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评析论文

合集下载

实用法律案例评点论文(3篇)

实用法律案例评点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某某诉李某某财产分割纠纷案”为例,对法律实践中常见的财产分割纠纷问题进行分析和评点。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引言财产分割纠纷是离婚案件中常见的争议焦点之一,涉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本文以“张某某诉李某某财产分割纠纷案”为例,对财产分割纠纷的法律适用、证据认定、法官自由裁量等问题进行评点,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简介张某某与李某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双方性格不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张某某于2019年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产生争议。

法院审理后,判决如下:1. 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2.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房产归李某某所有;3.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车辆归张某某所有;4.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存款及其他财产按比例分割。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在财产分割问题上,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财产分割时,严格遵循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

(二)证据认定在财产分割纠纷中,证据认定是关键。

本案中,张某某和李某某对财产的归属存在争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

1. 张某某提供的证据:房产证、车辆登记证、银行账户明细等;2. 李某某提供的证据:房产租赁合同、房屋装修发票等。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认为张某某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主张的财产权利,而李某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

(三)法官自由裁量在财产分割问题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财产分割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 双方婚姻关系的存续时间;2. 双方的经济状况;3. 子女的抚养权;4. 双方的过错程度。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法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张某某的判决。

四、评点(一)法律适用方面本案中,法院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严格遵循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法律经典案例论文(3篇)

法律经典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三案为例,分析了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法律原则、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一、引言张三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涉及的法律原则、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张三案为切入点,探讨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二、张三案的基本案情张三,男,25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7年,张三因涉嫌贪污罪被该公司举报。

经调查,张三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公款共计人民币50万元。

2018年,张三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三、法律问题分析1. 法律原则(1)公平原则。

张三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公平原则。

首先,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双方的证据和意见,确保了审判的公正性。

其次,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张三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刑罚。

(2)平等原则。

张三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给予了平等对待。

无论是原告公司还是被告张三,法院都给予了充分的发言权和辩论权,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2. 法律程序(1)侦查程序。

张三案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依法进行了调查取证,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审判程序。

张三案中,法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进行了审判。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确保了审判的公正性。

3.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

张三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这是对其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2)民事责任。

张三侵占的公司公款,应依法返还给公司。

这是对其侵占行为的民事制裁。

四、结论张三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法律原则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次,法律程序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严格执行;最后,法律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分析法律案例论文(3篇)

分析法律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为例,从案件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裁判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0年,甲公司招聘了张某担任技术研发部经理,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约定:张某的月薪为1万元,年终奖根据公司业绩进行评定。

2013年12月,张某因家庭原因向甲公司提出辞职,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在办理离职手续过程中,甲公司以张某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拒绝支付张某的年终奖。

张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公司是否应支付张某年终奖?2. 张某是否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3.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否合理?三、法律适用1. 关于年终奖的支付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四)劳动报酬。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的约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此规定,甲公司应支付张某年终奖。

2. 关于张某是否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根据此规定,甲公司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存在问题,张某未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3. 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否合理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公正、及时、公开地处理劳动争议。

根据此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应具有合法性、公正性和及时性。

四、裁判结果经过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张某的仲裁请求,要求甲公司支付张某年终奖。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差异情况根据有关要求,不含B股的境内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在经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同时,还须经境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而截止2000年底,在沪深两市中,除含有B股的上市公司外,银行类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即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圳进展银行。

从这三家上市银行已公布的2000年年度审计报告来看,许多报表项目存在较大的境内外审计差异。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从中选取若干报表项目的数据作比较,其差异状况如表一。

根据表一的数据,可以将境内外审计差异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财务状况方面的差异:(1)资产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总资产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3%;(2)负债差异。

除民生银行没有负债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的期末负债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0.4%;(3)股东权益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股东权益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3.5%;(4)每股净资产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的期末每股净资产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14%。

2.经营成果方面的差异:(1)净利润差异。

三家上市银行2000年度净利润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33%;(2)每股收益差异。

除进展银行没有每股收益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的每股收益境内审计数都大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29.6%。

