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院士讲座系列
王光谦院士到长江委作《大数据时代的水利》科技讲座
L I Hu a j i n , F E N G We n k a i , X U Q i a n g , Z HO U F e i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e o h a z a r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G 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e n g d u
黄 土 湿 陷 性 与 物 性 关 系 的研 究 [ J 】 . 电 力 学报 , 2 0 0 4, 1 9 [ 1 5] 贾 国英 .
( 4 ) : 3 4 4— 3 4 6 .
[ 1 O] 刘 东生 . 黄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 M] . 北京: 科 技 出版 社 , 1 9 6 6 . [ 1 1 ] 陈正汉 , 方祥位 . 膨 胀 土 和 黄 土 的 细 观 结 构 及 其 演 化 规 律 研 究 [ J ] . 岩土力学, 2 0 0 9 , 3 0 ( 1 ) : 1一l 1 . [ 1 2 ] 余文龙. 黄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新进展[ J ] . 水 文地 质 工程 地 质 ,
l e y a r e a o f t h e u p p e r Mi n j i a n g Ri v e r ,a n d s e v e r e w a t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r e d i s c o v e r e d f o r t h e s e mo r a i n e ma t e r i a 1 .I n t h e i n d o o r me ‘
北科大岩石力学-李长洪1.2-岩石的力学性质PPT课件
27.03.2021
2021
2
▪ 线弹性体,其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
▪
σ=Eε
▪ 非线性弹性体,其应力—应变呈非直线的
关系
σ=f(ε)
27.03.2021
2021
3
▪ 2)塑性(plasticity) :物体受力后产生 变形,在外力去除(卸载)后变形不能完 全恢复的性质,称为塑性。
▪ 增加钢构件的截面积 A,减小其长度L。因此在许 多刚性试验机上使用了几个粗矮钢柱以加强。
▪ b.提高试验机液压柱刚度:液压柱刚度系数
Kf=kA/H.
▪ 应增加液压柱的截面积A,减小其长度H;同时要 增大液压油的体积模量K。为此,在少数刚性试 验机的液压系统中用水银代替普通液压油。
▪ c.减少岩石试件的刚度:减小试件截面积,增加 其长度。
大声响。
▪
σ
▪
o
27.03.2021
2021
ε
20
▪ ②在普通的试验机上,岩石达
到其峰值强度后发生突发性破 坏的根本原因:是试验机的刚 度不够大,这类试验机称为 “柔”性试验机(Soft testing machine)。
▪ 由于试验机的刚度不够大,在 试验过程中试件受压,试验机 框架受拉,如图所示。试验机 受拉产生的弹性变形以应变能 的形式存在机器中。
▪ 例如:大多数为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等)。
▪ 类型Ⅴ 基本上与类型Ⅳ相同,也呈S型,不过曲 线斜率较平缓。一般发生在压缩性较高的岩石中。 应力垂直于片理的片岩具有这种性质。
▪ 类型Ⅵ 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先有很小一段直线 部分,然后有非弹性的曲线部分,并继续不断地 蠕变。
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王思敬院士讲座系列2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2)有些结构面延展性较强,在一定工程范围内切 割整个岩体,对稳定性影响较大,常作为确定性结构面 处理。而另一些结构面比较短小,互相不连贯,岩体 强度育一部分仍受岩石强度控制,可作为随机性结构 面处理。 (3)当结构面密集程度很高,成带分布,有较大宽 度时,常作为软弱结构带处理。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结构面及其成因类型
(3)变质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是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结构面如片理、板 理、剥理及其它片麻状结构,以及由于原岩物质组成 不均一或变形过程流动分异而造成的软弱夹层,如云 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结构面及其成因类型
(4)构造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受构造应力作用在岩体中所产生的破裂 面或破碎带,包括节理、 断层及层间错动面等统称 为构造结构面。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力学成因、规 模、多次活动及次生变化有密切关系,而共产状,分 布主要取决于构造应力场条件。 劈理是在岩层褶皱变形及断裂错动中产生的密集剪 切破裂面。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就节理统计的结果而言,上限值和下限值相比,由 于波状起伏而带来摩擦系数 ∆tgϕ 的增加达0.38;而 由于粗糙度引起的c值增加(△c)达185kPa。可见, 对于破裂结构面可以通过少量实测数据,按起伏差 和粗糙度,选择适合原位特性的剪切强度参数。
a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结构面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考虑上述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将结构面划分为 4种地质力学类型: (一)破裂结构面 破裂结构面为岩体中的破裂面或物质分异的不连续面, 包括节理、片理、劈理及坚硬岩体的层面等,在法向 应力作用下很易密合,从而呈刚性接触,属于硬性结 构面,其剪切变形可以呈滑动型,也可以是剪断型。 这类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取决于它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精品课程《岩石力学》PPT课件
(4) 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将实验、理论和工程监测以及经验相结合,利用信 息、系统科学理论进行计算机科学决策
七、岩石力学的应用范围
(1) 水利水电工程
坝基及坝肩稳定性、防渗加固理论和技术 有压和无压引水隧道设计、施工及加固理论技术 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及加固技术 高速水流冲刷的岩石力学问题 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报问题 库岸稳定及加固方法
1956年4月,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 开始使用“岩石力学”这一名词,并由该学院汇编了“岩石 力学论文集”。在论文集的序言中说:“它是与过去作为一 门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土力学,有着相似的概念的一门学科, 对这种有关岩石的力学方面的学科,现取名为岩石力学”。
1957年在巴黎出版的塔洛布尔(J. Talobre)的专著“岩石力学”是 这方面较早的一本较系统的著作。其后,开始形成了不同的 岩石力学学派(如法国学派,偏重于从弹塑性理论方面来研 究;奥地利学派,偏重于地质构造方面来研究)。
(2) 采矿工程
露天采矿边坡设计及稳定加固技术 井下开采中巷道和采场围岩稳定性问题,特
别是软岩巷道和深部开采地压控制问题 矿柱稳定性及开采优化设计问题(采场结构、
开采顺序、开挖步骤等)设计问题 矿井突水预测、预报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 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 采空区处理及地面沉降问题 岩石破碎问题
