担依然很重课业负担重照样未能减轻。

在这方面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不停地高喊减轻课业负担, 一方面又不停地增加课业负担, 以至到头来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如必修课不减, 选修课与各种竞赛活动增加。

不少学校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习成绩。

有些学校还推行研究性学习与双语教育。

这必然使课业负担有增无减。

1.3素质发展更加片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 只要业务素质, 忽视其它素质的发展, 如身心素质。

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 63%课余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身体素质下降: 据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 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持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素质教育面临窘境的原因及出路

素质教育面临窘境的原因及出路

素质教育面临窘境的原因及出路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社会也都给予了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

一、素质教育未能全面推行的原因对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校、家长都有所认识,理论上也都赞同,但在实践中还是“应试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干‘应试教育’”“学校抓素质教育、家庭搞‘应试教育’”“白天搞素质教育、晚上搞‘应试教育’”等现象。

我认为,这既有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与体制的原因。

1、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滞后。

尽管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理论体系,素质教育的实质性问题仍很模糊。

比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仅限于基础教育,还是应包括高等教育,亦或整个国民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一种原则性规定,哪些目标是学校教育可以实现的?这些素质各级各类学校能培养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培养这些素质?这些问题,理论界缺乏系统的思考,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素质教育理论滞后,所以学校对推行素质教育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调研中,我发现学校对素质教育概念理解非常模糊。

一是对素质教育理解表面化。

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在课余搞些文体活动,课堂做做互动游戏。

故而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的教育。

有的学校则简单地把“成绩报告册”改为“素质报告册”,就认为是在搞素质教育。

二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片面化。

有的学校一提素质教育就开设第二课堂,搞兴趣小组;一提教育教学质量又全力以赴抓考试科目,忽这忽那,牵不住“牛鼻子”。

有的学校把现行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

2、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应试教育”由来已久,起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其惯性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时期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其中,素质教育也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

问题一: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当前,在许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导致小学教育的素质偏低。

对策一: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意识到,小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培养。

因此,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包括托育、学科知识、社会应急知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及爱好。

问题二:家校互动较少家庭和学校是小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这导致了家校合作的效果不够明显。

同时,家长也缺乏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对策二:加强家校互动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共同解决教育难题。

并且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推动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问题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师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质普遍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提升,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专业的教学知识。

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本土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小学素质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小学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通过加强综合素养、加强家校互动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对策,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为未来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及对策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及对策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及对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及如何促进转轨机制的运行等问题则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五难”: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1.1思想观念难转变。

由于沿袭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依旧严重地束缚着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手脚,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发生激烈碰撞,不少领导、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一时又找不到新的出路,步入观念误区,导致出现不少中小学以偏代全,以课外活动所谓的“办学特色”代表素质教育的偏颇失度。

不少人一提起素质教育,不知所云,竭力反对;认为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热衷于升学教育,思想观念、深层次的潜意识难以转变。

1.2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难扭转。

由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本身所带的弊端,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质量衡量标尺本身的严重错位与失真,再加之广大等米下锅的中小学不得不依赖办学单位,甚至乞求他们的“支援”,把追求高升学率作为讨要的借口、生存条件等。

制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呼吁不知多少人喊了多少年,非但未能扭转,反而愈喊愈烈,愈禁愈猖。

作为广大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深谙其危害,但出于现实的无奈,不得不借波兴澜,你追我赶,升学大战市场日益扩大,一些较有知名度的学校虽明显公开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然大搞升学教育那一套。

有关部门曾以“教育转轨的制约症结是什么”为题,对百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0%的校长认为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正因为这一症结的顽固存在,导致中小学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

中学素质教育的困难与挑战评估

中学素质教育的困难与挑战评估

中学素质教育的困难与挑战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学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等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生存与发展能力。

然而,中学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将对这些困难进行评估,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中学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困难是考试导向教育的惯性。

近年来,社会对中学生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让许多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

因此,一些中学往往把素质教育作为考试的附属品,加大了对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这种考试导向教育的惯性使得素质教育面临着无形的阻力,限制了其在中学教育中的有效推广。

其次,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中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缺乏、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充分,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技能和能力。

相比于教师培训和支持体系的不足,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着挑战。

第三,中学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上也遇到了困境。

当前的中学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科为导向,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在这样的课程框架中,素质教育无法得到合理的融入和发展。

此外,一些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表面问题,忽略了对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导致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素质与学科知识平衡发展的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面临的又一挑战。

此外,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也给中学素质教育带来了困难。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中学生在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些家庭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过于狭隘,忽视了对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同时,社会上的焦虑情绪也往往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体现,使得一些家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竞争,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兴趣等素质。