3.现金流量方面的差异:(1)现金净流量差异。

2000年度,除浦发银行没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差异外,其他两家银行都有该方面的差异,且其境内审计数都小于境外审计数,三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差异率为118.6%;(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异。

2000年度,三家上市银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境内审计数都小于境外审计数,其平均差异率为276%。

不难看出,上述境内外审计差异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其差异的存在是全方位的,涉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各个方面。

法律案例评析小论文(3篇)

法律案例评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市环境污染侵权案为案例,从法律角度对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认定、责任承担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评析,旨在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工业园区内,一家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导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土壤、空气污染严重。

经检测,该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

受污染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受损,农作物减产。

居民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处罚。

然而,受污染影响严重的居民认为处罚力度不足,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评析(一)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认定1. 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2. 侵权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居民身体健康受损,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责任承担1. 直接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2. 间接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侵权人以外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中,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间接责任。

(三)法律适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本案涉及环境污染侵权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三、结论本案中,化工厂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责任。

经典案例及法律分析论文(3篇)

经典案例及法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案件的基本情况、法律依据及判决结果,旨在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犯;法律分析;案例一、案例基本情况(一)案情简介某知名品牌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拥有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电子产品。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擅自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相同或类似的电子产品。

甲公司发现后,向乙公司发出停止侵权通知书,但乙公司置之不理。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构成侵犯甲公司专利权;2. 乙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二、法律分析(一)侵犯专利权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1.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2.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3.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销售、许诺销售、使用、提供、展示其专利产品或者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4.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5.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合同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合同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6.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产品说明书、产品包装、产品标签、产品广告、产品展示、产品宣传材料等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一、案例一:公司战略优化概述:本案例分析研究了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战略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应对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

背景:该公司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产品线,面临新技术的冲击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销售额逐渐下滑,利润率逐渐降低。

分析:公司在战略规划中意识到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展。

首先,他们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到现有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潜在市场需求。

然后,他们投入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并通过市场拓展计划进入新的领域。

最后,公司还进行了内部管理和流程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结果:通过战略优化,该公司成功实现了产品线的升级和多元化。

新产品的推出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销售额和利润率也逐渐回升。

公司成功转型,保持了竞争优势。

二、案例二: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概述:本案例分析研究了一家科技公司如何通过持续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

背景:该公司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威胁。

分析:公司意识到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

他们建立了创新研发部门,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

通过积极的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结果:公司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稳定了现有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企业以技术领先为支撑,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案例三: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概述:本案例分析研究了一家新兴企业如何通过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快速增长。

背景:该公司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面临着行业巨头的强劲竞争。

分析:公司在战略规划中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

他们建立了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并通过不断的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公司也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拓展业务范围,降低市场集中度。

结果:通过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该公司成功突破行业壁垒,实现了快速增长。

案例分析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

案例分析论⽂案例分析论⽂模板(精选5篇) 在现实的学习、⼯作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论⽂吧,通过论⽂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

那么,怎么去写论⽂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案例分析论⽂模板,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案例分析论⽂篇1 摘要:每个孩⼦从⼀出⽣开始们就存在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会随着孩⼦的成长不断的增加,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但是公平不等于平均,⽽是应该以学⽣为本,使每位学⽣都能在适合他⾃⾝特点的情况下得到最佳的教育和发展。

学⽣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点,尊重学⽣个体差异,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施管,因材施教。

关键词:个体差异因⼈施管因材施教 1.案例主题: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所谓“材”就是学⽣的个性差异,其中主要是指他们的兴趣、爱好、⽓质和性格等⼼理特点。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教学中,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使学⽣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式,达到教育的⽬的。