(5) 石油工程 岩石应力与渗透性及采油技术 钻探技术与井壁稳定性 岩石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研究 石油、天然气运输与储存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6) 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 (7) 核电站建设中核废料处理技术 (8) 地层热能资源开发技术问题 (9) 地震预报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10) 地下军事工程及防护问题
岩土工程50讲
岩土工程50讲1. 岩土工程概论2. 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基础3.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基础4.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学基础5.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流动和渗透问题6.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学基础7. 岩土工程中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8. 岩土工程中的土质地基基础9.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地基基础1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结构基础11.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分析12.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和地铁工程13. 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与降水14.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压力及其防治15. 岩土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6. 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17.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灾害防治技术18.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19. 岩土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20. 岩土工程中的大坝工程21.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灌浆技术22. 岩土工程中的沉降观测与分析23.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24. 岩土工程中的土石方工程25.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爆破技术26.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锚固技术27.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学分析软件28.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土力学问题29.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烟气控制技术3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技术31.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工程施工管理32. 岩土工程中的高速公路路基工程33. 岩土工程中的港口码头工程34.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管道工程35. 岩土工程中的沉降补偿技术36.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障碍物处理技术37.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仓库与地下车库38.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垃圾填埋场39.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库与水源工程4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电站与地热工程41.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城市与地下文化遗产保护42. 岩土工程中的海底隧道工程43. 岩土工程中的水下工程44.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45.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46.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47.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案例分析48.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创新与发展趋势49.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50.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未来发展展望。
岩土工程有关院士
重要学术观点与贡献:
从事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工作40多年来,建立了岩溶发育系统理论,参与实践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许多大工程勘测研究;负责查明官厅水库渗漏塌陷,为大坝及京津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参加南津关坝区勘测研究;指导乌江渡水电站等大工程的勘测与基础处理;负责西南岩溶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为国家民委向中央汇报石山脱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指导解决阿尔巴尼亚“费尔泽”和“毛泽东”两大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应邀在英、加、美等国讲学,并在我港台地区讲学与指导研究大工程的地质问题。
在防护工程、系统工程及岩土工程等领域里,他出版了《民防学》等专著4部,论文50多篇。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工程兵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王梦恕
出生日期: 1938-12-24 00:00:00
学 科: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工作单位: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院院士。
1931年5月生于福州。
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卢耀如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