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精品文档

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精品文档

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这几年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都在探讨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也不例外,也在尝试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效率甚微.为什么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就那么难推广呢?我认为问题出在素质教育不明确,教育评价机制未改变,选拔人才的方法依旧,教师素质跟不上时代要求,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农村家长的观念和教育环境的影响等.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逐步改变.一、科学认识素质教育,明确教育素质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地讲,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在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在思想品质发展方面要逐步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自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在行为方面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交方面要学会与人相处,有合作意识,有宽容精神;在智力发展方面,除了掌握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以外,学习更为重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重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生在此阶段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的. 其实,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成绩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类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个人情操,还能全方位地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锻炼人的大脑. 体育教育通过训练各种规范动作锻炼人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人的体质,使人能时常处于一种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状态. 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能开阔人的视野,能较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判断能力. 如果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发展,那么文化知识也一定得到了充实. 反过来,学生有了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也就能更主动地学习,更有探求知识的渴望了. 这样就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首先要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可行性,了解教育规律和过程,才会有步骤地开展,有信心地推进此项工程.二、家长、学校、社会应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观,教育管理机构要设计科学的教育评价机构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有些单位在聘用新人的时候看重能力,不再唯学历是问了,也看到中国的高校招生办法的改革,比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在2006年通过自主招生,以“申请资格测试”的面视为录取依据. 虽然此举有质疑声,但对于改变高考这座“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高分人才并不等同于高素质人才,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对接. ”对于基础教育,也要改变一下人才观. 如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能接受“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观点,学生就不用把所有的精力全押在分数上,就能更好地发挥个性,发挥个人特长. 很多人对丁俊辉的成功不认同,认为他不学文化,只会打台球不能算成材. 但谁又能否认他在所特长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呢?我认为,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办事诚实,讲信用;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所用;有一副健康的心理,能承受挫折和打击;有一技之长,有一套谋生的本领就算是成才了. 当然,如果再上高中上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更好,那就成了更高一级的人才.为了与素质教育配套,教育管理机构当务之急要设计一套教育评价体系,要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教育的成效,不能只凭一次的分数就下了结论. 只有规矩定好了,基层教育工作者才有努力的方向,才不会迷茫.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我们的教师素质提不上来,政策、观念如何跟上时代步伐都将是一句废话,因为所有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理念都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具体实施的. 所以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最缺不得的一环.关于这一点,已经引起上层管理机构的重视了. 一直以来都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每年都考核继续教育的效果. 但是,实际上又怎么样呢?领导们也许不愿意相信,我们的教师几乎没学!订了一大堆的继续教材,只有要写学习心得时才翻翻,或者从“前言”抄一段,或者在中间抄一段,就算学完一本教材了. 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效果呢?当然,有时间又有研究精神的教师会认真地主动地学习,但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规划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方案,真正使得每位教师都得到成长,都得到进步,培训、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公平城乡经济基础的差别,使得城乡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有许多必须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农村小学不能开展,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了空话,这就是最常见的教育不公平. 要在农村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加大投入,为农村小学配备必需的教学设备,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师资配备方面,编制要充足,让我们的教师除了上课还有点课余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要为开展素质教育配齐各科教师,除了语文和数学教师,外语教师、艺术科教师、体育教师等类型的专职教师也要配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得到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保障.开展素质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政府机构、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这项工程是如此的庞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人的观念转变,人才选拔方法的改革,还是教师队伍的成长,教育条件的改善,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 所以我们要对推行素质教育充满信心,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相信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下,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定能迎来农村素质教育的春天.。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前问题与对策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前问题与对策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前问题与对策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提倡和应用于中学教育中。

然而,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高分数就意味着成功,而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康心理、良好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却被忽视了。

2.教育方式单一当前中学素质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育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压力大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压力过大。

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和升学压力。

学生们的时间几乎被学习占据,很少有时间参加其他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他们的全面发展受限。

4.评价方式单一中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评价主要基于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自身潜能的发掘和培养。

对策:1.明确目标定位中学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目标定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素质。

2.多样化教育方式为了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培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减轻学生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和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认真和勤奋,但也存在着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可能在具体实施上存在操作性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直在困惑着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寻找适合的教育途径。

本文将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和途径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应试教育的困惑及途径1.困惑:过分追求分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但是也使得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知识的实际运用与自主学习。

学校和家长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学生们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知识本身。

这样的教育模式是短视和功利的,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3.困惑: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们在应试教育中过度劳累、肩负着过重的学习压力,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4.途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解决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困惑,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在教育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鼓励子女参与社会活动和课外科技竞赛,让子女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1.困惑:操作性不足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往往存在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学校和教育者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方法,导致了很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

2.途径:优化教育资源为了解决素质教育操作性不足的困惑,学校和教育者应该优化教育资源,对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挑战与对策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挑战与对策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挑战与对策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