2.案例背景: 在我管理的班级当中,有三年制的⾼职班,也有五年制的⼤专班。

三年制的⾼职学⽣⼤部分学习踏实认真,进取⼼强。

但是五年制学⽣就不⼀样,这些学⽣是我院合校以来第⼀批进校的学⽣,学⽣来源良莠不齐,底⼦差,⼤部分都是中考分数差的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中考,还有初中没毕业的学⽣,且每个学⽣都存在着不同于别⼈的个性⼼理特征:聪明的、迟钝的、善于记忆的、善于思考的、开朗的、⼼胸狭窄的、好学的、厌学的……因此在教育学⽣时,要根据学⽣的特点“投其所好,个性发展”,如我带的三个班当中有⼏个让我头痛的学⽣宋征进、刘⼩⼩、朱⼩叶、⾼雷、夏欣欣、李欢、张强等8名学⽣,他们学习成绩差,纪律性差,有不良习惯。

3.案例事件 案例1: 宋征进,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差,抗挫折能⼒差,家⾥条件较好,娇⽣惯养。

针对这个学⽣,晚⾃习时我就有意经常坐在他旁边的空位⼦跟他谈⼼,趁机做他的思想⼯作,纠正他的⼀些不良习惯,从谈话中得知这个学⽣喜欢画画,由于我恰好是美术教师,所以就经常带领他⼀起搞教室布置,绘画⼿⼯展览,⿎励他组织绘画社团,肯定他的能⼒,学⽣受到⿎舞,⼲劲很⼤,对⾃⼰要求也严格起来,纪律上不再懒散。

案例法律问题分析小论文(3篇)

案例法律问题分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为切入点,对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诈骗案件的定性、管辖、证据认定等问题,以期为相关案件的审判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2019年3月,被害人王某在浏览某网络交友平台时,认识了一名叫“小美”的女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王某对“小美”产生了信任。

随后,“小美”以各种理由向王某借款,共计人民币5万元。

王某在意识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件定性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身份,以借款为由,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

具体分析如下:1. 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

根据案件事实,犯罪嫌疑人“小美”并未真实存在,而是虚构了一个身份,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2. 骗取他人财物。

犯罪嫌疑人以借款为由,骗取被害人王某人民币5万元,符合诈骗罪中“骗取他人财物”的构成要件。

3. 故意为之。

犯罪嫌疑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骗取他人财物,却故意为之,符合诈骗罪的故意犯罪特征。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构成诈骗罪。

三、管辖问题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在A市,被害人居住地在B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被害人财物,犯罪地应为被害人所在地B市。

因此,B市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四、证据认定1. 电子证据。

本案中,被害人王某与犯罪嫌疑人“小美”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

2. 证人证言。

被害人王某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财物的重要证据。

3. 犯罪嫌疑人供述。

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则其供述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4. 其他证据。

如公安机关调取的银行流水、网络平台信息等,也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五、结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

法律案件案例分析论文(3篇)

法律案件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盗窃案件为案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法律适用的分析以及判决结果的评析,探讨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并对我国现行刑法在盗窃罪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盗窃罪;法律适用;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盗窃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盗窃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其法律适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一起盗窃案件为案例,分析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以期为我国刑法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2019年5月,被告人张某因生活所迫,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一天晚上,张某潜入某居民小区,趁住户李某外出之际,将李某家中的一部价值5000元的手机盗走。

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于当日将张某抓获。

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三、法律适用分析1. 犯罪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被告人张某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犯罪主体要件。

(2)犯罪客体:张某的盗窃行为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所有权,符合犯罪客体要件。

(3)犯罪客观方面:张某实施了非法占有李某财物的行为,符合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4)犯罪主观方面:张某具有非法占有李某财物的故意,符合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判决结果评析本案中,法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了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的判决。

关于法律案例分析的论文(3篇)

关于法律案例分析的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法律问题的分析以及判决的评析,探讨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本文首先对盗窃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概述,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盗窃罪的认定标准、量刑问题,最后对判决进行评析,以期对盗窃罪的法律适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盗窃罪;法律适用;案例分析一、引言盗窃罪是刑法中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案件频发,如何正确认定盗窃罪、合理量刑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分析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盗窃罪概述(一)概念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盗窃行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仍故意为之。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事实2019年10月,被告人张某因生活困难,产生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10月15日,张某窜至某居民小区,采用撬锁的方式进入一住户家中,窃得现金人民币5000元。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法律问题1.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如果构成盗窃罪,如何确定其刑事责任?(三)分析1.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盗窃罪。

