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8年小学科学教师年终期末工作总结:
·2018年小学科学教师年终期末工作总结: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各项工作,在不断学习中,努力使自己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从事科学教学工作;
六、七年,我担任过三、四、五、六各个年级科学教学,成为学校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担子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话一直指导着我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实验材料,这对学生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整体把握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逻辑性,便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
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北京·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目录
目录
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溶解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
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四、评价建议………………………………………………………………………………………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2)
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科学(二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8年7月第1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时:19课时
设计者:崔洪卫工作室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2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石头”、“布料”、、“塑料””“金属”和“太阳的光和热”“春夏秋冬”等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呈现了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布艺沙发、玻璃窗、石头摆件、小木桌、书本、塑料花等物品,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制成生活中物品的材料非常丰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科书单元页还呈现了一篇美文:“布料软,石头硬,塑料、金属不相同。看与闻,摸与听,材料特点要分清。”美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以及了解辨别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方法。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单元页背景图呈现一幅海面上日出进日月同辉照片,目的是用美景引导学生对太阳和月亮进行观察,尤其是在农历月初日落前观察、农历月末日出前后观察日月同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单元页还呈现了一段美文:“日升落,月圆缺,影响生物和生活。夏秋来,冬春往,四季奥秘我来讲。”美文分别将本单元3个课标要点融入其中,用朗朗上口的长短句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段美文以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回归到对身边生物生活的影响,了解单元设计的总体思路。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Word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目录
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使用工具……………………………………………………………………………………第2课杠杆的科学……………………………………………………………………………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第6课滑轮组……………………………………………………………………………………第7课斜面的作用………………………………………………………………………………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8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计划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
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教学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Word版)四下第一单元《电》
【教科版】2018学年⼩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师⽤书电⼦版(Word版)四下第⼀单元《电》
四下教师⽤书(⼀)
⽬录
使⽤说明 (1)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4)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标与内容概要 (5)
主要材料清单 (7)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8)
电
⼀、单兀概述 (8)
⼆、单元教学⽇标 (10)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11)
第1课⽣活中的静电现象 (11)
第2课点亮⼩灯泡 (15)
第3课简单电路·................................................................................ 2}
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 (23)
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 (26)
第6课做个⼩开关·............................................................................. 3}
第7课不⼀样的电路连接 (33)
四、教学案例 (38)
五、参考资料 (42)
新的⽣命
⼀、单兀概述 (46)
⼆、单元教学⽇标 (47)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48)
第1课油菜花开了 (48)
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 (52)
第3课花、果实和种⼦ (56)
第4课把种⼦散播到远处 (61)
第5课种⼦的萌发 (66)
第6课动物的卵 (70)
第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 (76)
评价建议 (80)
⾷物
⼀、单元概述 (87)
⼆、单元教学⽇标 (89)
【部编】2018年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版,26页)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例2:技术与工程领域 读一读:课标P52-53的这段话
人类因观察自然、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而 产生科学,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对科学加以巧妙的运用 以适应环境、改善生活而产生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 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等,这便是工程, 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类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 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观点;能运 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 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 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人格力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 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 造。——创造力
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 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Word版)六下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环境和我们
一、单元概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在总日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2018改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
学设计(2018改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缺2课(材)
目录: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
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认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上都有什么吗?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8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一直在不断发展。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从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规
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8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研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研究、日常生活乃至
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这是基础性特点。探究活动是学生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研究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程将小学六年研究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以便于按阶段进行教育并保持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课程内容由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细化为75个研究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这样的科学课程学段划分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全新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和细化,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喻伯军名师工作室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交流.docx
喻伯军名师工作室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交流
活动背景: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修订版的《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也是在千呼万唤当中,经过多次修改之后才出来的。它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继承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也吸收了各国科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说既是顺应了当前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发展的需求,也及时解决了当前小学科学发展中的各项瓶颈,更是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及时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省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领军,喻伯军名师工作室要做的不仅是让工作室成员成为课标解读的领会人,更要让工作室成中成为辐射者和传播者。工作展开了一场读书会,这场读书会从2017年延续到2018年,连续开展了二次。
2017年的活动是通过线上读书会和线下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先是在线上是通过喻伯军工作室网页发布对话新课标的教研活动,发动工作室成员全体参与话题讨论。通过课程解读,标准课程解读,参与话题研讨,寻找新旧课标的利通典,撰写阅读体会,深度理解科学课程的变化;线下活动,通过2017暑期喻伯军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人及工作社管理成员的现场研讨会,大家就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实施意见开展了面对面的研讨,以此促进科学老师在新课标变化上的总体认识和解读。整个线上线下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参与的人数也达到90多人。案例过程:
针对第一次2017重点是对比新旧,而2018的活动在2017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重点关注在新课学习后,理论水平的提升上。2018年2月份放寒假期间,喻伯军名师工作在工作室网页上发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交流。要求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以及所属的工作人员,就课程标准当中某一个方面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即先进行精读课程标准,然后就课程标准当中的某一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标
标准摆脱了以传统三维目标为总目标领域进行分目标分解的理念,强调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即四个方面的总目标,再按照不同的领域、要素、维度和关系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学段目标的详细划分。其中,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将根据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强调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所以,在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并称为现代公民三大基本素养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秉承了为学生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做铺垫的基本课程理念。
在此次课程目标更新之后,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与此同时,也需加强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科学知识总目标第4项明确提出:“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新增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基于当前STEM教育CSTEM 教育中S代表Science—科学,T代表Technology—教师,E代表En}ineenin}—工程,M代表Mathematics—数学)的结构体系来看,即新增了“T”和“E"—技术和工程。该项课程目标的增加,不仅指出技术和工程领域是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
成部分,凸显了小学科学领域对技术和工程领域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遵循了标准中“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的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内容
标准将原有的第三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重新规划整合为课程内容部分,并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并从中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总计18个。其中,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数量相同,均为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要概念数量相同,均为3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各不相同,故而,标准制定的18个主要概念便被如此分布在四大领域之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科学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由此,物质科学领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标准在课程内容这部分的结构编制上也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首先,将蕴含在该知识领域中的所有学习内容以知识结构图的方式联结起来,使各个主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各个主要概念之间有机联系且相互渗透。然后,在每一个主要概念下,均以表格形式将其在不同学段所需达到的不同要求和所需达成的学习目标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再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可供小学科学教师参考并使用的教学活动建议。如此编排,既有助于小学科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他们对每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及主
要概念的细节把握,有助于教师们对标准更快更好地解读,更是贯彻落实了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科学教育规律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理论原则。
四、实施建议
标准以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要方面提出实施建议,汲取了近年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精髓,也是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经验的提升与凝练。较为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在教学建议中首次加入学科关联建议,提出科学学科要与小学其他学科密切关联的观点,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运用STEM教育体系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理解、内化并指导自己的科学教育实验,科学教师亦可以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其次,是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首次加入教学具开发建议。科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的教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思维,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因此,编写人员在编写教科书时也理应设计出与之配套的相应教学具。鼓励教师收集和自制学具,选取学生身边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坚持教具不是学具的简单复制,更不能用教具的演示代替学生操作学具的理念。学生通过莽自动手实践,既可体验感知教学具的运用原理,从中了解技术的创新之处及其创新过程,又可增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