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

合集下载

(完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完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特殊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楚→少年智劝→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学生对八字成语的掌握还不是多的,对寓言尽管不陌生,可是要一下子理清文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代表意义不是易事,因此,强化积累,深刻领悟寓意,体会少年的“智”劝将成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理念】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填表格、分角色对话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收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进少年的话而对众臣下死命令,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在何处。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思考——讨论——感悟——迁移【教学准备】1、小黑板、多媒体。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几个吗?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师板书课题:螳螂捕蝉3、《螳螂捕蝉》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故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通用6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通用6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通用6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篇1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后分小组讨论(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3、逐步讲解问题:(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5)齐读这一段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问题三:(先不讲)(三)过渡: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1.课件出示“螳螂捕蝉”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3.比较句子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蝉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螳螂要捕蝉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黄雀正要啄食螳螂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
10、螳螂捕蝉
(寓言故事)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
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
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 义的小故事。
出处:西汉《刘向· 说苑· 第九卷· 正谏》“园中 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 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 知黄雀在其傍也!” 释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 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 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 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利益
蝉 螳螂 黄雀
露水 蝉
祸患
螳螂 黄雀
拿着弹弓 的少年
螳螂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 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 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 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 伏着祸患呢!
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 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 乘虚而入 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 不堪设想。 不堪设想
因为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故事中的蝉、 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 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 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打 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 什么了解呢?
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
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
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
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 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quàn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PPT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PPT课件.ppt

体会带点字的意思。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
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 么办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 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 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 将不堪设想。
吴王攻楚,齐越在后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 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对!你讲得太有道 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 楚国的念头。
你认为本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们分?
• 自学提示二
•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 (1)、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 • (2)、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 问题不够周全? • (3)、如果你是大臣,会用什么方法劝 阻? • 小组些 大臣的反对。大臣们 认为,攻打楚国虽然 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 而入,后果将不堪设 想。可是吴王固执地 说:“谁敢来劝阻我, 我就处死他!”
侍奉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固执 祸患 啄食 瞄准 弹弓 转来转去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处死他
少年借(
)的故事, 劝说吴王打消了( ) 的事。
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 臣反对,但他不听劝阻?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 巧劝吴王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大臣——直劝、力劝
少年——智劝、巧劝
10、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 自学提示一:
• 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 •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试着给课文分段。 • 想一想:文章借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
劝阻 禀报 螳螂 蝉 瞄准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诸侯
诸侯国

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10《螳螂捕蝉》

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10《螳螂捕蝉》
18
螳螂捕蝉
·
六安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小学
苑本 文
正选 谏自 》汉
代 刘 向 所 撰 《 说
19
六安市长安小学
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 事,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少年不仅仅只是想讲这个故事给 吴王听,而是为了劝告吴王,不要攻 打楚国。
20
六安市长安小学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 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象当时少 年的神态、动作。
想一想: “它们”是指谁? 它们“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 “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
33
六安市长安小学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 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 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21
六安市长安小学
默读课文2-8自然段,思考:你觉得少年 和吴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 句。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 在王宫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 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 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 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22
六安市长安小学
少年:执着、耐心、充满智慧 吴王:主观、专横、知错能改
shì fèng
zhí huǎng
hóu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诸侯
9
读词语
六安市长安小学
zhăo chǔ 前爪 处死
zhuàn 转来转去 螳螂捕蝉
啄食 祸患 诸侯 chéng
乘虚而入 恍然大悟
10
六安市长安小学
11
六安市长安小学
•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没有 远见,只想着眼前的利益。
30
六安市长安小学
学习要求: 1、轻声阅读9-11自然段 2、想想“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蝉、 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 有怎样的利害关系?

202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

2020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螳螂捕蝉

随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
(zhū hóu ɡuó)乘虚而入,后果将
(bù kān shè xiǎng)。
2.少年回答说:“
(bǐng bào)大王,我在
打鸟。”
3.蝉高高在上,
(yōu xián)地叫着。
4.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
(huǎng rán
拓展提升
有关利害关系的八字词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焚林而畋,竭泽而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心灵感悟
少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让 我们知道了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 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 的祸患的道理。
10.螳螂捕蝉
资料宝袋
蝉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 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 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植物 的汁,对树木有害。尤其在雌虫数量多时, 产卵行为会损坏树苗。幼蝉多次蜕皮后, 变成活动蛹,在夏季来临前爬出泥土,蜕壳 变成蝉,蜕下的壳可作药材。
资料宝袋
螳螂 螳螂目昆虫的通称。体型较大。头 部三角形,复眼大,触角细长;胸部具翅两对、足 三对;前胸细长,前足粗大呈镰刀状,其股节和胫 节生有倒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不完 全变态。卵产于卵鞘内,称“螵蛸”,可供药用。 分布很广,约有2200余种。中国有110余种,常见 的有中华绿螳螂,亦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 黄褐或绿色;斑小螳螂,亦称“小刀螂”,体长5— 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眼长远,否则会后患无穷。
写法点拨
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 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作“呼应”。本文前后 呼应,一意贯通,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如文中少年述说了“一 件挺有意思的事”后,点明“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与课文第1自然段中 大臣们劝阻吴王的理由“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实质性内容 上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前后呼应的。同时,又成为后面 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所在,亦即“打消了攻打楚国 的念头”的原因。这样,文章就一线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