2. 确定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数额较大:人民币1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2)数额巨大:人民币5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3)数额特别巨大:人民币10万元以上。

法律小案例及分析论文(3篇)

法律小案例及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案件的事实、法律依据和判决结果,探讨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提高人们对交通事故法律问题的认识,为今后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2019年6月15日,张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在市区某路段时,与李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张某和李某均受伤,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经交警部门现场勘查和调查,认定张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承担次要责任。

张某因赔偿问题与李某协商不成,遂将李某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1. 事故发生时,张某驾驶的轿车车速约为60公里/小时,李某驾驶的电动车车速约为20公里/小时。

2. 张某驾驶的轿车在通过路口时,未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强行闯红灯。

3. 李某驾驶的电动车在通过路口时,未按规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4. 事故发生后,张某和李某均受伤,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规定通行;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驾驶的轿车未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强行闯红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李某驾驶的电动车在通过路口时未按规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存在一定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张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承担次要责任。

张某应赔偿李某的医疗费、误工费、车辆维修费等损失。

五、案例分析1.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案中,张某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强行闯红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典型法律案例的分析论文(3篇)

典型法律案例的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某某合同纠纷案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合同纠纷案件的解决途径,为我国合同法实施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结合案例对合同法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合同法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引言合同纠纷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合同纠纷案件的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本文以张某某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合同纠纷案件的解决途径,并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案件事实张某某与李某于2015年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某某将一套位于某市的房屋出售给李某,房屋总价为200万元。

合同签订后,李某依约支付了100万元房款。

然而,在办理过户手续过程中,李某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遂要求张某某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某某则认为,房屋质量问题并非其责任,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李某遂将张某某诉至法院。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为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合同无效、可撤销、解除的条件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屋质量问题并非张某某故意隐瞒,而是由于房屋本身存在缺陷。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张某某应当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即承担因房屋质量问题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某赔偿李某损失1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分析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

然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李某遭受损失。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张某某应当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2. 法律适用分析本案中,法院依法适用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张某某的行为进行了认定。

法院认为,房屋质量问题并非张某某故意隐瞒,而是由于房屋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张某某应当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3. 案例启示(1)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

案例分析论文(精选5篇)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徐州被列为资源趋于枯竭的衰退型城市。

这类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居者有其屋,即棚户区问题。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城市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的典型案例。

徐州政府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三重一大的重中之重、民生实事的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全市的棚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改善民生民计、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举三得,大幅增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全省塑造了徐州棚改的鲜亮品牌,让更多的棚户区群众由忧居变安居,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3 年 6 月,在其它国家都放弃的情况下,浙江成功地胜诉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茶叶硫丹禁用的异议案,这是我国茶产业首次应对质量安全标准壁垒的成功案例。

深入分析浙江申诉成功的原因和总结其经验,不仅为今后更好地破解茶叶出口质量安全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为我国其他农产品出口破除其壁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浙江胜诉美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案始末。

美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主要是指农药残留最低限量标准。

1987年,美国制定了茶叶进口法案,规定了7 种样茶标准,低于该标准的、不符合农药残留量要求的茶叶禁止进口,到1997 年,最低标准样茶增加至 10 项;进入 21 世纪以后,美国政府认为国际化标准组织的茶叶ISO3720 标准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农药残留标准太宽松,难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于是不断修改、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对农药残留的检验范围也逐步扩大,特别是2008 年,美国不仅重新确定了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而且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对没有规定农药残留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即最低检出限量。

2011 年 5 月 4 日,美国环境保护局认为,由于国内在茶叶种植中一直没有使用过硫丹的登记,因而没有必要为进口茶叶设置硫丹残留标准,决定废除此标准,该草案的最后评议截止日期为 2011 年 6月 21 日;在此限期内美国环境保护局没有收到任何异议,于是在2011 年 11 月 1 日作出书面决定,拟撤销硫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提出了对此有异议的截至日期为2011 年 11 月 14 日,如果在截止日期前,美国环境保护局没有收到任何异议,决定从生效日起,美国市场上茶叶中的硫丹含量将从24mg/kg 降低到 0.01mg/kg。