汪闻韶,1919年3月5日生于苏州市。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留美后获衣阿华大学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和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不忘祖国人民对他的培育之恩,毅然于1954年冲破美国阻挠而回国。他重点研究饱和沙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的基本规律,建立了计算机模式的雏形。主要成就有探索和澄清了国外对土液化概念和机理中的一些较模糊的问题,以及土液化与极限平衡状态和破坏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土坝和地基地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震变形分析比地震稳定分析更为重要和抗震工程措施比计算分析更为有效的见解。著有《饱和沙土振动孔隙水压力扩散和消散问题》等论文,参加编写《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震害》等著作,主编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保存了我国1961—1985年间15次地震中水利工程震害情况历史性第一手调查资料。1997年专著《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出版。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
《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负责人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
二、课程目标
序号
代号
课程目标
OBE
毕业要求指标点
任务
自选
1
M1
目标1:了解并认识岩体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是
1.4
1.4
2
M2
目标2:分析岩石力学的基本问题
是
3.1
3.1
3
M3
目标3:具备岩体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能力
是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讲义)金衍陈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年8月目 录绪论-------------------------------------------------------------------------------------------------------------------1 第一章岩石的基本性质和变形特征----------------------------------------------------------------------5 §1.1 岩石力学性质室内试验-----------------------------------------------------------------------------6 §1.2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16 第二章弹性理论-----------------------------------------------------------------------------------------------25 §2.1 应力分析-----------------------------------------------------------------------------------------------25 §2.2 应变分析---------------------------------------------------------------------------------------------42 §2.3 弹性模型-----------------------------------------------------------------------------------------------49 第三章岩石中的流固耦合问题--------------------------------------------------------------------------51 §3.1 孔隙度和渗透率------------------------------------------------------------------------------------51 §3.2 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52 §3.3 体积变形---------------------------------------------------------------------------------------------54 §3.4 Biot静态孔隙弹性理论---------------------------------------------------------------------------54 §3.5 有效应力的概念------------------------------------------------------------------------------------58 第四章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60 §4.1 垂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0 §4.2 大斜度井、水平井的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2 第五章油田地应力及确定方法--------------------------------------------------------------------------66 §5.1 地应力的概念---------------------------------------------------------------------------------------66 §5.2 水力压裂法测地应力-------------------------------------------------------------------------------68 §5.3 分层地应力解释方法------------------------------------------------------------------------------71 第六章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问题--------------------------------------------------------------------74 §6.1 井壁力学失稳的形式与原因---------------------------------------------------------------------74 §6.2 井壁坍塌剥落---------------------------------------------------------------------------------------75 §6.3 井壁破裂---------------------------------------------------------------------------------------------80 §6.4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81 第七章水力压裂--------------------------------------------------------------------------------------------83 §7.1 裂缝几何形状---------------------------------------------------------------------------------------83 §7.2 裂缝延伸模型---------------------------------------------------------------------------------------84 第八章出砂问题--------------------------------------------------------------------------------------------92 §8.1 固相产出---------------------------------------------------------------------------------------------92 §8.2 防砂方法的分类------------------------------------------------------------------------------------93 §8.3 预测出砂机理---------------------------------------------------------------------------------------95 §8.4 数学模型---------------------------------------------------------------------------------------------97 第九章油藏固结问题-------------------------------------------------------------------------------------101第十章岩石动力学与应用----------------------------------------------------------------------------111 §10.1 弹性介质中的纵、横波------------------------------------------------------------------------111 §10.2 利用声波测井确定岩石的弹性和强度参数------------------------------------------------112 §10.3 声波测井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17 §10.4 地震资料的工程预测理论---------------------------------------------------------------------121绪论1绪论一、岩石力学及其发展历史岩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岩石力学 课程简介