最新实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

最新实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

(2)可是吴王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4、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因为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觉得自己就 像是故事中的螳螂与黄雀一样,只考虑到 眼前的利益,没有顾及到身后的隐患,如 果攻打楚国的话将会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 入,他吸取了故事中的教训,所以打消了 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 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 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同学们说说“恍然大悟”的意思。
思考:
为什么吴王听了“螳螂 捕蝉”这个故事后,会打 消了攻楚的念头?结合课 文想一想、说一说。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 什么了解呢?
阅读答题
•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利益,却 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 1、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眼前的利益是树上的汁液,螳螂眼前的利 益是蝉,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 ______ , 吴王眼前的利益是楚国 • 也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少年说的话可以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_____________来 概括。 • 少年说这话的目的是 提醒吴王不可轻易攻打楚国 _________________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足智多谋 ______ 的人。 知错就改 的人。 • 3.从全文看吴王是个___________
螳 螂 捕 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 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螳螂捕蝉|苏教版 (共31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螳螂捕蝉|苏教版 (共31张)

患——假如攻打楚国的话将会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他
吸取了故事中的教训,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一、小小变色龙。(多音字组词)
dàn ( 子弹 )
xīng(兴奋 )
弹 tán ( 弹性 )
兴 xìng( 高兴 )
zhuǎn( 旋转 )
chǔ( 惩处 )
转 zhuàn( 转动 ) 处 chù(住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的方向发展。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固执 顽固
都含有“坚持某种信念不肯改变”的意思。 “固执”常形容性情、态度等,不肯改变,词义比“顽
固”轻;“顽固”常形容思想、态度等,多指守旧 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或坚持反动立场,死硬到底。 1. 他非常固执,很难听从别人的建议。 2. 爷爷是个思想顽固的人,要想让他改变迷信思想, 难啦!
____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少年的回答有什么巧妙之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少年没有马上就把道理讲给吴王听,而是将自己也 融入故事中,使故事更加实际、深刻,给吴王以强烈的震 撼,使自己的劝说更容易被吴王接受。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亡羊补牢】 古代,养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半夜丢失了羊。邻居劝
告他修补羊圈,他没有听。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及时 修补了羊圈。从此,再也没有丢过羊。
1 略。 2 略。
3 (1)句中的“死”表示失去生命,与“生”相对。
(2)句中的“死”表示不可更改。
4
吴王听了少年讲的故事,觉得自己就像故事中的螳螂
或者黄雀一样,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没有顾及身后的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故事《螳螂捕蝉》,培养学生对智慧和策略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螳螂捕蝉》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 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智慧和策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
片所表达的意义。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智慧?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运用策略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二、学习故事(15分钟)
1. 教师出示故事 《螳螂捕蝉》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4.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故事(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如螳螂的形象、蝉的行为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故事(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故事。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故事。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螳螂捕蝉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螳螂捕蝉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材分析】本课是十二册第三单元里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一位少年为劝诫吴王,举了树上的螳螂想要捕蝉,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例子。

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却忘了自己的处境。

全文结构紧凑、前后照应,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准备攻楚、少年智劝和吴王醒悟。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结构来看,本文语言生动,人物刻画的饱满,使文章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成语的掌握还不是很全面,尤其对于八字成语更是一知半解。

尽管以前已经接触过寓言的学习,可是要真正理清文章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不是易事。

对此,教师应强化积累,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寓意,体会少年的“智”劝。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合作式学习的教学主线,即引导学生填表格和分角色对话表演等形式。

由于这篇文章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要求偏高,所以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入角色,更好的把握文章寓意。

同时,在课堂上也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表达方式来演绎,最后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用繁琐的解析,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来协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或者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并能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根据寓意了解本文的实际意义。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进少年的话而对众臣下死命令,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在何处。

2.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熟读课文,解决字词——理清思路,划清层次——再读课文,感受变化——布置作业,小结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PPT课件

吴王问道:“你早 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 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 湿了!” 少年回答说:“禀 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 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 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 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 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 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 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 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10、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quàn
bǐng
táng láng
chán
miáo
劝阻
shì fâng
禀报
zhí
螳螂
huǎng

瞄准
hóu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诸侯
诸侯国
侍奉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固执 啄食 瞄准 弹弓 转来转去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处死他
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 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眼前的利益 蝉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眼前的利益 蝉 眼前的露水
隐伏的祸患 身后的螳螂
螳螂
黄雀
眼前的蝉
眼前的螳螂
身后的黄雀
树下的少年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 说:“对!对!你讲 得太有道理了!”于 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 念头。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 事劝说吴王的经过。 告诫我们什么?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 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 则后患无穷。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少年聪明机智,吴王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