法律案例评析小论文(3篇)

法律案例评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市某区某公司环境污染案”为例,从法律角度对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析,旨在探讨我国环境污染法律体系的完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法律案例;评析;环境保护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本文以“某市某区某公司环境污染案”为例,对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件背景及审理过程(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长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018年,该公司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导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公司进行多次检查,但该公司仍屡教不改。

2019年,当地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二)审理过程1.一审法院审理一审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已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该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2.二审法院审理该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法律适用评析(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一审、二审法院均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等法律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环境侵权责任的认定本案中,一审、二审法院均认定该公司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已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行为。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环境侵权责任的严格认定标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利益。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五篇-团队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五篇-团队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五篇-团队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本文提供几篇关于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案例分析论文范文:《自动柜员机受损价格认定案例分析》案情简介:近日,珠海市一家国有银行的自动柜员机被人用点燃塑料饭盒塞到取钞口的方式人为纵火。

为配合公安部门打击犯罪,珠海市价格认证中心接到价格认定协助书要求对涉案的自动柜员机进行价格认定。

认定过程及方法:接到价格认定协助书后,珠海市价格认证中心立即成立专门价格认定工作小组,对价格认定提出单位提供的涉案财产价格认定协助书、价格认定标的清单、现场图片、维修报价单等相关资料进行仔细查阅,同时与事主单位负责人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

经过对提出单位资料初步的查阅与了解,价格认定人员确定了认定思路。

一是确定具体受损项目和受损程度。

首先通过提出方提供的现场图片对自动柜员机被烧毁的情况和程度有了基本的掌握。

为了具体了解被烧毁的情况,价格认定人员与办案民警及当事人一起赴现场进行勘验调查。

自动柜员机由OPL 客户操作屏、CS现钞存取口总成模块、UR临时存钞箱上后部传输总成模块、UF 上前部传输总成模块、BV纸币识别器模块、密码键盘、凭条打印机、读卡器、密码防护罩等组件组成,各模块可单独更换。

经现场勘验,认为重点是确定哪些组件已经完全烧毁以及哪些是部分烧毁。

对于通过肉眼勘验不能十分确定其烧毁程度的组件,价格认定经办人提出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功能测试,确认组件是否还能正常工作。

如能正常工作,即使外观被轻微熏黑或受损,也仅能认定其修复价值或损失价值。

在勘验过程中,价格认定人员按照勘验要求进行先整体后局部、多角度的录像或拍照,这对后期的测算工作有很大帮助。

法律典型案例分析论文(3篇)

法律典型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三遗弃案”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件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遗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旨在为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张三与李四于2005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小张。

2015年,张三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与李四、小张的居住地相隔较远。

在此期间,张三对家庭生活投入不足,对李四、小张的生活照顾和关爱极度缺乏。

2017年,李四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准予离婚。

离婚后,小张由李四抚养。

2018年,张三因家庭矛盾与李四发生争执,遂将小张遗弃于街头。

后被路人发现,报警处理。

法院审理后,以遗弃罪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一年。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遗弃罪?2. 遗弃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3. 如何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法律适用分析1. 张三的行为构成遗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张三作为小张的父亲,有抚养义务,却因家庭矛盾将小张遗弃于街头,其行为已构成遗弃罪。

2. 遗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对于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案中,张三将小张遗弃于街头,情节恶劣,符合遗弃罪的量刑标准。

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情节,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一年,符合法律规定。

3. 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法院需要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张三的行为对小张身心造成严重伤害,需对其进行法律制裁;(2)考虑到张三家庭矛盾的原因,法院在量刑时给予适当宽大处理;(3)判决后,法院积极协助李四抚养小张,保障小张的合法权益。

法律案例分析评论论文(3篇)

法律案例分析评论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盗窃案为案例,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以期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司法实践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盗窃罪;构成要件;刑事责任;法律适用一、引言盗窃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案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分析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盗窃案,被告人甲,男,35岁,无业。

甲因生活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2019年4月,甲潜入某公司仓库,窃取价值5万元的财物。