岩石力学课程简介
岩石力学是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
岩石力学课程通常涵盖了岩石的力学参数、岩石的变形与破裂、岩石的应力分布、岩石的稳定性分析以及岩石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
首先,岩石力学课程会介绍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如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这些参数对于岩石的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课程会讨论岩石的变形与破裂规律,包括岩石的塑性变形、蠕变、破裂模式以及岩石的破裂韧度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岩石在地下工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
另外,岩石力学课程也会涉及岩石的应力分布规律,包括岩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应力集中区域的形成原因以及应力分布对岩石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岩石的应力分布有助于预测岩体的破坏和变形情况。
此外,岩石力学课程还会介绍岩石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岩
体的稳定性评价、岩体失稳机制分析以及岩体支护设计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岩石力学课程还会探讨岩石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岩石边坡稳定分析、隧道和地下室的支护设计、岩石基础的承载特性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岩石力学课程涵盖了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对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岩石力学教案PPT课件
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
指作用在岩石上的外力,包括压、 拉、剪等。
应变
指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
应力-应变曲线
描述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应力与应变 的关系曲线,通常呈现非线性的特 点。
岩石的破裂机制与强度准则
破裂机制
描述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如何达到破坏 状态的过程。
强度准则
用于预测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是否 会发生破坏的准则,如莫尔圆准则等 。
岩土体加固、滑坡治理等。
岩石力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岩石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 成,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的强 度和变形特性方面。
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岩 石力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推动了岩 石力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岩石力学的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开始涉及到岩体的 稳定性分析、岩土工程设计等方面。
总结词
介绍岩石的变形和弹性模量,以及它们 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岩石的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 形状变化,而弹性模量则表示岩石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变形和弹性 模量是衡量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一 般来说,变形较小、弹性模量较大的岩石 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03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强度准则是指岩石在 不同受力状态下的破坏准则 ,如库仑-纳维准则、莫尔库仑准则等。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 本定律之一,它指出能量不 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在岩石力学中,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分析 岩石的破裂和变形过程。
05 岩石力学实验与案例分析
挪威工程院院士 岩石力学
挪威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
岩石力学是地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挪威工程院院士是挪威工程院的成员,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专家和学者。
挪威工程院院士在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力学基础研究:挪威工程院院士可能在岩石强度、变形、断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为岩石力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岩石力学应用研究:挪威工程院院士可能在岩石力学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重要工作,例如在地质工程、矿山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中对岩石力学进行了实际应用和探索。
3. 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挪威工程院院士可能在岩石力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方面有突出贡献,例如在岩石爆破、岩石固结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挪威工程院院士在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可能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等方面,为挪威和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岩石力学讲稿