在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广泛,但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难免缺乏动力。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其次,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如何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校园内的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在课堂内,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建议减少单向灌输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另外,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不仅仅注重学科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实施中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理念,比如结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借鉴芬兰教育模式,取消统一的标准化考试,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结合美国教育模式,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实践性,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在实施中还需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比如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等开展相关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管理之中,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氛围。

总之,在实施中要克服传统观念对素质教育改革的阻力,积极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注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素质教育能够顺利推进。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比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培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家长们都会面临一些困惑,例如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惑及途径。

1、教育主体的认知偏差目前许多教育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对许多学校和教师来说,由于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仍然以应试成绩为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桎梏;对许多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因此也更加看重应试教育;对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也更加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认知偏差使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隔阂。

2、教育体制的僵化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导向,学校和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

这使得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目前,学校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仍然是偏向于应试教育的。

学生、教师和学校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位置相对比较低,难以得到真正的重视。

1、转变教育理念要想完全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先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发展不能只看重学业成绩,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培养。

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分数,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困境

浅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困境

浅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困境浅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困境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家长及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渴求日益迫切,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

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拙见。

一、农村中小学应试教育仍处于强势地位“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地,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产物,这一点在当今很多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这些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仍以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业绩,以分数论英雄,这样就会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伤害了广大一线教师。

因为尽管是同样的付出,但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学生。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有不同”由于他们在性格、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绩仍然有高有低,不能都是教师的错,这也会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规范考试评价,使考试评价机构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取消升学考试,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要以分数及升学率来衡量,应采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元评价方式,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在虽然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从课程、作息时间、课时、作业量、考试评价上规范了,但是,在这些时间里,由于教育资源与设施的不完备,学生课外活动只能是满校园乱跑,打打闹闹,最多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单杠和双杠上晃悠几下,这又能怎样发展自己的个性呢?在一心一意抓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入,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困境与出路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然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我们当初预期的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还是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途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亟待寻求出路。

1. 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
1.1考试依然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方向
考试指挥棒依然不停地挥舞。

这就是有人所说的,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 升学竞争压力有争无减。

其表现是: 竞争目标不断提高。

以高考为例,无论城市或农村, 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 几乎都不愿考高等职业学校; 考上了普通的高专也不去读, 宁肯进高复班学习, 第二年再考; 有些甚至不愿读一般大学, 而是重点大学志在必得。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

不只是上大学竞争激烈, 中考也是一样, 因为都想进重点中学( 现称为示范性高中) 。

如今的普遍现象是, 幼儿园的小孩想进好小学, 小学生想进好初中, 初中生想进好高中; 而其所谓的好, 都是指升学率高而言的。

一句话, 在考试指挥棒的挥舞下, 无校( 包括幼儿园)不竞争, 无生( 包括幼儿) 不竞争。

1.2课业负担依然很重
课业负担重照样未能减轻。

在这方面存在一种怪现象, 一方面不停地高喊减轻课业负担, 一方面又不停地增加课业负担, 以至到头来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如必修课不减, 选修课与各种竞赛活动增加。

不少学校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习成绩。

有些学校还推行研究性学习与双语教育。

这必然使课业负担有增无减。

1.3素质发展更加片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降1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 只要业务素质, 忽视其它素质的发展,如身心素质。

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 63%课余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身体素质下降: 据教育部最新的体质监测结果, 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 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持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 初高中学生近视眼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

心理素质下降:大多中学生步都心情总是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

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到50%。

不少
学生意志薄弱, 信心不足, 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由于考试特别是高考竞争激烈, 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

有人提出要谨防学生走上“失败———厌学———犯罪”的道路,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下降: 调查也表明, 许多中小学生不能吃苦耐劳, 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 不讲文明礼貌, 生活方式不健康, 缺乏爱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缺乏团结互助精神, 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是非观。

青少年网迷日益增多, 吸毒等犯罪问题也日渐突出
2.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出路
2.1 切实转变素质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转轨”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教育改革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这要求我们在观念上完成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二,变学生的片面发展为全面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还要启发他们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新途径。

2.2制度考试改革
改考试制度特别是中考、高考有如紧箍咒, 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 初高中的前两年还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素质教育, 那么毕业班则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

所以必须改革考试制度。

如何改革? 这可以从方面下手: 在考试目的上, 主要的是应当把考试作为检测诊断的工具, 而不要简单地把考试作为筛选淘汰的手段。

即使高考也不应例外。

就是说, 通过高考, 首先要让考生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 今后如何发挥优势, 补救不足; 其次要给落榜生以适当的安排, 不要让他们以“失败———淘汰者”自居而了之。

描述
[←1]
以下数据出自:燕国材. 素质教育的追求、困境与出路[J]. 探索与争鸣.2007年02期p6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