案发后,甲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理,法院以盗窃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0元。

三、案例分析1.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本案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某公司仓库内的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刑事责任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分为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三种。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甲盗窃的财物价值5万元,属于数额较大,故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0元。

3.法律适用(1)关于盗窃罪的认定本案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某公司仓库内的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在认定盗窃罪时,应充分考虑盗窃的手段、情节、后果等因素。

(2)关于盗窃罪的量刑在量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

一次法律案例评析论文(3篇)

一次法律案例评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从案件背景、法院判决、法律适用、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评析,旨在探讨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案件背景某盗窃案发生于2019年,被告人张某因生活所迫,盗窃了邻居李某家中价值5000元的财物。

案发后,李某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将张某抓获。

在侦查阶段,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随后,案件被移送至人民法院审理。

二、法院判决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依法应予以刑罚。

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三、法律适用1. 刑法规定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刑事诉讼法规定本案中,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进行侦查,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程序。

四、案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属于盗窃案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所有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 刑罚适用法院依法对张某进行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同时,法院考虑到张某的悔罪表现,对其从轻处罚,体现了我国刑事司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3. 案件启示(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本案的发生,反映出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2)完善社会治理,减少犯罪现象。

本案的发生,暴露出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民生。

张某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反映出我国民生问题的严峻性。

政府部门应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民生,减少犯罪现象。

五、结论某盗窃案作为一起典型的盗窃案件,从案件背景、法院判决、法律适用、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析。

法律教学案例评析论文(3篇)

法律教学案例评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为例,对法律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通过对该案例的背景、法律适用、教学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实际案例融入法律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法律教学;案例评析;农民工工资;拖欠一、引言法律教学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为例,对法律教学案例进行评析,以期对法律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

2019年,该公司在承接某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拖欠了100多名农民工的工资。

农民工们多次讨薪无果,于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经过调查,劳动监察大队认定该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属实,责令其支付工资。

然而,该公司在支付了一部分工资后,仍拖欠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们无奈之下,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三、法律适用1. 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劳动关系和合同关系。

农民工与某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某公司有义务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农民工与某公司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案例涉及的法律依据(1)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

”(2)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拖欠工资的;……”(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教学意义1.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分析“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案”,学生可以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USP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姓名:刘欢学号:0807080114院系: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广告学得分: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摘要USP,是英文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的缩写。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广告必须为产品找到一个消费者所喜欢的独一无二的卖点。

凭借这一理论,其创始人雷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的广告人如何在广告中用好这一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产品概念和价值入手,寻找卖点;强调新异性,达到唯一效果;瞄准目标受众,展开心理攻势。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In layman's terms is through advertising must find a product that consumers like the unique selling point. With this theory, its founder, Juarez was a great success, today's advertisers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theory in the advertising, the paper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starting from product concept and value, look for a selling point; stressed Novelty, to achieve unique results; aim at a target audience, expand psychological offensive.关键字USP 独特价值新异性目标受众核心正文一.USP起源及概念20世纪40年代,罗瑟·瑞夫斯在继承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达彼思公司的广告实践,对广告运作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首次提出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并在1961年出版的《广告的现实》(Reality in Advertising)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所谓USP,是英文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的缩写。

它的基本观点是:广告就是发挥一种“建议”或“劝解”(Proposition)功能,即找出品牌特性(Unique)——其他品牌所没有的(竞争对手所不能提出来的)独具特性,告诉消费者“买这样的商品,你将得到特殊的利益”,这种适合消费者欲求的利益点,也正是厂商推销商品的“卖点” (Selling)。

广告就是这样一种“独创性销售主张”(USP)。

USP理论要点有三: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明确陈述一个消费主张;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的,或者是其他同类产品宣传不曾提出过或表现过的;这一主张必须对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打动力。

二.如何发现自己的USPP的突出特征在里夫斯看来,一个USP必须具备三个突出特征:第一,每一条广告都必须向消费者提出某种主张。

它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自吹自擂,不仅仅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炫耀,而是向听众说:“买下这个产品,你将会获得如此这般的好处。