硕士研究生《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概论1.1岩石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1.2.1初始阶段1.2.2经验理论阶段1.2.3经典理论阶段1.2.4现代发展阶段1.3岩石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基本研究内容1.3.2主要研究方法1.4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4.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1.4.2采矿工程1.4.3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1.4.4土木建筑工程1.4.5石油工程1.4.6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1.4.7核废料处理工程1.4.8地热开发工程1.4.9地震预报1.5岩石力学与工程发展前景展望第二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2.1岩石的物理性质2.2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和研究2.2.1非限制压缩强度试验2.2.2点荷载强度试验2.2.3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2.2.4拉伸强度试验2.2.5剪切强度试验2.2.6全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后强度第三章岩石与岩体分类3.1 按地质条件分类3.1.1 具有结晶组织的岩石3.1.2 具有碎屑组织的岩石3.1.3 非常细颗粒的岩石3.1.4 有机岩石3.2 按力学效应分类3.2.1均质连续体3.2.2 弱面体3.2.3 散体3.3 按岩体结构分类3.3.1 完整块状结构3.3.2 层状结构3.3.3 碎裂结构3.3.4 散体结构3.4 CSIR Geomechanics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3.4.1 CSIR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3.4.2 RMR岩体质量评分标准3.5 NG1隧道岩体质量分级3.5.1 NG1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3.5.2 Q岩体质量评分标准第四章岩石破坏准则4.1莫尔—库仑破坏准则4.2经验破坏准则4.3格里菲斯(Griffith)强度理论4.4各向异性岩体的破坏第五章岩石流变理论5.1 岩石流变的基本概念5.2 三个流变原件模型5.3 组合体5.3.1圣维南体5.3.2马克斯威尔体5.3.3开尔文体5.3.4 广义开尔文体5.3.5饱依丁—汤姆逊体5.3.6 理想粘塑性体5.3.7 宾汉姆体5.3.8 伯格模型体第六章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技术6.1 地应力的成因及其一般分布规律6.2 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3 直接测量法6.3.1 扁千斤顶法6.3.2 刚性包体应力计法6.3.3 水压致裂法6.3.4 声发射法6.4 间接测量法6.4.1 套孔应力解除法6.4.2 其他间接测量法6.5 应力解除法的主要测量技术和原理计算6.5.1 孔径变形法6.5.2 孔底应变法6.5.3 孔壁应变法6.5.4 空心包体应变法6.5.5 实心包体应变计法高等岩石力学ADV ANCED ROCK MECHANICS第一章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概论1.1岩石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下岩石力学课件PPT
dilatancy)
。
1 2 3
Mar , 2007
17
第2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Mar , 2007
18
第2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5. 岩石的各向异性 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现象
称为岩石的各向异性。
z
zx
ij =
x xy xz yx y yz
zx zy z
xy y yz
Mar , 2007
x
ij =
x xy xz yx y yz
zx zy z
19
第2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 极端各向异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物体内的任一点沿任何两个不同方向的弹性性质都互不相同,任何一个应力分量都会引起六个 应变分量。三向应力状态下,弹性矩阵为对称矩阵,36个弹性常数只有21个是独立的。
5
第2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加载曲线直线段的斜率,加载曲线直线段大致与卸载曲线的割线相平 行。
E
变形模量(modulus of deformatieon):取决于总的变形量,即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之和,它是正应力与总
的正应变之比,它相应于割线OP的斜率。
由开尔文模型与马克斯威尔模型串联而组成,蠕变曲线上开始有瞬时变形,然后剪应变以指数递减的速率增长,最后趋于不变速率增长。
各向同性体的弹性参数中只有2个是独立的,即弹性模量 和泊松比 。
混凝土圆柱体三向
受压试验时,轴向
应力—应变曲线
Mar , 2007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岩石力学的原理
岩石力学的原理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受力时的行为和性质的科学领域。
岩石是地球壳的主要构成物质,它们在地球表面和地下扮演着重要角色。
岩石力学的原理涉及到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强度、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地质工程、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而不会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形。
这是由于岩石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岩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是一旦外力去除,岩石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弹性变形表现为岩石的弹性模量,它是岩石在受力时的一种物理性质,也是衡量岩石弹性程度的重要参数。
除了弹性变形外,岩石在受力过程中还会发生塑性变形,这是指岩石在承受外力后,产生永久性的变形。
当外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永久性变形,这种变形被称为塑性变形。
岩石的塑性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构造特征等。
在地质工程中,塑性变形是导致地下工程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塑性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另外,在超过岩石的弹性和塑性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变形。
岩石的破裂是指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断裂现象。
岩石的破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强度、应力状态、裂隙分布等。
岩石的破裂不仅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还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等。