”第二,该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没有提出来或无法提出来的。

它必须是独特的,道前人之所未道。

第三,该主张必须非常强有力,能够吸引数量巨大的受众并令其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它能够为你的产品带来用户。

里夫斯认为一条没有提出主张的广告是无足轻重的小玩意儿。

事实上,里夫斯给出的广告的定义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将独特的销售主张灌输到最大数量的人群的头脑中的艺术。

”另一方面,一个USP所要传达的意思必须是单一的。

里夫斯认为普通消费者从一条广告中只能记住一个信息。

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一流的营销商是怎样表述自己的独特的销售主张的。

“给你的宝宝一个你孩提时代不曾拥有的东西。

一个清爽的屁股。

”(帮宝适纸尿裤)“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M&M巧克力)“在一小时60迈的劳斯莱斯车中,最大的噪声来自于电子钟。

”(劳斯莱斯车)2.找出自己的USP很多厂家声嘶力竭地要求顾客“买我们的产品吧”,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真正一流的”,这都表明它们没有体会到USP的价值。

除非人们能够意识到厂家的产品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否则他们会完全无视这些产品的存在。

USP之所以有奇效,是源于认知行为的一个简单事实:在广告如潮水涌来的今天,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相信某个说法,然后把这个信念一直保持下去,直到被强制性地改变。

仓促的判断变成了永久的信念,因为改变既有想法既不舒服也不容易。

大脑倾向于把那些同原有信念不符的信息过滤掉。

这种头脑的“固化”解释了为什么USP是一种有效策略。

所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精准有力的USP,对你的企业会大有裨益。

在发现自己的USP之前,先回答三个问题:你提出的主张对消费者有什么独到的好处,这一主张的基础是什么?你提供的好处对何种目标市场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在你希望达到的目标市场上,你的竞争对手曾经宣扬过什么样的USP?创造一个USP意味着你得平衡上述要素。

首先,寻找和定义你的独到的好处:在消费者的购买发生之前,必须启动一个转变过程,即把功能转变成好处。

功能是设计任何产品或服务都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好处指的是消费者能够从功能当中得到的东西。

功能可能是实用的,但它自身并不具备吸引力。

使功能转变成好处,意味着找到某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某一愿望的实现方式。

其次,欲了解什么东西对你的目标客户具备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你必须懂得消费者最看重什么。

研究他们的购物习惯,探求他们是如何作出购买决定的,这样你才能够把自己所宣扬的好处同客户关心的课题联系起来。

在分析竞争对手时必须认清,向一个已经牢固地占领了某个市场阵地的对手发起挑战,可能需要打一场昂贵的战役。

这同我们上面所说的心理“固化”有关。

在你洞察了竞争对手的定位之后,你可以避免直接交锋,而是另辟蹊径,在自己独有的园地上耕耘得更好。

三.在广告中如何运用USP理论USP理论有如此魅力,在广告中怎样才能够用好它呢?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产品概念和价值入手,寻找卖点理清产品概念的层次,发现产品优势。

现代意义上的产品不仅是产品自身的有形物质实体,还包括一切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无形服务及其他因素。

它含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核心产品层,指的是向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这是产品的核心内容。

比如说电冰箱,可以给消费者提供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就是通过制冷使食物保鲜。

第二个层次为有形产品层,它指的是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的实体和劳务的外观。

它包括产品的包装、质量、价格、厂牌、商标、式样、设计特色等。

第三个层次为延伸产品层。

它指的是有形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除基本利益以外的其他所有利益之和。

它包括交货、安装、使用指导、产品担保、维修,以及提供的各种售后服务。

产品优势的挖掘可以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

例如某液晶显示屏的广告,以“春江水暖鸭先知”为题展现了一幅鸭子戏水的画面,鸭子竟然误把液晶显示屏里显示的一片深蓝色的水景看成了真实的湖面,并沉浸其中。

广告旨在突出该显示屏图像清晰,可以以假乱真。

这一优势的选择是分析产品核心层的结果。

上海大众曾经做过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广告讲述了生活中3个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一个是用毛笔画出的高价斑点狗,一个是注水的肥鸡肥鸭,最后一个是做了手脚的的士计时器。