在岩石力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岩石的受力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莫尔-库伦准则是岩石力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这个准则表明了岩石在受到复杂应力状态作用时的断裂模式,它指出了岩石破裂与其在不同方向上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莫尔-库伦准则,当岩石受到的压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比例时,岩石就会发生断裂。
这个准则对于岩石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中准确评估岩石的破裂风险。
详述岩石力学的金尼克假说、海姆假说的含义
《岩石力学的金尼克假说、海姆假说的含义》1. 引言岩石力学作为地质学和工程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关注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地质工程中的力学行为。
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作为岩石力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的含义,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岩石力学的相关理论。
2. 金尼克假说的含义金尼克假说是岩石力学领域的重要假说,提出了“应力集中导致断裂”的理论。
在岩石受力作用下,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岩石中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这将进一步导致断裂和破坏。
金尼克假说的提出,深刻影响了岩石力学领域对岩石破坏机理的认识,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3. 海姆假说的含义与金尼克假说相对应的是海姆假说,海姆假说认为在地壳深部,岩石的变形主要是由于应变率较大所致,而不是应力本身的值。
这一假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岩石变形和破坏机理的认识,对于地质活动和岩石力学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的联系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的提出,揭示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变形规律。
这两个假说的相互印证和补充,为岩石力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也为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的提出,丰富了我们对岩石力学的理解,也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两个假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总结通过对金尼克假说和海姆假说的深入探讨,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了岩石力学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断裂和破坏等力学性质的学科。
岩石的力学性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岩石的力学性质
(变形性质)
模块六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单轴压应力作用下的典型全应力—应变曲线
①OA段——微裂隙压密阶段
A点为压密极限强度
②AB段——弹性变形阶段
B点为弹性极限强度
③BD段——裂隙发生、扩展和破坏阶段
D点为峰值强度(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④D点以后段——破裂后阶段
E点为残余强度
二、变形指标
弹性模量E:
岩石在单轴压缩(或拉伸)条件下,压
应力(或拉应力)与纵向应变之比。
=
泊松比μ:
岩石在单向受压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
向应变之比。
=
岩石在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恒定荷载作用下,变形量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增长的现象。
①初始蠕变阶段②稳定蠕变阶段③加速蠕变阶段
使岩石仅产生蠕变变形而不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o
σA
σB
σC
t ε
岩石蠕变曲线
a
b
c
d
①趋于稳定的蠕变
低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蠕变
②趋于不稳定蠕变
较高应力状态下发生的蠕变n蠕变极限:
课程小结
n分析了岩石在单轴压应力作用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
n根据岩石变形特征和曲线变化特征,确定了四个特征强度,并
划分出了四个阶段;归纳出常见岩石的六种应力应变曲线形式。
n掌握表征岩石变形性质的两个指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n掌握岩石蠕变的概念和蠕变的三个阶段;分析蠕变趋势,了解
蠕变极限。
回忆一下
岩石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中,承受荷载最大的点称为什么强度?
是不是只有作用在岩石上的应力达到岩石的峰值强度,岩石才会破坏呢?
THANKYOU
谢谢观看。
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PPT优秀课件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第一节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及地应力测量的重要性
第一节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及地应力 测量的重要性
BASIC CONCEPTS AND IMPORTANCE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北京科技大学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 动有关。
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 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造成了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即使在同一工程区域,不同点地应力的状态也可能是很不相同的,因此,地 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可能通过数学计算或模型分析的方法来获得。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应力状态,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地应力测量。
北京科技大学
1.2 地应力测量的重要性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2.2 地应力对采矿工程的重要性
传统的采矿及其它岩土工程的开挖设计和施工是根据经验来进 行的(查手册)。当开挖活动是在小规模范围内和接近地表的 深度上进行的时候,经验类比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但是随着 开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不断向深部发展,经验类比法已越来越 失去其作用。
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北京科技大学
1.1 地应力的成 ENGINEERING
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同时受到了 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印度 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移动促成了中国山脉的形成,控制了我国 地震的分布。
第一节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及地应力测量的重要 性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正式开讲
出版物刊名: 科技传播
页码: I0010-I001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云课堂;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服务平台;参会者;
摘要:5月20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出“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第一讲,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何满潮作题为《聚能切缝技术及围岩应力场演化》的报告。
本次活动依托中国科协在线学术服务平台“科界”以直播课形式向公众推出,同时通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在科界平台累计播放量达36654人次,获得参会者的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6)地质体的工程力学特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结构性,是主导 的内在因素 这是通过结构的力学效应反映出来的。地质结构面的影响最 关键,它造成地质体的不连续性,因而使它区别于理想的连 续介质。地质体中结构面的不同组合,一方面影响到应力的 传递,造成应力的局部集中和不均匀分布,另一方面,从根 本上影响到地质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造成其各向异性和不 均一性。 地质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很是复杂的,往往包括节理的压密段 (表现为硬化)、线性变形段,以及屈服点以后的强化段和峰 值后的应变软化。因此,应以非线性本构关系来表征。地质 体变形的时间效应,往往很明显,应作为结构流变体来描述。 地质体的本构性质取决于结构类型,因而它也有类型划分。 不同的介质结构所具有的不同力学介质特性,可采用不同的 本构关系或力学模型来表征和分析。
概述
研究工作转入到更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应用,撰写 了系统的专著,如地下工程稳定分析(王思敬、杨 志法等,1984),边坡岩体稳定分析(孙玉科等, 1985),岩体结构力学(孙广忠,1985),坝基稳 定分析(王思敬,1990),区域稳定性研究(李兴 唐、许兵等,1987)。所有这些成果构成了岩体工 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2)地质体结构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构成 上部地壳中各级地质体的结构,可以用结构面、结 构体组合模式来描述和分析。地质体中的各种断裂 和界面形成了结构面系统,而结构面组合围限则形 成结构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有规律组合,规定着 地质体的结构特性,决定着地质体的工程力学特性 和工程地质条件。
概述
在掌握地质体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考虑地壳 应力状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体的稳定性 评价和变形破坏规律预测,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 计、施工和运营,以及工程减灾服务。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1)地质体有特定结构,即具有结构性 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建设涉及的上部地 壳。它是由各级地质体组合构成的。应将地质体看 作结构物,而且它是有特定结构的。工程地质力学 研究的中心环节是抓住地质体的结构分析,认识工 程地质力学作用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说,工程地质 力学就是地质问题的结构控制学说的发展。
概述
在80年代和90年代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 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成为岩体工程地 质力学研究中心.在此期间出版了10集《岩体工程地 质力学问题》,3册《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共刊登 有关论文198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自中国科 学院以外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岩石力学家。岩体工程 地质力学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渐趋成熟(王思敬, 1984;Wang Sijing,1986)。
概述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力学应是地学范畴的一门边缘 学科,成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的理论 研究重点内容有两方面: 1)探索地质体结构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从而 取得对工程建设前的地质体结构和特性的认识。这 实际是地质力学作用的研究; 2)探索工程建设作用下地质体结构的转化过程,从 而获得对工程岩体稳定性的认识,并作为可靠预测 的基础。这也就是工程地质力学作用的研究。
概述
在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中,首先是进行地质作用和过程 的力学分析。这时要以地质学研究关于沉积建造、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特征,以及构造体系所揭示的 地质发展历史为依据,通过力学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和 概括地质规律,研究地质力学作用的物理机制和动 力过程。
概述
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还要求对地质体的工程性能和表 现场进行力学分析。这时着重于应用力学定律和方 法,描述和研究地质体的受力历史和形变过程,从 而认识并定量地表达地质体的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 性的本质和工程地质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工程 作用下及环境影响下地质体未来的变形和失稳进行 预测。
概述
工程地质力学是地质科学和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一 个应用地球科学分支。它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 地质体的组成、结构、赋存状态、工程力学性能, 以及工程地质力学作用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岩 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有关的工程安全 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体是一种自然造物,它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其 形成是受地质作用支配的。同时,它还赋存于地质系 统中,因而保持着其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育规律的认识,要求有深刻的地质研究。
概述