从表面上看谈的都是一些与公益相关的话题,但是广告结尾打出的上海大众的名称和标志,表达的是该组织对诚信服务与经营的坚守,强调的是产品的延伸层次。

而某学生在为一啤酒做广告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手里敲着一面锣,但是锣面是某某啤酒的标志,文字是“惊天动地好滋味”,意在强调有形产品层次。

可见任何一个层次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关键在于哪一个层次与竞争对手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是有特色的,就可以提炼出来,刻意表现。

挖掘产品的价值,包括其使用价值与社会价值。

产品要在使用价值的角度使广告具有有挑战性的卖点,主要可以考虑以下问题:(1)产品的感官效用。

例如某方便面在广告中以绿色的葱花、浓浓的酱料、切得细细的牛肉、热气腾腾的汤来直观展示它的色香味。

(2)各种用途。

例如某内衣广告把内衣摆成鼻子和红唇的形状,强调内衣的透气性。

(3)产品用料。

例如某化妆品推出“有机会更美”的广告语强调其是含有有机成分的化妆品,环保健(4)产品价格。

例如“某某石膏,高贵不贵”、“某某洗衣机,世界上最贵的洗衣机”都是从价格上做的文章。

(5)使用成绩。

例如某洗衣机宣传其连续运转N个小时无故障。

(6)用户的社会构成。

例如汉林清脂胶囊突出自己是高薪阶层中血脂高人群的选择。

(7)用户对于商品的赞扬。

较为经典的案例是雕牌洗衣粉。

老太太边洗衣边对老大爷说:“这么多年用雕牌,放心。

”(8)使用中的方便和乐趣。

某洗洁精在广告中说“我家的盘子会唱歌”用的就是这一招。

(9)使用过程中的品质、保险、维修。

别克车就曾经推出过一个免费检测的服务,主题是“别克关怀总围绕”。

为了说明这一点,在广告中人们可以看到在一辆宽敞的车里,车座以背影的姿态系了一条橘红色的围巾,围巾的末梢有别克的标志。

车的前窗有一片红色的枫叶,与围巾呼应,整体风格温馨和谐。

(10)包装方面的特点。

可口可乐有一款申请了专利的包装,为了突出这一点,广告人利用运动场做足了文章。

他们把足球场、足球、足球网、运动衫、看台分别做成该瓶装的样子,很是让人震撼。

产品的社会价值指的是产品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力,在广告中通常演绎为产品或品牌个性的展现。

以产品雪碧饮料为例,它的一个系列广告除了每个主人公手里有一瓶雪碧外,充满的是叛逆的画面和语言。

“《我已经十四岁》、《我中意女人》、《我好中意你,陈老师》”的标题发出了不回避师生恋、早恋、同性恋的宣言,玩的就是个性的游戏。

广告在展示其目标受众少男少女们真实生活态度的同时也把这种态度折射到产品身上,使产品成为其目标受众个性的象征。

2.强调新异性,达到唯一效果新异性指的是刺激物异乎寻常的特性。

广告产生新异效果的方法主要有:(1)产品独特。

即产品本身是人们没有体验过的事物或具有非凡的特点,在广告中予以突出。

例如宝洁公司在推销帮宝适尿不湿的时候强调为孩子量身定做,强生婴儿洗发水标榜它的无泪配方。

(2)主题别致。

即在广告中出现反传统、突破思维定式的主题。

例如麦当劳在广告中不谈产品,不谈服务,大谈个性,“我就喜欢不把妈妈当妈妈”、“我就喜欢软骨头”、“我就喜欢娘娘腔”的文字配合着与母亲勾肩搭背的女孩、练瑜伽的男生、爱京剧的男孩,让人们看到了一群有主见不随波逐流的年轻人,而这群年轻人就是麦当劳的目标受众。

(3)表现出彩。

反常、荒诞、夸张、悬念、幽默、比喻、旧元素新组合等技法都可以达到出彩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