地质学家应用力学的理论探讨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 化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年代初,如Hans Cloos和我国李四光先生(李四光,1963)等,他 们采用“泥巴试验”模拟了褶皱断裂的组构机制。 但是,应用力学的理论来研究地质体的结构及其工 程特性则应归功到在谷德振先生指导下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学家的数十年的努力成果。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8)地质体结构分析是成功的工程力学分析的基础 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及稳定分析,是工程地质力学 评价的中心环节,应建立在地质体结构分析的基础 上。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地质模型,经过结构 特性及边界条件的分析,建立地质力学模型,并采 用适当的数学或物理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4)地质体结构具有分级性,不同尺度结构具自相 似性 按结构面的规模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作相应的地 质体分级。对不同规模的工程地质问题,要抓住相 应级别的地质体及相应的结构进行评价。地质体可 划分为五级,即地块、山体、岩体、块体和岩块, 以及其相应的工程地质问题。 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而言,其更大高级别的地质体 的研究给出背景条件,本级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边界, 次一级地质体的研究给出问题的特性参数。所以, 工程地质研究的范围往往比工程建设直接涉及的更 大,通常称为外围研究。
9)地质体和工程建筑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 作用关系 地质体和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工程地 质力学作用。地质体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往往表 现为地质体自身的失稳运动对工程的威胁;而工程 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地质体运动,同样也影响工程建 筑物的安全。工程建筑物地质体结构的改变所导致 的间接影响,有时有更大的危害,而事先不易觉察, 常难于可靠地预测。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3)地质体结构是通过地质演化形成的, 并具有应 力历史 地质体结构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包 括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改变)。 在岩石建造阶段中,沉积过程,岩浆活动和变质作 用所形成的物质组成原生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 着后期的构造形变和次生改变。但是,构造结构和 次生结构对岩体特性的影响很显著,往往造成突出 的工程地质问题。地质体结构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其 成因及类型虽然有有密切联系,但是,总体上乃是 多期地质作用的结果。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7)地质体结构对岩体的变形、破坏起主导的控制 作用 地质体结构是岩体稳定性的内在因素。结构控制作 用主要表现于对稳定程度,失稳范围和规模的影响, 对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以及对变形、破坏发展 阶段和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前提, 是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变形、破坏机制的预测。
概述
建国之前,严格的工程地质学科尚未建立起来。 建国之初,前苏联的工程地质学理论对中国工程地 质工作者曾有过重要的帮助。 建国十年中,谷德振先生侧重地指出构造的重要性 (谷德振,1963);随后他又将从构造,概括到结 构的概念。 1962-1965年谷德振先生和水电部建设总局李杰先 生合作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和水电部的“水利水电工 程地质”总结工作。得到的共识是要发展工程地质 力学理论和方法,就是说要以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 认识地质构造现象,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 岩体的稳定性和渗漏问题,把地质研究与力学分析 紧密结合起来。
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 (第一篇 )
王思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原理
1 概述 2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岩石组合的工程地质力学分析 4 构造体系的地质力学分析 5 初始地应力场及其地质力学分析 6 岩体结构面及其力学属性 7 岩体结构类型及其特性 8 水文地质结构与渗流分析 9 不良的工程地质力学背景 10 工程地质力学的稳定性分析 11 结语
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
5)地质体结构具有多样性,可划分为类型 根据工程的实践经验,可将岩体结构划分为块状、 层状,碎裂结构三大类。整体块状和层状结构.基 本上保持岩石建造阶段形成的原生结构,当然,一 般说来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构造形变和次生改变, 但未受本质的扰动。碎裂结构是受到强烈的构造形 变和次生改变作用而形成的。原生结构受到强烈的 扰动和破坏;最严重者变为松软结构,属于土类 (Hwong Ting-cheng, 1978)。
概述
1978年向第一届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介绍了有 关成果(谷德振、王思敬,1983;1985); 1981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地质力学第30届讨论 会”作了特邀报告(Gu Dezhen and Wang Sijing, 1981;1982); 1980、1984年在国际地质大会上作了交流(谷德 振等,1980;Wang Sijing et al.,1984)。 有关金川露天矿变形破坏机制和结构控制的研究 在第四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上也作了交流,并在 Rock Mechanics上发表(Wang Sijing,1981)。
概述
结合参加第24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准备工作,王思敬 主笔撰写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中国科学》1972年第一期上以集体署名发表, 正式提出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命题。随后, 经过扩展,并由王思敬、黄鼎成在铁道部第一勘察 设计院作了系统讲学,而后于1976年在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岩体工程工程地质力学问题》专刊上发表。 不久,于1979年谷德振先生专著《岩体工程地质基 础》(谷德振,1979)一书问世,系统地论述了岩 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和工作方法。
概述
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 过5个重要的命题讨论。第一命题是岩体的结构性; 第二命题是岩体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命题是岩 体结构的力学属性;第四命题是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第五命题是工程结构与岩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其调 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